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章 各种疼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妖妖小说网 www.yaotxt.com,最快更新百度宅男当崇祯最新章节!
四月,天气已经变得暖和起来。//WWw、qВ⑸.coM/
紫禁城。
文华殿杨改革正在忙碌这一天的政事。
“诸位卿家,从各地报上来的情况来看,今年的大旱灾已经成了定局了,灾情波北方数省,大部分地方都要欠收,有一些地方恐怕要绝收的,诸位卿家都议一议吧”杨改革开头就是这几句话。
如今已经是四月中旬了,各地的旱情开始凸显,已经可以判定,灾情成了定局,许多地方本该是苗木青翠的,现在却是干裂了地,别提庄稼了。
一个大灾之年已经成了定局。各地州县也都学乖了,有了灾情立刻上报,倒是没有想掩盖灾情的,因为那是完全是费力不讨好的事。
皇帝发过了话,大臣们都开始议论起来。
今年年初的兆头就不好,皇帝早早就说过,今年有大灾情,现在来看,确实是个大灾年,不少大臣的眉头皱了起来。
众臣议论了一阵,杨改革压压手。众臣安静下来。
“诸位卿家都说说,有什么办法应对吧”杨改革说道。
“回禀陛下,臣以为,应当大力推广番薯的种植,番薯乃是对抗旱灾的利器,高产且易活”施凤来立刻第一个站出来,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对于推广番薯,施凤来已经形成了条件反射。
“嗯”杨改革暂且不置可否,点点头,嗯了一声,算是在听。
“回禀陛下,既然今年有大旱灾,朝廷也应该提前应对,臣以为,应该以工代赈,该想办法先让百姓活下去……”韩焙也跟着说道,他的办法倒是简单,以工代赈,做工程。
“嗯……”杨改革依旧是不置可否,点点头。
“回禀陛下,臣以为,该继续加强移民,万万不可使百姓流离失所……………”毕自严说出了第三个路。
“嗯……”杨改革依旧是点点头,表示在听。
大臣们又说了一些办法,包括让张显庸求雨,包括告天地,祭四方神灵,包括君王百官省身,还有兴修水利,免除田赋,税等。
杨改革一直在认真的听,这些都是有效的对抗干旱的办法。杨改革本来可以一口答应下来,可杨改革却统统的不置可否,都以“嗯”来答复。
对于如何抗灾,杨改革是有经验的,朝臣们说的这些也是没错的,可这些手段,无一不是要钱的,而且是要大笔的钱,北方九边打仗就不说了。南方的移民,每年开销大几百万两。各种各样的工程,各种各样的开销,累计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数字。尽管现在杨改革有钱,可面对如此的开销,也不得不头疼。
不仅是头疼,更是心疼。
南方移民的钱,是万万不能少的,除了南方移民,实际还有北方移民,这个钱也是不能少,南方移主要是针对陕西,山西,河南等地的灾民,而北方的移民则主要是针对京畿,山东,山西等地,都是只能不断投钱的工程。
以工代赈,实际就是各种工程,包括陕西的石油工业,修路,包括兴建上海新城,包括其他等等,都是以工代赈,这都是需要大笔银的,每年也是几百万两。
再比如什么种番薯,办学什么其他七七八八的开销加起来,就是一个恐怖的开销。
杨改革稍稍的一算账,那是头也疼,脚也疼,所以在小朝会上,是“嗯”“嗯”“嗯”的,说话都不敢大声。
“诸位卿家说得都不错”杨改革给了一个评价,却不把原本很利索就该确定下来的事确定下来。杨改革有些犹豫了,是不是该节省些?是不是该砍掉一些项目?虽然自己从盐商那里弄了不少钱,可也经不起这样花啊!如今花钱,花得杨改革是心也疼,肝也疼了,再这样下去,要不了两年,自己又得重新过饷帝的日了。
