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
妖妖小说网 www.yaotxt.com,最快更新清和最新章节!
建文四年七月,燕王继皇帝位,诏告天下。
同月,齐泰、黄子澄等建文朝臣人头落地。
杨铎纪纲等人奉命领燕山卫大肆搜捕落网之鱼,凡同名单上的奸臣有关之人,无不提心吊胆,风声鹤唳。
好在方孝孺和景清只是个例,朱棣好杀,却终究没有达到朱元璋的水准。
杀了方孝孺和景清之后,朱棣召见了道衍,君臣两人进行了一次长谈。
或许是道衍和尚的劝说起了效果,也或许是朱棣认为人已经杀得够多了,在将徐辉祖捉拿下狱之后,这场屠杀暂时画上了休止符。
徐辉祖被拿,徐皇后和徐增寿都十分担忧。
徐皇后流着眼泪在朱棣面前求情,徐增寿则想方设法进到牢中见了徐辉祖一面。
以徐辉祖的身份,即便关押进锦衣狱,也没人敢难为他。除了外表憔悴点,精神还算好。
隔着牢门,徐增寿与徐辉祖对面而坐。
兄弟俩没说话,历史上,徐增寿这时已经死了。
“兄长,陛下已经登基,还要固执下去吗? ”
徐辉祖闭口不言语,徐增寿无法,知道自己算是白来一趟。
不过,为了徐家,为了宫中的徐皇后,终有一天兄长的态度会松动。只是要过多久……徐增寿挠头。
说不得,要去道衍大师那里想想办法。
兄长太固执,也是个愁事。徐增寿叹气,很是无奈。
自洪武朝起,论勋贵排位,徐家称第二,无人敢称第一。
徐皇后,代王妃,安王妃,都是徐辉祖的亲妹妹。
燕王登基称帝,徐辉祖从藩王的大舅子升级成为皇帝的大舅子,不出意外,朱棣之后的皇帝铁定是他亲外甥。只要徐家不犯不赦的大罪,荣耀权柄不可估量。这样的身份,已经不单是显赫能够形容了。
可是,在朱棣进城之后,徐辉祖并未露面,也未奉召,而是跪在徐家祠堂中,对新帝避而不见。
皇帝下令,他借口推辞。
以亲情游说,继续沉默不语。
这种态度惹恼了朱棣,当时正逢方孝孺案发,朱棣一声令下,徐辉祖被抓起来,下锦衣狱。
关了大舅子,朱棣又把小舅子叫到身边,满口抱怨,同样都是舅子,差别怎么就这么大呢?
见朱棣不似真要杀了徐辉祖,徐增寿大着胆子为兄长求情。
徐辉祖带兵和朱棣打仗,是因为当时还拿着建文帝发的工资。
朱棣进城之后跪祠堂,因为脑筋太直,一时间没反应过来。
见朱棣态度有了些许松动,徐增寿继续说道:“陛下,臣的兄长虽未奉召,却也未明言反对陛下。兄长的性格随了臣的父亲,陛下不是也清楚?”
提起魏国公徐达,自己的老丈人,朱棣不好继续发火,瞪了一眼徐增寿。
徐增寿故意笑得赖皮,朱棣没好气的哼了一声,“摆这个样子,是想朕打你板子?”
“臣不敢。臣对陛下之敬仰,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对陛下的爱戴,如江水泛滥一发不可收拾。”
朱棣:“……哪学来的?”
“不敢瞒陛下,两日前,臣拜会了燕山后卫的孟同知,谈话间获益匪浅。”
“你怎么会去见他?”
“孟同知帮过臣一个大忙,臣上门道谢。”
“哦。”
徐增寿欠孟清和一个人情,还是不小的人情,朱棣知道。
杨铎和纪纲在京中的活动,包括助徐增寿脱险,以及孟清和在其中的作用,他都一清二楚。如今摊开在自己面前,是想为孟清和讨赏?
“陛下英明!”徐增寿笑道,“臣就那么点家底,还要养活老婆孩子,想还了孟同知的恩情,只能请陛下帮忙。”
朱棣又瞪了他一眼,哼了一声,“行了,朕知道了。”
“陛下答应了?那顺便也给臣点赏赐?臣好歹也是立了功的。”
朱棣吸气,呼气,再吸气,最终吐出一个字:“滚!”
