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入京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妖妖小说网 www.yaotxt.com,最快更新大唐:我爹是土皇帝最新章节!
和上次差不多一样的路线,只不过这次冯智彧先带着人去了余干,在安置好了两万余众将士之后他才再次去了洪州。
和去年一样,洪州刺史很是热情的给冯智彧找了船家,让他顺着长江而下转入江南运河,最后直达余杭。
之前来过一次,这次再来就没有什么新鲜的了,再者说了,上次来的时候也没有什么新鲜感,更多的还是失望。
毕竟这个时候的西湖的确是不怎么样。
不过今年好多了,因为冯智彧买下了余杭近万亩的山地,而且能够当官儿的人没几个傻子,最起码的察言观色还是多少会一点儿的,那个余杭的县丞就是。
余杭的县丞算是个肥差,因为江南运河的关系在这里收购农产品以及蚕丝绢帛的商人很多,而他这个余杭的县丞自然也能捞到不少油水了。
“自掏腰包”把这西湖修整了一番,那余杭的县丞是这么说的,具体是不是这个情况冯智彧就不知道了,而且他也没有那个兴趣知道。
事情都摆上来了,而且西湖也的确是经过修整了,虽然按理说这事儿和冯智彧没什么关系,但任谁都知道这余杭的县丞是因为他才修整这西湖的。
所以这份情冯智彧承了。
说归说,冯智彧可没有给什么好处,只是说了几句话定一下这个县丞的心罢了。
很简单,无外乎画几个大饼就是了,像什么以后有机会的话就在他晋升刺史的路上助力一把。
余杭县丞是个肥差,这杭州刺史更是肥的流油,这个县丞可不傻,他不想调去长安啊、洛阳啊这些地方,那里虽然是天子脚下也更加繁华,但单论油水和自由性来说不如余杭。
天高皇帝远的,想管也不方便,而且还有如此丰厚的“报酬”,所以这县丞一心只想升任刺史。
这些冯智彧自然也是懂得,因此他说话也是比较含蓄,打了几个哈哈之后就许下了几张空头支票。
至于兑不兑现就看他的心情了,因为他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想得起来,反正这县丞也拿他没办法。
至于想打茶园的主意?一个小小的县丞而已,他还没这个胆子,先不说冯智彧马上就要去长安了,虎踞在岭南的冯盎单单是动动手指就够他喝一壶的。
江南这边开发程度低,山林密布,所以一般来说是不会发生大规模的蝗灾的,而且据历史记载贞观三年有两次蝗灾,第一次是关中各州,第二次是京畿道,秦岭淮河一线以南没有什么关系。
呆在西湖茶园,冯智彧优哉游哉的等着蝗灾的到来,因为这个时候的他不等也没有办法,太早入京反而会引起长安那边的猜忌。
说起来或许会有些冷血,为了不受猜忌而推迟入京的时间,这无疑会让大量的灾民会晚近一个月的时间才能收到赈灾粮,这一个月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但冯智彧没有办法。
他不是什么圣人,更不会说什么以天下苍生为己任,这话说说就好,有机会他也会做,但却不会在影响到他或者他家人的人身安全的情况下去做。
如果不要脸一点儿,这可以说是为了能救更多的人,因为冯智彧清楚的知道自己知道很多的事情,只要他还在,那么就能让更多的人在自然灾害这方面的损失降到更低。
不过冯智彧从来都不是什么自欺欺人的那种性格,一般来说他都会尽量把自己的位置摆正,尽量以更加现实的角度去看自己。
他没有那么多的悲天悯人,如果能够选择的话他宁愿多考虑考虑怎么为冯代玉多准备一点儿嫁妆。
阳春三月,江南的天气多少已经有点儿热了,不过也还算是宜人。
三月初一出发,不过这次在路上花费的时间比较多,毕竟带了两万余人的队伍和四十余万石的粮食,走得总归是要慢一点,所以临近月底冯智彧才到了余杭。
