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皇帝直接卖给个人买家,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
妖妖小说网 www.yaotxt.com,最快更新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最新章节!
跟刘虞谈妥了“君子协定”之后,李素当晚就找到张亮,让他结算一下账目,把这段时间卖书卖纸挣的分红,统统提现。
刘虞也怕皇帝玩“黄金和铜币的官方价与黑市价汇差”占便宜的招数,所以特别关照了李素:给朝廷交钱,一定要换成铜钱交,大伙儿都这么约定俗成的。
而当初刘备留给李素那笔钱,主要是金饼的形态。需要大笔铜钱还得临时找甄家兑。
八百万钱有二十吨重,要装好几辆牛车。幸亏就是在雒阳城里短途交易,左手倒右手,运输成本几乎忽略不计。
“先生,这20几天里,我这里的账目统计,《孝义录》一共卖出五万多卷,其中有玄德公事迹的第三卷销量最好,卖了两万六千卷,上中两卷各卖出一万二。按每卷给您分红一百钱,再加上单独卖白纸的分红,一共是六百万钱。另外,这里还有五百万钱是您用金饼兑的,都收好了。”
张亮亲自出面,带着一队伙计,跟李素把账目结清。
卖一套书,第一个月就赚了五六百万钱!贩卖知识的生意,还真是大赚啊!
不过李素也知道,未来这门生意的毛利率肯定会快速下降,因为书肯定会慢慢降价。
第一套书能卖得贵,是因为赚到了吃螃蟹的超额利润,消费者的心态还是以手抄书的成本来对标的。
另一方面,并不是什么书都有这么大的气运机缘、一发行就得到教育部级别大领导的亲自力推。
或许第二个月,等《尔雅》、《论语》刻印之后,甄家商号这边每月的书籍利润分红就会跌到三四百万钱,再过几月就降到一两百万钱,然后渐渐细水长流。
当然每个月一两百万雷打不动的铁利钱,也非常可观了。基本上相当于一个轻徭薄赋的穷郡太守,每个月能搜刮到的民脂民膏了。而且卖书可以扬名,买太守搜刮还得被喷得臭名昭著。
李素收下钱,撂下一句话安抚张亮:“干得不错,我也希望大家可以长期合作下去。只要你们好自为之,以后赚钱的机会还多着呢。”
张亮非常懂事,躬身拱手表态:“请先生放心,雒阳这边的生意,我已经密信给家父,家父也上报主母和少君了,他们都非常支持目前的合作方式,绝对不会亏待李先生与刘县尉的。”
李素点点头:“那就好,不过,以后就别叫刘县尉了,要改口叫刘县令。”
然后,他就带着钱飘然而去。
生意方面的事情,能这样恩威并施处理好,那是最好的。他就相当于一个以技术入股的投资者,既不懂经营,也没有渠道,所以最好就是跟人分红。
只要对方允许他拿大头,哪怕被经营者分走三四成利润,李素也是能接受的。
后世很多初次创业者,总是疑神疑鬼怕投资人听了他的创业创意后、剽窃他的企划另外找个人单干,但其实这是一种很不成熟的猜忌。
因为对于投资人来说,除非他就投了很少几个项目,他自己有精力亲力亲为下场经营。
否则的话,他把你的创意剽窃后,他还得再找职业经理人、再找团队、再从头磨合项目……那还不如就直接用眼前这个已经把一切初期问题想明白了的团队呢!无非就是估值占股上稍微差点百分比嘛!
反正职业经理人都不是亲儿子!都是干儿子!干儿子二号和干儿子一号有区别么?
