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路上之见闻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
妖妖小说网 www.yaotxt.com,最快更新回到六八去寻宝最新章节!
苗然扒着窗户,看着何建国追出来老远,直到渐渐的看不见人影才坐下,以前看电视剧有人追火车,总觉得有些夸张有些琼瑶,可真正遇见了,却满心都是感动。
苗然转身把行礼塞到床下,廖军还是有点能耐的,买到的是下铺,倒是方便了许多。
自从何建国点破了他的心思,苗然对廖军总有一种微微的轻视,直到无意间看到他教导张清芳,苗然才反应并反省,人家想要追求更好的生活,碍着她什么事儿了?
廖军又没有脚踏两只船,也没有始乱终弃,虽然是追求张清芳,可也没有低三下四卑躬屈膝,只是稍微亲民了点勤劳了点,这不是男人追求女人的正常手段吗?比起廖军,何建国在她面前的态度可没下限多了,所以她有什么资格去瞧不起人家?
反省过后,苗然的心态就放平了,其实抛去成见,廖军这个人还是挺有能力和优点的,最起码从他来了之后,张清芳为人处事上精明了不少,不只前面跟他们的隔阂渐消,就连跟村里人的关系都逐渐的好起来。
“姑娘,这是去哪啊?”苗然的旁边是一个大娘带着一个小男孩,男孩大概五六岁的样子,虎头虎脑的,有些腼腆的躲在老太太身后,老太太笑呵呵的跟苗然搭话。
“回家探亲。”苗然抿嘴一笑,再无多言,从出了青山沟,她就进入了谨言慎行状态,能不说话,绝不多说一个字。
一个卧铺六个床位,现在只有她跟貌似祖孙三人,别的人不知道是没到,还是半路上车,苗然把空的搪瓷缸子和用油纸包着的包子茶蛋之类的放在床头边的桌子下,对着老太太假装腼腆的笑了笑,翻出高中数学默默的看起书来。
还没等苗然翻两页,就听到一阵喧闹,两个穿着军装拎着行礼青年你追我打哈哈哈的停在了卧铺的门口,打头的那个看到苗然手里的书,貌似有些不好意思,抓了抓脑袋,对着身后的人呵斥了一句:“小点声!”
这句话把苗然引得抬头去,看到来人忍不住一笑,一个高瘦,一个矮胖,倒是跟鹿鼎记里的胖瘦头陀有的一拼。
“嘿嘿,同志,不好意思打扰到你了。”胖子看到苗然抬头,憨厚的一笑,紧接着就开始搭话。
“你也是下乡知青吗?是去哪里啊?没准咱们还一道呢!”苗然看着他自来熟的坐在了她的铺上,一边问她一边还掏出个苹果撩拔对面的小男孩。
“是,回济南探亲。”想比对面的老太太,这个胖子和瘦子显然是真·坦率的小青年,这个不需要仔细品,一眼就能看得出来,但苗然依旧保持着小心的态度,话少笑容多。
大概是感觉到苗然的防备,高瘦的青年也没顺着胖子跟她搭讪,反而跟对面的老太太聊了起来。
绿皮火车几乎每个小站都要靠停,二十分来分钟后,就到了苗然一直没去过的市里火车站,又上来一个姑娘,也是回乡探亲的知青。
相比苗然,这个姑娘开朗多了,话多嗓门大,很快就跟车厢里的几个人聊到了一块,这姑娘实诚,人家问什么说什么,没一会儿苗然都知道了她叫宋卫红,有三个兄妹,父母是双职工,家是济南下面的一个镇的,一月份才下乡,这次回去是因为母亲病了。
苗然用眼睛瞄了跟宋卫红聊得热火朝天的老太太一眼,她真不想见个人就怀疑,好像自己有被害妄想症似得,可是这个老太太从一开始给她的感觉就很违和,怎么说呢,太慈祥太淡定了些,让人觉得有点虚伪的那种,而从她指甲缝里的泥垢和脏兮兮的耳后来看,又不像以前那种有底蕴的大族出身。
