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
妖妖小说网 www.yaotxt.com,最快更新[综]渣妈走开最新章节!
在所有的穿越文,同人文中,或许,这红楼的世界是被穿越的最烂的一个,数量之多,已经到了一定的境界,而在这些文里头,似乎每一个人都被定了性,比如贾赦,似乎这名字就代表了好色,昏庸的代名词,只要不是直接穿越到他身上,那必定就是个悲剧的代名词,是需要拯救的,是可怜的,也是可悲,可恨的角色。贾政也一样,好像不说一句伪君子,你就不是正常人一样,至于王氏,那真的是阴险,狡诈,狠毒,贪财,一股脑全部的恶名都能堆上去,是整个故事中反面人物的头一把交椅,无人可以超越。
可是事实上呢?真要说起来,或许大家给他们这么定性也有一定的理由,有大量的考据党给出很多的线索,但是这些只能是在后期,这些人四五十岁之后的样子,人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一开始就是什么恶人,混账的,所以在这里,在贾母如今的眼中,其实这家中的每一个人都还很不错。
比如贾赦,这娃如今才几岁?小时候作为国公府的嫡子嫡孙,那也是接受过精心的教养的,即使长大后,痞赖了些,可是说人品不好,却也说不上,这京城世家的孩子们,和他一般大的,大致上都差不多一个样,哪里能说不好?至于什么好色,这年头,除了正妻,有一两个小妾那才是正常的,父母给的,原本的贴身丫头,妻子的贴身丫头,这些原本就是姨娘后备军,是绝对属于碗里的那种,哪里说的上是好色?说起来,这贾赦的小妾还没有贾政多了,若是这样也算是好色,那贾政岂不是更糟?毕竟在身份上,贾政还是比贾赦低上不少的。
再说昏庸,从他出生到现在,甚至是到后来原著中四五十岁的年纪上,这家中主事儿的人都不是他,有个什么主意,只要老娘说不,那立马什么都干不了,一个没有管家权的人,哪里能看出昏庸来?至于外头,他更是没有什么实权的虚爵,这两个字也加不到他头上,所以这昏庸最多只能说是他无所事事的结果。
至于贾政,所谓的伪君子,更多是时间带给他的,读书不好,考不上科举,可是偏偏愣是当官了,这样的人自卑之下,自然越发的看中自己的体面问题,人更容易敏感,这样的情况下,他被母亲告知,因为大哥不着调,所以他能用这荣国府的当家人的身份出门料理家中的对外事务,他怎么会放弃?那是给他撑脸面的事儿。可是一旦到手了,时间长了,感觉到了这身份背后所蕴含的鸠占鹊巢的意义之后,他会怎么办?要吗直接放手,做回自己的位置上去,一个是假装听不见,继续维持自己这一份偷来的体面。
是人都有*,到手的权利也没有几个真的能洒脱的放手,更不用说,这还回去等于变相的承认以前是自己错了,承认自己其实什么都不是,这样的结局贾政怎么可能接受?所以最终贾政能做的,唯一感觉能接受的,也就只有一条路了,那就是死撑,于是一个伪君子就这么被锻造出来了。
而王氏呢,说起来她可能是被时间改变的最大的一个人,刚开始的时候,她出嫁的时候,就知道自己是次子媳妇,作为次子媳妇,不可能成为袭爵的一方,那是铁定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要说她一开始就打着把爵位抢过来的目的,那是绝对不可能的。等着嫁过来之后,因为贾母偏疼二房,给了她一点权力,让她有了那么一点点的野心,也算是正常,谁也不希望自己是寄人篱下,总是希望在婆家能有一个让自己有安全感的权利的,所以对于讨好婆婆,抓紧手里的那一点点东西,她很是主动,这也不奇怪。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房长子没了,自己的儿子倒是成为了整个荣国府最大的第三代,这心里自然有了那么一点点不一样,甚至想着是不是能借着这个,以后分家多得一些东西,等着张氏没了,她开始管家,又想着趁着老太太在,这个家一时半刻不会分,要赶紧趁着自己管家的时候,把公帐里的东西往自己房里划拉,好在今后的分家中不吃亏,这也是正常的思想进程,一直到最后,看到了贾母对贾宝玉的特别偏爱,看到了大房的弱势,她终于有了夺取爵位的野望。
这一步步,与其说是王氏自身的野心,还不如说这是贾母和整个贾家的大环境给她的动力。让她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彻底掌控的可行性。
而如今呢?贾代善刚死,贾母清理了家中的蛀虫,这其中有多少是她的人?这个不去说,反正势力在减退是一定的,她心中也会惶恐,感觉是不是自己有什么做的不对,让婆婆看出来了,这是给她的警告?在一个刚还了国库那么多钱,她看到了这个家有点架子大,内里虚的实质,感觉这管家实在不是什么好活计,心中有点动摇,最后就是贾赦的袭爵,还有自家男人的官职。贾赦的爵位很不错,不错的比她娘家还高,这让她有点底气不足,在一个贾政的职位让她感觉自己似乎不用看着那个爵位,未来的日子也很美好,多少有些知足。
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说这王氏还会做什么不该做的梦?最后一个掐断了她在荣国府折腾的苗头的原因是,贾母把大房二房的开销都定了出来,各管各的了,这给了她充分的自主权,还特意说明了未来分家的章程,告诉了她未来她们是必定分出去的,但是分的绝对很舒坦,既然不用折腾,该有的,不该有的全能到手,你说她还有什么可不满意的?就凭着贾母这安排,说出去,只怕是个人都会说,这老太太虽然偏心,可是好歹这偏心的都在规矩里头,两房的人愣是谁都不能说一个不好来。
就是张氏也能松一口气了,她看着自家男人顺利能袭爵了,看着老太太分家的安排上虽然有点往二房划拉的意思,却还算是公正,能彻底的保证了她的孩子的利益,再不用担心这家里的家产给塞到二房去,只留给他们一个空壳子了,整个人都能轻松很多,最重要的是,她在公公死后,已经发现,这婆婆似乎有了那么一丝的改变,似乎对二房的偏疼不再是毫无理由,不择手段的那种,有了一定的规矩,让所有人都在往该有的身份地位上靠拢,这才是张氏能彻底放松的缘由,她终于看到了这个未来纲常有序的希望,也正是因为这样,她才能这么快的恢复身体,心情和身体绝对是成正比的。
