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讨交趾敕谕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妖妖小说网 www.yaotxt.com,最快更新大宋私生子最新章节!
交趾攻陷广南钦州、廉州、邕州,屠掠百姓数万。
此事一经传出,京中顿时风云激荡,杀气漫漫。
文昌二年五月十一日。大宋皇帝赵捷颁布《讨交趾敕谕》:
朕自登极,唯恐德才菲薄,日必三省吾身……任用贤能,外平党项之叛,内修仁德之政……
大宋自定鼎以来,眷惟安南,世受王爵。抚纳之厚,实自先朝,函容厥愆,以至今日。而乃攻犯城邑,杀伤吏民,干国之纪,刑必无赦;致天之讨,师则有名。
已差翰林大学士杨逸充安南道行营马步军都总管、经略招讨使、兼广南西路安抚使,昭宣使、嘉州防御使。内侍省都知焦守充马步军副都总管,顺时兴师,水陆兼进。
天示助顺,已兆布新之祥;人知侮亡,成怀敌忾之气。然王师所至,弗迓克奔。咨尔士庶,久沦涂炭,如能谕王内附,率众自归,执俘献功,拔身效顺,爵禄赏赐,当倍常科;旧恶宿负,一皆原涤。朕言不渝,众听毋惑& {}。
诏书一经颁布天下,万民沸议,讨伐声盈溢京城。自平夏败辽以来,国人气概昂然,睥睨四夷,岂甘受辱于南边一只毛猴?
这份《讨交趾敕谕》用“讨”不用“伐”,这其中有讲究,虽一字之差,却含大义所在。
“伐”通常是弱势一方对强势一方用兵的语气,如武王伐纣,就象人立于大树下伐木。至少对方也是与自己平起平坐,比如对辽国用兵,就可以用“伐”。
“讨”是主人对从属问罪,比如出兵攻打一伙山贼,你就不能用“伐”,只能用“讨”,否则你就是把对方的地位提高到与自己平起平坐的高度。
南边那只猴子一直接受大宋的册封,为大宋蕃属国,“伐”之一字,他不配!
五月十二日,大宋分别遣使赴大理、占城、真腊。
五月二十日,翰林大学士杨逸率三万精锐禁军,自京城誓师南征。
六月十六日,过衡阳。
二十二日,抵桂州(桂林市)。
大军急行,用时整整一个月,兵将俱疲,杨逸只能下令在桂州稍事休整。
桂州是广西治所,城在山中,山在城中,清澈妩媚的漓江绕城而过,入眼处尽是奇山异水,说不尽的秀丽风光,韩愈有诗云: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户多输翠羽,家自种黄柑。远胜登仙去,飞鸾不暇骖。
这诗生动地描绘了桂州的山水姿貌。因为山青水秀,桂州也是广南西路唯一没有瘴气的地方,但杨逸仍不敢大意。
出兵前朝廷按杨逸所述,准备了大量薏苡仁、槟榔子、雄黄、苍术之类的避瘴药物,一路南来,杨逸每天让士卒服用,进入广南,杨逸更是每天巡营,督促士卒定时服药,丝毫不敢大意。
这次随杨逸出征的有刘武、包毅、刘奉明、韩铮等将,杨逸交待他们管好军营好,才与焦守一同前往府衙。
桂州帅司里,经略安抚使程节、知州梁利、广西第五将蓝继隆、录事参军张平、司户参军胡亚权、司理参军文英等大小官员皆在。
除些之外,在场的还有一个大名人:黄庭坚。
杨逸高坐上首,望了黄庭坚两眼,向程节道:“程大人,如今前方战况如何?”
程节四十多岁,容貌消瘦,如皮包骨头,身上一套官服仿佛晾在竹竿上;
他拱拱手答道:“回杨总管,敌军总计九万之众,其中六万七千人于本月十二日兵围柳州,并分兵西逼宜州,下官让陈森将军率三千人马增缓柳州,阮志顺久攻不下,于本月十五日退兵邕州,并在昆仑关要隘修筑工事,似有据险阻我大军之意。”
上辈子杨逸主要活动的地区就是广西、云南、缅甸、越南,对这边的地形他是烂熟于胸。昆仑关这样的军事要隘他不可能不知道,此处崇山险阻,丛林茂密,道路蜿蜒于峡谷之中,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当初狄青南征侬智高,可以说是捡了个大便宜,侬智高并没有利用昆仑关险隘阻击狄青,而是选择在昆仑关以南的开阔地带与狄青决战,这才让狄青一举击败。
这回阮志顺显然是吸取了侬智高的教训,准备利用这道险关阻击杨逸了。
杨逸这次带来两千燧发枪部队,没有多带是因为燧发枪严重依赖后勤补给,子弹打完了就根烧火棍似的。而在西南群山之中,后勤补给恰恰是最困难的。
而且西南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山岭起伏,丛林密布,往往难以排开队形,射程优势也体现不出来,在山林作战,燧发枪还不如弓箭好使。
另外就是这边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多雨潮湿,燧发枪的燧石一但湿润,就无法击射,只要敌人摸清燧发枪的弱点,凭这样武器杨逸占不到多少便宜。更何况昆仑关这样的险关,后世日本人飞机大炮一起上,都难以攻下,燧发枪就更别提了。
这场战争不比平夏之战好打啊!
