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妖小说网 > 好莱坞巨星XX史[穿越] > 103|15.5.29
103|15.5.29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
妖妖小说网 www.yaotxt.com,最快更新好莱坞巨星XX史[穿越]最新章节!
“沃格特.佩斯顿没有参加首映礼……”
《纽约时报》的影评人戴维.汤姆逊隐约听到有人在喁喁私语。确实,沃格特.佩斯顿自成名以来,一直没有嚣张跋扈的名声,尽管他举手抬足间展现的风度教养有时会让人产生距离感,但他其实颇为平易近人。合作过的剧组即使不是对他赞口不绝,也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到了电影宣传阶段,沃格特和他的团队向来配合度高,像这种缺席首映礼的行为是第一次发生。剧组方面给了合情合理的解释,说沃格特正在英国进行封闭式拍摄无法前来,但以为能在首映礼上看到偶像的粉丝们依然感到失望。
戴维.汤姆逊微微一哂,颇有些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自得。因为他知道一点内情。沃格特的确在英国进行封闭式拍摄,但他出不来的主要原因是克里斯托弗.诺兰不放人。温文尔雅的诺兰一碰到电影相关的事就会变得偏执又不可理喻,他会把所有演员变成扯线木偶,让他们按着他的想法表演。无与伦比的控制欲是他的特质之一。
亏得《老无所依》不是派拉蒙的什么大制作,不然诺兰和沃格特都会狠狠得罪人。当然,如果《老无所依》是派拉蒙的大制作,沃格特也不会那么怠慢,恐怕冒着惹怒诺兰的风险也会赶回来参加宣传。
比较奇怪的是《老无所依》的导演科恩兄弟对沃格特的缺席看起来并不恼怒。当然,或许是因为在这种场合,即使心里气得快吐血也只能装出一脸天下太平的笑脸,不然明天的报纸标题一定会非常“好看”。毕竟怎么可能不生气呢?他们多付了三百万美元就是为了沃格特能对电影起到的宣传作用。看看午夜场的人潮和首映礼的观影人数,他们过半数都是冲着沃格特来的。
说实话,戴维.汤姆逊对沃格特并不感冒。他承认沃格特目前拍过的两部电影质量确实不错,他的演技也确实当得起好评,但才两部!两部电影就为他积累到如此多的好评和关注度简直不科学!他把那些在电影界默默耕耘多年的前辈置于何地?戴维认为他更多是靠着他那张英俊得人神共愤的脸哇众取宠。
看看放映厅里的女人们!她们真的对一部内涵如此深刻的男性电影感兴趣吗?简直拉低了他们这些品味高端的观影人的平均水平。
偏偏《纽约时报》从沃格特在百老汇演出音乐剧时就和他建立起不错的关系,那些纽约上东区眼高于顶的人对他非常另眼相看,这令《纽约时报》变成了亲沃格特派。他们这些混饭吃的影评人受到指示要对沃格特的电影以宽容的态度,换言之,就是该赞时狠赞,该批时留有余地。后来公司的一个记者史蒂芬.马丁内兹获得升迁,他是沃格特的粉丝,于是洛杉矶那边分享过来的关于沃格特的照片全都正面得很,戴维想借机表达一下反感都不行,实在郁闷得很。
戴维胡思乱想着,这时电影开始,他收拾心情,端起专业的态度抬起头看向大屏幕。他就认真看看这部沃格特连首映式都不出现的电影凭什么获得金棕榈奖提名……
名片是《(老无所依)》,毫无疑问,光是名字就令人从骨子里感到冷。每个人都会有老去的时候,老无所依恐怕是很多人的噩梦。
开篇是一个老警官的旁白,他在感叹世界变得太快,曾经的乐土变成地狱,他无法理解现在的年轻人在想什么,他老了,跟不上时代。伴随着德州广袤荒凉的剪影,一切都显得那么苍茫、无力、疲累、绝望。
戴维不禁想起《无间行者》,《无间行者》的开头,同样是一段旁白,来自一个恶贯满盈、霸道自负的黑帮老大的旁白,它和这里的老警官旁白一样,开头就定下来电影的基调。戴维觉得有些讽刺,为什么邪恶的力量总是那么强而有力,而正义的力量总是那么苍白软弱?
