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九边将门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
妖妖小说网 www.yaotxt.com,最快更新我崇祯绝不上吊最新章节!
“案底留存,株连暂不涉及军队,不仅如此,朕还要赏赐祖家,以及九边各将门。”崇祯皇帝思索了片刻回道。
如今东林党人的株连工作才刚刚进行一个月,北方还未肃清,更别提以东林书院为核心的江南了,腥风血雨还将持续很久,崇祯皇帝就已经是在冒险了。
不论如何暂时不能再竖立新的敌人,此时九边将门肯定已经知晓朝廷的剧变,估摸着这些人也都提心吊胆的,毕竟东林党人那么多,若是朝廷想追究肯定一查一个准儿,他必须稳住这群手握兵权的武将世家。
不过相比于忧心忡忡的韩山河等人,崇祯皇帝要好很多,毕竟他知道九边将门的具体情况。
这些将门包括祖家在内,倘若朝廷不下死手,或者不掉链子,是断然不会背叛大明的,原因也很简单,后金能给的不会比大明更多。
不论是官职还是荣誉,该给的都给了,大明永远是正统,二傻子才会抛弃现有的荣耀去追随几十年前还茹毛饮血的野蛮部落。
譬如祖大寿,这厮曾两次被后金围困,弹尽粮绝吃战马,战马吃完吃死掉的百姓,实在没法儿了投降,而后忽悠黄台极说要去锦州劝降,这厮锦州城后就组织防御继续抗击清军。
黄台极后来给这厮写了几十封书信,苦口婆心的劝祖大寿回去,皆被这厮当了擦屁股纸。
而后又是长达一年的被围,又是弹尽粮绝、吃马吃人,再加上朝廷一直欠粮欠饷,士气低落到极点,最终祖家再次投降后金。
除此之外九边的将门还有大同将门麻家、榆林将门尤家、延安将门杜家等等,与祖大寿一样,这些人皆有家人朋友战死于后金鞑子之手,倘若朝廷不掉链子,也不至于轻易的像建虏投降。
“王大伴儿拟旨,九边各镇总兵各赐蟒服一件,赏银两万两,参将各赐飞鱼服一件,赏银五千两,游击各赐斗牛服一件,赏银两千两。
告诉他们,从军者不议政,但朕也不会亏待了他们,从即日起,再累军功者,朕必重赏,包括但不限于……爵位!”崇祯皇帝说爵位两字时特意加重了语气。
崇祯皇帝话刚说完,温体仁吓了一跳,就连在一旁闭目养神的洪承畴也睁开了眼睛,那眼神中甚至带着兴奋。
爵位的分量有多重,在座的几人心里都很清楚,武人的至高荣誉,为将者哪个不想万里觅封侯。
但在大明想获取个爵位实在是难如登天,除了刚大明开国的那段时间,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分封了一批爵位给功臣外,而后的两百多年因军功获得爵位的人数少的可怜。
譬如如今九边的将门,包括祖大寿在内,皆是世代驻守边镇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将门,大仗小仗不知打了多少,却一个爵位都没捞着。
这些人缺钱吗?肯定不缺,缺权吗?总兵手握重兵,就是各部尚书见了也不敢小觑,他们缺的只是一个爵位,一个望眼欲穿、渴求至极的爵位。
而崇祯皇帝这是在暗示他们,只要跟着朕好好干,银子有,爵位也有,不仅能稳住这些将门,甚至还会极大的刺激他们的敢战之心。
崇祯皇帝付出了什么呢?一个头衔而已,至于赏赐几件蟒服、些许白银,蝇头微利而已。
但就是这么简单的事情,他的前任直到最后两年才想明白,而后到了南明朝廷才终于开始大肆给武将分封爵位。
然而那时已经为时晚矣,谁会在乎一个即将灭亡的政权的爵位呢?
崇祯皇帝的命令王承恩没有丝毫的犹豫,当即提笔便开始记录。
“陈爱卿,近来抄了那么多人,国库的存量可还充裕?”崇祯皇帝瞅了一眼户部尚书陈奇瑜道。
凭良心讲,崇祯皇帝虽然觉得陈奇瑜总是畏畏缩缩一副怕事模样,但户部的差使还是干的不错的。
这阵子为了养新征的二十万兵,陈奇瑜一直坐镇户部衙门调集各省粮草,听说有阵子这厮干脆就住在了户部衙门。
陈奇瑜赶紧从怀中摸出一本厚厚的账本,呼啦啦的翻动了一会儿,小心翼翼的道:
“回禀陛下,如今国库存米两百四十万石、小麦谷子黄豆高粱等合计九十六万石,臣六日前又从南京购买了四十万石米,估摸着下个月中旬可运抵京城。”
被查抄的东林党人手中皆有不少良田,这些地主虽然没有豪绅存粮多,但为数也是不少,陈奇瑜的户部仓库从来没有存过如此多的粮食。
“嗯,不错不错,立即征集人手按照各镇驻兵在册人数加派粮米,具体数额以两个月粮饷加派,就说是朕体恤士兵们驻边辛苦赏赐他们的。”崇祯皇帝估量了一下道。
将门要安抚,边军士兵同样也要安抚,他不信这些将士拿了他的银子吃了他的粮食,还敢给他闹事。
“陛下英明!”洪承畴一时没忍住夸赞了一声道。
虽然担着兵部尚书的官职,但洪承畴带兵多年,最知道这些将士们想要什么。
若是按照他的性子,除非崇祯皇帝问到他,几乎都很少在阁臣会议上发言,如今听到崇祯皇帝三言两语就将边军问题化于无形且正合他的心意,他怎能不激动。
倘若崇祯皇帝真开了封爵的口子,洪承畴都想继续出外带兵了。
不过洪承畴的突然猛舔却吃了崇祯皇帝一记白眼,还用你说?朕当然英明了!
