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裁汰冗军
推荐阅读:剑来、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一念永恒
妖妖小说网 www.yaotxt.com,最快更新五代游龙最新章节!
军队就是政权安定的基础,抓住军队就是抓住了云南的一切。
现在的军队现状是李翊最不满意的地方,他们的老爷作风和痞子习气,都是让他非常担心的。
所以,李翊决定趁着川南饥民大量涌入云南的机会,以补充兵员为借口,大刀阔斧的进行军队改革。
首先通过广泛的宣传,使得川南灾民普遍感到。
在这个太平盛世的云南,本身就没有什么战乱,所以当兵吃粮是一件非常有保障的事情,都愿意当兵,进而争着、抢着的想当兵。
趁此机会,迅速选拔招录了三千七百多名老实本分、体格强壮的士兵,而且还在其中发现了一批优秀的作战方面的人才。
其中一些派到了各关防上去进行锻炼,另有一部分佼佼者充实到了宣抚使府中担任亲兵。
李翊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这些人将来都会是军队的中坚力量。
其次,通过考核、品评,裁撤、淘汰了五千余名老弱病残和吃空饷的员额,为军队的优化组合腾出了位置。
其中,一些目无尊长、有痞子习气、作风懒散的官兵都被裁撤下来,发给除役费后全部遣送回家了。
再次,从各关防裁撤下来的另外一些人,大都是年纪较大、家庭负担比较重的人。
挑选了一些为人正派、身体条件还不错的一些兵员,将他们安排到各州、县衙门担任衙役和捕快。
这样,既能发挥他们的余热,又多少也解决了他们生活的后顾之忧。
最后,经过一个多月的优化调整和融合,军队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军官们从思想上接受了这样的改革,开始有条理的加大训练力度,整饬起军队的作风和战斗力起来。
原先留下来的士兵们也有了危机感,训练积极性有了空前的提高。
新来的更是不甘人后,迅速的融入到军队这个集体当中。
在经济改革上,李翊指导众人颁布了一系列的措施。
特别是在商业流通方面,鼓励各地建立商埠,积极拓展和其他地方的商品贸易渠道,降低交易税率,借以吸引各地客商来云南做生意。
在手工业方面,李翊采取大胆的鼓励措施,肯定了手工业者的地位,消除了人们对他们的偏见,提高了手工业者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虽然现在还没有见到成效,相信过不了多久,云南的手工业就会步入一个崭新的时期。
在农业方面,颁布了大力奖励耕织的措施,通过官府补贴的方式,鼓励人们积极开垦荒山、荒地,拓展种植品种。
特别是棉花和小麦,已经被推广到不少地方,虽然种植面积所占比重还是有限的很。
但是只要经过几年的努力,一定会有相当不错的收获。
现在的云南还是一穷二白,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一切以经济为中心’是李翊提出的口号,目的当然就是要求人们,在现阶段把主要精力都转移到发展经济上来。
只有把经济搞上去了,老百姓们才能过上富足的生活,才能考虑其它层面的需求,才会不断的,以良性循环的方式,持续的推动云南各方面的发展。
不可否认的是,在经济发展中,其实教育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可以改变人们的命运’,‘拥有了知识,就拥有了财富’。
李翊在大会小会上不断的用这些口号激励人们,并通过层层负责、人人参与的积极措施,把它落实到云南的改革中去。
由于云南条件有限,覆盖能力达不到,云南官府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自办学堂,吸收附近的孩童入学。
而且规定该学堂如能让附近的穷人孩子免费读书,官府将根据免费参学儿童的数目适当予以补贴。
在落后地区和穷人聚居地,全部由官府出资。
根据村庄大小和人口多寡,或一村一个,或几村一个设立集中式学堂,凡适龄儿童都要就近入学,不得遗漏。
