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士绅政治(下)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妖妖小说网 www.yaotxt.com,最快更新大时代1902最新章节!
第三百六十五章士绅政治(下)
张謇出于其自身的科举和官场出身背景、再加上个人经历和经验,对士绅的力量是非常肯定的。; 在张謇这位立宪派领袖看来,士绅有儒家修养可维护社会之道德、士绅有地位威信可辅佐政府维持社会之秩序、士绅有知识可成为新时代之模范国民、更重要的是,士绅有财力土地,是民间投办新型实业的主要力量源泉!
因此张謇一直很上心士绅阶层的利益,某种程度上他本人就代表了士绅阶层中较为进步一派的思想和利益。而他的立宪运动,本质上也是为了让全天下数百万士绅争取到更能够‘发挥’出他们应尽的社会义务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权利。
从表面看,张謇在南通也非常注重社会公益、为大生纱厂的员工们提供了相对而言优厚的待遇,还不惜从自己的腰包掏出经费补贴南通的教育和市政。然而张謇的这种行为,更多出自其个人品行与儒家的爱民入世思想。从本质上讲,作为进步士绅力量的代表,张謇的立宪主义政治思想实际上与国家主义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哪怕张謇也非常注意公益,但这种社会公益的主导,在其看来应由广大的士绅阶层来进行。政府只需要在制度上维持社会的稳定、商贸的繁荣、实业的兴盛就可以了。具体的地方事务,还是应由地方上的士绅来操办。
张謇的这种思想,与国家主义所主张的全方面干涉社会各部的政府完全相反。
此外,就社会公平公正而言,张謇也并不认同剥削的原罪论。他可以因为个人的品行对手下员工非常好,但是他却不会认同从制度上要求所有士绅们改善他们对佃农、对工人的待遇。
正是由于这两点极为重要的分歧,造成刘继业与张謇之间的合作只有可能是暂时的。
也因此,对张謇所表露出对前清留任的这些官吏的看重,刘继业实在是不敢苟同。
张謇或许认为这些人维持和秩序和稳定,是江苏能有当今安泰局面的功臣,刘继业却把这些人看作只是局势真正稳定前的过渡。由于江苏光复时人手不够,没有办法才留任这些人。但是本质上这些人中的绝大部分在思想上已经无法跟上新时代的需求;他们中的不少人依然保留着前清官场丑陋的恶习、更无法真正理解新时代的新发展。
三个月前,都督府审计司曾派出专员到江苏内各地县政府督查账目,最终汇报的报告中的数据显示,在全江苏共60个县中,共有16个县的账目查出了严重的问题,其中情形恶劣的三个县的县长直接以玩忽职守和贪污*名目就地免职;账目有疑虑的县更有38个;最终只有六处县没有查出任何问题。
而这还仅仅是这些前清官吏所熟悉的领域,就有如此多的不称职。在刘继业非常关注的新式教育中,除了江宁、苏州、江阴和常州四处地方的新式教育办的很顺利之外,江苏其余各县的新式学堂办得非常杂乱无章。
有的县城根本没有新学堂、有的县城直接将私塾的教四书五经的老师请来,挂上个某某新办小学堂的名号就充当新学堂了。实际上里面教的还是老一套的东西。更有甚者,通过民政部之手下发的教育经费也被各地县长私自挪用,问题非常多。
这些问题刘继业都曾专门与张謇探讨过,不过大部分都被张謇认为是管理上不可避免的‘成本’。除了在处理那几个实在恶劣的县长问题上达成一致,张謇并不认为有由省政府建立全面监管各地县长的制度的必要,反而认为解决此问题的方法在于‘地方自治’,在于用地方的士绅们来监管这些地方官。
这便是张謇与刘继业在思想上的分歧在政治抉择中的表现。
正是因为在民政部体系下,这些前清官吏在办理新式教育上极为糟糕的表现,才促使刘继业决定与袁世凯谈判将最为重要的教育领域的管辖划归都督府。
也正是因此,刘继业并不怎么愿意参与张謇的话题当中。
也是为了避免无谓的争执。
张謇也意识到在前清官吏这一点上,刘继业的看法与自己并不相同,不过这并非是关系到大是大非的问题,他张謇也不觉得有必要在这点上必须达成一致。
正所谓求同存异么。
其实张謇与刘继业分歧虽有,而且不小,但是在实业方面的共识却同样多。
张謇所主张的棉铁主义与刘继业的工业化发展不谋而合,均主张强调先发展以棉铁为代表的轻工业和重工业,以此逐步建立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对外既可抵制进口,对内又带动其他产业部门的发展,同时可以增强国防实力。
而达成这一主张的方式,也以整合金融业,建立大型资本集团与国家共同统筹经济。
在刘继业看来,虽然目前自己还挂名在‘统一党’内,但未来在政治上必然将与张謇渐行渐远。二者之间的合作关系以后将主要集中在实业领域之中。
“季直此次北上出任工商总长,可与荫廷互相配合,如此我在地方、你二人在中央,再加上三联集团之平台,便当真可以好好发展国家之实业了!”
