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题种种论宝钗(一)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妖妖小说网 www.yaotxt.com,最快更新诛红与八十红论最新章节!
迷题种种论宝钗(一)
由于要写宝钗,故先将无意找到以前写在论坛上的旧文字上传混目,早年所写不合理处谅解。
在《红楼梦》宝、黛、钗三个没有胜利者的爱情悲剧中,薛宝钗无疑是最大的受害者。因为从第一回引子中看到:宝玉入世历炼的目的达到了,黛玉报恩还泪的宿命也完成了,但宝钗的目的很单纯:她进贾府目的就是要了断“金玉良缘”。她十二岁进贾府,嫁给宝玉时已经二十岁,经过八年艰苦与宝玉培养感情的时间。
本文这里要讨论的即是万分复杂人物薛宝钗的未解公案。行文入里,解悬述众,望大家理解。
第一、“老太太说要替他作生日”——年龄公案。宝钗过生日时15岁,宝玉13岁,黛玉12岁。但如下情节使年龄问题出现:
1、黛玉进京时6岁,宝玉7岁。因为贾母指当时为“残冬”,所以让黛玉住暖阁,宝玉住碧纱橱,两人仅一扇之隔,“同息同止”从后文看是公认的。这其一是新收拾的房间凉气森森,贾母爱惜黛玉;其二是古时“男女七岁不同席”,两人没有避讳。到第七回送宫花时,两人已经各房而居。即此时宝钗应9岁,但与之同年的香菱却是13岁。那作者让贾雨村赴任的路走了4年么?
2、在给宝玉仪婚上王夫人一派都是挑大年纪的。宝玉13岁时张道士提出一个15岁女家,这可能是传王夫人口舌,女方也就是宝钗了。到随后的两个婆子为傅秋芳相亲是离奇的23岁,没有王夫人的首肯两个婆子进不得园子的。曹雪芹如此安排目的仅是突显王夫人注重家族利益么?
3、薛宝钗行为言语暮气十足。她知物像博士、教人像长者、遇事像管家、交际像官家,总之15岁的人像35岁的集合体。
要给出答案从曹雪芹的角度看是他有亲身经历:他手过长辈各类女性扶养,或建国虽达不到那么高超,但与之类似的人。这不是新鲜事。例如,开国总理******少年时受生母万十二姑和过继母陈氏影响,当然成年后行事是薛宝钗不能向背的。
要从书中寻觅答案就可玩味了。宝玉是由两部分构成,即石头和神瑛侍者。石头与神瑛侍者关系也很复杂。其可能性如下:1、两者无关,石头仅属夹带。2、两者本一体,但神瑛通过如柳华阳《慧命经》中“分形”、或如铁拐李“尸解”等手段升仙后,仍以石、玉辈排行另创赤瑕宫。3、现实生活中,神瑛是曹雪芹本人;石头是类似贾琏、贾珍的同辈人,他一方面以懂经济之道扶持作者著书,另一方面提供作者不了解的大量治家及其他材料。所以,他能以脂砚斋中“砚”的口气,命曹雪芹删书以赦免“秦氏”之罪。
无论如何,石头与神瑛是两类人。二者下界目标迥然不同:石头是为荣华富贵,希望“金玉良缘”;神瑛是因助修的绛珠仙子有“缠绵不尽之意”,又看邻居警幻仙境种种后“凡心偶炽”,他想法是为情。结果宝玉降生后,成为甄宝玉——专为读者设计的分身?——提点的——石头是身体皮囊、神瑛是真性元神——怪胎?神瑛对石头“夹三儿”不免有矛盾,见黛玉要摔玉,与之吵要砸玉;石头要警告,“魇魔法”时他要撒手一把。
但是宝玉要娶宝钗。说是石头的需要,说是秦钟看到后果的临终提醒,说是曹雪芹正经历的世态炎凉,都使无奈的不甘神瑛遵从命运。因为离开贾母、王夫人、凤姐、宝钗,这些祖母、母亲、嫂嫂、姐姐,宝玉只有弃世一途。第三回描述宝玉的《西江月》词中有“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等语。这些焉知不是曹雪芹反思之语。
第二、“这也是那癞头和尚说下的。叫作‘冷香丸’”——微瑕公案。
宝钗开始住处是梨香院即“离香”,后来住遍地香草的蘅芜苑即“恨无缘”。虽然作者一直未说出原由,但现代人的第一反应是有体味。唐代《外台秘要》等医书已有体香方,而曹雪芹的“花香玉露”方更神奇。作者大造声势给以薛宝钗“白璧微瑕”缘初何在?
