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
妖妖小说网 www.yaotxt.com,最快更新清和最新章节!
短暂的皇帝生涯中,朱允炆犯下过无数的错误,宠信竖儒,向书呆子问计,无疑能排入前三位。
被坑一次,可以说是情商不高。
被坑了一次又一次,那就是智商有问题。
建文帝的智商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不然洪武帝也不会选他做继承人。无奈头型特殊,脑袋上有坑,没问题也成了有问题。
方孝孺是学问大家,是条硬汉,更是一颗红心向皇帝的忠臣。
可惜,他的能力全都用在了读书上,完全套用书上的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还是解决造反的问题,注定会撞个头破血流。不过,有仁慈的皇帝挡在面前,要撞,也是他先-上。
何谓好心办坏事,坑人于无形?方大学士将为世人呈现其中真髓。
燕王以武力逼迫,建文帝尚能坚-挺。
方大学士亲自挖坑,朱允炆彻底栽倒。
方孝孺不通实务,却辩才一流。
建文帝为方孝孺的口才折服,再次采纳了他的意见,决定对燕王父子实行离间之策。
周王被抓,就因儿子告发。
建文帝知道燕王不是周王,朱高炽三兄弟也不是为了爵位敢举报老爹的朱有爋,可总要试试看。燕王多疑,只要对朱高炽产生怀疑,目的就已经达到。
父子相疑,兄弟相争。
或许不用建文帝动手,燕王的军队就会从内部瓦解。
乾清宫内,方孝孺侃侃而谈,以一个学者的角度,用最严谨的态度,向建文帝列举了离间之计的种种好处。
“兵家贵间。臣以为,陛下可遣书于世子,令归朝廷,不究其责,并许以王位。时令人密报燕王,王必北归。天军可趁机夺回粮道,从容布置。再号令天下勤王之兵,大举北伐,事成矣。”
建文帝听得很认真,不时点头,偶尔还会拍一下桌案,称赞一声“先生大才!”
方孝孺表示,燕王不忠,乃大奸之人!为了皇帝的江山社稷,他必定竭尽忠智,肝脑涂地。
当真是忠臣啊!
建文帝被彻底感动了,执手泪眼,君臣相得。
情形似曾相识?
燕王起兵造反时,齐泰为兵部尚书,黄子澄为翰林,君臣三人没少如此“相得”。
现如今,齐泰黄子澄外出募兵,方孝孺继续两人未尽的事业,在朱允炆的职业道路上挥汗如雨,不断挖坑。
建文帝摔得鼻青脸肿,爬起来,仍要赞一声“先生大才”,然后流着眼泪继续摔。
当真是命苦。
计策已定,方孝孺亲自动手执行。
北平是燕王的老巢,朝廷埋下的钉子基本都被清理干净,方孝孺却不然。身为天下读书人的楷模,方大学士的崇拜者一抓一大把,或许他们对朝廷会有这样那样的非议,在建文帝身上也能挑出各种毛病,对方孝孺却从未说出个不字。
方大学士想了解燕王父子的关系?
没问题!资料整理好马上送到。
方大学士想对燕王父子用间?
更没问题!一切为了正义!
曾因公务进出燕王府的翰林编修林嘉猷,对燕王父子的关系十分清楚,对朱高炽和朱高煦朱高燧之间的争锋也了解一二。方孝孺向皇帝提出用计离间燕王父子,林编修在其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书生也懂得柿子要用软的捏,下手要尽快。
为确保计划万无一失,方孝孺撇开成见,建议皇帝启用锦衣卫和宦官。
洪武年间的锦衣卫号称无孔不入,办事能力一流,大臣晚上多吃几块肉,洪武帝都一清二楚。即使荒废了几年,架子还在,应该能挑出可用之人。
宦官中一直流传燕王仁爱之名,连方孝孺都有耳闻,不知道的,或许只有身居皇宫,被宦官和宫人包围的朱允炆。如果派宦官报信,老谋深算的燕王应该也会中计。
“派遣锦衣卫入燕贻世子,令宦官至燕王处报信,此计可成。”
重新启用锦衣卫?
建文帝脸上浮现出几许迟疑之色。
暗地里他一直在用锦衣卫,同燕王有牵连的勋贵和武将家中都有锦衣卫的耳目。可大部分朝臣,尤其是文官们一直被蒙在鼓里。依方孝孺计划行事,无论事成与否,锦衣卫都会被摆到台面上,这同朱允炆一贯的形象完全不符。
宦官更让建文帝皱眉。
太-祖高皇帝亲自立下石碑,宦官敢干预政事,发现就砍头。剥皮充草是官员的待遇,宦官无权享受。
“爱卿,一定要用锦衣卫和宦官吗?朕……”建文帝很是犹豫,“或许可从勋贵中择选一二?”
