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御前争辩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妖妖小说网 www.yaotxt.com,最快更新骥行三国最新章节!
马良与诸葛亮的关系尚有转圜的余地,向朗身后则已经没有了回头路,在搭上赵骥这条线后,他立即旗帜鲜明地公开安排儿子向条和侄子向充前往长安面见赵骥。
向朗这面旗帜在荆襄士人中的号召力比邓芝要强得多,赵骥非常高兴地给两人授了官,向充是向宠的弟弟,西晋时坐到了梓潼太守的位置上,赵骥让他先去杨戏手下担任京兆郡主簿历练一下,向条在西晋时坐到了江阳太守,赵骥把他塞到军中,到柳隐的麾下担任军法曹,等以后有了战功后再行擢升。
这件事很快就在荆襄系圈子中引起了很大的轰动,由于益州的官职有限,还不得不拿出一部分来分给其他政治派系的人,所以效力蜀汉的荆襄士人也不是人人都能得志,一些多年来迟迟无法晋升的荆襄人猛然发现自己原来还有另一种选择来获得上升通道。
人在汉中的诸葛亮暂时没空理会向朗,因为关中将领请求与家人团聚的请愿书已经被马良转送了过来。
杨仪暴怒道:“反了!赵骥这是明火执仗的要造反了!丞相,我们应该立即上奏天子出兵讨伐赵骥”。
“反了?威公,你凭什么说赵骥反了?”诸葛亮皱眉反问道,“关中将士是循正当渠道提出诉求的,朝廷觉得可行就同意,觉得不可行就驳回,扯得上反不反的吗,再说了,赵骥他本人有上表吗?”
杨仪话语一噎,但仍不满嘟囔道:“赵骥欲反之心已经昭然若揭,难道我们就任由他为所欲为吗”。
杨仪只适合办事,不适合掌权,诸葛亮在心中给杨仪定下了批语,只是当前正值用人之际,诸葛亮只得忍着性子引导杨仪:“威公,政治不是打打杀杀,赵骥一个武将都知道在朝廷的规则内争斗,你怎么还这般沉不住气,我们即便要阻止他,那也必须是在朝堂上,而不是在战场上,或者说你觉得大汉而今经得起一场内战吗”。
见杨仪垂头丧气地不吱声了,诸葛亮才慢慢续道:“将士们与家人聚少离多的确是个问题,我打算把关中军团分作三批,逐年轮换回蜀中与家人团聚,然后用汉中的士卒前往关中换防,如此不就两难自解了嘛,既回应了关中将士的需求,又可以预防边将拥兵自重”。
杨仪对诸葛亮的这招春风化雨佩服不已,连忙应承:“丞相高见,我这就按着你的意思去起草文书”。
丞相府的处理意见送到尚书台后,马良看过以后当着尚书仆射费祎的面提笔批了一个“可”字,然后吩咐:“今日文书太多了,分出一部分明日再呈报陛下用印”。
马良分配文书的呈报顺序时,不动声色地随手把关于轮换关中驻军的那份文书放在了明日那摞里面,然后趁着午饭时间悄悄溜到了向朗的公厩里,一番交谈后才告辞而去。
自从搭上赵骥这条线后,向朗工作积极性大增,整日既不研修经学也不周游访道了,天天都准时打卡上班,尤其喜欢借着自己的内官身份找皇帝聊天谈心。
蜀汉皇宫是由刘焉父子的州牧府改建而来,地方并不大,刘禅深居宫中甚为寂寞,陈祗离开后身边更是没有几个聊得来的人,加上向朗和他说话时并不谈公事,尽是挑些趣闻来讲,一来二去刘禅就喜欢上了这个老臣,时常主动召他“教导学问”。
按照诸葛亮的安排,侍中董允是专门负责监督刘禅的,他时常在皇帝的一言一行中挑刺找茬,惹得刘禅极为不喜,每当刘禅不听话时,他就搬出诸葛亮这尊大佛来压刘禅,但在和向朗交好后,刘禅可算找到了一个好帮手,向朗年龄大、资历深、品秩高、学问也好,批起董允来简直跟骂儿子没什么区别,从此就被刘禅引为了心腹知己。
次日,马良安排费祎把待处理的文书送去给皇帝用印,来到正殿时,只见刘禅正在和向朗谈话,费祎便耐心地等两人谈完后才恭恭敬敬地禀报道:“陛下,这是今日需要用印的文书,马尚书已经批好了处理意见”。
放在以往,刘禅通常都是看都不看就叫宦官盖印了,但今天却一反常态的说:“呈上来吧,待朕看看”。
费祎微觉有异,但此刻也别无他法,只能把文书递了上去,刘禅接过来反手就递给了向朗:“向公,你是有经验的老臣,你帮我看看尚书台批阅的意见可有谬误?”
