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正午攻势(十二)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妖妖小说网 www.yaotxt.com,最快更新大明枭臣最新章节!
而事实的人数自然不能这么计算,因为明军主力所在的江头城距离孟养城存在两天以上的行军距离,很难实现及时的支援,而如果只论孟养城的明军的话,算上后勤民夫,总人数也只有不到一万人,是要远远少于麓川军的。
总得来说,明军的人数,在战场上其实是处于全面劣势的,明军能够取得胜利,实际上都是在以少胜多地取得胜利,这种胜利,很难讲不是光荣的胜利,而就算没有取得胜利,也完全是情有可原的。
所谓的明军的人数优势,其实是一种不存在人数优势,拿明军的总人数去对比敌军在每一个战场的部分人数,这种人数优势真的能称得上是人数优势吗?
说到底,这只是一种荒唐可笑的说法,是缘于抹黑那支南征北战,昂扬远征的军队的敌意,和对于那支明军的不了解,只知道战争的部分情况,和明军的大概情况,在进行兵力判断时,就出现了这种荒谬的结果:拿明军的总人数,去对比一次战斗中敌军参与战斗的部分人数。
拿明军的总数对比敌军的部分人数,自然是明军占优势的,而如果拿明军的总人数,去对比敌军的总人数,结果将会是完全相反的,敌军的总人数往往是遥遥领先的,这里面当然要考虑到敌军因为地利而方便补员的情况。
说到底,那就是姜榆罔在自己穿越到这个时代,明英宗正统十四年的时空后,真切地认识到一点,明军相对麓川军,是具备优秀的以少胜多的能力的,在数据上细化起来,那大概是在明军与麓川军的战兵人数比例为一比三时,能够抵御麓川军的进攻,而当比例小于一比二时,明军能够占据战场的优势。
“来自蛮寺寨大营的援军,步兵一万人,骑兵两千人,实际可能会有出入,但是不超过两千人上下。”姜榆罔缓缓道出来了援军的情况。
听到了姜榆罔的话,阿乌玛的脸上表现出来了前所未有的喜悦,他有些难以置信地确认:“大营真的派出来了援军?那江头城的防线怎么办?”
姜榆罔轻轻摇头道:“我也不清楚这么多军队的调动是否会影响江头城的局面,但是想来总的结果应该还是好的,一方面,我们本来就在江头城方面占据优势,就算少了这一万多部队,也未必会处于劣势;另一方面,这次军队的调动算是在最快的情况下进行的,江头城那里的麓川军未必能及时得到消息,反应过来。”
“这下可太好了,孟养城总算是有救了,那么这样一来,莽古堡也能够保下来了。”阿乌玛点了点头,喃喃低语道。
人说到底,还是最关心和自己的利息紧密相连的事情,这也是姜榆罔为什么要从白千帆那里不断索取物资来建设莽古堡的原因,他想要利用这些莽古山中的居民,让他们转变身份,为明军作战,那么就要让他们有作战的理由。
这种战斗的理由,一味地使用强力也许也可以做到,但是最好的方式,还是让他们从心底愿意去战斗,去工作,目的是维护他们自己的利益。
姜榆罔提醒道:“别把事情想得太乐观,事情没有那么简单,按我的估计,可能援军要到后天日出之后才能抵达孟养城,而这已经是最快的速度了。”
这个提醒像一盆冷水浇到了阿乌玛头上,他脸上的兴奋表情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有些难以接受的震惊与失望:“要这么晚吗?按照我们得到的情报,明天上午麓川军就要发动进攻了啊,我们真的能够守住孟养城,一直坚持到援军到来吗?”
