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朱家遇难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主神崛起、全职法师、异界直播间、诛天战帝、末世浮生、闲妻不淑、点满力量的我绝不会无用武之地、最强男神(网游)、精灵王的王妃
妖妖小说网 www.yaotxt.com,最快更新七十二沽风情录最新章节!
这朱枚是兄弟二人,家住在常州府武进县甘家塘村。这武进县濒临太湖,境内又有滆湖,东临江阴、无锡,南接宜兴,西毗金坛、丹阳。这一带地势低平,河港汊荡纵横交错,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可谓之名副其实的江南水乡,是极富庶之地。
甘家塘村离县城东南五十里,离太湖很近,也就是十几里。村子不大,只有四五十户人家,被大大小小的池塘分隔开来,所以各家住的挺分散。各家门前屋后都是郁郁葱葱的翠竹,间或有几株杉树,如果不注意还真看不出翠竹绿树掩映下的草屋。
村中有一户耕读人家,主人姓朱名尚,字鸣生,娶妻李氏。家中有良田百亩,家境殷实,衣食无忧。朱家宅院坐落在村南,门对一条小河。虽不是瓦房大宅,却也是院落宽大,有着四五十间房屋。家中连丫鬟、仆妇、佣人、长工有三十多口人,在村中也算大户了。这朱姓在村中虽然只有几户人家,却是历代生活于此,是当地老住户。
这朱尚也是自幼饱读诗书,年纪轻轻就中了秀才,只是连着几次参加乡试都名落孙山,遂有些灰心,无意仕途。仗着家境还算小康,不愁衣食,也就不思进取,每日里以读书、吟诗、抚琴、作画为乐。后来自己的两个儿子到了读书的年龄后,自己每日就以课子读书为己任,一家人过的甚是逍遥自在其乐融融。
自己的两个儿子相差两岁,长子朱岷,次子朱枚,自幼聪明伶俐,读书甚是用功。才三四年的功夫,已经能够吟诗作对儿了,朱尚看着两个儿子如此争气,心中很是高兴,将自己原来要读书上进,迈入仕途的的希望全放在了儿子身上,满心希望儿子将来能走上仕途,光宗耀祖,所以每日里更加用心督促儿子读书。
谁曾想,这一年合当有事,只因为朱家的水田与邻村豪绅沈大虎的地相邻,为其相中。沈大虎让管家给朱尚递了信,非要朱家将地转卖给他。这朱尚生性耿直,是个宁折不弯的脾气,认定这是自家的祖田不能让与他人,任你说破天,就是不答应卖田。
殊不知这个沈大虎却不是个积德行善的良民,表面上与乡邻们一团和气,其实是个笑面虎,积一肚子坏水。日常里又常到衙门里走动,与县太爷称兄道弟,衙役们也一贯的逢迎这位沈爷。据说是他家祖上曾做过不知什么官,以后就以乡绅自居,却又不守本分,仗着这点余阴,在乡里横行不法,巧取豪夺,交结官府,干尽了坏事,已积有良田千亩,还不满足。因这朱家水田都是丰产的水田,与沈家的田地相连,让这沈大虎看在眼里,十分眼红,由此才起了贪心。这沈大虎不但非要朱家将田相让,而且又要压价强买。被朱尚一口回绝之后,心中不甘,连转几个心眼,起了不良之念,要使个黑心绝户计将朱家的田凭空霸占过来。
原来这沈大虎有一班黑道上的弟兄,暗地里还干着没本钱买卖。看朱尚不肯低头,强买不成,遂约了这一帮匪徒,蒙上面,手持钢刀,在一个月黑风高夜,到朱家翻墙而入。这帮强盗见人就砍,逢人就杀,朱尚俩口儿死于非命,强盗们又拿出事先准备好倒填日期的买卖地产的契约,按上死人的手印。这些强盗将朱家财物抢掠一空,一把火将朱家的宅院烧了个净光。看着这帮强盗的凶残气势,众乡邻如何敢出头相救,只能眼巴巴看着朱家被灭门。
也亏了朱岷、朱枚两兄弟当夜睡在离后门不远的书房内,家中老仆刘老儿知觉的早,拼死护持着两兄弟从后门逃出来。
兄弟两人一路奔逃,黑夜之中朱枚跌了一跤,待爬起身来,已不见兄长身影,只得不管哪里,往前逃去,在一个岔路口弟兄二人逃散,各奔了东西。哥哥朱岷不见了弟弟,只得孤身一人奔逃了半夜来到一片湖水边,饥渴疲累,一时晕倒在地。
悠忽醒来,看看天已放亮,湖边有一条大道,是由苏州奔镇江、扬州去的官道。朱岷年龄幼小,体力有限,到此早已跑不动了,又受了这一场惊吓,跌坐在大道旁放声大哭起来。正在此时,哭声惊动了晨起行路之人,原来是一位僧人路过,远远的听到孩童的哭声,急忙赶了过来。到了近前一看,是个十来岁的孩子,坐在地上正在悲泣,看他身上衣冠不整,头发散乱,十分的狼狈。忙过来问他:
“小施主,为何清晨独自一人坐在此地啼哭?”