“臣遵旨。”
徐增寿见好就收,从善如流的滚了。目的已经达到,此时不滚更待何时。
孟清和的赏跑不了,由陛下恩赏远比他赠送金银要好得多。
大哥的头也掉不了,顾念着宫里的徐皇后和三个外甥,天子也不会砍了魏国公的脑袋。
吹了一声口哨,徐增寿心情大好。
原本,他被徐辉祖突然下狱惊到了,整日心焦,没想到这一层,还是孟清和给他提了醒。说到底,徐辉祖和朱棣打仗是尽本分。燕王进京后,他只是避入祠堂,沉默以对,自始至终没有发表任何反对燕王的言论。不奉召,可以尽量往家庭内部矛盾上靠拢,如此,魏国公应当性命无忧。
所谓旁观者明,徐增寿看不透的东西,经过孟清和的反洗,顿时如醍醐灌顶,一下给他点透了,这份人情不亚于孟清和曾借杨铎的手救了他一命。
人情啊。
步出皇宫,看着宫门在身后合拢,徐增寿长出一口气,只要徐家还在,大哥能从锦衣狱出来,欠下再多的人情也无所谓。
自己还不了,不是还有皇帝宝座上的姐夫?
陛下应该十分乐意帮徐家还人情,这可是个对臣下示恩的好机会,还是两方示恩。
想到这里,徐增寿表情一变,难不成,孟清和在提醒他时就想到了这个?
先帮忙,再卖人情,进而给皇帝拉拢人心的机会。
多智近妖……不愧是道衍的徒弟。
正在演武场看沈瑄练枪的孟清和突然打了个喷嚏,揉揉鼻子,谁在念叨他?
沈瑄回头看他,孟清和忙道:“指挥,不要停,继续!”
沈瑄:“……”
黑眸微沉,枪如游龙,无端的带上了一股杀气。
孟清和摸摸鼻子,他说错话了?
没有啊?
想不明白的结果是,当夜,草原狼大开杀戒,某只狐狸的脖颈和肩后留下了数枚牙印。
孟清和呲牙,他还是伤员!
沈瑄挑眉,那又如何?他可是斟酌过力道,且相当“守礼”。
孟清和:“……”
好吧,不能和侯二代讲理。
秋七月壬午朔,朱棣大祀天地于南郊,再祭太庙。
同月,复太-祖成法,凡建文朝因反对周礼被罢免者一概复官。周礼派和太-祖派的争论至此划上句号。没了领军人物方孝孺,周礼派受到了严重打击。意志坚定的为建文帝殉节,其余人多改变理念,重投太-祖成法的怀抱。
没有殉节又固执己见的,大多没什么好下场。
朱棣不是朱允炆,敢和他鸡蛋撞石头,头破血流是肯定的。
况且,对于恢复周礼一事,朝中本就存在争论,如今被朱棣一刀切也没什么不好。
早朝不再像个菜市场,大臣们不必为一个官职该是几品争论不休,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本质工作中,于国于民都是利好。按照洪武帝的话来说,拿着老子的工资就得给老子办事!每天想七想八不办实事,统统拖下去砍了!
朱棣没像老爹一样几乎杀光朝中的大臣,只用实际行动让有资格站在奉天殿中的人明白,建文朝的日子过去了,装鹌鹑消极怠工的路也堵死了,在其位谋其政,想白拿工资?掂量一下脖子是不是够硬。
大臣们很快发现,继工作狂洪武帝之后,皇位上又出现了另一个朱扒皮。
抖起来的文臣开始变得小心,被压制了四年的勋贵和武将们颇有扬眉吐气之感。
一朝天子一朝臣,朱棣和朱元璋一样,人杀得多了,也就不在乎多少人骂他了。
大不了给史官提个醒,下笔的时候多想想,该用春秋笔法的就别用记实手法,该美化该颂扬的绝不能吝惜笔墨。对天子不利的言辞,能少两个字就别少一个字。
在这种大环境之下,能当做神话故事和八卦周刊诵读的《明太宗实录》正式出炉。比起朱棣下令重修的《明太-祖实录》,《明太祖实录》的艺术性拔高了数个层次,真实性却要打个折扣。
谁让朱棣是皇帝,还是大明历史上唯二杀文臣杀得无比顺手的皇帝?
