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会试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
妖妖小说网 www.yaotxt.com,最快更新太平春最新章节!
会试,亦称春闱,每三年一次,开春二月初九考第一场,其次十二日,十五日考后两场。三场作罢,静候榜文,是龙是虫,就看这一遭。
这是所有读书人最重要的考试,只要通过会试成为中式举人,就意味着,这一辈子就有了一个好的前程。
若是在庭试的时候超常发挥博了一个更好的名次,依托自身的努力,位极人臣也并无不可。
科举,纵有千般不是,却无法否认他确实是一个普通人改变命运的有效手段,也是在这个风气还未完全塌陷的时代,出将入相,名垂千古的重要阶梯。
“终于走到这一步了。”来到贡院门口,徐秀有些感慨的道。
“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陆深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
“但愿吧。”
……
会试的安检虽然同样严格,却已经不会再有那些“致损士气”的方法,逐位点名,审视其人,然后上下摸摸索索搜搜捡捡帽子翻一翻就完。
今科考试官是太常寺卿兼翰林学士张元贞,左春坊大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杨廷和二位主考,四殿二阁大学士做主考官正德年间才成为定制,之前仅仅是少数,如今主考官人选,主要则是兼有翰林院学士的太常卿和左右春坊官担任。
前者的职能同礼部有些重叠,主管祭祀,后者是詹事府的官,詹事府即是皇家子弟教导的职能机构,概言之就是教太子读书的,同继位皇帝的关系自然不浅。
后来谓之潜邸官,大名鼎鼎的徐阶就是被詹事府出身的高拱给斗了下去,而斗下高拱的张居正也是出身詹事府。
说到这里,不由插一段题外话,后来大学士担任主考官,最能理解的逻辑就是给内阁大学士的势力收小弟,那是在内阁地位大幅上升之后才有的,从这一点,也可以倒推,得出一个正德以前的内阁地位并不高的结论。历史的事实,也确实如此。
弘治十八年乙丑科应试的学子,超过了三千八百人。就算是这么多的人,贡院内也是不显拥挤,密密麻麻的一间间小隔间犹如把公共厕所盖进了鸟巢体育场。
在跟随负责自己一切安排的军士进自己考房的时候,徐秀想到的则是钱福当初的话语。
“所谓时文,必然要揣摩当下的风气,若是不知道揣摩,就是圣人来考都是不中的。”
“先生当时的风气讲究裁对整齐,基调圆熟,如今可能不大相符,所以,若到京师,必要与士子多往来,多交流。”
这一点徐秀做的很充分,自从文翰社成立之后,几乎每天都是聚在一起切磋制艺,不得不说,这一群年轻人在八股这一道都是很厉害的,也都才思敏捷,对当下的流行文风甚是了解。
若说揣摩文风的反面例子,便是祝允明先生了,这位爷就是倒在了不懂得揣摩时文的这一道坎上。七试七挫虽说是说后世艾南英先生的,用到同样考了七次的祝枝山身上,也并无不可。
在这些人里面,最突出的可能就是董玘,他真可谓是天才,文社内他是最小的一个,所作的时文在徐秀看来改都是改不了一个字,文风机变,辞藻华丽,或许,他的这一个文风到很和当下的风气。
徐秀想道:张元贞公的文章多为古意,古拙之下大气磅礴,可谓大巧不工的境界,董玘若碰到他的手里只怕也危险,而杨廷和公少有神童名,此人的文风才词文藻俱是大家,如果这样来看,两位主考官的风格正好是一个对立面,手下配合的十八房房官肯定也是根据两位主考官写的程文作为评判标准。怎么选切入点,倒是个问题。
会试的考题是初七就被锁进贡院不得外出一步的两位考官在考试的前一天翻书所拟定。然后作范文,用今日的话来讲,就是阅卷的房官按照主考官的范文作为参考答案,进行评阅。
这范文自然也就会呈现出考官们的爱好,行文的风格,表达出他们取士的标准。
但现在一切都是未知,徐秀又如何能够知道,万一自己选择了一个风格,而恰好落入另一位文风对立的考官手里造成的后果呢。不由苦思良久。
端坐在狭小的考房里,徐秀微微的伸了一下腿,不由踢到了外面的军士。
军士严肃道:“举人老爷有何吩咐。”
徐秀连忙道:“不曾不曾。”
