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二章:皇帝怒了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妖妖小说网 www.yaotxt.com,最快更新士子风流最新章节!
虽是过年,可是因为杭州的事,这大小的文武百官们依旧没有消停,至今也没有议论出个结果来。
其实文官最爱动嘴皮子,治河有他们的份,打仗也有他们的份,所谓一专多能,人人都是各方面的专家,大家怀着赤诚,自然要发表一些议论。
而与此同时,内阁这边总算也拟定了章程,一方面,是命徐谦为钦差,主持大局,另一方面,则是派遣大军,南征!
前者是迫不得已而为之,实在是徐谦这厮先斩后奏,人都先跑了,几头牛都拉不回来,你拿他能有什么办法?
而后者象征意义倒是更多一些,南征?南征就要粮草先行,要凑齐各路大军,要做好许多准备,而这些准备,没有几个月是绝不可能凑齐的,官军不可能像皇家学堂一样吃苦耐劳,撒起脚丫子就跑,也不可能像皇家校尉坐着船就走。这可不是一千两千人,估摸着等到大军抵达了杭州,黄花菜都已经凉了。
只是南征的样子一定要做足,一方面是: 威慑,另一方面是鼓舞江南的军民士气。
杨廷和已经连续四天没有离开过宫里,白天夜里都在值房里办公,随时等候天子传召,为了这个事,所有人都不安宁,廷议倒也举行了几次,不过都没什么营养,整人辩论或许还用的上那些个清流,真正做事的时候,实在指望不上。
趁着这个机会,杨一清亦是开始入阁办公,只不过朝廷还没有给一个学士的名份。甚至于朝廷有启用王守仁的打算,当今朝廷。论及军事,硕果仅存的也就杨一清和王守仁。杨一清自不必说,王守仁也不是省油的灯,宁王之乱便是这厮平定的,这家伙厉害之处就在于,既无朝廷委任,此前也没有什么技术专长,原本朝廷也没指望这个家伙能成事,因为大家该跑的都跑了,结果朝廷大军还没到。他就先把事情解决了。
嘉靖自然想到启用他,杨廷和倒是干脆,直接委了个南京兵部尚书,反正王守仁本就在浙江闲居,可以直接赴任。
南京兵部尚书是个很尴尬的职务,表面上比江南总督还大,偏偏就是不掌兵,说是南京后勤部长差不多,这里头。自也有杨廷和的私心,另一方面,也是觉得王守仁年纪太大,也有体恤他的意思。
杨一清对江南的时局最是忧心忡忡。虽然许多大臣仍然乐观,认为什么天兵一到,贼寇必定灰飞烟灭。这种天真的想法,自然不会存在于杨一清的脑海里。他几次和杨廷和商讨此事,说出问题严重。杨廷和也深以为然。
今日在内阁里,一份奏报传来,杨廷和看过之后给杨一清过目,道:“这些倭寇看来是铁了心要固守杭州了,官军攻城,又输了一阵,庆春门一役,官军死伤七十余人,不得不撤下来阵来。”
杨一清看过之后,面无表情的道:“只怕死伤不是七十余,至少也有三百,这种官样的东西是不能信了。”
杨廷和叹了口气,道:“江南的官军久攻不下,官军疲惫,江南总督李时请求朝廷调兵进剿,你怎么看?”
杨一清道:“这伙倭寇如此精锐,自然不是乌合之众,老夫最担心的其实不是这个,而是倭寇上岸,本就是劫掠,可是为何这一次不但袭了杭州,还迟迟不肯弃城,这么多对他们并无好处,假以时日,只要朝廷坚持进剿,他们就不怕走不了了吗?”
杨廷和醒悟过来,不由道:“你认为,他们还有更大的图谋?”
