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 真知报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
妖妖小说网 www.yaotxt.com,最快更新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最新章节!
仅仅半年时间,从第一份报纸出现直到现在,绝大部分民众对于报纸这种新鲜事物已经由刚开始的新奇变成了习以为常。
除了京城以外,一向文风鼎盛的江南地区也不甘落后地发行了自己的报纸,而且各个报社犹如雨后春笋一般不断涌现,使得报纸迅速成为越来越多民众所普遍接受和认同的东西。
很多识字的人,每天不看看报纸总感觉好像少了点什么似的,已经逐渐成了一种习惯。
就连那些不识字的人,也可以通过别人讲述报纸上的内容,了解到许多事情。
对于京城的民众来说,想了解时事的大多会选新京报,想看故事小说的大多会选文学报。
这两份报纸,几乎各自占据了京城报业的半壁江山,在各自的领域成为了领头羊。
其他报纸,只能依靠各自的特色来瓜分剩下的读者。
然而就在备受关注的“乌香案”结束没多久,一份时事类报纸突然像匹黑马一般杀了出来,并且明目张胆地跟新京报抢起地盘来。
这份报纸叫真知报,应该是取自真知灼见之意。
真知报并非新报,而是跟其他报纸一样,是在文学报发行并爆红之后所创立的。
与新京报、民生晚报、故事报等报纸同期建立起来的报纸,走的是时事类路线。
虽然是时事类报纸,但跟新京报这种大报相比,一直处于别人吃肉他喝汤的尴尬位置。
不仅内容没有新京报那样又新又多,而且很多东西根本不敢轻易报道。
例如之前的私盐案和文学报被福王强买这种过于敏感的新闻它就不敢报道,甚至只字不提。
乌香案它倒是敢报,因为涉案的官员最大不过就是一个外地的县丞,本地官员和世家并没有牵扯在内。
但在内容方面,真知报的报道远没有新京报那么实时和全面,有时甚至只能利用新京报的报道来进行添油加醋的加工来当作新闻。
然而,这段时间以来,真知报却仿佛开了挂一般,不断报道多名现任京官的各种八卦和私生活。
使得真知报的销量在短时间内迅速爆红,由原来的每期平均两、三千份一下子飙升到七、八千份,足足翻了一倍有多。
原因无他,皆因打听别人的八卦消息是许多普通人的喜好,尤其这些八卦消息的主角还是多名现任京官,这更让人为之兴奋。
这些八卦消息什么内容都有,例如最瞩目的新闻是:某位吏部的官员,平时为人严肃,刚正不阿。但谁也想不到他竟然跟某位大戏班台柱有着不可告人的关系。
而且那位戏班台柱并非女子,而是一名面容姣好,宛如女子的男花旦。
喜好男风这种事有违人伦,是一种绝对算不上光彩的行为,而且多在世家子弟身上发生。
如今这种事却发生在一位吏部官员身上,这怎能不让人为之咋舌。
除此以外,真知报还相继报道了其他官员的八卦。
例如某位户部官员在外面豢养外室,而且对方还曾是一个青楼女子。
这位官员对这个外室极为宠爱,不仅给她买了许多首饰,而且经常宿在外面与她整日厮混,连家也很少回,大有宠妾灭妻之意。
又例如某位工部官员明明庶子出身,却倚仗自己的官员身份逼迫嫡母把主持中馈的重任交由身为妾室的生母来做,忤逆纲伦,是为不孝。
又或者某位礼部的官员在几年前担任会试考官时,那一年蟾宫折桂的进士中,有一位进士恰好是这个官员同窗的儿子。这未免也太巧合了吧?