“陛下,此计非锦衣卫同宦官不成。”
“果真不成?”
“果真不成。”
“……好吧。”
建文帝又一次被方孝孺说服了。当即命方孝孺起草诏书,召锦衣卫千户张安觐见。至于为燕王送信的宦官,建文帝选定了王景弘。
在皇帝看来,一直随侍在他身边的王太监,忠心应该没有问题。
旨意一出,连王景弘都不敢相信。
方孝孺挖了坑,建文帝仍觉得深度不够,自己又挖了两锹。
当真是天意弄人,点背不能怨社会。
“陛下,臣一定不辱使命!”
张千户是难得的忠心之人,虽然以敏锐的直觉察觉到此行定是有去无回,无论燕王中计与否,自己的项上人头都将不保,仍毫不迟疑的接受了任务。
不接受也不行。获悉如此机密,又蒙皇帝亲自召见,敢拒绝,同样是死路一条。
王景弘伏在地上,痛哭流涕,“奴婢此去,不能再侍奉陛下,陛下一定要保重龙体!”
建文帝难得给宦官一个好脸,温声安慰了王景弘几句,还给了他不少赏赐,自以为得到王景弘的忠心。殊不知,眼前这个泪流满面的宦官,正暗地中盘算将计就计,将朝廷兵力不足,京城空虚的消息一并告知燕王。
正愁消息送不出去,方大学士当真是及时雨啊!
一番谋划之后,建文帝三年十一月,锦衣卫千户张安和内侍监太监王景弘带着方孝孺拟定的诏书出发了。
出了南京,两人一路北上,进入山东之后,在济宁分手。
张千户快马加鞭赶往北平,王景弘奔向燕王驻军的定州。
彼时,河北境内大雪漫天,若非有坚强的意志力支撑,张千户怕会在中途壮烈,没见到朱高炽就被冻死在路旁。
距北平二十多里的孟家屯,角楼上的青壮发现了行迹可疑的张安和同行的几名护卫,当即报告了族老。孟重九做主,将这行人的踪迹告知里中巡检。
“亏了十二郎三个,咱们才有今天的日子。现今不比以往,大家可都要警醒些。但凡有一点不对,也要立刻报知巡检,或是入城上报大令。”
族人们点头纷纷称是。
十二郎带着两个堂兄在燕王麾下,官越做越大,孟氏一族都是水涨船高。
十二郎又仗义,哪次回来,族人不得了好处?就算帮不上大忙,也不能像孟广孝一家扯后腿。大郎做得叫人事吗?没有十二郎,孟氏一族都要被他带累遭殃。
里中巡检得到消息,两口吃完一条鸡腿,呸一声吐出骨头渣子,一把抓起腰刀,“这几个八成是朝廷来的探子,赵三,马上给大令送消息,李柱子几个跟老子一起走!抓住了,肯定是大功!”
北疆之地,民风剽悍。巡检和县衙的差役都有相当的战斗力。上阵拼杀稍逊一筹,砸棍子拍板砖却是熟手,寻常边军都比不上。
堂堂锦衣卫千户,被一个不入流的巡检敲了闷棍,张安头晕眼花,两眼冒星星,栽倒在地。众人一哄而上,跟着张安的校尉力士个个被五花大绑,动弹不得。
人被捆到宛平县衙,一顿水火棍抡下来,张千户咬牙坚持,硬是没开口。
咱是锦衣卫,不能掉了面子!
贺县令是谁?亲自抄家伙同南军对砍的猛人,政务水平甲等,搏击技术一流。
不开口?没关系,继续揍!
屁股不打烂不算完。
张安仍在咬牙硬扛,校尉和力士却撑不住了。一名校尉惨叫着开口,将几人的身份以及张安怀揣诏书的事一股脑说了出来。
有了第一个,其他人也接连招供,大致同校尉说的一样,都知道张安怀揣诏书,到北平为求见世子。至于方孝孺设下的离间计,除了张安没人知晓。
几棍子竟然敲出一群锦衣卫,贺县令当真没有想到。
抡棍子的衙役更没想到,竟然有幸揍了锦衣卫的屁股!
想想洪武年间令人闻风丧胆,能止小儿夜啼的锦衣卫北镇抚司,衙役们手心冒汗,精神却极其的亢奋。
职业生涯中能揍一次锦衣卫,人生也算是圆满了。
今日之后,完全可以对人吹嘘:“老子是硬汉,纯爷们!不相信?老子可是连锦衣卫都揍过!”
“有密诏?搜出来!”
贺银一声令下,衙役们一拥而上,连负责笔录的文吏都撸袖子上阵。
张千户奋起反抗,奈何双拳不敌四手,外套里衣,连靴子都没保住。
白条条的趴在地上,张安目眦皆烈,手握成拳,头顶冒烟。
奇耻大辱!
