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妖小说网 > 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 > 第一百一十六章 朱元璋的新委派
第一百一十六章 朱元璋的新委派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妖妖小说网 www.yaotxt.com,最快更新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最新章节!
朱启才刚刚说完,郑士元和刘伯温两人的脸色都是一变。
刘伯温语速极快的问道:
“原来这心学,你是真的有体系的?”
刘伯温说完,朱启倒是有点迷糊了。
这段时间,要说谁推广心学最卖力,那绝对就是刘伯温这个老家伙了。
当然了,对外都是以自己,也就是辽王的名义来宣传。
这刘伯温在文人士子之中的地位,可是相当重要的。
这心学之所以能掀起如此大范围的传播和讨论,自然是立不了刘伯温的推波助澜。
刘伯温看到朱启的表情,这才解释说道:
“原先我听郑大人说起,还以为这只是殿下你的零星所想和感悟,与南宋时候的陆九渊所提,有些许相像。
倒是没想到,殿下竟然真的是能写做成书的。”
郑士元也在边上笑了笑,朱启一听就明白了,多半是这刘伯温看出了心学的优点,这段时间怕是没少研究这些。
朱启也不多说其他,之所以喊刘伯温和郑士元过来,也是为了让他们两个帮忙,主要是帮忙斧正的。
毕竟朱启曾经看过的心学书,可没有文言文版本的,都是白话文后的。
文言文这东西,朱启也看不懂啊。
郑士元和刘伯温两人那是立马连连点头,不就是斧正吗,别说斧正了,就算是帮着一起总结归纳,那也是没问题的啊!
朱启听到这里,那是连连摆手。
不好意思,不需要。
一起总结归纳就算了,朱启可不会什么王守仁的心学。
他单纯就是一个记忆搬运工而已。
但这话总不能对郑士元和刘伯温说。
拜托完了两人之后,朱启就开始了工作状态。
而从辽王殿下这边出来的郑士元和刘伯温,两人走到皇城外面,开始聊起天来。
郑士元说道:
“伯爷,真不愧是辽王殿下啊,我就说平日里辽王殿下与我所说,绝非是随口说起的东西。
定然是长期探索,深思熟虑的成果。
如今辽王殿下要将其写作成书,此书一出,定能一改我大明士子的风气!”
刘伯温也是摸着胡子笑着说道:
“郑大人说的没错。
只是这作书一事,可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完成的。
老夫这把老骨头,到时要好好保证,希望有生之年,能够看到辽王殿下的心学一书问世,老夫也就不虚此生了。”
刘伯温话虽然是这么说,但此时的刘伯温身子骨倒是相当健朗。
郑士元自然也是多说了一些客套话。
两人心里都清楚,这辽王殿下虽说不要帮忙,但说不得到时候辽王殿下就会喊他们呢。
毕竟两人对辽王殿下的脾气也算是想当理解了,看上去浓眉大眼的一个人,其实挺怕麻烦的。
不管干什么事情,都会提前规划好,然后一股脑的交给旁人来处理。
打仗如此,学问如此,就连做生意也是如此。
所以刘伯温和郑士元都觉得,要不了几天,辽王殿下肯定也会喊他们两个去帮忙的。
两人相视一笑,纷纷回家去,准备准备,多查阅一些古籍经典什么的。
………
就在三天之后,两人就又被喊了过去。
“辽王殿下看来是想要咱们帮助了啊。”
才和刘伯温在厅堂里碰面,郑士元就这么说了一句,刘伯温也是点头笑了笑。
不过刘伯温还没有来得及说话呢,就听到外面传来了急匆匆的脚步声。
辽王殿下来了。
两人站了起来分分行礼,朱启摆了摆手让两人免礼后就坐。
随后就听朱启说道:
“关于那本书……”
辽王殿下略微迟疑了一下,郑士元赶忙接话说到:
“殿下放心,殿下若有需要商量的,尽管与我和伯爷说就是,我和伯爷只是斧正而已。”
刘伯温也是点了点头,朱启看了看两人一眼,说道:
“……孤已经写完了。”
“呵,写书一事,自不是那么简……”刘伯温笑着说话,不过才刚刚开口,突然愣住了。
看了看旁边坐着的郑士元,也是跟他一样的表情。
刘伯温赶忙问道:
“殿下写、写完了?”