杨一清颌首点头:“老夫在宣府的时候,边镇也多有战事,蒙人如倭寇其实没什么不同,多是抢掠之后,趁着各路援军未至,便立即远遁,这是通常的做法,却也有蒙人占住了要塞,却是迟迟不肯走,这些人,才最是可怕,他们占住了关塞,而不掠夺财物,却是吸引官军进剿,这就说明,他们的胃口更大,他们要索取的东西更多。”
杨廷和冷笑:“区区倭寇,不足为虑。”
杨一清却是摇头苦笑:“倭寇自然不足为虑,可是杨公想想看,现在的关键不在于倭寇,而在于江南,江南乃是钱粮重地,一旦生乱,多乱一日,朝廷的损失就无以数计,眼下江南的官军不堪为用,要真剿,就得靠京师调兵,而京师的大军真要到了,怕也是三四个月之后的事,可是杨公有没有想过,眼下江南人心惶惶,这三四个月,朝廷等得起吗?而且因为战事一旦错过了春耕,等到来年,朝廷的粮食怕就不足以支撑了,这几年灾情不断,假若朝廷没有足够赈济的口粮,又当如何?这种事牵一发而动全身,可不是玩笑。”
杨廷和脸色凝重,道:“你说的是,大局,大局啊……”叹了口气,一时无言。
正说着,却又有奏报传来,杨廷和看过之后,眼眸微微眯起,随即道:“你说的没有错,果然这些倭寇是别有所图。”
接着将奏书递给杨一清,杨一清不由皱眉,这奏书乃是通政司报来的,说是倭寇贼首发来书信,请求纳降,愿意接受朝廷招抚。只是要招抚,条件却只有两个,其一是给王直人等授予爵位,并且昭告天下,其二,就是准其海贸专营。
当然,条件固然是一回事,自然还少不了给朝廷一个台阶,里头洋洋数千言,都是在哭诉自己因为走投无路,如何误入歧途,又在万不得已之下出海,最后又信誓旦旦的说自己虽孤悬海外,却仍心怀故国,此次袭杭州,实在是迫不得已,只求朝廷能够收纳,愿意肝脑涂地云云。
杨一清看了之后,淡淡道:“说了这么多,无非就是想让朝廷对他们开海罢了,贼就是贼。”
杨廷和慢悠悠的道:“你怎么看?”
杨一清道:“他们如此胁迫朝廷,就是看到了朝廷的为难之处,一方面江南那边不能奈何他们,另一方面,朝廷要进剿怕又来不及,其实……若是真要招抚,对朝廷是最稳妥的办法,毕竟大明开不开海,都没什么损失,就算是给了他们开海,除了名声不好听些,倒也无妨。可要是进剿,损失可就不小了,这件事,还是两难,其实说到底,人人都认为这是兵事,可是老夫却认为,这非兵家之事,反而应当是政事。”
杨廷和不由点头,杨一清算是说到点子上了,若说此前这还是军事,可是现在这份奏书一到,就真正的是政务了,关键问题在于,是不是进行招抚,招抚固然是皆大欢喜的事,可问题在于,朝廷的脸面还要不要?
他沉吟片刻,道:“眼下只能凭请圣裁了,我这便觐见。”
他叫了太监,令他前去给宫里报信,又和杨一清说了些闲话,半柱香之后,有太监宣他入暖阁觐见,杨廷和亦是不敢耽误,连忙赶到暖和,开门见山的将奏书的事和嘉靖原原本本的说了,嘉靖看过奏书,脸色阴沉的道:“哼,犯朕疆界,戮我军民,竟还敢索要朝廷封爵,索要朕给他们开海专营,实在恬不知耻,可恨!”
杨廷和忙道:“陛下,眼下不可意气用事……”
嘉靖将奏书抛到一边,苦笑道:“朕当然知道不能意气用事,只是要朕答应他们的条件,实在有些不爽罢了。杨爱卿,你是怎么看的?”
杨廷和苦笑:“眼下朝廷是两难,若是点了这个头,怕是先例一开,不但贻笑大方,而且往后再有这样的事,又当如何,此例一开,毕竟不妥。可是话又说回来,若是不点这个头,以老臣之见,江南之地,怕要生灵涂炭了。”
嘉靖显得有几分烦躁,左又不是右又不是,说到底,还不是你不敢把话说死了吗,说死了怕将来要担干系,假若许诺招抚,大臣们肯定要骂,你不敢拿主意,不就是怕别人骂你,让朕来做这个冤大头。而一旦你力主进剿,假如进剿不力,你又怕承担责任。
他自然看清了杨廷和的心思,到了这个份上,居然还在玩中庸的把戏,自然让嘉靖不悦。
嘉靖沉默良久,不由道:“徐谦不是去了杭州吗?”
说到徐谦,杨廷和倒也不客气,道:“怕是徐学士去了杭州,不会起什么效果,毕竟皇家校尉人数本就少,况且老臣以为,江南的官军非但不会成为徐学士的助益,反而可能会形成掣肘,老臣听说,陛下派去的钦差,已死在杭州了!”
听到这话,嘉靖顿时骇然,随即他意识到了什么,一字一句的道:“那么你的意思是说,这江南的官军不只是无能这么简单了?”
