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正午攻势(三十四)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妖妖小说网 www.yaotxt.com,最快更新大明枭臣最新章节!
那时的白千帆,见到了身边太多人在残酷的战争中死去,这些人有各种各样的人,有多年的战友,有一起长大的朋友,有认识许久的同僚,也有跟随自己多年的下属。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的认识并不太久的的人,有刚认识不久的同僚,上司,有新招募来的士兵,新提拔起来的军官,还有许许多多他记得样子,记不清楚名字,亦或是既记不清楚名字,也记不清楚样子的民夫,更让他觉得难以释怀的是,还有无数在战争中流离失所,最终不知所终的百姓。
这些百姓曾经是大明的子民,但是后来又慢慢地为了大明而付出努力,提供心血,他们付出了生活,财富和生命为代价,进入了大明与交趾的战争旋涡中,而最后却没有得到什么应得的结局,他们付出了一切,最后却只得到了失去。
这让白千帆既觉得愧疚,又感到绝望。已经不是失望的程度,而是到了绝望的地步,年少的白千帆,从来没有想到过到了自己来到中年的时候,在继承了父亲的千户官位,又靠着前半生积累下来的军功晋升到指挥使,真正成为一位领军一方的军官,大明军队的砥柱时,居然遇到了这样一场惨败。
这一场战争,曾经投入了自己的父辈和自己年轻时所有的时光和心血,也付出无数人的生命为代价,但是最终却以无奈的撤退和沉重的伤亡作为结局,这让他难以接受。
无论是最终的撤军,还是沉重的伤亡,都是他难以接受的。
撤军自然不必说,几乎是对于他前半生的否定,对于一个把全部的人生都投入到对于军功的渴望和对于荣耀的追求上的人,这是一种最巨大的打击,几乎一切都要从头再来,现在的他,已经不是曾经那个意气风发的明军少年,而是一个年近三十的败军之将,走在撤军回卫所的道路上,白千帆第一次不知道该如何走下去。
曾经的他,以为自己此生指挥作为大明的战士,象征着大明的荣耀,背靠着大明的威势,能够向远方进军,一直走在向远处进军的道路上,一直走在征服与掌控的道路上。
就算是有人因为意外死去了,但是那也是少数,不会影响到所有人的大局,不会影响到大明的军队的前行。
他从想到,居然会遭遇如此的惨败,许多自己熟识的卫所部队几乎接近于全军的崩溃,大量的部队无法继续维持下去而撤军,许多卫所从此之后一蹶不振,甚至许多卫所几乎完全无法继续维持下去,已经是处于一种名存实亡的状态。
唯一让当时的白千帆还能够一丝坚持下去的执念的,还是他的曲靖卫卫所部队因为部队不够精锐,承担的任务却也不是最终的,所以最后在战争中的伤亡反而比较少,基本上没有太大的伤亡,还能保持基本的军队组织。
就算是撤军了,曲靖卫也继续坚强地维持了下去,而这一切,也成了白千帆最后的执念。
在那个撤军的雨夜里,圣上宣布放弃交趾的消息最终传达到了白千帆这一级的直接领兵将领耳中,在巨大的失望中,在快要沉沦的心情中,白千帆慢慢地翻身上马,任由雨水透过布面甲的棉布的缝隙和盔甲片之间的缝隙流进里面,身体一阵阵发冷的同时,心里却是更冷的。
白千帆在那时想了很多,除了战败的消沉,撤军的悲哀,还有一些让他更加难以忍受,甚至有些陷入自我厌恶的情绪,那就是一种畏惧的情绪。