费祎立即劝谏道:“陛下,向公是光禄勋,只负责掌典宫中宿卫,按例是无权查看这些文书”。
刘禅还没开口,向朗就眼角一挑,理也不理费祎的边翻看文书边说到:“怎么,文伟的意思是陛下也无权让我看吗?”
费祎整整衣冠,肃容力争道:“天子行为有错,我作为臣子当然该矫正匡扶,先帝有云,勿以恶小而为之,便是此理,还请向公勿要插手职权之外的公务”。
向朗眼中露出一抹欣赏的目光,但随即就隐去说道:“如果陛下坚持要给我看呢,文伟你打算怎么办,去跟孔明面前状告陛下么?”
向朗这句话明显就是诛心之论了,刘禅一听果然就不满地嘟起了腮帮,显然不是第一次被人威胁要告诉诸葛亮了,而且对这种行为极其极其的不满意。
费祎从容回答:“先帝崩殂之后,陛下拜丞相为相父,正该负有匡教陛下之责,至于告状嘛,臣是不敢也不会做的,但陛下与丞相恩同父子,想必在丞相问起时是不会隐瞒的”。
费祎之前长期被诸葛亮委以出使东吴的重任,可见是个能言善辩的人,根据裴松之注引的《祎别传》记载,费祎出使东吴期间,孙权特意安排诸葛恪、羊茞等擅长言辞的大臣与费祎辩论,但费祎即便在醉酒的状态下也能逐一反驳对方的说辞,因而深受孙权的赞赏。
马良与诸葛亮的关系尚有转圜的余地,向朗身后则已经没有了回头路,在搭上赵骥这条线后,他立即旗帜鲜明地公开安排儿子向条和侄子向充前往长安面见赵骥。
向朗这面旗帜在荆襄士人中的号召力比邓芝要强得多,赵骥非常高兴地给两人授了官,向充是向宠的弟弟,西晋时坐到了梓潼太守的位置上,赵骥让他先去杨戏手下担任京兆郡主簿历练一下,向条在西晋时坐到了江阳太守,赵骥把他塞到军中,到柳隐的麾下担任军法曹,等以后有了战功后再行擢升。
这件事很快就在荆襄系圈子中引起了很大的轰动,由于益州的官职有限,还不得不拿出一部分来分给其他政治派系的人,所以效力蜀汉的荆襄士人也不是人人都能得志,一些多年来迟迟无法晋升的荆襄人猛然发现自己原来还有另一种选择来获得上升通道。
人在汉中的诸葛亮暂时没空理会向朗,因为关中将领请求与家人团聚的请愿书已经被马良转送了过来。
杨仪暴怒道:“反了!赵骥这是明火执仗的要造反了!丞相,我们应该立即上奏天子出兵讨伐赵骥”。
“反了?威公,你凭什么说赵骥反了?”诸葛亮皱眉反问道,“关中将士是循正当渠道提出诉求的,朝廷觉得可行就同意,觉得不可行就驳回,扯得上反不反的吗,再说了,赵骥他本人有上表吗?”
