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四章川督丁宝桢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主神崛起、全职法师、异界直播间、诛天战帝、末世浮生、闲妻不淑、点满力量的我绝不会无用武之地、最强男神(网游)、精灵王的王妃
妖妖小说网 www.yaotxt.com,最快更新1881铁血中华最新章节!
程宇华将寇诚的报告看了几眼之后,就拿着的报告抖了抖,难以置信的问道:“你是说幕后的主使人是丁宝桢的幕僚沈建章?”
对于这样的调查结果,程宇华很是惊讶。沈建章是丁宝桢的心腹幕僚,自1867年丁宝桢任山东巡抚的时候,就开始跟随。1876丁宝桢调任四川总督,其他人基本都没带,只带了心腹三人,其中一个就有沈建章。
可以说,自丁宝桢升任一方大员之后,沈建章就开始跟随着他,到现在已经有16年,两人关系很好。很多时候沈建章就代表着丁宝桢。此时爆出他是鸦片供应渠道的主使人,那么是不是就意味着真正的幕后人物,就是丁宝桢本人?
而按照程宇华脑子里记得的信息来看,丁宝桢应该是不会做这种祸国殃民的事情的。
后世历史对丁宝桢的评价很高。为官做事重大义,知变通,重实效,约束部属很是严厉,为政清廉。常捐赠薪俸给困苦者,然而自己却因生活所需而负债累累,至死都不能还清。连归葬济南的路费,其家人都拿不出,最后是其幕僚和乡民集资才促其成行的。
丁宝桢还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奠基人,在山东任职时,创立山东机器制造局,来到四川后,又创立四川机器局。除此之外,他还重视海防,在山东的时候就看出日本对中国心怀不轨,密陈海防计策,在烟台、威海、登州等处构筑炮台,加强海防建设。
如此一个爱国老人,程宇华绝对不相信他会支持鸦片贸易。
对于程宇华的反问,寇诚也知道他的言外之意。军情局对清廷的很多高管都建立了档案,将其性格、官声、家人、人际关系等情况都一一记录在案。特别是在与南宁接壤地区为官的,其档案就更加详细了,甚至都有部分人的贪污受贿具体数额。
丁宝桢在四川为督已经七年了,军情局当然会对他调查得更加详细,因此寇诚对丁宝桢十分了解,知道丁宝桢是清廷为数不多的好官,到任川督后,整顿吏治,清理各种社会矛盾,如今四川虽然称不上大治,但也是清廷境内百姓流亡南宁人数最少的地区了。
当初得知幕后主使人是沈建章的时候,他也大吃一惊,以为沈建章的行为是丁宝桢指使的。对此寇诚还非常不理解。一个尽心尽力,为国为民的老人,怎么会作出这样的勾当。还好随着后续更深入的调查之后,发现沈建章是利用丁宝桢对他的信任,背地里和英国鸦片商狼狈为奸,一起合伙售卖鸦片,谋取暴利。
现在寇诚看到程宇华与他当初一样的反应,看到幕后主使是沈建章,就以为沈建章是受丁宝桢指使的后,他也不提醒程宇华继续看后续报告内容,直接开口解释道:“确实是沈建章,不过这件事与丁宝桢没关系。整个鸦片运输渠道都是沈建章一人构建的,他与英国鸦片商合作,英方提供鸦片,沈建章则提供运输渠道。”
听了寇诚的介绍,程宇华才松了口气。他对丁宝桢最直接的了解,是来自于后世的历史评价,这已经是盖棺定论了的,不会有错,如果这件事真是他主使,那么就彻底颠覆了程宇华心中对丁宝桢的认知,这也就意味着后世历史对丁宝桢的定位,存在很大的误差。
现在知道了丁宝桢也被蒙在了鼓里,程宇华也就放心了,否则这样一个在历史上有大功绩,不管是民间评价,还是官方定论都很正面的人,如果真做了这样的事,那么其在他内心的高大形象就会瞬间崩塌。
虽然放是放心了,但是他还是很疑惑。按理说丁宝桢能做到总督这个位子,肯定是一个很精明的人,否则他在清廷那个到处都是尔虞我诈的官场里,早就会被别人暗算,彻底打压淹没了。这样一个精细的人,又怎么会对自己身边的幕僚,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做了如此大的动作而一点察觉都没有呢。要是有察觉的话,按照他的秉性,肯定是一开始就会将沈建章的勾当掐死。
现在沈建章能够在丁宝桢的眼皮底下,逍遥这么长时间,肯定是有什么意外发生。想到了这一点,他立即问道:“丁宝桢是不是出了什么事?”
