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 亡灵魔法体系﹙三﹚
推荐阅读:
妖妖小说网 www.yaotxt.com,最快更新重生之异界入世修行最新章节!
ps: 五瘟使者的传说始于隋代。
《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载,隋文帝开皇十一年(596年)六月,有五力士现于空中,距地三五丈,身披五色 袍,各执一物。一人手执构子和罐子,一人手执皮袋和剑,一人手执扇子,一人执锤子,一人手执火壶。帝问太史张居仁此为何神,主何灾福?答曰:此为五方力士,在天为 五鬼,在地为五瘟。春瘟张元伯,夏瘟刘元达,秋瘟赵公明,冬瘟钟仁贵,总管中瘟史文业。现天降灾疾,无法逃避。是岁果有瘟疫,国人病死者甚众。
五瘟使者的传说始于隋代。
《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载,隋文帝开皇十一年(596年)六月,有五力士现于空中,距地三五丈,身披五色 袍,各执一物。一人手执构子和罐子,一人手执皮袋和剑,一人手执扇子,一人执锤子,一人手执火壶。帝问太史张居仁此为何神,主何灾福?答曰:此为五方力士,在天为 五鬼,在地为五瘟。春瘟张元伯,夏瘟刘元达,秋瘟赵公明,冬瘟钟仁贵,总管中瘟史文业。现天降灾疾,无法逃避。是岁果有瘟疫,国人病死者甚众。
隋文帝遂立祠祀之,六月二十七日下沼,封五方力士为将军。黄袍力士总管中瘟史文业封为感威将军,青袍力士春瘟张元伯封为显圣将军,红袍力土夏瘟刘元达封为显应将军,白袍力士秋瘟 赵公明封为感应将军,黑袍力士冬瘟钟仁贵封为感成将军。并规定五月五日为祭祀之日。
唐朝袭隋制奉祀五瘟使者。
相传匡阜真人曾将五瘟神收为部将。也有传说说 文昌帝君在敕法台曾降服五瘟。专司“收瘟摄毒、扫荡污秽”之职,保佑人畜兴旺,五谷丰登。后道教将其衍化为在教瘟神,因此文昌被尊为瘟祖,五瘟也被尊为瘟神。乾隆四十四年(一七七九年), 七曲山大庙始崇祀瘟祖,举行秋祭,于是兴起了八月秋季庙会。
(2)斩瘟断疫品
南宋天心派道士路时中《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卷十三《斩瘟断疫品》论述瘟神行瘟之由及制瘟之法。略云:“但今末世,时代浇薄,人心破坏,五情乱杂”,故 “东方青瘟鬼刘元达,木之精,领万鬼行恶风之病南方赤瘟鬼张元伯,火之精,领万鬼行热毒之病;西方白瘟鬼赵公明,金之精。领万鬼行注气之病,北方黑瘟鬼钟士季。水之精,领万鬼行恶毒之病;中央黄瘟鬼史文业,土之精,领万鬼行恶疮痈肿”,据说,“若能知瘟鬼名字,鬼不敢加害,三呼其名,其鬼自灭。”
清代衙门,时常禁绝此类信仰,故善信往往又改称为五显灵官、五显大帝等名,与马天君信仰混合。台湾日治时期,因西来庵事件,总督府查禁台南西来庵神祇,信众遂改称五显大帝等。
华南沿海先民每逢瘟疫流行,便祭祀瘟神,以求驱除瘟疫。清代中叶,台南流行瘟疫,以福州人为主的官兵,便自原乡福州白龙庵分灵五灵官前来,设置台南白龙庵。因白龙庵多为福州军人奉祀,人潮汹涌,不利于乡民祭拜。泉漳士绅遂自台南白龙庵迎请神位,另建台南西来庵。
白龙庵为五福大帝出巡所需,于是组织了家将团,作为主神护卫。依目前所见,如首创家将团体的台南白龙庵如意增寿堂与分衍西来庵吉圣堂都称什家将,此一阵头传至嘉义地区后则多称为八家将。
民间传说