“呃,这个”杨改革在开这个“抗旱”会议之前,不是没合计过自己要怎么做,不是没合计过要花什么钱,可临到头了,杨改革又舍不得了,实在是手头有些紧了。
杨改革咂咂嘴,若不是靠着银行和纸币的放大器功能,实际从盐商那里弄的银,已经见底了,这一段日花钱太大方,花钱太洒了。银钱像流水一样的往外洒,杨改革感觉,日不是这般过的,自己也是有家有室的人,手应该紧一些,不然这日是没法过了,这一年又一年,时间过得飞快,不知不觉之间,这银钱就在某种程度上见底了,这就是一个警钟了,若是还不引起注意,日后会有大麻烦的。
群臣也都等着陛下发话,不少人的脖都等长了。
杨改革尽管花钱花得心也疼,肝也疼了,不过也知道,自己依旧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这些事情,无一不是重中之重,都是万万不可省的,都是万万不可停的,停一样,都有大麻烦,这些都是维系大明王朝正常运转必不可少的元素。
杨改革寻思着,如今也只能硬着头皮撑下去了,呆会开过了会,得把毕自严找来,得把这个预算的事加快布置了,不然,每年像这样无休止的花钱,可就不是头疼,脚痛,心肝疼,恐怕还得胃疼,牙……,
有了预算,好歹每年花多少钱也有了一个量,知道要准备多少钱,知道多少钱能熬过一年去,没钱了也好早早的找银去,远比如今这般随手撤钱,迎头乱撞的强。
杨改革还在犹豫是不是硬着头皮确定下这些事。
却看见在一旁的王承恩正在朝自己示意。
杨改革刚去头疼、心疼、肝疼去了,倒是没在意王承恩的动静,看见王承恩似乎是要说什么立刻停下来拿眼睛看着王承恩。
王承恩立刻靠近皇帝身边,小声的道:“陛下,辽东急报”杨改革一听就觉得不太对头辽东急报?那次不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说的?即便是战事胶着,也没有这般藏着掖着的?今天这王承恩这般反常?莫非,辽东战事出现了大变故?杨改革的瞬间“严肃”起来。
“…孙师傅说,虏酋黄台吉于两军对阵之时求和,言可进京负荆请罪,为了体现诚意,甚至主动让出了辽阳城如今大军已经开抵辽阳,可能已经拿下了辽阳城…”王承恩小声的将事情的经过说了出来。
“呃求和?”杨改革听得那个意外,不知不觉之中,说了出来,求和,加负荆请罪,加让出辽阳城这怎么看都是阴谋。
王承恩这般做,也是无可奈何,他也算是知晓内情的人,知道东虏求和意外着什么,向来各方急报都没有这般藏着掖着的,但今天,却不得不先给皇帝说一说,让皇帝先有一个心理准备。
王承恩的动作,众臣也都看在眼里,见王承恩在皇帝面前说了些什么个个好奇,这回到底是什么事,这般神秘。
杨改革的脑筋急速的开动起来这个可不是什么好消息,拿过王承恩手里的急报自己看起来。除了国书,还有急报,也还有孙承宗的密函,都是孙承宗的手书,错不了。
里面的内容,更加详细,把事情的经过说得很清楚。杨改革虽然不用看就知道有阴谋,可看完了,也不得不承认,这个阴谋使得有力度,使得毒辣。
杨改革的脑筋急速的转动起来。
如何处理这件事?如何抵消黄台吉这个阴谋的影响?如何平息朝堂上可能出现的纷争?杨改革知道,考验自己的时候到了。
皇帝在宝座上沉思,群臣在下面跟着焦急起来,不知道是那方出了什么大事,纷纷猜测起来,这情形,可不多见。
杨改革思索了一阵,心里已经有了一些对策了,得益于孙承宗把事情写得很清楚,也得益于孙承宗提的一些建议。
有了一些应对的办法,杨改革准备公开这件事了。
“诸位卿家,朕在这里先说一件很重要的事,赈灾的事稍后再议…”杨改革知道这件事不可能拖延,也不可能遮盖得住,迟早也是要说出来的,能让自己提前知晓内容,有个思索对策的时间,已经算是不错了。