戴维同时又想起《断背山》,同样是西部。《断背山》展现的是一个翠绿色的、如诗如画的、生机勃勃的西部,而这里展现的是一个原始的、裸.露的、干涸苍凉的西部。所以《断背山》孕育爱情,这里滋生罪恶。
戴维心里突然蹿起一个想法:沃格特.佩斯顿很会选片。他感觉他所选的三部电影有着微妙的关联性。就不知道这是他故意的,还是只是一次偶然*件……
在旁白的最后,一个年轻英俊的牛仔警察压着一个戴着手铐的蘑菇头男人坐上警车,驾驶座上放着一个奇怪的像氧气瓶的东西。镜头没有清晰显示蘑菇头男人的脸,但那个身形、那双长腿,即使是包裹在宽松的衣服里都能看得出他是谁。
放映厅的观众微微骚动。显然有人认出了这个男人就是沃格特,而她们对他的新造型非常感兴趣,并且为看不清他的脸感到焦急。
戴维再一次为他的观影环境默哀。
但接下来的镜头令所有人集体失声。他们很快看到沃格特所代表的模糊的黑色一团,像某种诡异的生物在蠕动,然后他站起来,从容无声地把手铐的短链勒在年轻英俊的牛仔警察的脖子上——
一场激烈、无声、快速的杀戮。
观众们如愿看到沃格特的脸,以一种俯拍的姿势,沃格特躺在地上,头发散开在地上。他的脸部肌肉和脖子上凸起的青筋显示他在用力,但他的眼神平静无波,没有杀气,没有兴奋,没有灵魂。当警察的脖子喷出鲜血,他有些嫌弃地侧开脸,像是不想脸沾到血。对方停止挣扎后,他吐了一口气,仿佛完成了一项不甘不愿的任务。
他带着他的氧气瓶离开警局,在公路上杀了一个男人——就用氧气瓶连接的管子的喷口,对准对方的额心一按,一个子弹孔大小的洞出现,小量的鲜血喷出。依然是一场轻巧从容快速的杀戮,甚至微微带笑。
但观众们完全笑不出。看着沃格特,不,这个杀手滑稽的蘑菇头发型、苍白的脸,完全笑不出。
电影开始了不到五分钟,第一个出现的角色已经杀了两个人,以一种寻常又防不胜防的方式,就像在街上你被一个陌生人叫住,你停下,然后你死了。从头到尾你甚至感觉不到恶意,令人忍不住心里发寒。
这是一个不同凡响的开头!
旁白的开头后,大部分电影都会选择把故事一点一点展开,娓娓道来,让观众有一个适应过渡的舒适期。等观众被剧情吸引,进入状态了,才把剧情引向高.潮。
但这部电影不是。它没有给予观众任何的舒适期,而是直接跳到刺激肾上腺素上升的场景,连续五分钟的提心吊胆,一下子让观众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心脏落不到实处!
沃格特所扮演的杀手在观众心里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
武器怪异、发型怪异、性格怪异。
他在这部剧里有什么戏份?他是怎样的一个角色?无数疑问涌入观众的脑袋。
戴维同样是被吸引住的一员,他若有所思。凭着多年的观影和评论经验,他已经初步理解到沃格特的角色设定——一个没有灵魂的杀手,为杀而杀,也许他受人操控,也许他活着所需。但毫无疑问,他没有自己灵魂,像扯线木偶,像行尸走肉。
但真的这么简单吗?
戛纳的最佳男主角提名会给这么一个苍白空洞的角色?
戴维对接下来的情节充满兴趣了!