最早为福州一带的地方保护神。这项传说成为王爷信仰中“五瘟神系”的由来。所指五人为张元伯、钟士秀、刘元达、史文业和赵公明。相传五士人为朋友,青楼晓唱,酒肆夜游,因见瘟鬼于井中施放疫毒,乃以身投井留书示警而死,后人感念其舍身救人,建庙祀之,后经玉皇大帝封张为显灵公,钟为应灵公,刘为宣灵公(也称刘主公),史为扬灵公,赵为振灵公,合称为“五灵公”,专为阳界驱除瘟疫,保境安民。一说,早期一村内,因张、钟、刘、史、赵五个少年,发现了井水有毒,就以身试毒,均身殉死。民众因而得知,一村保全,因这件大善行,因此玉帝封他们为五毒大神。
台湾民间的传说,与福州版本大同小异。说五人为泉州府五县之秀才,瑞桐张元伯,螺阳钟士秀,银同赵公明(或作赵光明),武荣刘元达,清溪史文业。此五秀才赴闽都应举人试,夜宿福州府南门外瘟神庙。夜半忽见金光闪耀,瘟神乘舆出,庙内鬼差大呼“三山城当难,本部堂奉上帝敕,来收劫数中人。”命水猴、水鸟、蛤蚌、鲈鱼、水蛙五妖怪,在五井中投放瘟毒。五人意将此事告知乡民,但恐他人认为是怪力乱神之说,乃决议牺牲自己,各投一井,并且留书以示警。五人成仁后,托梦告知乡民原委,并说玉皇大帝因五人舍身之德,已封为“五福王爷”,主宰瘟疫,巡按天下,赏善罚恶。乡民为报恩情,故建庙祭祀之。
庙名典故
民间故事,五福大帝庙多称为庵,其来有自。
古时福州,有一个门阀旧族出身的穷儒生,家道中落,还是努力考取了秀才,每晚都在夜下挑油灯读书,想要科场一搏。
一夜,其邻居妇人透窗看见影子,以为油灯是鸡腿,想起日前自己丢失了一只生鸡蛋的母鸡,愤而投诸保正(约等于里长),要告秀才偷窃。保正质问儒生“何故偷鸡,斯文扫地。”儒生百口莫辩,遂至巷口五福大帝庙向神明发誓,无奈围观的众乡民鼓噪,因而掷筊,以证清白。
谁知当日五福大帝庙中所有的神祇。均外出办事。仅仅留下一个神将之灵。镇守殿炉。好巧不巧,该神将生前为妇人的亲戚,死后魂魄到五福大帝幕府服役。神将既是妇人亲戚,自然偏袒妇人,让儒生掷筊了九次,均为怒筊,意即神意“儒生为贼”。
乡民议论纷纷,认为是儒生偷窃。儒生愤怒。赔了妇人银钱,只身流浪到金陵乌衣巷依亲,随即考取了孝廉。又上燕京会试,殿试取二甲进士,选庶吉士,点翰林,数年间平步青云。
后闽中匪乱,儒生奉命经略福建,随即平乱,欲返京师时。路见五福大帝庙,余怒未消。命武士纵火烧之,再传令诸道府县,“五福大帝庙为瘟神淫祀,尽数烧毁。”又派一个营的兵勇来访他昔日的芳邻,妇人见势头不对,逃离了福州,从此不知所终。五福大帝托梦于保正与众乡民,重述其事,曰“昔误了伊,官威难犯。将庙重建,改号为庵。伊自不知,我方得安。”众乡民醒来互相奔告,梦中如出一辙。所以五福大帝庙多称为庵了。
在五福大帝庙被毁禁时,有善信抢救了庙内五福大帝幕僚神“麻总政”的神像,建庙奉祀,改称“麻王爷庙”,以躲避毁庙的风潮。据说“麻总政”原本是一位麻姓医师。因帮乡民治疗天花,感染而死,五福大帝乩示,“将麻医师遗体防腐处理,供奉于五福大帝庙,封为‘总政官’。”故人称“麻总政”。
此为民间故事,各版本传抄颇多,情节大同小异,均为士人被诬,入庙掷筊,神却不验。日后登科,愤而扫荡此庙,故神示改名为“庵”,以求免祸。
文献
载自《台湾通史》卷二十二,连横著,1920年
五福大帝,庙在镇署之右,为福州人所建,武营中尤崇奉之,似为五通矣。然其姓为张、为刘、为钟,为史、为赵,均公爵,称部堂,僭制若帝王,岁以六月出巡,谓之逐疫。乔装鬼卒,呵殿前驱,金鼓喧阗,男女杂遝,倾钱酬愿,状殊可怜。越二日以纸糊一舟,大二丈,奉各纸像置船中,凡百器用财贿兵械,均以纸绸为之,大小靡不具。愚民争投告牒,赍柴米,舁舟至海隅火之,谓之送王。七月七日,又至海隅迎之。此瘟神尔,而与灵官皆窃五帝之号,是淫祀也。
