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何进
推荐阅读:剑来、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一念永恒
妖妖小说网 www.yaotxt.com,最快更新三国纵横之凉州辞最新章节!
董卓得到大将军何进的召令之后,积极进军,没想要到了雒阳城西却反而被谏议大夫种邵手持圣旨用君臣大义给阻退了,虽然之前到渑池之时,也有大将军派来的使者传令大军就地驻扎,但是和谏议大夫种邵手持圣旨的威力相比却有如云泥之别,董卓虽然骄横,但也不敢冒然之间犯天下之大不韪,违反诏令强行进军,于是只好就在夕阳亭该地,汇合大军,就地驻扎下来了。
董卓虽然停驻兵马,碍于谏议大夫种邵的手持的诏令不敢继续进军雒阳,但他也是一肚子的火气,停驻之后得到李儒“士卒长途奔波劳顿,暂且修整待命,静观其变”的劝解之后才稍稍息怒,再次修书给身处雒阳的何进和董等人,想要探明朝中当下的局势。
董卓不知道,就在何进下令他和桥瑁、丁原等人进军威逼雒阳,声讨宦官的时候,宦官也连忙做出行动,请动了何进的弟弟,车骑将军何苗作为说客,前往劝阻大将军何进的鲁莽行为。
何苗知道自家兄长的性格,他也没有跟宦官求情,而是抓住何进患得患失的心理,向何进挑明召集四方外兵进京的危害。
“始共从南阳来,俱以贫贱依省内以致富贵,国家之事,亦何容易。覆水不收,宜深思之,且与省内和也。”
何家原本只是南阳境内的一个小小的豪强之家,只是因为妹妹入宫得到了天子的宠幸,何进、何苗等母族亲戚才得以跃居朝堂。何进更是新帝登基之后,才彻底掌控了朝政大权,所以这种乍得富贵的情况,最是容易让人患得患的,何进召集的四方外兵如果全部汇集京师,而何进这个大将军却弹压不住底下人的心思的话,让这些骄兵悍将突然暴起,兵刃露于朝廷,鲜血溅于宫殿,就真的是追悔莫及、覆水难收了。
何苗这一点可以说是直接戳中了何进召集外兵入京后内心所最担忧的事情,也勾起了何进的诸多心思,甚至于后面何苗所说的暂时和宫省之内的宦官和好一事,何进都没有听进去。
何进因为何苗的话,心中更加疑虑,所以才会有了谏议大夫种邵手持圣旨前来阻止董卓进军雒阳这桩事情。
董卓、丁原、桥瑁等人都接到了朝廷的诏书,勒令停止进军,就地驻扎,于是三路兵马纷纷停驻下来,只是隐隐从北、西、东三面包围住了雒阳城,无形中增加朝中大将军、党人一派的威势。
身在朝中的袁绍眼看自家苦心孤诣营造的第二波攻势又要被宦官再次化解掉,他此时也是心急如焚,直接面见大将军何进,用近乎是威胁的语气跟何进重申了两家结盟的初始目的和眼下的危险局面。
“交构已成,形势已露,将军复欲何待而不旱决之乎?事久变生,复为窦氏矣!”
袁绍的意思很明显,何进已经和宦官交恶,如果再这样迟迟不决地拖延下去,那么很快就会像窦武不听陈蕃的劝告的结果一样,落得个身死族灭的下场。
何进已经和宦官翻脸,自然不能够再失去党人这一重要臂助,如果没有了这些党人的支持,何进不仅没有胆气对付雄踞多朝、根基深固的宦官,只怕也维持朝中各方平衡的局面都不能够了,所以何进再次向袁绍为首的党人许诺,一定联手铲除宦官,并很快就付诸了实际行动。
有何进和袁隗掌控尚书台,朝政大权在手,袁绍立马被拔擢为司隶校尉,假节,专命击断,同时嫉恶如仇、仇视宦官的从事中郎王允也被任命为河南尹。
加上之前何进上表,请旨任命何为北军中侯,荀攸为黄门侍郎,郑泰为尚书。至此,外戚、党人、士大夫一派已经彻底掌控了除后宫之外的雒阳城所有大小重要职务。
其中以袁绍上任司隶校尉最为关键,司隶校尉与御史中丞、尚书令号称“三独坐”,是汉廷之中最为显要的三个职位。先前阳球任司隶校尉之时,就曾经在殿上口头流血向灵帝上奏“臣无清高之行,横蒙鹰犬之任。前虽纠诛王甫、段、盖简落狐狸,未足宣示天下。愿假臣一月,必令豺狼鸱枭,各服其辜。”表示再让自己任司隶校尉一个月,就能够令京师上上下下的豺狼鸱枭、横行不法之徒都受到应有的惩戒。