其一、身体原因是宝钗“体丰怯热”,这是第三十回宝玉突胆直言。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这样的运动量已经让她“香汗淋漓,娇喘细细”。如果看看吃快餐的现代儿童与雪茄家境,再添点小毛病这也没什么称奇的。
其二、个人经历使宝钗由少女转变为成熟女性。看曹雪芹描绘诸钗都是仕女工笔,但对宝钗则是油画西洋法。曹雪芹见过西洋画不难,在第五十二回曾经提到过“那脸面就和那西洋画上的美人一样”,看出表现丰满健康成熟女性画风也不难,安排宝钗的生活经历更容易。第四十二回宝钗自翻老底,“从小七八岁上也够个人缠的”——黛玉对此“前辈”实不应自惭:她走上“歪路”是宝玉“坏水”所致,年也已12岁,明辨清浊,最终是“质本洁来还洁去”。宝钗自言从此养成“大家之风”,也没提有无后“鬼”。而看取螃蟹、摆当票、论人参等等,她是薛家产业管理的实际参与者,书中第四回“只留心针黹家计等事”;大观园有她的独立通道,书中第七十八回“东南上小角门子就常开着,原是为我走的”;但书中却未给出她协理产业具体方式。
持有微言的人会注意到宝钗对于宝玉种种“功课”,如“绿蜡”典故和鲜藕事物等等。但男女之缘往往没有对错只有阴差阳错,况乎宝玉成就的女儿与女子怪论。说现实基础比如,第十九回宝玉扯出的“香玉”大论对比金庸的《天龙八部》中段誉感触“女儿之香”“刻骨铭心”,有经历的男士也具知此香不在浓淡只乎幽远,这就难怪宝玉“醉魂酥骨”。
其三、作者偏见令宝钗先天有“铜臭”。宝钗出身皇商世家;其兄薛蟠出场俗不可耐;宝玉是艺术家,这些都会扭曲宝钗的另一层面。这些也推动宝玉走出世情返本还源。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年重农抑商,曹雪芹也没有跳出这个禁锢。
第三、“忽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来,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而且一株花木也无。只见许多异草: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垂山巅,或穿石隙,甚至垂簷绕柱,縈砌盘堦或如翠带飘摇,或如金绳盘屈,或实若丹砂,或花如金桂,味芬气馥,非花香之可比”——阻爱公案。
对这家居环境有如下讲法:大玲珑山石是薛宝钗真性象征。她是与金玉其外的大荒山无稽崖补天石相匹配对应的无情大石。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批签指向这一点,故此贾政说“无味的很”。它是薛宝钗最坚硬的心理外壳。古人讲: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剖一片心。宝钗参商理家养成性格,故而前八十回掏心窝子的话只在第三十四回对宝玉那一句。所以,她固然八面玲珑——群石环绕,异草牵引——人脉通透,但她的家“一株花木也无”,映像其人无有半个知己。由此,形成“恨无缘”的各种羁绊——或是宝玉、或是黛玉、或是贾母、或是她自己。
这里我们先看看贾母。一般看,贾母认为宝钗高于黛玉:第二十二回贾母给宝钗大办生日;第三十五回贾母说“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这或是客套、客气,待之以客不是待之以亲,她不算在“我们家四个女孩儿”里面。这和第五十回对宝琴所思所想完全不同。但其中贾母也不含贬义,因为贾母知道并肯定宝钗的处事理家能力。
贾母性格两大特点:其一是直爽。例如,第四十二回她看病不放幔子,三言两语谈出个世交侄孙。其二是好奢华热闹。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是最明显例证。
宝钗与此两处截然相反。贾母并非不喜宝钗,但第二十九回张道士提亲,却断然拒绝,指出宝玉婚姻不贵贫富、“只是模样性格儿”,是这两样黛玉有对贾母种豆得瓜的地方。贾府的生活格局是众人围着凤姐转,凤姐围着贾母转,贾母围着宝玉转,宝玉围着黛玉转。黛玉相貌出类拔萃,虽然嘴似刀子,但有一说一;宝钗貌与黛玉比是别有蕴味,处事心机不露,过生日、猜灯谜、听秘事都理得圆滑无比。宝钗在吃穿住用上是贾政夫妇的徒弟;黛玉的一切是由宝玉挑最好的张罗,但潇湘馆却“竟比那上等的书房还好”。这是对贾母心思的地方,因为宝玉这贾政也服其才的含玉下凡天星必是状元的苗子,考取功名可以且待宝玉开窍再说。第五十四回贾母以才子佳人书借题发挥冲击“金玉良缘”一派,想保全宝黛二人。到第五十七回紫鹃试玉,贾母更只有在两种选择中——一是家族联姻;二是两个心肝儿性命——选第二种了。
王夫人明了家族现状和利益,希望贾母顾全大局;贾母希望王夫人顺水推舟,成全爱孙心愿。双方一耗就是八年,直至黛玉早夭。如高鹗续书贾母、凤姐合伙算计黛玉是绝无可能的。
第四、“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爱路公案。这是宝钗唯一的情话,宝玉随之唯一的心畅,但却是连着别人带出来的。那么宝钗爱宝玉么?
