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0章 夺门之变(二)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万古第一神
妖妖小说网 www.yaotxt.com,最快更新崇祯十五年最新章节!
……
隆武二十三年正月十六,年刚过,刑部忽然发出公文,重审东昌张氏案,同时,詹事府和两春坊的官员,进行了调整,而刑部郎中姚文然也忽然被贬饬为甘肃七品巡查使,并且立刻离京,须臾不得留。
这是两个非常明确的信号,隆武陛下对东昌张氏案的处置十分不满。
……
乾清宫。
太子朱和埕跪在御前,为姚文然求情。
“当初朕用他做你的律法老师,乃是看重他熟稔律法,但不想他律法虽熟,但却是空有其表。”
“眼中有法,心中却无法。”
“身为刑律官,他首先想到的不是法,而是道貌岸然的程朱理学。”
“这样的人,不能在刑部任职。”
“朕以前用他为你的老师,是一个失误。”
“程朱理学乍听起来有诸般好处,但其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那就是,存天理灭人欲!”
“但人的**,怎么可能被灭呢?”
“程朱两人有没有做到呢?”
“见道于纸,谈道于口,考道于笔而已。”
“穿衣吃饭,才是真正的人伦物理。”
“也是一个皇帝最应该为天下百姓考虑的,让每一个百姓都能穿上衣,吃上饭,才是真正的理。”
“张氏寡居三年,穷苦潦倒,幼子幼女无人养活,夫家上下无人过问,听到她要改嫁,却蜂拥前来问罪,甚至动手殴打,将他们家族的名誉看到比张氏三口的性命都大,这岂是理?”
“张氏冤死,无人领罪,这又岂是理?”
“这是礼教吃人啊。”
“理不应该只在纸上,更应该在每个人的心里,在法律的条文里。”
“所以,你不要再为姚文然求情了,其重理学不重法律,贬到他甘肃,正是应该。”
“读书人可以崇尚程朱理学,当成空中楼阁来朝拜,但皇帝不行,法律更不行,皇帝和法律都必须实实在在、踏踏实实。”
“你是太子,切不可忘啊。”
朱慈烺扶起太子,将他按在桌边,语重心长的教诲。
……
隆武二十三年五月,东昌张氏案重审,主谋流放四千里极寒之地,从犯都判了仗刑。
作为典型案件,刑部将此案案卷下发各省,一时,寡妇改嫁,再无人敢明目张胆的阻止。
……
也是五月,辽东,在最后通牒无效之后,吴三桂阎应元连同辽东总兵刘肇基,在辽东经略高斗枢的指挥下,向盘踞在黑龙江上游区域的罗刹人发起进攻,罗刹人城堡坚固,火器犀利,但大明将士勇猛,火器也不妨多让,三个总兵奋力杀敌,罗刹人连连败退,仓惶逃窜,最后退入了雅克萨城。
雅克萨棱堡形状,砖石砌就,坚固无比,不惧重炮,罗刹人自认为可以坚守。
历史上,清军面对雅克萨城确实是无计可施,只能长期围困,直到一年多后,罗刹人粮绝,不得不议和,同意退出大清疆界,随后才议定《尼布楚条约》。
但这一世不同,面对坚固的雅克萨城,大明军一面用火炮压制,一面挖掘坑道,使用巨型炸药,连续不停的轰炸掘进,九月末,罗刹人自以为坚固,可以抵挡大明军数万兵马的雅克萨城被大明军攻破,残余的罗刹人派出使者,商议投降,大明军不应,二十天后,罗刹人最后坚守的一座小棱堡也被攻破,大明军派出野女真杀入。
----经过这么长的时间,野女真早已经是明白,罗刹不是鬼,而是人,心中的畏惧早就消去,代之的是兄弟姐妹被杀的血海深仇,如今,面对打光了火药,负隅顽抗的罗刹人,他们一个个红着眼珠子,野兽一般的冲了上去,连砍带杀,将残余罗莎消灭干净。甚至连罗刹人死后的尸体都不放过,只为了给亲人报仇,
战后清点,罗刹人连一句完整的尸体都没有了。
雅克萨城失守,守军全部被杀,尼布楚的罗刹人大惊失色,连夜逃遁。
十月末,大雪飘飘扬扬落下之际,吴三桂派出的一支百人队伍顺利进入尼布楚,竖起大明的日月旗。
……
