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第一次朝会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妖妖小说网 www.yaotxt.com,最快更新重生吕布一统三国最新章节!
八月二十七的凌晨时分,吕布在高顺、王越等将领的簇拥下,在赤卫队的保护下,快马加鞭,进入洛阳城。
朝会已经推迟两天,很多大事都悬而不决。
这一天的朝会就不能再拖延,便如期在崇德殿举行。
趁着皇权衰落,京师尽在世家掌握,袁绍等人还想跨刀入殿,却被黄忠带着羽林军把他们缴械:“宫门解刀,若跨刀入宫,视同谋反,就地格杀。”
看着上千龙精虎猛像是脱胎换骨的羽林将士,袁绍等人一不想把命丢在这群武夫手里,二来也不敢再冒天下大不韪像数日前一样强进宫门,只好解下佩刀。
袁术眼尖,看到吕布挎着七星宝刀,王越背着青冥宝剑,麾下诸将也都持刀拿剑跟随身后,悠然步入宫门。
袁术气急败坏,冲着黄忠大喊:“匹夫,你没看到吕布他们都跨刀拿剑?你怎么不拦着他们那帮武夫,却来阻拦我们世家大臣?”
黄忠轻蔑一笑:“吕大人已被皇。 太后赐封为光禄勋,负责宫殿警卫,本就应该手持兵器职守宫禁,再则吕大人有救太后、天子、陈留王大功,被太后封赐可入朝不趋剑履上殿。余等何人,敢跟吕大人相提并论?!”
袁绍早前招募的颜良、文丑并未带在身边,而袁术招纳的张勋、纪灵也都留在府中,而以袁绍等人的孱弱武功根本不敢跟黄忠呲牙咧嘴,只好忍气吞声。
他们心里却在想,等下我们掌握了朝政,要吕布、黄忠你们这些匹夫好看。
皇宫里的血迹、火烧印迹还没有处理干净,每个角落都隐隐可见,空气中还残留着血腥味和烟灰味道,但许多世家大臣眼神里掩饰不住那股得瑟,在外戚何进、十常侍垮台后,他们不再被党锢,天下该是他们士大夫的了。
这是吕布第一次参加朝会,很多人他都不认识,便冷眼看着这群意图瓜分朝政的衣冠禽兽,心里一个个地给他们判了死刑。
朝堂左边为首的便是太傅录尚书事袁隗,依次便是司空刘弘、司徒杨彪、光禄大夫马日磾、河南尹王允等大臣,右边为首的便是司隶校尉袁绍、虎贲中郎将袁术、典军校尉曹操等人,吕布敬陪末座。太尉刘虞兼着幽州牧,身在幽州。
汉灵帝末年,大将军何进录尚书事,太傅袁隗录尚书事(注1),两人同理朝政,现如今大将军何进被袁绍阴死,袁隗独揽朝政,意气风发,得意的很。与此同时,袁隗的大侄子袁绍身为司隶校尉,执掌司隶地区还负责监管京师和地方上的百官,权柄甚重(注2)。这袁氏叔侄立于朝堂之上,雄赳赳气昂昂,看起来这朝廷似乎不是刘家的,而是袁家的。
袁家的跋扈气势早已落在一旁的司空刘弘、光禄大夫马日磾、尚书侍郎郑泰、原大将军主簿陈琳等人眼里,他们不禁想起新近流传在洛阳的一个八字谣言“田氏代齐,袁氏代汉”,再看看袁家自党锢以来的举动以及袁家叔侄在十常侍作乱时的所作所为,越发显现出袁家存有狼子野心。
杨家跟袁家素有姻亲,杨家也算四世三公,跟袁家是一丘之貉,杨彪自然不把谣言当成一回事,王允暂时依附于袁隗,自然也不敢拿那个谣言说事。
汉室宗亲刘弘、东汉大儒马融侄儿马日磾、由何进征召的尚书侍郎郑泰等人原本也以为那谣言是荒诞的,但他们都见过了袁绍假冒何进发给原并州刺史丁原的书信,确认了袁绍的阴谋,再加上尚书令卢植、大将军主簿陈琳等人的说服,这些原本的中立派开始对袁家有了不满,一旦有了不满,就在现实里寻找袁家不轨的证据,证据越搜越,越发证明了袁家是包藏祸心。
袁隗袁绍等人自以为一切尽在掌握,根本料不到朝中已有相当一部分忠于刘汉朝廷的重臣开始准备反对他们对朝政的垄断。
