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推荐阅读:剑来、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一念永恒
妖妖小说网 www.yaotxt.com,最快更新斩邪最新章节!
(求订阅,求自动订阅!)
整个万象园寂静下来,鸦雀无声,人们在等待元文昌出上联,在此之前,绝不敢有任何骚动喧哗。在这种沉抑的氛围下,有些人甚至怀疑自己要死了。
元文昌坐得如一块坚硬的岩石,开口慢慢说道:“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老夫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夏禹王朝有六大水系,其中北方占据两大水系,南方四大水系,而泾江当为第一;四时春夏秋冬,夏季排第二;扬州在前朝划分区域时,曾有别名“江夏”那么整个上联的意思就相当清楚明白了。
正因为清楚明白,所以现场当即有吸气声起。
这个上联不简单,非常难,一方面嵌字格;另一方面元文昌借着文句意思非常霸道地表达出了他的雄心壮志:“老夫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这是手握大权的威风,这是毫无忌惮的质问。
他问的,就是陈三郎。
众所周知,对对子形式上完整只是基本功夫,上下联意思符合,浑然一体,才真正算是好的对子。
元文昌张口出了这么一个高难度的上联,不仅要考核陈三郎的才学,更要逼着他表态。
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如果陈三郎认定元文昌是第一,并且用下联对出来了,那么从此以后,他就是元文昌的人了。
表态是一种选择,不过现场不仅仅有扬州官吏,也有苏燕然这一位京官在,若是陈三郎旗帜分明地倒向元文昌,受其招揽,苏燕然心里会如何作想?
这位主考官返回京城面圣述职时又会怎么说?
当场想通这一层关系的人不禁替陈三郎头疼起来,原本觉得金大腿粗大,好抱,可真要抱上了,却也会染一身腥。
这个天下,起码现在说来,还是夏禹王朝的天下。
但要是敢当面拒绝元文昌,下场会如何?恐怕更惨,能否离开扬州都是两说。
一些新科举人面面相觑,有冷汗流落:本来很多人对陈三郎以及冠之年获得乡试解元感到不爽,只恨天道不公,为何自己没有被点中第一。可现在一看,这第一名的解元是香饽饽不假,但也是出头鸟,惹来争夺的虎狼一头接着一头,一不小心,就会被一张张血盆大嘴撕咬得尸骨无存。
叶藕桐坐在边上,却是眉头紧皱,他是典型的江南才子,好诗词笔墨,侧重从文学层面思考问题。听到元文昌的上联时,第一时间并没有去想深层次的牵扯关系,而是在想,下联怎么样才对得上来?
然而想来想去,打了几个腹稿,始终存在这样那样的瑕疵问题,和上联相比,狗尾续貂都称不上。
难,太难了
撇开表态,光是形式上对上就很成问题,更何况目前要两者合一,缺一不可?
“如果这陈原对得上,我就承认他这个解元实至名归。”
心里暗暗想道。
身为才子,就算面上温和,可骨子里的傲气岂会少过半点。叶藕桐参加今届乡试,自信满满,早在友朋面前说过对于解元势在必得,不曾想放榜时,他只得了个第二,第一让一位名不经传的县城考子拿了。
心中憋着一股气。
其实就算在南阳府文坛,陈三郎也只能说略具名声罢了。这名声还有些不明不白,多半依仗杜隐言而来。至于在端午诗会上的表现,那只是南阳学院内部的一个聚会而已,影响只能说一般。
到了州郡里,陈三郎这个名字更不值一提。他考到解元,根本不能服众。放榜后当即便有些本地才子自发聚合,要来龙门客栈找新科解元“切磋切磋”不过第二天陈三郎不堪滋扰,一大早就搬出去了。找不到人,才子们唯有悻悻然作罢。
没想到,刺史大人居然屈尊来参加鹿鸣宴,亲自找陈三郎“切磋”来了。
虽然看起来,这个“切磋”以“切”居多,权势逼人,威风霸道,但就形式上论,终归属于一种文斗。元文昌可没有说:“陈解元下场来,咱们练练手”。那样的话,就彻底是欺负人了。
坐在元文昌右边的苏主考官面色最是难看,仿佛笼罩上一片阴云,他很想发作,可终是按耐住,要以大局为重。其受圣恩,抵达扬州主持今届乡试,可来到扬州后,元文昌的态度不咸不淡。
这激起了他的书生意气,也没有主动去参见元文昌。毫无疑问,眼下元文昌闹这一出,丝毫没有给他这个主考官,以及朝廷的面子。
“贼子,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心中忿然,暗暗发誓,回京述职时,定然要参元文昌一本。
园中气氛凝重,人们各怀心思,而陈三郎是当仁不让的焦点所在。
陈三郎站着,脸上神色甚现淡定,眼皮耷拉着,仿佛在思考着什么——面对如此艰难的局面,岂能不经过深思熟虑?