高瘦青年大概也觉得有点不对劲,急忙打住了话题,转而聊起了乡下的风土人情来,老太太也极机敏的跟着说了些乡下的奇闻异事,叫几个年轻人听得津津有味的,于是也不在乎什么破四旧,讲科学不迷信了,一个接一个的说起故事来,轮到苗然的时候,还以为她不会接话,谁知道她竟然接了。
“既然大家都说了,我也说一个吧,前一段我们县里抓了几个特务,然后就引起老一辈的念想了,这个故事是村里一个老革命给我们说的。”苗然看看一脸天真的宋卫红,心里默默的叹气,不管是不是她小人之心了,提个醒准是没大错。
“这个故事啊,要从刚建国那会儿说起……”苗然细声细气的抻着嗓子,学着当初讲给她挺的那位大爷的声气开始讲述起来。
那是一九五零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崛起后,内忧外患明面上都解决了,其实背地里还是有许多人使坏,那会儿的敌特分子也特别多,苗然说的故事就是其中一则。
一个回家过年的女青年在火车上遇见了一个高大英俊的军人,因为对军人的崇拜,又因为英雄救美的桥段,女青年很快跟军人熟悉起来,热火朝天的聊了一路,双方都有点一见倾心的意思。
等到了下火车的时候,双方便已经交换了联络方式,只等更进一步,出了火车站,军人说得给部队回个电话,报告一下行踪,叫女青年等等他,随后他送她回家。
女青年羞怯的点了点头,站在原地看着两个人的行李,心里乱的跟只小兔子蹦一样,想着到了家门口要不要邀请他进家门,该怎样跟家里人介绍他……谁知道一会儿的功夫,军人沮丧的回来,说不能送她回家了,因为部队那边有紧急任务,他得马上原路返回,还自嘲说这次要学大禹过家门而不入了。
女青年很惋惜,但是也知道军人以命令为重,便问他要不要给家里带什么话,她可以帮忙。
军人大喜,急急忙忙的掏出一封信,说刚刚在电话局就想好了,只是不好意思主动张口,毕竟他还没有上门拜访过,倒惹得女青年娇嗔的一笑,回了一句“来日方长”,两个人便依依作别。
女青年回家住了一晚,总惦记着军人的那封信,想着他过家门而不入,家里多担忧多难过,于是第二天一大早,草草的跟家里人打了招呼,便按着信上的地址找了去。
开门的是一位慈祥的大娘,看着陌生的女青年一脸的诧异,问她找谁,女青年把信拿出来,又说了军人下了火车又马上返回部队的事。
大娘一听是自己儿子找人带的话,急忙邀请女青年进屋,给她倒了水,又详细的问起军人的情况,女青年怕她担忧,尽可能说的详细,说着说着便困了,后面竟然迷糊了过去。
等女青年醒过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被大字形的绑在了一个木头架子上,她惊恐的挣扎,却又无能为力,嘴巴被堵着也喊不出救命来,正无声的哭泣,那大娘拎着一卷东西过来,看到她醒了,忍不住呵呵笑,当着她的面,把手上卷着的东西抖落开,女青年一看又吓晕过去了,那竟然是一张完好无缺的人皮。
再次醒来的时候,就听见大娘在跟人说话,这才知道那个大娘竟然是敌特分子,要趁着元宵节举国欢庆的时候,用装上炸药的人皮灯笼制造混乱,那个军人其实是敌特分子伪装的,他托女青年带来的信中只有一句话:“第一百张人皮送到。”
“后来呢?后来呢?那女青年获救了吗?敌特分子被抓了吗?”苗然讲的没什么感情,可架不住人家听得认真,在她说话的时候,不只他们这边的三个知青,就连隔壁的也伸着脖子竖着耳朵跟着听,等她截住话头,连忙追问起来。
“肯定是被救了,不然这个事也不会传出来了啊~”急性子的听客已经替苗然圆好了结局,开始七嘴八舌的讨论起女青年的不谨慎,和敌特分子的险恶居心来。
苗然笑笑不说话,该点的点过了,再多说就是恶心人了,不过看着口若悬河惊叹万分的矮胖青年和宋卫红,好像效果不大,倒是那个瘦高青年若有所思的四下扫视了几眼,对着苗然微微颔首。