十四岁的少帝刘辩,因在他之前灵帝的几个儿子纷纷夭折,灵帝就把刘辩养在一个道士家里,妄想用道士的道术护佑刘辩。刘辩自幼长在道士家里,没见过什么世面,根本无力抵御那些世家大臣跋扈的气场,坐在龙椅上呆若木鸡,何太后在他一旁一个劲地使眼色,见他毫无反应,何太后才轻轻咳嗽一声:“先帝驾崩不久,大将军与车骑将军又先后追随先帝而去,多赖众位贤良大臣,齐心戮力,共除奸宦,才保得社稷安稳。众位大功,本太后都记在心上,等下便逐一封赏。”
吕布不住地偷笑,这政治太好玩了,何太后明明恨死了这些阴谋害死两位兄长又除掉她的臂膀十常侍的世家大臣,却在脸上装出一副感恩戴德的样子。
那些峨冠博带的大臣像是经过演习排练过一样,不约而同跪倒在地,异口同声道:“此乃臣下应尽职责,臣下愧不敢当。”
这些大臣嘴上说愧不敢当,脸上却流露出你若不给我封官加爵我就给你没完的神情,让吕布看得很生腻味。
何太后又说:“现今天子年幼,不能亲政,便由本太后摄政。”
那些大臣又纷纷跪倒:“全凭太后圣裁。”
何太后便取出一大叠任命诏书,因为宣读诏书的小黄门宦官全被诛杀干净,何太后便属意声若洪钟的尚书令卢植来宣读诏书。
颁布诏书要通过尚书台,而袁隗录尚书事,执掌尚书台,尚书台势力便多为袁氏一党,不肯为吕布、黄忠、高顺等人的升迁签发诏书。
还好,吕布一早就暗示了何太后,何太后就任命中间派卢植为尚书令,总领尚书台,通过卢植来控制尚书台,来签发各种调任文书。
卢植又用他无以伦比的威望,以“尽忠皇室,不从权臣乱命”为口号,携带太后旨意,联络了尚书台里以尚书侍郎郑泰为首的多个尚书侍郎、尚书郎(注3),抵制袁氏一党对尚书台的控制,渐渐使得袁隗的录尚书事名存实亡。
————————————————————————————————
注1:太傅位在三公上,直接参与军国大事的拟定和决策,在皇帝幼小或皇室暗弱时时常成为真正的统治者。东汉规定,辅政官员或重要官员必须加上“领尚书事”或“录尚书事”的名号,方可参与枢要。综合看来袁隗在何进死掉后算是第一权臣,可惜董卓进京了,他袁家美梦破灭。
注2:东汉的司隶校尉,其权势之大不亚于后世明朝的东西厂锦衣卫。在历史上,董卓入京后自己兼任司隶校尉,称之为雄职,李傕掌权后也自兼司隶校尉,曹操也是,而蜀汉的司隶校尉先后由张飞、诸葛亮兼任,可见司隶校尉权柄之重。
注3:东汉始置,选拔孝廉中有才能者入尚书台,在皇帝左右处理政务,初从尚书台令史中选拨,后从孝廉中选取。初入台称“守尚书郎中”,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再上面就是六曹尚书、尚书仆射、尚书令。
(常欢乐不想完全按照三国演义去写,便参考了许多三国志、后汉书、资治通鉴所载,尽量贴合史实,这样一来,很多地方跟演义不符,为了让读者不至于有非议,便做了一些注解,如果正文部分各位兄弟完全看得明白,就可以无视注解了。)
八月二十七的凌晨时分,吕布在高顺、王越等将领的簇拥下,在赤卫队的保护下,快马加鞭,进入洛阳城。
朝会已经推迟两天,很多大事都悬而不决。
这一天的朝会就不能再拖延,便如期在崇德殿举行。
趁着皇权衰落,京师尽在世家掌握,袁绍等人还想跨刀入殿,却被黄忠带着羽林军把他们缴械:“宫门解刀,若跨刀入宫,视同谋反,就地格杀。”
看着上千龙精虎猛像是脱胎换骨的羽林将士,袁绍等人一不想把命丢在这群武夫手里,二来也不敢再冒天下大不韪像数日前一样强进宫门,只好解下佩刀。
袁术眼尖,看到吕布挎着七星宝刀,王越背着青冥宝剑,麾下诸将也都持刀拿剑跟随身后,悠然步入宫门。
袁术气急败坏,冲着黄忠大喊:“匹夫,你没看到吕布他们都跨刀拿剑?你怎么不拦着他们那帮武夫,却来阻拦我们世家大臣?”