衣服撕开,腰带拆开,靴子底也被断开,仍没发现密诏的影子。一个衙役灵机一动,解开张安背着的包裹,露-出里面的信封,众人的动作齐刷刷的停住了。
这衣服,扒得太没有价值了。
贺县令看着摆在面前的信封,咳嗽一声,“今天的事必须保密,敢泄露半点,休怪本官不讲情面!”
锦衣卫,密诏,还有扒衣服,通通不许!
“遵命!”
十一月的北平,呼口气都能结冰。
张千户身上裹了一件旧棉袄,挂着两管鼻涕,一边念着奇耻大辱一边被抬进了王府。
密诏也被一起送到。
贺县令是个谨慎的人,密诏原封不动,连个边角都没折损。信封未拆开,自然无人知晓密诏里的内容。
朱高炽听完前因后果,沉吟良久,眉头越皱越紧。
“贺大令,此人真是锦衣卫?”
“回世子,正是。”
“密诏一事,除了县衙众人,可有其他人知晓?”
“回世子,臣已下令严守消息,务必不能传出县衙之外。若是走漏消息,在场的文吏衙役连罪。”
“恩。”
朱高炽满意的点头,当着贺银的面叫来王安,令他带人将关在县衙中的锦衣卫提出,连同眼前的张千户一起送到燕王驾前。
“这封密诏也带去,不能有一点破损。”朱高炽郑重说道,“父王问起,一五一十的说,不得隐瞒。”
“奴婢遵命。”
王安捧起密诏,退了出去。
送走贺银,朱高炽立刻去见了燕王妃。此事非同小可,一旦父王起疑,挨一顿鞭子是轻的,很可能彻底厌弃自己,必须未雨绸缪,把自己摘出来。
王安嘴巴很严,他身边的小宦官却没这个本事。架不住有心人询问,或多或少露出了一点口风。王府中官黄俨便是这样的有心人。
黄俨深知世子兄弟不睦,且早已站在高阳郡王一边,认为这是扳倒朱高炽的机会,秘密派人赶在王安之前赶往定州,密报世子与京中联系密切。
“切记,速度一定要快!”
“是!”
黄俨派人秘密出府,未到典宝处申领腰牌,直到隔日,朱高炽才得到消息。明知黄俨给他使绊子,却不能宰了他。若是被燕王得知,又是一个欲盖弥彰的罪名。再憋屈,也必须打落牙齿和血吞。
握紧拳头,朱高炽告诉自己不要着急,暂且忍耐,留待日后再算。
黄俨派出的人先一步抵达燕军大营,燕王果真起了疑心。
朱高炽曾同朱允炆一起读书,交情很是不错,又有周王的例子摆在面前,某非,世子真要反了自己?
此事不好大肆宣扬,朱棣召来朱高煦和几名心腹商议。孟清和有幸在列,心中却暗叫倒霉。
朱高炽不会同朱允炆联手,除非脑袋发抽。建文帝明摆着削藩,今天许给朱高炽王位,明天就能给他摘了。还要背上一个“不孝”的名声,打死朱高炽也不会干。
孟清和心中明白,话却不能说。
燕王明显对世子起了疑心,高阳郡王又在一旁,为朱高炽说好话,实在是得不偿失。
悄悄挪后两步,尽量躲在沈瑄和朱能高大的背影之后,还是当背景安全。
沈瑄等人也不傻,虽是武将,在政治嗅觉上却比孟清和敏锐百倍。
世子与京中联系密切?
看看燕王和高阳郡王的表情,朱能带头,沈瑄随后,众将一致保持沉默。
说到底,这件事要看燕王的态度。只要燕王不相信,建文帝和方孝孺派更多人也没用。一旦燕王起了疑心,便是密诏和人都被送到面前,也会认定朱高炽是做戏给他看。
沉默在大帐中蔓延,空气都好似冻结一般。
黄俨派来的人同王安一起跪在地上,两人都在发抖。
燕王一直没叫二人起来,撕开信封,看过密诏,突然开口问朱高煦,“你认为此事如何?”
朱高煦似有些犹豫,“父王,儿……”
“孤要听实话。”
话落,视线扫过帐内众人,在孟清和身上停留不过一秒,仍让他头皮发紧。
朱高煦的表情很是挣扎,艰难说道:“世子……固善太孙。可世子一心忠于父王,父王三思!”
火上浇油,背地里下刀子。
听着是为朱高炽开脱,实际却是不断加深燕王的疑心。
孟清和无声的吸了一口冷气,头垂得更低。不搅合进世子兄弟之间果然是对的。不然的话,任谁在背后给他一刀,进了阎罗殿都没处哭去。
朱能和沈瑄表面不动声色,心中却对朱高煦有了新的认识。
都说世子精通儒学,心机颇深。现在看来,高阳郡王也不是善茬。
手段粗糙,却抓住了燕王的心态,这才是朱高煦的优势。
燕王面色发黑,正要开口,帐外亲兵回报,有几个南京来的宦官求见燕王,声称有要事禀报。
南京来的?
