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9.第489章 489 满分佳作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
妖妖小说网 www.yaotxt.com,最快更新巨星最新章节!
十三家专业媒体在首映式结束之后,就第一时间撰写了电影评论,这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万众瞩目!要知道目前北美的电影专业杂志也就四十家左右。当然,除了这些专业电影媒体之外,其他综合媒体的报道就更多了,只是他们不会着急在首映式结束之后就撰写影评,而会在首映周末或者第二周周末之后再撰写影评,让观众们能够有更多的缓冲时间。
“辛德勒的名单”首映式之后就迎来了十三家专业媒体的评论狂潮,可以看得出来专业影评人们在观影之后都迫不及待地想要抒发自己内心对这部电影的看法,这也从侧面证明了电影上映之前看戏之人数不胜数的事实。
评论虽多,但内容如何呢?是褒是贬,是成功是失败,是正面是负面……
在第一批十三家媒体的评论之中,任职于“芝加哥太阳报”的罗杰-埃伯特出人意料地率先表达了自己对于电影的观点,不是“洛杉矶时报”或者“纽约时报”,不是“好莱坞报道”或者“综艺”,居然是“芝加哥太阳报”,这确实十分意外。
虽然说“芝加哥太阳报”不是电影业界四大媒体之一,但罗杰作为影评人却在业界拥有顶尖水准,即使是影评人同行彼此之间也对罗杰颇有口碑,换而言之就是权威!作为有史以来第一位获得普利策批评奖的电影影评人,他的电影评论在全球被超过两百家报纸发表,甚至还拥有了自己的影评节目,可以说,他的影响力是行业之内顶尖的存在,很少人能够匹敌。
罗杰之所以拥有如此高的权威性,就是因为他的审美标准,他将自己评论电影的方式描述为“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他让自己作为电影的观众来评论电影,因此总是考虑电影的总体价值,包括艺术价值、商业价值、观赏价值等等,换而言之,他不会一味追捧艺术电影而贬低商业电影,但也不会过于重视技术性而忽略娱乐性。
一般来说,他将高品质的电影赋予四颗星,最差的电影他也会半颗星,除非这部电影“毫无艺术性”或者“道德上令人厌恶”才会给予零颗星。
罗杰在二十一世纪曾经有过这样一番言论,十分生动地描绘了他的影评标准,“当你问我‘地狱男爵(Hellboy)’是否出色时,我的回答是,在一分到四分之间评分的话,如果‘超人(Superman)’是四分的话,那么‘地狱男爵’可以打三分,而‘惩罚者(The。Punisher)’为两分。”
另外,罗杰还坚持如果不看评论,只看他的评分那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他的评分和评论会十分不相配。比如说“曼森家族(The。Manson。Family)”,他给了电影三颗星,因为电影达到了当初拍摄的目的,但他却不会推荐这部电影,因为这不是一部值得观众走进电影院观看的作品。
罗杰的这种评论风格让他在竞争激烈的影评行业赢得了一席之地,而他的权威性也得到了诸多观众的认可。这一次,罗杰就在第一时间对“辛德勒的名单”给出了自己的评论,对于这部电影,罗杰给出了四颗星评价,如果按照百分制来评判,他则给出了一百分,而推荐指数也是满分四颗星,毫无疑问,罗杰将所有的赞美之词都送给了“辛德勒的名单”!
