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双鹰王来了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妖妖小说网 www.yaotxt.com,最快更新奸臣之女最新章节!
且不提马骏北地寂寞如春雪,京城里却是热闹如春节。今春格外热闹,头一件就是考试事情,先是各地人才涌入京师为谋一职,这其中也包括了各地官府“贡士”,后却都考试去了。接着郑靖业又弄出了什么各地都要考试,朝上又一片争执,反正热闹得很。
三月里,当今天子萧复礼小朋友十岁了,这孩子好命苦,前面几个生日连他亲爹都不记得给他过,也就是钱氏给他做个小小生日,做身衣服、吃顿比平常好些饭食。七岁生日是萧复礼过第一个正式、为人所知生日,老天爷仿佛为了补偿他似,让他以后每个生日都过得很盛大——普天同庆级别,还是法定假日。
萧复礼过生日,开心人有许多,不开心就是他生父了——原因真不好说出口。
七岁时候,承庆郡王也不得不随大流地奉上珍玩道贺,萧复礼口上说不出,心中实是复杂得紧。他生母钱氏就没这么多顾忌了,心里把承庆郡王骂了个狗血淋头,又嘱咐萧复礼:“都收到库里吧,你已经是先帝嗣子了。”要是把承庆王府送来东西珍重地摆着了,让皇太后知道了,未免会多想。钱氏自己既不太喜欢儿子跟那个没担当爹太亲近学坏了,也不希望徐莹误会。徐莹也乐得钱氏“离间”萧复礼与承庆郡王那并不存父子之情。
一年二年,生母和嗣母默许纵容之下,萧复礼生日,难过总是承庆王府,近了不行,远了也不妥。承庆郡王算是把以前没受过罪都受了一回,当年他爹活着时候他只是不受特别重视,他爹也没忘了给他分钱娶媳妇儿,他十七哥位时候对弟弟们是好。轮到亲儿子上台地了,反倒坑起爹来了。承庆郡王已经不公共场合出现了,有什么事情多半是王妃沈氏出面打理,承庆郡王世子也不得不代父履行某些职责。
京城权贵们也都远着这家倒霉催王府,所以,当京城另一项热闹来临时候,承庆王府理所当然地慢了半拍。
每年春夏之交,京城权贵们都习惯到熙山去避暑,沈氏按照惯例安排打包行李,东西都收拾好了,才得到消息——今年先不搬了!
原因就出了对狄出击上头。
政事堂决定,战争有个眉目之前,暂时不搬迁了,以免搬家搬到一半,遇到紧急军情,乱七八糟来不及处理。萧复礼支持这一项决定:“将士们都不怕热,我也不怕。”他当然不用怕啦,大正宫热是热了点,该供冰还是有,人均居住面积还大,短了谁也短不了他。他不肯去,徐莹本来想提前走,后也狠了狠心:“圣人不去,我怎么能放心得下?”一起留了下来。
倒让萧复礼略感惊讶,皇太后好大义凛然,试探着说:“怕二娘经不得暑热。”之后,徐莹犹豫了一阵儿,还是决定:“多给她些冰就是——这仗打不了太久吧?”印象里好像一次战役不会太久?
萧复礼道:“这得看定远军,要是二娘热得受不住了,什么时候想去熙山就什么时候去。”
徐莹点头道:“我记下了。”
萧复礼满腹狐疑地去了前殿,又对前线事情坐立不安,不停地问:“前线有消息了吗?”
先传来是西线袁守诚好消息,他以一万两千人,深入敌后,俘虏数千,还有许多牛羊,已经回来守城了。萧复礼对军事不太懂,听了几个数字之后很开心:“这是大胜啊!”先前他被科普过本朝计算军功方法,袁守诚这样大胜,都值得史书上写上一笔了。
政事堂却不太开心,不是因为袁守诚胜利,而是因为——“全是妇孺?还要朝廷安置?”郑靖业可不好糊弄,要朝廷花钱安置俘虏就不说了,问题也来了。“青壮呢?算他袁守诚跑得,没叫人家青壮给抄了后路!”
郑相公当年剿匪也是老奸一枚,指挥大战役或许没经过锻炼,玩这种阴谋,他是一流好手。
大正宫与政事堂一日数次询问前线:情形到底如何?双鹰王是不是已经有防备了?大军出行,后方安稳吗?
三路留守一齐回信:安稳,安稳极了,要保证机动性,就不能带太多人,撑死了就万把人,半年多年边境集结军队总数二十万开外,还不算地方民兵。留下来都守城,三线不说固若金汤,抵挡进攻是没问题。
西线袁守诚还亲自回信了:所部出击没有遇到敌军主力,想来敌军不西线。为了缓解中线压力,也为了防止被人抄了老家,已率部返回,亲守城池,并且日夜派出游骑巡视草原,遇到小股敌人就打一打,牵制敌方兵力。
中路是郑德兴亲笔信,写了己方城内之粮“足支五年”,足够支持到援军回撤。东路军消息也很不错。
四月末,天已经比较热了,萧复礼心比天气还热,热切地等待着他太保、定远将军萧正乾捷报。萧正乾也不负所望,信使一路高喊,露布传书:大捷!大捷!俘三王!获旗鼓!
