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冠礼和疑惑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妖妖小说网 www.yaotxt.com,最快更新大唐:我爹是土皇帝最新章节!
“您也知道我以前的风评。”冯智彧耸了耸肩。
取字这个事儿的确是这个时代的规矩,只不过冯智彧有点儿不太一样,他算是被耽搁了。
“小时候我总是四处乱跑,我父亲那时候觉得我没个正形所以心心念念的想给我说一门亲事让安定下来,不过结果您也看到了。”
“和赵郡李氏的联姻失败之后这事儿也就不了了之了。”
“而现在我身在长安,我父亲他远在岭南,上次来的时候还是为了我成亲的事情,那会儿哪有空儿去管这些?”
“所以一来二去的这事儿就一直被放到了现在。”
“再怎么说冠字也是一件大事儿,我不可能不通知我父亲吧?”
冯智彧说的倒是有理有据的,不过这也是正常的。
冠字这事儿是很麻烦的,并不是就取个字就完事儿了。
冠礼是起源于周代的,是人生四礼中最先举办的那个。《礼记》:“冠者礼之始也。”华夏文化是礼仪的文化,而冠礼就是礼仪的起点。
在这个时代冠字就相当于是成人礼了,字和名一样往往是带有特殊含义的,比如好的寓意或者期望,而取字这事儿最好是要找一个德高望重的大儒。
就现在来说,比如孔颖达,比如李纲。
而后,就是冠礼了,这才是最麻烦的地方,也是冯智彧把这事儿一拖再拖的原因。
冠礼,要在宗祠举行。
即便是抛开宗祠的问题不谈,在举行冠礼的十天之前就要由长辈也就是冯盎去找人测吉凶。
除此之外在举行冠礼的三天之前还要确定支持冠礼的大宾,而除了大宾还有一位负责辅助的“赞冠者”。
最后的最后,在举行完冠礼之后冯智彧的父亲冯盎还需要到焚香祭祀,告知祖先,然后宴请所有的宾客,并向大宾和赞冠者送上鹿皮鹿肉等谢礼。
麻烦的不要不要的。
而且麻烦还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大部分不是要在宗祠这种特殊的地方举行就是需要冯盎这个长辈的在场。
冯智彧显然是不可能时不时地就离开长安的,让冯盎来长安也不太现实,所以就一直被搁置了下来。
不过想一想,他其实也可以单纯的取字而不举行冠礼。
其实在唐初对这些礼仪还是比较淡薄的,因为经过了魏晋南北朝的那段时期之后汉族的礼仪传承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影响。
直至隋朝才开始重启周礼,很多在两晋时期被丢掉的汉家文化和礼仪又被人们重新拾了起来。
所以就唐初来说人们对这些礼仪很重视,但是却又没有那么的重视。
如果放在秦汉甚至是周朝时不遵守礼仪怕是会被人指着脑门儿骂,但现在却不会有这种情况。
“回头去和陛下商量一下吧,你都已经二十了,按照周礼也到了该冠礼的最后时间了,而且你现在已经成亲了,不冠礼取字不想那么回事儿。”
程咬金也没有多说什么,毕竟冯智彧的情况他是了解的,所以只是提了个建议而已。
因为他说的也没错,冠礼可以简略,但字是不可能不取的。
“行吧,等回去再说吧,毕竟现在在这里也弄不了。”冯智彧摆了摆手,一点儿都不在意。
主要还是思想的影响,毕竟在后世人们大都是没有字的,姓氏名字号五样到后世一般人基本就剩下两样了。
姓和名。
“冯大,把这羊拖下去宰了,让厨子准备一下,今天吃火锅!”
甩掉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冯智彧让冯大去找厨子准备火锅。
这天气,除了适合铁锅炖大鹅之外也适合火锅。
最主要的是现在天气冷,宰好的羊扔进雪堆里很快就会被冻硬,虽然不能到硬的跟砖头那种地步,但却足以方便切片。
而与此同时,长安城的皇宫里,有两个人正在讨论着冯智彧。
“所以那些酒精都顺利储藏了起来了?”李世民看着下方的长孙无忌。
按理来说这事儿应该由户部尚书戴胄管辖,不过酒精这东西比较重要,所以李世民安排了他更加信任的长孙无忌去处理。
制作是冯家酒坊的事情,而制作好的酒精会被迅速封装,成批的交给长孙家负责查验的人,最后收到专门的地方保管。
“嗯,从产量上来看都能对得上。”长孙无忌规规矩矩地回答着。
“辅机,坐。”李世民闻言放下了手中的奏章,看向了长孙无忌。
这语气这动作这表情,摆明了是要和长孙无忌说一些话,一些不能在外人面前说的话。
“辅机,最近朕收到了刀人传回来的线报,说是冯盎召集了五百人乘船而上,但在进入黄河的时候却并没有向着长安而来,反倒是朝着登州而去。”
“你怎么看?”
