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九章 小胜和大胜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妖妖小说网 www.yaotxt.com,最快更新雅骚最新章节!
徐光启、张原等人要求与沈榷进行西学辩论是要在礼部主持下才能实施的,所以即使皇帝按照吴道南的票拟同意举行辩论,也要通过礼科给事中把批复下来的奏章送交礼部衙门执行,而礼科给事中若认为内阁的票拟和皇帝的批复有违失,可以封还驳正,所以礼科给事中这一环就成了方从哲最后的防线——
方从哲身为内阁首辅,岂能听天由命把自己的颜面和尊严完全交给皇帝一时的喜怒上,若皇帝一时糊涂批复下来了,那他这个首辅颜面何存,以后在内阁还怎么办事,两个阁臣岂不是各行其道了,所以方从哲必须要想方设法让吴道南的票拟执行不下去,此时已不论是非,完全是脸面和意气之争了,晚明党争大抵如此。{手}{打}{吧}{.{}{}
就在吴道南把奏疏票拟呈递上去的当rì傍晚,方从哲让家僮把礼科给事中亓诗教请到他在大时雍坊的宅第,亓诗教是方从哲的门生,方从哲任首辅后,亓诗教的齐党给了方从哲很大的支持,方从哲下野十余[ 年,原本党派痕迹不明显,但一入阁自然而然就与齐党、浙党亲近,实是因为形势逼人,阁臣若不能笼络一批台垣官,政令很难施行下去,易被架空——
方从哲把吴道南不顾他阻止悍然票拟上呈的事对亓诗教说了,又道:“张原以冰河说迎合圣意,其奏疏巧言佞词,又有翰社同党助声势,阁中更有吴道南支持。皇帝说不定会同意举行辩论,我不得不防,若吴道南的票拟得以执行,那以后我在阁中就很不好说话了,可言,你是礼科给事中,你好友周永chūn是礼科都给事中。这几rì盯紧些,万一那几份奏疏皇帝批复下来,你们就封还驳正。此事是双方势力消长的关键,若张原得逞,此人以后就会愈发骄横非为。祸国殃民正是此辈。”
亓诗教与张原交谈过几次,对张原心术和理念有点了解,总的来说亓诗教是比较欣赏张原的,这时听方从哲对张原评价甚劣,便略微为张原分辨了两句,方从哲顿时一言不发,两道卧蚕眉竖起,眼睛盯着亓诗教,瞬也不瞬,亓诗教承受了不了老师的逼视。说道:“学生绝无他意,只是觉得张原初入仕途,应该可以拉拢,而不应推到敌人那一边,这对老师不利。”
方从哲淡淡道:“现在吴道南绕过我把奏疏票拟上呈。你不知道其中利害吗?”
亓诗教轻轻一叹,说道:“那好,学生知会周孟泰和姚通所一声,若接到宫中递出徐光启、张原的奏疏就封还。”
方从哲点点头,脸sè和缓下来,说道:“可言。非是为师心胸狭窄容不得张原,张原二十岁不到,为师已年近六十,张原怎么也威胁不到我的地位,我是从冰河说看出此人心术不正,董玄宰、姚宗文之事且不说,那周延儒与张原同为翰林官,又一起被推举为东宫讲官,二人本该和睦相处共同教育好皇长孙,但张原又寻隙把周延儒给排挤出来,这种人如何能拉拢——可言,我知张原与你曾有交谈,那不过是他的权术而已,无非是怕畏惧你与姚宗文、刘廷元联手弹劾他而已,你仔细想想吧。”
亓诗教唯唯称是,从大时雍坊出来乘车回朝阳门外寓所,朝阳门外属外城,并不宵禁,夜里亓诗教去见同乡都给事中周永chūn,亓诗教虽然对方从哲所言有些不以为然,但从大局考虑,他还是要果断支持方从哲的,若方从哲在内阁中威望受挫,也是他齐党的损失,张原欣赏归欣赏,原则不能动,而且亓诗教认为这种辩论与国计民生无关,可有可无,他无须对张原感到愧疚——
……
八月二十三rì上午巳时初刻,当值的六科给事中在会极门收取皇帝批复的各衙门题、奏本章,经审核无误后要逐一抄写,于五rì内送交各承办衙门执行,这rì礼科当值的是都给事中周永chūn,周永chūn看到徐光启、张原的奏章果真按吴道南的票拟意见批复下来了,心道:“方阁老料事甚准啊,这奏章若执行下去,以后方阁老与吴道南阁中就没有主从之分了,首辅名存实亡。”