正常的家庭环境自然能创造正常的人,那个扭曲,那些个不安,那些个不合常理自然也慢慢的会重新变回来,所以开始享受贾母正常待遇的贾赦,开始往着好的方向发展了,即使他还是有些不学无术,可是好歹能找到自己想要努力的方向,就是贾政,也能知道做一些准备工作,为自己将来的仕途铺垫,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想要做的事儿,想要走的方向,整个贾家自然也就呈现出了一派兴旺的架势,即使如今还是在守孝的时候,也一样不影响整个家的风气改变。
而那些孩子们更是如此,父母永远都是最好的老师,看着父母努力,自然他们也会上进一些,哪怕是在每一日在贾母这边听外头的八卦的时候,也慢慢的开始用心起来,有时候还会提出一些问题。学问学问,只有问了,才是看到了学习的精髓。
而孩子问问题和大人问问题又有些不一样,小孩子问出来问题,十有□□都是一个接着一个,那种夺命连环问,直接都能让人崩溃,可也就是这样的问题,让这些孩子受益匪浅。
比如问起这这庄子上的事儿,从谁家母鸡被偷,能问道这鸡和鸡蛋谁先有这样的哲学问题,再一个转弯,又能问道这鸡吃什么长得快,为什么小鸡是吃虫子的,为什么是公鸡打鸣,最后又绕回到鸡蛋,鸡做的菜式哪一个最好吃,最终又联系到配菜上去,比如生姜在医理中的作用,平时这葱姜能治什么样的常见病,甚至是野菜和药草的关系上。
孩子越是知道的多,知识面越广,自然思维越是敏锐,这样的孩子读起书来虽然可能因为分心太多的关系,比较慢,可是基础却着实扎实了好些,读书的时候延续了这问问题的习惯,能让孩子对书本的理解能力更上一层楼。
别说是孩子了,就是这些大人们,也多了不少的见识,往日里,因为都是从小娇养长大的关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能知道多少和民生有关的事儿?就是吃的饭食也多半没有什么太多的概念,只觉得本来就有的,而如今一来是听了太多那些下人回答孩子的问题,二来是因为孩子的问题,引起她们的好奇,自己去寻了些答案的关系,到是让这这些大人们也知道了好些往日从不曾注意的小事儿。
甚至为了改变这些孩子不食五谷的毛病,贾母还特意把自己院子里的一处小花坛改了一改,种上了好些菜蔬不说,还有一处,种上了五谷,以求让孩子们眼见为实。
虽然说这样的做法很有些不像样,最起码在大户人家中很不像样,可是这不是正好遇上他们在家守孝嘛,反正也没有人知道,看见,他们倒是也乐得和贾母一起兴致勃勃的折腾,甚至贾政还摇头晃脑的把每年皇帝亲自春耕,皇后亲自养蚕的仪式化的东西拿出来做例子,表明自家如此做是在学习圣人重视农桑的政策。也算是变相的给自家的行为定调子,找理由吧,反正,这事儿这么一说,就成了好事儿了就是(读书人果然都是虚伪的)。
守孝其实是最无聊的事儿,因为不能出门,不能访友不说,别人一般也不到你家来,还不能吃荤,不能做一些娱乐活动,如此一来,生活很是乏味,整整二十七个月,不是吃斋念佛,就是读书写字,就是再喜静的人,也很容易感觉无聊,更不用说贾家这些本来就有点活泼好动的人了,所以贾母这一手其实真的打在了所有贾家人的软肋上了。
虽然这农桑什么的,对他们来说实在是粗鄙了些,可是从打发时间的角度来说,也算是终于找到了一样能集中注意力,给他们增加一点活动色彩的事儿,为了这个,甚至家中还特意去买了一本农政全书回来,又有家中农民出身的下人帮着操作,不用他们亲自动手,这其实还是很有趣的。每天看着那些植物不断的变化,奇迹般的,每一个人的心好像都经历了一次净化一般,纯净了好多。
生命从发芽,到成长,到最后的成熟,枯萎,眼睁睁的看着,一点点的感受它们的改变,让这些人似乎真个心境也遭受了一次生命的轮回,在这样轮回的洗礼中,没有变化才是不可能的。也正是这样的洗礼,洗去了这些往日养尊处优,无所事事的老爷太太,大爷们身上那一点浮躁,心开始学着沉下来了,思想也跟着沉下了。会知道去想花开花落的寓意,会去想这家族兴衰的问题了。
人一旦开始学会了思考,去用长远的眼观看待问题,那么很多自身原本无意识中养成的毛病自然而然的也会察觉到不妥当,进而开始学会调整,所以贾赦练习写字更加勤快了,因为他知道,若是自己什么都不做,不去努力,那么广靠着这么一个爵位是不能支撑家业的,就像是那些五谷禾苗间的小草,无用的总是会被除去,他不想成为被除去的一部分,就只能让自己成为有用的那一种。
贾政在学习礼部的规范中,也越发上心了,他也看到了自己的理解,人家礼部自有规律,自己猛地□□去,必定是会让人感觉噶应,想要不让人排斥,就只能让他们感觉自己是去做事的,不是蹭他们的劳动成果,分薄他们功劳的人,也是能为礼部做出贡献的。
孩子们知道了粒粒皆辛苦到底是什么意思,到底是怎么样的辛劳,剩饭什么的,开始减少到最后没有了,浪费也开始被鄙视了,就是每日的饭菜的份利也开始减少了,任何一个经历了这一年的种植跟踪之后,都能感受到食物的得来不易之处,那里还能毫无感觉的浪费。
等到终于守孝期满,家中操办了出孝的事儿之后,那些老亲们上门一看,简直就没法认了,只觉得这一家子好像从头到尾都有了一个大大的改变。
要说改变其实改变最大的人是那些孩子们,原本娇宠着长大的孩子总有些娇气,可是这守孝之后,大家才发现,这几个孩子似乎一个个长大了不少一般,懂事,乖巧,认真,努力,真是怎么看怎么让人舒坦。
不过改变最大不代表运气最好,在这些人中,贾赦是运气最好的一个,因为他一出孝就要袭爵了,所以那时必定要去宫里给皇帝磕头谢恩的,而这样一个洗去了几分浮夸,多了几分稳重,还因为常年练字,让整个人多了几分书香之气的贾赦在面对皇帝之后,给皇帝的影响就是,这个贾代善的儿子似乎没有传言中那样不成样子啊,看看,虽然传说中读书是不成,武艺也没听说怎么好,可是就如今这样的形象来说,也绝对是一个能守家守业的老实稳重人,恩,还绝对是个斯文人,应该肚子里还是有点货色的那种,这一点他是绝对不会看错的。
“贾爱卿是字恩侯?”