并把这列为考核官员政绩的主要依据之一,不由他们不全身心投入进去。
教育不是产业而是事业,再穷不能穷教育。
不论是官府补贴也好,还是官府直接设立学堂,其实都花不了多少钱。
按说古代人也是非常重视教育的,但能读得起书的人毕竟是少数,而且在特权思想作用下,穷人受教育的机会就要少得多。
所以这次暂定的五年制责任教育,必须贯彻到基层和边缘山区去,这是一个硬性指标。
这样做的目的,不但能使文盲率大幅下降,还能使相当多的穷人通过受教育而脱贫致富,甚至能发现培养出有用的人才。
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一定要长久、持续的开展下去。
云南职务最高的教育官员是文学博士,其品级只有从八品,虽然比医学博士的正九品要高上一级。
但是从中也可看出,朝廷其实只对军政、赋税感兴趣,对教育文化重视不够,从事教育事业的官员的地位相当的低。
云南的文学博士袁国策,年纪不过五十出头,是一位货真价实的博学鸿儒。
他年轻时也有广济天下、泽被苍生的宏图大志,曾经周游各地求学,但由于不是正儿八经的科班出身,再加上对孙德成的政见不感冒,所以一直在官场上郁郁不得志,所以治学之心也就渐渐的冷了。
这次看到李翊推行教育改革的雄心壮志,使他又看到了一丝希望。
因此,他非常热心努力的忙活这件事情,经过一个多月的摸底调查,很快就摸清了云南各州县的应受教育人口分布情况。
据他的统计分析,整个云南七至十五岁学龄儿童和少年,包括川南迁徙来的灾民儿童,大概在二万三千人左右。
除了有条件供养读书的家庭以外,大概还有一万五千人需要得到资助。
这个数量可是不小哇,仅学费和书本费估算就达到每年二万两银子,这还不算硬件设施的一次性投入。
以云南目前的财政收入来说,筹集这些钱确实有点困难。
为了尽可能的节省费用,李翊发动各乡村的老百姓,集资筹建学堂的校舍和桌椅板凳等物。
有些乡村的热心富户也无偿的捐献了房屋,提供了大量的学堂桌椅,这使的官府的压力减轻了不少。
本站重要通知:请使用本站的免费小说app,无广告、破防盗版、更新快,会员同步书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appxsyd (按住三秒复制) 下载免费阅读器!!
军队就是政权安定的基础,抓住军队就是抓住了云南的一切。
现在的军队现状是李翊最不满意的地方,他们的老爷作风和痞子习气,都是让他非常担心的。
所以,李翊决定趁着川南饥民大量涌入云南的机会,以补充兵员为借口,大刀阔斧的进行军队改革。
首先通过广泛的宣传,使得川南灾民普遍感到。
在这个太平盛世的云南,本身就没有什么战乱,所以当兵吃粮是一件非常有保障的事情,都愿意当兵,进而争着、抢着的想当兵。
趁此机会,迅速选拔招录了三千七百多名老实本分、体格强壮的士兵,而且还在其中发现了一批优秀的作战方面的人才。
其中一些派到了各关防上去进行锻炼,另有一部分佼佼者充实到了宣抚使府中担任亲兵。
李翊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这些人将来都会是军队的中坚力量。
其次,通过考核、品评,裁撤、淘汰了五千余名老弱病残和吃空饷的员额,为军队的优化组合腾出了位置。
其中,一些目无尊长、有痞子习气、作风懒散的官兵都被裁撤下来,发给除役费后全部遣送回家了。
再次,从各关防裁撤下来的另外一些人,大都是年纪较大、家庭负担比较重的人。
挑选了一些为人正派、身体条件还不错的一些兵员,将他们安排到各州、县衙门担任衙役和捕快。
这样,既能发挥他们的余热,又多少也解决了他们生活的后顾之忧。
最后,经过一个多月的优化调整和融合,军队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军官们从思想上接受了这样的改革,开始有条理的加大训练力度,整饬起军队的作风和战斗力起来。
原先留下来的士兵们也有了危机感,训练积极性有了空前的提高。
新来的更是不甘人后,迅速的融入到军队这个集体当中。
在经济改革上,李翊指导众人颁布了一系列的措施。
特别是在商业流通方面,鼓励各地建立商埠,积极拓展和其他地方的商品贸易渠道,降低交易税率,借以吸引各地客商来云南做生意。