朱岷见是个胖大的僧人才不感到害怕,见问到自己,不觉悲从心中来,只得向僧人哭诉一番,
“我家昨夜遭强盗打劫,恐怕爹娘已被强盗害死了,连房子都给烧了。我和弟弟被老仆救出来,深夜之中分散逃命,逃到这里,才发现已经与弟弟失散了。”
僧人闻听觉得这小童的遭遇十分的可怜,接着问他,
“小施主,你叫什么名字,家住哪里?附近可还有亲人么?”
“我叫朱岷,”
朱岷抽抽噎噎的回答:
“我家住在甘家塘村,我只知道逃出来的只有我和弟弟两个人,附近也没有亲人可以投靠。”
僧人又问他道:
“这样说来你已是孤苦一人无处可去了?”
朱岷呜咽着说:
“是,我也不知该怎么办。”
僧人看看小童,想想也是,这么小的年纪,遭此大难,早已乱了方寸,不知所措。出家人救苦救难,我该救他才是,心中连念几声‘阿弥陀佛’忙安慰朱岷,
“小施主不要哭了,既然你的父母被害,家已被毁,兄弟也已失散,你无处可去,不如先随我走,到寺中暂避祸端吧。我是扬州栖灵寺僧人,你可暂在寺中存身。”
朱岷终究年纪幼小,在危难之中没有了主张。想想自己是无计可施了,没办法,只能先随僧人到寺中安身避难。站起身来,估摸了一下家乡的方向,跪下磕了几个头,想着遇难的爹娘,失散的弟弟,不由的又大哭了一场,起来谢了僧人搭救之恩,随着僧人上了大道,奔扬州而去。到了前方一个镇子,僧人带着朱岷找到一个寺院,将朱岷的遭遇跟寺院住持说了一番,对朱岷说:
“你先安心在此稍候等我,我去你家那里去探听一下,看情形再做定夺。”
朱岷听了急忙对僧人说:
“要回去探听消息我也要同去看看。”
僧人只得劝他,
“你去不得,如果有何凶险那是自投罗网,我是局外之人,不会牵涉其中,待我探听了原委再回来将结果告诉你。”
朱岷听了只得作罢,再三拜托僧人打听自己兄弟的消息。自己只好暂在寺中等待。直至第三日傍晚,僧人回到寺中告诉朱岷,
“我找到了甘家塘村,听你村中人传言,你父母必是得罪了人,才被强盗所害,你家宅院已被烧毁,逃出来的还有一个老仆,听说你的父母已被老仆收殓。地方已经报官,在等着衙门来勘验。看来你确是无家可归了,又不能现在就回去,恐怕仇人会斩草除根,你还会有性命之忧。只能随我到扬州寺中暂且安身”
朱岷听了,这才确信父母已被害,不由又大哭了一场,想起来又问:
“可曾有我兄弟的消息?”