第八回比通灵一节,宝玉与宝钗有了独处机会。宝钗向在旁发呆的莺儿问了一句话,注意她明白原因,不直接斥责却让莺儿去倒茶,而是巧问一句。这引出金玉相会,乃至后来众口舟舟的“金玉良缘”。这时,宝钗或许只有微意,还不能说爱上宝玉。但黛玉紧跟着来了,因为宝玉本想不引人注目,绕了半个府后动静反大了。黛玉的表现说不好听的像个霸食的猫,这种强烈的占有欲宝钗明白得很。更主要的是宝玉反应使宝钗搞清楚了贾府逻辑。如果宝玉这颗砝码不是偏向黛玉,那以后会完全不同。薛姨妈曾言道:“你这个多心的,有这样想,我就没这样心。”此语是对这“没教养”孩子的唯一反击,随后的“刀子嘴”反象赞誉了,因为荣国府那个不是拔根毛都能当哨吹的透亮人。这一回书决定了薛氏母女在贾府的行为方略。
所以,第二十五回宝钗拿如来佛打趣,把宝玉推给黛玉,像前面凤姐一样,她也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第三十回宝玉说话造次,宝钗唯一一次动怒,说出“你再疑我”四字,事后想来倒像是说给黛玉听:我跟宝玉划清界限了!当然,宝钗一贯理性面热心冷,把自己围得风雨不透,但此时她心中清楚是不爱宝玉的,虽然宝玉与那些膏粱子弟相比确然超拔诸人。
意料之外是宝玉挨打了、探宝玉她心动了、劝哥哥把“窗纸”挑破了,宝钗的路是无可挽回。以前种种势必无用,宝钗一夜之哭比不得黛玉一世之哭,但效果是一般无二。
随后,宝钗才发现她的爱情之路是如此艰难。第三十六回宝钗在绛芸轩听到梦中“神瑛”吐真言,终于明白宝玉、黛玉已经知己无间。继而想到自己原来有的那么多助威者,宝钗选择了“曲线”爱情之路。在这场竞赛她落后很多,贾府所有人都成了她力量来源——这里面也包括黛玉,因为后来她知道黛玉、湘云在窗外,却不知两人早走一步,没听到那句真言。当然书写得本也如此精彩,也写出宝钗爱得如此沉重。蘅芜苑那各式石块及与之盘根错节的藤曼,就是宝钗用情丝织就爱网的明证。
最终成就她的是黛玉魂飞葬花,最终毁灭她的也是此事。因为宝玉成为第二十八回那样想“金玉”一事的“呆雁”,成为失去神瑛元神的石头躯壳。她可以摆布得宝玉如高鹗续书中学八股、考功名,给自己挣得凤冠霞帔,但面对心死的宝玉冰石般外表,她又能怎样?那些原来曾经吸引她的东西却永久的消失了,这是她所盼望与需要的人么?她编就的踮脚爱网石阵,最终压在自己的背上。伴随她的是那套“逝者已矣!活着的人要坚强的活着”的生命哲学。那么宝钗真坚强的没有极限么?“金簪雪里埋”的生活她南忍耐多久?曹雪芹并没有预示宝钗婚后有无子嗣,所以象李纨那样的生活她能否获得也是不能预期的。
第五、“任是无情也动人”——爱型公案。爱情是人类最复杂的情感,爱事业就变幻莫测、罄竹难书。归结宝钗的爱情,说无情是外人的观感,理智是这种爱的本来。