他自以为自幼出身行伍,见过无数堪称尸山血海的场面,见过数万人的战争,在震耳欲聋的军鼓,嘶喊,火铳和大炮的轰鸣,骑兵,战车以及炮弩的冲撞之下,自己已经没有畏惧,也不会再生出畏惧之情的。
但是当他知道一些同僚的阵亡,得知他们的部队惨重的伤亡,甚至卫所的基本编制都无法继续维持的时候,他还是畏惧了。
二十八岁的白千帆,第一次知道自己还是把战争想的太简单了,虽然自己已经打过无数的战争,参加过无数的战斗,战争的经验比世间绝大多数人都要丰富,但是他还是想的太简单了。
他真正明白了,胜败乃兵家常事到底意味着怎样一种状况,真正明白了大明也会输,并有种说不清,却又格外强烈的直觉判断:他可能正处于一个分歧的路口,由此以后,也许许多东西都会改变,都会走上一条不同的道路,并最后迎来一个不同的结果。
至此以后,白千帆还是从一时心境的消沉中走了出来,因为说实话,他虽然遭遇了失败,但是他麾下的部队并没有付出太惨重的代价,仍然保持了绝大多数实力的完整。
他麾下的部队的年纪与他当时相仿,许多人还是年轻人,装备和训练都没有那么精锐,但是也因此没有承担精锐部队所承担的艰险任务,面对更大的困难,所以幸运地保留了下来。
而曲靖卫也就成了他的支柱,白千帆没有像其他的一些卫所的军官将领一样开始沉沦,在打击之下开始放弃一些军人的操守,任由卫所陷入崩坏,逃兵四散,军纪和训练混乱,而是投入了更大的精力来建设和维护卫所。
他麾下的曲靖卫,本来是一支相对年轻的部队,但是在从交趾撤军之后,反而成了一支拥有着丰富战争经验,又组织实力完整的部队,因此也得到了上司,云南都指挥使司的军官的重视,拨给了更多的组织和实际经济上的支援,不时就有云南都司核心的军官来到曲靖卫进行检视和一些针对性的帮扶。
从战术到训练再到装备水平,甚至是卫所中人的生活水平。姜榆罔穿越之前的那个明代的姜榆罔,就是被来自云南中卫的王政千户看中,带到云南中卫作为自己的侍卫,接受了许多的训练,而那一段训练经历也成了现在的姜榆罔在解释自己一些在战术和装备上的思路上的借口。
此外,因为曲靖卫的较高的后勤水平,这里虽然在后来的战争也又遭遇到了不少失利和挫败,让其中的大多数人,下至普通士兵,上到白千帆本人都感觉看不到未来的希望。
但是曲靖卫不仅没有出现大量的逃兵的情况,反而又较为充裕的资源来培养工匠,建立工坊来提供装备水平,甚至可以收留像阿天这样逃到卫所的人,具备一定的接待新的外来人的维持运转能力。
而一切事情都有两面性,这一点白千帆自己其实是清楚的,当上司提供给了他更大的支持时,自然也会对他有更大的期待,这种期待的具象化,就是战场上命令。
现在的曲靖卫,终于也变成了曾经的,那一种没有背景,但是本身具备一定精锐力量的部队,成了战场上最危险的部队之一,虽然可能不像炮灰部队那样存在严重的阵亡率,但是在战争中承担的任务都是吃力不讨好的。
越来越重要的攻坚和援护任务被交给了白千帆,这些任务往往还没有逃避的空子可以钻,都是要正面和敌人硬碰硬,只能胜不能败的硬碰硬,一旦输了,更大的部队整体都会受到影响,那是白千帆无法承担的压力。
而他其实最大的压力还并不来自于无法有效执行任务的压力,战场上这些艰巨任务本身就是他最大的压力,一旦战败,可能他都等不到上级军官来惩罚他,他和他的部队就已经先一步葬身沙场了。
所以几乎在每一场战争中,他都是冒着最大的危险在战斗,部队虽然后勤支援一直处于较高的等级,但是阵亡率也一直居高不下,卫所的编制从未满员过,一直存在着上千人的伤员和阵亡士兵的缺口。
