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恐慌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妖妖小说网 www.yaotxt.com,最快更新帝国风云最新章节!
第七十一章恐慌
法国迅速战败,使得欧洲的局势变得异常复杂。//wWW、QВ5.CǒM//
可以说,处境最为尴尬的不是与法国签订了秘密军事同盟条约的红俄,而是一直暗中支持法国的英国。原因很简单,红俄在战争爆发前,已经与德意志第二帝国秘密签署了友好条约,加上法国迅速战败,让德意志第二帝国看到了击败英国的希望,因此德意志第二帝国很有可能不会立即攻打红俄,而会首先对付海峡对岸的英国,在消除了后患之后,再出兵攻打红俄。也就是说,红俄还有足够多的时间完成备战工作,暂时不需要担心受到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进攻。
相反,英国却在烈火之中。
当时,几乎所有人都相信,拥有欧洲第一海军的德意志第二帝国会在迅速击败法国之后向英国宣战,并且再次击败英国皇家海军,夺取欧洲的制海权。因为没有法国阻挡,德军肯定会登陆英国本土。
显然,英国在此情况下,根本没有可能战胜德意志第二帝国,甚至没有能力阻挡德军在英伦三岛登陆。
正是如此,英国才非常希望红俄及时向德意志第二帝国开战。
只有红俄向德意志第二帝国开战,才能引开欧洲第一的陆军,让英国获得完成战争准备的时间。
说白了,此时的英国与红俄,都希望德意志第二帝国把矛头指向对方。
这也反映出,不管是英国、还是红俄,都没有信心击败德意志第二帝国,也就都希望对方来消耗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战争实力,然后趁两败俱伤的时候,再坐收渔利,用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
问题是,这么简单的道理,谁都看得出来。
德意志第二帝国向英国宣战之后,鲁登道夫并没有向西线增兵,反而从西线抽调了四十个师前往东普鲁士,巩固帝国的东方防线。随后,鲁登道夫就让攻法的德军轮番撤回国内休整。到七月,留在法国的德军已经不足一百五十万了,而且绝大部分都是在战争爆发前后组建的预备役部队。
只是,德意志第二帝国并不是仅仅向英国宣战。
当时,德意志第二帝国攻打英国本土,欠缺的不是制海权,而是制空权。
在德意志第二帝国向英国宣战之后,英国皇家海军的本土舰队就进驻斯卡帕湾,但是并没有出海活动。主要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公海舰队也在这个时候进入了威廉港,摆出了与英国皇家海军决战的架势。因为双方的实力在伯仲之间,所以双方都没有绝对的把握一举击败对手。
一时之见,北海出现了僵持局面,而且双方都不愿意打破这个局面。
原因很简单,英德双方都承受不起海战失败的严重后果。对英国来说,如果在海战中败北,将意味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局将再次上演,英国将不得不在丢失了制海权之后承认战败。对德意志第二帝国来说,如果输掉了海战,意味着将遭到英国皇家海军封锁,也将因此与盟国断绝往来。
对双方来说,僵持都是一个可以接受的局面。
不管怎么说,只要本土舰队还在,英国本土就不会受到直接攻击。同样的,只要公海舰队还能出海作战,德意志第二帝国就没有遭到封锁。
也正是如此,当时双方在北大西洋上的航线都没有受到太大的威胁。
可以说,这是一种十分奇怪的局面。
当然,双方的主力舰队都龟缩在港口里面,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即中日海战给双方的启示。
虽然联合舰队偷袭那霸港、以及特混舰队突袭硫黄岛,在战术上都属于突然袭击,不是正统的海战,但是这两场战斗,有一个共同点,即被各国看中的主力舰不但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反而是最大的受害者,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问世的航母、以及新兴的舰载航空兵成了真正的主角。
显然,英德双方都认识到,制空权比制海权更加重要。