只因大明重视中了举的文人,会试的时候一切花费都是朝廷开支,当时南京城发到徐秀手里的,除了准考证外还有一袋子盘缠,徐秀并没有花这笔钱用在“公车”上,而是选择了免费的商家运船。
住宿的费用,也是一概免去。当然,年轻是有优势,若是那年老的举子,这些店家基本只会免费提供考试前后一段时间的住宿,之后就要花钱了。
所谓公车,即是朝廷的驿站或是公派的舟船、马车之类。这个名词起于汉代,以公车接送应征之人。非今人所造。虽说意思并不完全等于现代汉语,但说很多现代汉语来自日文,就和好事之人尝试研究上古语音一样,笑笑不说话即可。
有以上原因,这军士才会如此谦卑。
……
离开考还有一些时间,徐秀点燃了桌上的蜡烛,这蜡烛是上好的无烟红腊,亮度高又耐烧。一开始发了三根,但不同于后世清代,在明代你随便续,要吃的随便叫,考官们在考试期间是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举子的待遇没这么好,但要吃的,也不需要自己花钱。
徐秀也不去在意现在点晚上浪费不浪费的事。
这样考七篇文章需要两天,在这么一间小小的考房,或者用最符合时宜的话来讲“号”,呆在这里,腿都伸不直,纯粹是一个折磨,徐秀索性脱下大氅垫在板子上,先睡上一觉再说。
不可谓心不大。
要知,无数的学子都梦寐以求的能够在这么一个号内呆上两天,这并不是什么折磨,能来到这里,都是一省的尖子,都是举人老爷,举人也是能做官的,何尝还敢这么随心。
军士调整了一下站姿,悄悄的撇了一眼里面的情况,见这位俊秀的举人老爷睡着了,轻轻的将那一盏红灯给吹灭了。
是,你是不心疼,可我跑腿不是很忙吗?
……
这一觉,就睡到了天色昏暗,徐秀苦着脸抽了抽自己的嘴巴,这下好了,就剩晚上和明天一天的时间要写七篇文章。
同军士道:“在下要出恭。”
军士拉开链子陪同他去茅厕,所谓茅厕,不过是几只脏兮兮的大桶而已。
徐秀有点尴尬,这刚睡醒起了反应,不是很顺畅,而后面又有一个大男人盯着自己看,不由别扭的道:“能不能不注视在下?”
“不行。”军士一本正经的摇头拒绝。
“这……好吧。”
这一趟恭出的徐秀都快憋出白发,该死的自然生理不是那么好违背的,尿的一点都不顺畅,就跟得了帕金森症,前列腺炎一样的难受。
“天呐。”徐秀狠狠的甩了甩手指,不消说,定是沾……
“啊!啊。”
军士有点疑惑的看着前面那位年纪轻轻的举人老爷的怪异状态,不由感慨,谁说读书人是天上文曲星转世,眼前这位明显就不是。
徐秀坐进去寒着一张脸,这太流年不利了。用茶盏里的水小心的清理了一下,才深深的酝酿了一下情绪。
暗道:决定生死的时候开始了。
……
所谓辛苦遭逢起一经,固然是大宋文丞相绝命诗里的话,用作科举考试,也能当是一个论文引述的材料。
日月重开大宋天的明王朝也将这重视修身的优良传统一并的传承了下来,谓之“首艺”,四书的义题出三道,然后五经出四道,这五经题,就是根据士子选择用来受用一生,并持之一生的五经之一而出。
□□洪武皇帝曾道:“发题先《五经》而后《四书》。”有此祖训在,小考不曾出现的五经题目,在乡试会试上却一跃超过四书题,成为了首艺。
首艺的好坏,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
大儒丘浚曾道:“士各占一经,经必通,然后取之。以试与政。”
如果留意这个时期的进士提法,就可以看到“某某以《春秋》中会试第一甲第一名”之类的说法。
由此可见在纯粹汉家王朝的统治之下,不管是大宋,还是大明,都是以修身为第一取士的目的,远不是后世某朝全凭四书而言来的好,只取四书,不重经文的情况,这在大明是不存在的。
打开第一张卷题,便是四道《易经》大题。
徐秀很是淡定的审完了这四道题,对易经的八股写作并不是什么很难的事情,这可是玄之又玄妙之又妙的易经,只要能够逻辑融洽,言之有物,观点不要太偏就足以依靠自身的功力写出上乘的时文了。
首题便是:法象莫大乎天地圣人程
徐秀想了一下就明白,这是一个会试考试中罕见的三节截搭题,法象莫大乎天地,圣人,程。是三个不同的句子取出来的考题。
思考完毕,徐秀在草稿纸上写道:易之在造化者既无以加,易之在人事者已无以加。盖造化人事,同一易之理也……
徐秀的立意极其古拙,但却绞尽脑汁的想要在文笔一道出新,这就是他应对两位风格迥异不同的考官所用的策略。
一个通宵完成了四道易经大题,揉了揉发涩的眼睛同军士道:“好汉,能否给在下一点吃食?”