“回圣上的话,正是这两个字。”
“恩,看来,你父亲倒是个有远见的,知道你能因恩得侯爵之位。”
这是打趣了,皇帝也不一定每时每刻都是严肃的不行的,看到自己老臣的孩子,多少总会多上几分慈祥,若是这个孩子再给他出过力,办过事儿,解决过他的麻烦,那么看着也就越发顺眼,要是这个人长得更好些,那这顺眼的水平自然也就越往上走一点,贾赦完全占据了以上几个要素,所以皇帝自然慈祥的很。
“回圣上的话,父亲当时倒是没往这上头想,只是取自恩出于上,想要微臣知道马上封侯,多多努力的意思,是圣上隆恩,才让微臣能有如此终南捷径,不至于丢了父亲的脸面。”
人家好歹如今也练字了,练字的人多半书读的也不少,而且读书多了,说话自然也更加婉转,这不是明明是感激的意思,还能说的这么让人舒坦,怎么听都不是拍马屁,不是舔着脸讨好的样子。
皇帝听了果然很是高兴,倒不是被拍马屁拍的高兴,而是越发觉得自己眼光犀利,这娃子果然不是那种所谓的不学无术的人,听听这话,就知道有点水平,听着舒服,心里舒服,自然恩典就来了,先问了一句。
“守孝的时候做了些什么消遣?可有好好读书上进?”
这完全就是长辈问话的姿态了,当然这其中还有皇帝其他的夹带,他更想知道的是,这人有没有什么特长,只是不能直接问,不然意图太明显,皇帝这工作讲究的就是一个含蓄,就是不让人轻易的揣摩圣心。所以他只能这么问。贾赦是读书比以往多了好些,可是在这上头还是太嫩了些,人也有点老实过头了,从没有想过要隐瞒之类的,所以很是积极的说了自己平日的功课,什么每日习字两个时辰,什么观察禾苗一个时辰,什么种花,什么把玩古董什么的,说的那个仔细啊,就差没有吧吃喝拉撒也一起说了。
你还别说,这老实人总是有福的很,听到他说的这些,这皇帝那是满意的不能在满意了,你听听,这守孝的时候呢,都知道紧跟皇帝的脚步,为了重视农桑,居然自家院子里也种上些禾苗,这是深切的领悟到了以农为本的国策啊!就是那些一品高官都没有他这么低下头去观察的,可见是真的用心了,而且还不是被动的,是主动的去用心了,这更加的难得。即使这人还不能真的做到懂农这样的高度,有这个态度,那就比其他人强了好些。
有了这么一个印象,再去想贾赦其他的行为,自然也全是往好的地方想,他不会去想你怎么没有给你爹念经诵佛什么,连着养花养草,这样有点游手好闲的事务,也理解成了这人性情寡淡,清逸,有隐士之风,直追陶渊明,至于习字,更是让他提高到了这人喜好书法,孜孜以求字体突破上去了,一下子把贾赦的水准往上拔了三尺高。
有了这样的想法之后的皇帝,有心给贾赦一个官职,美其名曰为国选材,又想到刚才自己想到的这个性子有些寡淡,想了半响,终于想到了一个官职,那就录事,所谓的录事,其实就是抄写员,至于去哪里?书最多的是什么地方来着?
“翰林院吧。”
就这么几个字,就变成了让贾赦去翰林院,帮着整理各部古籍,官职不大,不过是六品录事,还没有贾政的官职高,可就一个翰林院的名头,就足够让所有人侧目了,那可是庶吉士的地盘,是所有清流最看中的地方,如今居然让一个勋贵中人过去?这太让人意外了,贾赦自己而已瞪眼了,不可思议啊!口水都要下来了有没有?
好在皇帝后面还有解释,那就是这是特许的官职,是给贾赦一个机会,让他好生的在里头抄书,只要不是不可流传的,他都能抄一份回去,充实贾家的底蕴,时间也做了规定,只给他一年的时间。至于一年以后?那就另说了,反正这会儿皇帝没有表示,或者要看到时候贾赦的学习程度了。
用这个理由倒是能让人理解了,就是其他阁臣,翰林们听了估计也以为这是皇帝想要让贾家有武转文的信号,或者脑补一下,可以看成是皇帝隐晦的提醒那些武将世家,让他们准备慢慢的交出军权的信号?反正脑补什么的,是不需要负责人的,你可以随便想。而这样的脑补,对于贾赦的好处是,他去翰林院,即使别人不理他,看不上他武将世家的粗俗,也不会有人给他穿小鞋,折腾他,毕竟他就是来抄书的,又不是来抢饭碗的。
其实只有皇帝自己知道,他只是一时实在想不到给贾赦什么职务,又想着他喜欢习字,想给个抄抄写写的工作,所以想到了录事这个职位,然后因为这书籍最多的就是翰林院,一不小心说了出来翰林院几个字,真不是真心就是确定了让这么一个科举都没有过的人去那地方的,然而皇帝是金口玉言,开口就不能反悔,连眉头都不能皱一下,只能故作高深,或者当做别有深意,让别人自己去猜,去想,反正皇帝是不会错的就是了,所以最终变成了贾赦去翰林院的格局,好在还能在描补,皇帝脑子转的也绝对快,很显然这样说错话,后来解释的事儿,他干的不少,业务相当的熟练,所以连一点突兀的地方都没有,又变成了给他一年的时间,让他抄书,抄多少就能带回家多少,用这样恩赏的方式,把这事儿给糊弄过去了。
至于后面别人怎么脑补,这会儿皇帝是不想去想了,他正后悔呢,哪怕是让贾赦去宗人府抄那些个宗籍,也比这翰林院好啊,最起码不敏感不是!算了,先这样吧,反正这小子自己看着也挺喜欢的,给他个机会让老贾家多点书籍也是好的,他家不是还出了一个进士嘛,能有一个就能有两个,有了这么一出,说不得以后还能当做自己劝学的经典案例呢。
这样一想,皇帝心里立马又舒服了。当皇帝,自我安慰的本事那一个个绝对都是最强的,谁让他们一言既出,天下响应呢,在显微镜下过日子,不可能一点错不犯,而有了错,不用这自我安慰的法子,那日子就真心别想过了。自己都能愁死。
贾赦能去翰林院抄书,这事儿让整个老贾家都激动了好半响,即使这只是一年的时间,也足够看到皇帝对贾家的重视了,至于其中的深意,那更是没法说,各人都有各人的看法,特别是贾代化,他不单看到了皇帝对于军权的掌控*,还看到了自家的好处。军权什么的,老贾家已经放权了,所以看得倒是淡的很,而自家的好处上,就敏锐了,比如贾赦这一出,贾代化就觉得,这是皇帝要让贾赦有一个实职的意思,虽然这会儿看着这职位有点不怎么样,就是个进去抄书的通行证,可是以后呢?既然已经是六品了,一年后总不至于就夺了这个官职吧!所以很可能就是在直接调到别的部门去,而这个品级却不会掉下去了,抄书而已,还能闯祸?还能降职?说不得还能升一升,成为从五品实职呢。
