第104章:驿站隐患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妖妖小说网 www.yaotxt.com,最快更新重生明末当皇帝最新章节!
《大明日报》发行后,影响力正在迅速扩大。第二天印刷的八万多份报纸销售一空,已经成功制造出了一股舆论。
第三天报纸销量则变成了十万份,并且在这个数值上稳定了下来。
京城两百多万人口,卖出十万份报纸,简直就是极为不可思议的。可是这个年代因为没有其他像样的报纸存在,加上文化分子对这些信息有较强的求知欲,以及这是皇帝办的报纸,销量自然就上去了。
同时还出现了二道贩,把《大明日报》在京城发行的报纸,运到天津等地销售,价钱马上翻倍,可是依旧销量很好。
不过《大明日报》在北方各省的发行很快就解决了,主要是朱由校提前进行了布置,在北方各省设立了大量印刷厂,几乎每个府都有一个印刷厂。报纸在京师确定内容后,立即用驿站快马送往各个印刷厂进行排版、印刷。然后以这些印刷厂为辐射,向该府个城镇进行报纸发行。
南方则在南直隶、苏州、杭州等发达的城市各设立一个印刷厂,远比北方要密集,因为南方城市人口更多,而且文化普及率也比北方高,办报条件远比北方要好。
为了《大明日报》能普及到全国,朱由校直接砸了三十多万两进去,就是用来建设各个印刷厂,以及发行渠道。
发行渠道倒是简单,印刷厂也简单,最大的问题还是印刷成本,或者说是纸张的成本。
好在皇家银行与民资合股的造纸厂已经开始在全国各地建厂,为了能获得廉价的纸张供应,皇家银行将全国市场划分成了八份,分别确定下了八家合资造纸厂,并采用最先进的生产技术。税务局将随后跟进,对这八家造纸厂进行保驾护航,通过税收打压竞争对手。
在报纸所用的纸张上,则采取了降低纸张质量的方式,只要能让人看得清上面写的字,并且不容易被弄烂,纸张粗糙一些没有任何问题。
印刷成本下降,发行成本也不高,报纸毕竟是比较轻便的东西,运输上比较容易。而且并不需要长途贩运,北方每个府都有印刷厂,只在该府地界之内发行,运输成本并不高。
在这一番布局下来,《大明日报》的成本马上降低,2文钱一份的报纸,已经不亏钱了,还能产生略微的盈利。2文钱实际上不少了,购买力差不多相当于后世2块钱吧!明代猪肉价格大概也就是十几文钱一斤。
《大明日报》第三期开始,开始陆续登陆南北各大城市,影响力迅速扩大,头版依旧是国家财政、税收等问题,并且刊登了许多读者的评论,以及一些争辩。
这种和读者的互动,让大明日报的人气开始迅速上涨。基本上只要是读书人,每天都要买一份《大明日报》,不仅增长见闻,还能参与到这些国家时政的讨论、评价当中,还能在报纸上和别人打嘴炮。
通过民信局寄往报社的信件迅速增加。
随着《大明日报》登陆各大城市,特别是在南直隶发行之后,销量开始进入了一个恐怖的增长阶段。
在极短的时间内,《大明日报》在全国的发行量,就突破了上百万份。大明在考士子,就超过50万人,达不到科考水平的文化分子,或者放弃科考的知识分子,起码是十倍以上。
实际上在明代,只要家庭条件稍微富裕些,就会把孩子送去蒙学,一些普通家庭,也会省吃俭用的让孩子蒙学。尽管也有许多家庭,无能为力供养子女上学,甚至是毫无机会,可是那些民生普遍较好的地区,进学风气还是很普遍的。而且很多人进学,只是为了学点文化,如果表现得有天赋就去科举,没有天赋的话,起码也能识字。
整个大明能识字的人,按照十分之一来算,也有两千万左右。
为了继续扩大《大明日报》的影响力,朱由校又提出了逐级覆盖的要求,很快《大明日报》便开始大力构建全面的销售网络。
除了城市内的零售,还发展送报业务。读者可以订阅报纸,每天有人送上门给他们。为了能影响到乡镇的文化分子,在乡镇同样也有配送。报纸集中配送到乡镇,乡镇上的文化分子要看,可以自己去买,或者托人去买。反正在乡镇,托人带张报纸还是比较容易的。例如一些卖肉的,挑担卖货的货郎,他们走村串户的,带几张报纸有什么难的。
