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意外收获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妖妖小说网 www.yaotxt.com,最快更新李三古堆最新章节!
却说柯岩等秘密进到寿春城,就发现了异常的情况。
古沛然因为楚大鼎升到了淮南行署专员的位子,寿县县长就由唐明友担任。陈布林则升任县警察署长。
柯岩到达寿春城的第二天,就和楚文明去了古玩世场。
他为什么要从古玩市场做起呢?这是因为古玩市场是个窗口,通过这个窗口,或许可以了解到他所要了解到的情况。
由于上面对古文物采取强制保护措施,自然,寿县的古玩市场遭到了冲击。
古玩市场还有买卖,但大多的古董都是明清及民国时期的。据说,县文保会贴出告示,不许在古玩市场出现元朝以前的古物,一经出现即被没收。
问谁来没收?答曰是文物缉私队。
柯岩问楚文明:所有文物中有没有元朝以前的。
楚文明说没有。
楚文明是蔡廷祥推荐来的鉴宝专家,是科学院的青年考古学者。
原来,王厅长组建的这支应急队伍就是蔡廷祥的主意,以警察厅的名义前往寿县,不会引起人们的怀疑。
所以,由应急科组成的这支特遣队,其成份是以考古人员和警察人员组成。不过由于是新组建,成员之间互相并不清楚。只有柯岩和王一博掌握他们各自的秘密。
柯岩和楚文明的出现,引起了古玩界的关注。他们被误认为是文物走私的大佬。
柯岩他们下塌的地方恰好是鸿宾楼。
这天他们刚吃完晚饭回到下榻的地方,就听到“笃笃笃”敲门的声音。
队员滕青去开门。
滕青问:“你们找谁?有何贵干?”
来人礼貌地说:“我们找柯先生。我们是来谈生意的!”
柯岩心想,够快的哈,这就浮出水面来了。他让滕青带他们进去。
来人是用一块青色粗布包裹的一只物件。当他把包裹布松开,他们看到,这是一只青铜器,具体年代,是真是假,要仔细察看才可知晓。
柯岩在穿越前,曾经看过《国宝大案录》系列纪录片。有一集内容主要涉及Ah“青铜帝国”走私案。
该纪录片将公安系统跨省跨地域与犯罪分子斗智斗勇,追回国家文物,挽回国家财产重大损失的故事,加以纪录片式的影像存档,集结出一部公安系统保护国宝的历史。
此创意用案件警醒观众,以提高全社会的文物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确实值得点赞。
柯岩还记得它的主要内容:2008年3月31日,随着文物贩子王凯被押上合肥中院刑事审判庭,曾轰动全国的2002年“3·25”文物大案至此宣布“收官”。
不过此时他想到的并不是这个大案本身,尽管这个大案的主角就是寿县人,文物也是从寿县出土的。
他想到的是这个大案主角的一种特别鉴宝法。此法在他所喜欢的《无字碑》探宝书中不止一次出现过。
这个家伙认为青铜器真伪鉴定的重中之重应是四个方面:皮壳、重量、锈色和人。
柯岩理解,所谓皮壳是指古物的外部形状,而所谓的锈色则是指外表的颜色。人,则是指持古物的人,但关于这一点,柯岩颇费了点脑筋。
柯岩在穿越前本是一个学生,对古物的接触甚少,仅是喜欢而已。
可现在真的出现了一件古物,并且还有持古物的人活生生站在面前。
而他的身份己不是一个学生,而是考古专家。一一上午在古玩市场问楚文明的那句话,事实上暴露了他的真面目。
还好,楚文明并没窥破,于是,他不用在这方面担心。