放弃了军权,还上了国库欠银,居然能有这么多的好处,荣府唯二的两个成年男丁居然都能有实职,那么也就是说,在这些事儿上,老贾家绝度是让皇帝贴心的浑身舒坦了,才能有这样的待遇的。这一点贾代化看的很是清楚。所以他立马把孩子们都喊了来,包括隔壁荣府的那两个,把自己的分析什么的都细细的说了一边,然后很是慎重的表示,自家的族学那是一定要上心了,因为从此以后,贾家只能走文官的路子,武官是绝对不能碰了。
为什么不能?皇帝都让你家抄书了,这个暗示还不够明显,甚至为了增加你家的底蕴,给你家抄翰林院的那些珍贵古籍,你要是还不知道好歹,那真是自己寻思了。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有贾代化在,这老贾家想要走错路什么的,实在是不大可能,至于贾母,她能把这荣府扭到如今的地步,那绝对已经是功德无量的本事了。
贾代化的话,所有人都是听的,不仅仅是因为他是长辈,更因为他是族长,宗族社会中,族长的话,有时候比皇帝都管用,所以他说出话来,全族都没有反驳的余地,于是刚入了算科开始学习的贾珍又有了任务了,那就是整顿族学,为了让族人多点出路,族学中也要开一些什么算科,什么律科什么的,哪怕不能正紧科举呢,也要一心往文官路子上走。
这日子忙乎的不止是贾赦,还有贾政,人家第一天去礼部报道,也很忐忑的,所以贾代化也详细的询问了一二,想知道他这里有没有什么值得听的消息动静之类的。
要说贾政去礼部那真是去对了地方,一来他本就是有点书呆的人,这样的人让他去折腾什么周礼之类的纯文本的东西比那什么工部,理科的玩意能容易上手,二来这礼部的人大半都是半老头子,还有一部分是各个部门排挤过来的,工作上又有些季节性,活计相对轻松,所以人相对都好说话些,再加上他提前了一年多的时间,往着部门里头渗透,不是找关系户混个脸熟,就是把规章制度进行背诵,所以真的到了他报道的时候,那是绝对的很轻松。
听到这两个侄子,出孝后初步重入上流社会很顺利,贾代化也松了口气。只要这两个小子立住了,那么荣府即使失去了贾代善那么一个强有力的领导人,也不至于被其他世家排挤了。他自己也好,将来儿子袭爵之后也好,也不至于孤立无援了。
说道他而子,贾敬如今也重新回去上班了,毕竟这所谓的侍疾什么的,也不能成为你长期旷工的理由,更不用说在皇帝让御医来看过之后,贾代化已经有了很大的起色,实在不好由着自己的性子痞赖下去了,再加上贾敬如今在经历了不少的事儿之后,听了贾代化各种各样的教导分析,也有了重任在肩的感觉,人比以前更坚韧了些,所以自然是要回去继续奋斗的。
不去不知道,一去吓一跳,当贾敬真的回到朝堂,重新开始工作的时候,突然发现,这工作似乎比以前容易了,周围的同僚好像也比以前好说话了,这都怎么了?
其实这事儿不难解释,一来,他毕竟已经不是新人了,即使是在家侍疾了一段时间,可到底也算是朝廷中的老人,在即将开始新的会试的情况下,老人们面对着即将到来的新的威胁,自然不由自主的开始团结起一切都能团结的力量,为他们自己的地位保卫战努力了。而贾敬也被他们认为是同一个战壕的战友,战友之间自然不好做的太过了不是。第二就是那个圣旨的事儿了,人家贾敬已经确定了将来的爵位,只要他老爹一死,就能顺利袭爵,这样的未来爵爷,还是稳当当的侯爵,进士出身的侯爵,这样的人前途什么的,已经可以预见,必定是不凡的,即使再不好,也绝对不会差到什么地方去,更不用说还有个已经袭爵的侯爵堂弟,如此权势谁不想巴结一二?第三倒是有些别的意思了,那是那些跟着还钱的一棒子人,因为跟着还钱受到了嘉奖什么的,他们感觉这是跟着贾家屁股后头捡来的便宜,要是得了好处,还给人脸色看,好像有些不地道,所以对着贾敬自然也和善了很多。
这么多的缘由加在一起,造成了贾敬突然间在朝堂上好像人缘好了起来,工作顺利的起来,弄得他有些茫然,最后自己给自己找了一个理由,那就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是自己苦尽甘来了,是自己忍耐的成果。一下子贾敬有点想要热泪满面的冲动,他感觉自己太不容易了,又战胜了自己,过了一关。
恩,这个说法,好像有点自恋了啊!可是当时贾敬真的是这么想的,当然他回去后,他老爹是不赞同的,另外分析了几个原因出来,只是不管怎么说,经过了这么一段,贾敬倒是知道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即使再不顺,其实还是有雨过天晴的时候的,就看你忍不忍的过去了,至此,贾敬算是彻底的成熟了起来,也算是一个大大的收获。
就在这一个春天,也许是贾家的喜事儿老天爷还嫌不够多,或者是真的好运也会传染,反正就在贾家一家子乐呵呵的迎接新的开始的时候,另一边林家也传来了消息,贾敏怀孕了。
这果然是天大的好消息,贾母傻愣愣的呆了好一会儿,然后笑得眼睛都快没有了,真是太好了,总算是没有枉费她一番心血,又是让太医给开调养方子,有是时不时送点补气补血的好东西什么的,这会儿总算是有结果了。算算,那边出嫁女守孝一年,那么也就是说这贾敏和林如海过了孝期已经将近两年了,这会儿才传出消息,已经不算是快的了,可是想想林家那可怜的子嗣人数,想想原著中的高龄产女,贾母觉得她已经不能多求什么了,这会儿能有个孩子,不管是男是女,那绝对都是老天恩赐的意外之喜。
在所有的穿越文,同人文中,或许,这红楼的世界是被穿越的最烂的一个,数量之多,已经到了一定的境界,而在这些文里头,似乎每一个人都被定了性,比如贾赦,似乎这名字就代表了好色,昏庸的代名词,只要不是直接穿越到他身上,那必定就是个悲剧的代名词,是需要拯救的,是可怜的,也是可悲,可恨的角色。贾政也一样,好像不说一句伪君子,你就不是正常人一样,至于王氏,那真的是阴险,狡诈,狠毒,贪财,一股脑全部的恶名都能堆上去,是整个故事中反面人物的头一把交椅,无人可以超越。