“如果奥斯卡-辛德勒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为自己信念而战斗的英雄人物,那要理解他这个人,一定会更容易一些。但事实上,他是个带有缺陷的人,酗酒、赌博、玩弄感情、贪婪、奢华,于是,这令他的人生成了一个谜。
二战开始时,他看准了其中的机会,来到了纳粹占领下的克拉科夫开设工厂,以极其低廉的工资雇佣犹太人为自己工作,他的目标是成为百万富翁。战争快结束时,他却冒着生命危险,牺牲个人财富以拯救那些犹太人;他欺骗纳粹长达数月,设立了一家子虚乌有的军工厂。
他为什么会转变?究竟发生了什么,令他从加害别人的人变成了人道主义者?电影‘辛德勒的名单’根本就没有试图去回答这个问题,这一点必须归功于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因为,任何一个答案都有可能太过简单,对于辛德勒的一生来说,那都会是一种侮辱。
大屠杀是一个巨大的邪恶引擎,在种族主义和狂热情绪的推动下疯狂运转。但辛德勒却在属于自己的那个小角落里,凭借智慧战胜了它,不过,他看似本来就没有什么计划,纯粹凭着冲动随性而为,甚至是他自己都没法完全弄清楚这些。这是斯皮尔伯格目前为止最优秀的一部作品,他还原了大屠杀的真相、辛德勒所造就的奇迹。在此过程中,他并没有借助那些简单的叙事方式。
本片时长一百八十四分钟,和所有伟大的电影作品一样,它看上去还是显得太短了。
影片一开始,连姆-尼森饰演的辛德勒就登场了,他身高马大,给人不怒自威的感觉;他穿着考究,经常流连夜场,为纳粹军官以及他们身边的女孩子购买鱼子酱、象兵就,他还喜欢和高级军官们合影。他骄傲地在衣服上别了纳粹党徽。他在黑市上也吃得很开,能搞到尼龙、香烟和白兰地。当局乐于帮他开设工厂,制造用语军队炊事班的厨具。他也很乐于雇佣犹太人,以为内他们的工资低于波兰人,这样,他就能大发横财了。
辛德勒的天才在于贿赂、谋划、欺骗。他对经营工厂一无所知,于是找到了犹太人会计由本-金斯利饰演的伊萨克-斯泰恩来负责这一块。斯泰恩在克拉科夫走街串巷,为辛德勒的工厂雇犹太公认。因为这是家收到保护的军工企业,如果能够在那里工作,就能够保住性命。
辛德勒和斯泰恩之间的关系,斯皮尔伯格处理得十分细腻,战争刚开始时,辛德勒一心只想赚钱,而影评结束时,他一心只想救‘他的’犹太人。我们知道斯泰恩很清楚这里面的事情,但却从没有在影片中看到两人谈论此事的画面;这或许是因为当时的情况下,大声交谈某些事可能会召开杀身之祸。
这种细腻正是斯皮尔伯格贯穿全片的力量所在。本片剧本由斯蒂文-泽里安根据托马斯-肯尼利的小说改编而来,它丝毫没有正剧的做作,相反,斯皮尔伯格选择了一系列的事件,清楚无误地呈现出来,不存在刻意操弄情绪的问题。看到这些时间,我们也就理解了辛德勒以及他的计划有多么的隐秘了。
他也以一种生动、恐怖的方式将大屠杀呈现在了我们面前。电影之中那位名由雨果-兰开斯特饰演的阿蒙-戈斯纳粹军官,堪称是研究邪恶的愚蠢最好的案例。他站在自己别墅的烟台上,俯瞰集中营,随意射杀犹太人只为练习枪法。而辛德勒能够说服他放弃这个习惯,靠的是迎合他的虚荣心,这事辛德勒做的是如此明显,几乎就像是在侮辱他一样。
戈斯属于那种脆弱的虚伪者,竭力维护某个理想,但却又将自己排除在外;一方面他宣扬杀死犹太人的做法;另一方面却挑了由艾伯丝-戴维兹饰演的海伦这个犹太人当女仆,而且还爱上了她。她的同胞正遭到灭顶之灾,她却因为他心血来潮的爱恋而得以幸免,面对这样的情形他并不觉得奇怪。在他看来,自己的个人需求比是非对错、生存毁灭更加重要。