由这个故事引发了周围一圈的讲古热潮,苗然也不管,看时间差不多了,背着挎包,拿着饭盒直接去了餐车。
这个时候的餐车远比后世高铁上的高价盒饭实惠多了,冷热小炒的份饭车,可以套餐,也可以单买,按价付钱给票,要是想吃小灶,还可以点菜,不过价格更贵就是了,一般人吃不起,一旦有人叫了,那真是全餐车的人都甩羡慕嫉妒恨的眼珠子。
苗然无意当出头的椽子,就着今天的菜单,买了一份素烩汤,一份肉沫咸菜蒸豆,正准备美美的开动,就听到背后的骂娘声。
“我们可是听着主席的话,跟着他老人家的教导走的,结果这帮孙子竟然他x的敢瞧不起我们,简直就是反对主席,反对…哼!早晚叫他们好看!”那人被一起的朋友捅了一下,后面的声音放小了许多,不过依然是愤慨万分的小声抱怨着。
苗然一边吃一边听,到最后明白了,似乎他们那一节车厢的乘务员对知青的态度不是很好,两边发生了不小的冲突。
苗然微微摇头,这会儿的服务态度是一回事儿,再有就是知青们刚刚下乡,劳动工分不够,手里没钱,有部分就会逃票,被抓到了又耍无赖,让铁路部门也头疼万分,毕竟他们是响应国家号召的先进分子,真处理了,难免会引起大众不满,可是不处理,就会有更多的人胡搅蛮缠,总之两边都厌烦。
记得当初她的一个舅舅下乡,就曾经在火车上遭遇过一次知青与乘务人员的冲突,当时铁路部门把疑似知青的人都集中到一两个车厢里,这样前后一堵,逃票的就跑不了了,揪出来的人不买票就赶下车,但是车行半路,哪里有人肯下去,于是就闹了起来,舅舅当时买了票的,慌乱中还被赶下了车,后来还是跟着下趟车回的家。
不过那会儿已经是七几年了,现在上山下乡刚开始,逃票回家探亲的知青不会很多,所以应该也不会闹大,苗然也就听听背后那人抱怨似得撂狠话,心里没当回事儿,谁知道后半夜,睡得迷迷糊糊的她被一嗓子给吓醒了。
苗然扒着窗户,看着何建国追出来老远,直到渐渐的看不见人影才坐下,以前看电视剧有人追火车,总觉得有些夸张有些琼瑶,可真正遇见了,却满心都是感动。
苗然转身把行礼塞到床下,廖军还是有点能耐的,买到的是下铺,倒是方便了许多。
自从何建国点破了他的心思,苗然对廖军总有一种微微的轻视,直到无意间看到他教导张清芳,苗然才反应并反省,人家想要追求更好的生活,碍着她什么事儿了?
廖军又没有脚踏两只船,也没有始乱终弃,虽然是追求张清芳,可也没有低三下四卑躬屈膝,只是稍微亲民了点勤劳了点,这不是男人追求女人的正常手段吗?比起廖军,何建国在她面前的态度可没下限多了,所以她有什么资格去瞧不起人家?
反省过后,苗然的心态就放平了,其实抛去成见,廖军这个人还是挺有能力和优点的,最起码从他来了之后,张清芳为人处事上精明了不少,不只前面跟他们的隔阂渐消,就连跟村里人的关系都逐渐的好起来。
“姑娘,这是去哪啊?”苗然的旁边是一个大娘带着一个小男孩,男孩大概五六岁的样子,虎头虎脑的,有些腼腆的躲在老太太身后,老太太笑呵呵的跟苗然搭话。
“回家探亲。”苗然抿嘴一笑,再无多言,从出了青山沟,她就进入了谨言慎行状态,能不说话,绝不多说一个字。
一个卧铺六个床位,现在只有她跟貌似祖孙三人,别的人不知道是没到,还是半路上车,苗然把空的搪瓷缸子和用油纸包着的包子茶蛋之类的放在床头边的桌子下,对着老太太假装腼腆的笑了笑,翻出高中数学默默的看起书来。
还没等苗然翻两页,就听到一阵喧闹,两个穿着军装拎着行礼青年你追我打哈哈哈的停在了卧铺的门口,打头的那个看到苗然手里的书,貌似有些不好意思,抓了抓脑袋,对着身后的人呵斥了一句:“小点声!”