可是事实上呢?真要说起来,或许大家给他们这么定性也有一定的理由,有大量的考据党给出很多的线索,但是这些只能是在后期,这些人四五十岁之后的样子,人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一开始就是什么恶人,混账的,所以在这里,在贾母如今的眼中,其实这家中的每一个人都还很不错。
比如贾赦,这娃如今才几岁?小时候作为国公府的嫡子嫡孙,那也是接受过精心的教养的,即使长大后,痞赖了些,可是说人品不好,却也说不上,这京城世家的孩子们,和他一般大的,大致上都差不多一个样,哪里能说不好?至于什么好色,这年头,除了正妻,有一两个小妾那才是正常的,父母给的,原本的贴身丫头,妻子的贴身丫头,这些原本就是姨娘后备军,是绝对属于碗里的那种,哪里说的上是好色?说起来,这贾赦的小妾还没有贾政多了,若是这样也算是好色,那贾政岂不是更糟?毕竟在身份上,贾政还是比贾赦低上不少的。
再说昏庸,从他出生到现在,甚至是到后来原著中四五十岁的年纪上,这家中主事儿的人都不是他,有个什么主意,只要老娘说不,那立马什么都干不了,一个没有管家权的人,哪里能看出昏庸来?至于外头,他更是没有什么实权的虚爵,这两个字也加不到他头上,所以这昏庸最多只能说是他无所事事的结果。
至于贾政,所谓的伪君子,更多是时间带给他的,读书不好,考不上科举,可是偏偏愣是当官了,这样的人自卑之下,自然越发的看中自己的体面问题,人更容易敏感,这样的情况下,他被母亲告知,因为大哥不着调,所以他能用这荣国府的当家人的身份出门料理家中的对外事务,他怎么会放弃?那是给他撑脸面的事儿。可是一旦到手了,时间长了,感觉到了这身份背后所蕴含的鸠占鹊巢的意义之后,他会怎么办?要吗直接放手,做回自己的位置上去,一个是假装听不见,继续维持自己这一份偷来的体面。
是人都有*,到手的权利也没有几个真的能洒脱的放手,更不用说,这还回去等于变相的承认以前是自己错了,承认自己其实什么都不是,这样的结局贾政怎么可能接受?所以最终贾政能做的,唯一感觉能接受的,也就只有一条路了,那就是死撑,于是一个伪君子就这么被锻造出来了。
而王氏呢,说起来她可能是被时间改变的最大的一个人,刚开始的时候,她出嫁的时候,就知道自己是次子媳妇,作为次子媳妇,不可能成为袭爵的一方,那是铁定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要说她一开始就打着把爵位抢过来的目的,那是绝对不可能的。等着嫁过来之后,因为贾母偏疼二房,给了她一点权力,让她有了那么一点点的野心,也算是正常,谁也不希望自己是寄人篱下,总是希望在婆家能有一个让自己有安全感的权利的,所以对于讨好婆婆,抓紧手里的那一点点东西,她很是主动,这也不奇怪。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房长子没了,自己的儿子倒是成为了整个荣国府最大的第三代,这心里自然有了那么一点点不一样,甚至想着是不是能借着这个,以后分家多得一些东西,等着张氏没了,她开始管家,又想着趁着老太太在,这个家一时半刻不会分,要赶紧趁着自己管家的时候,把公帐里的东西往自己房里划拉,好在今后的分家中不吃亏,这也是正常的思想进程,一直到最后,看到了贾母对贾宝玉的特别偏爱,看到了大房的弱势,她终于有了夺取爵位的野望。
这一步步,与其说是王氏自身的野心,还不如说这是贾母和整个贾家的大环境给她的动力。让她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彻底掌控的可行性。
而如今呢?贾代善刚死,贾母清理了家中的蛀虫,这其中有多少是她的人?这个不去说,反正势力在减退是一定的,她心中也会惶恐,感觉是不是自己有什么做的不对,让婆婆看出来了,这是给她的警告?在一个刚还了国库那么多钱,她看到了这个家有点架子大,内里虚的实质,感觉这管家实在不是什么好活计,心中有点动摇,最后就是贾赦的袭爵,还有自家男人的官职。贾赦的爵位很不错,不错的比她娘家还高,这让她有点底气不足,在一个贾政的职位让她感觉自己似乎不用看着那个爵位,未来的日子也很美好,多少有些知足。
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说这王氏还会做什么不该做的梦?最后一个掐断了她在荣国府折腾的苗头的原因是,贾母把大房二房的开销都定了出来,各管各的了,这给了她充分的自主权,还特意说明了未来分家的章程,告诉了她未来她们是必定分出去的,但是分的绝对很舒坦,既然不用折腾,该有的,不该有的全能到手,你说她还有什么可不满意的?就凭着贾母这安排,说出去,只怕是个人都会说,这老太太虽然偏心,可是好歹这偏心的都在规矩里头,两房的人愣是谁都不能说一个不好来。
就是张氏也能松一口气了,她看着自家男人顺利能袭爵了,看着老太太分家的安排上虽然有点往二房划拉的意思,却还算是公正,能彻底的保证了她的孩子的利益,再不用担心这家里的家产给塞到二房去,只留给他们一个空壳子了,整个人都能轻松很多,最重要的是,她在公公死后,已经发现,这婆婆似乎有了那么一丝的改变,似乎对二房的偏疼不再是毫无理由,不择手段的那种,有了一定的规矩,让所有人都在往该有的身份地位上靠拢,这才是张氏能彻底放松的缘由,她终于看到了这个未来纲常有序的希望,也正是因为这样,她才能这么快的恢复身体,心情和身体绝对是成正比的。