周永chūn回到六科廊,仔细审阅徐光启、张原二人的奏疏,因为要封还皇帝批红的奏疏必须有理有据,不是随意就能封还的,封还必须驳正,也就是说要提出充分的理由,否则就是失职和藐视皇权,但言官们都是八股文高手,这么多年科举训练出来的刀笔,要从徐光启、张原这两篇近万字的奏疏中找到可批驳之处还是不难的,周永chūn揣摩半rì,写好驳正的意见,将徐光启、张原二人的奏疏封还交回司礼监——
司礼监掌印太监李恩颇为不快,奏闻皇帝之后,再次按原先的票拟下发,次rì当值的礼科给事中亓诗教又用与周永chūn相似的驳正意见封还,李恩无可奈何,在奏明皇帝之前,先与东宫王安通声气,王安叹道:“由此可见朝政败坏到了何等地步,想要推行一点事就这么难,辩论而已,又不是其他大事,外廷的老先生们都推三阻四,不把万岁爷的批红放在眼里,只管争自家意气。”
李恩大有同感,说道:“外官们屡屡攻讦万岁爷怠政,这还不都是让外官们给逼的,只从这一事看,政令都难出宫门。”
王安道:“徐赞善和张修撰也考虑到了这一局面,张修撰说这奏疏并非就一定要通过六科下发,这不是政令,只是皇帝同意举行辩论而已,可以由詹士府和翰林院举行。”
李恩笑道:“好主意,杂家这就去禀告万岁爷。”
经过这么多年与外臣争斗,万历皇帝的火气也消磨得差不多了,所以听说他的御笔批红被礼科两次封还,也只是龙颜不悦而已,不会大发雷霆,听了李恩的建议,点头道:“那就由东宫詹士府主持此次辩论,翰林院协同举办,辩论人数、rì期待定。”
于是,徐光启和张原的奏疏绕过六科廊直接下发到詹士府和翰林院,方从哲还是觉得失了颜面,让亓诗教、周永chūn上疏,认为诏旨绕过六科下发是违制,以此来弹劾吴道南、徐光启和张原——
万历皇帝这回没有留中不发,而是切责亓诗教和周永chūn驳正的理由不充分,有意阻拦诏旨下发,二人各罚俸半年,也就是罚款几十两银子。
通过这次明争暗斗,吴道南和张原一方只能算是小胜,辩论诏旨只有通过六科廊下发才算是大胜,想要大胜内阁首辅实非易事,不过张原对此结果已经满意,只要辩论能举行就是胜利。
詹士府少詹事士钱龙锡与翰林院侍读学士郭淐商议了一番,于八月二十八rì传文书给南京礼部,要求南京礼部侍郎沈榷、郎中徐如珂于十月底之前派人至京参加辩论,无论是朝中官员、在野大儒或者有德高僧皆可,限每方四人,辩论之期为冬月初一、初三、初五,三rì三场,届时皇太子会亲临国子监辩论现场——
辩论rì期和人数既已定下,徐光启、张原等人也要加紧准备,他们这边商定参加辩论的四人名单分别是:
詹士府左chūn坊左赞善徐光启、南京太仆寺少卿李之藻、翰林院修撰张原、西洋陪臣熊三拔——
南京太仆寺少卿李之藻晓畅兵法、jīng通泰西之学,与徐光启交往甚深,也是利玛窦来华后结交的第一批开明士绅,曾刻印《万国地图》,与利玛窦合译了《浑盖通宪图说》、《圜容较义》和《同文算指》,涉及天文和数学,是当时在西学领域与徐光启齐名的大明士绅;
熊三拔是rì耳曼人,于万历三十四年来到大明作为利玛窦的助手,学问在龙华民、庞迪峨之上,jīng通天文、数学、水利,对古希腊哲学以及美术、音乐都有有专门研究,《简平仪说》和《泰西水法》就是熊三拔与徐光启合译完成的,此人博闻强记,来大明十年,说得一口流利的南京官话,能阅读不断句的中文古籍,对先秦诸子的学问都有涉猎,此次辩论关乎天主教在大明的生存,在大明的耶稣会士岂敢怠慢,自然是要推举出最出sè的人才参加辩论——
李之藻、熊三拔,再加上徐光启和张原,这可以说是支持西学一方的最强辩论阵容了,现在就看沈榷会推举什么人入京参加辩论了,辩论之事已经传扬开来,沈榷不会拒不参加,否则他驱逐泰西传教士的目的也会成为泡影,怯辩之名谁愿承担?
……
九月初六,这天是庶吉士的休沐rì,张岱不在翰林院学习,但傍晚张原从翰林院大门出来时,却看到大兄张岱正立在玉河北桥头等他。
张岱满面笑容道:“介子,与我到泡子畔喝酒去。”
张原问:“大兄喜气洋洋,有何快活事?”
张岱道:“八月二十五rì是我生rì,我糊涂忘了庆生rì,今rì补上。”
张原看大兄张岱那副按捺不住喜气的模样不象是补庆生rì,忽然想起一事,一拍脑门道:“大兄,是不是李蔻儿到京了?”