“是。”
这位军士的状态一如往常,徐秀根本不知道这边除了一个小马扎能够给他休息外他竟然还能这么的有精神,微微看向左右,见其他军士也是如此,大为不解。
他们难道就不累的吗。
没一会儿军士就拿来了两个肉饼,一碗清汤,伙食倒是不错,很合口味。吃完后的徐秀也不由舔了舔手指。
在做出这个添的动作后,形象已经有些邋遢的徐秀不由睁大了双眼。
“啊!”
只因想起了晚间的那一场尴尬的邂逅……
军士闭了一下眼睛:文曲星在上,这名举子似是疯癫了。
……
一脸纠结的徐秀打开了三道四书大题,如果说首艺的经文在这个时代能落得一个30%的权重,那么四书大题的权重无论如何也不会低经文题目低多少,毕竟四书的权重,不管怎么给明朝洗地,在这时也是一个足以决定命运的相对因素。
第一题很简单的题,出自论语,三人行必改之,六个字的同一句截搭题。
徐秀提笔就写:圣人举同行有可法之人,以善恶寓可法之实……
照旧立意古拙,文笔出新,所谓旧瓶装新旧,包装再上市,说的就是徐秀的应对方式。
在打开第二题过后,徐秀很想笑,这种题说有难度很有难度,说容易,亦是不难。
题:《大学》曰国治而后天下平。《中庸》曰君子笃恭而天下平。《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又曰修其身而天下平也,所以致天下平有四者之不同何欤
做这种比较分析的文章,对于后世搞古代文学研究的,哪一个没这么干过呢,只需要把白话翻成古文即可。
刚想提笔就写,不由一个急停,墨迹滴到了襴衫上也不去管,只摸摸额头暗道:好险,差点又要写自身的见解了。必须时时刻刻的按照朱子的观点写才是。
提笔写道:《大学》言国治而后天下平者,循其序而言也;《孟子》言修身而天下平者,推其本而言也……
这文章的主要方向就从分析这几种观点的本质讲开,在引导进大学的格物之道,讲格物致知的道理,立意准确,方法准确,文笔一流,徐秀越写越舒心,这几篇文都作的极佳,看来会试有点把握了。
然而……
题:《孟子》曰由尧舜至于汤五百有余岁,若禹皋陶则见而知之,若汤则闻而知之,夫,禹皋陶汤与尧舜之道其所以见之闻之者可得而论欤。孟子又言伊尹乐尧舜之道。《中庸》言仲尼祖述尧舜夫伊尹之乐,仲尼之祖述其与见之闻之者抑有同异欤。请究其说。
徐秀觉得这两位考官真心是狠毒,这种光题目都上百字的题要让考生在五六百字的范围去谈清楚,何等艰难。如何精简有效的完整讲清这道题的逻辑关系,就是一个大麻烦。徐秀不由停手冥思。
这一想,就想到了太阳下山,还没动笔的徐秀微微有些着急了,一夜未睡,精神头也有点不佳。眼睛爬有血丝的他暗自想到:这样下去该是赶不及了。索性任由才思所引吧。
决定拼一拼临场发挥的徐秀写道:尝谓尧舜之道,中而已矣。见而知之者此道也,闻而知之者亦此道也;乐之者此道也,而述之者亦此道也。道其二乎载……
洋洋洒洒的六百言一字套一字,一字赶一字,无一字无出处,无一句不用典,徐秀长舒了一口气,如此,这最重要的七篇文章,算是完了。
在紧张又仔细的誊真过后,徐秀不由打量了一下这最后一篇八股文,越看越是满意,看来自身的才学被这道题毫无保留的试了出来。
也有点理解主考出这道题做大轴的目的了,无外乎以这一道题为分水岭,刷掉一部分人而已。
会试,亦称春闱,每三年一次,开春二月初九考第一场,其次十二日,十五日考后两场。三场作罢,静候榜文,是龙是虫,就看这一遭。
这是所有读书人最重要的考试,只要通过会试成为中式举人,就意味着,这一辈子就有了一个好的前程。
若是在庭试的时候超常发挥博了一个更好的名次,依托自身的努力,位极人臣也并无不可。
科举,纵有千般不是,却无法否认他确实是一个普通人改变命运的有效手段,也是在这个风气还未完全塌陷的时代,出将入相,名垂千古的重要阶梯。
“终于走到这一步了。”来到贡院门口,徐秀有些感慨的道。