但所有人都明白,元文昌不可能等太久。
果不其然,约莫半刻钟后,等不到回答的刺史大人便说道:“陈原,你身为乡试解元,一个对子都对不上?”
这话语调平淡,但谁都听得出其中意味,还有一丝杀气。
他管治扬州十年,雷厉风行,杀人良多,铁一般的手腕,积威实在无以伦比。
陈三郎曾经面对过元哥舒,但这位少将军和他父亲相比,所给人的威势逼压完全没得比,仿若一头成年雄狮和幼狮之间的差别。
气势如山,不是虚无,而是实实在在地逼人而来。
古有典故,有“战战惶惶,汗出如浆”之言;又有“战战栗栗,汗不敢出”之句,绝非夸大。
当你面对着一位随时能让你人头落地的大人物之时,你就会不由自主地感到害怕,好像绵羊之于虎豹,纯属本能。
“嗯?”
见陈三郎仍是蓦然,元文昌眉头一挑。
哗啦!
排列在两边的虎威卫身子一抖,盔甲发出令人心悸的金铁之音,只等大人一声令下,他们便会毫不迟疑地冲进来,一刀将陈三郎斩杀。
哪怕陈三郎是今届乡试的新科解元!
也许在苏燕然等人看来,这种可能性不大:毕竟当众斩杀朝廷举子,而且还是一名解元,此举和造反无异。
但虎威难测,谁又能拍着胸口保证元文昌不会这么做?
这些年来,九州州郡的地方势力空前壮大,封疆大吏桀骜跋扈,无视朝廷权威,屡屡有犯禁行径。最典型的一点便是豢养私兵,那么寻个由头斩杀个解元,也就不是不可能的事。
不少人都为陈三郎捏了一把汗,所谓兔死狐悲,作为同榜举子,要是陈三郎横死,他们心里也不会好受。
陈三郎忽而抬起头,拱手道:“回禀刺史大人,学生想到了下联。”
元文昌不动声色:“你说。”
众人听陈三郎有了下联,顿时感觉如释重负,纷纷竖起耳朵来听,看这一副下联究竟如何。
就见陈三郎长身而立,一字字吟道:“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生本儒人,岂敢在前,岂敢在后?”
“好!”
听见此联,苏燕然不禁击掌赞道。
这个下联,形式上毫无瑕疵,一字一句,对得极为工整吻合,不差分毫。更为重要的是,陈三郎巧妙-地避开了元文昌咄咄逼人的气势,同时又显得不亢不卑,还给对方一个适当的台阶下。
叶藕桐一听此联,暗叹一声:自己打腹稿想出的那几句下联和陈三郎一比,简直不堪入目,如同粪土。
元文昌哈哈大笑:“好一句‘岂敢在前,岂敢在后”陈原啊陈原,你倒没有让老夫失望。”
说罢,竟径直起身,大踏步离席。两队兵甲不发一语,轰然跟他这一走,所有人都松了口气,只是人们心中感到疑惑:元文昌一来一去,心里究竟作甚打算?
“一个儿子,一个老子,是双管齐下,而或各有盘算?”
陈三郎脑海念头飞快转动着,但想了一番,始终不得要领,他目前掌握的讯息到底太少,许多事情迷雾重重,了解不得。但不管怎么说,最为艰困的一个关卡,自己终于顺利迈过去了。刚才面对元文昌,那种如山如岳的压力非同小可,使得他感到巨大危机。
这危机触及性命。
哪怕身怀斩邪剑,也可能无济于事。
“此地不宜久留,明天一早就离开扬州,返回泾县去。”
心里打定主意,一颗心早飘回了家。
至此,鹿鸣宴到了尾声,诸人也没心思继续了,开始陆续散去。期间苏燕然找陈三郎说了一番话,不外乎勉励鼓舞,让他不要担惊受怕,隐晦间提及朝廷还在,不会任由元文昌胡来的意思。
陈三郎听着,不置可否:朝廷式微,早已是公认的事实,恐怕撑不了多久了。自己科举取功名,只为了赶上体制最后的尾班车,增益己身,好抵御日后的乱世罢了。如果一心寄望朝廷,可能死得更快些。
在离开万象园的时候,那江南才子叶藕桐忽而追上来,叫道:“道远请留步。”
(这一声请留步,各位是不是很耳熟?)(未完待续
(求订阅,求自动订阅!)