姜榆罔也不好回答这个问题,他在心里其实是不太有底的,能不能守住,坚持到援军到来,在他看来关键在于鸟铳在战斗中能够发挥的效果,如果能够发挥出理想中的效果,把麓川军队挡在孟养城北城,兴许是有机会一直拖下去的。
但是这个假设里面存在两个问题,第一点就是鸟铳究竟在大规模的战斗中能否发挥出来理想中的目标效果,而麓川军又是否会被鸟铳的效果所阻止,第二点则更加致命,那就是援军究竟需要多久来到孟养城。
姜榆罔的情报人员,采用抄近道的方式,可以在差不多一天,严格意义上讲一天,也就是十二个小时的时间在孟养城和蛮寺寨大营间单程行动,但是这些近道并不适合组成复杂,人员众多的大军行进。
而如果大军在另外一条绕路的,相对宽敞的路上行进的话,只是骑兵部队的话,可能需要接近一整天的时间来行进,但是问题在于大军中绝大多数人并非骑兵,那么整体的行进速度又要大打折扣,另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则是士兵的休息问题,他们是不可能连续行军一整天的。
因此,姜榆罔对于援军的估计是两夜加一天,这里算进去了在夜间的行军。之所以这么算,是因为姜榆罔送到蛮寺寨大营处的情报中是注明了麓川军的进攻安排的,也说明了孟养城的守备情况。
姜榆罔认为,如果靖远伯王骥知道了这些较为具体的战场情报,是不可能选择在夜间做长时间的修整,而不投入到行军安排中来的,所以夜间的时间也能列入时间的估计考虑之中。
但是这种考虑,说白了,很有个人想象的因素,说的难听点,就是臆测,就算靖远伯清楚了解了姜榆罔送去的情报,但是他对于情报也必然是有自己的判断的,姜榆罔送去的情报最多算是有白千帆背书,但是在设计了一番假情报的乌龙用于引起靖远伯等高级将领关注之后,这个情报的可信度也很让姜榆罔自己怀疑。
靖远伯并不一定会相信姜榆罔的情报,而如何对于这份情报进行军事战术上应对,这些也都有靖远伯自己的安排。而这些安排,并不是姜榆罔能够想象的。
虽然说姜榆罔也是在几个月来在莽古山叱咤风云,手下聚拢了不少兵力,也打过大大小小的许多场战斗,但是说到底相对大型战斗来说还是不够看的,姜榆罔自己的全部战兵也不过一千出头,他并没有领导和指挥这种程度的大军的经验,王骥会如何安排他麾下上万援军,也是姜榆罔无法准确判断的。
不能准确判断,那就只能靠猜测。姜榆罔不是一个随性的人,尤其不喜欢这些不确定的状况,所以在和阿乌玛说话时,脸上的颜色绝对算不上好看。
而阿乌玛也不愧是和姜榆罔相处许久的人,姜榆罔虽然并不经常把心情写在脸上,但是也不是绝对总是把心情藏起来的那种人,他只是不喜欢喜怒形于色而已,却不追求完全的极深的城府。
这样一来,姜榆罔脸上表现出来的哪些负面的情绪反而变得罕见起来,也让阿乌玛能够更为直接地感知到姜榆罔在情绪之下掩藏的一些没有说出来的情况。
“百户,这情报,是真的吧。”阿乌玛的声音有些艰涩,他担心地问出来了一个对他来说非常难以提出的问题。这个问题,一方面只要问出来,就表明了自己对于姜榆罔的不信任之感,另一方面,也是有可能听到自己无法接受的答案。
阿乌玛不是第一次面对当下的情况,他自幼好动,年纪很小就被老寨主作为寨子里的战事培养,后来在一次次战斗中脱颖而出,成家立业,也在山寨中,和附近的山中都有了一些声望。
虽然他在之前没有参与过战争,但是战斗的经验也不逊色于不少老兵了,而他经历许多的,就是来自上层头领的特殊命令。说是特殊命令,其实就是可能掩藏了真实原因,而包装上一个虚假理由的命令。