僧人摇摇头,
“没听到你兄弟的消息,想必已逃避远处为人所救,待以后再慢慢寻访你兄弟的消息吧。”
朱岷听了又呜咽着哭着道:
“我一定要找到弟弟,是我将弟弟弄丢的,大师你一定要帮我。”
“好,好,不要哭了,我一定帮你找到弟弟。”
僧人连忙安慰他,
“在村里我也找到你家的老仆问过,他也说不好你父母被害的原因。我又不好透露你的去向,以免泄露出去被你家仇人知道,你还会有危险。所以我只是暗示你家老仆一年后到扬州栖灵寺,我有话对他说。这样以后你家中有什么消息也会有人来通禀。”
说着拍拍朱岷的的肩,
“明天你就随我到扬州去吧,我会慢慢打听你弟弟的消息的。”
朱岷想想实在没办法,只能死心塌地随僧人到扬州避难。
再说这个僧人可不是一般的僧人。看年纪约四旬左右,生的方面大耳,身高体胖,俨然一副佛相,法号元弘,又号高云,乃扬州栖灵寺藏经阁高僧。因到苏州访友后回扬州,正巧路过此地遇见逃命出来的朱岷。看到朱岷的遭遇,元弘心中甚是不平。原想到朱岷家乡探其究竟,如需相助,必会伸手,如能将朱岷在其家乡安置那是再好不过。待探听一番后,才知道朱家必是得罪了人,才遭此横祸,可一时又无凭无据,也就无处伸冤,恐怕官府也找不到苦主,只能将这灭门大案当做无头案糊涂了账。没奈何,只能带朱岷回扬州,在栖灵寺暂且安身。
这位高云法师俗家姓姚,原是浙江会稽人士,也是书香人家,其母梦服金伽衣僧而受孕,生下一个男孩,起名崇明。崇明这孩子自小聪慧,读书过目不忘,七、八岁就能诗善对,而且自幼就喜欢绘画。因崇明的母亲信奉佛教十分虔诚,认定这孩子有佛缘,曾许下誓愿,要送他出家。所以在崇明十七岁时就被送到会稽大善寺削发为僧,赐名元弘,又号高云。这元弘自幼有佛根,在寺中专心钻研佛学,几年之内即遍阅佛学经典,年纪轻轻即精通佛学,连多年的老僧都自叹不如。这高云禅师天生嫉恶如仇,好打抱不平,一付急公好义的侠义心肠。年轻时,本族祖坟为地方豪绅强占,一家人摄其威势不敢与之争,独高云听说后,自告奋勇到成都找到这豪绅家做官的家主,据理力争,迫其将强占的坟地退回。自此名声大振,曾受到安郡王及其弟红蓝主人的延请,主持弥陀寺。后又由霁仑永法师举荐入内廷,蒙皇上召对畅春园,赋诗得皇上赞许。乙酉年,康熙皇上南巡时,又召对于杭州西湖行宫,蒙皇上赐御书金字《心经》。这高云禅师在年轻时就精于书画,尤工诗赋,可说是一代诗僧。后在扬州栖灵寺成为藏经阁高僧。其诗书画,出家之后更进一层,可说已是诗书画三绝。
这些日子元弘去苏州访友归来路过武进县,赶早长行,凑巧救了朱岷,看到朱岷已是孤苦无依,不觉动了佛门怜悯之心,连声“阿弥陀佛”,打定主意,带朱岷回栖灵寺暂避灾难。高云带着朱岷在路上不则一日来到扬州。
这栖灵寺在扬州城北蜀岗之上,是个已历数百年之古寺,初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故称‘大明寺’,隋仁寿元年,文帝杨坚六十寿辰,诏令在全国三十个州立三十座塔,以供奉佛骨舍利,其中一座在大明寺内,称栖灵塔,塔高九层,因寺从塔名,故大明寺与栖灵寺并称。唐天宝年间,名僧鉴真在东渡日本前即为大明寺住持,在此传经授戒。入清后,避‘明’字讳,改称栖灵寺。
因扬州在明末清初饱受战乱之苦,清军在扬州屠城十日,使扬州从一个经济繁荣的大都市一度沦为市井萧条,人烟稀少一片荒芜之处。直至康熙中期,历经近百年的休养生息,扬州才重现昔日的辉煌。栖灵寺在扬州历来是香火极盛的寺院,高云在寺中多年,已成为藏经阁高僧。