政治合作的关键就是搁置争议,往相近的方向靠近。以刘继业与张謇如今的关系和默契,再加上二者皆为成熟政治家,自然懂得此道理。
张謇笑道:“若非是慰亭极力相邀,老夫也不会轻易北上。如今天下局势恢复稳定,老夫想早点制定出振兴实业的计划来,早点让国家富强。慰亭、荫廷、文鹿与老夫都深明实业之重要,吾等共谋国是,则天下事不难!”
张謇早在庆军时期就与袁世凯同是吴长庆的幕僚,三十年前就是熟人,对袁世凯的熟悉程度还在其对刘继业之上。也因此,张謇对最后与袁某人合作的前景非常看好。
前一阵子天津的孙多森传来消息,称袁世凯已正式同意对外借款由三联银行出面办理,并且暂停了与四国银行的谈判。
而三联集团亦早通过商业渠道联系,先后与德国的两家财团、美国的三家财团、以及比利时、丹麦、意大利等财团接触,其中有数家都露出了浓厚的兴趣。预计最终可贷款金额将达到四千万英镑之巨!
按照袁世凯的意见,中央政府将与三联银行签订借款协议并且以盐税和西北路权为担保,由三联银行代为出面筹集款项。由于三联银行属于国内银行,因此并不违反袁世凯之前与四国银行签订的协议。三联银行则以政府之担保出面在世界各地筹款,并且有借此发行国内国外公债的权利。
另一方面,三联银行以孙多森为代表,将与财政部一起协助重组大清银行为中国银行,作为中央政府的中央银行。按照约定,中国银行百分之三十八的股份将由三联银行认购,其余由政府调拨成立。
如此一来,张謇、孙多森、刘继业等三人与袁世凯的中央政府的关系就变得更为紧密了。
江面上的微风轻轻吹打在脸上,在刘继业与张謇不自知中,客轮已经慢慢驶离了江苏水域,进入安徽。
刘继业抿了抿有些干燥的嘴唇:“若兴实业,除了鼓励民众参与投资外,政府之鼓励也实在必要。而当今中央政府财政紧张,全国地方也只有我江苏一地勉强收支平衡。振兴实业与财政健康是紧密相关的啊。”
辛亥革命以后,前清税收系统大都遭到破坏,南方独立的各省出于理想主义考虑,并未结合实际地对前清的苛捐杂税大加减免撤废,再加上局势混乱使得大量资金外逃至租界、纸币滥发、情形恐慌、军费激增,造成哪怕南北议和半年后,全国的财政状况亦距离健康甚为遥远。
1911年将终结,按照袁世凯财政部的预计,各省当年的赤字总和将达到七千六百万银元、而中央财政则将赤字八千二百万。
全国范围内,年终之时只有江苏一省达到收支平衡。
稍好一些的安徽亦赤字三百二十万元,还需要从江苏借款方能维持。
国家虽然统一了、局势虽然和平了,亡国灭种的危机消失了、但是崭新的民国所面对的困难依然重重。其中除了政体危机之外,非常关键的就是财政危机了。
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不给力的时候,关心国事与自身理想的张謇只能尽全力去维持局势。所以他要入中央去、所以他要来马鞍山视察三联集团的产业,然后再前往上海三联集团总部,集合整个华东的实业团体召开一个工商业总会,势必要在北上之前获得整个工商业界的支持!