在手工业方面,李翊采取大胆的鼓励措施,肯定了手工业者的地位,消除了人们对他们的偏见,提高了手工业者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虽然现在还没有见到成效,相信过不了多久,云南的手工业就会步入一个崭新的时期。
在农业方面,颁布了大力奖励耕织的措施,通过官府补贴的方式,鼓励人们积极开垦荒山、荒地,拓展种植品种。
特别是棉花和小麦,已经被推广到不少地方,虽然种植面积所占比重还是有限的很。
但是只要经过几年的努力,一定会有相当不错的收获。
现在的云南还是一穷二白,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一切以经济为中心’是李翊提出的口号,目的当然就是要求人们,在现阶段把主要精力都转移到发展经济上来。
只有把经济搞上去了,老百姓们才能过上富足的生活,才能考虑其它层面的需求,才会不断的,以良性循环的方式,持续的推动云南各方面的发展。
不可否认的是,在经济发展中,其实教育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可以改变人们的命运’,‘拥有了知识,就拥有了财富’。
李翊在大会小会上不断的用这些口号激励人们,并通过层层负责、人人参与的积极措施,把它落实到云南的改革中去。
由于云南条件有限,覆盖能力达不到,云南官府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自办学堂,吸收附近的孩童入学。
而且规定该学堂如能让附近的穷人孩子免费读书,官府将根据免费参学儿童的数目适当予以补贴。
在落后地区和穷人聚居地,全部由官府出资。
根据村庄大小和人口多寡,或一村一个,或几村一个设立集中式学堂,凡适龄儿童都要就近入学,不得遗漏。
并把这列为考核官员政绩的主要依据之一,不由他们不全身心投入进去。
教育不是产业而是事业,再穷不能穷教育。
不论是官府补贴也好,还是官府直接设立学堂,其实都花不了多少钱。
按说古代人也是非常重视教育的,但能读得起书的人毕竟是少数,而且在特权思想作用下,穷人受教育的机会就要少得多。
所以这次暂定的五年制责任教育,必须贯彻到基层和边缘山区去,这是一个硬性指标。
这样做的目的,不但能使文盲率大幅下降,还能使相当多的穷人通过受教育而脱贫致富,甚至能发现培养出有用的人才。
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一定要长久、持续的开展下去。
云南职务最高的教育官员是文学博士,其品级只有从八品,虽然比医学博士的正九品要高上一级。
但是从中也可看出,朝廷其实只对军政、赋税感兴趣,对教育文化重视不够,从事教育事业的官员的地位相当的低。
云南的文学博士袁国策,年纪不过五十出头,是一位货真价实的博学鸿儒。
他年轻时也有广济天下、泽被苍生的宏图大志,曾经周游各地求学,但由于不是正儿八经的科班出身,再加上对孙德成的政见不感冒,所以一直在官场上郁郁不得志,所以治学之心也就渐渐的冷了。
这次看到李翊推行教育改革的雄心壮志,使他又看到了一丝希望。
因此,他非常热心努力的忙活这件事情,经过一个多月的摸底调查,很快就摸清了云南各州县的应受教育人口分布情况。
据他的统计分析,整个云南七至十五岁学龄儿童和少年,包括川南迁徙来的灾民儿童,大概在二万三千人左右。
除了有条件供养读书的家庭以外,大概还有一万五千人需要得到资助。
这个数量可是不小哇,仅学费和书本费估算就达到每年二万两银子,这还不算硬件设施的一次性投入。
以云南目前的财政收入来说,筹集这些钱确实有点困难。
为了尽可能的节省费用,李翊发动各乡村的老百姓,集资筹建学堂的校舍和桌椅板凳等物。
有些乡村的热心富户也无偿的捐献了房屋,提供了大量的学堂桌椅,这使的官府的压力减轻了不少。
本站重要通知:请使用本站的免费小说app,无广告、破防盗版、更新快,会员同步书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appxsyd (按住三秒复制) 下载免费阅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