整个万象园寂静下来,鸦雀无声,人们在等待元文昌出上联,在此之前,绝不敢有任何骚动喧哗。在这种沉抑的氛围下,有些人甚至怀疑自己要死了。
元文昌坐得如一块坚硬的岩石,开口慢慢说道:“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老夫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夏禹王朝有六大水系,其中北方占据两大水系,南方四大水系,而泾江当为第一;四时春夏秋冬,夏季排第二;扬州在前朝划分区域时,曾有别名“江夏”那么整个上联的意思就相当清楚明白了。
正因为清楚明白,所以现场当即有吸气声起。
这个上联不简单,非常难,一方面嵌字格;另一方面元文昌借着文句意思非常霸道地表达出了他的雄心壮志:“老夫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这是手握大权的威风,这是毫无忌惮的质问。
他问的,就是陈三郎。
众所周知,对对子形式上完整只是基本功夫,上下联意思符合,浑然一体,才真正算是好的对子。
元文昌张口出了这么一个高难度的上联,不仅要考核陈三郎的才学,更要逼着他表态。
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如果陈三郎认定元文昌是第一,并且用下联对出来了,那么从此以后,他就是元文昌的人了。
表态是一种选择,不过现场不仅仅有扬州官吏,也有苏燕然这一位京官在,若是陈三郎旗帜分明地倒向元文昌,受其招揽,苏燕然心里会如何作想?
这位主考官返回京城面圣述职时又会怎么说?
当场想通这一层关系的人不禁替陈三郎头疼起来,原本觉得金大腿粗大,好抱,可真要抱上了,却也会染一身腥。
这个天下,起码现在说来,还是夏禹王朝的天下。
但要是敢当面拒绝元文昌,下场会如何?恐怕更惨,能否离开扬州都是两说。
一些新科举人面面相觑,有冷汗流落:本来很多人对陈三郎以及冠之年获得乡试解元感到不爽,只恨天道不公,为何自己没有被点中第一。可现在一看,这第一名的解元是香饽饽不假,但也是出头鸟,惹来争夺的虎狼一头接着一头,一不小心,就会被一张张血盆大嘴撕咬得尸骨无存。
叶藕桐坐在边上,却是眉头紧皱,他是典型的江南才子,好诗词笔墨,侧重从文学层面思考问题。听到元文昌的上联时,第一时间并没有去想深层次的牵扯关系,而是在想,下联怎么样才对得上来?
然而想来想去,打了几个腹稿,始终存在这样那样的瑕疵问题,和上联相比,狗尾续貂都称不上。
难,太难了
撇开表态,光是形式上对上就很成问题,更何况目前要两者合一,缺一不可?
“如果这陈原对得上,我就承认他这个解元实至名归。”
心里暗暗想道。
身为才子,就算面上温和,可骨子里的傲气岂会少过半点。叶藕桐参加今届乡试,自信满满,早在友朋面前说过对于解元势在必得,不曾想放榜时,他只得了个第二,第一让一位名不经传的县城考子拿了。
心中憋着一股气。
其实就算在南阳府文坛,陈三郎也只能说略具名声罢了。这名声还有些不明不白,多半依仗杜隐言而来。至于在端午诗会上的表现,那只是南阳学院内部的一个聚会而已,影响只能说一般。
到了州郡里,陈三郎这个名字更不值一提。他考到解元,根本不能服众。放榜后当即便有些本地才子自发聚合,要来龙门客栈找新科解元“切磋切磋”不过第二天陈三郎不堪滋扰,一大早就搬出去了。找不到人,才子们唯有悻悻然作罢。
没想到,刺史大人居然屈尊来参加鹿鸣宴,亲自找陈三郎“切磋”来了。
虽然看起来,这个“切磋”以“切”居多,权势逼人,威风霸道,但就形式上论,终归属于一种文斗。元文昌可没有说:“陈解元下场来,咱们练练手”。那样的话,就彻底是欺负人了。
坐在元文昌右边的苏主考官面色最是难看,仿佛笼罩上一片阴云,他很想发作,可终是按耐住,要以大局为重。其受圣恩,抵达扬州主持今届乡试,可来到扬州后,元文昌的态度不咸不淡。
这激起了他的书生意气,也没有主动去参见元文昌。毫无疑问,眼下元文昌闹这一出,丝毫没有给他这个主考官,以及朝廷的面子。
“贼子,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心中忿然,暗暗发誓,回京述职时,定然要参元文昌一本。
园中气氛凝重,人们各怀心思,而陈三郎是当仁不让的焦点所在。
陈三郎站着,脸上神色甚现淡定,眼皮耷拉着,仿佛在思考着什么——面对如此艰难的局面,岂能不经过深思熟虑?