“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陆深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
“但愿吧。”
……
会试的安检虽然同样严格,却已经不会再有那些“致损士气”的方法,逐位点名,审视其人,然后上下摸摸索索搜搜捡捡帽子翻一翻就完。
今科考试官是太常寺卿兼翰林学士张元贞,左春坊大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杨廷和二位主考,四殿二阁大学士做主考官正德年间才成为定制,之前仅仅是少数,如今主考官人选,主要则是兼有翰林院学士的太常卿和左右春坊官担任。
前者的职能同礼部有些重叠,主管祭祀,后者是詹事府的官,詹事府即是皇家子弟教导的职能机构,概言之就是教太子读书的,同继位皇帝的关系自然不浅。
后来谓之潜邸官,大名鼎鼎的徐阶就是被詹事府出身的高拱给斗了下去,而斗下高拱的张居正也是出身詹事府。
说到这里,不由插一段题外话,后来大学士担任主考官,最能理解的逻辑就是给内阁大学士的势力收小弟,那是在内阁地位大幅上升之后才有的,从这一点,也可以倒推,得出一个正德以前的内阁地位并不高的结论。历史的事实,也确实如此。
弘治十八年乙丑科应试的学子,超过了三千八百人。就算是这么多的人,贡院内也是不显拥挤,密密麻麻的一间间小隔间犹如把公共厕所盖进了鸟巢体育场。
在跟随负责自己一切安排的军士进自己考房的时候,徐秀想到的则是钱福当初的话语。
“所谓时文,必然要揣摩当下的风气,若是不知道揣摩,就是圣人来考都是不中的。”
“先生当时的风气讲究裁对整齐,基调圆熟,如今可能不大相符,所以,若到京师,必要与士子多往来,多交流。”
这一点徐秀做的很充分,自从文翰社成立之后,几乎每天都是聚在一起切磋制艺,不得不说,这一群年轻人在八股这一道都是很厉害的,也都才思敏捷,对当下的流行文风甚是了解。
若说揣摩文风的反面例子,便是祝允明先生了,这位爷就是倒在了不懂得揣摩时文的这一道坎上。七试七挫虽说是说后世艾南英先生的,用到同样考了七次的祝枝山身上,也并无不可。
在这些人里面,最突出的可能就是董玘,他真可谓是天才,文社内他是最小的一个,所作的时文在徐秀看来改都是改不了一个字,文风机变,辞藻华丽,或许,他的这一个文风到很和当下的风气。
徐秀想道:张元贞公的文章多为古意,古拙之下大气磅礴,可谓大巧不工的境界,董玘若碰到他的手里只怕也危险,而杨廷和公少有神童名,此人的文风才词文藻俱是大家,如果这样来看,两位主考官的风格正好是一个对立面,手下配合的十八房房官肯定也是根据两位主考官写的程文作为评判标准。怎么选切入点,倒是个问题。
会试的考题是初七就被锁进贡院不得外出一步的两位考官在考试的前一天翻书所拟定。然后作范文,用今日的话来讲,就是阅卷的房官按照主考官的范文作为参考答案,进行评阅。
这范文自然也就会呈现出考官们的爱好,行文的风格,表达出他们取士的标准。
但现在一切都是未知,徐秀又如何能够知道,万一自己选择了一个风格,而恰好落入另一位文风对立的考官手里造成的后果呢。不由苦思良久。
端坐在狭小的考房里,徐秀微微的伸了一下腿,不由踢到了外面的军士。
军士严肃道:“举人老爷有何吩咐。”
徐秀连忙道:“不曾不曾。”
只因大明重视中了举的文人,会试的时候一切花费都是朝廷开支,当时南京城发到徐秀手里的,除了准考证外还有一袋子盘缠,徐秀并没有花这笔钱用在“公车”上,而是选择了免费的商家运船。
住宿的费用,也是一概免去。当然,年轻是有优势,若是那年老的举子,这些店家基本只会免费提供考试前后一段时间的住宿,之后就要花钱了。
所谓公车,即是朝廷的驿站或是公派的舟船、马车之类。这个名词起于汉代,以公车接送应征之人。非今人所造。虽说意思并不完全等于现代汉语,但说很多现代汉语来自日文,就和好事之人尝试研究上古语音一样,笑笑不说话即可。