“殿下,丁宝桢在一年前生病,已经很少视事,也很少出门,现在督府的政事主要由沈建章等幕僚帮忙处理。而且据我们的人报告,丁宝桢应该命不久矣。”寇诚就是为了解开自己的疑惑,经过深入调查后,才知道丁宝桢现在的情况的。
丁宝桢到任川督的时候,境内多有少数民族起义,特别是西南的土家族和苗族,西部的藏族,这些少数民族不甘经受清廷的压迫,与清廷早已离心离德,时常起义。丁宝桢也是费尽心力才安抚住这些人,让四川平静了七年。
清廷这些年为了整顿军备,防止南宁继续北上,屡加赋税。特别是在南宁夺走广东这个税赋重地之后,让清廷早已入不敷出的财政状况,更是雪上加霜。清廷不得已,只好继续增加赋税,这让好不容易安静了几年的少数民族,又开始了蠢蠢欲动,只是囿于丁宝桢的威名,他们才一直隐忍不发。
丁宝桢也知道如今川内的情况。所以病倒不能视事之后,他一边向清廷奏报,请求尽快派人接替他的位置,一边将自己的情况秘而不发。
然而清廷在接到丁宝桢的奏报之后,却一下子拿不出合适的人选。按理说川督在清廷的所有督抚当中,算是位高权重的了。加上经过丁宝桢的精心治理,四川民富财丰,社会安定,是一个不错的为官之地,现在这个位置有了出缺,应该会是很多人争抢的对象。但是现在这个香饽饽的官位,却成为了清廷的烫手山芋,谁都不愿意到四川当总督。
其实不仅仅是川督,现在与南宁接壤的所有地方的官位,都成了谁也不愿意接手的危险之地。这些地方不仅局势紧张,时不时的有冲突,而且由于是前线,没有多少油水可捞,所以那些脑满肠肥的满清贵族谁也不想来,而在出现两广总督张树声投降事件后,清廷又对汉臣存有芥蒂,不敢再派汉臣来这些地方为官。
要不是实在找不出愿意南下的满族士子,清廷就连丁宝桢这些现任汉臣都会替换掉。如此一来,派遣接替川督的人选就一直拖了下来。
程宇华将寇诚的报告看了几眼之后,就拿着的报告抖了抖,难以置信的问道:“你是说幕后的主使人是丁宝桢的幕僚沈建章?”
对于这样的调查结果,程宇华很是惊讶。沈建章是丁宝桢的心腹幕僚,自1867年丁宝桢任山东巡抚的时候,就开始跟随。1876丁宝桢调任四川总督,其他人基本都没带,只带了心腹三人,其中一个就有沈建章。
可以说,自丁宝桢升任一方大员之后,沈建章就开始跟随着他,到现在已经有16年,两人关系很好。很多时候沈建章就代表着丁宝桢。此时爆出他是鸦片供应渠道的主使人,那么是不是就意味着真正的幕后人物,就是丁宝桢本人?