说来也奇怪,朱元璋和朱棣杀官如麻,朝廷的运作却如加足了燃料的火车,轰隆隆往前飞驰,到站都不停一下,上不去的人只能跳着脚,在火车后边紧追。追上了,有可能成为一代名臣。追不上的只能安慰自己,非吾无才,朝中无伯乐,天子不用而已。
换成皇帝对文官无比和蔼,被骂也笑脸相迎时,官员们的工作效率却像是老牛拉破车,鞭子甩出花来也不见挪动一下,动不动还要倒退两步。具体参见崇祯帝,真心勤政,也真心倒霉。
所以说,历史和人心当真是个奇怪的东西,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时间,压根没法用常理来推断。
八月癸巳,朱棣将朱允炆的三个弟弟和还活着的儿子分批降爵,改封,随前太后吕氏守居懿文太子陵园。抹去了建文帝的年号,废掉了建文朝更改的法典规章,朱棣也没忘了自己的长兄,前太子朱标。
革去孝康皇帝庙号,仍号懿文太子,看似表面文章,实际却在暗中抹杀朱允炆的正统地位。并以白纸黑字记载,朱标只是太子,根本没登上皇位,朱允炆的皇位是趁高皇帝临危矫诏!
听起来荒谬,但朱棣就这么干了。
谁反对?
没人敢。想做下一个方孝孺吗?
只不过,让朱棣没想到的是,历史终究无法掩盖,在他大行不久,儿子就拆了他的台。
处理好了家务事,坐稳了皇位,朱棣开始封赏随他起兵造反的靖难功臣。
大佬发家了,手下也不能亏待。
发钱分地,授官封爵。
在朱棣的授意下,靖难功臣名单火热出炉。
名单按功劳大小依序排列,能排在前边的绝对是简在帝心的人物。
当时,侍读解缙、编修黄淮已入职文渊阁,成为了朱棣的机要秘书,递送到皇帝面前的奏疏都要先经两人过目。两人也比其他朝臣先一步知晓了功臣名录。
大致内容多在预料之中。
以战封赏,封公四人,侯十五人,伯十三人,归附功臣另赏。
张玉被追封荣国公,谥忠显。陈亨追封泾国公,谥襄敏。朱能封成国公。邱福封淇国公,均为世袭。
值得一提的是,原定远侯沈良之子沈瑄,朱棣本欲封其为国公,以沈瑄的战功,如此恩赏无可厚非。但却遭到了群臣的反对,最终只能改封为侯。
关键一点,是解缙的一句话:“沈子玉英武,有谋略,类平安,更类蓝玉。初封国公,后有何可赏?”
解缙的话不是当着朱棣的面说的,他还没傻到那个份上。相反,解缙被称为第一才子,聪明才智自然非同一般。
特意当着杨荣等人的面说出这番话,为的就是传进朱棣的耳中,在朝臣间引起争论。
朝中文武不和,京中官员同朱棣的嫡系也存在矛盾。
利用种种矛盾,解缙达成了目的,也将自己摘了出去。
严格来说,解缙不算说沈瑄的坏话,前定远侯沈良同蓝玉有交情,否则也不会被无端牵扯进蓝玉谋反案,而蓝玉为人骄狂,战功赫赫,是否真的谋反,后世仍存在争议。
将沈瑄同平安蓝玉作比,可认为是对沈瑄的赞誉,但传进朱棣的耳朵里,却不是那么回事了。
“解缙。”
听完杨铎的密报,朱棣脸色有些阴沉。
沈瑄几乎是在他身边长大的,他手把手教出来的,将他同蓝玉作比,打的是什么主意?
功高震主?后无可赏?
想起靖难时军中的传言,朱棣嘴边掀起一抹冷笑。
“除了沈瑄,还有谁?”
“回陛下,解侍读等还提到了燕山后卫同知孟清和。”
“说他什么了?”
“夸赞其仁孝,谦和,与人为善。”
话落,杨铎垂首,不再多言。
与人为善?好一个与人为善!朱棣冷笑,不如明说结交权贵,图谋不轨。
好一个解大才子,好一班文臣!
“下去吧。”
“是。”
杨铎退出暖阁,始终没有抬头。他能察觉,陛下已经发怒了。怒火到底是冲谁……只怕有些人聪明反被聪明误了。
暖阁内,朱棣单手敲着桌案,明黄色的龙袍,两肩上的金龙似正昂首咆哮。
良久,朱棣出声道:“郑和。”
“奴婢在。”
“把朕的三个儿子都叫来,朕有话同他们说。”
“是。”
“再去皇后那里传个话……算了,暂时不用去。”
“是。”
郑和退了出去,一路思量着朱棣传召朱高炽三兄弟是何用意,莫非是与解缙等人有关?