有以上原因,这军士才会如此谦卑。
……
离开考还有一些时间,徐秀点燃了桌上的蜡烛,这蜡烛是上好的无烟红腊,亮度高又耐烧。一开始发了三根,但不同于后世清代,在明代你随便续,要吃的随便叫,考官们在考试期间是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举子的待遇没这么好,但要吃的,也不需要自己花钱。
徐秀也不去在意现在点晚上浪费不浪费的事。
这样考七篇文章需要两天,在这么一间小小的考房,或者用最符合时宜的话来讲“号”,呆在这里,腿都伸不直,纯粹是一个折磨,徐秀索性脱下大氅垫在板子上,先睡上一觉再说。
不可谓心不大。
要知,无数的学子都梦寐以求的能够在这么一个号内呆上两天,这并不是什么折磨,能来到这里,都是一省的尖子,都是举人老爷,举人也是能做官的,何尝还敢这么随心。
军士调整了一下站姿,悄悄的撇了一眼里面的情况,见这位俊秀的举人老爷睡着了,轻轻的将那一盏红灯给吹灭了。
是,你是不心疼,可我跑腿不是很忙吗?
……
这一觉,就睡到了天色昏暗,徐秀苦着脸抽了抽自己的嘴巴,这下好了,就剩晚上和明天一天的时间要写七篇文章。
同军士道:“在下要出恭。”
军士拉开链子陪同他去茅厕,所谓茅厕,不过是几只脏兮兮的大桶而已。
徐秀有点尴尬,这刚睡醒起了反应,不是很顺畅,而后面又有一个大男人盯着自己看,不由别扭的道:“能不能不注视在下?”
“不行。”军士一本正经的摇头拒绝。
“这……好吧。”
这一趟恭出的徐秀都快憋出白发,该死的自然生理不是那么好违背的,尿的一点都不顺畅,就跟得了帕金森症,前列腺炎一样的难受。
“天呐。”徐秀狠狠的甩了甩手指,不消说,定是沾……
“啊!啊。”
军士有点疑惑的看着前面那位年纪轻轻的举人老爷的怪异状态,不由感慨,谁说读书人是天上文曲星转世,眼前这位明显就不是。
徐秀坐进去寒着一张脸,这太流年不利了。用茶盏里的水小心的清理了一下,才深深的酝酿了一下情绪。
暗道:决定生死的时候开始了。
……
所谓辛苦遭逢起一经,固然是大宋文丞相绝命诗里的话,用作科举考试,也能当是一个论文引述的材料。
日月重开大宋天的明王朝也将这重视修身的优良传统一并的传承了下来,谓之“首艺”,四书的义题出三道,然后五经出四道,这五经题,就是根据士子选择用来受用一生,并持之一生的五经之一而出。
□□洪武皇帝曾道:“发题先《五经》而后《四书》。”有此祖训在,小考不曾出现的五经题目,在乡试会试上却一跃超过四书题,成为了首艺。
首艺的好坏,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
大儒丘浚曾道:“士各占一经,经必通,然后取之。以试与政。”
如果留意这个时期的进士提法,就可以看到“某某以《春秋》中会试第一甲第一名”之类的说法。
由此可见在纯粹汉家王朝的统治之下,不管是大宋,还是大明,都是以修身为第一取士的目的,远不是后世某朝全凭四书而言来的好,只取四书,不重经文的情况,这在大明是不存在的。
打开第一张卷题,便是四道《易经》大题。
徐秀很是淡定的审完了这四道题,对易经的八股写作并不是什么很难的事情,这可是玄之又玄妙之又妙的易经,只要能够逻辑融洽,言之有物,观点不要太偏就足以依靠自身的功力写出上乘的时文了。
首题便是:法象莫大乎天地圣人程
徐秀想了一下就明白,这是一个会试考试中罕见的三节截搭题,法象莫大乎天地,圣人,程。是三个不同的句子取出来的考题。
思考完毕,徐秀在草稿纸上写道:易之在造化者既无以加,易之在人事者已无以加。盖造化人事,同一易之理也……
徐秀的立意极其古拙,但却绞尽脑汁的想要在文笔一道出新,这就是他应对两位风格迥异不同的考官所用的策略。
一个通宵完成了四道易经大题,揉了揉发涩的眼睛同军士道:“好汉,能否给在下一点吃食?”