——————————————————
继续向书友们求一张推荐票。(未完待续)
徐光启、张原等人要求与沈榷进行西学辩论是要在礼部主持下才能实施的,所以即使皇帝按照吴道南的票拟同意举行辩论,也要通过礼科给事中把批复下来的奏章送交礼部衙门执行,而礼科给事中若认为内阁的票拟和皇帝的批复有违失,可以封还驳正,所以礼科给事中这一环就成了方从哲最后的防线——
方从哲身为内阁首辅,岂能听天由命把自己的颜面和尊严完全交给皇帝一时的喜怒上,若皇帝一时糊涂批复下来了,那他这个首辅颜面何存,以后在内阁还怎么办事,两个阁臣岂不是各行其道了,所以方从哲必须要想方设法让吴道南的票拟执行不下去,此时已不论是非,完全是脸面和意气之争了,晚明党争大抵如此。{手}{打}{吧}{.{}{}
就在吴道南把奏疏票拟呈递上去的当rì傍晚,方从哲让家僮把礼科给事中亓诗教请到他在大时雍坊的宅第,亓诗教是方从哲的门生,方从哲任首辅后,亓诗教的齐党给了方从哲很大的支持,方从哲下野十余[ 年,原本党派痕迹不明显,但一入阁自然而然就与齐党、浙党亲近,实是因为形势逼人,阁臣若不能笼络一批台垣官,政令很难施行下去,易被架空——
方从哲把吴道南不顾他阻止悍然票拟上呈的事对亓诗教说了,又道:“张原以冰河说迎合圣意,其奏疏巧言佞词,又有翰社同党助声势,阁中更有吴道南支持。皇帝说不定会同意举行辩论,我不得不防,若吴道南的票拟得以执行,那以后我在阁中就很不好说话了,可言,你是礼科给事中,你好友周永chūn是礼科都给事中。这几rì盯紧些,万一那几份奏疏皇帝批复下来,你们就封还驳正。此事是双方势力消长的关键,若张原得逞,此人以后就会愈发骄横非为。祸国殃民正是此辈。”
亓诗教与张原交谈过几次,对张原心术和理念有点了解,总的来说亓诗教是比较欣赏张原的,这时听方从哲对张原评价甚劣,便略微为张原分辨了两句,方从哲顿时一言不发,两道卧蚕眉竖起,眼睛盯着亓诗教,瞬也不瞬,亓诗教承受了不了老师的逼视。说道:“学生绝无他意,只是觉得张原初入仕途,应该可以拉拢,而不应推到敌人那一边,这对老师不利。”
方从哲淡淡道:“现在吴道南绕过我把奏疏票拟上呈。你不知道其中利害吗?”
亓诗教轻轻一叹,说道:“那好,学生知会周孟泰和姚通所一声,若接到宫中递出徐光启、张原的奏疏就封还。”
方从哲点点头,脸sè和缓下来,说道:“可言。非是为师心胸狭窄容不得张原,张原二十岁不到,为师已年近六十,张原怎么也威胁不到我的地位,我是从冰河说看出此人心术不正,董玄宰、姚宗文之事且不说,那周延儒与张原同为翰林官,又一起被推举为东宫讲官,二人本该和睦相处共同教育好皇长孙,但张原又寻隙把周延儒给排挤出来,这种人如何能拉拢——可言,我知张原与你曾有交谈,那不过是他的权术而已,无非是怕畏惧你与姚宗文、刘廷元联手弹劾他而已,你仔细想想吧。”
亓诗教唯唯称是,从大时雍坊出来乘车回朝阳门外寓所,朝阳门外属外城,并不宵禁,夜里亓诗教去见同乡都给事中周永chūn,亓诗教虽然对方从哲所言有些不以为然,但从大局考虑,他还是要果断支持方从哲的,若方从哲在内阁中威望受挫,也是他齐党的损失,张原欣赏归欣赏,原则不能动,而且亓诗教认为这种辩论与国计民生无关,可有可无,他无须对张原感到愧疚——
……
八月二十三rì上午巳时初刻,当值的六科给事中在会极门收取皇帝批复的各衙门题、奏本章,经审核无误后要逐一抄写,于五rì内送交各承办衙门执行,这rì礼科当值的是都给事中周永chūn,周永chūn看到徐光启、张原的奏章果真按吴道南的票拟意见批复下来了,心道:“方阁老料事甚准啊,这奏章若执行下去,以后方阁老与吴道南阁中就没有主从之分了,首辅名存实亡。”
周永chūn回到六科廊,仔细审阅徐光启、张原二人的奏疏,因为要封还皇帝批红的奏疏必须有理有据,不是随意就能封还的,封还必须驳正,也就是说要提出充分的理由,否则就是失职和藐视皇权,但言官们都是八股文高手,这么多年科举训练出来的刀笔,要从徐光启、张原这两篇近万字的奏疏中找到可批驳之处还是不难的,周永chūn揣摩半rì,写好驳正的意见,将徐光启、张原二人的奏疏封还交回司礼监——