朱启点了点头,边上的郑士元忍不住站了起来,问道:
“殿下是否早已有手稿?这三日来,讲这些手稿给拼凑在了一起?”
这已经是最有可能的答案了。
毕竟三天写完一本书,这是什么概念啊?
这怕不是在写书,在抄书哦?
朱启可不就是抄吗,他又不懂这些,直接就是把心学的内容,在记忆力给一字不差的誊抄下来而已。
不过都是白话文,想要印刷推广,必须要精简下语言,修改下措辞,用文言文来印刷刊发。
这真不是朱启想这么干的,主要是现在认得字的,基本都懂文言文。
而用文言文,可以省去很多制作模板的麻烦。
毕竟现在制作印刷模板,可都是人工手动的。
白话文可多了四五倍的文字量呢,太复杂的书籍,不利于出版。
当然了,为了普及效果的话,当然还是白话文最好。
因为白话文人人都懂,入门简单的很。
前提条件是,普通老百姓得认识字。
而提高识字率,又是一道艰苦的难关……
朱启摇了摇头,说道:
“孤哪有什么手稿啊,不过这些东西,早就在孤的心中了,这三日来就是誊抄这些的。”
其实说这句话的时候,朱启是有点小脸红的。
因为真要算起来,他连续工作两天其实就能抄完了。
只是因为新婚燕尔,难免磨磨蹭蹭,这磨蹭着磨蹭着,那两人火气就上来了啊。
朱启是第一次当丈夫,徐妙云是第一次当妻子,谁也不惯着谁。
火气上来了,那当然是要搞一点,有可能出人命的事情。
这一来二去的,也就耽误了不少时间。
朱启要说的自然不是这些,他将写好的书籍放到了桌子上,书面上也没有名字,就是普普通通的书壳,就听朱启说道:
“本王想说的不是这些,本王想说的是。
这本书,就交给二位了,孤只负责写出来,还有后续的印刷工作,其余的,比如论道,收徒什么的,本王就实在是没那个精力了。
但如何能够达到最大的效果,就看二位的了,至于后事如何,本王也只能希望能有个好结果。”
朱启说完,刘伯温倒是并未先说话,而是伸手要去拿书。
郑士元的第一反应也是拿书,不过看到刘伯温也伸手了,他只好先悻悻的收回手来。
刘伯温将书本拿在手里,开始翻看了起来。
这本书的厚度也并不算厚,刘伯温简略了看了一点,随后放下书来。
郑士元也赶忙将书给拿了起来,看了起来。
就在此时,听到刘伯温感慨了一句:
“三人行必有我师,古人诚不欺我啊!
辽王殿下此书一出,这儒道心学,大成矣!”
朱启听的那是心惊胆战的,好家伙,有这么夸的吗。
再这么夸,我都要后悔了。
朱启赶忙说道:
“恩师过奖了,孤也只是踩在前人的肩膀上前行而已。”
刘伯温也不多说什么,心学典籍虽成,但后需要还有很多的路要走。
这薄薄的一本书,才是心学推广的开端而已。
刘伯温和郑士元都是深深作揖,而后拿着书籍就走了。
他们还需要去修改措辞,甚至做一些注解。
这虽然比写书要简单一些,但也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
更何况,他们也需要拿着这本书好好地研究学习一下。
好在两人都是当时大儒名士,这种能力,主角还是不怀疑的。
终于算是了却了一桩心事,余下的事情就只能等它慢慢发酵,而未来会变得如何,谁也说不好。
就像之前所说的那样,希望这颗种子,能结出果实,长成一棵参天大树才好。
…………
洪武九年,六月。
自四月开始心学之争,经过了两个月的大辩论之后。
终于在六月份,传出了辽王殿下,已经完成了自己心学著作的消息。
而为此书斧正的,就是心学最坚定的拥护者,郑士元和刘伯温。
只是有幸能提前看到此书的人,却是少之又少。
不过一些看过的大儒,也都是纷纷夸赞。
更是有了“此书一出,理学当废!”,这样的极端观点。
但无论文人士子们那边是如何讨论,朱启是没有那么多功夫去和他们论道了。
他这段时间,主要是忙着放松,还有继续发扬光大他的文娱事业。
主要是回归老本行,画本子,啊不是,是漫画。
但因为有了徐妙云的缘故,这有些时候画着画着,不禁就有点朝着本子方向发展了。
当然了,这些画是不可能拿出去卖钱的。
朱启画完了以后,都是留给徐妙云的。
徐妙云自然是红着脸,说什么不看不看之类的。
但偷偷摸摸的还是会好奇的拿起来,差不多就是——好怪哦,再看一眼。
这样的意思。
至于那些工匠们,一个个的也都很卖力的在外面宣传,研究所招人的事情。
这段时间也陆陆续续的有工匠过来考察。
不过因为加了一项数学测验的门槛,所以,这些工匠们正式入岗之前,可能还需要培训一段时间。
那些学习能力不强的,自然就是考核不过关了。
毕竟朱启后需要拿出来的图纸,一个个的可不是什么简单的东西。
等以后还想着搞一个专门的实验室,来做物理和化学相关的实验。
毕竟这两个学科,都是非常注重实践和观察的。
这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是肯定不能太差的。
万一要是培养出了一位,看到苹果掉下里,想着他为什么不往上飞的天纵奇才呢?