其实在他一到余杭的时候就听到了蝗灾的消息在坊间流传,因为相对于高州来说余杭这边消息的接收速度要慢上不是一点半点,毕竟经过了前隋的扩张,黄河加上大运河是一条很快的消息渠道。
不过知道归知道,冯智彧依旧是在西湖茶园住了下来,因为按照这个时代的速度和岭南的地势来说高州那边想要接到消息还需要一段时间。
岭南那边水系也不少,但没有什么成型的运河之类的,而且余杭这边有不少的商人来往,得到消息要快上很多。
几乎可以说是关中那边刚发生蝗灾,余杭这边连五天都没用的上就知道了这个消息,可如果消息想从余杭传到高州那就需要最少半个月以上的时间。
这还不算两万余将士护送着四十万石的粮食从高州再到余干那边的时间。
因此冯智彧还是在余杭这边停下了,期间余杭的那个县丞还特意来“通知”了一下冯智彧蝗灾的消息,看样子是想做个顺水人情。
送了点儿金银,毕竟人家都对你示好了总是要有点儿回应的,在官场就要懂得官场的规矩,如果太过格格不入的话是没有甚好好处的。
人情社会嘛。
上有天堂,下游苏杭。
其实余杭这边没有这句话说的那么好,但其实也不是很差,只不过这句话只适用于三四月份的余杭罢了。
而且也不知道是错觉还是怎么的,冯智彧总是感觉这大唐比起后世来要更加热上一些,他一直都以为在这没有温室效应和那么多污染的时代天气应该更加舒适一点。
之前他一直都在高州那边,横竖也跑不出春州和恩州,所以他一直认为夏天的闷热难耐是高州那边的事情,余杭这边要因为年代和幻境的原因好上不少。
但事实说明他还是多虑了。
去年来过一次,冯智彧还以为那种酷热是偶然的情况,毕竟天气无常嘛,但今年又是这样。
不过也没什么办法,他现在也没什么好的去处,而且余杭这边比起高州来说还是要强上不少的。
在余杭呆了半月有余,一直到四月中旬茶园的明前茶都采摘完以及炒制完成后冯智彧才动身顺着江南运河进入了长江,在扬州那边和早他两天到达的将士们和粮食汇合。
时机到了,该北上了。
和上次差不多一样的路线,只不过这次冯智彧先带着人去了余干,在安置好了两万余众将士之后他才再次去了洪州。
和去年一样,洪州刺史很是热情的给冯智彧找了船家,让他顺着长江而下转入江南运河,最后直达余杭。
之前来过一次,这次再来就没有什么新鲜的了,再者说了,上次来的时候也没有什么新鲜感,更多的还是失望。
毕竟这个时候的西湖的确是不怎么样。
不过今年好多了,因为冯智彧买下了余杭近万亩的山地,而且能够当官儿的人没几个傻子,最起码的察言观色还是多少会一点儿的,那个余杭的县丞就是。
余杭的县丞算是个肥差,因为江南运河的关系在这里收购农产品以及蚕丝绢帛的商人很多,而他这个余杭的县丞自然也能捞到不少油水了。
“自掏腰包”把这西湖修整了一番,那余杭的县丞是这么说的,具体是不是这个情况冯智彧就不知道了,而且他也没有那个兴趣知道。
事情都摆上来了,而且西湖也的确是经过修整了,虽然按理说这事儿和冯智彧没什么关系,但任谁都知道这余杭的县丞是因为他才修整这西湖的。
所以这份情冯智彧承了。
说归说,冯智彧可没有给什么好处,只是说了几句话定一下这个县丞的心罢了。
很简单,无外乎画几个大饼就是了,像什么以后有机会的话就在他晋升刺史的路上助力一把。
余杭县丞是个肥差,这杭州刺史更是肥的流油,这个县丞可不傻,他不想调去长安啊、洛阳啊这些地方,那里虽然是天子脚下也更加繁华,但单论油水和自由性来说不如余杭。
天高皇帝远的,想管也不方便,而且还有如此丰厚的“报酬”,所以这县丞一心只想升任刺史。
这些冯智彧自然也是懂得,因此他说话也是比较含蓄,打了几个哈哈之后就许下了几张空头支票。
至于兑不兑现就看他的心情了,因为他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想得起来,反正这县丞也拿他没办法。