*****************************
在紧张刺激得令人不由自主屏住呼吸的五分钟后,电影的节奏总算转为和缓。一个中年猎鹿人在猎鹿的过程中发现一个尸横遍野的命案现场,那里只有一个人活着,他奄奄一息,只想喝水。猎鹿人没有理会他,不久后他发现一箱美金,并且据为己有。猎鹿人带着美金回家,可是他晚上睡不着,心软地提着水回到命案现场,想拿给那个幸存的人喝。
这个叫摩斯的猎鹿人无疑是一个小人物,他贪婪,有着猎人的精明狡猾,生活拮据,但又没有坏得彻底,依然心存一点良善——一个普通的西部男人的形象。
可是他的好心没有得到好报。他回到命案现场被人发现,由此开启了他的逃亡之路。
导演科恩兄弟把这一段处理得相当出色,节奏把控快慢得宜。摩斯掏出枪上膛射猎狗的一幕十分惊险,令人不由自主为他捏一把冷汗。
镜头转到一个加油站,杀手悠闲地在便利店吃着花生,走到收银台付款。年迈的老店主几句关于杀手来自何方的闲聊引起杀手的注意。见过杀手杀人时的不动声色的观众都知道他对老店主起了杀心。
戴维忍不住对沃格特的演技感到叹服。所谓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沃格特在带动情绪方面真是一把好手。杀手在便利店里一开始是放松的、精神不集中的,他只想加个油,吃点东西,然后一走了之。这从他的舒展的颈脖、正眼不瞧老店主一下,非常奉公守法地给钱中可以看出。但老店主的话令他一下子脱离这种舒适的状态。他直视老店主,脸孔那么平静,动作那么自然,说话不疾不徐,甚至带了点模糊的笑意,但气氛已经全然变了。
两人在聊天,闲话家常。老店主是一个平凡幸福的人,观众提心吊胆地等着杀手动手,就像每一次看凶杀片一样,看着无辜的人快要被杀却只能暗自焦急,无能为力。
但杀手出乎意料地给了老店主选择的机会。他拿出了一枚硬币,逼老店主猜正反面。老店主猜对了,杀手没有杀他。
“人总会做一些事,做了就不能后悔。”猎鹿人说了这么一句,开始他的逃亡。
杀手似乎被雇佣来追踪他,但很奇怪地在拿到一个不知用途的方形接收器后把他的雇主们杀了。这一切都预示着杀手追踪摩斯的开始。
在电影开头旁白的老警官带着他年轻的手下姗姗来迟,老警官经验丰富,思维敏捷,可是他已经老了,没有了奋不顾身的冲劲,和他年少气盛的手下形成鲜明的对比。
逃亡中的摩斯有条不紊,一举一动不可谓不聪明警惕。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杀手通过接收器精准地找到他的所在,识破猎鹿人的伎俩。两人展开了一场精彩激烈的追杀与被追杀的戏码。杀手像无处不在的死神,巨大的黑影笼罩而下,摩斯不甘示弱,千方百计防守反击,一次侥幸的逃过一劫,很快又被杀手追上,在枪战中,两人都受了伤。
这个过程极为紧张刺激,观众几乎都是屏住呼吸看完,心脏随着剧情的进展激烈跳动!
