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凝聚离心(上)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妖妖小说网 www.yaotxt.com,最快更新大时代1902最新章节!
第三百七十九章凝聚离心(上)
在结束了总领事馆的宴会后,第二天的中午刘继业便乘坐专列从上海返回了江宁。也就是在路上,北京的袁世凯于西元1912年的5月20日正式下达了一封任命书,任命江宁都督刘继业兼职新成立的长江巡阅使,统掌江苏与安徽两省之军务。
这封任命实质上是将安徽正式置之于刘继业的指挥下!
本来明眼人都知道安徽都督关启平资历薄浅、又不是安徽籍贯,完全是因为是刘继业的老下属才被刘继业硬是推上了安徽都督的位置。自然的,关启平也得投桃报李,对他的老上司刘继业尽心尽力。
不过这毕竟是两个都督之间的关系,至少从台面上看,两人都是平起平坐的都督,互相谁也不归谁管辖。
然而现在,随着刘继业被任命为长江巡阅使,两人就真正成了上下级关系了。刘继业将有充分的理由介入安徽事务中,甚至将此省份操控手中。也由是,刘继业成了地方都督中最有权势之人,名正言顺坐拥两省之地,引得无数都督羡慕。
无数目光再次汇集北京和江宁两处,对这份颇为突兀的任命非常好奇。
当刘继业晚间回到江宁的都督府得知了这个消息时,他并未如前来通报的陈光甫那般兴高采烈,反而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
因为根据刘继业与袁世凯此前的约定,这长江巡阅使一职要等到国会选举完成后才任命的……现在袁世凯忽然单方面提前任命了下来,其背后的目的……
其实在昨天上海总领事馆的晚宴上,刘继业就已经察觉到了迹象。英国驻上海总领事法磊斯那一句‘高升’,意味着英国的外交系统已经提前知道了部分的情况,而消息只有可能是来自北京方面的……
表面上,这次任命涉及到的直接当事人为:下达任命的大总统袁世凯、接受任命的江苏都督刘继业、以及相关当事人安徽都督关启平。但是实际上,根据刘继业的分析,袁世凯的意向其实非常明显。
之所以刘继业当初与袁世凯议定在国会大选后再任命自己为长江巡阅使,是为了避免刺激到同盟会。毕竟长江巡阅使这等明显又实在的好处,世人不会相信袁世凯会无缘无故送到刘继业的头上。在如今实质上有些三足鼎立的局面,很难不让同盟会的诸公猜测袁世凯与刘继业两方是否达成了某种程度上的合谋。
无论同盟会此刻内部分裂到了什么程度,至少在限制袁世凯这一大方向上大家都是一致的,区别更多是多或少、是对事不对人还是对人不对事的问题。
这个时候,刘继业再要与宋教仁方面去合作,可就困难多了。
接受任命?那么必然地自己此前与宋教仁协商的,对方进入国会后大家互相协助的协议,自己谋求一步一步影响中央决策的规划就要泡汤了,与宋教仁的合作将受到很大影响。
不接受任命?一来袁世凯已经发出任命,已经发挥出作用。自己拒绝任命将会更令人揣测。二来,袁世凯亦可以借势以刘继业你自己拒绝了为由,堂而皇之的更改承诺……
书房内,刘继业将那份电报扔到了一旁,系开了自己领口,苦笑了出来。
或许是辛亥革命后,自己一路都走得太顺畅了,在并未承担过高风险的同时走到了今天近乎理想的地位。自己,有些过于小窥民国政坛上的老狐狸了,也有些高估自己的政治手腕了。
就像当初刘继业在安徽问题上甚至与袁世凯的北洋军在津浦铁路沿线狠狠较量了几回合一样,现在袁世凯找准机会给自己与同盟会之间挤眼药不也是理所当然的么……若是袁世凯放弃如此有利的机会,那才有问题了。
过于注重小节,难免让自己的视线被手段、被谋略所拘束……自己,其实最大的优势,是对大势的了解啊!是借助大势的潮流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现如今的大势是什么……?
此刻刘继业真正开始冷静下来,全盘统筹地分析。他来到书房内悬挂着庞大的全国地图前,沉默不语。
民国虽然名义上统一了,但是地方与中央的矛盾远未得到化解。革命党与袁世凯的矛盾、袁世凯的北洋系统内的矛盾、地方实力派与中央政府的矛盾、地方立宪派与革命党的矛盾……这一切的一切矛盾,汇聚一起,就成了一个大势所趋,那就是地方离心力!