拿他之前在南桑寨和麓川军发生的第一次战斗时,老寨主的命令来举例,当时的老寨主说麓川军都是一些新征来的别的寨子里的民夫,不是他们南桑寨战士的对手,但是事实却是其中混杂了不少经验丰富,武力高强的老兵,让他们南桑寨的战事们死伤惨重,最后连寨主自己都没能幸免于难。
而老寨主之所以会在战斗之前那么说,不过是因为对于南桑寨来说,尤其是对于老寨主来说,这是一场非打不得的战斗,一旦任由麓川军进入南桑寨,控制寨子,彼时南桑寨所有的战事都将成为麓川军的炮灰兵员,寨主家族历代的传承也就会随之烟消云散。
让阿乌玛感到一丝熟悉之感的,就是此刻姜榆罔的话。这场战斗对于姜榆罔来说,同样也可能有非打不得的理由,阿乌玛能够理解姜榆罔对于这一场战斗的胜利的渴望,只要赢下战斗,就有机会彻底脱离低级军官的身份,进入到地方军事长官的阵列。
而随之而来的,整个莽古堡防线,也许都会成为他的合乎道理的部下,他也有了在麓川立足的能力。但是相反,如果孟养城失陷,那么别说他失去了进一步提升地位的机会,就连现在的莽古堡都有可能失去。
作为莽古堡中地位最高的军事指挥官之一,也是实际上地位最高的人之一,阿乌玛在姜榆罔的一些讲述,还有来自孟养城的明军军官那里大致了解了明军的具体编制,知道以姜榆罔的官职,按理是只能管辖一百名士兵的,现在能够实际控制莽古堡,主要是因为姜榆罔对于整个莽古堡的控制力和威望得到了上方将领的认可,从而以代理防线长官的身份控制莽古堡。
而一旦防线崩溃,姜榆罔自然不会具备这层身份,无法再拥有掌控莽古堡的权力,而可能更让他无法接受,其实也是让所有人都难以接受的另一点是,到了那个时候,莽古堡作为孟养城防线的一部分,倒是是否还能存在都是一个问题。
阿乌玛不知道的是,如果姜榆罔仅仅有一个百户的头衔,很可能连一百名手下都无法具有,因为满编的队伍,并不是常见的现象。
而事实的人数自然不能这么计算,因为明军主力所在的江头城距离孟养城存在两天以上的行军距离,很难实现及时的支援,而如果只论孟养城的明军的话,算上后勤民夫,总人数也只有不到一万人,是要远远少于麓川军的。
总得来说,明军的人数,在战场上其实是处于全面劣势的,明军能够取得胜利,实际上都是在以少胜多地取得胜利,这种胜利,很难讲不是光荣的胜利,而就算没有取得胜利,也完全是情有可原的。
所谓的明军的人数优势,其实是一种不存在人数优势,拿明军的总人数去对比敌军在每一个战场的部分人数,这种人数优势真的能称得上是人数优势吗?
说到底,这只是一种荒唐可笑的说法,是缘于抹黑那支南征北战,昂扬远征的军队的敌意,和对于那支明军的不了解,只知道战争的部分情况,和明军的大概情况,在进行兵力判断时,就出现了这种荒谬的结果:拿明军的总人数,去对比一次战斗中敌军参与战斗的部分人数。
拿明军的总数对比敌军的部分人数,自然是明军占优势的,而如果拿明军的总人数,去对比敌军的总人数,结果将会是完全相反的,敌军的总人数往往是遥遥领先的,这里面当然要考虑到敌军因为地利而方便补员的情况。
说到底,那就是姜榆罔在自己穿越到这个时代,明英宗正统十四年的时空后,真切地认识到一点,明军相对麓川军,是具备优秀的以少胜多的能力的,在数据上细化起来,那大概是在明军与麓川军的战兵人数比例为一比三时,能够抵御麓川军的进攻,而当比例小于一比二时,明军能够占据战场的优势。
“来自蛮寺寨大营的援军,步兵一万人,骑兵两千人,实际可能会有出入,但是不超过两千人上下。”姜榆罔缓缓道出来了援军的情况。
听到了姜榆罔的话,阿乌玛的脸上表现出来了前所未有的喜悦,他有些难以置信地确认:“大营真的派出来了援军?那江头城的防线怎么办?”