我们先看宝玉对宝钗的情感——前八十回一贯是“宝姐姐”的情感,宝玉坚持黛玉是他的唯一,故此在第六十六回中有“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的。因林姑娘多病,二则都还小,故尚未及此。再过三二年,老太太便一开言,那是再无不准的了。”恋爱的人最为对方着想,相反就不爱啦。第三十回宝玉比宝钗为杨妃:是貌如此,宝玉原本无恶意。但宝玉却未顾及到历史上的杨玉环是人品比不得、功过比不得、结果比不得的人物,如此让宝钗怎能不怒!相反宝玉对黛玉是百般小心、万分忍气,猛然冒出的西厢情话也价值连城。
当众人开始垒积“金玉良缘”后,这就成为宝玉仕途经济外另一个逆反点,宝钗也就战战兢兢、谨小慎微了。宝钗以条理分明的个性条理着她的爱情、于人于己都有利无损的爱情。这是第四十五回宝钗、黛玉金兰语的根由,其间无一丝虚假。这种不带一丝热度的情理之情是如宝玉辈所不理解、不欣赏、不接受的。宝钗的“幕后”努力使宝玉越来越远离她,她的价值是宝玉目前所不能发现的。
历史上悲剧易出经典在于剧中人物命运与现实生活幸福甜蜜感暗示的巨大心理反差。曹雪芹笔下佳人多数又苦又悲,从判词看宝、钗、黛****纠纷,宝、黛两人毕竟品尝了爱的滋味,而薛宝钗则心中最苦、处境最悲、努力最强、代价最大、爱之弥深却结局最惨。那么,真果如此一丝出路也无么?黛玉的结果是预见好的,大众对宝钗的幸福却是有期待。在第六十二回有这样一个情节:袭人端来两钟新茶。宝玉拿一钟,宝钗、黛玉共分一杯。大家有什么联想?宝钗巨大努力背后目的是妥协么?妥协方向是什么?如果有希望,那么希望它是无限的。
原稿:2005.2.25修订:2016.3.9
迷题种种论宝钗(一)
由于要写宝钗,故先将无意找到以前写在论坛上的旧文字上传混目,早年所写不合理处谅解。
在《红楼梦》宝、黛、钗三个没有胜利者的爱情悲剧中,薛宝钗无疑是最大的受害者。因为从第一回引子中看到:宝玉入世历炼的目的达到了,黛玉报恩还泪的宿命也完成了,但宝钗的目的很单纯:她进贾府目的就是要了断“金玉良缘”。她十二岁进贾府,嫁给宝玉时已经二十岁,经过八年艰苦与宝玉培养感情的时间。
本文这里要讨论的即是万分复杂人物薛宝钗的未解公案。行文入里,解悬述众,望大家理解。
第一、“老太太说要替他作生日”——年龄公案。宝钗过生日时15岁,宝玉13岁,黛玉12岁。但如下情节使年龄问题出现:
1、黛玉进京时6岁,宝玉7岁。因为贾母指当时为“残冬”,所以让黛玉住暖阁,宝玉住碧纱橱,两人仅一扇之隔,“同息同止”从后文看是公认的。这其一是新收拾的房间凉气森森,贾母爱惜黛玉;其二是古时“男女七岁不同席”,两人没有避讳。到第七回送宫花时,两人已经各房而居。即此时宝钗应9岁,但与之同年的香菱却是13岁。那作者让贾雨村赴任的路走了4年么?
2、在给宝玉仪婚上王夫人一派都是挑大年纪的。宝玉13岁时张道士提出一个15岁女家,这可能是传王夫人口舌,女方也就是宝钗了。到随后的两个婆子为傅秋芳相亲是离奇的23岁,没有王夫人的首肯两个婆子进不得园子的。曹雪芹如此安排目的仅是突显王夫人注重家族利益么?