只有如此,他这个工商总长才能有所施展。
出于此等考虑,当前张謇更是需要同样在实业界有着深厚影响力的刘继业的支持,也因此在前清官吏等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让步。
在甲板上,两人详细地聊起了国家财政大局和规划,统一了思想,增进了感情。
客轮在航行了六个多小时后,终于抵达了安徽境内的马鞍山码头。
第三百六十五章士绅政治(下)
张謇出于其自身的科举和官场出身背景、再加上个人经历和经验,对士绅的力量是非常肯定的。; 在张謇这位立宪派领袖看来,士绅有儒家修养可维护社会之道德、士绅有地位威信可辅佐政府维持社会之秩序、士绅有知识可成为新时代之模范国民、更重要的是,士绅有财力土地,是民间投办新型实业的主要力量源泉!
因此张謇一直很上心士绅阶层的利益,某种程度上他本人就代表了士绅阶层中较为进步一派的思想和利益。而他的立宪运动,本质上也是为了让全天下数百万士绅争取到更能够‘发挥’出他们应尽的社会义务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权利。
从表面看,张謇在南通也非常注重社会公益、为大生纱厂的员工们提供了相对而言优厚的待遇,还不惜从自己的腰包掏出经费补贴南通的教育和市政。然而张謇的这种行为,更多出自其个人品行与儒家的爱民入世思想。从本质上讲,作为进步士绅力量的代表,张謇的立宪主义政治思想实际上与国家主义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哪怕张謇也非常注意公益,但这种社会公益的主导,在其看来应由广大的士绅阶层来进行。政府只需要在制度上维持社会的稳定、商贸的繁荣、实业的兴盛就可以了。具体的地方事务,还是应由地方上的士绅来操办。
张謇的这种思想,与国家主义所主张的全方面干涉社会各部的政府完全相反。
此外,就社会公平公正而言,张謇也并不认同剥削的原罪论。他可以因为个人的品行对手下员工非常好,但是他却不会认同从制度上要求所有士绅们改善他们对佃农、对工人的待遇。
正是由于这两点极为重要的分歧,造成刘继业与张謇之间的合作只有可能是暂时的。
也因此,对张謇所表露出对前清留任的这些官吏的看重,刘继业实在是不敢苟同。
张謇或许认为这些人维持和秩序和稳定,是江苏能有当今安泰局面的功臣,刘继业却把这些人看作只是局势真正稳定前的过渡。由于江苏光复时人手不够,没有办法才留任这些人。但是本质上这些人中的绝大部分在思想上已经无法跟上新时代的需求;他们中的不少人依然保留着前清官场丑陋的恶习、更无法真正理解新时代的新发展。
三个月前,都督府审计司曾派出专员到江苏内各地县政府督查账目,最终汇报的报告中的数据显示,在全江苏共60个县中,共有16个县的账目查出了严重的问题,其中情形恶劣的三个县的县长直接以玩忽职守和贪污*名目就地免职;账目有疑虑的县更有38个;最终只有六处县没有查出任何问题。
而这还仅仅是这些前清官吏所熟悉的领域,就有如此多的不称职。在刘继业非常关注的新式教育中,除了江宁、苏州、江阴和常州四处地方的新式教育办的很顺利之外,江苏其余各县的新式学堂办得非常杂乱无章。
有的县城根本没有新学堂、有的县城直接将私塾的教四书五经的老师请来,挂上个某某新办小学堂的名号就充当新学堂了。实际上里面教的还是老一套的东西。更有甚者,通过民政部之手下发的教育经费也被各地县长私自挪用,问题非常多。
这些问题刘继业都曾专门与张謇探讨过,不过大部分都被张謇认为是管理上不可避免的‘成本’。除了在处理那几个实在恶劣的县长问题上达成一致,张謇并不认为有由省政府建立全面监管各地县长的制度的必要,反而认为解决此问题的方法在于‘地方自治’,在于用地方的士绅们来监管这些地方官。
这便是张謇与刘继业在思想上的分歧在政治抉择中的表现。
正是因为在民政部体系下,这些前清官吏在办理新式教育上极为糟糕的表现,才促使刘继业决定与袁世凯谈判将最为重要的教育领域的管辖划归都督府。
也正是因此,刘继业并不怎么愿意参与张謇的话题当中。
也是为了避免无谓的争执。
张謇也意识到在前清官吏这一点上,刘继业的看法与自己并不相同,不过这并非是关系到大是大非的问题,他张謇也不觉得有必要在这点上必须达成一致。
正所谓求同存异么。
其实张謇与刘继业分歧虽有,而且不小,但是在实业方面的共识却同样多。
张謇所主张的棉铁主义与刘继业的工业化发展不谋而合,均主张强调先发展以棉铁为代表的轻工业和重工业,以此逐步建立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对外既可抵制进口,对内又带动其他产业部门的发展,同时可以增强国防实力。
而达成这一主张的方式,也以整合金融业,建立大型资本集团与国家共同统筹经济。
在刘继业看来,虽然目前自己还挂名在‘统一党’内,但未来在政治上必然将与张謇渐行渐远。二者之间的合作关系以后将主要集中在实业领域之中。
“季直此次北上出任工商总长,可与荫廷互相配合,如此我在地方、你二人在中央,再加上三联集团之平台,便当真可以好好发展国家之实业了!”