“不过,每指巡边赐粮的队伍,都必须有东厂和锦衣卫派人监察,王大伴儿、韩爱卿,你们要挑选最信得过的人手,一定要亲眼盯着将这些赏赐分发到士兵手里。
倘若有任何人敢吃拿卡要,朕诛其全族。”
给将官的赏赐肯定没人敢盘剥,但给士兵的却不一定,他几乎可以肯定,倘若不加强监察下狠手,这些边军士兵能拿到赏赐的一半份额,他把龙椅吃了。
王承恩和韩山河慎重的领命,如今大明各地都人心惶惶,在座的都是妥妥的帝党,倘若崇祯皇帝撑不住,他们没有一个人能逃得过反攻倒算。
安排好边军的事情后,崇祯皇帝本来打算下逐客令,而去后宫转转,顺便与年轻漂亮的老婆们成长一番。
这时一个小太监急匆匆的站在大殿门口,王承恩过去与之交谈几句,随即脸色大便。
“陛下,孙总督加急奏报,建虏兵围宣府。”
……
PS:我预计写完对祖家以及各边镇将门的看法,不少书友会有不同意见,在此申明,文中描述是站在崇祯皇帝的角度,正如他用洪承畴一样,他必须先考虑具体局势,用人唯才。
但站在后世的角度看,降了就是降了,无论经历了什么,更何况祖大寿第一次投降时还杀了誓死不降的何可纲。
我们读历史的,应该冷眼去审视,不要轻易的给某个人物下定义,但是小说嘛,难免要取舍,诸位见谅。
“案底留存,株连暂不涉及军队,不仅如此,朕还要赏赐祖家,以及九边各将门。”崇祯皇帝思索了片刻回道。
如今东林党人的株连工作才刚刚进行一个月,北方还未肃清,更别提以东林书院为核心的江南了,腥风血雨还将持续很久,崇祯皇帝就已经是在冒险了。
不论如何暂时不能再竖立新的敌人,此时九边将门肯定已经知晓朝廷的剧变,估摸着这些人也都提心吊胆的,毕竟东林党人那么多,若是朝廷想追究肯定一查一个准儿,他必须稳住这群手握兵权的武将世家。
不过相比于忧心忡忡的韩山河等人,崇祯皇帝要好很多,毕竟他知道九边将门的具体情况。
这些将门包括祖家在内,倘若朝廷不下死手,或者不掉链子,是断然不会背叛大明的,原因也很简单,后金能给的不会比大明更多。
不论是官职还是荣誉,该给的都给了,大明永远是正统,二傻子才会抛弃现有的荣耀去追随几十年前还茹毛饮血的野蛮部落。
譬如祖大寿,这厮曾两次被后金围困,弹尽粮绝吃战马,战马吃完吃死掉的百姓,实在没法儿了投降,而后忽悠黄台极说要去锦州劝降,这厮锦州城后就组织防御继续抗击清军。
黄台极后来给这厮写了几十封书信,苦口婆心的劝祖大寿回去,皆被这厮当了擦屁股纸。
而后又是长达一年的被围,又是弹尽粮绝、吃马吃人,再加上朝廷一直欠粮欠饷,士气低落到极点,最终祖家再次投降后金。
除此之外九边的将门还有大同将门麻家、榆林将门尤家、延安将门杜家等等,与祖大寿一样,这些人皆有家人朋友战死于后金鞑子之手,倘若朝廷不掉链子,也不至于轻易的像建虏投降。
“王大伴儿拟旨,九边各镇总兵各赐蟒服一件,赏银两万两,参将各赐飞鱼服一件,赏银五千两,游击各赐斗牛服一件,赏银两千两。
告诉他们,从军者不议政,但朕也不会亏待了他们,从即日起,再累军功者,朕必重赏,包括但不限于……爵位!”崇祯皇帝说爵位两字时特意加重了语气。
崇祯皇帝话刚说完,温体仁吓了一跳,就连在一旁闭目养神的洪承畴也睁开了眼睛,那眼神中甚至带着兴奋。
爵位的分量有多重,在座的几人心里都很清楚,武人的至高荣誉,为将者哪个不想万里觅封侯。
但在大明想获取个爵位实在是难如登天,除了刚大明开国的那段时间,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分封了一批爵位给功臣外,而后的两百多年因军功获得爵位的人数少的可怜。
譬如如今九边的将门,包括祖大寿在内,皆是世代驻守边镇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将门,大仗小仗不知打了多少,却一个爵位都没捞着。
这些人缺钱吗?肯定不缺,缺权吗?总兵手握重兵,就是各部尚书见了也不敢小觑,他们缺的只是一个爵位,一个望眼欲穿、渴求至极的爵位。
而崇祯皇帝这是在暗示他们,只要跟着朕好好干,银子有,爵位也有,不仅能稳住这些将门,甚至还会极大的刺激他们的敢战之心。
崇祯皇帝付出了什么呢?一个头衔而已,至于赏赐几件蟒服、些许白银,蝇头微利而已。
但就是这么简单的事情,他的前任直到最后两年才想明白,而后到了南明朝廷才终于开始大肆给武将分封爵位。
然而那时已经为时晚矣,谁会在乎一个即将灭亡的政权的爵位呢?