因为摩斯发现了藏在美金中的追踪器扔掉了,杀手用他妻子的安危威胁他。
按照一般的故事情节,摩斯将会和杀手有一场面对面的对决。但在这部电影里,摩斯联系了妻子,让她来和他汇合。而他的妻子则被老警官说服,带着老警官去找摩斯。
但所有人都来迟一步。和杀手斗智斗勇没有落败的摩斯却在光天化日之下意外死在一群暴徒手里。老警官和杀手最接近时只有一墙之隔,可是他依然捉不到他。
摩斯死了,杀手依然遵循和他的“约定”,找到他的妻子杀掉,之后经历了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却始终顽强地活着,躲过警察的追捕。
而代表正义的老警官最终选择退休,但他的脸上没有安享晚年的悠闲喜乐,只有对新时代无所适从的无奈沉重。他在梦里缅怀那个温暖、宁静,值得信赖和依靠的老时代,但——
“我醒了。”
“沃格特.佩斯顿没有参加首映礼……”
《纽约时报》的影评人戴维.汤姆逊隐约听到有人在喁喁私语。确实,沃格特.佩斯顿自成名以来,一直没有嚣张跋扈的名声,尽管他举手抬足间展现的风度教养有时会让人产生距离感,但他其实颇为平易近人。合作过的剧组即使不是对他赞口不绝,也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到了电影宣传阶段,沃格特和他的团队向来配合度高,像这种缺席首映礼的行为是第一次发生。剧组方面给了合情合理的解释,说沃格特正在英国进行封闭式拍摄无法前来,但以为能在首映礼上看到偶像的粉丝们依然感到失望。
戴维.汤姆逊微微一哂,颇有些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自得。因为他知道一点内情。沃格特的确在英国进行封闭式拍摄,但他出不来的主要原因是克里斯托弗.诺兰不放人。温文尔雅的诺兰一碰到电影相关的事就会变得偏执又不可理喻,他会把所有演员变成扯线木偶,让他们按着他的想法表演。无与伦比的控制欲是他的特质之一。
亏得《老无所依》不是派拉蒙的什么大制作,不然诺兰和沃格特都会狠狠得罪人。当然,如果《老无所依》是派拉蒙的大制作,沃格特也不会那么怠慢,恐怕冒着惹怒诺兰的风险也会赶回来参加宣传。
比较奇怪的是《老无所依》的导演科恩兄弟对沃格特的缺席看起来并不恼怒。当然,或许是因为在这种场合,即使心里气得快吐血也只能装出一脸天下太平的笑脸,不然明天的报纸标题一定会非常“好看”。毕竟怎么可能不生气呢?他们多付了三百万美元就是为了沃格特能对电影起到的宣传作用。看看午夜场的人潮和首映礼的观影人数,他们过半数都是冲着沃格特来的。
说实话,戴维.汤姆逊对沃格特并不感冒。他承认沃格特目前拍过的两部电影质量确实不错,他的演技也确实当得起好评,但才两部!两部电影就为他积累到如此多的好评和关注度简直不科学!他把那些在电影界默默耕耘多年的前辈置于何地?戴维认为他更多是靠着他那张英俊得人神共愤的脸哇众取宠。
看看放映厅里的女人们!她们真的对一部内涵如此深刻的男性电影感兴趣吗?简直拉低了他们这些品味高端的观影人的平均水平。
偏偏《纽约时报》从沃格特在百老汇演出音乐剧时就和他建立起不错的关系,那些纽约上东区眼高于顶的人对他非常另眼相看,这令《纽约时报》变成了亲沃格特派。他们这些混饭吃的影评人受到指示要对沃格特的电影以宽容的态度,换言之,就是该赞时狠赞,该批时留有余地。后来公司的一个记者史蒂芬.马丁内兹获得升迁,他是沃格特的粉丝,于是洛杉矶那边分享过来的关于沃格特的照片全都正面得很,戴维想借机表达一下反感都不行,实在郁闷得很。
戴维胡思乱想着,这时电影开始,他收拾心情,端起专业的态度抬起头看向大屏幕。他就认真看看这部沃格特连首映式都不出现的电影凭什么获得金棕榈奖提名……
名片是《(老无所依)》,毫无疑问,光是名字就令人从骨子里感到冷。每个人都会有老去的时候,老无所依恐怕是很多人的噩梦。
开篇是一个老警官的旁白,他在感叹世界变得太快,曾经的乐土变成地狱,他无法理解现在的年轻人在想什么,他老了,跟不上时代。伴随着德州广袤荒凉的剪影,一切都显得那么苍茫、无力、疲累、绝望。
戴维不禁想起《无间行者》,《无间行者》的开头,同样是一段旁白,来自一个恶贯满盈、霸道自负的黑帮老大的旁白,它和这里的老警官旁白一样,开头就定下来电影的基调。戴维觉得有些讽刺,为什么邪恶的力量总是那么强而有力,而正义的力量总是那么苍白软弱?