辽东战平的同时,西边亦有战事。
七月。
厄鲁特蒙古大军侵扰河套。
三边总督史可法正是重病,只能令宁夏巡抚李岩和安西将军周遇吉,代他领兵前往作战。
不想大军刚出发,青海又发生了大叛乱。贼有万人。
此时,兰州已经没有了重兵,也没有大将,面对青海叛乱,众幕僚都以为当禀报朝廷,等待朝廷的援兵,史可法却说,兰州距离京师将近三千里,往来一两月,消息不便,即便是从陕西调兵,亦需要相当的时间,现在叛贼刚起,还没有成气候,如果甘等内地救兵,贼乱必然扩大,因此他决定,带领兰州剩余兵马,沿途再收拢兵马,前去讨贼。
幕僚劝阻,以他病重不可。
史可法心意已决,令人为自己预备了一口棺材,以示必死之心。
八月十一日,史可法以染病、疲惫之躯,抬棺出征,
大明军士气大振,李过千里疾援,十一月,在青海击溃叛军,追出五十里,杀的叛军血流成河。
青海遂定。
……
消息传到京师,隆武帝又是振奋又是担心,即令太医院派最好的医生,往西北给史可法看病。
直到传来确切的消息,史可法已经渐渐康复,并没有因为激烈的战事而加重病情后,他才算是松了一口气。
……
十二月,隆武帝调史可法入京师,擢宁夏巡抚李岩为三边总督。
……
也是十二月。
隆武帝册封皇二子朱和增为辽宁郡王,以表彰他的功绩,原来,朱和增从讲武堂毕业之后,就依照讲武堂的分配,以“曾胜”的化名,去到辽东军中担任军官,戍边三年,更是雅克萨之战中,跟随辽东总兵刘肇基作战,立下功绩。
从头至尾,战友都不知道他的身份,直到朱和增离开军中,返回京师之前,
众人才知道,原来年轻有为,作战勇猛的曾胜曾千总,居然是当今的二皇子殿下!
虽然有军功,有意于军政,也被封为了辽宁郡王,意在辽东,但隆武陛下却并没有令二皇子继续带兵,而是令他到都察院行走,和言官御史们打交道去了。
……
隆武二十四年六月。
孙传庭两任首辅,十年作满,且已经年高76岁,身体十分不好,虽然隆武帝还想在军事上用他,但孙传庭的身体实在是无法支撑了,于是准他致仕。
--孙传庭一生戎马,从陕西河南,一路转战到辽东,危难中,为大明最后的一面屏障,殚精竭力,如履薄冰,传庭死,大明亡,今世虽然没有那么的艰难,但军事上战功赫赫,政治上,协助隆武帝继续改革,施政雷厉风行,毫不拖泥带水,十年首辅,上下没有人不惧怕的,说他是大明柱石一点都不为过。
因此,隆武帝亲题“大明柱石”,令篆刻悬挂在孙传庭的老家,同样给孙传庭“配享太庙”的尊荣,宴席之后,更亲自送孙传庭到午门。创下大明朝的第一次。
……
消息传出,天下人都感慨,隆武帝重情重义,从前任蒋德璟到现在孙传庭,隆武帝给下的荣誉,胜过前朝所有。
而经过蒋德璟和孙传庭,大明首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尊崇地位,已经是得到了确定。
……
倪元璐、路振飞年事已高,亦同年致仕。
史可法进为大明首辅,左懋第为次辅,堵胤锡为四辅。辽东经略高斗枢升大学士,进入内阁。
……
孙传庭致仕不久即病故,隆武帝大恸,辍朝三日,追谥“文正”。
……
七月。
海参崴巡抚张煌言任满十年,回京述职。
隆武帝在文华殿接见,并走出御案,在阶前迎接。
海参崴乃是苦寒遥远之地,十年巡抚,修建海参崴城,扩建港口,开拓边地,收服野女真,聚拢百姓将近十万人,如今,海参崴已经从过去的不毛之地,变成了塞外海边的一座坚城,港口水师战船林立,城头的日月军旗随风飘扬,永镇边疆。
张煌言,功莫大焉。
其后,张煌言升任辽东经略。
……
八月,沙皇派使来朝,谴责大明军手段血腥,不给罗刹军投降的机会。
隆武帝没有见他,只令内阁将罗刹军在辽东暴行和兽行的资料整理,中俄文对照,交给他,令他交给沙皇,同时再一次的重申,大明愿意和罗刹国友好相处,永为和睦的邻居,但前提是,罗刹国必须遵守边界,黑龙江流域,库页岛,大小兴安岭,尼布楚一代的都已经是大明的疆土,任何国家不得**,否则大明必让之付出代价!