不过,这就逼得他去面对现实一一他是一个货真价实的专家,而不是一个刚毕业的学生。
于是,他决定运用那个特别鉴宝法来鉴别眼前这件青铜器的真伪。
楚文明因为他是领导,是蔡大师特别器重的人。所以,他没开口,他是不会动手看宝的。
柯岩深知这一点。
但他也没急,而是徐徐打量眼前的持宝人。
这个持宝人穿着一般,脸色灰暗,眼睛凹陷,目光阴鸷。从他手上的肤色看,虽粗糙但无裂痕。
由此,柯岩断定,这人是个文物二贩子。也即是说,这件古董,并不是他亲自挖掘得来的,他是从别人手里顺来的。
而且,这个人不是普通的文物贩子,而是一个长期靠走私文物的惯犯。
看完了人,柯岩才拿起器皿,在手里掂了掂,觉得它的重量应是这类器皿该有的重量。
他把器皿放在电灯光下反复看了看,又用指甲抠了枢它身上的锈迹,这才把它放下。
“这位先生,请问这个物件是怎样得来的呢?”柯岩问。
文物贩子对古董的真伪很重视,但对古董的来源同样重视。
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说赃物,国家重点保护文物,轻则被收缴,重则蹲班房。
当然,很多古物是探不清来源的,因为持有者会编造种种虚假信息来掩盖真相。
来人并不紧张,顺口回答:“我是从我村里的田二苟手里买来的。据他说是在田里捡到的。”
寿县这个地方捡古物很常见,这说明这个人没有说谎。既然是捡来的,真伪就不用辨了。
而从重量和锈色看,柯岩基本可以断定它与无字碑的年代相差无己。
柯岩将青铜器拿给楚文明看。
楚文明接过青铜器,先翻着看了一遍,然后从衣兜里掏出放大镜,将青铜器放在灯下认真地观察。
楚文明显然不是运用那种土法子来鉴宝。
中国正统正宗的青铜器专家学者鉴定青铜器,往往是从器形、纹饰、铭文、铸造方法(成份)等方面入手。
到了二十世纪未和二十一世纪初,有与时俱进者甚至借助于高科技——碳14、热释光等技术进行鉴定。
但是,就是这些方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至少,在实践中这些方法有很多靠不住的时候。
柯岩在有些文章中读到,如今的青铜器制作,做伪者解决诸如器形、纹饰、铭文、铸造方法(成份)这类问题已不是难题。
一般而言,做伪者都会比照书本图案,去铸造相似的器物。人工设计不行,可用电脑设计,电脑设计不行,可以从真器上翻模出来,那样,器形、纹饰一定过关。
还有铭文的辨识。真正古代的青铜器,绝大多数是没用铭文的。即便偶尔有少数铜器有铭文,也仅限于“xx作器”及容量单位之类的简单铭文。长篇记事铭文非常罕见。
铭文问题亦非当今做伪者所重要关心的。若必须铸铭文之类的工艺,做伪者可以仿造同期其它真器上的铭文将人名之类略做调整,有些甚至是全文照搬。
至于铸造方法,做伪者在制作铜胚(半成品)时,能采用的方法也是和古人一样——陶范法、蜡模法。
如果你想通过范线、铸痕以及铜、锡、铅成份比之类去寻找真伪的蛛丝马迹,其实也是徒劳。
而比较看重的碳14测定,有心而为的青铜器做伪者,已经有效的解决了此类难题。
他们将仿制的青铜器放在x光射线下照上几次,就能有效骗过碳14年代测定。
x光可以使碳14变化。比较着名的案例:美国x大学博物馆购买了一批仿制青铜器。当时这批铜器在美国都顺利通过了碳14检测——年代三千年左右。
事后,美国方面百思不得其解,这种青铜器是如何能逃过碳14年代测定呢?