杨逸淡淡地问道:“当初阮志顺攻打钦、廉、邕等州时,尔等为何不据昆仑关而守,让阮志顺轻易过关?”
程节连忙解释道:“杨总管明查,敌军来得太突然,钦、邕几州接连陷落,桂州离昆仑关数百里,邕州离此关只有数十里,而此关处于崇山峻岭之中,平日又难以驻兵。等下官接着战报,派出援军,昆仑关已为敌所乘,且敌十倍于我,下官实在是无能为力啊!”
现在情况不明,不是追责的时候,杨逸转而问道:“贵州(广西贵港市)方面情况如何?”
程节答道:“回杨总管,贵州在本月初八便陷落敌手,广西第四将苏庆良集腾州、贺州、龚州、等地兵马计一万五千人,发兵西来,因恐孤军入深为敌所乘,现驻守于浔州,未敢再进。”
杨逸想了想说道:“贵州必须尽快收复,传我命令,限苏庆良六月三十日前夺回贵州,不得有误。”
程节谨慎地说道:“杨总管,据细作回报,贵州有敌军万人据城而守,苏庆良拥兵也不过一万五千人,想收复贵州,恐怕有些困难。”
杨逸突然寒下脸说道:“你只须传我军令,能不能收复是苏庆良的事,收不回,让他提头来见。”
程节等人面色一变,这位小祖宗虽是状元出身,但历经大战无数,杀人如麻,谁敢怀疑他杀人立威的决心?程节连忙派人去传令。
杨逸接着说道:“本帅令,传四十四州、五县、十一洞头人,于七月五日前赶到宾州,凡不到者,视为叛宋投敌,本帅誓将一并征讨之!”
“是,下官这就派人去传。”
广南西路。计有桂,容,邕,融,象,昭,梧,藤,龚,浔,柳,贵,宜,宾,横,化,高,雷,钦,白,郁林,廉,琼,平,观二十五州(地域包含海南岛在内),除此之外,原另有三军:昌化,万安,朱崖。
置将法全面推行后,撤去三军,另置六将。但实际上六将中只有六千人马是禁军,余者皆是本地新征之兵,合计三万两千人。
除了以上二十五州外,辖于广西的还有四十四羁縻州、五县、十一洞。这些地方主要是僮、苗、彝等族百姓聚居,名义上归大宋所有,但其实质是“以土官治土民”,朝廷承认各少数部族的世袭首领地位,给予其官职头衔,以进行间接统治,朝廷的敕诏实际上并没有能够得到真正的贯彻。
杨逸这下令招这些州、县、洞的首领前来宾州,另有用意,现在阮志顺还占着邕州以南地区,大宋与交趾尚未分出胜负,真正愿意听令来宾州的部族头领恐怕不多。
来了,杨逸会让他们出兵一起攻打交趾。
不来,也不要紧,终归是给日后一个算账的借口。
传完这些军令,杨逸突然对黄庭坚问道:“黄通判,你不在宜州,何以身在桂州?”
黄庭坚绍圣初以校书郎坐修《神宗实录》失实被贬为宜州通判。身上虽然还有官职,实际上相当于羁押在宜州。
杨逸是新党干将,他这么一问,厅中官员皆以为黄庭坚要倒霉。黄庭坚脸有沧桑之色,出列答道:“下官受知州所遣,前来桂州求援,因年老体弱,至桂州染疾,只能暂留在桂州调养。”
经略使程节出来为其解释道:“杨总管,黄通判确是染疾在身,下官可为证。”
大厅内静悄悄的,十多个官员看着杨逸,静观他作何处置。杨逸又看了看黄庭坚,他中等身材,椭圆脸,神情虽然淡定,但脸有晦黯之色,五十来岁的年龄,却是满带风霜。
黄庭坚名气很大,但入仕三十多年,无论是新党执政,还是旧党执政,他都没有进入权力核心过,做过最大的官是秘书丞。若不是他参与修撰《神宗实录》,新党的清算大概不会落到他身上。
杨逸也懒得过问宜州知州为何派他来求援,只淡淡地问道:“黄通判病情可好些了?”
“下官已基本康复,这一两日内便返回宜州。”
“你暂时不必回宜州了,我军中正缺一个书记官,就先由你充任吧!”