杨仪话语一噎,但仍不满嘟囔道:“赵骥欲反之心已经昭然若揭,难道我们就任由他为所欲为吗”。
杨仪只适合办事,不适合掌权,诸葛亮在心中给杨仪定下了批语,只是当前正值用人之际,诸葛亮只得忍着性子引导杨仪:“威公,政治不是打打杀杀,赵骥一个武将都知道在朝廷的规则内争斗,你怎么还这般沉不住气,我们即便要阻止他,那也必须是在朝堂上,而不是在战场上,或者说你觉得大汉而今经得起一场内战吗”。
见杨仪垂头丧气地不吱声了,诸葛亮才慢慢续道:“将士们与家人聚少离多的确是个问题,我打算把关中军团分作三批,逐年轮换回蜀中与家人团聚,然后用汉中的士卒前往关中换防,如此不就两难自解了嘛,既回应了关中将士的需求,又可以预防边将拥兵自重”。
杨仪对诸葛亮的这招春风化雨佩服不已,连忙应承:“丞相高见,我这就按着你的意思去起草文书”。
丞相府的处理意见送到尚书台后,马良看过以后当着尚书仆射费祎的面提笔批了一个“可”字,然后吩咐:“今日文书太多了,分出一部分明日再呈报陛下用印”。
马良分配文书的呈报顺序时,不动声色地随手把关于轮换关中驻军的那份文书放在了明日那摞里面,然后趁着午饭时间悄悄溜到了向朗的公厩里,一番交谈后才告辞而去。
自从搭上赵骥这条线后,向朗工作积极性大增,整日既不研修经学也不周游访道了,天天都准时打卡上班,尤其喜欢借着自己的内官身份找皇帝聊天谈心。
蜀汉皇宫是由刘焉父子的州牧府改建而来,地方并不大,刘禅深居宫中甚为寂寞,陈祗离开后身边更是没有几个聊得来的人,加上向朗和他说话时并不谈公事,尽是挑些趣闻来讲,一来二去刘禅就喜欢上了这个老臣,时常主动召他“教导学问”。
按照诸葛亮的安排,侍中董允是专门负责监督刘禅的,他时常在皇帝的一言一行中挑刺找茬,惹得刘禅极为不喜,每当刘禅不听话时,他就搬出诸葛亮这尊大佛来压刘禅,但在和向朗交好后,刘禅可算找到了一个好帮手,向朗年龄大、资历深、品秩高、学问也好,批起董允来简直跟骂儿子没什么区别,从此就被刘禅引为了心腹知己。
次日,马良安排费祎把待处理的文书送去给皇帝用印,来到正殿时,只见刘禅正在和向朗谈话,费祎便耐心地等两人谈完后才恭恭敬敬地禀报道:“陛下,这是今日需要用印的文书,马尚书已经批好了处理意见”。
放在以往,刘禅通常都是看都不看就叫宦官盖印了,但今天却一反常态的说:“呈上来吧,待朕看看”。
费祎微觉有异,但此刻也别无他法,只能把文书递了上去,刘禅接过来反手就递给了向朗:“向公,你是有经验的老臣,你帮我看看尚书台批阅的意见可有谬误?”
费祎立即劝谏道:“陛下,向公是光禄勋,只负责掌典宫中宿卫,按例是无权查看这些文书”。
刘禅还没开口,向朗就眼角一挑,理也不理费祎的边翻看文书边说到:“怎么,文伟的意思是陛下也无权让我看吗?”
费祎整整衣冠,肃容力争道:“天子行为有错,我作为臣子当然该矫正匡扶,先帝有云,勿以恶小而为之,便是此理,还请向公勿要插手职权之外的公务”。
向朗眼中露出一抹欣赏的目光,但随即就隐去说道:“如果陛下坚持要给我看呢,文伟你打算怎么办,去跟孔明面前状告陛下么?”
向朗这句话明显就是诛心之论了,刘禅一听果然就不满地嘟起了腮帮,显然不是第一次被人威胁要告诉诸葛亮了,而且对这种行为极其极其的不满意。
费祎从容回答:“先帝崩殂之后,陛下拜丞相为相父,正该负有匡教陛下之责,至于告状嘛,臣是不敢也不会做的,但陛下与丞相恩同父子,想必在丞相问起时是不会隐瞒的”。
费祎之前长期被诸葛亮委以出使东吴的重任,可见是个能言善辩的人,根据裴松之注引的《祎别传》记载,费祎出使东吴期间,孙权特意安排诸葛恪、羊茞等擅长言辞的大臣与费祎辩论,但费祎即便在醉酒的状态下也能逐一反驳对方的说辞,因而深受孙权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