崇祯皇帝的命令王承恩没有丝毫的犹豫,当即提笔便开始记录。
“陈爱卿,近来抄了那么多人,国库的存量可还充裕?”崇祯皇帝瞅了一眼户部尚书陈奇瑜道。
凭良心讲,崇祯皇帝虽然觉得陈奇瑜总是畏畏缩缩一副怕事模样,但户部的差使还是干的不错的。
这阵子为了养新征的二十万兵,陈奇瑜一直坐镇户部衙门调集各省粮草,听说有阵子这厮干脆就住在了户部衙门。
陈奇瑜赶紧从怀中摸出一本厚厚的账本,呼啦啦的翻动了一会儿,小心翼翼的道:
“回禀陛下,如今国库存米两百四十万石、小麦谷子黄豆高粱等合计九十六万石,臣六日前又从南京购买了四十万石米,估摸着下个月中旬可运抵京城。”
被查抄的东林党人手中皆有不少良田,这些地主虽然没有豪绅存粮多,但为数也是不少,陈奇瑜的户部仓库从来没有存过如此多的粮食。
“嗯,不错不错,立即征集人手按照各镇驻兵在册人数加派粮米,具体数额以两个月粮饷加派,就说是朕体恤士兵们驻边辛苦赏赐他们的。”崇祯皇帝估量了一下道。
将门要安抚,边军士兵同样也要安抚,他不信这些将士拿了他的银子吃了他的粮食,还敢给他闹事。
“陛下英明!”洪承畴一时没忍住夸赞了一声道。
虽然担着兵部尚书的官职,但洪承畴带兵多年,最知道这些将士们想要什么。
若是按照他的性子,除非崇祯皇帝问到他,几乎都很少在阁臣会议上发言,如今听到崇祯皇帝三言两语就将边军问题化于无形且正合他的心意,他怎能不激动。
倘若崇祯皇帝真开了封爵的口子,洪承畴都想继续出外带兵了。
不过洪承畴的突然猛舔却吃了崇祯皇帝一记白眼,还用你说?朕当然英明了!
“不过,每指巡边赐粮的队伍,都必须有东厂和锦衣卫派人监察,王大伴儿、韩爱卿,你们要挑选最信得过的人手,一定要亲眼盯着将这些赏赐分发到士兵手里。
倘若有任何人敢吃拿卡要,朕诛其全族。”
给将官的赏赐肯定没人敢盘剥,但给士兵的却不一定,他几乎可以肯定,倘若不加强监察下狠手,这些边军士兵能拿到赏赐的一半份额,他把龙椅吃了。
王承恩和韩山河慎重的领命,如今大明各地都人心惶惶,在座的都是妥妥的帝党,倘若崇祯皇帝撑不住,他们没有一个人能逃得过反攻倒算。
安排好边军的事情后,崇祯皇帝本来打算下逐客令,而去后宫转转,顺便与年轻漂亮的老婆们成长一番。
这时一个小太监急匆匆的站在大殿门口,王承恩过去与之交谈几句,随即脸色大便。
“陛下,孙总督加急奏报,建虏兵围宣府。”
……
PS:我预计写完对祖家以及各边镇将门的看法,不少书友会有不同意见,在此申明,文中描述是站在崇祯皇帝的角度,正如他用洪承畴一样,他必须先考虑具体局势,用人唯才。
但站在后世的角度看,降了就是降了,无论经历了什么,更何况祖大寿第一次投降时还杀了誓死不降的何可纲。
我们读历史的,应该冷眼去审视,不要轻易的给某个人物下定义,但是小说嘛,难免要取舍,诸位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