问题是,双方海军都缺乏真正的舰队航母,在远离本土的海域作战,都不可能得到有效的防空掩护,更别说依靠航空兵作战了。
结果就是,如果让舰队出海,最有可能遭遇的不是对方的舰队,而是对方的轰炸机。
当时,双方不约而同的开始加强海军基地的防空设施。到年底,英国在设得兰群岛的斯卡帕湾附近建成了四座野战机场,部署了近三百架战斗机与上百架巡逻机。德意志第二帝国这边,帝国空军在威廉港附近有六座大型机场,长期部署了近五百架战机。此外,双方都在港口附近设置了大量防空阵地。比如,威廉港附近的就有十二处防空阵地,总共部署了上千门高射炮。
事实上,问题就在制空权上。
到这个时候,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空军将领才发现,在他们手里,没有多少能够从西欧机场起飞去轰炸英国本土的飞机。
要知道,帝国空军是一支非常典型的战术空军。
大战爆发时,帝国空军大概有四千架飞机,其中作战飞机大约有二千八百架,其中八百架是战斗机,剩下的两千架中,一千二百架是单发轰炸机,四百架是双发轰炸机,还有一些远程巡逻机。
也就是说,当时帝国空军没有一架四发轰炸机。
事实上,帝国空军的主要职责除了本土防空之外,就是为帝国陆军提供支援,即以战术轰炸为主。
显然,攻打英国本土,战术空军远远不够。
虽然在打败了法国之后,帝国空军获得了法国北部地区的机场,但是在法国北部,根本就没有多少机场。这也很好理解,因为这里最容易遭到攻击,法国根本没有在巴黎以北地区建设多少机场。
当时,在离伦敦四百公里的范围之内,只有八座大型空军基地。
也就是说,在这个范围内,只能部署大约一千架作战飞机。主要就是,帝国空军的单发轰炸机的作战半径都在四百公里左右。即便把半径扩大到八百公里,也就是双发轰炸机的作战半径,总共也只有二十一座大型机场。如果把轰炸目标定为比较靠北的伯明翰、或者是更北面的利物浦与利兹(这些城市都是英国的工业中心),那么几乎所有德军的轰炸机都没有足够的航程。
事实上,这还没有考虑战斗机的作战半径。
主要是,当时帝国空军还没有完整的护航战术,甚至没有人认为,应该为轰炸机群提供护航战斗机。
要知道,帝国空军的战斗机的作战半径都不大。
以bf-109e为例,其作战半径仅有可怜的三百五十公里,即便从靠近英吉利海峡的机场起飞,在到达伦敦上空之后,也只能停留不到十分钟。如果要飞往英国北面的城市,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些问题,直接导致德意志第二帝国不得不推迟攻打英国的作战计划。
当然,在已经向英国宣战的情况下,德军不可能无所作为。
七月七日,帝国空军对英国本土进行了第一次轰炸,大约三百架轰炸机集中轰炸了伦敦东南的工业区。
这次轰炸行动并不成功,德军至少损失了三十三架轰炸机。
主要就是,德军没有安排护航战斗机。准确的说,伴随轰炸机活动的战斗机在到达英吉利海峡上空之后就返航了。
当时,德军认为英军来不及组织防空。
显然,这是一个极为错误的判断。
要知道,在大战爆发前,英国就研制出了雷达,而且早于中队开始装备雷达。在法国战败之前,英国已经在本土东南与南部地区建成了完善的雷达预警网,德军机群还没有进入英吉利海峡就被发现了。结果就是,德军机群还没到达伦敦上空就遭遇了严阵以待的英国防空战斗机。
这次轰炸,也加深了英国人对战争的恐惧。
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德军将登陆英国本土。比如,从七月十日开始,英国当局就号召民众自发武装起来,在各城镇都组建了民兵部队,一些沿海城镇甚至组织武装平民在海滩上巡逻。对战争的恐惧,还使得英国民众做出了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比如,因为在一战中交战双方都大量使用了毒气等化学武器,即便实战效果并不理想,但是给交战双方的居民造成了极大的心理阴影,结果就是英国民众疯狂购买防毒面具,一些有钱人甚至委托亲朋去美国采购防毒面具。当时,一副美军在一战中使用过的、战后做为过剩物资处理的防毒面具能在英国卖到十英镑。这是个什么概念?英镑还没有与黄金脱钩,十英镑相当于七两多黄金的市制了。
这种对对战争的恐惧,也影响到了英国高层。
一时之间,英国从上到下都处于恐慌之中,甚至变得极为悲观,在一些港口,英国人开始不顾一切的挤上前往美国的船只,似乎认为英国即将沦陷,只有逃到美国,才能避免遭到战火荼毒。
英国还有希望吗?