朱岷随高云来到寺内,朱岷抬头看去,只见山门高大,门额上书‘栖灵寺’三个大字,字迹苍劲有力,颇有古风。山门兼做天王殿,迈步进内,见殿内正中供弥勒佛像,转过去,背面为护法韦陀,两旁分立着持国、增长、广目、多闻四大天王。
过天王殿,但见庭院开阔,古木参天,香烟缭绕,东有百年桧柏,西有百年黄杨,中有宝鼎两尊,上青石台阶,进大雄宝殿,只见这大殿甚是雄伟,面阔五间,前后回廊,檐高三重,镂空花脊。殿内法相庄严,经幢肃穆,法器俱全。正中莲花宝座上端坐着释迦牟尼佛,两侧是他的十大大弟子中的迦叶和阿难。东首坐着药师佛,西首坐着阿弥陀佛。佛坛背后是海岛观音菩萨,殿两侧是十八罗汉像。
二人来到殿后左侧跨院方丈内,拜见方丈。老方丈已是八旬高龄,高云将路过武进,逢朱家被祸,路遇逃出的朱岷,见其孤苦无依,才将其救助回寺的经过一一向方丈禀过。方丈听了也觉得朱岷的身世十分可怜,口中不住的‘阿弥陀佛’。看看朱岷,对高云说:
“元弘师弟,佛门弟子救苦怜贫,本的是佛门慈悲之心。将其救护回寺,正是佛门弟子的本色。只是我观此子身怀深仇大恨,以后可能还有许多尘世间纠葛缠身,不宜让其在本寺剃度,可以暂且留在寺内,渡过眼前的灾难,待机缘到时自有其安身之处。”
嘱咐高云好生看顾朱岷。先安排与小沙弥们住在一起,除与众僧一样做些洒扫庭除,担水挑柴之类的杂活外,自有高云安排其读书学习。朱岷到了此时,也只得放下心中的悲痛,安下心来,留在寺中随高云读书,只是心中不时想起失散的弟弟,十分惦念弟弟的安危,不知如今流落到何处,也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兄弟重逢。特别是在父母的忌日,只能躲在无人处暗自悲泣。朱岷又暗自发下誓愿,今生定要找到弟弟,兄弟重逢,一起到父母的坟前告慰父母在天之灵。
在寺中朱岷随着高云读书,实是获益匪浅,因那高云是诗书画三绝的高僧,指导他读书绘画自然是手到擒来的事。幸喜朱岷也是自小喜欢绘画,有高云在侧,常得到指点,读书有进步,画画也是日见长进。
这朱枚是兄弟二人,家住在常州府武进县甘家塘村。这武进县濒临太湖,境内又有滆湖,东临江阴、无锡,南接宜兴,西毗金坛、丹阳。这一带地势低平,河港汊荡纵横交错,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可谓之名副其实的江南水乡,是极富庶之地。
甘家塘村离县城东南五十里,离太湖很近,也就是十几里。村子不大,只有四五十户人家,被大大小小的池塘分隔开来,所以各家住的挺分散。各家门前屋后都是郁郁葱葱的翠竹,间或有几株杉树,如果不注意还真看不出翠竹绿树掩映下的草屋。
村中有一户耕读人家,主人姓朱名尚,字鸣生,娶妻李氏。家中有良田百亩,家境殷实,衣食无忧。朱家宅院坐落在村南,门对一条小河。虽不是瓦房大宅,却也是院落宽大,有着四五十间房屋。家中连丫鬟、仆妇、佣人、长工有三十多口人,在村中也算大户了。这朱姓在村中虽然只有几户人家,却是历代生活于此,是当地老住户。
这朱尚也是自幼饱读诗书,年纪轻轻就中了秀才,只是连着几次参加乡试都名落孙山,遂有些灰心,无意仕途。仗着家境还算小康,不愁衣食,也就不思进取,每日里以读书、吟诗、抚琴、作画为乐。后来自己的两个儿子到了读书的年龄后,自己每日就以课子读书为己任,一家人过的甚是逍遥自在其乐融融。