正常的家庭环境自然能创造正常的人,那个扭曲,那些个不安,那些个不合常理自然也慢慢的会重新变回来,所以开始享受贾母正常待遇的贾赦,开始往着好的方向发展了,即使他还是有些不学无术,可是好歹能找到自己想要努力的方向,就是贾政,也能知道做一些准备工作,为自己将来的仕途铺垫,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想要做的事儿,想要走的方向,整个贾家自然也就呈现出了一派兴旺的架势,即使如今还是在守孝的时候,也一样不影响整个家的风气改变。
而那些孩子们更是如此,父母永远都是最好的老师,看着父母努力,自然他们也会上进一些,哪怕是在每一日在贾母这边听外头的八卦的时候,也慢慢的开始用心起来,有时候还会提出一些问题。学问学问,只有问了,才是看到了学习的精髓。
而孩子问问题和大人问问题又有些不一样,小孩子问出来问题,十有□□都是一个接着一个,那种夺命连环问,直接都能让人崩溃,可也就是这样的问题,让这些孩子受益匪浅。
比如问起这这庄子上的事儿,从谁家母鸡被偷,能问道这鸡和鸡蛋谁先有这样的哲学问题,再一个转弯,又能问道这鸡吃什么长得快,为什么小鸡是吃虫子的,为什么是公鸡打鸣,最后又绕回到鸡蛋,鸡做的菜式哪一个最好吃,最终又联系到配菜上去,比如生姜在医理中的作用,平时这葱姜能治什么样的常见病,甚至是野菜和药草的关系上。
孩子越是知道的多,知识面越广,自然思维越是敏锐,这样的孩子读起书来虽然可能因为分心太多的关系,比较慢,可是基础却着实扎实了好些,读书的时候延续了这问问题的习惯,能让孩子对书本的理解能力更上一层楼。
别说是孩子了,就是这些大人们,也多了不少的见识,往日里,因为都是从小娇养长大的关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能知道多少和民生有关的事儿?就是吃的饭食也多半没有什么太多的概念,只觉得本来就有的,而如今一来是听了太多那些下人回答孩子的问题,二来是因为孩子的问题,引起她们的好奇,自己去寻了些答案的关系,到是让这这些大人们也知道了好些往日从不曾注意的小事儿。
甚至为了改变这些孩子不食五谷的毛病,贾母还特意把自己院子里的一处小花坛改了一改,种上了好些菜蔬不说,还有一处,种上了五谷,以求让孩子们眼见为实。
虽然说这样的做法很有些不像样,最起码在大户人家中很不像样,可是这不是正好遇上他们在家守孝嘛,反正也没有人知道,看见,他们倒是也乐得和贾母一起兴致勃勃的折腾,甚至贾政还摇头晃脑的把每年皇帝亲自春耕,皇后亲自养蚕的仪式化的东西拿出来做例子,表明自家如此做是在学习圣人重视农桑的政策。也算是变相的给自家的行为定调子,找理由吧,反正,这事儿这么一说,就成了好事儿了就是(读书人果然都是虚伪的)。
守孝其实是最无聊的事儿,因为不能出门,不能访友不说,别人一般也不到你家来,还不能吃荤,不能做一些娱乐活动,如此一来,生活很是乏味,整整二十七个月,不是吃斋念佛,就是读书写字,就是再喜静的人,也很容易感觉无聊,更不用说贾家这些本来就有点活泼好动的人了,所以贾母这一手其实真的打在了所有贾家人的软肋上了。
虽然这农桑什么的,对他们来说实在是粗鄙了些,可是从打发时间的角度来说,也算是终于找到了一样能集中注意力,给他们增加一点活动色彩的事儿,为了这个,甚至家中还特意去买了一本农政全书回来,又有家中农民出身的下人帮着操作,不用他们亲自动手,这其实还是很有趣的。每天看着那些植物不断的变化,奇迹般的,每一个人的心好像都经历了一次净化一般,纯净了好多。
生命从发芽,到成长,到最后的成熟,枯萎,眼睁睁的看着,一点点的感受它们的改变,让这些人似乎真个心境也遭受了一次生命的轮回,在这样轮回的洗礼中,没有变化才是不可能的。也正是这样的洗礼,洗去了这些往日养尊处优,无所事事的老爷太太,大爷们身上那一点浮躁,心开始学着沉下来了,思想也跟着沉下了。会知道去想花开花落的寓意,会去想这家族兴衰的问题了。
人一旦开始学会了思考,去用长远的眼观看待问题,那么很多自身原本无意识中养成的毛病自然而然的也会察觉到不妥当,进而开始学会调整,所以贾赦练习写字更加勤快了,因为他知道,若是自己什么都不做,不去努力,那么广靠着这么一个爵位是不能支撑家业的,就像是那些五谷禾苗间的小草,无用的总是会被除去,他不想成为被除去的一部分,就只能让自己成为有用的那一种。
贾政在学习礼部的规范中,也越发上心了,他也看到了自己的理解,人家礼部自有规律,自己猛地□□去,必定是会让人感觉噶应,想要不让人排斥,就只能让他们感觉自己是去做事的,不是蹭他们的劳动成果,分薄他们功劳的人,也是能为礼部做出贡献的。
孩子们知道了粒粒皆辛苦到底是什么意思,到底是怎么样的辛劳,剩饭什么的,开始减少到最后没有了,浪费也开始被鄙视了,就是每日的饭菜的份利也开始减少了,任何一个经历了这一年的种植跟踪之后,都能感受到食物的得来不易之处,那里还能毫无感觉的浪费。
等到终于守孝期满,家中操办了出孝的事儿之后,那些老亲们上门一看,简直就没法认了,只觉得这一家子好像从头到尾都有了一个大大的改变。
要说改变其实改变最大的人是那些孩子们,原本娇宠着长大的孩子总有些娇气,可是这守孝之后,大家才发现,这几个孩子似乎一个个长大了不少一般,懂事,乖巧,认真,努力,真是怎么看怎么让人舒坦。
不过改变最大不代表运气最好,在这些人中,贾赦是运气最好的一个,因为他一出孝就要袭爵了,所以那时必定要去宫里给皇帝磕头谢恩的,而这样一个洗去了几分浮夸,多了几分稳重,还因为常年练字,让整个人多了几分书香之气的贾赦在面对皇帝之后,给皇帝的影响就是,这个贾代善的儿子似乎没有传言中那样不成样子啊,看看,虽然传说中读书是不成,武艺也没听说怎么好,可是就如今这样的形象来说,也绝对是一个能守家守业的老实稳重人,恩,还绝对是个斯文人,应该肚子里还是有点货色的那种,这一点他是绝对不会看错的。
“贾爱卿是字恩侯?”