没错,贯穿整个民国的大势,就是地方与中央的不间断的斗争,从开始到终止,中华民国、无论是北洋政府还是后来的国~民政府,都从未真正解决地方离心力这一问题。而袁世凯自己哪怕在历史上能够极为顺利地剿灭同盟会的二次革命,在某种程度的实质上统一了中国,但是就连他也无法抵御地方与他的北洋系统的离心力。
最后只能想出称帝的方法来试图解决离心力这一问题,然后在不切合实际的行为举止下一步步走向灭亡。
而离心力在大局上的表现,就是军阀混战。更具体的表现,就是大军阀下有中军阀、中军阀下有小军阀、小军阀下有军头、军头下,甚至在连排级中间都存在着山头。
这一现象是怎么出现的呢?来自于清末以来权威的丧失、来自熟悉规则的破坏、来自破坏后不完全的建设、来自破坏权威后却无法竖立起信的权威出来、来自人性自私的一面得到无节制的放大。
原本大一统的局面被破坏后,原有的秩序和权威崩坏后,新建立的议会制度却极不成熟也不符合国情,而中央政府更是政令不出直隶,无法真正重新建立规范来、也因此无法产生约束。而一旦人失去了约束,其天性本私,自然会带来一种不同于大一统时代的混乱局势。
所以,民国年间才会出现一种无比讽刺的局面:谁在中央就反~中央。
这样的局势最终是如何得到解决的呢?刘继业沉思着。
一个原因是在民族生死存亡时、当外部威胁已经威胁到无论地方还是中央的利益的时候,地方离心力只能让步于民族求存之战。另一个原因,则是在抗战结束后,解放战争结束后,一个新的、强有力的权威被重新树造了起来。在这一权威下,秩序重新得到了恢复、人性的私欲重新被规则所约束起来。
刘继业望着地图上用黄色标明,袁世凯所实际能控制的土地:直隶、奉天、山东、河南、热河、陕西。就连老袁一手缔造的北洋军,都摆脱不了离心力的影响。内部段祺瑞与冯国璋都有点尾大不掉的态势,而彼此内部中更是有数不清的小团体。
这就是如今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再掉过头看向自己的江苏,却没有离心力的问题。
为何?
因为自己吸取了后世历史的教训,从一开始就给自己的体系内定下了较完善的规则,制定了一个架构完善的组织,竖立了一个权威。在组织的权威下、在愈发运转成熟的规矩下,每一个人的行为都有相应的赏罚机制,‘引导’其的行为。于是乎组织的凝聚力就上升了,离心力也自然下降。
在这一点上,刘继业借鉴了后世的那许多极有战斗力和凝聚力的革命团体的组织架构。
收回目光,刘继业回到书桌旁,拿起钢笔开始在草稿上书写起笔记来。
当今之大势潮流为地方之离心力、团体之离心力,我可以顺势而为,提前引发地方与中央之冲突,使局势为我所用。而引导并逐步改变此大势潮流之方法,在竖立权威、重新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规则制度和赏罚机制——在此方面,我可借助后世之经验教训,徐徐图之。
一个全新的规划在刘继业的心中成形,并且越来越明朗。
灯火通明的书房外,天空早已黯淡下来。刘继业下了火车后,就一直没有进食,此刻从自己的思绪中回过神来时才发现早已饥肠辘辘,而外面的侍从得到了自己的吩咐后也不敢来打扰。
拍了拍脸颊,遏制住略微兴奋的情绪,刘继业站起身子打开了房门,朝执勤了一名侍从道:“那点吃的来吧。”
“报告大帅,夫人已经为您准备好了羹,之前大帅不让打扰属下没敢通告……现在,要不属下帮大帅加热一下?”
“去吧……”刘继业刚一挥手,忽然想到了什么:“等下!”
待那名侍从返回,刘继业组织了一下语句,用严肃的口吻道:“你先去拿羹来,然后去通知侍从官张大顺,告诉他立即准备最高军事会议以及临时党务会议,我明天两会一并召开!通知所有相关人员前来开会!”
那侍从被这么重量级的消息吓了一跳,只觉得身上的压力沉甸甸的,有些紧张地敬礼后,就准备离开去通报。
“等下!”