和朝臣牵扯上……
郑和额上冒了一层薄汗,不敢再想。
朱高炽三人听到传召,第一时间赶到了文华殿,侍候的宦官宫女都被赶到殿外,殿门一关,等着三人的只有狞笑中的老爹和老爹手里的鞭子。
这一次,朱棣一点也没手下留情。
鞭子舞得啪-啪作响。
兄弟三个见着头顶冒烟的老爹都有些心虚,不敢躲,硬生生的挨了几鞭,却不见老爹有停手的迹象,不敢硬扛了,站起身撒腿就跑。
朱高炽浑身大汗,朱高煦绷紧了腮帮子,朱高燧不时揉着胳膊和后背,身后的鞭子虎虎生风,被抽中可不是开玩笑的!
文华殿内似台风过境,不时传出朱高炽几人的痛叫。叫得越大声,鞭子来得越快。
到最后,朱高炽三个都不敢叫了,朱高煦和朱高燧也不再自己跑了,再次架起朱高炽,在大殿内兜圈圈。
徐皇后得到消息,掐着时辰赶过来。在门前又等了两盏茶的时间,才一脚踹开了殿门。
敢在朱棣教训儿子时踹门的,也只有徐皇后了。
郑和没抬头,在徐皇后进殿后,冷眼扫过见到刚刚一幕的宦官和宫人,众人顿时脸色发白,差点连气都不敢喘。
“咱家问你们,刚才都看见什么了?”
“回、回公公,什么都没看见。”
“管好眼睛耳朵才能活得长,可记住了?
“是。”
郑和不再理会他们,转而思索,皇后怎么会来得这么快?念头一闪,郑和垂下了眼。
殿中,朱棣正举着鞭子,怒瞪爬到柱子上的三个儿子。
“给朕下来!”
兄弟三个手拉手,抱紧柱子,坚决不下来。
“真不下来?
绝对不下去!
“好,有能耐就抱在上边一辈子,下来,朕照样抽! ”
兄弟三个同时打了个哆嗦。
朱高炽迟疑:要不就下去?
朱高煦撇嘴:下去挨揍?
朱高燧呲牙:不能真抱一辈子吧?
三人正无计可施,皇后来了。
朱高炽兄弟顿时如见救星,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就差喊一声:娘啊,你总算是来了!
徐皇后没理会啪嗒掉眼泪的儿子,向朱棣行礼之后开口询问,到底发生了什么,才让朱棣如此暴怒,三个一起抽。
朱棣气哼哼的一甩鞭子,“让那三个孽障下来,亲口告诉皇后!”
徐皇后看向抱在柱子上的朱高炽三人,神情一冷,“给本宫下来。”
爹娘一起发话,顽抗到底绝对没好下场,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麻溜的滑下柱子,没等站稳,朱棣的鞭子又过来了。
兄弟三个不敢再躲,只能可怜兮兮的望着徐皇后,一起装可怜。
无奈老爹不让他们如愿,一边甩鞭子一边怒斥,“你们把朕的话当耳边风吗?朕告诉你们多少次,少给朕来酸丁那一套!”
“那个姓张的千户到底是谁的人,推动军中流言的到底是谁,真以为朕不知道?!”
“你们想争,朕不拦着!朕的儿子,就当有这个气魄!可看看你们都干了什么?!”
“算计兄弟,离间功臣!真以为朕眼睛瞎了,耳朵聋了?朕还没死呢!”
“人可以有野心,却不能犯蠢!“
“一路跟着朕打天下的,才是咱们立身的根本!联合外人踩自己的兄弟,砍自己的臂膀,信不信朕现在就打死你们?!”
随着朱棣的骂声,朱高炽三人的脸色越来越白。
“父皇,儿臣错了!”
三个儿子趴在地上哭,朱棣举在半空中的鞭子再挥不下去。徐皇后却在这时接手,袖子一撸,“陛下,您歇歇,臣妾来。”
继男子单打之后,文华殿中又开始了女子单打。
徐皇后挥鞭子的架势丝毫不逊色于朱棣,今天这顿揍,注定让朱高炽兄弟刻骨铭心。
父皇不能惹,母后更加不能!
揍完儿子后,靖难功臣名录正式诏告天下。
沈瑄未能封公,袭定远侯爵位,加禄一千担。
孟清和也搭上了封爵的末班车,以从三品武官获封二等伯,加禄五百担。
接到敕令,孟十二郎有点傻。
掐了掐大腿,很疼。
嘴角咧到了耳根,当真不是做梦!