这种种关于现任官员的八卦消息实在吸引眼球,让人很难忍住不看,这就是真知报能够短时间内突然爆红的原因所在。
最妙的是,真知报并没有指名道姓说是哪位官员,但通过对当事有意无意的介绍和描述,却能让人隐隐约约猜到说的是哪位。
这样的报道着实让事件当事人既恼火无又可奈可。
因为真知报并没有指名道姓说是哪个官员,让人想否认或追究其责任都没办法。
更可恶的是,这时候要是谁敢站出来抗议的话,很可能会被人误会他就是当事人之一。
这种明知对方在搬弄是非,却又完全拿对方没办法的窘境让当事人又气又恨。
更有甚者,有不少细心的人发现,真知报所爆料的这些官员,无一不是大皇子一派的人。
这样一来,这原本没没无闻,却突然大出风头的真知报,其幕后真正东家是谁,几乎就一目了然了。
看来继福王强买文学报失败后,二皇子并没有就此放弃要买一个报社跟新京报打对台的打算。
而他看中的,显然就是这真知报,而且已经得手了。
凭着二皇子的人脉和资源,想查到各官员的小道消息并不难。
这招确实有效,不仅提高了真知报的销量,而且有效打击了拥护大皇子的文官集团。
一时间,许多文官顿时变得神经紧张起来,不仅平时小心翼翼做人,而且还叫家人尽量避免外出,以免落下什么把柄被真知报给恶意报道出来。
池非从岳父宁志远那里得知这真知报的幕后老板确实是二皇子后,不禁有些好笑。
这样的手段,确实挺能恶心人的。
但跟大皇子的手段相比,二皇子这些招数实在有些不入流,甚至可以说是有些下三滥。
这样做虽然能够恶心到大皇子一派的官员,但却会让其他保持中立的官员对他产生反感,得不偿失。
二皇子似乎没有想明白一点,他争的那个位置是要统率百官,号令天下的九五至尊之位,而不是什么漕帮大佬的帮主之位。
要想服众,就需要表现出符合那个位置的气度和威严才行。
用这样的手段来打击对手,从一开始就落入了下乘,只会让标榜文人气节的文官集团心生鄙夷。
在这点上,大皇子就明显要高明得多。
他并没有用同样的手段报复对手,也没有姑息此事,而是让新京报登出一篇义正辞严的声讨文。
声讨真知报造谣生事,败坏风声,并号召所有报界从业人员以及所有读者一起抵制这样的报界毒瘤,重新还报业清净。
:。:
仅仅半年时间,从第一份报纸出现直到现在,绝大部分民众对于报纸这种新鲜事物已经由刚开始的新奇变成了习以为常。
除了京城以外,一向文风鼎盛的江南地区也不甘落后地发行了自己的报纸,而且各个报社犹如雨后春笋一般不断涌现,使得报纸迅速成为越来越多民众所普遍接受和认同的东西。
很多识字的人,每天不看看报纸总感觉好像少了点什么似的,已经逐渐成了一种习惯。
就连那些不识字的人,也可以通过别人讲述报纸上的内容,了解到许多事情。
对于京城的民众来说,想了解时事的大多会选新京报,想看故事小说的大多会选文学报。
这两份报纸,几乎各自占据了京城报业的半壁江山,在各自的领域成为了领头羊。
其他报纸,只能依靠各自的特色来瓜分剩下的读者。
然而就在备受关注的“乌香案”结束没多久,一份时事类报纸突然像匹黑马一般杀了出来,并且明目张胆地跟新京报抢起地盘来。
这份报纸叫真知报,应该是取自真知灼见之意。
真知报并非新报,而是跟其他报纸一样,是在文学报发行并爆红之后所创立的。
与新京报、民生晚报、故事报等报纸同期建立起来的报纸,走的是时事类路线。
虽然是时事类报纸,但跟新京报这种大报相比,一直处于别人吃肉他喝汤的尴尬位置。
不仅内容没有新京报那样又新又多,而且很多东西根本不敢轻易报道。
例如之前的私盐案和文学报被福王强买这种过于敏感的新闻它就不敢报道,甚至只字不提。
乌香案它倒是敢报,因为涉案的官员最大不过就是一个外地的县丞,本地官员和世家并没有牵扯在内。