这句话把苗然引得抬头去,看到来人忍不住一笑,一个高瘦,一个矮胖,倒是跟鹿鼎记里的胖瘦头陀有的一拼。
“嘿嘿,同志,不好意思打扰到你了。”胖子看到苗然抬头,憨厚的一笑,紧接着就开始搭话。
“你也是下乡知青吗?是去哪里啊?没准咱们还一道呢!”苗然看着他自来熟的坐在了她的铺上,一边问她一边还掏出个苹果撩拔对面的小男孩。
“是,回济南探亲。”想比对面的老太太,这个胖子和瘦子显然是真·坦率的小青年,这个不需要仔细品,一眼就能看得出来,但苗然依旧保持着小心的态度,话少笑容多。
大概是感觉到苗然的防备,高瘦的青年也没顺着胖子跟她搭讪,反而跟对面的老太太聊了起来。
绿皮火车几乎每个小站都要靠停,二十分来分钟后,就到了苗然一直没去过的市里火车站,又上来一个姑娘,也是回乡探亲的知青。
相比苗然,这个姑娘开朗多了,话多嗓门大,很快就跟车厢里的几个人聊到了一块,这姑娘实诚,人家问什么说什么,没一会儿苗然都知道了她叫宋卫红,有三个兄妹,父母是双职工,家是济南下面的一个镇的,一月份才下乡,这次回去是因为母亲病了。
苗然用眼睛瞄了跟宋卫红聊得热火朝天的老太太一眼,她真不想见个人就怀疑,好像自己有被害妄想症似得,可是这个老太太从一开始给她的感觉就很违和,怎么说呢,太慈祥太淡定了些,让人觉得有点虚伪的那种,而从她指甲缝里的泥垢和脏兮兮的耳后来看,又不像以前那种有底蕴的大族出身。
高瘦青年大概也觉得有点不对劲,急忙打住了话题,转而聊起了乡下的风土人情来,老太太也极机敏的跟着说了些乡下的奇闻异事,叫几个年轻人听得津津有味的,于是也不在乎什么破四旧,讲科学不迷信了,一个接一个的说起故事来,轮到苗然的时候,还以为她不会接话,谁知道她竟然接了。
“既然大家都说了,我也说一个吧,前一段我们县里抓了几个特务,然后就引起老一辈的念想了,这个故事是村里一个老革命给我们说的。”苗然看看一脸天真的宋卫红,心里默默的叹气,不管是不是她小人之心了,提个醒准是没大错。
“这个故事啊,要从刚建国那会儿说起……”苗然细声细气的抻着嗓子,学着当初讲给她挺的那位大爷的声气开始讲述起来。
那是一九五零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崛起后,内忧外患明面上都解决了,其实背地里还是有许多人使坏,那会儿的敌特分子也特别多,苗然说的故事就是其中一则。
一个回家过年的女青年在火车上遇见了一个高大英俊的军人,因为对军人的崇拜,又因为英雄救美的桥段,女青年很快跟军人熟悉起来,热火朝天的聊了一路,双方都有点一见倾心的意思。
等到了下火车的时候,双方便已经交换了联络方式,只等更进一步,出了火车站,军人说得给部队回个电话,报告一下行踪,叫女青年等等他,随后他送她回家。
女青年羞怯的点了点头,站在原地看着两个人的行李,心里乱的跟只小兔子蹦一样,想着到了家门口要不要邀请他进家门,该怎样跟家里人介绍他……谁知道一会儿的功夫,军人沮丧的回来,说不能送她回家了,因为部队那边有紧急任务,他得马上原路返回,还自嘲说这次要学大禹过家门而不入了。
女青年很惋惜,但是也知道军人以命令为重,便问他要不要给家里带什么话,她可以帮忙。
军人大喜,急急忙忙的掏出一封信,说刚刚在电话局就想好了,只是不好意思主动张口,毕竟他还没有上门拜访过,倒惹得女青年娇嗔的一笑,回了一句“来日方长”,两个人便依依作别。
女青年回家住了一晚,总惦记着军人的那封信,想着他过家门而不入,家里多担忧多难过,于是第二天一大早,草草的跟家里人打了招呼,便按着信上的地址找了去。