刘继业却又叫住了他。待其回头时,忽然笑了笑:“别忘了替我跟夫人道谢。”
第三百七十九章凝聚离心(上)
在结束了总领事馆的宴会后,第二天的中午刘继业便乘坐专列从上海返回了江宁。也就是在路上,北京的袁世凯于西元1912年的5月20日正式下达了一封任命书,任命江宁都督刘继业兼职新成立的长江巡阅使,统掌江苏与安徽两省之军务。
这封任命实质上是将安徽正式置之于刘继业的指挥下!
本来明眼人都知道安徽都督关启平资历薄浅、又不是安徽籍贯,完全是因为是刘继业的老下属才被刘继业硬是推上了安徽都督的位置。自然的,关启平也得投桃报李,对他的老上司刘继业尽心尽力。
不过这毕竟是两个都督之间的关系,至少从台面上看,两人都是平起平坐的都督,互相谁也不归谁管辖。
然而现在,随着刘继业被任命为长江巡阅使,两人就真正成了上下级关系了。刘继业将有充分的理由介入安徽事务中,甚至将此省份操控手中。也由是,刘继业成了地方都督中最有权势之人,名正言顺坐拥两省之地,引得无数都督羡慕。
无数目光再次汇集北京和江宁两处,对这份颇为突兀的任命非常好奇。
当刘继业晚间回到江宁的都督府得知了这个消息时,他并未如前来通报的陈光甫那般兴高采烈,反而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
因为根据刘继业与袁世凯此前的约定,这长江巡阅使一职要等到国会选举完成后才任命的……现在袁世凯忽然单方面提前任命了下来,其背后的目的……
其实在昨天上海总领事馆的晚宴上,刘继业就已经察觉到了迹象。英国驻上海总领事法磊斯那一句‘高升’,意味着英国的外交系统已经提前知道了部分的情况,而消息只有可能是来自北京方面的……
表面上,这次任命涉及到的直接当事人为:下达任命的大总统袁世凯、接受任命的江苏都督刘继业、以及相关当事人安徽都督关启平。但是实际上,根据刘继业的分析,袁世凯的意向其实非常明显。
之所以刘继业当初与袁世凯议定在国会大选后再任命自己为长江巡阅使,是为了避免刺激到同盟会。毕竟长江巡阅使这等明显又实在的好处,世人不会相信袁世凯会无缘无故送到刘继业的头上。在如今实质上有些三足鼎立的局面,很难不让同盟会的诸公猜测袁世凯与刘继业两方是否达成了某种程度上的合谋。
无论同盟会此刻内部分裂到了什么程度,至少在限制袁世凯这一大方向上大家都是一致的,区别更多是多或少、是对事不对人还是对人不对事的问题。
这个时候,刘继业再要与宋教仁方面去合作,可就困难多了。
接受任命?那么必然地自己此前与宋教仁协商的,对方进入国会后大家互相协助的协议,自己谋求一步一步影响中央决策的规划就要泡汤了,与宋教仁的合作将受到很大影响。
不接受任命?一来袁世凯已经发出任命,已经发挥出作用。自己拒绝任命将会更令人揣测。二来,袁世凯亦可以借势以刘继业你自己拒绝了为由,堂而皇之的更改承诺……
书房内,刘继业将那份电报扔到了一旁,系开了自己领口,苦笑了出来。
或许是辛亥革命后,自己一路都走得太顺畅了,在并未承担过高风险的同时走到了今天近乎理想的地位。自己,有些过于小窥民国政坛上的老狐狸了,也有些高估自己的政治手腕了。
就像当初刘继业在安徽问题上甚至与袁世凯的北洋军在津浦铁路沿线狠狠较量了几回合一样,现在袁世凯找准机会给自己与同盟会之间挤眼药不也是理所当然的么……若是袁世凯放弃如此有利的机会,那才有问题了。
过于注重小节,难免让自己的视线被手段、被谋略所拘束……自己,其实最大的优势,是对大势的了解啊!是借助大势的潮流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现如今的大势是什么……?
此刻刘继业真正开始冷静下来,全盘统筹地分析。他来到书房内悬挂着庞大的全国地图前,沉默不语。
民国虽然名义上统一了,但是地方与中央的矛盾远未得到化解。革命党与袁世凯的矛盾、袁世凯的北洋系统内的矛盾、地方实力派与中央政府的矛盾、地方立宪派与革命党的矛盾……这一切的一切矛盾,汇聚一起,就成了一个大势所趋,那就是地方离心力!