后来,他们才发现,这批仿制的青铜器首先由中国大陆卖到香港,香港再卖到台湾,台湾再卖到美国。这样运输过程中经过六次海关,而海关的x光机每照射一次,铜器的年份就增加几百年。
经过六次照射,该批铜器自然就成了几千年前的文物了!看来,碳14年代测定也靠不住。
至于近几年兴起的热释光技术,其主要手段是成份分析法。有多年青铜器鉴定经验的人都知道,现在的仿古青铜器也是按照一定比例的铜、锡、铅等金属铸成。
更有一种仿制青铜器的手段是,将出土的古代残损的铜器碎片,或者是无工艺,价值不高的素面的青铜器重新熔化,然后再铸造成同时代的价值高的青铜器。
却说柯岩等秘密进到寿春城,就发现了异常的情况。
古沛然因为楚大鼎升到了淮南行署专员的位子,寿县县长就由唐明友担任。陈布林则升任县警察署长。
柯岩到达寿春城的第二天,就和楚文明去了古玩世场。
他为什么要从古玩市场做起呢?这是因为古玩市场是个窗口,通过这个窗口,或许可以了解到他所要了解到的情况。
由于上面对古文物采取强制保护措施,自然,寿县的古玩市场遭到了冲击。
古玩市场还有买卖,但大多的古董都是明清及民国时期的。据说,县文保会贴出告示,不许在古玩市场出现元朝以前的古物,一经出现即被没收。
问谁来没收?答曰是文物缉私队。
柯岩问楚文明:所有文物中有没有元朝以前的。
楚文明说没有。
楚文明是蔡廷祥推荐来的鉴宝专家,是科学院的青年考古学者。
原来,王厅长组建的这支应急队伍就是蔡廷祥的主意,以警察厅的名义前往寿县,不会引起人们的怀疑。
所以,由应急科组成的这支特遣队,其成份是以考古人员和警察人员组成。不过由于是新组建,成员之间互相并不清楚。只有柯岩和王一博掌握他们各自的秘密。
柯岩和楚文明的出现,引起了古玩界的关注。他们被误认为是文物走私的大佬。
柯岩他们下塌的地方恰好是鸿宾楼。
这天他们刚吃完晚饭回到下榻的地方,就听到“笃笃笃”敲门的声音。
队员滕青去开门。
滕青问:“你们找谁?有何贵干?”
来人礼貌地说:“我们找柯先生。我们是来谈生意的!”
柯岩心想,够快的哈,这就浮出水面来了。他让滕青带他们进去。
来人是用一块青色粗布包裹的一只物件。当他把包裹布松开,他们看到,这是一只青铜器,具体年代,是真是假,要仔细察看才可知晓。
柯岩在穿越前,曾经看过《国宝大案录》系列纪录片。有一集内容主要涉及Ah“青铜帝国”走私案。
该纪录片将公安系统跨省跨地域与犯罪分子斗智斗勇,追回国家文物,挽回国家财产重大损失的故事,加以纪录片式的影像存档,集结出一部公安系统保护国宝的历史。
此创意用案件警醒观众,以提高全社会的文物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确实值得点赞。
柯岩还记得它的主要内容:2008年3月31日,随着文物贩子王凯被押上合肥中院刑事审判庭,曾轰动全国的2002年“3·25”文物大案至此宣布“收官”。
不过此时他想到的并不是这个大案本身,尽管这个大案的主角就是寿县人,文物也是从寿县出土的。
他想到的是这个大案主角的一种特别鉴宝法。此法在他所喜欢的《无字碑》探宝书中不止一次出现过。
这个家伙认为青铜器真伪鉴定的重中之重应是四个方面:皮壳、重量、锈色和人。
柯岩理解,所谓皮壳是指古物的外部形状,而所谓的锈色则是指外表的颜色。人,则是指持古物的人,但关于这一点,柯岩颇费了点脑筋。
柯岩在穿越前本是一个学生,对古物的接触甚少,仅是喜欢而已。
可现在真的出现了一件古物,并且还有持古物的人活生生站在面前。
而他的身份己不是一个学生,而是考古专家。一一上午在古玩市场问楚文明的那句话,事实上暴露了他的真面目。
还好,楚文明并没窥破,于是,他不用在这方面担心。
不过,这就逼得他去面对现实一一他是一个货真价实的专家,而不是一个刚毕业的学生。
于是,他决定运用那个特别鉴宝法来鉴别眼前这件青铜器的真伪。
楚文明因为他是领导,是蔡大师特别器重的人。所以,他没开口,他是不会动手看宝的。