这事情谁也说不好的。
马三这段时间就忙的不可开交了,他自然不是去国子监教书,而是被朱启留在了研究所里教书。
顺便还给马三来了个职位,辽王助理。
这是朱启自己给他定的,通过太子朱标的同意,在朝廷里也是有品级的。
虽然只是九品芝麻官,但也是官身了啊。
而朱启执意要将马三留在身边,除了希望他能够去教书之外。
最大的就是希望利用到马三的人脉和身份,如果以后有机会,多从西方世界搞一点高材生回来。
这些人,也都算得上是半个外国专家吗。
当然不是说外国的专家就一定厉害,朱启主要需要的,是让他们来推广自然科学的理论。
毕竟从明朝中期开始,就已经有大量的外国翻译作品,开始流传到中国来。
咱们该自豪的时候自豪,该跟别人学习的时候就学习,没什么抹不开面子的。
马三自然是很开心啊。
终于如愿以偿当了官,有了工资,开始过上了马可波罗游记里面那样的生活。
毕竟朱启在日常生活方面,可从来都不会苛待自己人。
当然也仅限于衣食住行方面,一些精神方面的需求,比如伴侣什么的,朱启自然是不会提供的。
马三要是有本事,自己去找就是咯。
不过这年头,外国人想要娶中国女人那可太难了。
懂的都懂,不懂也没办法多说,这事情很麻烦,牵扯很多……
其实马三还真的去找伴侣了,之前他就在教坊司开的一家勾栏里,和一位色目舞女眉来眼去的。
如今终于正式有了官职,还有俸禄。
当然俸禄只是一点点,辽王殿下还额外给工资,那才是他改善生活的重点所在啊!
而朝廷这边,朱元璋对于读书人的心学和理学之争,其实也并不是很在意。
只是因为心学是朱启提出来的,所以朱元璋偶尔会询问一下。
他听说了朱启写了一本新书,归纳总结了心学的要点,一些看过的大儒都是大加赞扬,朱元璋便将朱启喊过去,也夸奖勉励了一番。
至于说朱元璋有没有去看过那本书,朱启就不清楚了。
不过就算看过,估计也不会有什么特殊的感想的。
毕竟正常的读书人所想的事情,朱元璋压根就不会去想,他自小就是贫苦穷人家的孩子。
现在当了皇帝,满脑子都是国家大事,关心的都是老百姓们能不能过得好,有没有饭吃,有没有衣服穿。
那些官员们是否恪尽职守,万一有官员欺负老百姓怎么办,等等这些问题。
在朱启看来,这才是正常官吏和臣工们也该去想的问题。
而不是去跟读书人争论哲学理论上的事情。
既然当官了,就在其位谋其事啊。
哲学这种东西,交给其他人去研究就是咯。
当然,这也就是朱启抱怨的想一想而已,对与不对,他并没有去考虑那么多,反正也不跟外人说道这些。
而朝堂此时最关心的,还是对北元的战时。
梁王的威胁,让朱元璋决定派遣朱亮祖前往两广地区,主持起了那边的防务工作。
还是按照历史上那样的发展,而朱启也适时地跟太子朱标,说了一些有关于朱亮祖以前的一些恶劣的风评。
表达了一下自己的担忧。
朱标显然也留了一个心眼,派了一个心腹的副官跟着朱亮祖一起去了。
想必有太子的监视,这朱亮祖也不至于做的太过分。
朱启能做的也就只有这么多,总不能到朱元璋那边直接去说朱亮祖的坏话吧?