李世民说的事儿算是个比较秘密的事情了,而他说的那些人正是冯智彧写信回高州让冯盎准备的人。
长孙无忌沉默了下来。
这事儿他不是不知道,相反,他知道的并不比李世民晚。
毕竟是当朝国舅,就以皇权时代的表面来说他长孙家应该算是当世第一家族了,所以巴结的人是相当多的。
所以,一早在冯家的五百人进入运河时就有人用这个情报去巴结长孙无忌了。
“陛下,臣说句逾越的话,可能事情并不像是表面上的那样。”思考了良久,长孙无忌终于是开了口。
他所有的言辞都必须要考虑好,既不能太偏向岭南冯氏也不能太过偏向于李世民。
“其实陛下您也清楚,就以臣的了解都能看得出来冯智彧并不是那种想得很多的人,毕竟如果他或者冯氏真的有想法的话完全不必要做这么多。”
“从前年的四十万石的粮食到对世家的办法,再到现在的蹄铁和酒精,这些东西都是出乎我们意料的,随便一样拿出去都能收获到不菲的效果。”
“而且这次冯氏派出来的人实在是太少了,说点现实的,这五百人就算是有通天彻地之能也掀不起什么浪花来。”
“所以,在陈看来可能更多的还是冯智彧的私心吧,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冯智彧对倭国这么仇视,但从他的态度上来说臣想不出别的解释。”
思虑再三,长孙无忌的言辞是小心小心再小心。
“这一点朕知道。”出乎长孙无忌的意料,李世民一开口就表明了他不是怀疑冯智彧的意思。
“朕是想知道为什么这孩子对倭国的仇视这么深?要知道他对一向看不起他们岭南的五姓七望都没有这样过。”
“您也知道我以前的风评。”冯智彧耸了耸肩。
取字这个事儿的确是这个时代的规矩,只不过冯智彧有点儿不太一样,他算是被耽搁了。
“小时候我总是四处乱跑,我父亲那时候觉得我没个正形所以心心念念的想给我说一门亲事让安定下来,不过结果您也看到了。”
“和赵郡李氏的联姻失败之后这事儿也就不了了之了。”
“而现在我身在长安,我父亲他远在岭南,上次来的时候还是为了我成亲的事情,那会儿哪有空儿去管这些?”
“所以一来二去的这事儿就一直被放到了现在。”
“再怎么说冠字也是一件大事儿,我不可能不通知我父亲吧?”
冯智彧说的倒是有理有据的,不过这也是正常的。
冠字这事儿是很麻烦的,并不是就取个字就完事儿了。
冠礼是起源于周代的,是人生四礼中最先举办的那个。《礼记》:“冠者礼之始也。”华夏文化是礼仪的文化,而冠礼就是礼仪的起点。
在这个时代冠字就相当于是成人礼了,字和名一样往往是带有特殊含义的,比如好的寓意或者期望,而取字这事儿最好是要找一个德高望重的大儒。
就现在来说,比如孔颖达,比如李纲。
而后,就是冠礼了,这才是最麻烦的地方,也是冯智彧把这事儿一拖再拖的原因。
冠礼,要在宗祠举行。
即便是抛开宗祠的问题不谈,在举行冠礼的十天之前就要由长辈也就是冯盎去找人测吉凶。
除此之外在举行冠礼的三天之前还要确定支持冠礼的大宾,而除了大宾还有一位负责辅助的“赞冠者”。
最后的最后,在举行完冠礼之后冯智彧的父亲冯盎还需要到焚香祭祀,告知祖先,然后宴请所有的宾客,并向大宾和赞冠者送上鹿皮鹿肉等谢礼。
麻烦的不要不要的。
而且麻烦还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大部分不是要在宗祠这种特殊的地方举行就是需要冯盎这个长辈的在场。
冯智彧显然是不可能时不时地就离开长安的,让冯盎来长安也不太现实,所以就一直被搁置了下来。
不过想一想,他其实也可以单纯的取字而不举行冠礼。
其实在唐初对这些礼仪还是比较淡薄的,因为经过了魏晋南北朝的那段时期之后汉族的礼仪传承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影响。