而按照程宇华脑子里记得的信息来看,丁宝桢应该是不会做这种祸国殃民的事情的。
后世历史对丁宝桢的评价很高。为官做事重大义,知变通,重实效,约束部属很是严厉,为政清廉。常捐赠薪俸给困苦者,然而自己却因生活所需而负债累累,至死都不能还清。连归葬济南的路费,其家人都拿不出,最后是其幕僚和乡民集资才促其成行的。
丁宝桢还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奠基人,在山东任职时,创立山东机器制造局,来到四川后,又创立四川机器局。除此之外,他还重视海防,在山东的时候就看出日本对中国心怀不轨,密陈海防计策,在烟台、威海、登州等处构筑炮台,加强海防建设。
如此一个爱国老人,程宇华绝对不相信他会支持鸦片贸易。
对于程宇华的反问,寇诚也知道他的言外之意。军情局对清廷的很多高管都建立了档案,将其性格、官声、家人、人际关系等情况都一一记录在案。特别是在与南宁接壤地区为官的,其档案就更加详细了,甚至都有部分人的贪污受贿具体数额。
丁宝桢在四川为督已经七年了,军情局当然会对他调查得更加详细,因此寇诚对丁宝桢十分了解,知道丁宝桢是清廷为数不多的好官,到任川督后,整顿吏治,清理各种社会矛盾,如今四川虽然称不上大治,但也是清廷境内百姓流亡南宁人数最少的地区了。
当初得知幕后主使人是沈建章的时候,他也大吃一惊,以为沈建章的行为是丁宝桢指使的。对此寇诚还非常不理解。一个尽心尽力,为国为民的老人,怎么会作出这样的勾当。还好随着后续更深入的调查之后,发现沈建章是利用丁宝桢对他的信任,背地里和英国鸦片商狼狈为奸,一起合伙售卖鸦片,谋取暴利。
现在寇诚看到程宇华与他当初一样的反应,看到幕后主使是沈建章,就以为沈建章是受丁宝桢指使的后,他也不提醒程宇华继续看后续报告内容,直接开口解释道:“确实是沈建章,不过这件事与丁宝桢没关系。整个鸦片运输渠道都是沈建章一人构建的,他与英国鸦片商合作,英方提供鸦片,沈建章则提供运输渠道。”
听了寇诚的介绍,程宇华才松了口气。他对丁宝桢最直接的了解,是来自于后世的历史评价,这已经是盖棺定论了的,不会有错,如果这件事真是他主使,那么就彻底颠覆了程宇华心中对丁宝桢的认知,这也就意味着后世历史对丁宝桢的定位,存在很大的误差。
现在知道了丁宝桢也被蒙在了鼓里,程宇华也就放心了,否则这样一个在历史上有大功绩,不管是民间评价,还是官方定论都很正面的人,如果真做了这样的事,那么其在他内心的高大形象就会瞬间崩塌。
虽然放是放心了,但是他还是很疑惑。按理说丁宝桢能做到总督这个位子,肯定是一个很精明的人,否则他在清廷那个到处都是尔虞我诈的官场里,早就会被别人暗算,彻底打压淹没了。这样一个精细的人,又怎么会对自己身边的幕僚,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做了如此大的动作而一点察觉都没有呢。要是有察觉的话,按照他的秉性,肯定是一开始就会将沈建章的勾当掐死。
现在沈建章能够在丁宝桢的眼皮底下,逍遥这么长时间,肯定是有什么意外发生。想到了这一点,他立即问道:“丁宝桢是不是出了什么事?”
“殿下,丁宝桢在一年前生病,已经很少视事,也很少出门,现在督府的政事主要由沈建章等幕僚帮忙处理。而且据我们的人报告,丁宝桢应该命不久矣。”寇诚就是为了解开自己的疑惑,经过深入调查后,才知道丁宝桢现在的情况的。
丁宝桢到任川督的时候,境内多有少数民族起义,特别是西南的土家族和苗族,西部的藏族,这些少数民族不甘经受清廷的压迫,与清廷早已离心离德,时常起义。丁宝桢也是费尽心力才安抚住这些人,让四川平静了七年。
清廷这些年为了整顿军备,防止南宁继续北上,屡加赋税。特别是在南宁夺走广东这个税赋重地之后,让清廷早已入不敷出的财政状况,更是雪上加霜。清廷不得已,只好继续增加赋税,这让好不容易安静了几年的少数民族,又开始了蠢蠢欲动,只是囿于丁宝桢的威名,他们才一直隐忍不发。
丁宝桢也知道如今川内的情况。所以病倒不能视事之后,他一边向清廷奏报,请求尽快派人接替他的位置,一边将自己的情况秘而不发。
然而清廷在接到丁宝桢的奏报之后,却一下子拿不出合适的人选。按理说川督在清廷的所有督抚当中,算是位高权重的了。加上经过丁宝桢的精心治理,四川民富财丰,社会安定,是一个不错的为官之地,现在这个位置有了出缺,应该会是很多人争抢的对象。但是现在这个香饽饽的官位,却成为了清廷的烫手山芋,谁都不愿意到四川当总督。
其实不仅仅是川督,现在与南宁接壤的所有地方的官位,都成了谁也不愿意接手的危险之地。这些地方不仅局势紧张,时不时的有冲突,而且由于是前线,没有多少油水可捞,所以那些脑满肠肥的满清贵族谁也不想来,而在出现两广总督张树声投降事件后,清廷又对汉臣存有芥蒂,不敢再派汉臣来这些地方为官。
要不是实在找不出愿意南下的满族士子,清廷就连丁宝桢这些现任汉臣都会替换掉。如此一来,派遣接替川督的人选就一直拖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