没错,贯穿整个民国的大势,就是地方与中央的不间断的斗争,从开始到终止,中华民国、无论是北洋政府还是后来的国~民政府,都从未真正解决地方离心力这一问题。而袁世凯自己哪怕在历史上能够极为顺利地剿灭同盟会的二次革命,在某种程度的实质上统一了中国,但是就连他也无法抵御地方与他的北洋系统的离心力。
最后只能想出称帝的方法来试图解决离心力这一问题,然后在不切合实际的行为举止下一步步走向灭亡。
而离心力在大局上的表现,就是军阀混战。更具体的表现,就是大军阀下有中军阀、中军阀下有小军阀、小军阀下有军头、军头下,甚至在连排级中间都存在着山头。
这一现象是怎么出现的呢?来自于清末以来权威的丧失、来自熟悉规则的破坏、来自破坏后不完全的建设、来自破坏权威后却无法竖立起信的权威出来、来自人性自私的一面得到无节制的放大。
原本大一统的局面被破坏后,原有的秩序和权威崩坏后,新建立的议会制度却极不成熟也不符合国情,而中央政府更是政令不出直隶,无法真正重新建立规范来、也因此无法产生约束。而一旦人失去了约束,其天性本私,自然会带来一种不同于大一统时代的混乱局势。
所以,民国年间才会出现一种无比讽刺的局面:谁在中央就反~中央。
这样的局势最终是如何得到解决的呢?刘继业沉思着。
一个原因是在民族生死存亡时、当外部威胁已经威胁到无论地方还是中央的利益的时候,地方离心力只能让步于民族求存之战。另一个原因,则是在抗战结束后,解放战争结束后,一个新的、强有力的权威被重新树造了起来。在这一权威下,秩序重新得到了恢复、人性的私欲重新被规则所约束起来。
刘继业望着地图上用黄色标明,袁世凯所实际能控制的土地:直隶、奉天、山东、河南、热河、陕西。就连老袁一手缔造的北洋军,都摆脱不了离心力的影响。内部段祺瑞与冯国璋都有点尾大不掉的态势,而彼此内部中更是有数不清的小团体。
这就是如今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再掉过头看向自己的江苏,却没有离心力的问题。
为何?
因为自己吸取了后世历史的教训,从一开始就给自己的体系内定下了较完善的规则,制定了一个架构完善的组织,竖立了一个权威。在组织的权威下、在愈发运转成熟的规矩下,每一个人的行为都有相应的赏罚机制,‘引导’其的行为。于是乎组织的凝聚力就上升了,离心力也自然下降。
在这一点上,刘继业借鉴了后世的那许多极有战斗力和凝聚力的革命团体的组织架构。
收回目光,刘继业回到书桌旁,拿起钢笔开始在草稿上书写起笔记来。
当今之大势潮流为地方之离心力、团体之离心力,我可以顺势而为,提前引发地方与中央之冲突,使局势为我所用。而引导并逐步改变此大势潮流之方法,在竖立权威、重新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规则制度和赏罚机制——在此方面,我可借助后世之经验教训,徐徐图之。
一个全新的规划在刘继业的心中成形,并且越来越明朗。
灯火通明的书房外,天空早已黯淡下来。刘继业下了火车后,就一直没有进食,此刻从自己的思绪中回过神来时才发现早已饥肠辘辘,而外面的侍从得到了自己的吩咐后也不敢来打扰。
拍了拍脸颊,遏制住略微兴奋的情绪,刘继业站起身子打开了房门,朝执勤了一名侍从道:“那点吃的来吧。”
“报告大帅,夫人已经为您准备好了羹,之前大帅不让打扰属下没敢通告……现在,要不属下帮大帅加热一下?”
“去吧……”刘继业刚一挥手,忽然想到了什么:“等下!”
待那名侍从返回,刘继业组织了一下语句,用严肃的口吻道:“你先去拿羹来,然后去通知侍从官张大顺,告诉他立即准备最高军事会议以及临时党务会议,我明天两会一并召开!通知所有相关人员前来开会!”
那侍从被这么重量级的消息吓了一跳,只觉得身上的压力沉甸甸的,有些紧张地敬礼后,就准备离开去通报。
“等下!”
刘继业却又叫住了他。待其回头时,忽然笑了笑:“别忘了替我跟夫人道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