最新全本:、、、、、、、、、、
第七十一章恐慌
法国迅速战败,使得欧洲的局势变得异常复杂。//wWW、QВ5.CǒM//
可以说,处境最为尴尬的不是与法国签订了秘密军事同盟条约的红俄,而是一直暗中支持法国的英国。原因很简单,红俄在战争爆发前,已经与德意志第二帝国秘密签署了友好条约,加上法国迅速战败,让德意志第二帝国看到了击败英国的希望,因此德意志第二帝国很有可能不会立即攻打红俄,而会首先对付海峡对岸的英国,在消除了后患之后,再出兵攻打红俄。也就是说,红俄还有足够多的时间完成备战工作,暂时不需要担心受到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进攻。
相反,英国却在烈火之中。
当时,几乎所有人都相信,拥有欧洲第一海军的德意志第二帝国会在迅速击败法国之后向英国宣战,并且再次击败英国皇家海军,夺取欧洲的制海权。因为没有法国阻挡,德军肯定会登陆英国本土。
显然,英国在此情况下,根本没有可能战胜德意志第二帝国,甚至没有能力阻挡德军在英伦三岛登陆。
正是如此,英国才非常希望红俄及时向德意志第二帝国开战。
只有红俄向德意志第二帝国开战,才能引开欧洲第一的陆军,让英国获得完成战争准备的时间。
说白了,此时的英国与红俄,都希望德意志第二帝国把矛头指向对方。
这也反映出,不管是英国、还是红俄,都没有信心击败德意志第二帝国,也就都希望对方来消耗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战争实力,然后趁两败俱伤的时候,再坐收渔利,用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
问题是,这么简单的道理,谁都看得出来。
德意志第二帝国向英国宣战之后,鲁登道夫并没有向西线增兵,反而从西线抽调了四十个师前往东普鲁士,巩固帝国的东方防线。随后,鲁登道夫就让攻法的德军轮番撤回国内休整。到七月,留在法国的德军已经不足一百五十万了,而且绝大部分都是在战争爆发前后组建的预备役部队。
只是,德意志第二帝国并不是仅仅向英国宣战。
当时,德意志第二帝国攻打英国本土,欠缺的不是制海权,而是制空权。
在德意志第二帝国向英国宣战之后,英国皇家海军的本土舰队就进驻斯卡帕湾,但是并没有出海活动。主要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公海舰队也在这个时候进入了威廉港,摆出了与英国皇家海军决战的架势。因为双方的实力在伯仲之间,所以双方都没有绝对的把握一举击败对手。
一时之见,北海出现了僵持局面,而且双方都不愿意打破这个局面。
原因很简单,英德双方都承受不起海战失败的严重后果。对英国来说,如果在海战中败北,将意味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局将再次上演,英国将不得不在丢失了制海权之后承认战败。对德意志第二帝国来说,如果输掉了海战,意味着将遭到英国皇家海军封锁,也将因此与盟国断绝往来。
对双方来说,僵持都是一个可以接受的局面。
不管怎么说,只要本土舰队还在,英国本土就不会受到直接攻击。同样的,只要公海舰队还能出海作战,德意志第二帝国就没有遭到封锁。
也正是如此,当时双方在北大西洋上的航线都没有受到太大的威胁。
可以说,这是一种十分奇怪的局面。
当然,双方的主力舰队都龟缩在港口里面,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即中日海战给双方的启示。
虽然联合舰队偷袭那霸港、以及特混舰队突袭硫黄岛,在战术上都属于突然袭击,不是正统的海战,但是这两场战斗,有一个共同点,即被各国看中的主力舰不但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反而是最大的受害者,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问世的航母、以及新兴的舰载航空兵成了真正的主角。
显然,英德双方都认识到,制空权比制海权更加重要。
问题是,双方海军都缺乏真正的舰队航母,在远离本土的海域作战,都不可能得到有效的防空掩护,更别说依靠航空兵作战了。
结果就是,如果让舰队出海,最有可能遭遇的不是对方的舰队,而是对方的轰炸机。