3、薛宝钗行为言语暮气十足。她知物像博士、教人像长者、遇事像管家、交际像官家,总之15岁的人像35岁的集合体。
要给出答案从曹雪芹的角度看是他有亲身经历:他手过长辈各类女性扶养,或建国虽达不到那么高超,但与之类似的人。这不是新鲜事。例如,开国总理******少年时受生母万十二姑和过继母陈氏影响,当然成年后行事是薛宝钗不能向背的。
要从书中寻觅答案就可玩味了。宝玉是由两部分构成,即石头和神瑛侍者。石头与神瑛侍者关系也很复杂。其可能性如下:1、两者无关,石头仅属夹带。2、两者本一体,但神瑛通过如柳华阳《慧命经》中“分形”、或如铁拐李“尸解”等手段升仙后,仍以石、玉辈排行另创赤瑕宫。3、现实生活中,神瑛是曹雪芹本人;石头是类似贾琏、贾珍的同辈人,他一方面以懂经济之道扶持作者著书,另一方面提供作者不了解的大量治家及其他材料。所以,他能以脂砚斋中“砚”的口气,命曹雪芹删书以赦免“秦氏”之罪。
无论如何,石头与神瑛是两类人。二者下界目标迥然不同:石头是为荣华富贵,希望“金玉良缘”;神瑛是因助修的绛珠仙子有“缠绵不尽之意”,又看邻居警幻仙境种种后“凡心偶炽”,他想法是为情。结果宝玉降生后,成为甄宝玉——专为读者设计的分身?——提点的——石头是身体皮囊、神瑛是真性元神——怪胎?神瑛对石头“夹三儿”不免有矛盾,见黛玉要摔玉,与之吵要砸玉;石头要警告,“魇魔法”时他要撒手一把。
但是宝玉要娶宝钗。说是石头的需要,说是秦钟看到后果的临终提醒,说是曹雪芹正经历的世态炎凉,都使无奈的不甘神瑛遵从命运。因为离开贾母、王夫人、凤姐、宝钗,这些祖母、母亲、嫂嫂、姐姐,宝玉只有弃世一途。第三回描述宝玉的《西江月》词中有“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等语。这些焉知不是曹雪芹反思之语。
第二、“这也是那癞头和尚说下的。叫作‘冷香丸’”——微瑕公案。
宝钗开始住处是梨香院即“离香”,后来住遍地香草的蘅芜苑即“恨无缘”。虽然作者一直未说出原由,但现代人的第一反应是有体味。唐代《外台秘要》等医书已有体香方,而曹雪芹的“花香玉露”方更神奇。作者大造声势给以薛宝钗“白璧微瑕”缘初何在?
其一、身体原因是宝钗“体丰怯热”,这是第三十回宝玉突胆直言。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这样的运动量已经让她“香汗淋漓,娇喘细细”。如果看看吃快餐的现代儿童与雪茄家境,再添点小毛病这也没什么称奇的。
其二、个人经历使宝钗由少女转变为成熟女性。看曹雪芹描绘诸钗都是仕女工笔,但对宝钗则是油画西洋法。曹雪芹见过西洋画不难,在第五十二回曾经提到过“那脸面就和那西洋画上的美人一样”,看出表现丰满健康成熟女性画风也不难,安排宝钗的生活经历更容易。第四十二回宝钗自翻老底,“从小七八岁上也够个人缠的”——黛玉对此“前辈”实不应自惭:她走上“歪路”是宝玉“坏水”所致,年也已12岁,明辨清浊,最终是“质本洁来还洁去”。宝钗自言从此养成“大家之风”,也没提有无后“鬼”。而看取螃蟹、摆当票、论人参等等,她是薛家产业管理的实际参与者,书中第四回“只留心针黹家计等事”;大观园有她的独立通道,书中第七十八回“东南上小角门子就常开着,原是为我走的”;但书中却未给出她协理产业具体方式。
持有微言的人会注意到宝钗对于宝玉种种“功课”,如“绿蜡”典故和鲜藕事物等等。但男女之缘往往没有对错只有阴差阳错,况乎宝玉成就的女儿与女子怪论。说现实基础比如,第十九回宝玉扯出的“香玉”大论对比金庸的《天龙八部》中段誉感触“女儿之香”“刻骨铭心”,有经历的男士也具知此香不在浓淡只乎幽远,这就难怪宝玉“醉魂酥骨”。