直至隋朝才开始重启周礼,很多在两晋时期被丢掉的汉家文化和礼仪又被人们重新拾了起来。
所以就唐初来说人们对这些礼仪很重视,但是却又没有那么的重视。
如果放在秦汉甚至是周朝时不遵守礼仪怕是会被人指着脑门儿骂,但现在却不会有这种情况。
“回头去和陛下商量一下吧,你都已经二十了,按照周礼也到了该冠礼的最后时间了,而且你现在已经成亲了,不冠礼取字不想那么回事儿。”
程咬金也没有多说什么,毕竟冯智彧的情况他是了解的,所以只是提了个建议而已。
因为他说的也没错,冠礼可以简略,但字是不可能不取的。
“行吧,等回去再说吧,毕竟现在在这里也弄不了。”冯智彧摆了摆手,一点儿都不在意。
主要还是思想的影响,毕竟在后世人们大都是没有字的,姓氏名字号五样到后世一般人基本就剩下两样了。
姓和名。
“冯大,把这羊拖下去宰了,让厨子准备一下,今天吃火锅!”
甩掉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冯智彧让冯大去找厨子准备火锅。
这天气,除了适合铁锅炖大鹅之外也适合火锅。
最主要的是现在天气冷,宰好的羊扔进雪堆里很快就会被冻硬,虽然不能到硬的跟砖头那种地步,但却足以方便切片。
而与此同时,长安城的皇宫里,有两个人正在讨论着冯智彧。
“所以那些酒精都顺利储藏了起来了?”李世民看着下方的长孙无忌。
按理来说这事儿应该由户部尚书戴胄管辖,不过酒精这东西比较重要,所以李世民安排了他更加信任的长孙无忌去处理。
制作是冯家酒坊的事情,而制作好的酒精会被迅速封装,成批的交给长孙家负责查验的人,最后收到专门的地方保管。
“嗯,从产量上来看都能对得上。”长孙无忌规规矩矩地回答着。
“辅机,坐。”李世民闻言放下了手中的奏章,看向了长孙无忌。
这语气这动作这表情,摆明了是要和长孙无忌说一些话,一些不能在外人面前说的话。
“辅机,最近朕收到了刀人传回来的线报,说是冯盎召集了五百人乘船而上,但在进入黄河的时候却并没有向着长安而来,反倒是朝着登州而去。”
“你怎么看?”
李世民说的事儿算是个比较秘密的事情了,而他说的那些人正是冯智彧写信回高州让冯盎准备的人。
长孙无忌沉默了下来。
这事儿他不是不知道,相反,他知道的并不比李世民晚。
毕竟是当朝国舅,就以皇权时代的表面来说他长孙家应该算是当世第一家族了,所以巴结的人是相当多的。
所以,一早在冯家的五百人进入运河时就有人用这个情报去巴结长孙无忌了。
“陛下,臣说句逾越的话,可能事情并不像是表面上的那样。”思考了良久,长孙无忌终于是开了口。
他所有的言辞都必须要考虑好,既不能太偏向岭南冯氏也不能太过偏向于李世民。
“其实陛下您也清楚,就以臣的了解都能看得出来冯智彧并不是那种想得很多的人,毕竟如果他或者冯氏真的有想法的话完全不必要做这么多。”
“从前年的四十万石的粮食到对世家的办法,再到现在的蹄铁和酒精,这些东西都是出乎我们意料的,随便一样拿出去都能收获到不菲的效果。”
“而且这次冯氏派出来的人实在是太少了,说点现实的,这五百人就算是有通天彻地之能也掀不起什么浪花来。”
“所以,在陈看来可能更多的还是冯智彧的私心吧,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冯智彧对倭国这么仇视,但从他的态度上来说臣想不出别的解释。”
思虑再三,长孙无忌的言辞是小心小心再小心。
“这一点朕知道。”出乎长孙无忌的意料,李世民一开口就表明了他不是怀疑冯智彧的意思。
“朕是想知道为什么这孩子对倭国的仇视这么深?要知道他对一向看不起他们岭南的五姓七望都没有这样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