李素就是把这个道理想得很明白很透彻了,所以才对甄家商号放养。只要对方别想不开做假账黑他钱,那就合作下去呗。
……
拿到钱之后,李素也在心里默默盘点了一下自己控制的资产。
之前进京那次,刘备卖了七八十匹战马,加上之前结余留在李素这儿的钱,价值两千多万。刨去这些日子在雒阳打点的各种花销,再加上张亮分的六百万,总额接近三千万。
明天就要给刘备买官兼买名,花掉八百万,那就还剩2100万。
不过,李素刚才问张亮兑换了500万铜钱,而非200万,也就是说他这几天是有打算再多花300万的,那就只剩1800万了。
因为带的钱太多,回去的路上李素也不敢一个人走,他特地请了关羽一起来,横刀立马护送运钱的牛车队。
关羽把这一切看在眼里,不由好奇地多问了一句:“伯雅,你多换的这300万……是另有他用么?我不是管你,就随便问问。”
刘备吩咐过,钱的事情,留给李素就随他用,不查账,所以关羽问话之前也要表个态,以示他并不是违背大哥的交代。
李素微微一笑:“兄长放心,钱肯定都用在正道上。这三百万,我是想着等县令实授后,到西园给翼德也补个县尉,就跟大哥同县,这样也好便于执掌地方,不让外人掣肘。
四百石以下的官,本来朝廷就是可卖可不卖的,含糊处理了也没人注意,说不定大家也会当成翼德就是靠真本事打出来的县尉之职。”
关羽闻言便觉得有些不值——反正翼德在大哥手下做事,有官没官有区别么?
不过毕竟是自家兄弟,人家升官关羽也不好阻止,所以话就没说出口。
李素却看在眼中,已然大致猜透关羽的心思,他便分析道:“兄千万别觉得这钱花得不值。有官位在身,战时调兵遣将才更为名正言顺、部署也更加愿意听命。
其次,这也能让大哥麾下那些后来的军官士卒觉得更有奔头,更甘心效死力,人心也更为凝聚。”
说白了,就是要让团队里其他人产生一个印象:“跟着刘老大混,只要老大有肉吃,你们也能分到汤喝,大家好好干,迟早都有官做”。
从这个角度来说,三百万李素觉得花得值。
关羽想明白这番道理,才心服口服地叹道:“罢了罢了,是某太过轻视虚名,贤弟此举,确实深谋远虑。”
李素笑道:“若非兄如今滞留京师,无处立功,不然也为兄长谋个一官半职。武官比文官管得松些,五百万的别部司马,都是可卖可不卖的。到时候弄个三四百万钱不动声色送到西园,朝廷另以勇武善战为借口授兄别部司马,含糊混过去,岂不美哉?”
关羽义正辞严拒绝:“某不屑为之!”
李素看他那么坚贞不屈,想了想还是别跟关羽提这种事儿了。
大不了将来时机恰当的时候,自己神不知鬼不觉把事儿办了。
有些事情还是不知情比较舒坦,可以一直“真香”下去,知情了反而容易伤自尊。
……
第二天一早,李素分两次,先给了刘虞八百万,然后又往西园送了三百万。
各自行事都很隐秘,交接也非常巧妙,总之就是能确保对方收了钱肯定办事。
就让刘备集团“骄奢淫逸、贪婪堕落”的恶名,都由我李某人背负吧!其他人都不知情!
作为代价,就是刘备集团的活动经费,也全部由咱支配!
刘虞拿到钱之后,也不含糊,直接送到某个地方,然后求见了天子。
听说是大宗正求见,皇帝刘宏还是非常给面子的,挺快就召见了。
【看书福利】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每天看书抽现金/点币!
入内之后,刘虞直接要求屏退左右,刘宏也从善如流,把十常侍的人都暂时调开了。
十常侍似乎知道刘虞想干什么,也知道刘虞没威胁,很有眼色地退远。
刘虞拱手陈情:“陛下,臣以为,如今天下大乱,不可堕志士报国热情。明日朝议,当实授宗亲刘备正六百石官职。此人如今骤得盛名,为天下志士关注。只有让他无偿得官、才能一并鼓舞那些关注他的志士。
臣今带八百万钱前来,求陛下授其官后,再下明诏声明其并未花钱,给天下报国志士留点念想。”
刘宏一开始还有些懵逼,都没反应过来,为什么刘虞明明是多给了钱,态度还这么客气。稍后才反应过来,那两百万钱是额外下诏的劳务费。
还是大宗正忠心为国啊!其他公卿怎么就没想到这样为朕分忧呢?
“此议大善!朕便恩准所请!宗伯,以后还有这样应该弘扬的义士名臣,尔等应该及时劝谏于朕!”刘宏欣喜准奏,似乎在为自己发现了一条新的财路而兴奋。
反正大汉朝的吏治都烂到根子上了,举孝廉制度已经荒谬到了各种疯狂作秀和利益输送卖人情。
就算朕不卖,地方上的太守们就真的毫无私心举荐贤才么?举上来的一样是关系户啊!而且那些关系户送的好处,还被手握举荐权的太守赚走了!