自己的两个儿子相差两岁,长子朱岷,次子朱枚,自幼聪明伶俐,读书甚是用功。才三四年的功夫,已经能够吟诗作对儿了,朱尚看着两个儿子如此争气,心中很是高兴,将自己原来要读书上进,迈入仕途的的希望全放在了儿子身上,满心希望儿子将来能走上仕途,光宗耀祖,所以每日里更加用心督促儿子读书。
谁曾想,这一年合当有事,只因为朱家的水田与邻村豪绅沈大虎的地相邻,为其相中。沈大虎让管家给朱尚递了信,非要朱家将地转卖给他。这朱尚生性耿直,是个宁折不弯的脾气,认定这是自家的祖田不能让与他人,任你说破天,就是不答应卖田。
殊不知这个沈大虎却不是个积德行善的良民,表面上与乡邻们一团和气,其实是个笑面虎,积一肚子坏水。日常里又常到衙门里走动,与县太爷称兄道弟,衙役们也一贯的逢迎这位沈爷。据说是他家祖上曾做过不知什么官,以后就以乡绅自居,却又不守本分,仗着这点余阴,在乡里横行不法,巧取豪夺,交结官府,干尽了坏事,已积有良田千亩,还不满足。因这朱家水田都是丰产的水田,与沈家的田地相连,让这沈大虎看在眼里,十分眼红,由此才起了贪心。这沈大虎不但非要朱家将田相让,而且又要压价强买。被朱尚一口回绝之后,心中不甘,连转几个心眼,起了不良之念,要使个黑心绝户计将朱家的田凭空霸占过来。
原来这沈大虎有一班黑道上的弟兄,暗地里还干着没本钱买卖。看朱尚不肯低头,强买不成,遂约了这一帮匪徒,蒙上面,手持钢刀,在一个月黑风高夜,到朱家翻墙而入。这帮强盗见人就砍,逢人就杀,朱尚俩口儿死于非命,强盗们又拿出事先准备好倒填日期的买卖地产的契约,按上死人的手印。这些强盗将朱家财物抢掠一空,一把火将朱家的宅院烧了个净光。看着这帮强盗的凶残气势,众乡邻如何敢出头相救,只能眼巴巴看着朱家被灭门。
也亏了朱岷、朱枚两兄弟当夜睡在离后门不远的书房内,家中老仆刘老儿知觉的早,拼死护持着两兄弟从后门逃出来。
兄弟两人一路奔逃,黑夜之中朱枚跌了一跤,待爬起身来,已不见兄长身影,只得不管哪里,往前逃去,在一个岔路口弟兄二人逃散,各奔了东西。哥哥朱岷不见了弟弟,只得孤身一人奔逃了半夜来到一片湖水边,饥渴疲累,一时晕倒在地。
悠忽醒来,看看天已放亮,湖边有一条大道,是由苏州奔镇江、扬州去的官道。朱岷年龄幼小,体力有限,到此早已跑不动了,又受了这一场惊吓,跌坐在大道旁放声大哭起来。正在此时,哭声惊动了晨起行路之人,原来是一位僧人路过,远远的听到孩童的哭声,急忙赶了过来。到了近前一看,是个十来岁的孩子,坐在地上正在悲泣,看他身上衣冠不整,头发散乱,十分的狼狈。忙过来问他:
“小施主,为何清晨独自一人坐在此地啼哭?”
朱岷见是个胖大的僧人才不感到害怕,见问到自己,不觉悲从心中来,只得向僧人哭诉一番,
“我家昨夜遭强盗打劫,恐怕爹娘已被强盗害死了,连房子都给烧了。我和弟弟被老仆救出来,深夜之中分散逃命,逃到这里,才发现已经与弟弟失散了。”
僧人闻听觉得这小童的遭遇十分的可怜,接着问他,
“小施主,你叫什么名字,家住哪里?附近可还有亲人么?”
“我叫朱岷,”
朱岷抽抽噎噎的回答:
“我家住在甘家塘村,我只知道逃出来的只有我和弟弟两个人,附近也没有亲人可以投靠。”
僧人又问他道:
“这样说来你已是孤苦一人无处可去了?”