……
九月。
又一件大事在朝堂上掀起风波,那就是科举改制。
自隆武陛下继位以后,科举就已经是大改过了一次,殿试之时增加《农业》《数学》《物理》三科,以为考试的题目,分数最高者,即为状元,身为皇帝的隆武帝,不再朱笔钦点。
殿试改了之后,各省的乡试也随之改进,也都加入了《农业》《数学》《物理》,从此,读书人不再只是手捧“四书五经”,各种新式学科的书本,在各地迅速流行开来。
十几年过去了,效果显著,《农业》《数学》《物理》已经是深入人心,选出来的官员自然也都能很好的接受先进科学,不会再把科学当成是异端邪说。同事的,也能够更好的学以致用,而不是只会之乎者也,圣人治国。
朱慈烺以为时机成熟,准备再次改制科举,实行百分制,将《农业》《数学》《物理》等实用科学,推到和《四书五经》同等的地位上,也就是说,以后将是四科同列,以四科的总成绩,决定一个人是否能成为秀才,以及后续的举人和进士。
消息一出,朝堂哗然,立刻掀起了不少的反对之声。
虽然自从隆武二年,科举改制,四书五经从神坛跌落,不再是国家取士的唯一标准,但依然是高过《农业》《数学》《物理》一头,不论是乡试殿试,都是先看过四书五经的成绩,合格后,才会看三样新式学科,也就是说,四书五经依然是国家取士的最重要门槛,四书五经不好,其他就不必谈。
但如果施行百分制,四科同考,四书五经就再没有高高在上的地位了。
这对顽固保守派是不可接受的。
于是,他们纷纷上疏反对。
“太子你怎么看?”
“父皇英明睿智,目光高远,做事自有道理,何必和他们见识?”
太子回答的四平八稳。
朱慈烺却微微皱眉,他隐隐感觉,太子其实并不支持科举改制。
……
虽然不少人反对,但隆武帝强力推行。
眼见不能抵挡。很多朝臣跪在宫门之外,哭谏。
……
乾清殿。
隆武帝朱慈烺慢慢放下手中的名单,那上面,都是哭谏官员的名字。他快速一扫,忽然发现,其中竟然有不少是和太子走的比较近的保守派。
---不同于唐宋对太子的猜忌,大明朝对太子宽容至极,朱慈烺就更是如此,自从太子从讲武堂毕业,进入朝堂以来,朱慈烺不但身体力行,处处做太子的榜样,同时也不住的向他灌输后世的先进思想和学科,但渐渐的,朱慈烺隐隐有所察觉,那就是太子是一个内心非常有主见的人,对于他所说的后世的先进思想和科学,并不是全盘接受。
人有自主思考能力是好的。
但朱慈烺却忍不住有所忧虑,因为在自主思想之外,他发现太子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一点都不高,和开明派官员好像也有距离,反倒是和保守派官员走的比价近。
放下名单之后,朱慈烺面色凝重,他在想,难道太子心中真是有不同的看法?
又或者,太子是一个保守派吗?
……
科举改制之外,还有一件大事就是朝廷投入钱粮,在全国推行五年义务教育,让每一个百姓都能认字读书,此策,亦在朝中掀起相当的反对,不说因此朝廷每年要多支出的巨大钱粮数目,只圣人的教诲,唯上智和下愚不可移,就是不可被接受的。
推行五年义务教育,民智开启,所有人都成了读书人,没有了工匠,没有了农人,那朝廷还怎么统治?