黄忠轻蔑一笑:“吕大人已被皇。 太后赐封为光禄勋,负责宫殿警卫,本就应该手持兵器职守宫禁,再则吕大人有救太后、天子、陈留王大功,被太后封赐可入朝不趋剑履上殿。余等何人,敢跟吕大人相提并论?!”
袁绍早前招募的颜良、文丑并未带在身边,而袁术招纳的张勋、纪灵也都留在府中,而以袁绍等人的孱弱武功根本不敢跟黄忠呲牙咧嘴,只好忍气吞声。
他们心里却在想,等下我们掌握了朝政,要吕布、黄忠你们这些匹夫好看。
皇宫里的血迹、火烧印迹还没有处理干净,每个角落都隐隐可见,空气中还残留着血腥味和烟灰味道,但许多世家大臣眼神里掩饰不住那股得瑟,在外戚何进、十常侍垮台后,他们不再被党锢,天下该是他们士大夫的了。
这是吕布第一次参加朝会,很多人他都不认识,便冷眼看着这群意图瓜分朝政的衣冠禽兽,心里一个个地给他们判了死刑。
朝堂左边为首的便是太傅录尚书事袁隗,依次便是司空刘弘、司徒杨彪、光禄大夫马日磾、河南尹王允等大臣,右边为首的便是司隶校尉袁绍、虎贲中郎将袁术、典军校尉曹操等人,吕布敬陪末座。太尉刘虞兼着幽州牧,身在幽州。
汉灵帝末年,大将军何进录尚书事,太傅袁隗录尚书事(注1),两人同理朝政,现如今大将军何进被袁绍阴死,袁隗独揽朝政,意气风发,得意的很。与此同时,袁隗的大侄子袁绍身为司隶校尉,执掌司隶地区还负责监管京师和地方上的百官,权柄甚重(注2)。这袁氏叔侄立于朝堂之上,雄赳赳气昂昂,看起来这朝廷似乎不是刘家的,而是袁家的。
袁家的跋扈气势早已落在一旁的司空刘弘、光禄大夫马日磾、尚书侍郎郑泰、原大将军主簿陈琳等人眼里,他们不禁想起新近流传在洛阳的一个八字谣言“田氏代齐,袁氏代汉”,再看看袁家自党锢以来的举动以及袁家叔侄在十常侍作乱时的所作所为,越发显现出袁家存有狼子野心。
杨家跟袁家素有姻亲,杨家也算四世三公,跟袁家是一丘之貉,杨彪自然不把谣言当成一回事,王允暂时依附于袁隗,自然也不敢拿那个谣言说事。
汉室宗亲刘弘、东汉大儒马融侄儿马日磾、由何进征召的尚书侍郎郑泰等人原本也以为那谣言是荒诞的,但他们都见过了袁绍假冒何进发给原并州刺史丁原的书信,确认了袁绍的阴谋,再加上尚书令卢植、大将军主簿陈琳等人的说服,这些原本的中立派开始对袁家有了不满,一旦有了不满,就在现实里寻找袁家不轨的证据,证据越搜越,越发证明了袁家是包藏祸心。
袁隗袁绍等人自以为一切尽在掌握,根本料不到朝中已有相当一部分忠于刘汉朝廷的重臣开始准备反对他们对朝政的垄断。
十四岁的少帝刘辩,因在他之前灵帝的几个儿子纷纷夭折,灵帝就把刘辩养在一个道士家里,妄想用道士的道术护佑刘辩。刘辩自幼长在道士家里,没见过什么世面,根本无力抵御那些世家大臣跋扈的气场,坐在龙椅上呆若木鸡,何太后在他一旁一个劲地使眼色,见他毫无反应,何太后才轻轻咳嗽一声:“先帝驾崩不久,大将军与车骑将军又先后追随先帝而去,多赖众位贤良大臣,齐心戮力,共除奸宦,才保得社稷安稳。众位大功,本太后都记在心上,等下便逐一封赏。”