朱岷呜咽着说:
“是,我也不知该怎么办。”
僧人看看小童,想想也是,这么小的年纪,遭此大难,早已乱了方寸,不知所措。出家人救苦救难,我该救他才是,心中连念几声‘阿弥陀佛’忙安慰朱岷,
“小施主不要哭了,既然你的父母被害,家已被毁,兄弟也已失散,你无处可去,不如先随我走,到寺中暂避祸端吧。我是扬州栖灵寺僧人,你可暂在寺中存身。”
朱岷终究年纪幼小,在危难之中没有了主张。想想自己是无计可施了,没办法,只能先随僧人到寺中安身避难。站起身来,估摸了一下家乡的方向,跪下磕了几个头,想着遇难的爹娘,失散的弟弟,不由的又大哭了一场,起来谢了僧人搭救之恩,随着僧人上了大道,奔扬州而去。到了前方一个镇子,僧人带着朱岷找到一个寺院,将朱岷的遭遇跟寺院住持说了一番,对朱岷说:
“你先安心在此稍候等我,我去你家那里去探听一下,看情形再做定夺。”
朱岷听了急忙对僧人说:
“要回去探听消息我也要同去看看。”
僧人只得劝他,
“你去不得,如果有何凶险那是自投罗网,我是局外之人,不会牵涉其中,待我探听了原委再回来将结果告诉你。”
朱岷听了只得作罢,再三拜托僧人打听自己兄弟的消息。自己只好暂在寺中等待。直至第三日傍晚,僧人回到寺中告诉朱岷,
“我找到了甘家塘村,听你村中人传言,你父母必是得罪了人,才被强盗所害,你家宅院已被烧毁,逃出来的还有一个老仆,听说你的父母已被老仆收殓。地方已经报官,在等着衙门来勘验。看来你确是无家可归了,又不能现在就回去,恐怕仇人会斩草除根,你还会有性命之忧。只能随我到扬州寺中暂且安身”
朱岷听了,这才确信父母已被害,不由又大哭了一场,想起来又问:
“可曾有我兄弟的消息?”
僧人摇摇头,
“没听到你兄弟的消息,想必已逃避远处为人所救,待以后再慢慢寻访你兄弟的消息吧。”
朱岷听了又呜咽着哭着道:
“我一定要找到弟弟,是我将弟弟弄丢的,大师你一定要帮我。”
“好,好,不要哭了,我一定帮你找到弟弟。”
僧人连忙安慰他,
“在村里我也找到你家的老仆问过,他也说不好你父母被害的原因。我又不好透露你的去向,以免泄露出去被你家仇人知道,你还会有危险。所以我只是暗示你家老仆一年后到扬州栖灵寺,我有话对他说。这样以后你家中有什么消息也会有人来通禀。”
说着拍拍朱岷的的肩,
“明天你就随我到扬州去吧,我会慢慢打听你弟弟的消息的。”
朱岷想想实在没办法,只能死心塌地随僧人到扬州避难。
再说这个僧人可不是一般的僧人。看年纪约四旬左右,生的方面大耳,身高体胖,俨然一副佛相,法号元弘,又号高云,乃扬州栖灵寺藏经阁高僧。因到苏州访友后回扬州,正巧路过此地遇见逃命出来的朱岷。看到朱岷的遭遇,元弘心中甚是不平。原想到朱岷家乡探其究竟,如需相助,必会伸手,如能将朱岷在其家乡安置那是再好不过。待探听一番后,才知道朱家必是得罪了人,才遭此横祸,可一时又无凭无据,也就无处伸冤,恐怕官府也找不到苦主,只能将这灭门大案当做无头案糊涂了账。没奈何,只能带朱岷回扬州,在栖灵寺暂且安身。
这位高云法师俗家姓姚,原是浙江会稽人士,也是书香人家,其母梦服金伽衣僧而受孕,生下一个男孩,起名崇明。崇明这孩子自小聪慧,读书过目不忘,七、八岁就能诗善对,而且自幼就喜欢绘画。因崇明的母亲信奉佛教十分虔诚,认定这孩子有佛缘,曾许下誓愿,要送他出家。所以在崇明十七岁时就被送到会稽大善寺削发为僧,赐名元弘,又号高云。这元弘自幼有佛根,在寺中专心钻研佛学,几年之内即遍阅佛学经典,年纪轻轻即精通佛学,连多年的老僧都自叹不如。这高云禅师天生嫉恶如仇,好打抱不平,一付急公好义的侠义心肠。年轻时,本族祖坟为地方豪绅强占,一家人摄其威势不敢与之争,独高云听说后,自告奋勇到成都找到这豪绅家做官的家主,据理力争,迫其将强占的坟地退回。自此名声大振,曾受到安郡王及其弟红蓝主人的延请,主持弥陀寺。后又由霁仑永法师举荐入内廷,蒙皇上召对畅春园,赋诗得皇上赞许。乙酉年,康熙皇上南巡时,又召对于杭州西湖行宫,蒙皇上赐御书金字《心经》。这高云禅师在年轻时就精于书画,尤工诗赋,可说是一代诗僧。后在扬州栖灵寺成为藏经阁高僧。其诗书画,出家之后更进一层,可说已是诗书画三绝。