司礼监掌印太监李恩颇为不快,奏闻皇帝之后,再次按原先的票拟下发,次rì当值的礼科给事中亓诗教又用与周永chūn相似的驳正意见封还,李恩无可奈何,在奏明皇帝之前,先与东宫王安通声气,王安叹道:“由此可见朝政败坏到了何等地步,想要推行一点事就这么难,辩论而已,又不是其他大事,外廷的老先生们都推三阻四,不把万岁爷的批红放在眼里,只管争自家意气。”
李恩大有同感,说道:“外官们屡屡攻讦万岁爷怠政,这还不都是让外官们给逼的,只从这一事看,政令都难出宫门。”
王安道:“徐赞善和张修撰也考虑到了这一局面,张修撰说这奏疏并非就一定要通过六科下发,这不是政令,只是皇帝同意举行辩论而已,可以由詹士府和翰林院举行。”
李恩笑道:“好主意,杂家这就去禀告万岁爷。”
经过这么多年与外臣争斗,万历皇帝的火气也消磨得差不多了,所以听说他的御笔批红被礼科两次封还,也只是龙颜不悦而已,不会大发雷霆,听了李恩的建议,点头道:“那就由东宫詹士府主持此次辩论,翰林院协同举办,辩论人数、rì期待定。”
于是,徐光启和张原的奏疏绕过六科廊直接下发到詹士府和翰林院,方从哲还是觉得失了颜面,让亓诗教、周永chūn上疏,认为诏旨绕过六科下发是违制,以此来弹劾吴道南、徐光启和张原——
万历皇帝这回没有留中不发,而是切责亓诗教和周永chūn驳正的理由不充分,有意阻拦诏旨下发,二人各罚俸半年,也就是罚款几十两银子。
通过这次明争暗斗,吴道南和张原一方只能算是小胜,辩论诏旨只有通过六科廊下发才算是大胜,想要大胜内阁首辅实非易事,不过张原对此结果已经满意,只要辩论能举行就是胜利。
詹士府少詹事士钱龙锡与翰林院侍读学士郭淐商议了一番,于八月二十八rì传文书给南京礼部,要求南京礼部侍郎沈榷、郎中徐如珂于十月底之前派人至京参加辩论,无论是朝中官员、在野大儒或者有德高僧皆可,限每方四人,辩论之期为冬月初一、初三、初五,三rì三场,届时皇太子会亲临国子监辩论现场——
辩论rì期和人数既已定下,徐光启、张原等人也要加紧准备,他们这边商定参加辩论的四人名单分别是:
詹士府左chūn坊左赞善徐光启、南京太仆寺少卿李之藻、翰林院修撰张原、西洋陪臣熊三拔——
南京太仆寺少卿李之藻晓畅兵法、jīng通泰西之学,与徐光启交往甚深,也是利玛窦来华后结交的第一批开明士绅,曾刻印《万国地图》,与利玛窦合译了《浑盖通宪图说》、《圜容较义》和《同文算指》,涉及天文和数学,是当时在西学领域与徐光启齐名的大明士绅;
熊三拔是rì耳曼人,于万历三十四年来到大明作为利玛窦的助手,学问在龙华民、庞迪峨之上,jīng通天文、数学、水利,对古希腊哲学以及美术、音乐都有有专门研究,《简平仪说》和《泰西水法》就是熊三拔与徐光启合译完成的,此人博闻强记,来大明十年,说得一口流利的南京官话,能阅读不断句的中文古籍,对先秦诸子的学问都有涉猎,此次辩论关乎天主教在大明的生存,在大明的耶稣会士岂敢怠慢,自然是要推举出最出sè的人才参加辩论——
李之藻、熊三拔,再加上徐光启和张原,这可以说是支持西学一方的最强辩论阵容了,现在就看沈榷会推举什么人入京参加辩论了,辩论之事已经传扬开来,沈榷不会拒不参加,否则他驱逐泰西传教士的目的也会成为泡影,怯辩之名谁愿承担?
……
九月初六,这天是庶吉士的休沐rì,张岱不在翰林院学习,但傍晚张原从翰林院大门出来时,却看到大兄张岱正立在玉河北桥头等他。
张岱满面笑容道:“介子,与我到泡子畔喝酒去。”
张原问:“大兄喜气洋洋,有何快活事?”
张岱道:“八月二十五rì是我生rì,我糊涂忘了庆生rì,今rì补上。”
张原看大兄张岱那副按捺不住喜气的模样不象是补庆生rì,忽然想起一事,一拍脑门道:“大兄,是不是李蔻儿到京了?”
——————————————————
继续向书友们求一张推荐票。(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