至于想打茶园的主意?一个小小的县丞而已,他还没这个胆子,先不说冯智彧马上就要去长安了,虎踞在岭南的冯盎单单是动动手指就够他喝一壶的。
江南这边开发程度低,山林密布,所以一般来说是不会发生大规模的蝗灾的,而且据历史记载贞观三年有两次蝗灾,第一次是关中各州,第二次是京畿道,秦岭淮河一线以南没有什么关系。
呆在西湖茶园,冯智彧优哉游哉的等着蝗灾的到来,因为这个时候的他不等也没有办法,太早入京反而会引起长安那边的猜忌。
说起来或许会有些冷血,为了不受猜忌而推迟入京的时间,这无疑会让大量的灾民会晚近一个月的时间才能收到赈灾粮,这一个月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但冯智彧没有办法。
他不是什么圣人,更不会说什么以天下苍生为己任,这话说说就好,有机会他也会做,但却不会在影响到他或者他家人的人身安全的情况下去做。
如果不要脸一点儿,这可以说是为了能救更多的人,因为冯智彧清楚的知道自己知道很多的事情,只要他还在,那么就能让更多的人在自然灾害这方面的损失降到更低。
不过冯智彧从来都不是什么自欺欺人的那种性格,一般来说他都会尽量把自己的位置摆正,尽量以更加现实的角度去看自己。
他没有那么多的悲天悯人,如果能够选择的话他宁愿多考虑考虑怎么为冯代玉多准备一点儿嫁妆。
阳春三月,江南的天气多少已经有点儿热了,不过也还算是宜人。
三月初一出发,不过这次在路上花费的时间比较多,毕竟带了两万余人的队伍和四十余万石的粮食,走得总归是要慢一点,所以临近月底冯智彧才到了余杭。
其实在他一到余杭的时候就听到了蝗灾的消息在坊间流传,因为相对于高州来说余杭这边消息的接收速度要慢上不是一点半点,毕竟经过了前隋的扩张,黄河加上大运河是一条很快的消息渠道。
不过知道归知道,冯智彧依旧是在西湖茶园住了下来,因为按照这个时代的速度和岭南的地势来说高州那边想要接到消息还需要一段时间。
岭南那边水系也不少,但没有什么成型的运河之类的,而且余杭这边有不少的商人来往,得到消息要快上很多。
几乎可以说是关中那边刚发生蝗灾,余杭这边连五天都没用的上就知道了这个消息,可如果消息想从余杭传到高州那就需要最少半个月以上的时间。
这还不算两万余将士护送着四十万石的粮食从高州再到余干那边的时间。
因此冯智彧还是在余杭这边停下了,期间余杭的那个县丞还特意来“通知”了一下冯智彧蝗灾的消息,看样子是想做个顺水人情。
送了点儿金银,毕竟人家都对你示好了总是要有点儿回应的,在官场就要懂得官场的规矩,如果太过格格不入的话是没有甚好好处的。
人情社会嘛。
上有天堂,下游苏杭。
其实余杭这边没有这句话说的那么好,但其实也不是很差,只不过这句话只适用于三四月份的余杭罢了。
而且也不知道是错觉还是怎么的,冯智彧总是感觉这大唐比起后世来要更加热上一些,他一直都以为在这没有温室效应和那么多污染的时代天气应该更加舒适一点。
之前他一直都在高州那边,横竖也跑不出春州和恩州,所以他一直认为夏天的闷热难耐是高州那边的事情,余杭这边要因为年代和幻境的原因好上不少。
但事实说明他还是多虑了。
去年来过一次,冯智彧还以为那种酷热是偶然的情况,毕竟天气无常嘛,但今年又是这样。
不过也没什么办法,他现在也没什么好的去处,而且余杭这边比起高州来说还是要强上不少的。
在余杭呆了半月有余,一直到四月中旬茶园的明前茶都采摘完以及炒制完成后冯智彧才动身顺着江南运河进入了长江,在扬州那边和早他两天到达的将士们和粮食汇合。
时机到了,该北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