建文四年七月,燕王继皇帝位,诏告天下。
同月,齐泰、黄子澄等建文朝臣人头落地。
杨铎纪纲等人奉命领燕山卫大肆搜捕落网之鱼,凡同名单上的奸臣有关之人,无不提心吊胆,风声鹤唳。
好在方孝孺和景清只是个例,朱棣好杀,却终究没有达到朱元璋的水准。
杀了方孝孺和景清之后,朱棣召见了道衍,君臣两人进行了一次长谈。
或许是道衍和尚的劝说起了效果,也或许是朱棣认为人已经杀得够多了,在将徐辉祖捉拿下狱之后,这场屠杀暂时画上了休止符。
徐辉祖被拿,徐皇后和徐增寿都十分担忧。
徐皇后流着眼泪在朱棣面前求情,徐增寿则想方设法进到牢中见了徐辉祖一面。
以徐辉祖的身份,即便关押进锦衣狱,也没人敢难为他。除了外表憔悴点,精神还算好。
隔着牢门,徐增寿与徐辉祖对面而坐。
兄弟俩没说话,历史上,徐增寿这时已经死了。
“兄长,陛下已经登基,还要固执下去吗? ”
徐辉祖闭口不言语,徐增寿无法,知道自己算是白来一趟。
不过,为了徐家,为了宫中的徐皇后,终有一天兄长的态度会松动。只是要过多久……徐增寿挠头。
说不得,要去道衍大师那里想想办法。
兄长太固执,也是个愁事。徐增寿叹气,很是无奈。
自洪武朝起,论勋贵排位,徐家称第二,无人敢称第一。
徐皇后,代王妃,安王妃,都是徐辉祖的亲妹妹。
燕王登基称帝,徐辉祖从藩王的大舅子升级成为皇帝的大舅子,不出意外,朱棣之后的皇帝铁定是他亲外甥。只要徐家不犯不赦的大罪,荣耀权柄不可估量。这样的身份,已经不单是显赫能够形容了。
可是,在朱棣进城之后,徐辉祖并未露面,也未奉召,而是跪在徐家祠堂中,对新帝避而不见。
皇帝下令,他借口推辞。
以亲情游说,继续沉默不语。
这种态度惹恼了朱棣,当时正逢方孝孺案发,朱棣一声令下,徐辉祖被抓起来,下锦衣狱。
关了大舅子,朱棣又把小舅子叫到身边,满口抱怨,同样都是舅子,差别怎么就这么大呢?
见朱棣不似真要杀了徐辉祖,徐增寿大着胆子为兄长求情。
徐辉祖带兵和朱棣打仗,是因为当时还拿着建文帝发的工资。
朱棣进城之后跪祠堂,因为脑筋太直,一时间没反应过来。
见朱棣态度有了些许松动,徐增寿继续说道:“陛下,臣的兄长虽未奉召,却也未明言反对陛下。兄长的性格随了臣的父亲,陛下不是也清楚?”
提起魏国公徐达,自己的老丈人,朱棣不好继续发火,瞪了一眼徐增寿。
徐增寿故意笑得赖皮,朱棣没好气的哼了一声,“摆这个样子,是想朕打你板子?”
“臣不敢。臣对陛下之敬仰,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对陛下的爱戴,如江水泛滥一发不可收拾。”
朱棣:“……哪学来的?”
“不敢瞒陛下,两日前,臣拜会了燕山后卫的孟同知,谈话间获益匪浅。”
“你怎么会去见他?”
“孟同知帮过臣一个大忙,臣上门道谢。”
“哦。”
徐增寿欠孟清和一个人情,还是不小的人情,朱棣知道。
杨铎和纪纲在京中的活动,包括助徐增寿脱险,以及孟清和在其中的作用,他都一清二楚。如今摊开在自己面前,是想为孟清和讨赏?
“陛下英明!”徐增寿笑道,“臣就那么点家底,还要养活老婆孩子,想还了孟同知的恩情,只能请陛下帮忙。”
朱棣又瞪了他一眼,哼了一声,“行了,朕知道了。”
“陛下答应了?那顺便也给臣点赏赐?臣好歹也是立了功的。”
朱棣吸气,呼气,再吸气,最终吐出一个字:“滚!”