……(未完待续)
……
隆武二十三年正月十六,年刚过,刑部忽然发出公文,重审东昌张氏案,同时,詹事府和两春坊的官员,进行了调整,而刑部郎中姚文然也忽然被贬饬为甘肃七品巡查使,并且立刻离京,须臾不得留。
这是两个非常明确的信号,隆武陛下对东昌张氏案的处置十分不满。
……
乾清宫。
太子朱和埕跪在御前,为姚文然求情。
“当初朕用他做你的律法老师,乃是看重他熟稔律法,但不想他律法虽熟,但却是空有其表。”
“眼中有法,心中却无法。”
“身为刑律官,他首先想到的不是法,而是道貌岸然的程朱理学。”
“这样的人,不能在刑部任职。”
“朕以前用他为你的老师,是一个失误。”
“程朱理学乍听起来有诸般好处,但其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那就是,存天理灭人欲!”
“但人的**,怎么可能被灭呢?”
“程朱两人有没有做到呢?”
“见道于纸,谈道于口,考道于笔而已。”
“穿衣吃饭,才是真正的人伦物理。”
“也是一个皇帝最应该为天下百姓考虑的,让每一个百姓都能穿上衣,吃上饭,才是真正的理。”
“张氏寡居三年,穷苦潦倒,幼子幼女无人养活,夫家上下无人过问,听到她要改嫁,却蜂拥前来问罪,甚至动手殴打,将他们家族的名誉看到比张氏三口的性命都大,这岂是理?”
“张氏冤死,无人领罪,这又岂是理?”
“这是礼教吃人啊。”
“理不应该只在纸上,更应该在每个人的心里,在法律的条文里。”
“所以,你不要再为姚文然求情了,其重理学不重法律,贬到他甘肃,正是应该。”
“读书人可以崇尚程朱理学,当成空中楼阁来朝拜,但皇帝不行,法律更不行,皇帝和法律都必须实实在在、踏踏实实。”
“你是太子,切不可忘啊。”
朱慈烺扶起太子,将他按在桌边,语重心长的教诲。
……
隆武二十三年五月,东昌张氏案重审,主谋流放四千里极寒之地,从犯都判了仗刑。
作为典型案件,刑部将此案案卷下发各省,一时,寡妇改嫁,再无人敢明目张胆的阻止。
……
也是五月,辽东,在最后通牒无效之后,吴三桂阎应元连同辽东总兵刘肇基,在辽东经略高斗枢的指挥下,向盘踞在黑龙江上游区域的罗刹人发起进攻,罗刹人城堡坚固,火器犀利,但大明将士勇猛,火器也不妨多让,三个总兵奋力杀敌,罗刹人连连败退,仓惶逃窜,最后退入了雅克萨城。
雅克萨棱堡形状,砖石砌就,坚固无比,不惧重炮,罗刹人自认为可以坚守。
历史上,清军面对雅克萨城确实是无计可施,只能长期围困,直到一年多后,罗刹人粮绝,不得不议和,同意退出大清疆界,随后才议定《尼布楚条约》。
但这一世不同,面对坚固的雅克萨城,大明军一面用火炮压制,一面挖掘坑道,使用巨型炸药,连续不停的轰炸掘进,九月末,罗刹人自以为坚固,可以抵挡大明军数万兵马的雅克萨城被大明军攻破,残余的罗刹人派出使者,商议投降,大明军不应,二十天后,罗刹人最后坚守的一座小棱堡也被攻破,大明军派出野女真杀入。
----经过这么长的时间,野女真早已经是明白,罗刹不是鬼,而是人,心中的畏惧早就消去,代之的是兄弟姐妹被杀的血海深仇,如今,面对打光了火药,负隅顽抗的罗刹人,他们一个个红着眼珠子,野兽一般的冲了上去,连砍带杀,将残余罗莎消灭干净。甚至连罗刹人死后的尸体都不放过,只为了给亲人报仇,
战后清点,罗刹人连一句完整的尸体都没有了。
雅克萨城失守,守军全部被杀,尼布楚的罗刹人大惊失色,连夜逃遁。
十月末,大雪飘飘扬扬落下之际,吴三桂派出的一支百人队伍顺利进入尼布楚,竖起大明的日月旗。
……
辽东战平的同时,西边亦有战事。
七月。
厄鲁特蒙古大军侵扰河套。
三边总督史可法正是重病,只能令宁夏巡抚李岩和安西将军周遇吉,代他领兵前往作战。