这不是挨骂的事情吗。
而朱启本以为这洪武九年,就可以在这悠悠哉哉的氛围之下,悠然度过一年呢。
却没想到到了洪武九年五月的下旬。
朱元璋似乎不乐意看到自己这个当老三的太清闲,很快,就给自己找了一个新的活计。
………………
应天府,皇城大内。
“啊?让我去蜀中主持巴蜀防务?”
朱启看着面前的太子朱标,有点懵逼。
朱标背着手,点了点头说道:
“这是父皇的意思,为兄虽然不希望老三你跑得太远,但此时朝廷正是用人之际,那些将军们大多去了北方,也实在是没有放心的人选。
不过你放心,此次入蜀,也并非就是你一个人去,还跟以前一样,你尽管挑选副将。
父皇这边,也安排了沐英跟你一起去。”
朱启心想着,什么叫没有放心的人选啊,这沐英还不放心啊?
沐英可是朱元璋的义子呢,而且还是非常出名的。
不懂历史的可能不怎么知道,但《鹿鼎记》应该都看过过吧,其中就有一个角色,是沐王府沐小公爷沐剑声。
不记得了?沐剑屏总记得吧。
韦小宝的老婆之一啊。
这沐王府就是出自沐英。
历史上的洪武十四年,沐英跟随蓝玉,傅友德一起,平定云南以后。
便被朱元璋留在了云南,永镇云南。
也正是因为沐英的精英,方才让大明对云南的控制固若金汤。
说实话,朱启很不想去。
如果是现代,那他绝对举双手赞成。
去蜀中看看连绵不绝的公路,去看看城市之中穿梭在高楼里的城际铁路,去看看程度的四季如春。
还有蜀中漂亮的小姐姐……
“我去!”
朱启精神一愣,义正严词说道:
“值此朝廷用人之际,正是我为国尽忠之时!”
朱启一想到小姐姐,啊不是,一想到反正都不能拒绝了,干脆果断点,然后尽快出发去巴蜀得了。
至于说挑选的副将嘛……靖难天团,集合!
(大章,等下还有~)
朱启才刚刚说完,郑士元和刘伯温两人的脸色都是一变。
刘伯温语速极快的问道:
“原来这心学,你是真的有体系的?”
刘伯温说完,朱启倒是有点迷糊了。
这段时间,要说谁推广心学最卖力,那绝对就是刘伯温这个老家伙了。
当然了,对外都是以自己,也就是辽王的名义来宣传。
这刘伯温在文人士子之中的地位,可是相当重要的。
这心学之所以能掀起如此大范围的传播和讨论,自然是立不了刘伯温的推波助澜。
刘伯温看到朱启的表情,这才解释说道:
“原先我听郑大人说起,还以为这只是殿下你的零星所想和感悟,与南宋时候的陆九渊所提,有些许相像。
倒是没想到,殿下竟然真的是能写做成书的。”
郑士元也在边上笑了笑,朱启一听就明白了,多半是这刘伯温看出了心学的优点,这段时间怕是没少研究这些。
朱启也不多说其他,之所以喊刘伯温和郑士元过来,也是为了让他们两个帮忙,主要是帮忙斧正的。
毕竟朱启曾经看过的心学书,可没有文言文版本的,都是白话文后的。
文言文这东西,朱启也看不懂啊。
郑士元和刘伯温两人那是立马连连点头,不就是斧正吗,别说斧正了,就算是帮着一起总结归纳,那也是没问题的啊!
朱启听到这里,那是连连摆手。
不好意思,不需要。
一起总结归纳就算了,朱启可不会什么王守仁的心学。
他单纯就是一个记忆搬运工而已。
但这话总不能对郑士元和刘伯温说。
拜托完了两人之后,朱启就开始了工作状态。
而从辽王殿下这边出来的郑士元和刘伯温,两人走到皇城外面,开始聊起天来。
郑士元说道:
“伯爷,真不愧是辽王殿下啊,我就说平日里辽王殿下与我所说,绝非是随口说起的东西。
定然是长期探索,深思熟虑的成果。
如今辽王殿下要将其写作成书,此书一出,定能一改我大明士子的风气!”