这样的覆盖网络一旦完善,《大明日报》的销售量将会再次暴增。
“启禀皇上,奴婢听一些分社的报告,每日快马递送报纸,已让一些驿站马匹不堪重负了,一些权贵在驿站肆意吃喝、役用马匹,根本就不给钱。一些驿站的驿卒如今十分困苦,有些马匹也是瘦如骨。”钱国兴这天对朱由校禀报道,自从朱由校登基后,司礼监的权力已经被削了不少,失去了对皇宫、皇店、皇庄的管理权,完全变成了秘书部。不过这次办报,却是归入司礼监管理。
钱国兴和李朝庆二人,如今每天都十分忙碌,要主持报社的扩张、经营,还要筛选、审核报纸内容。
不过报社的市场经营方面,皇家银行作为皇家资本的核心,也安排了一批专业人手过去,倒是不太需要钱国兴和李朝庆太操心,只要监督好就行了。
主要还是报纸内容的筛选和编写,报社为此招聘了上百人,还对一些人进行了约稿什么的。另外读者寄来的信越来越多,什么东西能上报,什么东西不能上报,朱由校都清楚得交代了原则。
同时如何引导舆论、制造舆论,也很考验司礼监的能力。
“驿站!是个问题啊!”朱由校听了钱国兴的报告,猛地想起了攻破京城的李自成,之前不就是个驿卒么?
是个隐患啊!
驿卒的日子不好过,确实让人看不下去,而且容易影响信息传递效率,但驿卒也存在很多问题。
朱由校自然不可能如同朱由检那样,逗比的猜车驿站,简直就是自掘坟墓。相反,朱由校感觉还要加大驿站建设。
有最快速的信息,还怕赚不到钱?
而且明末流贼、土匪遍地,信心传递速度够快的话,就能迅速进行镇压。
然而此时明王朝的驿站问题,已经是极为严重了。
经常有过往官员、权贵对驿夫大肆勒索敲诈,欲求不能满足就故意将马匹典当、摧残,逼迫驿夫们出钱消灾。或谎称驿夫偷窃行李要求交付“免打钱”,或串通商贾,利用驿站走私逃税,从中收受贿赂聚敛,或长期持有勘合终身使用,或将此送做人情。以至于驿役成了“最为民害,情罪可恨”的重役。
《大明日报》发行后,影响力正在迅速扩大。第二天印刷的八万多份报纸销售一空,已经成功制造出了一股舆论。
第三天报纸销量则变成了十万份,并且在这个数值上稳定了下来。
京城两百多万人口,卖出十万份报纸,简直就是极为不可思议的。可是这个年代因为没有其他像样的报纸存在,加上文化分子对这些信息有较强的求知欲,以及这是皇帝办的报纸,销量自然就上去了。
同时还出现了二道贩,把《大明日报》在京城发行的报纸,运到天津等地销售,价钱马上翻倍,可是依旧销量很好。
不过《大明日报》在北方各省的发行很快就解决了,主要是朱由校提前进行了布置,在北方各省设立了大量印刷厂,几乎每个府都有一个印刷厂。报纸在京师确定内容后,立即用驿站快马送往各个印刷厂进行排版、印刷。然后以这些印刷厂为辐射,向该府个城镇进行报纸发行。
南方则在南直隶、苏州、杭州等发达的城市各设立一个印刷厂,远比北方要密集,因为南方城市人口更多,而且文化普及率也比北方高,办报条件远比北方要好。
为了《大明日报》能普及到全国,朱由校直接砸了三十多万两进去,就是用来建设各个印刷厂,以及发行渠道。
发行渠道倒是简单,印刷厂也简单,最大的问题还是印刷成本,或者说是纸张的成本。
好在皇家银行与民资合股的造纸厂已经开始在全国各地建厂,为了能获得廉价的纸张供应,皇家银行将全国市场划分成了八份,分别确定下了八家合资造纸厂,并采用最先进的生产技术。税务局将随后跟进,对这八家造纸厂进行保驾护航,通过税收打压竞争对手。
在报纸所用的纸张上,则采取了降低纸张质量的方式,只要能让人看得清上面写的字,并且不容易被弄烂,纸张粗糙一些没有任何问题。
印刷成本下降,发行成本也不高,报纸毕竟是比较轻便的东西,运输上比较容易。而且并不需要长途贩运,北方每个府都有印刷厂,只在该府地界之内发行,运输成本并不高。