但所有人都明白,元文昌不可能等太久。
果不其然,约莫半刻钟后,等不到回答的刺史大人便说道:“陈原,你身为乡试解元,一个对子都对不上?”
这话语调平淡,但谁都听得出其中意味,还有一丝杀气。
他管治扬州十年,雷厉风行,杀人良多,铁一般的手腕,积威实在无以伦比。
陈三郎曾经面对过元哥舒,但这位少将军和他父亲相比,所给人的威势逼压完全没得比,仿若一头成年雄狮和幼狮之间的差别。
气势如山,不是虚无,而是实实在在地逼人而来。
古有典故,有“战战惶惶,汗出如浆”之言;又有“战战栗栗,汗不敢出”之句,绝非夸大。
当你面对着一位随时能让你人头落地的大人物之时,你就会不由自主地感到害怕,好像绵羊之于虎豹,纯属本能。
“嗯?”
见陈三郎仍是蓦然,元文昌眉头一挑。
哗啦!
排列在两边的虎威卫身子一抖,盔甲发出令人心悸的金铁之音,只等大人一声令下,他们便会毫不迟疑地冲进来,一刀将陈三郎斩杀。
哪怕陈三郎是今届乡试的新科解元!
也许在苏燕然等人看来,这种可能性不大:毕竟当众斩杀朝廷举子,而且还是一名解元,此举和造反无异。
但虎威难测,谁又能拍着胸口保证元文昌不会这么做?
这些年来,九州州郡的地方势力空前壮大,封疆大吏桀骜跋扈,无视朝廷权威,屡屡有犯禁行径。最典型的一点便是豢养私兵,那么寻个由头斩杀个解元,也就不是不可能的事。
不少人都为陈三郎捏了一把汗,所谓兔死狐悲,作为同榜举子,要是陈三郎横死,他们心里也不会好受。
陈三郎忽而抬起头,拱手道:“回禀刺史大人,学生想到了下联。”
元文昌不动声色:“你说。”
众人听陈三郎有了下联,顿时感觉如释重负,纷纷竖起耳朵来听,看这一副下联究竟如何。
就见陈三郎长身而立,一字字吟道:“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生本儒人,岂敢在前,岂敢在后?”
“好!”
听见此联,苏燕然不禁击掌赞道。
这个下联,形式上毫无瑕疵,一字一句,对得极为工整吻合,不差分毫。更为重要的是,陈三郎巧妙-地避开了元文昌咄咄逼人的气势,同时又显得不亢不卑,还给对方一个适当的台阶下。
叶藕桐一听此联,暗叹一声:自己打腹稿想出的那几句下联和陈三郎一比,简直不堪入目,如同粪土。
元文昌哈哈大笑:“好一句‘岂敢在前,岂敢在后”陈原啊陈原,你倒没有让老夫失望。”
说罢,竟径直起身,大踏步离席。两队兵甲不发一语,轰然跟他这一走,所有人都松了口气,只是人们心中感到疑惑:元文昌一来一去,心里究竟作甚打算?
“一个儿子,一个老子,是双管齐下,而或各有盘算?”
陈三郎脑海念头飞快转动着,但想了一番,始终不得要领,他目前掌握的讯息到底太少,许多事情迷雾重重,了解不得。但不管怎么说,最为艰困的一个关卡,自己终于顺利迈过去了。刚才面对元文昌,那种如山如岳的压力非同小可,使得他感到巨大危机。
这危机触及性命。
哪怕身怀斩邪剑,也可能无济于事。
“此地不宜久留,明天一早就离开扬州,返回泾县去。”
心里打定主意,一颗心早飘回了家。
至此,鹿鸣宴到了尾声,诸人也没心思继续了,开始陆续散去。期间苏燕然找陈三郎说了一番话,不外乎勉励鼓舞,让他不要担惊受怕,隐晦间提及朝廷还在,不会任由元文昌胡来的意思。
陈三郎听着,不置可否:朝廷式微,早已是公认的事实,恐怕撑不了多久了。自己科举取功名,只为了赶上体制最后的尾班车,增益己身,好抵御日后的乱世罢了。如果一心寄望朝廷,可能死得更快些。
在离开万象园的时候,那江南才子叶藕桐忽而追上来,叫道:“道远请留步。”
(这一声请留步,各位是不是很耳熟?)(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