台湾庙宇表 (中所列多属治内,其在乡里者多略之)台南府(附郭安平)
白龙庵:在镇署之右 ,福州人建 ,祀五福大帝 ,则瘟神也 。
十二瘟王
十二瘟王是知名的王爷信仰之神祇,另称“五年王爷”、“五年千岁”。最常见的有张、徐等十二位被尊称为“王爷”的神祇。
盛行的说法是,十二位王爷各为“子年张王、丑年余王(或徐王)、寅年侯王、卯年耿王、辰年吴王、巳年何王、午年薛王、未年封王、申年赵王、酉年谭王、戌年卢王、亥年罗王”。
传说
一般传说:十二瘟王为周武王时代之英雄,因辅武王克殷,打败纣王有功,受天帝敕命,封为“代天巡狩之王爷”。以十二地支为顺序,每年轮值降世,巡按人间,监察善恶。世人尊称为“千岁爷”,并且至汉代张道陵天师倡行道教时,显现灵迹。
供奉十二瘟王的庙宇,会在寅年、午年、戌年作醮,每十二年间,三度作醮。因为每次作醮,相隔四年,若连首尾,即是五年一度,故信徒又通称其为“五年千岁”。
学者认为,五年千岁原是属于瘟神信仰的一种。尔后,逐渐演变成消灾除疫、守护乡里的神祇。
另说
西港庆安宫十二瘟王值年千岁: 申年赵千岁玉、酉年谭起千岁、戌年卢德千岁、亥年罗士友千岁、辰年吴友千岁、己年何仲千岁、午年薛温千岁、未年封立千岁、子年张全千岁、丑年余文千岁、寅年侯彪千岁、卯年耿通千岁。
台湾嘉义东石港先天宫,则用另一种说法,五年千岁共十三位天王,分别为中国历史或传说中的英雄豪杰,如下: 李府千岁(托塔李天王)、太子千岁(哪吒太子)、包府千岁(包拯)、白府千岁(白起)、叶府千岁(叶适)、伍府千岁(伍子胥)、方府千岁(方叔)、薛府千岁(薛仁贵)、知府千岁(参知政事范仲淹)、武府千岁 (武穆王岳飞)、卢府千岁(卢医扁鹊)、罗府千岁(罗一峰)、侯府千岁(侯赢)等十三位王爷。(未完待续。。)
ps: 五瘟使者的传说始于隋代。
《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载,隋文帝开皇十一年(596年)六月,有五力士现于空中,距地三五丈,身披五色 袍,各执一物。一人手执构子和罐子,一人手执皮袋和剑,一人手执扇子,一人执锤子,一人手执火壶。帝问太史张居仁此为何神,主何灾福?答曰:此为五方力士,在天为 五鬼,在地为五瘟。春瘟张元伯,夏瘟刘元达,秋瘟赵公明,冬瘟钟仁贵,总管中瘟史文业。现天降灾疾,无法逃避。是岁果有瘟疫,国人病死者甚众。
五瘟使者的传说始于隋代。
《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载,隋文帝开皇十一年(596年)六月,有五力士现于空中,距地三五丈,身披五色 袍,各执一物。一人手执构子和罐子,一人手执皮袋和剑,一人手执扇子,一人执锤子,一人手执火壶。帝问太史张居仁此为何神,主何灾福?答曰:此为五方力士,在天为 五鬼,在地为五瘟。春瘟张元伯,夏瘟刘元达,秋瘟赵公明,冬瘟钟仁贵,总管中瘟史文业。现天降灾疾,无法逃避。是岁果有瘟疫,国人病死者甚众。
隋文帝遂立祠祀之,六月二十七日下沼,封五方力士为将军。黄袍力士总管中瘟史文业封为感威将军,青袍力士春瘟张元伯封为显圣将军,红袍力土夏瘟刘元达封为显应将军,白袍力士秋瘟 赵公明封为感应将军,黑袍力士冬瘟钟仁贵封为感成将军。并规定五月五日为祭祀之日。
唐朝袭隋制奉祀五瘟使者。
相传匡阜真人曾将五瘟神收为部将。也有传说说 文昌帝君在敕法台曾降服五瘟。专司“收瘟摄毒、扫荡污秽”之职,保佑人畜兴旺,五谷丰登。后道教将其衍化为在教瘟神,因此文昌被尊为瘟祖,五瘟也被尊为瘟神。乾隆四十四年(一七七九年), 七曲山大庙始崇祀瘟祖,举行秋祭,于是兴起了八月秋季庙会。