不想大军刚出发,青海又发生了大叛乱。贼有万人。
此时,兰州已经没有了重兵,也没有大将,面对青海叛乱,众幕僚都以为当禀报朝廷,等待朝廷的援兵,史可法却说,兰州距离京师将近三千里,往来一两月,消息不便,即便是从陕西调兵,亦需要相当的时间,现在叛贼刚起,还没有成气候,如果甘等内地救兵,贼乱必然扩大,因此他决定,带领兰州剩余兵马,沿途再收拢兵马,前去讨贼。
幕僚劝阻,以他病重不可。
史可法心意已决,令人为自己预备了一口棺材,以示必死之心。
八月十一日,史可法以染病、疲惫之躯,抬棺出征,
大明军士气大振,李过千里疾援,十一月,在青海击溃叛军,追出五十里,杀的叛军血流成河。
青海遂定。
……
消息传到京师,隆武帝又是振奋又是担心,即令太医院派最好的医生,往西北给史可法看病。
直到传来确切的消息,史可法已经渐渐康复,并没有因为激烈的战事而加重病情后,他才算是松了一口气。
……
十二月,隆武帝调史可法入京师,擢宁夏巡抚李岩为三边总督。
……
也是十二月。
隆武帝册封皇二子朱和增为辽宁郡王,以表彰他的功绩,原来,朱和增从讲武堂毕业之后,就依照讲武堂的分配,以“曾胜”的化名,去到辽东军中担任军官,戍边三年,更是雅克萨之战中,跟随辽东总兵刘肇基作战,立下功绩。
从头至尾,战友都不知道他的身份,直到朱和增离开军中,返回京师之前,
众人才知道,原来年轻有为,作战勇猛的曾胜曾千总,居然是当今的二皇子殿下!
虽然有军功,有意于军政,也被封为了辽宁郡王,意在辽东,但隆武陛下却并没有令二皇子继续带兵,而是令他到都察院行走,和言官御史们打交道去了。
……
隆武二十四年六月。
孙传庭两任首辅,十年作满,且已经年高76岁,身体十分不好,虽然隆武帝还想在军事上用他,但孙传庭的身体实在是无法支撑了,于是准他致仕。
--孙传庭一生戎马,从陕西河南,一路转战到辽东,危难中,为大明最后的一面屏障,殚精竭力,如履薄冰,传庭死,大明亡,今世虽然没有那么的艰难,但军事上战功赫赫,政治上,协助隆武帝继续改革,施政雷厉风行,毫不拖泥带水,十年首辅,上下没有人不惧怕的,说他是大明柱石一点都不为过。
因此,隆武帝亲题“大明柱石”,令篆刻悬挂在孙传庭的老家,同样给孙传庭“配享太庙”的尊荣,宴席之后,更亲自送孙传庭到午门。创下大明朝的第一次。
……
消息传出,天下人都感慨,隆武帝重情重义,从前任蒋德璟到现在孙传庭,隆武帝给下的荣誉,胜过前朝所有。
而经过蒋德璟和孙传庭,大明首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尊崇地位,已经是得到了确定。
……
倪元璐、路振飞年事已高,亦同年致仕。
史可法进为大明首辅,左懋第为次辅,堵胤锡为四辅。辽东经略高斗枢升大学士,进入内阁。
……
孙传庭致仕不久即病故,隆武帝大恸,辍朝三日,追谥“文正”。
……
七月。
海参崴巡抚张煌言任满十年,回京述职。
隆武帝在文华殿接见,并走出御案,在阶前迎接。
海参崴乃是苦寒遥远之地,十年巡抚,修建海参崴城,扩建港口,开拓边地,收服野女真,聚拢百姓将近十万人,如今,海参崴已经从过去的不毛之地,变成了塞外海边的一座坚城,港口水师战船林立,城头的日月军旗随风飘扬,永镇边疆。
张煌言,功莫大焉。
其后,张煌言升任辽东经略。
……
八月,沙皇派使来朝,谴责大明军手段血腥,不给罗刹军投降的机会。
隆武帝没有见他,只令内阁将罗刹军在辽东暴行和兽行的资料整理,中俄文对照,交给他,令他交给沙皇,同时再一次的重申,大明愿意和罗刹国友好相处,永为和睦的邻居,但前提是,罗刹国必须遵守边界,黑龙江流域,库页岛,大小兴安岭,尼布楚一代的都已经是大明的疆土,任何国家不得**,否则大明必让之付出代价!