在这一番布局下来,《大明日报》的成本马上降低,2文钱一份的报纸,已经不亏钱了,还能产生略微的盈利。2文钱实际上不少了,购买力差不多相当于后世2块钱吧!明代猪肉价格大概也就是十几文钱一斤。
《大明日报》第三期开始,开始陆续登陆南北各大城市,影响力迅速扩大,头版依旧是国家财政、税收等问题,并且刊登了许多读者的评论,以及一些争辩。
这种和读者的互动,让大明日报的人气开始迅速上涨。基本上只要是读书人,每天都要买一份《大明日报》,不仅增长见闻,还能参与到这些国家时政的讨论、评价当中,还能在报纸上和别人打嘴炮。
通过民信局寄往报社的信件迅速增加。
随着《大明日报》登陆各大城市,特别是在南直隶发行之后,销量开始进入了一个恐怖的增长阶段。
在极短的时间内,《大明日报》在全国的发行量,就突破了上百万份。大明在考士子,就超过50万人,达不到科考水平的文化分子,或者放弃科考的知识分子,起码是十倍以上。
实际上在明代,只要家庭条件稍微富裕些,就会把孩子送去蒙学,一些普通家庭,也会省吃俭用的让孩子蒙学。尽管也有许多家庭,无能为力供养子女上学,甚至是毫无机会,可是那些民生普遍较好的地区,进学风气还是很普遍的。而且很多人进学,只是为了学点文化,如果表现得有天赋就去科举,没有天赋的话,起码也能识字。
整个大明能识字的人,按照十分之一来算,也有两千万左右。
为了继续扩大《大明日报》的影响力,朱由校又提出了逐级覆盖的要求,很快《大明日报》便开始大力构建全面的销售网络。
除了城市内的零售,还发展送报业务。读者可以订阅报纸,每天有人送上门给他们。为了能影响到乡镇的文化分子,在乡镇同样也有配送。报纸集中配送到乡镇,乡镇上的文化分子要看,可以自己去买,或者托人去买。反正在乡镇,托人带张报纸还是比较容易的。例如一些卖肉的,挑担卖货的货郎,他们走村串户的,带几张报纸有什么难的。
这样的覆盖网络一旦完善,《大明日报》的销售量将会再次暴增。
“启禀皇上,奴婢听一些分社的报告,每日快马递送报纸,已让一些驿站马匹不堪重负了,一些权贵在驿站肆意吃喝、役用马匹,根本就不给钱。一些驿站的驿卒如今十分困苦,有些马匹也是瘦如骨。”钱国兴这天对朱由校禀报道,自从朱由校登基后,司礼监的权力已经被削了不少,失去了对皇宫、皇店、皇庄的管理权,完全变成了秘书部。不过这次办报,却是归入司礼监管理。
钱国兴和李朝庆二人,如今每天都十分忙碌,要主持报社的扩张、经营,还要筛选、审核报纸内容。
不过报社的市场经营方面,皇家银行作为皇家资本的核心,也安排了一批专业人手过去,倒是不太需要钱国兴和李朝庆太操心,只要监督好就行了。
主要还是报纸内容的筛选和编写,报社为此招聘了上百人,还对一些人进行了约稿什么的。另外读者寄来的信越来越多,什么东西能上报,什么东西不能上报,朱由校都清楚得交代了原则。
同时如何引导舆论、制造舆论,也很考验司礼监的能力。
“驿站!是个问题啊!”朱由校听了钱国兴的报告,猛地想起了攻破京城的李自成,之前不就是个驿卒么?
是个隐患啊!
驿卒的日子不好过,确实让人看不下去,而且容易影响信息传递效率,但驿卒也存在很多问题。
朱由校自然不可能如同朱由检那样,逗比的猜车驿站,简直就是自掘坟墓。相反,朱由校感觉还要加大驿站建设。
有最快速的信息,还怕赚不到钱?
而且明末流贼、土匪遍地,信心传递速度够快的话,就能迅速进行镇压。
然而此时明王朝的驿站问题,已经是极为严重了。
经常有过往官员、权贵对驿夫大肆勒索敲诈,欲求不能满足就故意将马匹典当、摧残,逼迫驿夫们出钱消灾。或谎称驿夫偷窃行李要求交付“免打钱”,或串通商贾,利用驿站走私逃税,从中收受贿赂聚敛,或长期持有勘合终身使用,或将此送做人情。以至于驿役成了“最为民害,情罪可恨”的重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