柯岩深知这一点。
但他也没急,而是徐徐打量眼前的持宝人。
这个持宝人穿着一般,脸色灰暗,眼睛凹陷,目光阴鸷。从他手上的肤色看,虽粗糙但无裂痕。
由此,柯岩断定,这人是个文物二贩子。也即是说,这件古董,并不是他亲自挖掘得来的,他是从别人手里顺来的。
而且,这个人不是普通的文物贩子,而是一个长期靠走私文物的惯犯。
看完了人,柯岩才拿起器皿,在手里掂了掂,觉得它的重量应是这类器皿该有的重量。
他把器皿放在电灯光下反复看了看,又用指甲抠了枢它身上的锈迹,这才把它放下。
“这位先生,请问这个物件是怎样得来的呢?”柯岩问。
文物贩子对古董的真伪很重视,但对古董的来源同样重视。
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说赃物,国家重点保护文物,轻则被收缴,重则蹲班房。
当然,很多古物是探不清来源的,因为持有者会编造种种虚假信息来掩盖真相。
来人并不紧张,顺口回答:“我是从我村里的田二苟手里买来的。据他说是在田里捡到的。”
寿县这个地方捡古物很常见,这说明这个人没有说谎。既然是捡来的,真伪就不用辨了。
而从重量和锈色看,柯岩基本可以断定它与无字碑的年代相差无己。
柯岩将青铜器拿给楚文明看。
楚文明接过青铜器,先翻着看了一遍,然后从衣兜里掏出放大镜,将青铜器放在灯下认真地观察。
楚文明显然不是运用那种土法子来鉴宝。
中国正统正宗的青铜器专家学者鉴定青铜器,往往是从器形、纹饰、铭文、铸造方法(成份)等方面入手。
到了二十世纪未和二十一世纪初,有与时俱进者甚至借助于高科技——碳14、热释光等技术进行鉴定。
但是,就是这些方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至少,在实践中这些方法有很多靠不住的时候。
柯岩在有些文章中读到,如今的青铜器制作,做伪者解决诸如器形、纹饰、铭文、铸造方法(成份)这类问题已不是难题。
一般而言,做伪者都会比照书本图案,去铸造相似的器物。人工设计不行,可用电脑设计,电脑设计不行,可以从真器上翻模出来,那样,器形、纹饰一定过关。
还有铭文的辨识。真正古代的青铜器,绝大多数是没用铭文的。即便偶尔有少数铜器有铭文,也仅限于“xx作器”及容量单位之类的简单铭文。长篇记事铭文非常罕见。
铭文问题亦非当今做伪者所重要关心的。若必须铸铭文之类的工艺,做伪者可以仿造同期其它真器上的铭文将人名之类略做调整,有些甚至是全文照搬。
至于铸造方法,做伪者在制作铜胚(半成品)时,能采用的方法也是和古人一样——陶范法、蜡模法。
如果你想通过范线、铸痕以及铜、锡、铅成份比之类去寻找真伪的蛛丝马迹,其实也是徒劳。
而比较看重的碳14测定,有心而为的青铜器做伪者,已经有效的解决了此类难题。
他们将仿制的青铜器放在x光射线下照上几次,就能有效骗过碳14年代测定。
x光可以使碳14变化。比较着名的案例:美国x大学博物馆购买了一批仿制青铜器。当时这批铜器在美国都顺利通过了碳14检测——年代三千年左右。
事后,美国方面百思不得其解,这种青铜器是如何能逃过碳14年代测定呢?
后来,他们才发现,这批仿制的青铜器首先由中国大陆卖到香港,香港再卖到台湾,台湾再卖到美国。这样运输过程中经过六次海关,而海关的x光机每照射一次,铜器的年份就增加几百年。
经过六次照射,该批铜器自然就成了几千年前的文物了!看来,碳14年代测定也靠不住。
至于近几年兴起的热释光技术,其主要手段是成份分析法。有多年青铜器鉴定经验的人都知道,现在的仿古青铜器也是按照一定比例的铜、锡、铅等金属铸成。
更有一种仿制青铜器的手段是,将出土的古代残损的铜器碎片,或者是无工艺,价值不高的素面的青铜器重新熔化,然后再铸造成同时代的价值高的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