这多让刘宏心疼?
在他看来,他是皇帝,天下的官位都是他拿来做人情的筹码,凭啥要让地方官上下其手?
皇帝直接把官卖给个人买家,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不好吗?
可惜的是,他的兴奋并没有引来刘虞的响应。
刘虞语气沉重地叹息劝谏:“陛下,天下有多少真正的道德义士值得如此明诏特赦,您还不清楚么?而且人一多,必然行事不秘。
到时候大家心知肚明,知道别的‘明诏特赦’的人也是给了钱的,甚至是比平常人给得更多,那么那些志士的名声,恐怕会更受摧残!
老臣此议,只是偶尔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宜之计!还请陛下……唉。”
刘宏又有些失望:“罢了罢了,那这种举动,便少做几次吧。朕今日便授宗伯特许,从此以后,凡是要恩旨特赦、免贡上任的清官,都由宗伯上报。该当如何,好自为之。”
卖官也是有不同的销售渠道的,平时哪怕是西园卖,刘宏也得给十常侍这些营销部工作人员分提成点数,这是古今皆同的,不可能让宦官们不拿钱白干事。
宦官并不是坐着收钱的,他们也很辛苦。要跟官员讨价还价、商量扣率。淡季还要主动打折促销、拉拢转化潜在客户。比如崔烈就是典型的“可买可不买”的潜在客户,是因为遇上大促、折扣力度大才没忍住掏钱。所以一定要给宦官一些好处,鼓励他们抬价和促销的积极性。
所以,如今再特许刘虞,也不过是刘宏在这末法之世,最后再多开辟一条秘密销售渠道罢了。这条销售渠道不会被其他经销商指控串货,还能卖出高价,岂不美哉!
——
PS:感谢大家的支持,目前网页端活粉数已经达到232人。
顺便也求点推荐票吧(我是不是越来越贪得无厌了?写到40几章,居然连推荐票都开始求了。如果我确实贪婪,那你们随意就好。)
跟刘虞谈妥了“君子协定”之后,李素当晚就找到张亮,让他结算一下账目,把这段时间卖书卖纸挣的分红,统统提现。
刘虞也怕皇帝玩“黄金和铜币的官方价与黑市价汇差”占便宜的招数,所以特别关照了李素:给朝廷交钱,一定要换成铜钱交,大伙儿都这么约定俗成的。
而当初刘备留给李素那笔钱,主要是金饼的形态。需要大笔铜钱还得临时找甄家兑。
八百万钱有二十吨重,要装好几辆牛车。幸亏就是在雒阳城里短途交易,左手倒右手,运输成本几乎忽略不计。
“先生,这20几天里,我这里的账目统计,《孝义录》一共卖出五万多卷,其中有玄德公事迹的第三卷销量最好,卖了两万六千卷,上中两卷各卖出一万二。按每卷给您分红一百钱,再加上单独卖白纸的分红,一共是六百万钱。另外,这里还有五百万钱是您用金饼兑的,都收好了。”
张亮亲自出面,带着一队伙计,跟李素把账目结清。
卖一套书,第一个月就赚了五六百万钱!贩卖知识的生意,还真是大赚啊!