而现在袁绍受任司隶校尉,为的自然就是要运用司隶校尉弹劾不法的权力来铲除盘踞在宫省之中、触手却几乎能够遍及天下的宦官一伙,他上任伊始就命司隶校尉属下的方略武吏去侦察宦官动静,又密信传书,催促董卓、桥瑁等人,让他们这些统领兵马的外臣派驿使紧急上奏,在奏章上声称要进军到平乐观,讨伐宦官,以清君侧。
等到各方兵马的奏疏被摆上了后宫何太后的案头时,何太后才大吃一惊,她虽然知道当下群情汹涌,宫里宫外都在传言驱逐宦官一党的事情,但没想竟严重到了召集外兵入京的地步,这可是攸关即位未久的天子安危的事情。
事情闹到了这个地步,何太后也不得不同意大将军何进的意见,将宫中的张让、赵忠一党的中常侍、小黄门全部罢黜,遣散归家,换上了何进属意的其他宦官和私人入侍宫中,接替宦官一党。
至此,外戚、党人和宦官的两番较量,第一次攻势被宦官利用何太后的私人感情和流言蜚语所化解,而第二次在借助着了统领外兵的武人之力后,何进既不用再承受流言的切骨之伤,又成功利用外兵的威势压服了宫中的何太后,解除了所有宦官的职务,大获全胜。
昔日权势滔天、一言决人生死的宦官也不得惶然无措,纷纷前往大将军府中向何进谢罪,请求饶过他们这些刑余之人一命。如愿以偿的何进也豪气顿生,大手一挥,没有再趁机赶尽杀绝,而是好言相劝。
“天下匈匈,正患诸君耳。今董卓垂至,诸君何不早各就国!”
何进心满意足的情况下,大度一番,让这些积攒了无数家财又多被封侯的宦官,各归封国,远离京师。而求饶的张让、赵忠等人不管内心想法如何,在何进面前自然是唯唯诺诺、俯首帖耳,再三谢恩而退。
事后得知此事的袁绍捶胸顿足,恼怒何进没有当机立断,当场将这些自投罗网的宦官全部一网打尽,他再次向何进请求彻底铲除这些被罢除职位的宦官,可何进这个时候,已经扳倒了宦官这些宫中最棘手的对手,也开始有了自己的打算,和政治上的盟友袁绍貌合神离,不再点头赞同袁绍的请求了。
董卓得到大将军何进的召令之后,积极进军,没想要到了雒阳城西却反而被谏议大夫种邵手持圣旨用君臣大义给阻退了,虽然之前到渑池之时,也有大将军派来的使者传令大军就地驻扎,但是和谏议大夫种邵手持圣旨的威力相比却有如云泥之别,董卓虽然骄横,但也不敢冒然之间犯天下之大不韪,违反诏令强行进军,于是只好就在夕阳亭该地,汇合大军,就地驻扎下来了。
董卓虽然停驻兵马,碍于谏议大夫种邵的手持的诏令不敢继续进军雒阳,但他也是一肚子的火气,停驻之后得到李儒“士卒长途奔波劳顿,暂且修整待命,静观其变”的劝解之后才稍稍息怒,再次修书给身处雒阳的何进和董等人,想要探明朝中当下的局势。
董卓不知道,就在何进下令他和桥瑁、丁原等人进军威逼雒阳,声讨宦官的时候,宦官也连忙做出行动,请动了何进的弟弟,车骑将军何苗作为说客,前往劝阻大将军何进的鲁莽行为。
何苗知道自家兄长的性格,他也没有跟宦官求情,而是抓住何进患得患失的心理,向何进挑明召集四方外兵进京的危害。
“始共从南阳来,俱以贫贱依省内以致富贵,国家之事,亦何容易。覆水不收,宜深思之,且与省内和也。”
何家原本只是南阳境内的一个小小的豪强之家,只是因为妹妹入宫得到了天子的宠幸,何进、何苗等母族亲戚才得以跃居朝堂。何进更是新帝登基之后,才彻底掌控了朝政大权,所以这种乍得富贵的情况,最是容易让人患得患的,何进召集的四方外兵如果全部汇集京师,而何进这个大将军却弹压不住底下人的心思的话,让这些骄兵悍将突然暴起,兵刃露于朝廷,鲜血溅于宫殿,就真的是追悔莫及、覆水难收了。
何苗这一点可以说是直接戳中了何进召集外兵入京后内心所最担忧的事情,也勾起了何进的诸多心思,甚至于后面何苗所说的暂时和宫省之内的宦官和好一事,何进都没有听进去。
何进因为何苗的话,心中更加疑虑,所以才会有了谏议大夫种邵手持圣旨前来阻止董卓进军雒阳这桩事情。
董卓、丁原、桥瑁等人都接到了朝廷的诏书,勒令停止进军,就地驻扎,于是三路兵马纷纷停驻下来,只是隐隐从北、西、东三面包围住了雒阳城,无形中增加朝中大将军、党人一派的威势。
身在朝中的袁绍眼看自家苦心孤诣营造的第二波攻势又要被宦官再次化解掉,他此时也是心急如焚,直接面见大将军何进,用近乎是威胁的语气跟何进重申了两家结盟的初始目的和眼下的危险局面。
“交构已成,形势已露,将军复欲何待而不旱决之乎?事久变生,复为窦氏矣!”