政治合作的关键就是搁置争议,往相近的方向靠近。以刘继业与张謇如今的关系和默契,再加上二者皆为成熟政治家,自然懂得此道理。
张謇笑道:“若非是慰亭极力相邀,老夫也不会轻易北上。如今天下局势恢复稳定,老夫想早点制定出振兴实业的计划来,早点让国家富强。慰亭、荫廷、文鹿与老夫都深明实业之重要,吾等共谋国是,则天下事不难!”
张謇早在庆军时期就与袁世凯同是吴长庆的幕僚,三十年前就是熟人,对袁世凯的熟悉程度还在其对刘继业之上。也因此,张謇对最后与袁某人合作的前景非常看好。
前一阵子天津的孙多森传来消息,称袁世凯已正式同意对外借款由三联银行出面办理,并且暂停了与四国银行的谈判。
而三联集团亦早通过商业渠道联系,先后与德国的两家财团、美国的三家财团、以及比利时、丹麦、意大利等财团接触,其中有数家都露出了浓厚的兴趣。预计最终可贷款金额将达到四千万英镑之巨!
按照袁世凯的意见,中央政府将与三联银行签订借款协议并且以盐税和西北路权为担保,由三联银行代为出面筹集款项。由于三联银行属于国内银行,因此并不违反袁世凯之前与四国银行签订的协议。三联银行则以政府之担保出面在世界各地筹款,并且有借此发行国内国外公债的权利。
另一方面,三联银行以孙多森为代表,将与财政部一起协助重组大清银行为中国银行,作为中央政府的中央银行。按照约定,中国银行百分之三十八的股份将由三联银行认购,其余由政府调拨成立。
如此一来,张謇、孙多森、刘继业等三人与袁世凯的中央政府的关系就变得更为紧密了。
江面上的微风轻轻吹打在脸上,在刘继业与张謇不自知中,客轮已经慢慢驶离了江苏水域,进入安徽。
刘继业抿了抿有些干燥的嘴唇:“若兴实业,除了鼓励民众参与投资外,政府之鼓励也实在必要。而当今中央政府财政紧张,全国地方也只有我江苏一地勉强收支平衡。振兴实业与财政健康是紧密相关的啊。”
辛亥革命以后,前清税收系统大都遭到破坏,南方独立的各省出于理想主义考虑,并未结合实际地对前清的苛捐杂税大加减免撤废,再加上局势混乱使得大量资金外逃至租界、纸币滥发、情形恐慌、军费激增,造成哪怕南北议和半年后,全国的财政状况亦距离健康甚为遥远。
1911年将终结,按照袁世凯财政部的预计,各省当年的赤字总和将达到七千六百万银元、而中央财政则将赤字八千二百万。
全国范围内,年终之时只有江苏一省达到收支平衡。
稍好一些的安徽亦赤字三百二十万元,还需要从江苏借款方能维持。
国家虽然统一了、局势虽然和平了,亡国灭种的危机消失了、但是崭新的民国所面对的困难依然重重。其中除了政体危机之外,非常关键的就是财政危机了。
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不给力的时候,关心国事与自身理想的张謇只能尽全力去维持局势。所以他要入中央去、所以他要来马鞍山视察三联集团的产业,然后再前往上海三联集团总部,集合整个华东的实业团体召开一个工商业总会,势必要在北上之前获得整个工商业界的支持!
只有如此,他这个工商总长才能有所施展。
出于此等考虑,当前张謇更是需要同样在实业界有着深厚影响力的刘继业的支持,也因此在前清官吏等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让步。
在甲板上,两人详细地聊起了国家财政大局和规划,统一了思想,增进了感情。
客轮在航行了六个多小时后,终于抵达了安徽境内的马鞍山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