……
九月。
又一件大事在朝堂上掀起风波,那就是科举改制。
自隆武陛下继位以后,科举就已经是大改过了一次,殿试之时增加《农业》《数学》《物理》三科,以为考试的题目,分数最高者,即为状元,身为皇帝的隆武帝,不再朱笔钦点。
殿试改了之后,各省的乡试也随之改进,也都加入了《农业》《数学》《物理》,从此,读书人不再只是手捧“四书五经”,各种新式学科的书本,在各地迅速流行开来。
十几年过去了,效果显著,《农业》《数学》《物理》已经是深入人心,选出来的官员自然也都能很好的接受先进科学,不会再把科学当成是异端邪说。同事的,也能够更好的学以致用,而不是只会之乎者也,圣人治国。
朱慈烺以为时机成熟,准备再次改制科举,实行百分制,将《农业》《数学》《物理》等实用科学,推到和《四书五经》同等的地位上,也就是说,以后将是四科同列,以四科的总成绩,决定一个人是否能成为秀才,以及后续的举人和进士。
消息一出,朝堂哗然,立刻掀起了不少的反对之声。
虽然自从隆武二年,科举改制,四书五经从神坛跌落,不再是国家取士的唯一标准,但依然是高过《农业》《数学》《物理》一头,不论是乡试殿试,都是先看过四书五经的成绩,合格后,才会看三样新式学科,也就是说,四书五经依然是国家取士的最重要门槛,四书五经不好,其他就不必谈。
但如果施行百分制,四科同考,四书五经就再没有高高在上的地位了。
这对顽固保守派是不可接受的。
于是,他们纷纷上疏反对。
“太子你怎么看?”
“父皇英明睿智,目光高远,做事自有道理,何必和他们见识?”
太子回答的四平八稳。
朱慈烺却微微皱眉,他隐隐感觉,太子其实并不支持科举改制。
……
虽然不少人反对,但隆武帝强力推行。
眼见不能抵挡。很多朝臣跪在宫门之外,哭谏。
……
乾清殿。
隆武帝朱慈烺慢慢放下手中的名单,那上面,都是哭谏官员的名字。他快速一扫,忽然发现,其中竟然有不少是和太子走的比较近的保守派。
---不同于唐宋对太子的猜忌,大明朝对太子宽容至极,朱慈烺就更是如此,自从太子从讲武堂毕业,进入朝堂以来,朱慈烺不但身体力行,处处做太子的榜样,同时也不住的向他灌输后世的先进思想和学科,但渐渐的,朱慈烺隐隐有所察觉,那就是太子是一个内心非常有主见的人,对于他所说的后世的先进思想和科学,并不是全盘接受。
人有自主思考能力是好的。
但朱慈烺却忍不住有所忧虑,因为在自主思想之外,他发现太子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一点都不高,和开明派官员好像也有距离,反倒是和保守派官员走的比价近。
放下名单之后,朱慈烺面色凝重,他在想,难道太子心中真是有不同的看法?
又或者,太子是一个保守派吗?
……
科举改制之外,还有一件大事就是朝廷投入钱粮,在全国推行五年义务教育,让每一个百姓都能认字读书,此策,亦在朝中掀起相当的反对,不说因此朝廷每年要多支出的巨大钱粮数目,只圣人的教诲,唯上智和下愚不可移,就是不可被接受的。
推行五年义务教育,民智开启,所有人都成了读书人,没有了工匠,没有了农人,那朝廷还怎么统治?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