其三、作者偏见令宝钗先天有“铜臭”。宝钗出身皇商世家;其兄薛蟠出场俗不可耐;宝玉是艺术家,这些都会扭曲宝钗的另一层面。这些也推动宝玉走出世情返本还源。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年重农抑商,曹雪芹也没有跳出这个禁锢。
第三、“忽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来,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而且一株花木也无。只见许多异草: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垂山巅,或穿石隙,甚至垂簷绕柱,縈砌盘堦或如翠带飘摇,或如金绳盘屈,或实若丹砂,或花如金桂,味芬气馥,非花香之可比”——阻爱公案。
对这家居环境有如下讲法:大玲珑山石是薛宝钗真性象征。她是与金玉其外的大荒山无稽崖补天石相匹配对应的无情大石。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批签指向这一点,故此贾政说“无味的很”。它是薛宝钗最坚硬的心理外壳。古人讲: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剖一片心。宝钗参商理家养成性格,故而前八十回掏心窝子的话只在第三十四回对宝玉那一句。所以,她固然八面玲珑——群石环绕,异草牵引——人脉通透,但她的家“一株花木也无”,映像其人无有半个知己。由此,形成“恨无缘”的各种羁绊——或是宝玉、或是黛玉、或是贾母、或是她自己。
这里我们先看看贾母。一般看,贾母认为宝钗高于黛玉:第二十二回贾母给宝钗大办生日;第三十五回贾母说“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这或是客套、客气,待之以客不是待之以亲,她不算在“我们家四个女孩儿”里面。这和第五十回对宝琴所思所想完全不同。但其中贾母也不含贬义,因为贾母知道并肯定宝钗的处事理家能力。
贾母性格两大特点:其一是直爽。例如,第四十二回她看病不放幔子,三言两语谈出个世交侄孙。其二是好奢华热闹。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是最明显例证。
宝钗与此两处截然相反。贾母并非不喜宝钗,但第二十九回张道士提亲,却断然拒绝,指出宝玉婚姻不贵贫富、“只是模样性格儿”,是这两样黛玉有对贾母种豆得瓜的地方。贾府的生活格局是众人围着凤姐转,凤姐围着贾母转,贾母围着宝玉转,宝玉围着黛玉转。黛玉相貌出类拔萃,虽然嘴似刀子,但有一说一;宝钗貌与黛玉比是别有蕴味,处事心机不露,过生日、猜灯谜、听秘事都理得圆滑无比。宝钗在吃穿住用上是贾政夫妇的徒弟;黛玉的一切是由宝玉挑最好的张罗,但潇湘馆却“竟比那上等的书房还好”。这是对贾母心思的地方,因为宝玉这贾政也服其才的含玉下凡天星必是状元的苗子,考取功名可以且待宝玉开窍再说。第五十四回贾母以才子佳人书借题发挥冲击“金玉良缘”一派,想保全宝黛二人。到第五十七回紫鹃试玉,贾母更只有在两种选择中——一是家族联姻;二是两个心肝儿性命——选第二种了。
王夫人明了家族现状和利益,希望贾母顾全大局;贾母希望王夫人顺水推舟,成全爱孙心愿。双方一耗就是八年,直至黛玉早夭。如高鹗续书贾母、凤姐合伙算计黛玉是绝无可能的。
第四、“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爱路公案。这是宝钗唯一的情话,宝玉随之唯一的心畅,但却是连着别人带出来的。那么宝钗爱宝玉么?