这些阵亡的士兵中,还有不少是具备一定身份的军官,因为白千帆承担的任务过于艰险,往往都是一些最危险的地方之一,在这些地方,军官的危险性比起来普通士兵只高不低,很多时候会成为被优先攻击的目标。
但是因为任务的重要性,从白千帆起,下至最低级的小旗,几乎所有人都是依靠自身的实力在战场上战斗,没有人是靠关系或者充数的,也没有人能够逃避战斗,独自躲在安全的地方,反而几乎人人都是身先士卒。
因为这是最重要的稳定军心的手段之一,白千帆几乎每一次都会这么做,而当他都这么做了之后,手下也没有人敢偷摸做些手脚,不去待在前线指挥参战,也无人敢退缩和不服从军令。
作为这种做法的结果,白千帆磕磕绊绊地艰难完成了许多次艰难的任务,在上司眼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从好的方面说,虽然许多战争最终都没有能够取得什么好的结果,但是白千帆却没有因为战事的失利而受影响,反而地位逐渐上升,渐渐地成了附近一些卫所中地位最高的指挥使,在战争时担任的军职,也是指挥使中最高的一级,俨然有进一步晋升的态势。
而坏处就是,他和他麾下的部队,面临的情况越来越危险了,尤其是战争的重心自从交趾撤军,转回麓川和阿瓦一带之后,白千帆开始作为沐家家主沐晟的部下军官参与战斗。
沐晟并不是一个没有能力的将军,对于广阔的地区还是保持着一定的控制能力的,但是相比曾经的他的父亲沐英,又或是英国公张辅这样的名将,就要差上一些了,白千帆自从撤回云南后,参加了不少战争,但是并没有取得过多少真正意义上的胜利,大多都是完成了阶段性的战略目标,勉强维持住了局面。
但是他作为一线的军官,也是能够看出来,这种局面的维持,到最后下去还是大明的势力逐渐削弱。在担忧之中,麓川之中终于是爆发了。
在沐晟又一次在战事中失利后,明英宗终于下令由当世名将王骥来代替沐晟指挥,白千帆曾经以为这是一个转机。
那时的白千帆,见到了身边太多人在残酷的战争中死去,这些人有各种各样的人,有多年的战友,有一起长大的朋友,有认识许久的同僚,也有跟随自己多年的下属。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的认识并不太久的的人,有刚认识不久的同僚,上司,有新招募来的士兵,新提拔起来的军官,还有许许多多他记得样子,记不清楚名字,亦或是既记不清楚名字,也记不清楚样子的民夫,更让他觉得难以释怀的是,还有无数在战争中流离失所,最终不知所终的百姓。
这些百姓曾经是大明的子民,但是后来又慢慢地为了大明而付出努力,提供心血,他们付出了生活,财富和生命为代价,进入了大明与交趾的战争旋涡中,而最后却没有得到什么应得的结局,他们付出了一切,最后却只得到了失去。
这让白千帆既觉得愧疚,又感到绝望。已经不是失望的程度,而是到了绝望的地步,年少的白千帆,从来没有想到过到了自己来到中年的时候,在继承了父亲的千户官位,又靠着前半生积累下来的军功晋升到指挥使,真正成为一位领军一方的军官,大明军队的砥柱时,居然遇到了这样一场惨败。
这一场战争,曾经投入了自己的父辈和自己年轻时所有的时光和心血,也付出无数人的生命为代价,但是最终却以无奈的撤退和沉重的伤亡作为结局,这让他难以接受。
无论是最终的撤军,还是沉重的伤亡,都是他难以接受的。
撤军自然不必说,几乎是对于他前半生的否定,对于一个把全部的人生都投入到对于军功的渴望和对于荣耀的追求上的人,这是一种最巨大的打击,几乎一切都要从头再来,现在的他,已经不是曾经那个意气风发的明军少年,而是一个年近三十的败军之将,走在撤军回卫所的道路上,白千帆第一次不知道该如何走下去。