影片用的是黑白摄影,用到的外景地很多就是当年上演这一幕幕的真实地点,斯皮尔伯格为我们展现出辛德勒是如何与纳粹系统的疯狂打交道的。他贿赂、他哄骗、他吹牛、他好不容易才没有被识破。影片最大胆的一个段落中,装满他雇工的列车错误地看向了奥斯维辛,辛德勒亲自去死亡集中营,大胆地说服了管理者,放过了这批犹太人,将他们从死亡边缘救了回来,送上了开往他工厂的列车。
本片最让人惊喜的一点在于,斯皮尔伯格做到了如此完完全全地为故事服务。本片演得出色、写得出色、导得出色,看上去也很出色。每一场单独的戏都是美术指导、摄影、特效、群众演员管理上的杰作。但是斯皮尔伯格本人,个人风格突出的他,以往作品中不乏故意让我们注意、牢记的华丽镜头的他,这一次却消失在了作品之中。尼森、金斯利、兰开斯特等演员的身上,也没有了那种炫技的演出,所有人只是为一个相同的目标而努力。
电影的结尾,有个充满压倒性的情感冲击力的段落,由当初那些因辛德勒而获救的人亲自登场。我们了解到,辛德勒的犹太人以及他们的子嗣如今已有六千人,而整个波兰的犹太人也只有四千人。这看似是在告诉我们一个明显的道理,在拯救犹太人方面,辛德勒一个人做的比一个国家还多。但仅有这结论还太过简单。本片传递的信息在于,面对大屠杀,有个人做了某些事,而其他人则麻木不仁。
法国作家居斯塔夫-福楼拜(Gustave。Flaubert)曾写到过,他不喜欢‘汤姆叔叔的小屋’,因为作者不断地为反对奴隶制而说教。‘非得要对奴隶制发表评论吗?’他问道,‘把它描写出来;那就足够了。’他又补充说,‘作者写书,一定要像宇宙中的上帝一样,无处不在却又无法察觉。’这话也可以用在本片的作者斯皮尔伯格身上。
他描述了大屠杀的邪恶,他讲述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某些本该成为受害者的人是如何幸免于难的。在此过程中,他并没有使用电影这行业的花招,那些只会招来寻常的正剧式反应的导演手段和戏剧性手段。在这部电影里,你无法察觉斯皮尔伯格的存在,但每一个镜头,他的克制与激情却又无处不在。”
十三家专业媒体在首映式结束之后,就第一时间撰写了电影评论,这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万众瞩目!要知道目前北美的电影专业杂志也就四十家左右。当然,除了这些专业电影媒体之外,其他综合媒体的报道就更多了,只是他们不会着急在首映式结束之后就撰写影评,而会在首映周末或者第二周周末之后再撰写影评,让观众们能够有更多的缓冲时间。
“辛德勒的名单”首映式之后就迎来了十三家专业媒体的评论狂潮,可以看得出来专业影评人们在观影之后都迫不及待地想要抒发自己内心对这部电影的看法,这也从侧面证明了电影上映之前看戏之人数不胜数的事实。
评论虽多,但内容如何呢?是褒是贬,是成功是失败,是正面是负面……
在第一批十三家媒体的评论之中,任职于“芝加哥太阳报”的罗杰-埃伯特出人意料地率先表达了自己对于电影的观点,不是“洛杉矶时报”或者“纽约时报”,不是“好莱坞报道”或者“综艺”,居然是“芝加哥太阳报”,这确实十分意外。
虽然说“芝加哥太阳报”不是电影业界四大媒体之一,但罗杰作为影评人却在业界拥有顶尖水准,即使是影评人同行彼此之间也对罗杰颇有口碑,换而言之就是权威!作为有史以来第一位获得普利策批评奖的电影影评人,他的电影评论在全球被超过两百家报纸发表,甚至还拥有了自己的影评节目,可以说,他的影响力是行业之内顶尖的存在,很少人能够匹敌。