“臣遵旨。”
徐增寿见好就收,从善如流的滚了。目的已经达到,此时不滚更待何时。
孟清和的赏跑不了,由陛下恩赏远比他赠送金银要好得多。
大哥的头也掉不了,顾念着宫里的徐皇后和三个外甥,天子也不会砍了魏国公的脑袋。
吹了一声口哨,徐增寿心情大好。
原本,他被徐辉祖突然下狱惊到了,整日心焦,没想到这一层,还是孟清和给他提了醒。说到底,徐辉祖和朱棣打仗是尽本分。燕王进京后,他只是避入祠堂,沉默以对,自始至终没有发表任何反对燕王的言论。不奉召,可以尽量往家庭内部矛盾上靠拢,如此,魏国公应当性命无忧。
所谓旁观者明,徐增寿看不透的东西,经过孟清和的反洗,顿时如醍醐灌顶,一下给他点透了,这份人情不亚于孟清和曾借杨铎的手救了他一命。
人情啊。
步出皇宫,看着宫门在身后合拢,徐增寿长出一口气,只要徐家还在,大哥能从锦衣狱出来,欠下再多的人情也无所谓。
自己还不了,不是还有皇帝宝座上的姐夫?
陛下应该十分乐意帮徐家还人情,这可是个对臣下示恩的好机会,还是两方示恩。
想到这里,徐增寿表情一变,难不成,孟清和在提醒他时就想到了这个?
先帮忙,再卖人情,进而给皇帝拉拢人心的机会。
多智近妖……不愧是道衍的徒弟。
正在演武场看沈瑄练枪的孟清和突然打了个喷嚏,揉揉鼻子,谁在念叨他?
沈瑄回头看他,孟清和忙道:“指挥,不要停,继续!”
沈瑄:“……”
黑眸微沉,枪如游龙,无端的带上了一股杀气。
孟清和摸摸鼻子,他说错话了?
没有啊?
想不明白的结果是,当夜,草原狼大开杀戒,某只狐狸的脖颈和肩后留下了数枚牙印。
孟清和呲牙,他还是伤员!
沈瑄挑眉,那又如何?他可是斟酌过力道,且相当“守礼”。
孟清和:“……”
好吧,不能和侯二代讲理。
秋七月壬午朔,朱棣大祀天地于南郊,再祭太庙。
同月,复太-祖成法,凡建文朝因反对周礼被罢免者一概复官。周礼派和太-祖派的争论至此划上句号。没了领军人物方孝孺,周礼派受到了严重打击。意志坚定的为建文帝殉节,其余人多改变理念,重投太-祖成法的怀抱。
没有殉节又固执己见的,大多没什么好下场。
朱棣不是朱允炆,敢和他鸡蛋撞石头,头破血流是肯定的。
况且,对于恢复周礼一事,朝中本就存在争论,如今被朱棣一刀切也没什么不好。
早朝不再像个菜市场,大臣们不必为一个官职该是几品争论不休,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本质工作中,于国于民都是利好。按照洪武帝的话来说,拿着老子的工资就得给老子办事!每天想七想八不办实事,统统拖下去砍了!
朱棣没像老爹一样几乎杀光朝中的大臣,只用实际行动让有资格站在奉天殿中的人明白,建文朝的日子过去了,装鹌鹑消极怠工的路也堵死了,在其位谋其政,想白拿工资?掂量一下脖子是不是够硬。
大臣们很快发现,继工作狂洪武帝之后,皇位上又出现了另一个朱扒皮。
抖起来的文臣开始变得小心,被压制了四年的勋贵和武将们颇有扬眉吐气之感。
一朝天子一朝臣,朱棣和朱元璋一样,人杀得多了,也就不在乎多少人骂他了。
大不了给史官提个醒,下笔的时候多想想,该用春秋笔法的就别用记实手法,该美化该颂扬的绝不能吝惜笔墨。对天子不利的言辞,能少两个字就别少一个字。
在这种大环境之下,能当做神话故事和八卦周刊诵读的《明太宗实录》正式出炉。比起朱棣下令重修的《明太-祖实录》,《明太祖实录》的艺术性拔高了数个层次,真实性却要打个折扣。
谁让朱棣是皇帝,还是大明历史上唯二杀文臣杀得无比顺手的皇帝?