朱棣脸色一沉,“带进来。”
王景弘走进大帐,纳头便拜,“奴婢拜见殿下。”
燕王见过王景弘,对他有些印象。王景弘没料到燕王还记得自己,激动不已,再拜之后,道出建文帝同方孝孺使离间计,意图引燕王父子相疑。
“殿下,此乃竖儒奸计!”
在帐外见到不成人型的张安,王景弘料定燕王已得到消息,不再啰嗦,几句话就将建文帝和方孝孺卖得彻底。
朱棣一掌拍在桌案上,满脸怒气,“竖子可恶!几杀吾子!”
见燕王如此,高阳郡王暗道可惜,口中却道:“竖儒奸诈,险些误会了大哥!”
帐中将领不再沉默,跟着燕王父子一起大骂方孝孺为人奸诈,坏得流油,太不是东西!
为表功,王景弘借机又道:“殿下,奴婢另有重要情报,皇帝夺齐泰黄子澄官位,不过掩人耳目,实令两人外出募兵。”
“募兵?”
“朝廷兵力不足,京城十分空虚,若殿下能领兵直捣京师,大事可定!”
话落,未见众人大喜,也没遭到燕王表扬,反而被高阳郡王瞪了一眼。王景弘不知道自己哪句话没说对,也不清楚是哪里犯了忌讳,见燕王脸色不愉,心中难免惴惴不安。
郑和眯眼看着他,这人要是留在王爷身边,肯定是劲敌,必须注意!
帐中沉默许久,众将一起磨牙。
拼死拼活造了三年反,为的就是打到京师!
京城空虚,可一战而下?
也要能过去才行!
山东拦在当中,济南都打不下来,去南京?怎么去,飞过去?
孟清和借着遮挡,悄悄拉了一下沈瑄的袖子,“指挥,我有话说……”
沈瑄侧头,靠近了些,孟清和压低声音,“京城空虚的确是大好机会,平安可以绕路进攻北平,王爷何必一定要攻下济南?”
“绕开?”
“对。还有,朝廷派来的锦衣卫,也可以做做文章……”
两人在一边窃窃私语,旁人没注意,燕王却看得一清二楚。孟清和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济南给燕王的打击太大,让他钻了牛角尖,认为打不下济南就没法去京城。
只要帮燕王扫开迷雾,靖难之路将是一片坦途,路上有石头硌脚,踢开就行。
这份功劳不是孟清和自己能领的,必须找个“垫背”的,再没有比沈瑄更合适的人选。
原本,孟清和还在考虑献计的最佳时机,王景弘的突然出现,让他眼前一亮。
不过帐中的气氛太压抑,贸然开口不太妥当,不如想法让燕王主动询问,一切水到渠成。
“瑄儿,你二人在说什么?”
沈瑄看着孟清和,孟十二郎悄悄眨眼,退后一步,打定主意不开口。
“瑄儿?”
燕王又问了一句,沈瑄朗声答道:“回王爷,卑职在与孟同知商讨进兵京城一事。另外,帐外的锦衣卫也可一用。”
“哦?”
“不攻打济南,亦可入京。”顿了顿,见燕王和众将面现疑惑,沈瑄才接着说道,“可以效仿平安军,借道,绕路!”
“绕路?”燕王心头一动,豁然开朗,“大善!”
得知平安出现在北平城外,燕王脑子里也曾有念头闪过,却一直没能抓住。沈瑄此言一出,恰好给他提了醒。
又不是只有一条路通往南京,他在济南死磕,根本是进了死胡同。
绕过济南的确要承担腹背受敌的危险,可若是冒险成功,胜利可期,一切都值得!
兴奋之余,燕王又问道:“瑄儿说这几个锦衣卫也有大用?”
“回王爷,此为孟同知所言,卑职也不甚了解。”
众人视线扫过来,孟清和不得不开口,道:“卑职以为,天子宠信腐儒,重仁爱之名。锦衣卫的名声一向不怎么好,这一点,可以利用。”
如果被朝中文武得知皇帝用锦衣卫办事,刺探情报,挑唆藩王家庭关系,哪怕是为了“正义”,也够建文帝喝一壶的了。
注重名声?那就从名声下手。
如果把方孝孺也牵扯上,舆论的风向又会如何?读书人还会崇拜同“鹰犬”沆瀣一气的方大学士?
以彼之矛攻彼之盾,无论矛断了还是盾破了,于燕王都没有损失,说不定还能得到意外之喜。
建文帝亲自把人送来,不好好利用,委实对不起他的一番心意。
听完孟清和的话,众人都有些后背发凉。
黑,简直是太黑了!