交趾攻陷广南钦州、廉州、邕州,屠掠百姓数万。
此事一经传出,京中顿时风云激荡,杀气漫漫。
文昌二年五月十一日。大宋皇帝赵捷颁布《讨交趾敕谕》:
朕自登极,唯恐德才菲薄,日必三省吾身……任用贤能,外平党项之叛,内修仁德之政……
大宋自定鼎以来,眷惟安南,世受王爵。抚纳之厚,实自先朝,函容厥愆,以至今日。而乃攻犯城邑,杀伤吏民,干国之纪,刑必无赦;致天之讨,师则有名。
已差翰林大学士杨逸充安南道行营马步军都总管、经略招讨使、兼广南西路安抚使,昭宣使、嘉州防御使。内侍省都知焦守充马步军副都总管,顺时兴师,水陆兼进。
天示助顺,已兆布新之祥;人知侮亡,成怀敌忾之气。然王师所至,弗迓克奔。咨尔士庶,久沦涂炭,如能谕王内附,率众自归,执俘献功,拔身效顺,爵禄赏赐,当倍常科;旧恶宿负,一皆原涤。朕言不渝,众听毋惑& {}。
诏书一经颁布天下,万民沸议,讨伐声盈溢京城。自平夏败辽以来,国人气概昂然,睥睨四夷,岂甘受辱于南边一只毛猴?
这份《讨交趾敕谕》用“讨”不用“伐”,这其中有讲究,虽一字之差,却含大义所在。
“伐”通常是弱势一方对强势一方用兵的语气,如武王伐纣,就象人立于大树下伐木。至少对方也是与自己平起平坐,比如对辽国用兵,就可以用“伐”。
“讨”是主人对从属问罪,比如出兵攻打一伙山贼,你就不能用“伐”,只能用“讨”,否则你就是把对方的地位提高到与自己平起平坐的高度。
南边那只猴子一直接受大宋的册封,为大宋蕃属国,“伐”之一字,他不配!
五月十二日,大宋分别遣使赴大理、占城、真腊。
五月二十日,翰林大学士杨逸率三万精锐禁军,自京城誓师南征。
六月十六日,过衡阳。
二十二日,抵桂州(桂林市)。
大军急行,用时整整一个月,兵将俱疲,杨逸只能下令在桂州稍事休整。
桂州是广西治所,城在山中,山在城中,清澈妩媚的漓江绕城而过,入眼处尽是奇山异水,说不尽的秀丽风光,韩愈有诗云: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户多输翠羽,家自种黄柑。远胜登仙去,飞鸾不暇骖。
这诗生动地描绘了桂州的山水姿貌。因为山青水秀,桂州也是广南西路唯一没有瘴气的地方,但杨逸仍不敢大意。
出兵前朝廷按杨逸所述,准备了大量薏苡仁、槟榔子、雄黄、苍术之类的避瘴药物,一路南来,杨逸每天让士卒服用,进入广南,杨逸更是每天巡营,督促士卒定时服药,丝毫不敢大意。
这次随杨逸出征的有刘武、包毅、刘奉明、韩铮等将,杨逸交待他们管好军营好,才与焦守一同前往府衙。
桂州帅司里,经略安抚使程节、知州梁利、广西第五将蓝继隆、录事参军张平、司户参军胡亚权、司理参军文英等大小官员皆在。
除些之外,在场的还有一个大名人:黄庭坚。
杨逸高坐上首,望了黄庭坚两眼,向程节道:“程大人,如今前方战况如何?”
程节四十多岁,容貌消瘦,如皮包骨头,身上一套官服仿佛晾在竹竿上;
他拱拱手答道:“回杨总管,敌军总计九万之众,其中六万七千人于本月十二日兵围柳州,并分兵西逼宜州,下官让陈森将军率三千人马增缓柳州,阮志顺久攻不下,于本月十五日退兵邕州,并在昆仑关要隘修筑工事,似有据险阻我大军之意。”
上辈子杨逸主要活动的地区就是广西、云南、缅甸、越南,对这边的地形他是烂熟于胸。昆仑关这样的军事要隘他不可能不知道,此处崇山险阻,丛林茂密,道路蜿蜒于峡谷之中,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当初狄青南征侬智高,可以说是捡了个大便宜,侬智高并没有利用昆仑关险隘阻击狄青,而是选择在昆仑关以南的开阔地带与狄青决战,这才让狄青一举击败。
这回阮志顺显然是吸取了侬智高的教训,准备利用这道险关阻击杨逸了。
杨逸这次带来两千燧发枪部队,没有多带是因为燧发枪严重依赖后勤补给,子弹打完了就根烧火棍似的。而在西南群山之中,后勤补给恰恰是最困难的。
而且西南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山岭起伏,丛林密布,往往难以排开队形,射程优势也体现不出来,在山林作战,燧发枪还不如弓箭好使。
另外就是这边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多雨潮湿,燧发枪的燧石一但湿润,就无法击射,只要敌人摸清燧发枪的弱点,凭这样武器杨逸占不到多少便宜。更何况昆仑关这样的险关,后世日本人飞机大炮一起上,都难以攻下,燧发枪就更别提了。
这场战争不比平夏之战好打啊!