群臣伸长了脖,很想知道这到底是个什么事,这般怪异。
“大伴,把孙师傅的奏报和东虏的国书给诸位卿家看看”杨改革说到。
此话一出口,朝臣们就惊讶起来,东虏的国书,不知道是个什么事情。目光纷纷投向皇帝手里的那几个本。
孙承宗的奏报和东虏的国书在群臣手中传阅起来,群臣议论的声音也越来越大。
“陛下,臣以为”一个刚看过奏报和东虏国书的大臣,立刻就嚷嚷起来。
杨改革摇摇手,让这个大臣噤声。
这个大臣好像想起来,又把话咽回去。
孙承宗的奏报和东虏的国书,继续在群臣中传阅。
杨改革有些烦躁,这黄台吉的毒计果然毒得很,这还没传阅完呢,就有大臣迫不及待的要发表意见了。
“诸位卿家就议一议吧,虏酋黄台吉要归附我朝,朕怎么觉得有点悬啊!”杨改革见群臣传阅完毕,压压手,说到,说之前,稍稍的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好让自己的人马有个心理准备。
“启禀陛下,臣以为,东虏归附之事,应该有诈,我朝和东虏有宿怨,绝不可轻信东虏。”施凤来依旧是第一个说的,得皇帝提醒,已经明白了皇帝的基本态度,自然按照皇帝的态度说。
“启禀陛下!臣以为,此时正是我大军围剿东虏的关键时刻,东虏此时求和,臣对东虏的诚意抱有很大的疑问,臣以为,已经谨慎”
韩爔也在公正的基础上稍稍的偏向了皇帝。
杨改革点点头。
“启禀陛下,臣有不同的见解。”陈于廷当仁不让的站出来,同样是以反对派的声音说话。
“哦卿家不妨说说。”杨改革道。
“回禀陛下臣以为,正是因为我朝把东虏逼到了绝境,东虏的求和有诚意若是平时东虏求和,也只能当个笑话罢了,故此,臣以为,此乃是QB5难逢的好机会!如能和平收拾东虏,彻底平复辽东战事,也不妨是一桩佳话免了兵刀之苦,也免了糜费之难,如今我朝正有大干旱,如能将兵费用到赈灾上,臣以为,更妥”陈于廷立刻说道。
正反派出场,群臣更是议论纷纷。
“嗯有道理”杨改革听了,也并无太多表示,也只是嗯了一声了事,挥挥手,示意众臣继续说。
“启禀陛下臣以为,东虏此时求和,动机实在是可疑,切不可大意……………”有人站在帝党这一边支持。
“启禀陛下,臣以为,东虏求和应该是有诚意的,否则,也不至于主动让出辽阳城甚至虏酋黄台吉愿意入京请罪,陛下此难道还不足以体现东虏的诚意吗?臣以为,该给东虏一个机会,不战而屈人兵,不动兵刀而解决辽东之事,难道不是一桩美事吗?”也有人力tn陈于廷的话。
“启禀陛下,东虏让出辽阳城,以臣从这奏报上来看,应该是东虏迫为我大军压力,无可奈何而不得不让出来的,根本不能看成是东虏求和的诚意”大臣们的争执一下就j烈起来,正反两边立刻吵起来。
“启禀陛下,臣观这国书写得格外谦卑,言辞之中,已然是将我大明当作父朝来对待的,又有主动让出辽阳城的举动,臣以为,此事还是有几分可信的,当然,东虏的信誉向来极差,和我朝又有宿怨,本不该信,但臣以为,再不济,陛下也因该派出使者,前去和东虏接洽,如果虏酋黄台吉真的愿意只身入京,那么,就足以说明东虏归附的诚意了,陛下,如能和平解决辽东战事,臣以为,更好”支持和平解决的人也不在少数,不少平日里持中间态度的人,也支持了和平解决。当然,支持和率和有诸多前提,那就是虏酋黄台吉只身入京请罪,这些支持的人也不是傻瓜,不可能引火烧身,必定留好退路。
这个说辞,立刻得到了许多人的支持,不管是真是假,起码东虏的姿态是好的,也还算有那么几分诚意,至少也该先谈谈看,成不成另说。
杨改革听了一气,觉得很不爽。黄台吉这招,居然有如此的威力,能让朝中这样多的人为之说话,杨改革自从做了几件大事,就对自己掌控朝堂的能力比较自信了,可今日,杨改革又感觉到了那种隐隐的不畅。