不愧是道衍大师的徒弟,当真是坑死人不偿命!
短暂的皇帝生涯中,朱允炆犯下过无数的错误,宠信竖儒,向书呆子问计,无疑能排入前三位。
被坑一次,可以说是情商不高。
被坑了一次又一次,那就是智商有问题。
建文帝的智商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不然洪武帝也不会选他做继承人。无奈头型特殊,脑袋上有坑,没问题也成了有问题。
方孝孺是学问大家,是条硬汉,更是一颗红心向皇帝的忠臣。
可惜,他的能力全都用在了读书上,完全套用书上的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还是解决造反的问题,注定会撞个头破血流。不过,有仁慈的皇帝挡在面前,要撞,也是他先-上。
何谓好心办坏事,坑人于无形?方大学士将为世人呈现其中真髓。
燕王以武力逼迫,建文帝尚能坚-挺。
方大学士亲自挖坑,朱允炆彻底栽倒。
方孝孺不通实务,却辩才一流。
建文帝为方孝孺的口才折服,再次采纳了他的意见,决定对燕王父子实行离间之策。
周王被抓,就因儿子告发。
建文帝知道燕王不是周王,朱高炽三兄弟也不是为了爵位敢举报老爹的朱有爋,可总要试试看。燕王多疑,只要对朱高炽产生怀疑,目的就已经达到。
父子相疑,兄弟相争。
或许不用建文帝动手,燕王的军队就会从内部瓦解。
乾清宫内,方孝孺侃侃而谈,以一个学者的角度,用最严谨的态度,向建文帝列举了离间之计的种种好处。
“兵家贵间。臣以为,陛下可遣书于世子,令归朝廷,不究其责,并许以王位。时令人密报燕王,王必北归。天军可趁机夺回粮道,从容布置。再号令天下勤王之兵,大举北伐,事成矣。”
建文帝听得很认真,不时点头,偶尔还会拍一下桌案,称赞一声“先生大才!”
方孝孺表示,燕王不忠,乃大奸之人!为了皇帝的江山社稷,他必定竭尽忠智,肝脑涂地。
当真是忠臣啊!
建文帝被彻底感动了,执手泪眼,君臣相得。
情形似曾相识?
燕王起兵造反时,齐泰为兵部尚书,黄子澄为翰林,君臣三人没少如此“相得”。
现如今,齐泰黄子澄外出募兵,方孝孺继续两人未尽的事业,在朱允炆的职业道路上挥汗如雨,不断挖坑。
建文帝摔得鼻青脸肿,爬起来,仍要赞一声“先生大才”,然后流着眼泪继续摔。
当真是命苦。
计策已定,方孝孺亲自动手执行。
北平是燕王的老巢,朝廷埋下的钉子基本都被清理干净,方孝孺却不然。身为天下读书人的楷模,方大学士的崇拜者一抓一大把,或许他们对朝廷会有这样那样的非议,在建文帝身上也能挑出各种毛病,对方孝孺却从未说出个不字。
方大学士想了解燕王父子的关系?
没问题!资料整理好马上送到。
方大学士想对燕王父子用间?
更没问题!一切为了正义!
曾因公务进出燕王府的翰林编修林嘉猷,对燕王父子的关系十分清楚,对朱高炽和朱高煦朱高燧之间的争锋也了解一二。方孝孺向皇帝提出用计离间燕王父子,林编修在其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书生也懂得柿子要用软的捏,下手要尽快。
为确保计划万无一失,方孝孺撇开成见,建议皇帝启用锦衣卫和宦官。
洪武年间的锦衣卫号称无孔不入,办事能力一流,大臣晚上多吃几块肉,洪武帝都一清二楚。即使荒废了几年,架子还在,应该能挑出可用之人。
宦官中一直流传燕王仁爱之名,连方孝孺都有耳闻,不知道的,或许只有身居皇宫,被宦官和宫人包围的朱允炆。如果派宦官报信,老谋深算的燕王应该也会中计。
“派遣锦衣卫入燕贻世子,令宦官至燕王处报信,此计可成。”
重新启用锦衣卫?
建文帝脸上浮现出几许迟疑之色。
暗地里他一直在用锦衣卫,同燕王有牵连的勋贵和武将家中都有锦衣卫的耳目。可大部分朝臣,尤其是文官们一直被蒙在鼓里。依方孝孺计划行事,无论事成与否,锦衣卫都会被摆到台面上,这同朱允炆一贯的形象完全不符。
宦官更让建文帝皱眉。
太-祖高皇帝亲自立下石碑,宦官敢干预政事,发现就砍头。剥皮充草是官员的待遇,宦官无权享受。
“爱卿,一定要用锦衣卫和宦官吗?朕……”建文帝很是犹豫,“或许可从勋贵中择选一二?”
“陛下,此计非锦衣卫同宦官不成。”
“果真不成?”