不过李素也知道,未来这门生意的毛利率肯定会快速下降,因为书肯定会慢慢降价。
第一套书能卖得贵,是因为赚到了吃螃蟹的超额利润,消费者的心态还是以手抄书的成本来对标的。
另一方面,并不是什么书都有这么大的气运机缘、一发行就得到教育部级别大领导的亲自力推。
或许第二个月,等《尔雅》、《论语》刻印之后,甄家商号这边每月的书籍利润分红就会跌到三四百万钱,再过几月就降到一两百万钱,然后渐渐细水长流。
当然每个月一两百万雷打不动的铁利钱,也非常可观了。基本上相当于一个轻徭薄赋的穷郡太守,每个月能搜刮到的民脂民膏了。而且卖书可以扬名,买太守搜刮还得被喷得臭名昭著。
李素收下钱,撂下一句话安抚张亮:“干得不错,我也希望大家可以长期合作下去。只要你们好自为之,以后赚钱的机会还多着呢。”
张亮非常懂事,躬身拱手表态:“请先生放心,雒阳这边的生意,我已经密信给家父,家父也上报主母和少君了,他们都非常支持目前的合作方式,绝对不会亏待李先生与刘县尉的。”
李素点点头:“那就好,不过,以后就别叫刘县尉了,要改口叫刘县令。”
然后,他就带着钱飘然而去。
生意方面的事情,能这样恩威并施处理好,那是最好的。他就相当于一个以技术入股的投资者,既不懂经营,也没有渠道,所以最好就是跟人分红。
只要对方允许他拿大头,哪怕被经营者分走三四成利润,李素也是能接受的。
后世很多初次创业者,总是疑神疑鬼怕投资人听了他的创业创意后、剽窃他的企划另外找个人单干,但其实这是一种很不成熟的猜忌。
因为对于投资人来说,除非他就投了很少几个项目,他自己有精力亲力亲为下场经营。
否则的话,他把你的创意剽窃后,他还得再找职业经理人、再找团队、再从头磨合项目……那还不如就直接用眼前这个已经把一切初期问题想明白了的团队呢!无非就是估值占股上稍微差点百分比嘛!
反正职业经理人都不是亲儿子!都是干儿子!干儿子二号和干儿子一号有区别么?
李素就是把这个道理想得很明白很透彻了,所以才对甄家商号放养。只要对方别想不开做假账黑他钱,那就合作下去呗。
……
拿到钱之后,李素也在心里默默盘点了一下自己控制的资产。
之前进京那次,刘备卖了七八十匹战马,加上之前结余留在李素这儿的钱,价值两千多万。刨去这些日子在雒阳打点的各种花销,再加上张亮分的六百万,总额接近三千万。
明天就要给刘备买官兼买名,花掉八百万,那就还剩2100万。
不过,李素刚才问张亮兑换了500万铜钱,而非200万,也就是说他这几天是有打算再多花300万的,那就只剩1800万了。
因为带的钱太多,回去的路上李素也不敢一个人走,他特地请了关羽一起来,横刀立马护送运钱的牛车队。
关羽把这一切看在眼里,不由好奇地多问了一句:“伯雅,你多换的这300万……是另有他用么?我不是管你,就随便问问。”
刘备吩咐过,钱的事情,留给李素就随他用,不查账,所以关羽问话之前也要表个态,以示他并不是违背大哥的交代。
李素微微一笑:“兄长放心,钱肯定都用在正道上。这三百万,我是想着等县令实授后,到西园给翼德也补个县尉,就跟大哥同县,这样也好便于执掌地方,不让外人掣肘。
四百石以下的官,本来朝廷就是可卖可不卖的,含糊处理了也没人注意,说不定大家也会当成翼德就是靠真本事打出来的县尉之职。”
关羽闻言便觉得有些不值——反正翼德在大哥手下做事,有官没官有区别么?
不过毕竟是自家兄弟,人家升官关羽也不好阻止,所以话就没说出口。
李素却看在眼中,已然大致猜透关羽的心思,他便分析道:“兄千万别觉得这钱花得不值。有官位在身,战时调兵遣将才更为名正言顺、部署也更加愿意听命。
其次,这也能让大哥麾下那些后来的军官士卒觉得更有奔头,更甘心效死力,人心也更为凝聚。”
说白了,就是要让团队里其他人产生一个印象:“跟着刘老大混,只要老大有肉吃,你们也能分到汤喝,大家好好干,迟早都有官做”。
从这个角度来说,三百万李素觉得花得值。
关羽想明白这番道理,才心服口服地叹道:“罢了罢了,是某太过轻视虚名,贤弟此举,确实深谋远虑。”
李素笑道:“若非兄如今滞留京师,无处立功,不然也为兄长谋个一官半职。武官比文官管得松些,五百万的别部司马,都是可卖可不卖的。到时候弄个三四百万钱不动声色送到西园,朝廷另以勇武善战为借口授兄别部司马,含糊混过去,岂不美哉?”
关羽义正辞严拒绝:“某不屑为之!”