“回圣上的话,正是这两个字。”
“恩,看来,你父亲倒是个有远见的,知道你能因恩得侯爵之位。”
这是打趣了,皇帝也不一定每时每刻都是严肃的不行的,看到自己老臣的孩子,多少总会多上几分慈祥,若是这个孩子再给他出过力,办过事儿,解决过他的麻烦,那么看着也就越发顺眼,要是这个人长得更好些,那这顺眼的水平自然也就越往上走一点,贾赦完全占据了以上几个要素,所以皇帝自然慈祥的很。
“回圣上的话,父亲当时倒是没往这上头想,只是取自恩出于上,想要微臣知道马上封侯,多多努力的意思,是圣上隆恩,才让微臣能有如此终南捷径,不至于丢了父亲的脸面。”
人家好歹如今也练字了,练字的人多半书读的也不少,而且读书多了,说话自然也更加婉转,这不是明明是感激的意思,还能说的这么让人舒坦,怎么听都不是拍马屁,不是舔着脸讨好的样子。
皇帝听了果然很是高兴,倒不是被拍马屁拍的高兴,而是越发觉得自己眼光犀利,这娃子果然不是那种所谓的不学无术的人,听听这话,就知道有点水平,听着舒服,心里舒服,自然恩典就来了,先问了一句。
“守孝的时候做了些什么消遣?可有好好读书上进?”
这完全就是长辈问话的姿态了,当然这其中还有皇帝其他的夹带,他更想知道的是,这人有没有什么特长,只是不能直接问,不然意图太明显,皇帝这工作讲究的就是一个含蓄,就是不让人轻易的揣摩圣心。所以他只能这么问。贾赦是读书比以往多了好些,可是在这上头还是太嫩了些,人也有点老实过头了,从没有想过要隐瞒之类的,所以很是积极的说了自己平日的功课,什么每日习字两个时辰,什么观察禾苗一个时辰,什么种花,什么把玩古董什么的,说的那个仔细啊,就差没有吧吃喝拉撒也一起说了。
你还别说,这老实人总是有福的很,听到他说的这些,这皇帝那是满意的不能在满意了,你听听,这守孝的时候呢,都知道紧跟皇帝的脚步,为了重视农桑,居然自家院子里也种上些禾苗,这是深切的领悟到了以农为本的国策啊!就是那些一品高官都没有他这么低下头去观察的,可见是真的用心了,而且还不是被动的,是主动的去用心了,这更加的难得。即使这人还不能真的做到懂农这样的高度,有这个态度,那就比其他人强了好些。
有了这么一个印象,再去想贾赦其他的行为,自然也全是往好的地方想,他不会去想你怎么没有给你爹念经诵佛什么,连着养花养草,这样有点游手好闲的事务,也理解成了这人性情寡淡,清逸,有隐士之风,直追陶渊明,至于习字,更是让他提高到了这人喜好书法,孜孜以求字体突破上去了,一下子把贾赦的水准往上拔了三尺高。
有了这样的想法之后的皇帝,有心给贾赦一个官职,美其名曰为国选材,又想到刚才自己想到的这个性子有些寡淡,想了半响,终于想到了一个官职,那就录事,所谓的录事,其实就是抄写员,至于去哪里?书最多的是什么地方来着?
“翰林院吧。”
就这么几个字,就变成了让贾赦去翰林院,帮着整理各部古籍,官职不大,不过是六品录事,还没有贾政的官职高,可就一个翰林院的名头,就足够让所有人侧目了,那可是庶吉士的地盘,是所有清流最看中的地方,如今居然让一个勋贵中人过去?这太让人意外了,贾赦自己而已瞪眼了,不可思议啊!口水都要下来了有没有?
好在皇帝后面还有解释,那就是这是特许的官职,是给贾赦一个机会,让他好生的在里头抄书,只要不是不可流传的,他都能抄一份回去,充实贾家的底蕴,时间也做了规定,只给他一年的时间。至于一年以后?那就另说了,反正这会儿皇帝没有表示,或者要看到时候贾赦的学习程度了。
用这个理由倒是能让人理解了,就是其他阁臣,翰林们听了估计也以为这是皇帝想要让贾家有武转文的信号,或者脑补一下,可以看成是皇帝隐晦的提醒那些武将世家,让他们准备慢慢的交出军权的信号?反正脑补什么的,是不需要负责人的,你可以随便想。而这样的脑补,对于贾赦的好处是,他去翰林院,即使别人不理他,看不上他武将世家的粗俗,也不会有人给他穿小鞋,折腾他,毕竟他就是来抄书的,又不是来抢饭碗的。
其实只有皇帝自己知道,他只是一时实在想不到给贾赦什么职务,又想着他喜欢习字,想给个抄抄写写的工作,所以想到了录事这个职位,然后因为这书籍最多的就是翰林院,一不小心说了出来翰林院几个字,真不是真心就是确定了让这么一个科举都没有过的人去那地方的,然而皇帝是金口玉言,开口就不能反悔,连眉头都不能皱一下,只能故作高深,或者当做别有深意,让别人自己去猜,去想,反正皇帝是不会错的就是了,所以最终变成了贾赦去翰林院的格局,好在还能在描补,皇帝脑子转的也绝对快,很显然这样说错话,后来解释的事儿,他干的不少,业务相当的熟练,所以连一点突兀的地方都没有,又变成了给他一年的时间,让他抄书,抄多少就能带回家多少,用这样恩赏的方式,把这事儿给糊弄过去了。
至于后面别人怎么脑补,这会儿皇帝是不想去想了,他正后悔呢,哪怕是让贾赦去宗人府抄那些个宗籍,也比这翰林院好啊,最起码不敏感不是!算了,先这样吧,反正这小子自己看着也挺喜欢的,给他个机会让老贾家多点书籍也是好的,他家不是还出了一个进士嘛,能有一个就能有两个,有了这么一出,说不得以后还能当做自己劝学的经典案例呢。
这样一想,皇帝心里立马又舒服了。当皇帝,自我安慰的本事那一个个绝对都是最强的,谁让他们一言既出,天下响应呢,在显微镜下过日子,不可能一点错不犯,而有了错,不用这自我安慰的法子,那日子就真心别想过了。自己都能愁死。
贾赦能去翰林院抄书,这事儿让整个老贾家都激动了好半响,即使这只是一年的时间,也足够看到皇帝对贾家的重视了,至于其中的深意,那更是没法说,各人都有各人的看法,特别是贾代化,他不单看到了皇帝对于军权的掌控*,还看到了自家的好处。军权什么的,老贾家已经放权了,所以看得倒是淡的很,而自家的好处上,就敏锐了,比如贾赦这一出,贾代化就觉得,这是皇帝要让贾赦有一个实职的意思,虽然这会儿看着这职位有点不怎么样,就是个进去抄书的通行证,可是以后呢?既然已经是六品了,一年后总不至于就夺了这个官职吧!所以很可能就是在直接调到别的部门去,而这个品级却不会掉下去了,抄书而已,还能闯祸?还能降职?说不得还能升一升,成为从五品实职呢。