“果真不成。”
“……好吧。”
建文帝又一次被方孝孺说服了。当即命方孝孺起草诏书,召锦衣卫千户张安觐见。至于为燕王送信的宦官,建文帝选定了王景弘。
在皇帝看来,一直随侍在他身边的王太监,忠心应该没有问题。
旨意一出,连王景弘都不敢相信。
方孝孺挖了坑,建文帝仍觉得深度不够,自己又挖了两锹。
当真是天意弄人,点背不能怨社会。
“陛下,臣一定不辱使命!”
张千户是难得的忠心之人,虽然以敏锐的直觉察觉到此行定是有去无回,无论燕王中计与否,自己的项上人头都将不保,仍毫不迟疑的接受了任务。
不接受也不行。获悉如此机密,又蒙皇帝亲自召见,敢拒绝,同样是死路一条。
王景弘伏在地上,痛哭流涕,“奴婢此去,不能再侍奉陛下,陛下一定要保重龙体!”
建文帝难得给宦官一个好脸,温声安慰了王景弘几句,还给了他不少赏赐,自以为得到王景弘的忠心。殊不知,眼前这个泪流满面的宦官,正暗地中盘算将计就计,将朝廷兵力不足,京城空虚的消息一并告知燕王。
正愁消息送不出去,方大学士当真是及时雨啊!
一番谋划之后,建文帝三年十一月,锦衣卫千户张安和内侍监太监王景弘带着方孝孺拟定的诏书出发了。
出了南京,两人一路北上,进入山东之后,在济宁分手。
张千户快马加鞭赶往北平,王景弘奔向燕王驻军的定州。
彼时,河北境内大雪漫天,若非有坚强的意志力支撑,张千户怕会在中途壮烈,没见到朱高炽就被冻死在路旁。
距北平二十多里的孟家屯,角楼上的青壮发现了行迹可疑的张安和同行的几名护卫,当即报告了族老。孟重九做主,将这行人的踪迹告知里中巡检。
“亏了十二郎三个,咱们才有今天的日子。现今不比以往,大家可都要警醒些。但凡有一点不对,也要立刻报知巡检,或是入城上报大令。”
族人们点头纷纷称是。
十二郎带着两个堂兄在燕王麾下,官越做越大,孟氏一族都是水涨船高。
十二郎又仗义,哪次回来,族人不得了好处?就算帮不上大忙,也不能像孟广孝一家扯后腿。大郎做得叫人事吗?没有十二郎,孟氏一族都要被他带累遭殃。
里中巡检得到消息,两口吃完一条鸡腿,呸一声吐出骨头渣子,一把抓起腰刀,“这几个八成是朝廷来的探子,赵三,马上给大令送消息,李柱子几个跟老子一起走!抓住了,肯定是大功!”
北疆之地,民风剽悍。巡检和县衙的差役都有相当的战斗力。上阵拼杀稍逊一筹,砸棍子拍板砖却是熟手,寻常边军都比不上。
堂堂锦衣卫千户,被一个不入流的巡检敲了闷棍,张安头晕眼花,两眼冒星星,栽倒在地。众人一哄而上,跟着张安的校尉力士个个被五花大绑,动弹不得。
人被捆到宛平县衙,一顿水火棍抡下来,张千户咬牙坚持,硬是没开口。
咱是锦衣卫,不能掉了面子!
贺县令是谁?亲自抄家伙同南军对砍的猛人,政务水平甲等,搏击技术一流。
不开口?没关系,继续揍!
屁股不打烂不算完。
张安仍在咬牙硬扛,校尉和力士却撑不住了。一名校尉惨叫着开口,将几人的身份以及张安怀揣诏书的事一股脑说了出来。
有了第一个,其他人也接连招供,大致同校尉说的一样,都知道张安怀揣诏书,到北平为求见世子。至于方孝孺设下的离间计,除了张安没人知晓。
几棍子竟然敲出一群锦衣卫,贺县令当真没有想到。
抡棍子的衙役更没想到,竟然有幸揍了锦衣卫的屁股!
想想洪武年间令人闻风丧胆,能止小儿夜啼的锦衣卫北镇抚司,衙役们手心冒汗,精神却极其的亢奋。
职业生涯中能揍一次锦衣卫,人生也算是圆满了。
今日之后,完全可以对人吹嘘:“老子是硬汉,纯爷们!不相信?老子可是连锦衣卫都揍过!”
“有密诏?搜出来!”
贺银一声令下,衙役们一拥而上,连负责笔录的文吏都撸袖子上阵。
张千户奋起反抗,奈何双拳不敌四手,外套里衣,连靴子都没保住。
白条条的趴在地上,张安目眦皆烈,手握成拳,头顶冒烟。
奇耻大辱!