李素看他那么坚贞不屈,想了想还是别跟关羽提这种事儿了。
大不了将来时机恰当的时候,自己神不知鬼不觉把事儿办了。
有些事情还是不知情比较舒坦,可以一直“真香”下去,知情了反而容易伤自尊。
……
第二天一早,李素分两次,先给了刘虞八百万,然后又往西园送了三百万。
各自行事都很隐秘,交接也非常巧妙,总之就是能确保对方收了钱肯定办事。
就让刘备集团“骄奢淫逸、贪婪堕落”的恶名,都由我李某人背负吧!其他人都不知情!
作为代价,就是刘备集团的活动经费,也全部由咱支配!
刘虞拿到钱之后,也不含糊,直接送到某个地方,然后求见了天子。
听说是大宗正求见,皇帝刘宏还是非常给面子的,挺快就召见了。
【看书福利】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每天看书抽现金/点币!
入内之后,刘虞直接要求屏退左右,刘宏也从善如流,把十常侍的人都暂时调开了。
十常侍似乎知道刘虞想干什么,也知道刘虞没威胁,很有眼色地退远。
刘虞拱手陈情:“陛下,臣以为,如今天下大乱,不可堕志士报国热情。明日朝议,当实授宗亲刘备正六百石官职。此人如今骤得盛名,为天下志士关注。只有让他无偿得官、才能一并鼓舞那些关注他的志士。
臣今带八百万钱前来,求陛下授其官后,再下明诏声明其并未花钱,给天下报国志士留点念想。”
刘宏一开始还有些懵逼,都没反应过来,为什么刘虞明明是多给了钱,态度还这么客气。稍后才反应过来,那两百万钱是额外下诏的劳务费。
还是大宗正忠心为国啊!其他公卿怎么就没想到这样为朕分忧呢?
“此议大善!朕便恩准所请!宗伯,以后还有这样应该弘扬的义士名臣,尔等应该及时劝谏于朕!”刘宏欣喜准奏,似乎在为自己发现了一条新的财路而兴奋。
反正大汉朝的吏治都烂到根子上了,举孝廉制度已经荒谬到了各种疯狂作秀和利益输送卖人情。
就算朕不卖,地方上的太守们就真的毫无私心举荐贤才么?举上来的一样是关系户啊!而且那些关系户送的好处,还被手握举荐权的太守赚走了!
这多让刘宏心疼?
在他看来,他是皇帝,天下的官位都是他拿来做人情的筹码,凭啥要让地方官上下其手?
皇帝直接把官卖给个人买家,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不好吗?
可惜的是,他的兴奋并没有引来刘虞的响应。
刘虞语气沉重地叹息劝谏:“陛下,天下有多少真正的道德义士值得如此明诏特赦,您还不清楚么?而且人一多,必然行事不秘。
到时候大家心知肚明,知道别的‘明诏特赦’的人也是给了钱的,甚至是比平常人给得更多,那么那些志士的名声,恐怕会更受摧残!
老臣此议,只是偶尔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宜之计!还请陛下……唉。”
刘宏又有些失望:“罢了罢了,那这种举动,便少做几次吧。朕今日便授宗伯特许,从此以后,凡是要恩旨特赦、免贡上任的清官,都由宗伯上报。该当如何,好自为之。”
卖官也是有不同的销售渠道的,平时哪怕是西园卖,刘宏也得给十常侍这些营销部工作人员分提成点数,这是古今皆同的,不可能让宦官们不拿钱白干事。
宦官并不是坐着收钱的,他们也很辛苦。要跟官员讨价还价、商量扣率。淡季还要主动打折促销、拉拢转化潜在客户。比如崔烈就是典型的“可买可不买”的潜在客户,是因为遇上大促、折扣力度大才没忍住掏钱。所以一定要给宦官一些好处,鼓励他们抬价和促销的积极性。
所以,如今再特许刘虞,也不过是刘宏在这末法之世,最后再多开辟一条秘密销售渠道罢了。这条销售渠道不会被其他经销商指控串货,还能卖出高价,岂不美哉!
——
PS:感谢大家的支持,目前网页端活粉数已经达到232人。
顺便也求点推荐票吧(我是不是越来越贪得无厌了?写到40几章,居然连推荐票都开始求了。如果我确实贪婪,那你们随意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