曾经的他,以为自己此生指挥作为大明的战士,象征着大明的荣耀,背靠着大明的威势,能够向远方进军,一直走在向远处进军的道路上,一直走在征服与掌控的道路上。
就算是有人因为意外死去了,但是那也是少数,不会影响到所有人的大局,不会影响到大明的军队的前行。
他从想到,居然会遭遇如此的惨败,许多自己熟识的卫所部队几乎接近于全军的崩溃,大量的部队无法继续维持下去而撤军,许多卫所从此之后一蹶不振,甚至许多卫所几乎完全无法继续维持下去,已经是处于一种名存实亡的状态。
唯一让当时的白千帆还能够一丝坚持下去的执念的,还是他的曲靖卫卫所部队因为部队不够精锐,承担的任务却也不是最终的,所以最后在战争中的伤亡反而比较少,基本上没有太大的伤亡,还能保持基本的军队组织。
就算是撤军了,曲靖卫也继续坚强地维持了下去,而这一切,也成了白千帆最后的执念。
在那个撤军的雨夜里,圣上宣布放弃交趾的消息最终传达到了白千帆这一级的直接领兵将领耳中,在巨大的失望中,在快要沉沦的心情中,白千帆慢慢地翻身上马,任由雨水透过布面甲的棉布的缝隙和盔甲片之间的缝隙流进里面,身体一阵阵发冷的同时,心里却是更冷的。
白千帆在那时想了很多,除了战败的消沉,撤军的悲哀,还有一些让他更加难以忍受,甚至有些陷入自我厌恶的情绪,那就是一种畏惧的情绪。
他自以为自幼出身行伍,见过无数堪称尸山血海的场面,见过数万人的战争,在震耳欲聋的军鼓,嘶喊,火铳和大炮的轰鸣,骑兵,战车以及炮弩的冲撞之下,自己已经没有畏惧,也不会再生出畏惧之情的。
但是当他知道一些同僚的阵亡,得知他们的部队惨重的伤亡,甚至卫所的基本编制都无法继续维持的时候,他还是畏惧了。
二十八岁的白千帆,第一次知道自己还是把战争想的太简单了,虽然自己已经打过无数的战争,参加过无数的战斗,战争的经验比世间绝大多数人都要丰富,但是他还是想的太简单了。
他真正明白了,胜败乃兵家常事到底意味着怎样一种状况,真正明白了大明也会输,并有种说不清,却又格外强烈的直觉判断:他可能正处于一个分歧的路口,由此以后,也许许多东西都会改变,都会走上一条不同的道路,并最后迎来一个不同的结果。
至此以后,白千帆还是从一时心境的消沉中走了出来,因为说实话,他虽然遭遇了失败,但是他麾下的部队并没有付出太惨重的代价,仍然保持了绝大多数实力的完整。
他麾下的部队的年纪与他当时相仿,许多人还是年轻人,装备和训练都没有那么精锐,但是也因此没有承担精锐部队所承担的艰险任务,面对更大的困难,所以幸运地保留了下来。
而曲靖卫也就成了他的支柱,白千帆没有像其他的一些卫所的军官将领一样开始沉沦,在打击之下开始放弃一些军人的操守,任由卫所陷入崩坏,逃兵四散,军纪和训练混乱,而是投入了更大的精力来建设和维护卫所。
他麾下的曲靖卫,本来是一支相对年轻的部队,但是在从交趾撤军之后,反而成了一支拥有着丰富战争经验,又组织实力完整的部队,因此也得到了上司,云南都指挥使司的军官的重视,拨给了更多的组织和实际经济上的支援,不时就有云南都司核心的军官来到曲靖卫进行检视和一些针对性的帮扶。
从战术到训练再到装备水平,甚至是卫所中人的生活水平。姜榆罔穿越之前的那个明代的姜榆罔,就是被来自云南中卫的王政千户看中,带到云南中卫作为自己的侍卫,接受了许多的训练,而那一段训练经历也成了现在的姜榆罔在解释自己一些在战术和装备上的思路上的借口。