放弃了军权,还上了国库欠银,居然能有这么多的好处,荣府唯二的两个成年男丁居然都能有实职,那么也就是说,在这些事儿上,老贾家绝度是让皇帝贴心的浑身舒坦了,才能有这样的待遇的。这一点贾代化看的很是清楚。所以他立马把孩子们都喊了来,包括隔壁荣府的那两个,把自己的分析什么的都细细的说了一边,然后很是慎重的表示,自家的族学那是一定要上心了,因为从此以后,贾家只能走文官的路子,武官是绝对不能碰了。
为什么不能?皇帝都让你家抄书了,这个暗示还不够明显,甚至为了增加你家的底蕴,给你家抄翰林院的那些珍贵古籍,你要是还不知道好歹,那真是自己寻思了。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有贾代化在,这老贾家想要走错路什么的,实在是不大可能,至于贾母,她能把这荣府扭到如今的地步,那绝对已经是功德无量的本事了。
贾代化的话,所有人都是听的,不仅仅是因为他是长辈,更因为他是族长,宗族社会中,族长的话,有时候比皇帝都管用,所以他说出话来,全族都没有反驳的余地,于是刚入了算科开始学习的贾珍又有了任务了,那就是整顿族学,为了让族人多点出路,族学中也要开一些什么算科,什么律科什么的,哪怕不能正紧科举呢,也要一心往文官路子上走。
这日子忙乎的不止是贾赦,还有贾政,人家第一天去礼部报道,也很忐忑的,所以贾代化也详细的询问了一二,想知道他这里有没有什么值得听的消息动静之类的。
要说贾政去礼部那真是去对了地方,一来他本就是有点书呆的人,这样的人让他去折腾什么周礼之类的纯文本的东西比那什么工部,理科的玩意能容易上手,二来这礼部的人大半都是半老头子,还有一部分是各个部门排挤过来的,工作上又有些季节性,活计相对轻松,所以人相对都好说话些,再加上他提前了一年多的时间,往着部门里头渗透,不是找关系户混个脸熟,就是把规章制度进行背诵,所以真的到了他报道的时候,那是绝对的很轻松。
听到这两个侄子,出孝后初步重入上流社会很顺利,贾代化也松了口气。只要这两个小子立住了,那么荣府即使失去了贾代善那么一个强有力的领导人,也不至于被其他世家排挤了。他自己也好,将来儿子袭爵之后也好,也不至于孤立无援了。
说道他而子,贾敬如今也重新回去上班了,毕竟这所谓的侍疾什么的,也不能成为你长期旷工的理由,更不用说在皇帝让御医来看过之后,贾代化已经有了很大的起色,实在不好由着自己的性子痞赖下去了,再加上贾敬如今在经历了不少的事儿之后,听了贾代化各种各样的教导分析,也有了重任在肩的感觉,人比以前更坚韧了些,所以自然是要回去继续奋斗的。
不去不知道,一去吓一跳,当贾敬真的回到朝堂,重新开始工作的时候,突然发现,这工作似乎比以前容易了,周围的同僚好像也比以前好说话了,这都怎么了?
其实这事儿不难解释,一来,他毕竟已经不是新人了,即使是在家侍疾了一段时间,可到底也算是朝廷中的老人,在即将开始新的会试的情况下,老人们面对着即将到来的新的威胁,自然不由自主的开始团结起一切都能团结的力量,为他们自己的地位保卫战努力了。而贾敬也被他们认为是同一个战壕的战友,战友之间自然不好做的太过了不是。第二就是那个圣旨的事儿了,人家贾敬已经确定了将来的爵位,只要他老爹一死,就能顺利袭爵,这样的未来爵爷,还是稳当当的侯爵,进士出身的侯爵,这样的人前途什么的,已经可以预见,必定是不凡的,即使再不好,也绝对不会差到什么地方去,更不用说还有个已经袭爵的侯爵堂弟,如此权势谁不想巴结一二?第三倒是有些别的意思了,那是那些跟着还钱的一棒子人,因为跟着还钱受到了嘉奖什么的,他们感觉这是跟着贾家屁股后头捡来的便宜,要是得了好处,还给人脸色看,好像有些不地道,所以对着贾敬自然也和善了很多。
这么多的缘由加在一起,造成了贾敬突然间在朝堂上好像人缘好了起来,工作顺利的起来,弄得他有些茫然,最后自己给自己找了一个理由,那就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是自己苦尽甘来了,是自己忍耐的成果。一下子贾敬有点想要热泪满面的冲动,他感觉自己太不容易了,又战胜了自己,过了一关。
恩,这个说法,好像有点自恋了啊!可是当时贾敬真的是这么想的,当然他回去后,他老爹是不赞同的,另外分析了几个原因出来,只是不管怎么说,经过了这么一段,贾敬倒是知道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即使再不顺,其实还是有雨过天晴的时候的,就看你忍不忍的过去了,至此,贾敬算是彻底的成熟了起来,也算是一个大大的收获。
就在这一个春天,也许是贾家的喜事儿老天爷还嫌不够多,或者是真的好运也会传染,反正就在贾家一家子乐呵呵的迎接新的开始的时候,另一边林家也传来了消息,贾敏怀孕了。
这果然是天大的好消息,贾母傻愣愣的呆了好一会儿,然后笑得眼睛都快没有了,真是太好了,总算是没有枉费她一番心血,又是让太医给开调养方子,有是时不时送点补气补血的好东西什么的,这会儿总算是有结果了。算算,那边出嫁女守孝一年,那么也就是说这贾敏和林如海过了孝期已经将近两年了,这会儿才传出消息,已经不算是快的了,可是想想林家那可怜的子嗣人数,想想原著中的高龄产女,贾母觉得她已经不能多求什么了,这会儿能有个孩子,不管是男是女,那绝对都是老天恩赐的意外之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