杨廷和没有吭声,算是默认。
嘉靖冷冷一笑:“莫非是有人要借刀杀人,好,好的很哪,朕要查他们的帐,他们就什么都敢说了,这件事,容后再议吧,朕还要再想一想,再想一想。”
…………………………………………………………………………………………………………………………
第三章送到,求月票。(未完待续。。)
虽是过年,可是因为杭州的事,这大小的文武百官们依旧没有消停,至今也没有议论出个结果来。
其实文官最爱动嘴皮子,治河有他们的份,打仗也有他们的份,所谓一专多能,人人都是各方面的专家,大家怀着赤诚,自然要发表一些议论。
而与此同时,内阁这边总算也拟定了章程,一方面,是命徐谦为钦差,主持大局,另一方面,则是派遣大军,南征!
前者是迫不得已而为之,实在是徐谦这厮先斩后奏,人都先跑了,几头牛都拉不回来,你拿他能有什么办法?
而后者象征意义倒是更多一些,南征?南征就要粮草先行,要凑齐各路大军,要做好许多准备,而这些准备,没有几个月是绝不可能凑齐的,官军不可能像皇家学堂一样吃苦耐劳,撒起脚丫子就跑,也不可能像皇家校尉坐着船就走。这可不是一千两千人,估摸着等到大军抵达了杭州,黄花菜都已经凉了。
只是南征的样子一定要做足,一方面是: 威慑,另一方面是鼓舞江南的军民士气。
杨廷和已经连续四天没有离开过宫里,白天夜里都在值房里办公,随时等候天子传召,为了这个事,所有人都不安宁,廷议倒也举行了几次,不过都没什么营养,整人辩论或许还用的上那些个清流,真正做事的时候,实在指望不上。
趁着这个机会,杨一清亦是开始入阁办公,只不过朝廷还没有给一个学士的名份。甚至于朝廷有启用王守仁的打算,当今朝廷。论及军事,硕果仅存的也就杨一清和王守仁。杨一清自不必说,王守仁也不是省油的灯,宁王之乱便是这厮平定的,这家伙厉害之处就在于,既无朝廷委任,此前也没有什么技术专长,原本朝廷也没指望这个家伙能成事,因为大家该跑的都跑了,结果朝廷大军还没到。他就先把事情解决了。
嘉靖自然想到启用他,杨廷和倒是干脆,直接委了个南京兵部尚书,反正王守仁本就在浙江闲居,可以直接赴任。
南京兵部尚书是个很尴尬的职务,表面上比江南总督还大,偏偏就是不掌兵,说是南京后勤部长差不多,这里头。自也有杨廷和的私心,另一方面,也是觉得王守仁年纪太大,也有体恤他的意思。
杨一清对江南的时局最是忧心忡忡。虽然许多大臣仍然乐观,认为什么天兵一到,贼寇必定灰飞烟灭。这种天真的想法,自然不会存在于杨一清的脑海里。他几次和杨廷和商讨此事,说出问题严重。杨廷和也深以为然。
今日在内阁里,一份奏报传来,杨廷和看过之后给杨一清过目,道:“这些倭寇看来是铁了心要固守杭州了,官军攻城,又输了一阵,庆春门一役,官军死伤七十余人,不得不撤下来阵来。”
杨一清看过之后,面无表情的道:“只怕死伤不是七十余,至少也有三百,这种官样的东西是不能信了。”
杨廷和叹了口气,道:“江南的官军久攻不下,官军疲惫,江南总督李时请求朝廷调兵进剿,你怎么看?”
杨一清道:“这伙倭寇如此精锐,自然不是乌合之众,老夫最担心的其实不是这个,而是倭寇上岸,本就是劫掠,可是为何这一次不但袭了杭州,还迟迟不肯弃城,这么多对他们并无好处,假以时日,只要朝廷坚持进剿,他们就不怕走不了了吗?”
杨廷和醒悟过来,不由道:“你认为,他们还有更大的图谋?”