这些大臣说的话,都是比较有“道理”的,都是比较“正直”的,不管是赞成和谈的还是不赞成的,你都不能对他说什么。
杨改革自己是不赞成和谈的,其中的原因自然不用说了。
那些赞成和谈的,你也不能指责他什么,毕竟他说的也是正理,不用打仗就能解决辽东的事,何乐而不为?你要说他天真?却也未必,人家说了,要东虏黄台吉只身进京,至于谈得如何,那是另外一码事了,他们只是要谈,却并没有一定说能成功。
一旦谈了,这辽东远在千里之外,派个使者过去,一来二去的,不知道要几个月能谈得下来,其中各种条件的扯皮,还不知道要扯多久。如果真的是谈成了,自然是和谈的功劳,即便没谈成,也不算什么,接着打就是。
坏就坏在这里,一旦谈了,远在辽东的大军该怎么办?大军的处境就尴尬了,如今打的是斥候战,讲的是消磨东虏的实力,不给东虏恢复的时机,可一旦谈了,是继续打斥候战还是不打?打了就是影响和谈,必定被东虏拿出来说事,谈判的时候必定更加扯淡,不打,东虏正好获得几个月的休养生息的时间,这个时间绝对是很宝贵的,东虏去年在林丹汗那里弄了不少牧场,借着这些牧场,可以恢复不少实力了。
一旦不打了,士卒必定松懈下来,必定放松警惕,对辽东大军的军心和战力有很大的影响,而一旦给黄台吉寻到机会,或许会给明朝一个一击致命。
杨改革想了想,不得不说一声,这一招,确实毒辣,点中了明朝的软肋。明朝向来就是文武不合,文臣压制武将那是“天经地义”的,文臣曾经一直把武将压制得跟狗一般,如何能让武人翻身?”
如果和谈成了,自然是文臣拿了首功,继续压武将们一头,支持和谈,也就在情理之中了。相反的,如果和谈不成,那自然得靠武将们征伐了,自然是武人们的功劳,面对武人地位的崛起,文臣必定不甘心,必定千方百计的压制,如今黄台吉的“真诚”无疑是一个导火索,要点暴文臣武将之间的隔阂和摩擦。
杨改革知道,文武之争只是一方面,如果再算上其他明理暗里的各种原因,这场争斗,只怕不会轻易收场,黄台吉这把火,确实烧得毒。!。
最新全本:、、、、、、、、、、
四月,天气已经变得暖和起来。//WWw、qВ⑸.coM/
紫禁城。
文华殿杨改革正在忙碌这一天的政事。
“诸位卿家,从各地报上来的情况来看,今年的大旱灾已经成了定局了,灾情波北方数省,大部分地方都要欠收,有一些地方恐怕要绝收的,诸位卿家都议一议吧”杨改革开头就是这几句话。
如今已经是四月中旬了,各地的旱情开始凸显,已经可以判定,灾情成了定局,许多地方本该是苗木青翠的,现在却是干裂了地,别提庄稼了。
一个大灾之年已经成了定局。各地州县也都学乖了,有了灾情立刻上报,倒是没有想掩盖灾情的,因为那是完全是费力不讨好的事。
皇帝发过了话,大臣们都开始议论起来。
今年年初的兆头就不好,皇帝早早就说过,今年有大灾情,现在来看,确实是个大灾年,不少大臣的眉头皱了起来。
众臣议论了一阵,杨改革压压手。众臣安静下来。
“诸位卿家都说说,有什么办法应对吧”杨改革说道。
“回禀陛下,臣以为,应当大力推广番薯的种植,番薯乃是对抗旱灾的利器,高产且易活”施凤来立刻第一个站出来,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对于推广番薯,施凤来已经形成了条件反射。
“嗯”杨改革暂且不置可否,点点头,嗯了一声,算是在听。
“回禀陛下,既然今年有大旱灾,朝廷也应该提前应对,臣以为,应该以工代赈,该想办法先让百姓活下去……”韩焙也跟着说道,他的办法倒是简单,以工代赈,做工程。
“嗯……”杨改革依旧是不置可否,点点头。
“回禀陛下,臣以为,该继续加强移民,万万不可使百姓流离失所……………”毕自严说出了第三个路。
“嗯……”杨改革依旧是点点头,表示在听。