姜榆罔轻轻摇头道:“我也不清楚这么多军队的调动是否会影响江头城的局面,但是想来总的结果应该还是好的,一方面,我们本来就在江头城方面占据优势,就算少了这一万多部队,也未必会处于劣势;另一方面,这次军队的调动算是在最快的情况下进行的,江头城那里的麓川军未必能及时得到消息,反应过来。”
“这下可太好了,孟养城总算是有救了,那么这样一来,莽古堡也能够保下来了。”阿乌玛点了点头,喃喃低语道。
人说到底,还是最关心和自己的利息紧密相连的事情,这也是姜榆罔为什么要从白千帆那里不断索取物资来建设莽古堡的原因,他想要利用这些莽古山中的居民,让他们转变身份,为明军作战,那么就要让他们有作战的理由。
这种战斗的理由,一味地使用强力也许也可以做到,但是最好的方式,还是让他们从心底愿意去战斗,去工作,目的是维护他们自己的利益。
姜榆罔提醒道:“别把事情想得太乐观,事情没有那么简单,按我的估计,可能援军要到后天日出之后才能抵达孟养城,而这已经是最快的速度了。”
这个提醒像一盆冷水浇到了阿乌玛头上,他脸上的兴奋表情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有些难以接受的震惊与失望:“要这么晚吗?按照我们得到的情报,明天上午麓川军就要发动进攻了啊,我们真的能够守住孟养城,一直坚持到援军到来吗?”
姜榆罔也不好回答这个问题,他在心里其实是不太有底的,能不能守住,坚持到援军到来,在他看来关键在于鸟铳在战斗中能够发挥的效果,如果能够发挥出理想中的效果,把麓川军队挡在孟养城北城,兴许是有机会一直拖下去的。
但是这个假设里面存在两个问题,第一点就是鸟铳究竟在大规模的战斗中能否发挥出来理想中的目标效果,而麓川军又是否会被鸟铳的效果所阻止,第二点则更加致命,那就是援军究竟需要多久来到孟养城。
姜榆罔的情报人员,采用抄近道的方式,可以在差不多一天,严格意义上讲一天,也就是十二个小时的时间在孟养城和蛮寺寨大营间单程行动,但是这些近道并不适合组成复杂,人员众多的大军行进。
而如果大军在另外一条绕路的,相对宽敞的路上行进的话,只是骑兵部队的话,可能需要接近一整天的时间来行进,但是问题在于大军中绝大多数人并非骑兵,那么整体的行进速度又要大打折扣,另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则是士兵的休息问题,他们是不可能连续行军一整天的。
因此,姜榆罔对于援军的估计是两夜加一天,这里算进去了在夜间的行军。之所以这么算,是因为姜榆罔送到蛮寺寨大营处的情报中是注明了麓川军的进攻安排的,也说明了孟养城的守备情况。
姜榆罔认为,如果靖远伯王骥知道了这些较为具体的战场情报,是不可能选择在夜间做长时间的修整,而不投入到行军安排中来的,所以夜间的时间也能列入时间的估计考虑之中。
但是这种考虑,说白了,很有个人想象的因素,说的难听点,就是臆测,就算靖远伯清楚了解了姜榆罔送去的情报,但是他对于情报也必然是有自己的判断的,姜榆罔送去的情报最多算是有白千帆背书,但是在设计了一番假情报的乌龙用于引起靖远伯等高级将领关注之后,这个情报的可信度也很让姜榆罔自己怀疑。
靖远伯并不一定会相信姜榆罔的情报,而如何对于这份情报进行军事战术上应对,这些也都有靖远伯自己的安排。而这些安排,并不是姜榆罔能够想象的。