杨一清颌首点头:“老夫在宣府的时候,边镇也多有战事,蒙人如倭寇其实没什么不同,多是抢掠之后,趁着各路援军未至,便立即远遁,这是通常的做法,却也有蒙人占住了要塞,却是迟迟不肯走,这些人,才最是可怕,他们占住了关塞,而不掠夺财物,却是吸引官军进剿,这就说明,他们的胃口更大,他们要索取的东西更多。”
杨廷和冷笑:“区区倭寇,不足为虑。”
杨一清却是摇头苦笑:“倭寇自然不足为虑,可是杨公想想看,现在的关键不在于倭寇,而在于江南,江南乃是钱粮重地,一旦生乱,多乱一日,朝廷的损失就无以数计,眼下江南的官军不堪为用,要真剿,就得靠京师调兵,而京师的大军真要到了,怕也是三四个月之后的事,可是杨公有没有想过,眼下江南人心惶惶,这三四个月,朝廷等得起吗?而且因为战事一旦错过了春耕,等到来年,朝廷的粮食怕就不足以支撑了,这几年灾情不断,假若朝廷没有足够赈济的口粮,又当如何?这种事牵一发而动全身,可不是玩笑。”
杨廷和脸色凝重,道:“你说的是,大局,大局啊……”叹了口气,一时无言。
正说着,却又有奏报传来,杨廷和看过之后,眼眸微微眯起,随即道:“你说的没有错,果然这些倭寇是别有所图。”
接着将奏书递给杨一清,杨一清不由皱眉,这奏书乃是通政司报来的,说是倭寇贼首发来书信,请求纳降,愿意接受朝廷招抚。只是要招抚,条件却只有两个,其一是给王直人等授予爵位,并且昭告天下,其二,就是准其海贸专营。
当然,条件固然是一回事,自然还少不了给朝廷一个台阶,里头洋洋数千言,都是在哭诉自己因为走投无路,如何误入歧途,又在万不得已之下出海,最后又信誓旦旦的说自己虽孤悬海外,却仍心怀故国,此次袭杭州,实在是迫不得已,只求朝廷能够收纳,愿意肝脑涂地云云。
杨一清看了之后,淡淡道:“说了这么多,无非就是想让朝廷对他们开海罢了,贼就是贼。”
杨廷和慢悠悠的道:“你怎么看?”
杨一清道:“他们如此胁迫朝廷,就是看到了朝廷的为难之处,一方面江南那边不能奈何他们,另一方面,朝廷要进剿怕又来不及,其实……若是真要招抚,对朝廷是最稳妥的办法,毕竟大明开不开海,都没什么损失,就算是给了他们开海,除了名声不好听些,倒也无妨。可要是进剿,损失可就不小了,这件事,还是两难,其实说到底,人人都认为这是兵事,可是老夫却认为,这非兵家之事,反而应当是政事。”
杨廷和不由点头,杨一清算是说到点子上了,若说此前这还是军事,可是现在这份奏书一到,就真正的是政务了,关键问题在于,是不是进行招抚,招抚固然是皆大欢喜的事,可问题在于,朝廷的脸面还要不要?
他沉吟片刻,道:“眼下只能凭请圣裁了,我这便觐见。”
他叫了太监,令他前去给宫里报信,又和杨一清说了些闲话,半柱香之后,有太监宣他入暖阁觐见,杨廷和亦是不敢耽误,连忙赶到暖和,开门见山的将奏书的事和嘉靖原原本本的说了,嘉靖看过奏书,脸色阴沉的道:“哼,犯朕疆界,戮我军民,竟还敢索要朝廷封爵,索要朕给他们开海专营,实在恬不知耻,可恨!”
杨廷和忙道:“陛下,眼下不可意气用事……”
嘉靖将奏书抛到一边,苦笑道:“朕当然知道不能意气用事,只是要朕答应他们的条件,实在有些不爽罢了。杨爱卿,你是怎么看的?”
杨廷和苦笑:“眼下朝廷是两难,若是点了这个头,怕是先例一开,不但贻笑大方,而且往后再有这样的事,又当如何,此例一开,毕竟不妥。可是话又说回来,若是不点这个头,以老臣之见,江南之地,怕要生灵涂炭了。”
嘉靖显得有几分烦躁,左又不是右又不是,说到底,还不是你不敢把话说死了吗,说死了怕将来要担干系,假若许诺招抚,大臣们肯定要骂,你不敢拿主意,不就是怕别人骂你,让朕来做这个冤大头。而一旦你力主进剿,假如进剿不力,你又怕承担责任。
他自然看清了杨廷和的心思,到了这个份上,居然还在玩中庸的把戏,自然让嘉靖不悦。
嘉靖沉默良久,不由道:“徐谦不是去了杭州吗?”
说到徐谦,杨廷和倒也不客气,道:“怕是徐学士去了杭州,不会起什么效果,毕竟皇家校尉人数本就少,况且老臣以为,江南的官军非但不会成为徐学士的助益,反而可能会形成掣肘,老臣听说,陛下派去的钦差,已死在杭州了!”
听到这话,嘉靖顿时骇然,随即他意识到了什么,一字一句的道:“那么你的意思是说,这江南的官军不只是无能这么简单了?”
杨廷和没有吭声,算是默认。
嘉靖冷冷一笑:“莫非是有人要借刀杀人,好,好的很哪,朕要查他们的帐,他们就什么都敢说了,这件事,容后再议吧,朕还要再想一想,再想一想。”
…………………………………………………………………………………………………………………………
第三章送到,求月票。(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