杨逸淡淡地问道:“当初阮志顺攻打钦、廉、邕等州时,尔等为何不据昆仑关而守,让阮志顺轻易过关?”
程节连忙解释道:“杨总管明查,敌军来得太突然,钦、邕几州接连陷落,桂州离昆仑关数百里,邕州离此关只有数十里,而此关处于崇山峻岭之中,平日又难以驻兵。等下官接着战报,派出援军,昆仑关已为敌所乘,且敌十倍于我,下官实在是无能为力啊!”
现在情况不明,不是追责的时候,杨逸转而问道:“贵州(广西贵港市)方面情况如何?”
程节答道:“回杨总管,贵州在本月初八便陷落敌手,广西第四将苏庆良集腾州、贺州、龚州、等地兵马计一万五千人,发兵西来,因恐孤军入深为敌所乘,现驻守于浔州,未敢再进。”
杨逸想了想说道:“贵州必须尽快收复,传我命令,限苏庆良六月三十日前夺回贵州,不得有误。”
程节谨慎地说道:“杨总管,据细作回报,贵州有敌军万人据城而守,苏庆良拥兵也不过一万五千人,想收复贵州,恐怕有些困难。”
杨逸突然寒下脸说道:“你只须传我军令,能不能收复是苏庆良的事,收不回,让他提头来见。”
程节等人面色一变,这位小祖宗虽是状元出身,但历经大战无数,杀人如麻,谁敢怀疑他杀人立威的决心?程节连忙派人去传令。
杨逸接着说道:“本帅令,传四十四州、五县、十一洞头人,于七月五日前赶到宾州,凡不到者,视为叛宋投敌,本帅誓将一并征讨之!”
“是,下官这就派人去传。”
广南西路。计有桂,容,邕,融,象,昭,梧,藤,龚,浔,柳,贵,宜,宾,横,化,高,雷,钦,白,郁林,廉,琼,平,观二十五州(地域包含海南岛在内),除此之外,原另有三军:昌化,万安,朱崖。
置将法全面推行后,撤去三军,另置六将。但实际上六将中只有六千人马是禁军,余者皆是本地新征之兵,合计三万两千人。
除了以上二十五州外,辖于广西的还有四十四羁縻州、五县、十一洞。这些地方主要是僮、苗、彝等族百姓聚居,名义上归大宋所有,但其实质是“以土官治土民”,朝廷承认各少数部族的世袭首领地位,给予其官职头衔,以进行间接统治,朝廷的敕诏实际上并没有能够得到真正的贯彻。
杨逸这下令招这些州、县、洞的首领前来宾州,另有用意,现在阮志顺还占着邕州以南地区,大宋与交趾尚未分出胜负,真正愿意听令来宾州的部族头领恐怕不多。
来了,杨逸会让他们出兵一起攻打交趾。
不来,也不要紧,终归是给日后一个算账的借口。
传完这些军令,杨逸突然对黄庭坚问道:“黄通判,你不在宜州,何以身在桂州?”
黄庭坚绍圣初以校书郎坐修《神宗实录》失实被贬为宜州通判。身上虽然还有官职,实际上相当于羁押在宜州。
杨逸是新党干将,他这么一问,厅中官员皆以为黄庭坚要倒霉。黄庭坚脸有沧桑之色,出列答道:“下官受知州所遣,前来桂州求援,因年老体弱,至桂州染疾,只能暂留在桂州调养。”
经略使程节出来为其解释道:“杨总管,黄通判确是染疾在身,下官可为证。”
大厅内静悄悄的,十多个官员看着杨逸,静观他作何处置。杨逸又看了看黄庭坚,他中等身材,椭圆脸,神情虽然淡定,但脸有晦黯之色,五十来岁的年龄,却是满带风霜。
黄庭坚名气很大,但入仕三十多年,无论是新党执政,还是旧党执政,他都没有进入权力核心过,做过最大的官是秘书丞。若不是他参与修撰《神宗实录》,新党的清算大概不会落到他身上。
杨逸也懒得过问宜州知州为何派他来求援,只淡淡地问道:“黄通判病情可好些了?”
“下官已基本康复,这一两日内便返回宜州。”
“你暂时不必回宜州了,我军中正缺一个书记官,就先由你充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