戴维同时又想起《断背山》,同样是西部。《断背山》展现的是一个翠绿色的、如诗如画的、生机勃勃的西部,而这里展现的是一个原始的、裸.露的、干涸苍凉的西部。所以《断背山》孕育爱情,这里滋生罪恶。
戴维心里突然蹿起一个想法:沃格特.佩斯顿很会选片。他感觉他所选的三部电影有着微妙的关联性。就不知道这是他故意的,还是只是一次偶然*件……
在旁白的最后,一个年轻英俊的牛仔警察压着一个戴着手铐的蘑菇头男人坐上警车,驾驶座上放着一个奇怪的像氧气瓶的东西。镜头没有清晰显示蘑菇头男人的脸,但那个身形、那双长腿,即使是包裹在宽松的衣服里都能看得出他是谁。
放映厅的观众微微骚动。显然有人认出了这个男人就是沃格特,而她们对他的新造型非常感兴趣,并且为看不清他的脸感到焦急。
戴维再一次为他的观影环境默哀。
但接下来的镜头令所有人集体失声。他们很快看到沃格特所代表的模糊的黑色一团,像某种诡异的生物在蠕动,然后他站起来,从容无声地把手铐的短链勒在年轻英俊的牛仔警察的脖子上——
一场激烈、无声、快速的杀戮。
观众们如愿看到沃格特的脸,以一种俯拍的姿势,沃格特躺在地上,头发散开在地上。他的脸部肌肉和脖子上凸起的青筋显示他在用力,但他的眼神平静无波,没有杀气,没有兴奋,没有灵魂。当警察的脖子喷出鲜血,他有些嫌弃地侧开脸,像是不想脸沾到血。对方停止挣扎后,他吐了一口气,仿佛完成了一项不甘不愿的任务。
他带着他的氧气瓶离开警局,在公路上杀了一个男人——就用氧气瓶连接的管子的喷口,对准对方的额心一按,一个子弹孔大小的洞出现,小量的鲜血喷出。依然是一场轻巧从容快速的杀戮,甚至微微带笑。
但观众们完全笑不出。看着沃格特,不,这个杀手滑稽的蘑菇头发型、苍白的脸,完全笑不出。
电影开始了不到五分钟,第一个出现的角色已经杀了两个人,以一种寻常又防不胜防的方式,就像在街上你被一个陌生人叫住,你停下,然后你死了。从头到尾你甚至感觉不到恶意,令人忍不住心里发寒。
这是一个不同凡响的开头!
旁白的开头后,大部分电影都会选择把故事一点一点展开,娓娓道来,让观众有一个适应过渡的舒适期。等观众被剧情吸引,进入状态了,才把剧情引向高.潮。
但这部电影不是。它没有给予观众任何的舒适期,而是直接跳到刺激肾上腺素上升的场景,连续五分钟的提心吊胆,一下子让观众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心脏落不到实处!
沃格特所扮演的杀手在观众心里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
武器怪异、发型怪异、性格怪异。
他在这部剧里有什么戏份?他是怎样的一个角色?无数疑问涌入观众的脑袋。
戴维同样是被吸引住的一员,他若有所思。凭着多年的观影和评论经验,他已经初步理解到沃格特的角色设定——一个没有灵魂的杀手,为杀而杀,也许他受人操控,也许他活着所需。但毫无疑问,他没有自己灵魂,像扯线木偶,像行尸走肉。
但真的这么简单吗?
戛纳的最佳男主角提名会给这么一个苍白空洞的角色?
戴维对接下来的情节充满兴趣了!