当时,双方不约而同的开始加强海军基地的防空设施。到年底,英国在设得兰群岛的斯卡帕湾附近建成了四座野战机场,部署了近三百架战斗机与上百架巡逻机。德意志第二帝国这边,帝国空军在威廉港附近有六座大型机场,长期部署了近五百架战机。此外,双方都在港口附近设置了大量防空阵地。比如,威廉港附近的就有十二处防空阵地,总共部署了上千门高射炮。
事实上,问题就在制空权上。
到这个时候,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空军将领才发现,在他们手里,没有多少能够从西欧机场起飞去轰炸英国本土的飞机。
要知道,帝国空军是一支非常典型的战术空军。
大战爆发时,帝国空军大概有四千架飞机,其中作战飞机大约有二千八百架,其中八百架是战斗机,剩下的两千架中,一千二百架是单发轰炸机,四百架是双发轰炸机,还有一些远程巡逻机。
也就是说,当时帝国空军没有一架四发轰炸机。
事实上,帝国空军的主要职责除了本土防空之外,就是为帝国陆军提供支援,即以战术轰炸为主。
显然,攻打英国本土,战术空军远远不够。
虽然在打败了法国之后,帝国空军获得了法国北部地区的机场,但是在法国北部,根本就没有多少机场。这也很好理解,因为这里最容易遭到攻击,法国根本没有在巴黎以北地区建设多少机场。
当时,在离伦敦四百公里的范围之内,只有八座大型空军基地。
也就是说,在这个范围内,只能部署大约一千架作战飞机。主要就是,帝国空军的单发轰炸机的作战半径都在四百公里左右。即便把半径扩大到八百公里,也就是双发轰炸机的作战半径,总共也只有二十一座大型机场。如果把轰炸目标定为比较靠北的伯明翰、或者是更北面的利物浦与利兹(这些城市都是英国的工业中心),那么几乎所有德军的轰炸机都没有足够的航程。
事实上,这还没有考虑战斗机的作战半径。
主要是,当时帝国空军还没有完整的护航战术,甚至没有人认为,应该为轰炸机群提供护航战斗机。
要知道,帝国空军的战斗机的作战半径都不大。
以bf-109e为例,其作战半径仅有可怜的三百五十公里,即便从靠近英吉利海峡的机场起飞,在到达伦敦上空之后,也只能停留不到十分钟。如果要飞往英国北面的城市,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些问题,直接导致德意志第二帝国不得不推迟攻打英国的作战计划。
当然,在已经向英国宣战的情况下,德军不可能无所作为。
七月七日,帝国空军对英国本土进行了第一次轰炸,大约三百架轰炸机集中轰炸了伦敦东南的工业区。
这次轰炸行动并不成功,德军至少损失了三十三架轰炸机。
主要就是,德军没有安排护航战斗机。准确的说,伴随轰炸机活动的战斗机在到达英吉利海峡上空之后就返航了。
当时,德军认为英军来不及组织防空。
显然,这是一个极为错误的判断。
要知道,在大战爆发前,英国就研制出了雷达,而且早于中队开始装备雷达。在法国战败之前,英国已经在本土东南与南部地区建成了完善的雷达预警网,德军机群还没有进入英吉利海峡就被发现了。结果就是,德军机群还没到达伦敦上空就遭遇了严阵以待的英国防空战斗机。
这次轰炸,也加深了英国人对战争的恐惧。
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德军将登陆英国本土。比如,从七月十日开始,英国当局就号召民众自发武装起来,在各城镇都组建了民兵部队,一些沿海城镇甚至组织武装平民在海滩上巡逻。对战争的恐惧,还使得英国民众做出了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比如,因为在一战中交战双方都大量使用了毒气等化学武器,即便实战效果并不理想,但是给交战双方的居民造成了极大的心理阴影,结果就是英国民众疯狂购买防毒面具,一些有钱人甚至委托亲朋去美国采购防毒面具。当时,一副美军在一战中使用过的、战后做为过剩物资处理的防毒面具能在英国卖到十英镑。这是个什么概念?英镑还没有与黄金脱钩,十英镑相当于七两多黄金的市制了。
这种对对战争的恐惧,也影响到了英国高层。
一时之间,英国从上到下都处于恐慌之中,甚至变得极为悲观,在一些港口,英国人开始不顾一切的挤上前往美国的船只,似乎认为英国即将沦陷,只有逃到美国,才能避免遭到战火荼毒。
英国还有希望吗?
最新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