吕布不住地偷笑,这政治太好玩了,何太后明明恨死了这些阴谋害死两位兄长又除掉她的臂膀十常侍的世家大臣,却在脸上装出一副感恩戴德的样子。
那些峨冠博带的大臣像是经过演习排练过一样,不约而同跪倒在地,异口同声道:“此乃臣下应尽职责,臣下愧不敢当。”
这些大臣嘴上说愧不敢当,脸上却流露出你若不给我封官加爵我就给你没完的神情,让吕布看得很生腻味。
何太后又说:“现今天子年幼,不能亲政,便由本太后摄政。”
那些大臣又纷纷跪倒:“全凭太后圣裁。”
何太后便取出一大叠任命诏书,因为宣读诏书的小黄门宦官全被诛杀干净,何太后便属意声若洪钟的尚书令卢植来宣读诏书。
颁布诏书要通过尚书台,而袁隗录尚书事,执掌尚书台,尚书台势力便多为袁氏一党,不肯为吕布、黄忠、高顺等人的升迁签发诏书。
还好,吕布一早就暗示了何太后,何太后就任命中间派卢植为尚书令,总领尚书台,通过卢植来控制尚书台,来签发各种调任文书。
卢植又用他无以伦比的威望,以“尽忠皇室,不从权臣乱命”为口号,携带太后旨意,联络了尚书台里以尚书侍郎郑泰为首的多个尚书侍郎、尚书郎(注3),抵制袁氏一党对尚书台的控制,渐渐使得袁隗的录尚书事名存实亡。
————————————————————————————————
注1:太傅位在三公上,直接参与军国大事的拟定和决策,在皇帝幼小或皇室暗弱时时常成为真正的统治者。东汉规定,辅政官员或重要官员必须加上“领尚书事”或“录尚书事”的名号,方可参与枢要。综合看来袁隗在何进死掉后算是第一权臣,可惜董卓进京了,他袁家美梦破灭。
注2:东汉的司隶校尉,其权势之大不亚于后世明朝的东西厂锦衣卫。在历史上,董卓入京后自己兼任司隶校尉,称之为雄职,李傕掌权后也自兼司隶校尉,曹操也是,而蜀汉的司隶校尉先后由张飞、诸葛亮兼任,可见司隶校尉权柄之重。
注3:东汉始置,选拔孝廉中有才能者入尚书台,在皇帝左右处理政务,初从尚书台令史中选拨,后从孝廉中选取。初入台称“守尚书郎中”,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再上面就是六曹尚书、尚书仆射、尚书令。
(常欢乐不想完全按照三国演义去写,便参考了许多三国志、后汉书、资治通鉴所载,尽量贴合史实,这样一来,很多地方跟演义不符,为了让读者不至于有非议,便做了一些注解,如果正文部分各位兄弟完全看得明白,就可以无视注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