刘伯温也是摸着胡子笑着说道:
“郑大人说的没错。
只是这作书一事,可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完成的。
老夫这把老骨头,到时要好好保证,希望有生之年,能够看到辽王殿下的心学一书问世,老夫也就不虚此生了。”
刘伯温话虽然是这么说,但此时的刘伯温身子骨倒是相当健朗。
郑士元自然也是多说了一些客套话。
两人心里都清楚,这辽王殿下虽说不要帮忙,但说不得到时候辽王殿下就会喊他们呢。
毕竟两人对辽王殿下的脾气也算是想当理解了,看上去浓眉大眼的一个人,其实挺怕麻烦的。
不管干什么事情,都会提前规划好,然后一股脑的交给旁人来处理。
打仗如此,学问如此,就连做生意也是如此。
所以刘伯温和郑士元都觉得,要不了几天,辽王殿下肯定也会喊他们两个去帮忙的。
两人相视一笑,纷纷回家去,准备准备,多查阅一些古籍经典什么的。
………
就在三天之后,两人就又被喊了过去。
“辽王殿下看来是想要咱们帮助了啊。”
才和刘伯温在厅堂里碰面,郑士元就这么说了一句,刘伯温也是点头笑了笑。
不过刘伯温还没有来得及说话呢,就听到外面传来了急匆匆的脚步声。
辽王殿下来了。
两人站了起来分分行礼,朱启摆了摆手让两人免礼后就坐。
随后就听朱启说道:
“关于那本书……”
辽王殿下略微迟疑了一下,郑士元赶忙接话说到:
“殿下放心,殿下若有需要商量的,尽管与我和伯爷说就是,我和伯爷只是斧正而已。”
刘伯温也是点了点头,朱启看了看两人一眼,说道:
“……孤已经写完了。”
“呵,写书一事,自不是那么简……”刘伯温笑着说话,不过才刚刚开口,突然愣住了。
看了看旁边坐着的郑士元,也是跟他一样的表情。
刘伯温赶忙问道:
“殿下写、写完了?”
朱启点了点头,边上的郑士元忍不住站了起来,问道:
“殿下是否早已有手稿?这三日来,讲这些手稿给拼凑在了一起?”
这已经是最有可能的答案了。
毕竟三天写完一本书,这是什么概念啊?
这怕不是在写书,在抄书哦?
朱启可不就是抄吗,他又不懂这些,直接就是把心学的内容,在记忆力给一字不差的誊抄下来而已。
不过都是白话文,想要印刷推广,必须要精简下语言,修改下措辞,用文言文来印刷刊发。
这真不是朱启想这么干的,主要是现在认得字的,基本都懂文言文。
而用文言文,可以省去很多制作模板的麻烦。
毕竟现在制作印刷模板,可都是人工手动的。
白话文可多了四五倍的文字量呢,太复杂的书籍,不利于出版。
当然了,为了普及效果的话,当然还是白话文最好。
因为白话文人人都懂,入门简单的很。
前提条件是,普通老百姓得认识字。
而提高识字率,又是一道艰苦的难关……
朱启摇了摇头,说道:
“孤哪有什么手稿啊,不过这些东西,早就在孤的心中了,这三日来就是誊抄这些的。”
其实说这句话的时候,朱启是有点小脸红的。
因为真要算起来,他连续工作两天其实就能抄完了。
只是因为新婚燕尔,难免磨磨蹭蹭,这磨蹭着磨蹭着,那两人火气就上来了啊。
朱启是第一次当丈夫,徐妙云是第一次当妻子,谁也不惯着谁。
火气上来了,那当然是要搞一点,有可能出人命的事情。
这一来二去的,也就耽误了不少时间。
朱启要说的自然不是这些,他将写好的书籍放到了桌子上,书面上也没有名字,就是普普通通的书壳,就听朱启说道:
“本王想说的不是这些,本王想说的是。
这本书,就交给二位了,孤只负责写出来,还有后续的印刷工作,其余的,比如论道,收徒什么的,本王就实在是没那个精力了。
但如何能够达到最大的效果,就看二位的了,至于后事如何,本王也只能希望能有个好结果。”
朱启说完,刘伯温倒是并未先说话,而是伸手要去拿书。
郑士元的第一反应也是拿书,不过看到刘伯温也伸手了,他只好先悻悻的收回手来。
刘伯温将书本拿在手里,开始翻看了起来。
这本书的厚度也并不算厚,刘伯温简略了看了一点,随后放下书来。
郑士元也赶忙将书给拿了起来,看了起来。
就在此时,听到刘伯温感慨了一句:
“三人行必有我师,古人诚不欺我啊!