(2)斩瘟断疫品
南宋天心派道士路时中《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卷十三《斩瘟断疫品》论述瘟神行瘟之由及制瘟之法。略云:“但今末世,时代浇薄,人心破坏,五情乱杂”,故 “东方青瘟鬼刘元达,木之精,领万鬼行恶风之病南方赤瘟鬼张元伯,火之精,领万鬼行热毒之病;西方白瘟鬼赵公明,金之精。领万鬼行注气之病,北方黑瘟鬼钟士季。水之精,领万鬼行恶毒之病;中央黄瘟鬼史文业,土之精,领万鬼行恶疮痈肿”,据说,“若能知瘟鬼名字,鬼不敢加害,三呼其名,其鬼自灭。”
清代衙门,时常禁绝此类信仰,故善信往往又改称为五显灵官、五显大帝等名,与马天君信仰混合。台湾日治时期,因西来庵事件,总督府查禁台南西来庵神祇,信众遂改称五显大帝等。
华南沿海先民每逢瘟疫流行,便祭祀瘟神,以求驱除瘟疫。清代中叶,台南流行瘟疫,以福州人为主的官兵,便自原乡福州白龙庵分灵五灵官前来,设置台南白龙庵。因白龙庵多为福州军人奉祀,人潮汹涌,不利于乡民祭拜。泉漳士绅遂自台南白龙庵迎请神位,另建台南西来庵。
白龙庵为五福大帝出巡所需,于是组织了家将团,作为主神护卫。依目前所见,如首创家将团体的台南白龙庵如意增寿堂与分衍西来庵吉圣堂都称什家将,此一阵头传至嘉义地区后则多称为八家将。
民间传说
最早为福州一带的地方保护神。这项传说成为王爷信仰中“五瘟神系”的由来。所指五人为张元伯、钟士秀、刘元达、史文业和赵公明。相传五士人为朋友,青楼晓唱,酒肆夜游,因见瘟鬼于井中施放疫毒,乃以身投井留书示警而死,后人感念其舍身救人,建庙祀之,后经玉皇大帝封张为显灵公,钟为应灵公,刘为宣灵公(也称刘主公),史为扬灵公,赵为振灵公,合称为“五灵公”,专为阳界驱除瘟疫,保境安民。一说,早期一村内,因张、钟、刘、史、赵五个少年,发现了井水有毒,就以身试毒,均身殉死。民众因而得知,一村保全,因这件大善行,因此玉帝封他们为五毒大神。
台湾民间的传说,与福州版本大同小异。说五人为泉州府五县之秀才,瑞桐张元伯,螺阳钟士秀,银同赵公明(或作赵光明),武荣刘元达,清溪史文业。此五秀才赴闽都应举人试,夜宿福州府南门外瘟神庙。夜半忽见金光闪耀,瘟神乘舆出,庙内鬼差大呼“三山城当难,本部堂奉上帝敕,来收劫数中人。”命水猴、水鸟、蛤蚌、鲈鱼、水蛙五妖怪,在五井中投放瘟毒。五人意将此事告知乡民,但恐他人认为是怪力乱神之说,乃决议牺牲自己,各投一井,并且留书以示警。五人成仁后,托梦告知乡民原委,并说玉皇大帝因五人舍身之德,已封为“五福王爷”,主宰瘟疫,巡按天下,赏善罚恶。乡民为报恩情,故建庙祭祀之。
庙名典故
民间故事,五福大帝庙多称为庵,其来有自。
古时福州,有一个门阀旧族出身的穷儒生,家道中落,还是努力考取了秀才,每晚都在夜下挑油灯读书,想要科场一搏。
一夜,其邻居妇人透窗看见影子,以为油灯是鸡腿,想起日前自己丢失了一只生鸡蛋的母鸡,愤而投诸保正(约等于里长),要告秀才偷窃。保正质问儒生“何故偷鸡,斯文扫地。”儒生百口莫辩,遂至巷口五福大帝庙向神明发誓,无奈围观的众乡民鼓噪,因而掷筊,以证清白。
谁知当日五福大帝庙中所有的神祇。均外出办事。仅仅留下一个神将之灵。镇守殿炉。好巧不巧,该神将生前为妇人的亲戚,死后魂魄到五福大帝幕府服役。神将既是妇人亲戚,自然偏袒妇人,让儒生掷筊了九次,均为怒筊,意即神意“儒生为贼”。