大臣们又说了一些办法,包括让张显庸求雨,包括告天地,祭四方神灵,包括君王百官省身,还有兴修水利,免除田赋,税等。
杨改革一直在认真的听,这些都是有效的对抗干旱的办法。杨改革本来可以一口答应下来,可杨改革却统统的不置可否,都以“嗯”来答复。
对于如何抗灾,杨改革是有经验的,朝臣们说的这些也是没错的,可这些手段,无一不是要钱的,而且是要大笔的钱,北方九边打仗就不说了。南方的移民,每年开销大几百万两。各种各样的工程,各种各样的开销,累计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数字。尽管现在杨改革有钱,可面对如此的开销,也不得不头疼。
不仅是头疼,更是心疼。
南方移民的钱,是万万不能少的,除了南方移民,实际还有北方移民,这个钱也是不能少,南方移主要是针对陕西,山西,河南等地的灾民,而北方的移民则主要是针对京畿,山东,山西等地,都是只能不断投钱的工程。
以工代赈,实际就是各种工程,包括陕西的石油工业,修路,包括兴建上海新城,包括其他等等,都是以工代赈,这都是需要大笔银的,每年也是几百万两。
再比如什么种番薯,办学什么其他七七八八的开销加起来,就是一个恐怖的开销。
杨改革稍稍的一算账,那是头也疼,脚也疼,所以在小朝会上,是“嗯”“嗯”“嗯”的,说话都不敢大声。
“诸位卿家说得都不错”杨改革给了一个评价,却不把原本很利索就该确定下来的事确定下来。杨改革有些犹豫了,是不是该节省些?是不是该砍掉一些项目?虽然自己从盐商那里弄了不少钱,可也经不起这样花啊!如今花钱,花得杨改革是心也疼,肝也疼了,再这样下去,要不了两年,自己又得重新过饷帝的日了。
“呃,这个”杨改革在开这个“抗旱”会议之前,不是没合计过自己要怎么做,不是没合计过要花什么钱,可临到头了,杨改革又舍不得了,实在是手头有些紧了。
杨改革咂咂嘴,若不是靠着银行和纸币的放大器功能,实际从盐商那里弄的银,已经见底了,这一段日花钱太大方,花钱太洒了。银钱像流水一样的往外洒,杨改革感觉,日不是这般过的,自己也是有家有室的人,手应该紧一些,不然这日是没法过了,这一年又一年,时间过得飞快,不知不觉之间,这银钱就在某种程度上见底了,这就是一个警钟了,若是还不引起注意,日后会有大麻烦的。
群臣也都等着陛下发话,不少人的脖都等长了。
杨改革尽管花钱花得心也疼,肝也疼了,不过也知道,自己依旧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这些事情,无一不是重中之重,都是万万不可省的,都是万万不可停的,停一样,都有大麻烦,这些都是维系大明王朝正常运转必不可少的元素。
杨改革寻思着,如今也只能硬着头皮撑下去了,呆会开过了会,得把毕自严找来,得把这个预算的事加快布置了,不然,每年像这样无休止的花钱,可就不是头疼,脚痛,心肝疼,恐怕还得胃疼,牙……,
有了预算,好歹每年花多少钱也有了一个量,知道要准备多少钱,知道多少钱能熬过一年去,没钱了也好早早的找银去,远比如今这般随手撤钱,迎头乱撞的强。
杨改革还在犹豫是不是硬着头皮确定下这些事。
却看见在一旁的王承恩正在朝自己示意。
杨改革刚去头疼、心疼、肝疼去了,倒是没在意王承恩的动静,看见王承恩似乎是要说什么立刻停下来拿眼睛看着王承恩。
王承恩立刻靠近皇帝身边,小声的道:“陛下,辽东急报”杨改革一听就觉得不太对头辽东急报?那次不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说的?即便是战事胶着,也没有这般藏着掖着的?今天这王承恩这般反常?莫非,辽东战事出现了大变故?杨改革的瞬间“严肃”起来。