开门的是一位慈祥的大娘,看着陌生的女青年一脸的诧异,问她找谁,女青年把信拿出来,又说了军人下了火车又马上返回部队的事。
大娘一听是自己儿子找人带的话,急忙邀请女青年进屋,给她倒了水,又详细的问起军人的情况,女青年怕她担忧,尽可能说的详细,说着说着便困了,后面竟然迷糊了过去。
等女青年醒过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被大字形的绑在了一个木头架子上,她惊恐的挣扎,却又无能为力,嘴巴被堵着也喊不出救命来,正无声的哭泣,那大娘拎着一卷东西过来,看到她醒了,忍不住呵呵笑,当着她的面,把手上卷着的东西抖落开,女青年一看又吓晕过去了,那竟然是一张完好无缺的人皮。
再次醒来的时候,就听见大娘在跟人说话,这才知道那个大娘竟然是敌特分子,要趁着元宵节举国欢庆的时候,用装上炸药的人皮灯笼制造混乱,那个军人其实是敌特分子伪装的,他托女青年带来的信中只有一句话:“第一百张人皮送到。”
“后来呢?后来呢?那女青年获救了吗?敌特分子被抓了吗?”苗然讲的没什么感情,可架不住人家听得认真,在她说话的时候,不只他们这边的三个知青,就连隔壁的也伸着脖子竖着耳朵跟着听,等她截住话头,连忙追问起来。
“肯定是被救了,不然这个事也不会传出来了啊~”急性子的听客已经替苗然圆好了结局,开始七嘴八舌的讨论起女青年的不谨慎,和敌特分子的险恶居心来。
苗然笑笑不说话,该点的点过了,再多说就是恶心人了,不过看着口若悬河惊叹万分的矮胖青年和宋卫红,好像效果不大,倒是那个瘦高青年若有所思的四下扫视了几眼,对着苗然微微颔首。
由这个故事引发了周围一圈的讲古热潮,苗然也不管,看时间差不多了,背着挎包,拿着饭盒直接去了餐车。
这个时候的餐车远比后世高铁上的高价盒饭实惠多了,冷热小炒的份饭车,可以套餐,也可以单买,按价付钱给票,要是想吃小灶,还可以点菜,不过价格更贵就是了,一般人吃不起,一旦有人叫了,那真是全餐车的人都甩羡慕嫉妒恨的眼珠子。
苗然无意当出头的椽子,就着今天的菜单,买了一份素烩汤,一份肉沫咸菜蒸豆,正准备美美的开动,就听到背后的骂娘声。
“我们可是听着主席的话,跟着他老人家的教导走的,结果这帮孙子竟然他x的敢瞧不起我们,简直就是反对主席,反对…哼!早晚叫他们好看!”那人被一起的朋友捅了一下,后面的声音放小了许多,不过依然是愤慨万分的小声抱怨着。
苗然一边吃一边听,到最后明白了,似乎他们那一节车厢的乘务员对知青的态度不是很好,两边发生了不小的冲突。
苗然微微摇头,这会儿的服务态度是一回事儿,再有就是知青们刚刚下乡,劳动工分不够,手里没钱,有部分就会逃票,被抓到了又耍无赖,让铁路部门也头疼万分,毕竟他们是响应国家号召的先进分子,真处理了,难免会引起大众不满,可是不处理,就会有更多的人胡搅蛮缠,总之两边都厌烦。
记得当初她的一个舅舅下乡,就曾经在火车上遭遇过一次知青与乘务人员的冲突,当时铁路部门把疑似知青的人都集中到一两个车厢里,这样前后一堵,逃票的就跑不了了,揪出来的人不买票就赶下车,但是车行半路,哪里有人肯下去,于是就闹了起来,舅舅当时买了票的,慌乱中还被赶下了车,后来还是跟着下趟车回的家。
不过那会儿已经是七几年了,现在上山下乡刚开始,逃票回家探亲的知青不会很多,所以应该也不会闹大,苗然也就听听背后那人抱怨似得撂狠话,心里没当回事儿,谁知道后半夜,睡得迷迷糊糊的她被一嗓子给吓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