袁绍的意思很明显,何进已经和宦官交恶,如果再这样迟迟不决地拖延下去,那么很快就会像窦武不听陈蕃的劝告的结果一样,落得个身死族灭的下场。
何进已经和宦官翻脸,自然不能够再失去党人这一重要臂助,如果没有了这些党人的支持,何进不仅没有胆气对付雄踞多朝、根基深固的宦官,只怕也维持朝中各方平衡的局面都不能够了,所以何进再次向袁绍为首的党人许诺,一定联手铲除宦官,并很快就付诸了实际行动。
有何进和袁隗掌控尚书台,朝政大权在手,袁绍立马被拔擢为司隶校尉,假节,专命击断,同时嫉恶如仇、仇视宦官的从事中郎王允也被任命为河南尹。
加上之前何进上表,请旨任命何为北军中侯,荀攸为黄门侍郎,郑泰为尚书。至此,外戚、党人、士大夫一派已经彻底掌控了除后宫之外的雒阳城所有大小重要职务。
其中以袁绍上任司隶校尉最为关键,司隶校尉与御史中丞、尚书令号称“三独坐”,是汉廷之中最为显要的三个职位。先前阳球任司隶校尉之时,就曾经在殿上口头流血向灵帝上奏“臣无清高之行,横蒙鹰犬之任。前虽纠诛王甫、段、盖简落狐狸,未足宣示天下。愿假臣一月,必令豺狼鸱枭,各服其辜。”表示再让自己任司隶校尉一个月,就能够令京师上上下下的豺狼鸱枭、横行不法之徒都受到应有的惩戒。
而现在袁绍受任司隶校尉,为的自然就是要运用司隶校尉弹劾不法的权力来铲除盘踞在宫省之中、触手却几乎能够遍及天下的宦官一伙,他上任伊始就命司隶校尉属下的方略武吏去侦察宦官动静,又密信传书,催促董卓、桥瑁等人,让他们这些统领兵马的外臣派驿使紧急上奏,在奏章上声称要进军到平乐观,讨伐宦官,以清君侧。
等到各方兵马的奏疏被摆上了后宫何太后的案头时,何太后才大吃一惊,她虽然知道当下群情汹涌,宫里宫外都在传言驱逐宦官一党的事情,但没想竟严重到了召集外兵入京的地步,这可是攸关即位未久的天子安危的事情。
事情闹到了这个地步,何太后也不得不同意大将军何进的意见,将宫中的张让、赵忠一党的中常侍、小黄门全部罢黜,遣散归家,换上了何进属意的其他宦官和私人入侍宫中,接替宦官一党。
至此,外戚、党人和宦官的两番较量,第一次攻势被宦官利用何太后的私人感情和流言蜚语所化解,而第二次在借助着了统领外兵的武人之力后,何进既不用再承受流言的切骨之伤,又成功利用外兵的威势压服了宫中的何太后,解除了所有宦官的职务,大获全胜。
昔日权势滔天、一言决人生死的宦官也不得惶然无措,纷纷前往大将军府中向何进谢罪,请求饶过他们这些刑余之人一命。如愿以偿的何进也豪气顿生,大手一挥,没有再趁机赶尽杀绝,而是好言相劝。
“天下匈匈,正患诸君耳。今董卓垂至,诸君何不早各就国!”
何进心满意足的情况下,大度一番,让这些积攒了无数家财又多被封侯的宦官,各归封国,远离京师。而求饶的张让、赵忠等人不管内心想法如何,在何进面前自然是唯唯诺诺、俯首帖耳,再三谢恩而退。
事后得知此事的袁绍捶胸顿足,恼怒何进没有当机立断,当场将这些自投罗网的宦官全部一网打尽,他再次向何进请求彻底铲除这些被罢除职位的宦官,可何进这个时候,已经扳倒了宦官这些宫中最棘手的对手,也开始有了自己的打算,和政治上的盟友袁绍貌合神离,不再点头赞同袁绍的请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