这些日子元弘去苏州访友归来路过武进县,赶早长行,凑巧救了朱岷,看到朱岷已是孤苦无依,不觉动了佛门怜悯之心,连声“阿弥陀佛”,打定主意,带朱岷回栖灵寺暂避灾难。高云带着朱岷在路上不则一日来到扬州。
这栖灵寺在扬州城北蜀岗之上,是个已历数百年之古寺,初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故称‘大明寺’,隋仁寿元年,文帝杨坚六十寿辰,诏令在全国三十个州立三十座塔,以供奉佛骨舍利,其中一座在大明寺内,称栖灵塔,塔高九层,因寺从塔名,故大明寺与栖灵寺并称。唐天宝年间,名僧鉴真在东渡日本前即为大明寺住持,在此传经授戒。入清后,避‘明’字讳,改称栖灵寺。
因扬州在明末清初饱受战乱之苦,清军在扬州屠城十日,使扬州从一个经济繁荣的大都市一度沦为市井萧条,人烟稀少一片荒芜之处。直至康熙中期,历经近百年的休养生息,扬州才重现昔日的辉煌。栖灵寺在扬州历来是香火极盛的寺院,高云在寺中多年,已成为藏经阁高僧。
朱岷随高云来到寺内,朱岷抬头看去,只见山门高大,门额上书‘栖灵寺’三个大字,字迹苍劲有力,颇有古风。山门兼做天王殿,迈步进内,见殿内正中供弥勒佛像,转过去,背面为护法韦陀,两旁分立着持国、增长、广目、多闻四大天王。
过天王殿,但见庭院开阔,古木参天,香烟缭绕,东有百年桧柏,西有百年黄杨,中有宝鼎两尊,上青石台阶,进大雄宝殿,只见这大殿甚是雄伟,面阔五间,前后回廊,檐高三重,镂空花脊。殿内法相庄严,经幢肃穆,法器俱全。正中莲花宝座上端坐着释迦牟尼佛,两侧是他的十大大弟子中的迦叶和阿难。东首坐着药师佛,西首坐着阿弥陀佛。佛坛背后是海岛观音菩萨,殿两侧是十八罗汉像。
二人来到殿后左侧跨院方丈内,拜见方丈。老方丈已是八旬高龄,高云将路过武进,逢朱家被祸,路遇逃出的朱岷,见其孤苦无依,才将其救助回寺的经过一一向方丈禀过。方丈听了也觉得朱岷的身世十分可怜,口中不住的‘阿弥陀佛’。看看朱岷,对高云说:
“元弘师弟,佛门弟子救苦怜贫,本的是佛门慈悲之心。将其救护回寺,正是佛门弟子的本色。只是我观此子身怀深仇大恨,以后可能还有许多尘世间纠葛缠身,不宜让其在本寺剃度,可以暂且留在寺内,渡过眼前的灾难,待机缘到时自有其安身之处。”
嘱咐高云好生看顾朱岷。先安排与小沙弥们住在一起,除与众僧一样做些洒扫庭除,担水挑柴之类的杂活外,自有高云安排其读书学习。朱岷到了此时,也只得放下心中的悲痛,安下心来,留在寺中随高云读书,只是心中不时想起失散的弟弟,十分惦念弟弟的安危,不知如今流落到何处,也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兄弟重逢。特别是在父母的忌日,只能躲在无人处暗自悲泣。朱岷又暗自发下誓愿,今生定要找到弟弟,兄弟重逢,一起到父母的坟前告慰父母在天之灵。
在寺中朱岷随着高云读书,实是获益匪浅,因那高云是诗书画三绝的高僧,指导他读书绘画自然是手到擒来的事。幸喜朱岷也是自小喜欢绘画,有高云在侧,常得到指点,读书有进步,画画也是日见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