但在内容方面,真知报的报道远没有新京报那么实时和全面,有时甚至只能利用新京报的报道来进行添油加醋的加工来当作新闻。
然而,这段时间以来,真知报却仿佛开了挂一般,不断报道多名现任京官的各种八卦和私生活。
使得真知报的销量在短时间内迅速爆红,由原来的每期平均两、三千份一下子飙升到七、八千份,足足翻了一倍有多。
原因无他,皆因打听别人的八卦消息是许多普通人的喜好,尤其这些八卦消息的主角还是多名现任京官,这更让人为之兴奋。
这些八卦消息什么内容都有,例如最瞩目的新闻是:某位吏部的官员,平时为人严肃,刚正不阿。但谁也想不到他竟然跟某位大戏班台柱有着不可告人的关系。
而且那位戏班台柱并非女子,而是一名面容姣好,宛如女子的男花旦。
喜好男风这种事有违人伦,是一种绝对算不上光彩的行为,而且多在世家子弟身上发生。
如今这种事却发生在一位吏部官员身上,这怎能不让人为之咋舌。
除此以外,真知报还相继报道了其他官员的八卦。
例如某位户部官员在外面豢养外室,而且对方还曾是一个青楼女子。
这位官员对这个外室极为宠爱,不仅给她买了许多首饰,而且经常宿在外面与她整日厮混,连家也很少回,大有宠妾灭妻之意。
又例如某位工部官员明明庶子出身,却倚仗自己的官员身份逼迫嫡母把主持中馈的重任交由身为妾室的生母来做,忤逆纲伦,是为不孝。
又或者某位礼部的官员在几年前担任会试考官时,那一年蟾宫折桂的进士中,有一位进士恰好是这个官员同窗的儿子。这未免也太巧合了吧?
这种种关于现任官员的八卦消息实在吸引眼球,让人很难忍住不看,这就是真知报能够短时间内突然爆红的原因所在。
最妙的是,真知报并没有指名道姓说是哪位官员,但通过对当事有意无意的介绍和描述,却能让人隐隐约约猜到说的是哪位。
这样的报道着实让事件当事人既恼火无又可奈可。
因为真知报并没有指名道姓说是哪个官员,让人想否认或追究其责任都没办法。
更可恶的是,这时候要是谁敢站出来抗议的话,很可能会被人误会他就是当事人之一。
这种明知对方在搬弄是非,却又完全拿对方没办法的窘境让当事人又气又恨。
更有甚者,有不少细心的人发现,真知报所爆料的这些官员,无一不是大皇子一派的人。
这样一来,这原本没没无闻,却突然大出风头的真知报,其幕后真正东家是谁,几乎就一目了然了。
看来继福王强买文学报失败后,二皇子并没有就此放弃要买一个报社跟新京报打对台的打算。
而他看中的,显然就是这真知报,而且已经得手了。
凭着二皇子的人脉和资源,想查到各官员的小道消息并不难。
这招确实有效,不仅提高了真知报的销量,而且有效打击了拥护大皇子的文官集团。
一时间,许多文官顿时变得神经紧张起来,不仅平时小心翼翼做人,而且还叫家人尽量避免外出,以免落下什么把柄被真知报给恶意报道出来。
池非从岳父宁志远那里得知这真知报的幕后老板确实是二皇子后,不禁有些好笑。
这样的手段,确实挺能恶心人的。
但跟大皇子的手段相比,二皇子这些招数实在有些不入流,甚至可以说是有些下三滥。
这样做虽然能够恶心到大皇子一派的官员,但却会让其他保持中立的官员对他产生反感,得不偿失。
二皇子似乎没有想明白一点,他争的那个位置是要统率百官,号令天下的九五至尊之位,而不是什么漕帮大佬的帮主之位。
要想服众,就需要表现出符合那个位置的气度和威严才行。
用这样的手段来打击对手,从一开始就落入了下乘,只会让标榜文人气节的文官集团心生鄙夷。
在这点上,大皇子就明显要高明得多。
他并没有用同样的手段报复对手,也没有姑息此事,而是让新京报登出一篇义正辞严的声讨文。
声讨真知报造谣生事,败坏风声,并号召所有报界从业人员以及所有读者一起抵制这样的报界毒瘤,重新还报业清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