衣服撕开,腰带拆开,靴子底也被断开,仍没发现密诏的影子。一个衙役灵机一动,解开张安背着的包裹,露-出里面的信封,众人的动作齐刷刷的停住了。
这衣服,扒得太没有价值了。
贺县令看着摆在面前的信封,咳嗽一声,“今天的事必须保密,敢泄露半点,休怪本官不讲情面!”
锦衣卫,密诏,还有扒衣服,通通不许!
“遵命!”
十一月的北平,呼口气都能结冰。
张千户身上裹了一件旧棉袄,挂着两管鼻涕,一边念着奇耻大辱一边被抬进了王府。
密诏也被一起送到。
贺县令是个谨慎的人,密诏原封不动,连个边角都没折损。信封未拆开,自然无人知晓密诏里的内容。
朱高炽听完前因后果,沉吟良久,眉头越皱越紧。
“贺大令,此人真是锦衣卫?”
“回世子,正是。”
“密诏一事,除了县衙众人,可有其他人知晓?”
“回世子,臣已下令严守消息,务必不能传出县衙之外。若是走漏消息,在场的文吏衙役连罪。”
“恩。”
朱高炽满意的点头,当着贺银的面叫来王安,令他带人将关在县衙中的锦衣卫提出,连同眼前的张千户一起送到燕王驾前。
“这封密诏也带去,不能有一点破损。”朱高炽郑重说道,“父王问起,一五一十的说,不得隐瞒。”
“奴婢遵命。”
王安捧起密诏,退了出去。
送走贺银,朱高炽立刻去见了燕王妃。此事非同小可,一旦父王起疑,挨一顿鞭子是轻的,很可能彻底厌弃自己,必须未雨绸缪,把自己摘出来。
王安嘴巴很严,他身边的小宦官却没这个本事。架不住有心人询问,或多或少露出了一点口风。王府中官黄俨便是这样的有心人。
黄俨深知世子兄弟不睦,且早已站在高阳郡王一边,认为这是扳倒朱高炽的机会,秘密派人赶在王安之前赶往定州,密报世子与京中联系密切。
“切记,速度一定要快!”
“是!”
黄俨派人秘密出府,未到典宝处申领腰牌,直到隔日,朱高炽才得到消息。明知黄俨给他使绊子,却不能宰了他。若是被燕王得知,又是一个欲盖弥彰的罪名。再憋屈,也必须打落牙齿和血吞。
握紧拳头,朱高炽告诉自己不要着急,暂且忍耐,留待日后再算。
黄俨派出的人先一步抵达燕军大营,燕王果真起了疑心。
朱高炽曾同朱允炆一起读书,交情很是不错,又有周王的例子摆在面前,某非,世子真要反了自己?
此事不好大肆宣扬,朱棣召来朱高煦和几名心腹商议。孟清和有幸在列,心中却暗叫倒霉。
朱高炽不会同朱允炆联手,除非脑袋发抽。建文帝明摆着削藩,今天许给朱高炽王位,明天就能给他摘了。还要背上一个“不孝”的名声,打死朱高炽也不会干。
孟清和心中明白,话却不能说。
燕王明显对世子起了疑心,高阳郡王又在一旁,为朱高炽说好话,实在是得不偿失。
悄悄挪后两步,尽量躲在沈瑄和朱能高大的背影之后,还是当背景安全。
沈瑄等人也不傻,虽是武将,在政治嗅觉上却比孟清和敏锐百倍。
世子与京中联系密切?
看看燕王和高阳郡王的表情,朱能带头,沈瑄随后,众将一致保持沉默。
说到底,这件事要看燕王的态度。只要燕王不相信,建文帝和方孝孺派更多人也没用。一旦燕王起了疑心,便是密诏和人都被送到面前,也会认定朱高炽是做戏给他看。
沉默在大帐中蔓延,空气都好似冻结一般。
黄俨派来的人同王安一起跪在地上,两人都在发抖。
燕王一直没叫二人起来,撕开信封,看过密诏,突然开口问朱高煦,“你认为此事如何?”
朱高煦似有些犹豫,“父王,儿……”
“孤要听实话。”
话落,视线扫过帐内众人,在孟清和身上停留不过一秒,仍让他头皮发紧。
朱高煦的表情很是挣扎,艰难说道:“世子……固善太孙。可世子一心忠于父王,父王三思!”
火上浇油,背地里下刀子。
听着是为朱高炽开脱,实际却是不断加深燕王的疑心。
孟清和无声的吸了一口冷气,头垂得更低。不搅合进世子兄弟之间果然是对的。不然的话,任谁在背后给他一刀,进了阎罗殿都没处哭去。
朱能和沈瑄表面不动声色,心中却对朱高煦有了新的认识。
都说世子精通儒学,心机颇深。现在看来,高阳郡王也不是善茬。
手段粗糙,却抓住了燕王的心态,这才是朱高煦的优势。
燕王面色发黑,正要开口,帐外亲兵回报,有几个南京来的宦官求见燕王,声称有要事禀报。
南京来的?