罗杰之所以拥有如此高的权威性,就是因为他的审美标准,他将自己评论电影的方式描述为“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他让自己作为电影的观众来评论电影,因此总是考虑电影的总体价值,包括艺术价值、商业价值、观赏价值等等,换而言之,他不会一味追捧艺术电影而贬低商业电影,但也不会过于重视技术性而忽略娱乐性。
一般来说,他将高品质的电影赋予四颗星,最差的电影他也会半颗星,除非这部电影“毫无艺术性”或者“道德上令人厌恶”才会给予零颗星。
罗杰在二十一世纪曾经有过这样一番言论,十分生动地描绘了他的影评标准,“当你问我‘地狱男爵(Hellboy)’是否出色时,我的回答是,在一分到四分之间评分的话,如果‘超人(Superman)’是四分的话,那么‘地狱男爵’可以打三分,而‘惩罚者(The。Punisher)’为两分。”
另外,罗杰还坚持如果不看评论,只看他的评分那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他的评分和评论会十分不相配。比如说“曼森家族(The。Manson。Family)”,他给了电影三颗星,因为电影达到了当初拍摄的目的,但他却不会推荐这部电影,因为这不是一部值得观众走进电影院观看的作品。
罗杰的这种评论风格让他在竞争激烈的影评行业赢得了一席之地,而他的权威性也得到了诸多观众的认可。这一次,罗杰就在第一时间对“辛德勒的名单”给出了自己的评论,对于这部电影,罗杰给出了四颗星评价,如果按照百分制来评判,他则给出了一百分,而推荐指数也是满分四颗星,毫无疑问,罗杰将所有的赞美之词都送给了“辛德勒的名单”!
“如果奥斯卡-辛德勒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为自己信念而战斗的英雄人物,那要理解他这个人,一定会更容易一些。但事实上,他是个带有缺陷的人,酗酒、赌博、玩弄感情、贪婪、奢华,于是,这令他的人生成了一个谜。
二战开始时,他看准了其中的机会,来到了纳粹占领下的克拉科夫开设工厂,以极其低廉的工资雇佣犹太人为自己工作,他的目标是成为百万富翁。战争快结束时,他却冒着生命危险,牺牲个人财富以拯救那些犹太人;他欺骗纳粹长达数月,设立了一家子虚乌有的军工厂。
他为什么会转变?究竟发生了什么,令他从加害别人的人变成了人道主义者?电影‘辛德勒的名单’根本就没有试图去回答这个问题,这一点必须归功于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因为,任何一个答案都有可能太过简单,对于辛德勒的一生来说,那都会是一种侮辱。
大屠杀是一个巨大的邪恶引擎,在种族主义和狂热情绪的推动下疯狂运转。但辛德勒却在属于自己的那个小角落里,凭借智慧战胜了它,不过,他看似本来就没有什么计划,纯粹凭着冲动随性而为,甚至是他自己都没法完全弄清楚这些。这是斯皮尔伯格目前为止最优秀的一部作品,他还原了大屠杀的真相、辛德勒所造就的奇迹。在此过程中,他并没有借助那些简单的叙事方式。
本片时长一百八十四分钟,和所有伟大的电影作品一样,它看上去还是显得太短了。
影片一开始,连姆-尼森饰演的辛德勒就登场了,他身高马大,给人不怒自威的感觉;他穿着考究,经常流连夜场,为纳粹军官以及他们身边的女孩子购买鱼子酱、象兵就,他还喜欢和高级军官们合影。他骄傲地在衣服上别了纳粹党徽。他在黑市上也吃得很开,能搞到尼龙、香烟和白兰地。当局乐于帮他开设工厂,制造用语军队炊事班的厨具。他也很乐于雇佣犹太人,以为内他们的工资低于波兰人,这样,他就能大发横财了。
辛德勒的天才在于贿赂、谋划、欺骗。他对经营工厂一无所知,于是找到了犹太人会计由本-金斯利饰演的伊萨克-斯泰恩来负责这一块。斯泰恩在克拉科夫走街串巷,为辛德勒的工厂雇犹太公认。因为这是家收到保护的军工企业,如果能够在那里工作,就能够保住性命。