辽王殿下此书一出,这儒道心学,大成矣!”
朱启听的那是心惊胆战的,好家伙,有这么夸的吗。
再这么夸,我都要后悔了。
朱启赶忙说道:
“恩师过奖了,孤也只是踩在前人的肩膀上前行而已。”
刘伯温也不多说什么,心学典籍虽成,但后需要还有很多的路要走。
这薄薄的一本书,才是心学推广的开端而已。
刘伯温和郑士元都是深深作揖,而后拿着书籍就走了。
他们还需要去修改措辞,甚至做一些注解。
这虽然比写书要简单一些,但也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
更何况,他们也需要拿着这本书好好地研究学习一下。
好在两人都是当时大儒名士,这种能力,主角还是不怀疑的。
终于算是了却了一桩心事,余下的事情就只能等它慢慢发酵,而未来会变得如何,谁也说不好。
就像之前所说的那样,希望这颗种子,能结出果实,长成一棵参天大树才好。
…………
洪武九年,六月。
自四月开始心学之争,经过了两个月的大辩论之后。
终于在六月份,传出了辽王殿下,已经完成了自己心学著作的消息。
而为此书斧正的,就是心学最坚定的拥护者,郑士元和刘伯温。
只是有幸能提前看到此书的人,却是少之又少。
不过一些看过的大儒,也都是纷纷夸赞。
更是有了“此书一出,理学当废!”,这样的极端观点。
但无论文人士子们那边是如何讨论,朱启是没有那么多功夫去和他们论道了。
他这段时间,主要是忙着放松,还有继续发扬光大他的文娱事业。
主要是回归老本行,画本子,啊不是,是漫画。
但因为有了徐妙云的缘故,这有些时候画着画着,不禁就有点朝着本子方向发展了。
当然了,这些画是不可能拿出去卖钱的。
朱启画完了以后,都是留给徐妙云的。
徐妙云自然是红着脸,说什么不看不看之类的。
但偷偷摸摸的还是会好奇的拿起来,差不多就是——好怪哦,再看一眼。
这样的意思。
至于那些工匠们,一个个的也都很卖力的在外面宣传,研究所招人的事情。
这段时间也陆陆续续的有工匠过来考察。
不过因为加了一项数学测验的门槛,所以,这些工匠们正式入岗之前,可能还需要培训一段时间。
那些学习能力不强的,自然就是考核不过关了。
毕竟朱启后需要拿出来的图纸,一个个的可不是什么简单的东西。
等以后还想着搞一个专门的实验室,来做物理和化学相关的实验。
毕竟这两个学科,都是非常注重实践和观察的。
这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是肯定不能太差的。
万一要是培养出了一位,看到苹果掉下里,想着他为什么不往上飞的天纵奇才呢?
这事情谁也说不好的。
马三这段时间就忙的不可开交了,他自然不是去国子监教书,而是被朱启留在了研究所里教书。
顺便还给马三来了个职位,辽王助理。
这是朱启自己给他定的,通过太子朱标的同意,在朝廷里也是有品级的。
虽然只是九品芝麻官,但也是官身了啊。
而朱启执意要将马三留在身边,除了希望他能够去教书之外。
最大的就是希望利用到马三的人脉和身份,如果以后有机会,多从西方世界搞一点高材生回来。
这些人,也都算得上是半个外国专家吗。
当然不是说外国的专家就一定厉害,朱启主要需要的,是让他们来推广自然科学的理论。
毕竟从明朝中期开始,就已经有大量的外国翻译作品,开始流传到中国来。
咱们该自豪的时候自豪,该跟别人学习的时候就学习,没什么抹不开面子的。
马三自然是很开心啊。
终于如愿以偿当了官,有了工资,开始过上了马可波罗游记里面那样的生活。
毕竟朱启在日常生活方面,可从来都不会苛待自己人。
当然也仅限于衣食住行方面,一些精神方面的需求,比如伴侣什么的,朱启自然是不会提供的。
马三要是有本事,自己去找就是咯。
不过这年头,外国人想要娶中国女人那可太难了。
懂的都懂,不懂也没办法多说,这事情很麻烦,牵扯很多……
其实马三还真的去找伴侣了,之前他就在教坊司开的一家勾栏里,和一位色目舞女眉来眼去的。
如今终于正式有了官职,还有俸禄。
当然俸禄只是一点点,辽王殿下还额外给工资,那才是他改善生活的重点所在啊!