乡民议论纷纷,认为是儒生偷窃。儒生愤怒。赔了妇人银钱,只身流浪到金陵乌衣巷依亲,随即考取了孝廉。又上燕京会试,殿试取二甲进士,选庶吉士,点翰林,数年间平步青云。
后闽中匪乱,儒生奉命经略福建,随即平乱,欲返京师时。路见五福大帝庙,余怒未消。命武士纵火烧之,再传令诸道府县,“五福大帝庙为瘟神淫祀,尽数烧毁。”又派一个营的兵勇来访他昔日的芳邻,妇人见势头不对,逃离了福州,从此不知所终。五福大帝托梦于保正与众乡民,重述其事,曰“昔误了伊,官威难犯。将庙重建,改号为庵。伊自不知,我方得安。”众乡民醒来互相奔告,梦中如出一辙。所以五福大帝庙多称为庵了。
在五福大帝庙被毁禁时,有善信抢救了庙内五福大帝幕僚神“麻总政”的神像,建庙奉祀,改称“麻王爷庙”,以躲避毁庙的风潮。据说“麻总政”原本是一位麻姓医师。因帮乡民治疗天花,感染而死,五福大帝乩示,“将麻医师遗体防腐处理,供奉于五福大帝庙,封为‘总政官’。”故人称“麻总政”。
此为民间故事,各版本传抄颇多,情节大同小异,均为士人被诬,入庙掷筊,神却不验。日后登科,愤而扫荡此庙,故神示改名为“庵”,以求免祸。
文献
载自《台湾通史》卷二十二,连横著,1920年
五福大帝,庙在镇署之右,为福州人所建,武营中尤崇奉之,似为五通矣。然其姓为张、为刘、为钟,为史、为赵,均公爵,称部堂,僭制若帝王,岁以六月出巡,谓之逐疫。乔装鬼卒,呵殿前驱,金鼓喧阗,男女杂遝,倾钱酬愿,状殊可怜。越二日以纸糊一舟,大二丈,奉各纸像置船中,凡百器用财贿兵械,均以纸绸为之,大小靡不具。愚民争投告牒,赍柴米,舁舟至海隅火之,谓之送王。七月七日,又至海隅迎之。此瘟神尔,而与灵官皆窃五帝之号,是淫祀也。
台湾庙宇表 (中所列多属治内,其在乡里者多略之)台南府(附郭安平)
白龙庵:在镇署之右 ,福州人建 ,祀五福大帝 ,则瘟神也 。
十二瘟王
十二瘟王是知名的王爷信仰之神祇,另称“五年王爷”、“五年千岁”。最常见的有张、徐等十二位被尊称为“王爷”的神祇。
盛行的说法是,十二位王爷各为“子年张王、丑年余王(或徐王)、寅年侯王、卯年耿王、辰年吴王、巳年何王、午年薛王、未年封王、申年赵王、酉年谭王、戌年卢王、亥年罗王”。
传说
一般传说:十二瘟王为周武王时代之英雄,因辅武王克殷,打败纣王有功,受天帝敕命,封为“代天巡狩之王爷”。以十二地支为顺序,每年轮值降世,巡按人间,监察善恶。世人尊称为“千岁爷”,并且至汉代张道陵天师倡行道教时,显现灵迹。
供奉十二瘟王的庙宇,会在寅年、午年、戌年作醮,每十二年间,三度作醮。因为每次作醮,相隔四年,若连首尾,即是五年一度,故信徒又通称其为“五年千岁”。
学者认为,五年千岁原是属于瘟神信仰的一种。尔后,逐渐演变成消灾除疫、守护乡里的神祇。
另说
西港庆安宫十二瘟王值年千岁: 申年赵千岁玉、酉年谭起千岁、戌年卢德千岁、亥年罗士友千岁、辰年吴友千岁、己年何仲千岁、午年薛温千岁、未年封立千岁、子年张全千岁、丑年余文千岁、寅年侯彪千岁、卯年耿通千岁。
台湾嘉义东石港先天宫,则用另一种说法,五年千岁共十三位天王,分别为中国历史或传说中的英雄豪杰,如下: 李府千岁(托塔李天王)、太子千岁(哪吒太子)、包府千岁(包拯)、白府千岁(白起)、叶府千岁(叶适)、伍府千岁(伍子胥)、方府千岁(方叔)、薛府千岁(薛仁贵)、知府千岁(参知政事范仲淹)、武府千岁 (武穆王岳飞)、卢府千岁(卢医扁鹊)、罗府千岁(罗一峰)、侯府千岁(侯赢)等十三位王爷。(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