“…孙师傅说,虏酋黄台吉于两军对阵之时求和,言可进京负荆请罪,为了体现诚意,甚至主动让出了辽阳城如今大军已经开抵辽阳,可能已经拿下了辽阳城…”王承恩小声的将事情的经过说了出来。
“呃求和?”杨改革听得那个意外,不知不觉之中,说了出来,求和,加负荆请罪,加让出辽阳城这怎么看都是阴谋。
王承恩这般做,也是无可奈何,他也算是知晓内情的人,知道东虏求和意外着什么,向来各方急报都没有这般藏着掖着的,但今天,却不得不先给皇帝说一说,让皇帝先有一个心理准备。
王承恩的动作,众臣也都看在眼里,见王承恩在皇帝面前说了些什么个个好奇,这回到底是什么事,这般神秘。
杨改革的脑筋急速的开动起来这个可不是什么好消息,拿过王承恩手里的急报自己看起来。除了国书,还有急报,也还有孙承宗的密函,都是孙承宗的手书,错不了。
里面的内容,更加详细,把事情的经过说得很清楚。杨改革虽然不用看就知道有阴谋,可看完了,也不得不承认,这个阴谋使得有力度,使得毒辣。
杨改革的脑筋急速的转动起来。
如何处理这件事?如何抵消黄台吉这个阴谋的影响?如何平息朝堂上可能出现的纷争?杨改革知道,考验自己的时候到了。
皇帝在宝座上沉思,群臣在下面跟着焦急起来,不知道是那方出了什么大事,纷纷猜测起来,这情形,可不多见。
杨改革思索了一阵,心里已经有了一些对策了,得益于孙承宗把事情写得很清楚,也得益于孙承宗提的一些建议。
有了一些应对的办法,杨改革准备公开这件事了。
“诸位卿家,朕在这里先说一件很重要的事,赈灾的事稍后再议…”杨改革知道这件事不可能拖延,也不可能遮盖得住,迟早也是要说出来的,能让自己提前知晓内容,有个思索对策的时间,已经算是不错了。
群臣伸长了脖,很想知道这到底是个什么事,这般怪异。
“大伴,把孙师傅的奏报和东虏的国书给诸位卿家看看”杨改革说到。
此话一出口,朝臣们就惊讶起来,东虏的国书,不知道是个什么事情。目光纷纷投向皇帝手里的那几个本。
孙承宗的奏报和东虏的国书在群臣手中传阅起来,群臣议论的声音也越来越大。
“陛下,臣以为”一个刚看过奏报和东虏国书的大臣,立刻就嚷嚷起来。
杨改革摇摇手,让这个大臣噤声。
这个大臣好像想起来,又把话咽回去。
孙承宗的奏报和东虏的国书,继续在群臣中传阅。
杨改革有些烦躁,这黄台吉的毒计果然毒得很,这还没传阅完呢,就有大臣迫不及待的要发表意见了。
“诸位卿家就议一议吧,虏酋黄台吉要归附我朝,朕怎么觉得有点悬啊!”杨改革见群臣传阅完毕,压压手,说到,说之前,稍稍的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好让自己的人马有个心理准备。
“启禀陛下,臣以为,东虏归附之事,应该有诈,我朝和东虏有宿怨,绝不可轻信东虏。”施凤来依旧是第一个说的,得皇帝提醒,已经明白了皇帝的基本态度,自然按照皇帝的态度说。
“启禀陛下!臣以为,此时正是我大军围剿东虏的关键时刻,东虏此时求和,臣对东虏的诚意抱有很大的疑问,臣以为,已经谨慎”
韩爔也在公正的基础上稍稍的偏向了皇帝。
杨改革点点头。
“启禀陛下,臣有不同的见解。”陈于廷当仁不让的站出来,同样是以反对派的声音说话。
“哦卿家不妨说说。”杨改革道。
“回禀陛下臣以为,正是因为我朝把东虏逼到了绝境,东虏的求和有诚意若是平时东虏求和,也只能当个笑话罢了,故此,臣以为,此乃是QB5难逢的好机会!如能和平收拾东虏,彻底平复辽东战事,也不妨是一桩佳话免了兵刀之苦,也免了糜费之难,如今我朝正有大干旱,如能将兵费用到赈灾上,臣以为,更妥”陈于廷立刻说道。
正反派出场,群臣更是议论纷纷。
“嗯有道理”杨改革听了,也并无太多表示,也只是嗯了一声了事,挥挥手,示意众臣继续说。