而朝廷这边,朱元璋对于读书人的心学和理学之争,其实也并不是很在意。
只是因为心学是朱启提出来的,所以朱元璋偶尔会询问一下。
他听说了朱启写了一本新书,归纳总结了心学的要点,一些看过的大儒都是大加赞扬,朱元璋便将朱启喊过去,也夸奖勉励了一番。
至于说朱元璋有没有去看过那本书,朱启就不清楚了。
不过就算看过,估计也不会有什么特殊的感想的。
毕竟正常的读书人所想的事情,朱元璋压根就不会去想,他自小就是贫苦穷人家的孩子。
现在当了皇帝,满脑子都是国家大事,关心的都是老百姓们能不能过得好,有没有饭吃,有没有衣服穿。
那些官员们是否恪尽职守,万一有官员欺负老百姓怎么办,等等这些问题。
在朱启看来,这才是正常官吏和臣工们也该去想的问题。
而不是去跟读书人争论哲学理论上的事情。
既然当官了,就在其位谋其事啊。
哲学这种东西,交给其他人去研究就是咯。
当然,这也就是朱启抱怨的想一想而已,对与不对,他并没有去考虑那么多,反正也不跟外人说道这些。
而朝堂此时最关心的,还是对北元的战时。
梁王的威胁,让朱元璋决定派遣朱亮祖前往两广地区,主持起了那边的防务工作。
还是按照历史上那样的发展,而朱启也适时地跟太子朱标,说了一些有关于朱亮祖以前的一些恶劣的风评。
表达了一下自己的担忧。
朱标显然也留了一个心眼,派了一个心腹的副官跟着朱亮祖一起去了。
想必有太子的监视,这朱亮祖也不至于做的太过分。
朱启能做的也就只有这么多,总不能到朱元璋那边直接去说朱亮祖的坏话吧?
这不是挨骂的事情吗。
而朱启本以为这洪武九年,就可以在这悠悠哉哉的氛围之下,悠然度过一年呢。
却没想到到了洪武九年五月的下旬。
朱元璋似乎不乐意看到自己这个当老三的太清闲,很快,就给自己找了一个新的活计。
………………
应天府,皇城大内。
“啊?让我去蜀中主持巴蜀防务?”
朱启看着面前的太子朱标,有点懵逼。
朱标背着手,点了点头说道:
“这是父皇的意思,为兄虽然不希望老三你跑得太远,但此时朝廷正是用人之际,那些将军们大多去了北方,也实在是没有放心的人选。
不过你放心,此次入蜀,也并非就是你一个人去,还跟以前一样,你尽管挑选副将。
父皇这边,也安排了沐英跟你一起去。”
朱启心想着,什么叫没有放心的人选啊,这沐英还不放心啊?
沐英可是朱元璋的义子呢,而且还是非常出名的。
不懂历史的可能不怎么知道,但《鹿鼎记》应该都看过过吧,其中就有一个角色,是沐王府沐小公爷沐剑声。
不记得了?沐剑屏总记得吧。
韦小宝的老婆之一啊。
这沐王府就是出自沐英。
历史上的洪武十四年,沐英跟随蓝玉,傅友德一起,平定云南以后。
便被朱元璋留在了云南,永镇云南。
也正是因为沐英的精英,方才让大明对云南的控制固若金汤。
说实话,朱启很不想去。
如果是现代,那他绝对举双手赞成。
去蜀中看看连绵不绝的公路,去看看城市之中穿梭在高楼里的城际铁路,去看看程度的四季如春。
还有蜀中漂亮的小姐姐……
“我去!”
朱启精神一愣,义正严词说道:
“值此朝廷用人之际,正是我为国尽忠之时!”
朱启一想到小姐姐,啊不是,一想到反正都不能拒绝了,干脆果断点,然后尽快出发去巴蜀得了。
至于说挑选的副将嘛……靖难天团,集合!
(大章,等下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