说来也奇怪,朱元璋和朱棣杀官如麻,朝廷的运作却如加足了燃料的火车,轰隆隆往前飞驰,到站都不停一下,上不去的人只能跳着脚,在火车后边紧追。追上了,有可能成为一代名臣。追不上的只能安慰自己,非吾无才,朝中无伯乐,天子不用而已。
换成皇帝对文官无比和蔼,被骂也笑脸相迎时,官员们的工作效率却像是老牛拉破车,鞭子甩出花来也不见挪动一下,动不动还要倒退两步。具体参见崇祯帝,真心勤政,也真心倒霉。
所以说,历史和人心当真是个奇怪的东西,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时间,压根没法用常理来推断。
八月癸巳,朱棣将朱允炆的三个弟弟和还活着的儿子分批降爵,改封,随前太后吕氏守居懿文太子陵园。抹去了建文帝的年号,废掉了建文朝更改的法典规章,朱棣也没忘了自己的长兄,前太子朱标。
革去孝康皇帝庙号,仍号懿文太子,看似表面文章,实际却在暗中抹杀朱允炆的正统地位。并以白纸黑字记载,朱标只是太子,根本没登上皇位,朱允炆的皇位是趁高皇帝临危矫诏!
听起来荒谬,但朱棣就这么干了。
谁反对?
没人敢。想做下一个方孝孺吗?
只不过,让朱棣没想到的是,历史终究无法掩盖,在他大行不久,儿子就拆了他的台。
处理好了家务事,坐稳了皇位,朱棣开始封赏随他起兵造反的靖难功臣。
大佬发家了,手下也不能亏待。
发钱分地,授官封爵。
在朱棣的授意下,靖难功臣名单火热出炉。
名单按功劳大小依序排列,能排在前边的绝对是简在帝心的人物。
当时,侍读解缙、编修黄淮已入职文渊阁,成为了朱棣的机要秘书,递送到皇帝面前的奏疏都要先经两人过目。两人也比其他朝臣先一步知晓了功臣名录。
大致内容多在预料之中。
以战封赏,封公四人,侯十五人,伯十三人,归附功臣另赏。
张玉被追封荣国公,谥忠显。陈亨追封泾国公,谥襄敏。朱能封成国公。邱福封淇国公,均为世袭。
值得一提的是,原定远侯沈良之子沈瑄,朱棣本欲封其为国公,以沈瑄的战功,如此恩赏无可厚非。但却遭到了群臣的反对,最终只能改封为侯。
关键一点,是解缙的一句话:“沈子玉英武,有谋略,类平安,更类蓝玉。初封国公,后有何可赏?”
解缙的话不是当着朱棣的面说的,他还没傻到那个份上。相反,解缙被称为第一才子,聪明才智自然非同一般。
特意当着杨荣等人的面说出这番话,为的就是传进朱棣的耳中,在朝臣间引起争论。
朝中文武不和,京中官员同朱棣的嫡系也存在矛盾。
利用种种矛盾,解缙达成了目的,也将自己摘了出去。
严格来说,解缙不算说沈瑄的坏话,前定远侯沈良同蓝玉有交情,否则也不会被无端牵扯进蓝玉谋反案,而蓝玉为人骄狂,战功赫赫,是否真的谋反,后世仍存在争议。
将沈瑄同平安蓝玉作比,可认为是对沈瑄的赞誉,但传进朱棣的耳朵里,却不是那么回事了。
“解缙。”
听完杨铎的密报,朱棣脸色有些阴沉。
沈瑄几乎是在他身边长大的,他手把手教出来的,将他同蓝玉作比,打的是什么主意?
功高震主?后无可赏?
想起靖难时军中的传言,朱棣嘴边掀起一抹冷笑。
“除了沈瑄,还有谁?”
“回陛下,解侍读等还提到了燕山后卫同知孟清和。”
“说他什么了?”
“夸赞其仁孝,谦和,与人为善。”
话落,杨铎垂首,不再多言。
与人为善?好一个与人为善!朱棣冷笑,不如明说结交权贵,图谋不轨。
好一个解大才子,好一班文臣!
“下去吧。”
“是。”
杨铎退出暖阁,始终没有抬头。他能察觉,陛下已经发怒了。怒火到底是冲谁……只怕有些人聪明反被聪明误了。
暖阁内,朱棣单手敲着桌案,明黄色的龙袍,两肩上的金龙似正昂首咆哮。
良久,朱棣出声道:“郑和。”
“奴婢在。”
“把朕的三个儿子都叫来,朕有话同他们说。”
“是。”
“再去皇后那里传个话……算了,暂时不用去。”
“是。”
郑和退了出去,一路思量着朱棣传召朱高炽三兄弟是何用意,莫非是与解缙等人有关?