此外,因为曲靖卫的较高的后勤水平,这里虽然在后来的战争也又遭遇到了不少失利和挫败,让其中的大多数人,下至普通士兵,上到白千帆本人都感觉看不到未来的希望。
但是曲靖卫不仅没有出现大量的逃兵的情况,反而又较为充裕的资源来培养工匠,建立工坊来提供装备水平,甚至可以收留像阿天这样逃到卫所的人,具备一定的接待新的外来人的维持运转能力。
而一切事情都有两面性,这一点白千帆自己其实是清楚的,当上司提供给了他更大的支持时,自然也会对他有更大的期待,这种期待的具象化,就是战场上命令。
现在的曲靖卫,终于也变成了曾经的,那一种没有背景,但是本身具备一定精锐力量的部队,成了战场上最危险的部队之一,虽然可能不像炮灰部队那样存在严重的阵亡率,但是在战争中承担的任务都是吃力不讨好的。
越来越重要的攻坚和援护任务被交给了白千帆,这些任务往往还没有逃避的空子可以钻,都是要正面和敌人硬碰硬,只能胜不能败的硬碰硬,一旦输了,更大的部队整体都会受到影响,那是白千帆无法承担的压力。
而他其实最大的压力还并不来自于无法有效执行任务的压力,战场上这些艰巨任务本身就是他最大的压力,一旦战败,可能他都等不到上级军官来惩罚他,他和他的部队就已经先一步葬身沙场了。
所以几乎在每一场战争中,他都是冒着最大的危险在战斗,部队虽然后勤支援一直处于较高的等级,但是阵亡率也一直居高不下,卫所的编制从未满员过,一直存在着上千人的伤员和阵亡士兵的缺口。
这些阵亡的士兵中,还有不少是具备一定身份的军官,因为白千帆承担的任务过于艰险,往往都是一些最危险的地方之一,在这些地方,军官的危险性比起来普通士兵只高不低,很多时候会成为被优先攻击的目标。
但是因为任务的重要性,从白千帆起,下至最低级的小旗,几乎所有人都是依靠自身的实力在战场上战斗,没有人是靠关系或者充数的,也没有人能够逃避战斗,独自躲在安全的地方,反而几乎人人都是身先士卒。
因为这是最重要的稳定军心的手段之一,白千帆几乎每一次都会这么做,而当他都这么做了之后,手下也没有人敢偷摸做些手脚,不去待在前线指挥参战,也无人敢退缩和不服从军令。
作为这种做法的结果,白千帆磕磕绊绊地艰难完成了许多次艰难的任务,在上司眼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从好的方面说,虽然许多战争最终都没有能够取得什么好的结果,但是白千帆却没有因为战事的失利而受影响,反而地位逐渐上升,渐渐地成了附近一些卫所中地位最高的指挥使,在战争时担任的军职,也是指挥使中最高的一级,俨然有进一步晋升的态势。
而坏处就是,他和他麾下的部队,面临的情况越来越危险了,尤其是战争的重心自从交趾撤军,转回麓川和阿瓦一带之后,白千帆开始作为沐家家主沐晟的部下军官参与战斗。
沐晟并不是一个没有能力的将军,对于广阔的地区还是保持着一定的控制能力的,但是相比曾经的他的父亲沐英,又或是英国公张辅这样的名将,就要差上一些了,白千帆自从撤回云南后,参加了不少战争,但是并没有取得过多少真正意义上的胜利,大多都是完成了阶段性的战略目标,勉强维持住了局面。
但是他作为一线的军官,也是能够看出来,这种局面的维持,到最后下去还是大明的势力逐渐削弱。在担忧之中,麓川之中终于是爆发了。
在沐晟又一次在战事中失利后,明英宗终于下令由当世名将王骥来代替沐晟指挥,白千帆曾经以为这是一个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