虽然说姜榆罔也是在几个月来在莽古山叱咤风云,手下聚拢了不少兵力,也打过大大小小的许多场战斗,但是说到底相对大型战斗来说还是不够看的,姜榆罔自己的全部战兵也不过一千出头,他并没有领导和指挥这种程度的大军的经验,王骥会如何安排他麾下上万援军,也是姜榆罔无法准确判断的。
不能准确判断,那就只能靠猜测。姜榆罔不是一个随性的人,尤其不喜欢这些不确定的状况,所以在和阿乌玛说话时,脸上的颜色绝对算不上好看。
而阿乌玛也不愧是和姜榆罔相处许久的人,姜榆罔虽然并不经常把心情写在脸上,但是也不是绝对总是把心情藏起来的那种人,他只是不喜欢喜怒形于色而已,却不追求完全的极深的城府。
这样一来,姜榆罔脸上表现出来的哪些负面的情绪反而变得罕见起来,也让阿乌玛能够更为直接地感知到姜榆罔在情绪之下掩藏的一些没有说出来的情况。
“百户,这情报,是真的吧。”阿乌玛的声音有些艰涩,他担心地问出来了一个对他来说非常难以提出的问题。这个问题,一方面只要问出来,就表明了自己对于姜榆罔的不信任之感,另一方面,也是有可能听到自己无法接受的答案。
阿乌玛不是第一次面对当下的情况,他自幼好动,年纪很小就被老寨主作为寨子里的战事培养,后来在一次次战斗中脱颖而出,成家立业,也在山寨中,和附近的山中都有了一些声望。
虽然他在之前没有参与过战争,但是战斗的经验也不逊色于不少老兵了,而他经历许多的,就是来自上层头领的特殊命令。说是特殊命令,其实就是可能掩藏了真实原因,而包装上一个虚假理由的命令。
拿他之前在南桑寨和麓川军发生的第一次战斗时,老寨主的命令来举例,当时的老寨主说麓川军都是一些新征来的别的寨子里的民夫,不是他们南桑寨战士的对手,但是事实却是其中混杂了不少经验丰富,武力高强的老兵,让他们南桑寨的战事们死伤惨重,最后连寨主自己都没能幸免于难。
而老寨主之所以会在战斗之前那么说,不过是因为对于南桑寨来说,尤其是对于老寨主来说,这是一场非打不得的战斗,一旦任由麓川军进入南桑寨,控制寨子,彼时南桑寨所有的战事都将成为麓川军的炮灰兵员,寨主家族历代的传承也就会随之烟消云散。
让阿乌玛感到一丝熟悉之感的,就是此刻姜榆罔的话。这场战斗对于姜榆罔来说,同样也可能有非打不得的理由,阿乌玛能够理解姜榆罔对于这一场战斗的胜利的渴望,只要赢下战斗,就有机会彻底脱离低级军官的身份,进入到地方军事长官的阵列。
而随之而来的,整个莽古堡防线,也许都会成为他的合乎道理的部下,他也有了在麓川立足的能力。但是相反,如果孟养城失陷,那么别说他失去了进一步提升地位的机会,就连现在的莽古堡都有可能失去。
作为莽古堡中地位最高的军事指挥官之一,也是实际上地位最高的人之一,阿乌玛在姜榆罔的一些讲述,还有来自孟养城的明军军官那里大致了解了明军的具体编制,知道以姜榆罔的官职,按理是只能管辖一百名士兵的,现在能够实际控制莽古堡,主要是因为姜榆罔对于整个莽古堡的控制力和威望得到了上方将领的认可,从而以代理防线长官的身份控制莽古堡。
而一旦防线崩溃,姜榆罔自然不会具备这层身份,无法再拥有掌控莽古堡的权力,而可能更让他无法接受,其实也是让所有人都难以接受的另一点是,到了那个时候,莽古堡作为孟养城防线的一部分,倒是是否还能存在都是一个问题。
阿乌玛不知道的是,如果姜榆罔仅仅有一个百户的头衔,很可能连一百名手下都无法具有,因为满编的队伍,并不是常见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