第八回比通灵一节,宝玉与宝钗有了独处机会。宝钗向在旁发呆的莺儿问了一句话,注意她明白原因,不直接斥责却让莺儿去倒茶,而是巧问一句。这引出金玉相会,乃至后来众口舟舟的“金玉良缘”。这时,宝钗或许只有微意,还不能说爱上宝玉。但黛玉紧跟着来了,因为宝玉本想不引人注目,绕了半个府后动静反大了。黛玉的表现说不好听的像个霸食的猫,这种强烈的占有欲宝钗明白得很。更主要的是宝玉反应使宝钗搞清楚了贾府逻辑。如果宝玉这颗砝码不是偏向黛玉,那以后会完全不同。薛姨妈曾言道:“你这个多心的,有这样想,我就没这样心。”此语是对这“没教养”孩子的唯一反击,随后的“刀子嘴”反象赞誉了,因为荣国府那个不是拔根毛都能当哨吹的透亮人。这一回书决定了薛氏母女在贾府的行为方略。
所以,第二十五回宝钗拿如来佛打趣,把宝玉推给黛玉,像前面凤姐一样,她也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第三十回宝玉说话造次,宝钗唯一一次动怒,说出“你再疑我”四字,事后想来倒像是说给黛玉听:我跟宝玉划清界限了!当然,宝钗一贯理性面热心冷,把自己围得风雨不透,但此时她心中清楚是不爱宝玉的,虽然宝玉与那些膏粱子弟相比确然超拔诸人。
意料之外是宝玉挨打了、探宝玉她心动了、劝哥哥把“窗纸”挑破了,宝钗的路是无可挽回。以前种种势必无用,宝钗一夜之哭比不得黛玉一世之哭,但效果是一般无二。
随后,宝钗才发现她的爱情之路是如此艰难。第三十六回宝钗在绛芸轩听到梦中“神瑛”吐真言,终于明白宝玉、黛玉已经知己无间。继而想到自己原来有的那么多助威者,宝钗选择了“曲线”爱情之路。在这场竞赛她落后很多,贾府所有人都成了她力量来源——这里面也包括黛玉,因为后来她知道黛玉、湘云在窗外,却不知两人早走一步,没听到那句真言。当然书写得本也如此精彩,也写出宝钗爱得如此沉重。蘅芜苑那各式石块及与之盘根错节的藤曼,就是宝钗用情丝织就爱网的明证。
最终成就她的是黛玉魂飞葬花,最终毁灭她的也是此事。因为宝玉成为第二十八回那样想“金玉”一事的“呆雁”,成为失去神瑛元神的石头躯壳。她可以摆布得宝玉如高鹗续书中学八股、考功名,给自己挣得凤冠霞帔,但面对心死的宝玉冰石般外表,她又能怎样?那些原来曾经吸引她的东西却永久的消失了,这是她所盼望与需要的人么?她编就的踮脚爱网石阵,最终压在自己的背上。伴随她的是那套“逝者已矣!活着的人要坚强的活着”的生命哲学。那么宝钗真坚强的没有极限么?“金簪雪里埋”的生活她南忍耐多久?曹雪芹并没有预示宝钗婚后有无子嗣,所以象李纨那样的生活她能否获得也是不能预期的。
第五、“任是无情也动人”——爱型公案。爱情是人类最复杂的情感,爱事业就变幻莫测、罄竹难书。归结宝钗的爱情,说无情是外人的观感,理智是这种爱的本来。
我们先看宝玉对宝钗的情感——前八十回一贯是“宝姐姐”的情感,宝玉坚持黛玉是他的唯一,故此在第六十六回中有“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的。因林姑娘多病,二则都还小,故尚未及此。再过三二年,老太太便一开言,那是再无不准的了。”恋爱的人最为对方着想,相反就不爱啦。第三十回宝玉比宝钗为杨妃:是貌如此,宝玉原本无恶意。但宝玉却未顾及到历史上的杨玉环是人品比不得、功过比不得、结果比不得的人物,如此让宝钗怎能不怒!相反宝玉对黛玉是百般小心、万分忍气,猛然冒出的西厢情话也价值连城。
当众人开始垒积“金玉良缘”后,这就成为宝玉仕途经济外另一个逆反点,宝钗也就战战兢兢、谨小慎微了。宝钗以条理分明的个性条理着她的爱情、于人于己都有利无损的爱情。这是第四十五回宝钗、黛玉金兰语的根由,其间无一丝虚假。这种不带一丝热度的情理之情是如宝玉辈所不理解、不欣赏、不接受的。宝钗的“幕后”努力使宝玉越来越远离她,她的价值是宝玉目前所不能发现的。
历史上悲剧易出经典在于剧中人物命运与现实生活幸福甜蜜感暗示的巨大心理反差。曹雪芹笔下佳人多数又苦又悲,从判词看宝、钗、黛****纠纷,宝、黛两人毕竟品尝了爱的滋味,而薛宝钗则心中最苦、处境最悲、努力最强、代价最大、爱之弥深却结局最惨。那么,真果如此一丝出路也无么?黛玉的结果是预见好的,大众对宝钗的幸福却是有期待。在第六十二回有这样一个情节:袭人端来两钟新茶。宝玉拿一钟,宝钗、黛玉共分一杯。大家有什么联想?宝钗巨大努力背后目的是妥协么?妥协方向是什么?如果有希望,那么希望它是无限的。
原稿:2005.2.25修订:201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