“是。”
这位军士的状态一如往常,徐秀根本不知道这边除了一个小马扎能够给他休息外他竟然还能这么的有精神,微微看向左右,见其他军士也是如此,大为不解。
他们难道就不累的吗。
没一会儿军士就拿来了两个肉饼,一碗清汤,伙食倒是不错,很合口味。吃完后的徐秀也不由舔了舔手指。
在做出这个添的动作后,形象已经有些邋遢的徐秀不由睁大了双眼。
“啊!”
只因想起了晚间的那一场尴尬的邂逅……
军士闭了一下眼睛:文曲星在上,这名举子似是疯癫了。
……
一脸纠结的徐秀打开了三道四书大题,如果说首艺的经文在这个时代能落得一个30%的权重,那么四书大题的权重无论如何也不会低经文题目低多少,毕竟四书的权重,不管怎么给明朝洗地,在这时也是一个足以决定命运的相对因素。
第一题很简单的题,出自论语,三人行必改之,六个字的同一句截搭题。
徐秀提笔就写:圣人举同行有可法之人,以善恶寓可法之实……
照旧立意古拙,文笔出新,所谓旧瓶装新旧,包装再上市,说的就是徐秀的应对方式。
在打开第二题过后,徐秀很想笑,这种题说有难度很有难度,说容易,亦是不难。
题:《大学》曰国治而后天下平。《中庸》曰君子笃恭而天下平。《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又曰修其身而天下平也,所以致天下平有四者之不同何欤
做这种比较分析的文章,对于后世搞古代文学研究的,哪一个没这么干过呢,只需要把白话翻成古文即可。
刚想提笔就写,不由一个急停,墨迹滴到了襴衫上也不去管,只摸摸额头暗道:好险,差点又要写自身的见解了。必须时时刻刻的按照朱子的观点写才是。
提笔写道:《大学》言国治而后天下平者,循其序而言也;《孟子》言修身而天下平者,推其本而言也……
这文章的主要方向就从分析这几种观点的本质讲开,在引导进大学的格物之道,讲格物致知的道理,立意准确,方法准确,文笔一流,徐秀越写越舒心,这几篇文都作的极佳,看来会试有点把握了。
然而……
题:《孟子》曰由尧舜至于汤五百有余岁,若禹皋陶则见而知之,若汤则闻而知之,夫,禹皋陶汤与尧舜之道其所以见之闻之者可得而论欤。孟子又言伊尹乐尧舜之道。《中庸》言仲尼祖述尧舜夫伊尹之乐,仲尼之祖述其与见之闻之者抑有同异欤。请究其说。
徐秀觉得这两位考官真心是狠毒,这种光题目都上百字的题要让考生在五六百字的范围去谈清楚,何等艰难。如何精简有效的完整讲清这道题的逻辑关系,就是一个大麻烦。徐秀不由停手冥思。
这一想,就想到了太阳下山,还没动笔的徐秀微微有些着急了,一夜未睡,精神头也有点不佳。眼睛爬有血丝的他暗自想到:这样下去该是赶不及了。索性任由才思所引吧。
决定拼一拼临场发挥的徐秀写道:尝谓尧舜之道,中而已矣。见而知之者此道也,闻而知之者亦此道也;乐之者此道也,而述之者亦此道也。道其二乎载……
洋洋洒洒的六百言一字套一字,一字赶一字,无一字无出处,无一句不用典,徐秀长舒了一口气,如此,这最重要的七篇文章,算是完了。
在紧张又仔细的誊真过后,徐秀不由打量了一下这最后一篇八股文,越看越是满意,看来自身的才学被这道题毫无保留的试了出来。
也有点理解主考出这道题做大轴的目的了,无外乎以这一道题为分水岭,刷掉一部分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