*****************************
在紧张刺激得令人不由自主屏住呼吸的五分钟后,电影的节奏总算转为和缓。一个中年猎鹿人在猎鹿的过程中发现一个尸横遍野的命案现场,那里只有一个人活着,他奄奄一息,只想喝水。猎鹿人没有理会他,不久后他发现一箱美金,并且据为己有。猎鹿人带着美金回家,可是他晚上睡不着,心软地提着水回到命案现场,想拿给那个幸存的人喝。
这个叫摩斯的猎鹿人无疑是一个小人物,他贪婪,有着猎人的精明狡猾,生活拮据,但又没有坏得彻底,依然心存一点良善——一个普通的西部男人的形象。
可是他的好心没有得到好报。他回到命案现场被人发现,由此开启了他的逃亡之路。
导演科恩兄弟把这一段处理得相当出色,节奏把控快慢得宜。摩斯掏出枪上膛射猎狗的一幕十分惊险,令人不由自主为他捏一把冷汗。
镜头转到一个加油站,杀手悠闲地在便利店吃着花生,走到收银台付款。年迈的老店主几句关于杀手来自何方的闲聊引起杀手的注意。见过杀手杀人时的不动声色的观众都知道他对老店主起了杀心。
戴维忍不住对沃格特的演技感到叹服。所谓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沃格特在带动情绪方面真是一把好手。杀手在便利店里一开始是放松的、精神不集中的,他只想加个油,吃点东西,然后一走了之。这从他的舒展的颈脖、正眼不瞧老店主一下,非常奉公守法地给钱中可以看出。但老店主的话令他一下子脱离这种舒适的状态。他直视老店主,脸孔那么平静,动作那么自然,说话不疾不徐,甚至带了点模糊的笑意,但气氛已经全然变了。
两人在聊天,闲话家常。老店主是一个平凡幸福的人,观众提心吊胆地等着杀手动手,就像每一次看凶杀片一样,看着无辜的人快要被杀却只能暗自焦急,无能为力。
但杀手出乎意料地给了老店主选择的机会。他拿出了一枚硬币,逼老店主猜正反面。老店主猜对了,杀手没有杀他。
“人总会做一些事,做了就不能后悔。”猎鹿人说了这么一句,开始他的逃亡。
杀手似乎被雇佣来追踪他,但很奇怪地在拿到一个不知用途的方形接收器后把他的雇主们杀了。这一切都预示着杀手追踪摩斯的开始。
在电影开头旁白的老警官带着他年轻的手下姗姗来迟,老警官经验丰富,思维敏捷,可是他已经老了,没有了奋不顾身的冲劲,和他年少气盛的手下形成鲜明的对比。
逃亡中的摩斯有条不紊,一举一动不可谓不聪明警惕。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杀手通过接收器精准地找到他的所在,识破猎鹿人的伎俩。两人展开了一场精彩激烈的追杀与被追杀的戏码。杀手像无处不在的死神,巨大的黑影笼罩而下,摩斯不甘示弱,千方百计防守反击,一次侥幸的逃过一劫,很快又被杀手追上,在枪战中,两人都受了伤。
这个过程极为紧张刺激,观众几乎都是屏住呼吸看完,心脏随着剧情的进展激烈跳动!
因为摩斯发现了藏在美金中的追踪器扔掉了,杀手用他妻子的安危威胁他。
按照一般的故事情节,摩斯将会和杀手有一场面对面的对决。但在这部电影里,摩斯联系了妻子,让她来和他汇合。而他的妻子则被老警官说服,带着老警官去找摩斯。
但所有人都来迟一步。和杀手斗智斗勇没有落败的摩斯却在光天化日之下意外死在一群暴徒手里。老警官和杀手最接近时只有一墙之隔,可是他依然捉不到他。
摩斯死了,杀手依然遵循和他的“约定”,找到他的妻子杀掉,之后经历了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却始终顽强地活着,躲过警察的追捕。
而代表正义的老警官最终选择退休,但他的脸上没有安享晚年的悠闲喜乐,只有对新时代无所适从的无奈沉重。他在梦里缅怀那个温暖、宁静,值得信赖和依靠的老时代,但——
“我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