“启禀陛下臣以为,东虏此时求和,动机实在是可疑,切不可大意……………”有人站在帝党这一边支持。
“启禀陛下,臣以为,东虏求和应该是有诚意的,否则,也不至于主动让出辽阳城甚至虏酋黄台吉愿意入京请罪,陛下此难道还不足以体现东虏的诚意吗?臣以为,该给东虏一个机会,不战而屈人兵,不动兵刀而解决辽东之事,难道不是一桩美事吗?”也有人力tn陈于廷的话。
“启禀陛下,东虏让出辽阳城,以臣从这奏报上来看,应该是东虏迫为我大军压力,无可奈何而不得不让出来的,根本不能看成是东虏求和的诚意”大臣们的争执一下就j烈起来,正反两边立刻吵起来。
“启禀陛下,臣观这国书写得格外谦卑,言辞之中,已然是将我大明当作父朝来对待的,又有主动让出辽阳城的举动,臣以为,此事还是有几分可信的,当然,东虏的信誉向来极差,和我朝又有宿怨,本不该信,但臣以为,再不济,陛下也因该派出使者,前去和东虏接洽,如果虏酋黄台吉真的愿意只身入京,那么,就足以说明东虏归附的诚意了,陛下,如能和平解决辽东战事,臣以为,更好”支持和平解决的人也不在少数,不少平日里持中间态度的人,也支持了和平解决。当然,支持和率和有诸多前提,那就是虏酋黄台吉只身入京请罪,这些支持的人也不是傻瓜,不可能引火烧身,必定留好退路。
这个说辞,立刻得到了许多人的支持,不管是真是假,起码东虏的姿态是好的,也还算有那么几分诚意,至少也该先谈谈看,成不成另说。
杨改革听了一气,觉得很不爽。黄台吉这招,居然有如此的威力,能让朝中这样多的人为之说话,杨改革自从做了几件大事,就对自己掌控朝堂的能力比较自信了,可今日,杨改革又感觉到了那种隐隐的不畅。
这些大臣说的话,都是比较有“道理”的,都是比较“正直”的,不管是赞成和谈的还是不赞成的,你都不能对他说什么。
杨改革自己是不赞成和谈的,其中的原因自然不用说了。
那些赞成和谈的,你也不能指责他什么,毕竟他说的也是正理,不用打仗就能解决辽东的事,何乐而不为?你要说他天真?却也未必,人家说了,要东虏黄台吉只身进京,至于谈得如何,那是另外一码事了,他们只是要谈,却并没有一定说能成功。
一旦谈了,这辽东远在千里之外,派个使者过去,一来二去的,不知道要几个月能谈得下来,其中各种条件的扯皮,还不知道要扯多久。如果真的是谈成了,自然是和谈的功劳,即便没谈成,也不算什么,接着打就是。
坏就坏在这里,一旦谈了,远在辽东的大军该怎么办?大军的处境就尴尬了,如今打的是斥候战,讲的是消磨东虏的实力,不给东虏恢复的时机,可一旦谈了,是继续打斥候战还是不打?打了就是影响和谈,必定被东虏拿出来说事,谈判的时候必定更加扯淡,不打,东虏正好获得几个月的休养生息的时间,这个时间绝对是很宝贵的,东虏去年在林丹汗那里弄了不少牧场,借着这些牧场,可以恢复不少实力了。
一旦不打了,士卒必定松懈下来,必定放松警惕,对辽东大军的军心和战力有很大的影响,而一旦给黄台吉寻到机会,或许会给明朝一个一击致命。
杨改革想了想,不得不说一声,这一招,确实毒辣,点中了明朝的软肋。明朝向来就是文武不合,文臣压制武将那是“天经地义”的,文臣曾经一直把武将压制得跟狗一般,如何能让武人翻身?”
如果和谈成了,自然是文臣拿了首功,继续压武将们一头,支持和谈,也就在情理之中了。相反的,如果和谈不成,那自然得靠武将们征伐了,自然是武人们的功劳,面对武人地位的崛起,文臣必定不甘心,必定千方百计的压制,如今黄台吉的“真诚”无疑是一个导火索,要点暴文臣武将之间的隔阂和摩擦。
杨改革知道,文武之争只是一方面,如果再算上其他明理暗里的各种原因,这场争斗,只怕不会轻易收场,黄台吉这把火,确实烧得毒。!。
最新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