朱棣脸色一沉,“带进来。”
王景弘走进大帐,纳头便拜,“奴婢拜见殿下。”
燕王见过王景弘,对他有些印象。王景弘没料到燕王还记得自己,激动不已,再拜之后,道出建文帝同方孝孺使离间计,意图引燕王父子相疑。
“殿下,此乃竖儒奸计!”
在帐外见到不成人型的张安,王景弘料定燕王已得到消息,不再啰嗦,几句话就将建文帝和方孝孺卖得彻底。
朱棣一掌拍在桌案上,满脸怒气,“竖子可恶!几杀吾子!”
见燕王如此,高阳郡王暗道可惜,口中却道:“竖儒奸诈,险些误会了大哥!”
帐中将领不再沉默,跟着燕王父子一起大骂方孝孺为人奸诈,坏得流油,太不是东西!
为表功,王景弘借机又道:“殿下,奴婢另有重要情报,皇帝夺齐泰黄子澄官位,不过掩人耳目,实令两人外出募兵。”
“募兵?”
“朝廷兵力不足,京城十分空虚,若殿下能领兵直捣京师,大事可定!”
话落,未见众人大喜,也没遭到燕王表扬,反而被高阳郡王瞪了一眼。王景弘不知道自己哪句话没说对,也不清楚是哪里犯了忌讳,见燕王脸色不愉,心中难免惴惴不安。
郑和眯眼看着他,这人要是留在王爷身边,肯定是劲敌,必须注意!
帐中沉默许久,众将一起磨牙。
拼死拼活造了三年反,为的就是打到京师!
京城空虚,可一战而下?
也要能过去才行!
山东拦在当中,济南都打不下来,去南京?怎么去,飞过去?
孟清和借着遮挡,悄悄拉了一下沈瑄的袖子,“指挥,我有话说……”
沈瑄侧头,靠近了些,孟清和压低声音,“京城空虚的确是大好机会,平安可以绕路进攻北平,王爷何必一定要攻下济南?”
“绕开?”
“对。还有,朝廷派来的锦衣卫,也可以做做文章……”
两人在一边窃窃私语,旁人没注意,燕王却看得一清二楚。孟清和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济南给燕王的打击太大,让他钻了牛角尖,认为打不下济南就没法去京城。
只要帮燕王扫开迷雾,靖难之路将是一片坦途,路上有石头硌脚,踢开就行。
这份功劳不是孟清和自己能领的,必须找个“垫背”的,再没有比沈瑄更合适的人选。
原本,孟清和还在考虑献计的最佳时机,王景弘的突然出现,让他眼前一亮。
不过帐中的气氛太压抑,贸然开口不太妥当,不如想法让燕王主动询问,一切水到渠成。
“瑄儿,你二人在说什么?”
沈瑄看着孟清和,孟十二郎悄悄眨眼,退后一步,打定主意不开口。
“瑄儿?”
燕王又问了一句,沈瑄朗声答道:“回王爷,卑职在与孟同知商讨进兵京城一事。另外,帐外的锦衣卫也可一用。”
“哦?”
“不攻打济南,亦可入京。”顿了顿,见燕王和众将面现疑惑,沈瑄才接着说道,“可以效仿平安军,借道,绕路!”
“绕路?”燕王心头一动,豁然开朗,“大善!”
得知平安出现在北平城外,燕王脑子里也曾有念头闪过,却一直没能抓住。沈瑄此言一出,恰好给他提了醒。
又不是只有一条路通往南京,他在济南死磕,根本是进了死胡同。
绕过济南的确要承担腹背受敌的危险,可若是冒险成功,胜利可期,一切都值得!
兴奋之余,燕王又问道:“瑄儿说这几个锦衣卫也有大用?”
“回王爷,此为孟同知所言,卑职也不甚了解。”
众人视线扫过来,孟清和不得不开口,道:“卑职以为,天子宠信腐儒,重仁爱之名。锦衣卫的名声一向不怎么好,这一点,可以利用。”
如果被朝中文武得知皇帝用锦衣卫办事,刺探情报,挑唆藩王家庭关系,哪怕是为了“正义”,也够建文帝喝一壶的了。
注重名声?那就从名声下手。
如果把方孝孺也牵扯上,舆论的风向又会如何?读书人还会崇拜同“鹰犬”沆瀣一气的方大学士?
以彼之矛攻彼之盾,无论矛断了还是盾破了,于燕王都没有损失,说不定还能得到意外之喜。
建文帝亲自把人送来,不好好利用,委实对不起他的一番心意。
听完孟清和的话,众人都有些后背发凉。
黑,简直是太黑了!
不愧是道衍大师的徒弟,当真是坑死人不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