辛德勒和斯泰恩之间的关系,斯皮尔伯格处理得十分细腻,战争刚开始时,辛德勒一心只想赚钱,而影评结束时,他一心只想救‘他的’犹太人。我们知道斯泰恩很清楚这里面的事情,但却从没有在影片中看到两人谈论此事的画面;这或许是因为当时的情况下,大声交谈某些事可能会召开杀身之祸。
这种细腻正是斯皮尔伯格贯穿全片的力量所在。本片剧本由斯蒂文-泽里安根据托马斯-肯尼利的小说改编而来,它丝毫没有正剧的做作,相反,斯皮尔伯格选择了一系列的事件,清楚无误地呈现出来,不存在刻意操弄情绪的问题。看到这些时间,我们也就理解了辛德勒以及他的计划有多么的隐秘了。
他也以一种生动、恐怖的方式将大屠杀呈现在了我们面前。电影之中那位名由雨果-兰开斯特饰演的阿蒙-戈斯纳粹军官,堪称是研究邪恶的愚蠢最好的案例。他站在自己别墅的烟台上,俯瞰集中营,随意射杀犹太人只为练习枪法。而辛德勒能够说服他放弃这个习惯,靠的是迎合他的虚荣心,这事辛德勒做的是如此明显,几乎就像是在侮辱他一样。
戈斯属于那种脆弱的虚伪者,竭力维护某个理想,但却又将自己排除在外;一方面他宣扬杀死犹太人的做法;另一方面却挑了由艾伯丝-戴维兹饰演的海伦这个犹太人当女仆,而且还爱上了她。她的同胞正遭到灭顶之灾,她却因为他心血来潮的爱恋而得以幸免,面对这样的情形他并不觉得奇怪。在他看来,自己的个人需求比是非对错、生存毁灭更加重要。
影片用的是黑白摄影,用到的外景地很多就是当年上演这一幕幕的真实地点,斯皮尔伯格为我们展现出辛德勒是如何与纳粹系统的疯狂打交道的。他贿赂、他哄骗、他吹牛、他好不容易才没有被识破。影片最大胆的一个段落中,装满他雇工的列车错误地看向了奥斯维辛,辛德勒亲自去死亡集中营,大胆地说服了管理者,放过了这批犹太人,将他们从死亡边缘救了回来,送上了开往他工厂的列车。
本片最让人惊喜的一点在于,斯皮尔伯格做到了如此完完全全地为故事服务。本片演得出色、写得出色、导得出色,看上去也很出色。每一场单独的戏都是美术指导、摄影、特效、群众演员管理上的杰作。但是斯皮尔伯格本人,个人风格突出的他,以往作品中不乏故意让我们注意、牢记的华丽镜头的他,这一次却消失在了作品之中。尼森、金斯利、兰开斯特等演员的身上,也没有了那种炫技的演出,所有人只是为一个相同的目标而努力。
电影的结尾,有个充满压倒性的情感冲击力的段落,由当初那些因辛德勒而获救的人亲自登场。我们了解到,辛德勒的犹太人以及他们的子嗣如今已有六千人,而整个波兰的犹太人也只有四千人。这看似是在告诉我们一个明显的道理,在拯救犹太人方面,辛德勒一个人做的比一个国家还多。但仅有这结论还太过简单。本片传递的信息在于,面对大屠杀,有个人做了某些事,而其他人则麻木不仁。
法国作家居斯塔夫-福楼拜(Gustave。Flaubert)曾写到过,他不喜欢‘汤姆叔叔的小屋’,因为作者不断地为反对奴隶制而说教。‘非得要对奴隶制发表评论吗?’他问道,‘把它描写出来;那就足够了。’他又补充说,‘作者写书,一定要像宇宙中的上帝一样,无处不在却又无法察觉。’这话也可以用在本片的作者斯皮尔伯格身上。
他描述了大屠杀的邪恶,他讲述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某些本该成为受害者的人是如何幸免于难的。在此过程中,他并没有使用电影这行业的花招,那些只会招来寻常的正剧式反应的导演手段和戏剧性手段。在这部电影里,你无法察觉斯皮尔伯格的存在,但每一个镜头,他的克制与激情却又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