和朝臣牵扯上……
郑和额上冒了一层薄汗,不敢再想。
朱高炽三人听到传召,第一时间赶到了文华殿,侍候的宦官宫女都被赶到殿外,殿门一关,等着三人的只有狞笑中的老爹和老爹手里的鞭子。
这一次,朱棣一点也没手下留情。
鞭子舞得啪-啪作响。
兄弟三个见着头顶冒烟的老爹都有些心虚,不敢躲,硬生生的挨了几鞭,却不见老爹有停手的迹象,不敢硬扛了,站起身撒腿就跑。
朱高炽浑身大汗,朱高煦绷紧了腮帮子,朱高燧不时揉着胳膊和后背,身后的鞭子虎虎生风,被抽中可不是开玩笑的!
文华殿内似台风过境,不时传出朱高炽几人的痛叫。叫得越大声,鞭子来得越快。
到最后,朱高炽三个都不敢叫了,朱高煦和朱高燧也不再自己跑了,再次架起朱高炽,在大殿内兜圈圈。
徐皇后得到消息,掐着时辰赶过来。在门前又等了两盏茶的时间,才一脚踹开了殿门。
敢在朱棣教训儿子时踹门的,也只有徐皇后了。
郑和没抬头,在徐皇后进殿后,冷眼扫过见到刚刚一幕的宦官和宫人,众人顿时脸色发白,差点连气都不敢喘。
“咱家问你们,刚才都看见什么了?”
“回、回公公,什么都没看见。”
“管好眼睛耳朵才能活得长,可记住了?
“是。”
郑和不再理会他们,转而思索,皇后怎么会来得这么快?念头一闪,郑和垂下了眼。
殿中,朱棣正举着鞭子,怒瞪爬到柱子上的三个儿子。
“给朕下来!”
兄弟三个手拉手,抱紧柱子,坚决不下来。
“真不下来?
绝对不下去!
“好,有能耐就抱在上边一辈子,下来,朕照样抽! ”
兄弟三个同时打了个哆嗦。
朱高炽迟疑:要不就下去?
朱高煦撇嘴:下去挨揍?
朱高燧呲牙:不能真抱一辈子吧?
三人正无计可施,皇后来了。
朱高炽兄弟顿时如见救星,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就差喊一声:娘啊,你总算是来了!
徐皇后没理会啪嗒掉眼泪的儿子,向朱棣行礼之后开口询问,到底发生了什么,才让朱棣如此暴怒,三个一起抽。
朱棣气哼哼的一甩鞭子,“让那三个孽障下来,亲口告诉皇后!”
徐皇后看向抱在柱子上的朱高炽三人,神情一冷,“给本宫下来。”
爹娘一起发话,顽抗到底绝对没好下场,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麻溜的滑下柱子,没等站稳,朱棣的鞭子又过来了。
兄弟三个不敢再躲,只能可怜兮兮的望着徐皇后,一起装可怜。
无奈老爹不让他们如愿,一边甩鞭子一边怒斥,“你们把朕的话当耳边风吗?朕告诉你们多少次,少给朕来酸丁那一套!”
“那个姓张的千户到底是谁的人,推动军中流言的到底是谁,真以为朕不知道?!”
“你们想争,朕不拦着!朕的儿子,就当有这个气魄!可看看你们都干了什么?!”
“算计兄弟,离间功臣!真以为朕眼睛瞎了,耳朵聋了?朕还没死呢!”
“人可以有野心,却不能犯蠢!“
“一路跟着朕打天下的,才是咱们立身的根本!联合外人踩自己的兄弟,砍自己的臂膀,信不信朕现在就打死你们?!”
随着朱棣的骂声,朱高炽三人的脸色越来越白。
“父皇,儿臣错了!”
三个儿子趴在地上哭,朱棣举在半空中的鞭子再挥不下去。徐皇后却在这时接手,袖子一撸,“陛下,您歇歇,臣妾来。”
继男子单打之后,文华殿中又开始了女子单打。
徐皇后挥鞭子的架势丝毫不逊色于朱棣,今天这顿揍,注定让朱高炽兄弟刻骨铭心。
父皇不能惹,母后更加不能!
揍完儿子后,靖难功臣名录正式诏告天下。
沈瑄未能封公,袭定远侯爵位,加禄一千担。
孟清和也搭上了封爵的末班车,以从三品武官获封二等伯,加禄五百担。
接到敕令,孟十二郎有点傻。
掐了掐大腿,很疼。
嘴角咧到了耳根,当真不是做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