京城忽然就热闹了起来,因为不能避暑而生怨气似乎也随着捷报消散了。无论有没有亲人参加战斗,也不管与立功人有没有宿怨,都为国家胜利而沸腾。萧复礼孩子心性,开心得跳了起来,原地蹦了好几下,才想起来旁边还有个赵静授课。
心虚地看一眼赵静,赵静也很开心,笑盈盈,起身执臣礼恭贺萧复礼。
萧复礼脸蛋红红,不好意思地道:“承太师吉言。”
政事堂里,郑靖业眉头却紧锁:“张进书做什么?音讯全无!胜与败,进与退,连个声儿都不吱!”
于元济开解道:“草原太大,也许已经某地决战。”
郑靖业不肯侥幸:“你摸着良心说,他能败得了双鹰王吗?草原太大,他要迷了路,一辈子都走不出来!”路肯定能找到,但是带出去人手就要折损很多,仕途上就是真一辈子都走不出来了。
郑靖业断言道:“他能平平安安把人都带回来,已经算是好运气了。余者不必再谈了。”
————————————————————————————————
直到战争结束,张进书“草原武装旅游团”才回来,弄了个没脸。
对于战争来说,没仗打,不是运气好,而是运气不好。有仗打,只要你肯用力,有些人哪怕败了,还可能“虽败犹荣”,这种畏战避战,却是很难洗白。
池脩之就属于交了好运,他一点也不想交这样运气!他又不战斗序列,他只是个亲民官好吗?养养鸡、偷偷菜,呃,错了,是“劝课农桑、安境抚民”才是他份内事好吗?拿着一份办公室文员工资还要兼管保安工作,资本家也太吝啬了!
双鹰王就打到家门口了,不战也得战!池鹰王眼里,池某人价值比上任司州刺史高多了!话说,当年双鹰王曾经深入敌人内部打探第一手资料来,池脩之给他留下了比较深刻印象,这小子能以衰弱之家娶了宰相女儿还能发家,双鹰王可不相信他就是一小白脸儿。池家祖宗狄人里风评可不怎么样,池家子孙也得到了相应重视。
双鹰王摸着下巴,对马骏道:“若能得之,吾必驯之!”把曾经黑过狄人人后代弄来当小弟,很威风,也很有象征意义。
马骏道:“那便先恭贺我王啦!”话锋一转,“然而池脩之不边境,若为一个池脩之耽误了时间,待萧正乾回师调集人马,恐怕难缠。”难缠都是轻,很有可能团灭。
双鹰王不以为意地道:“能司州转一圈儿也是不错,上一回就让他们换了一个官儿,这一回,再换一个罢!”他对池脩之也不是那么执着。
马骏松了一口气,顺着往下说:“池脩之是南朝宰相女婿,如果他出了事,能牵连到南朝宰相就好了。南朝诸人,郑靖业不好!”
双鹰王轻蔑地道:“他还能活多久?”一扬马鞭,“走,让他女婿难过去!”
马骏跟着扬声大笑,收拾敌人神马,抢钱抢粮抢女人神马,践踏花园草坪别人家园神马,小日子不要太爽!
这个时候,池脩之还不知道他就要大难临头了,此时他正结束了春耕工作,有闲心把全州账目核一核,其中就包括司州学子名单,想政府所地办一所学校,培养培养人才。还打算再写信请求中央:再给派些官员吧,缺得厉害。浑然不知,一个弄不好,司州官员又要大换血——双鹰王又要来了。
上一回司州还有萧正乾这个救世主,这一回萧正乾还北方抽人未归。他抄了双鹰王他弟家,抓了人家老婆孩子和家产,派两千人押送,原路返回定远军。自己尚觉不够,目标人物——双鹰王还没看到呢。于是带着八千铁骑,往下一个草场进发。
此时双鹰王已经拨了两处城寨,烽火都没点起来就杀了数百名边卒,一路烟尘滚滚地兵临城下了。此城上一回就被他打了个措手不及,郡守殉城,现任郡守是来,因为出身不够高,一直县令任上呆了许多年。到任之后也抱着拼一把心思——不拼也不行,拼了还有可能立功——安抚民众,还例行地大力修葺了城墙,又挖深了壕沟。
双鹰王部队一路蛇过来时候,城中百姓还有外樵采,曹府君当机立断,把城门给关了。然后就是往发士卒、民壮守城,又令衙役维持秩序,再请当地地头蛇们到衙中商议。曹府君光脚不怕穿鞋:“本府大不了以身殉国,诸君祖宗基业、父母妻子皆寄于此地。”反正我大不了一死,你们要死就得死一户口本,所以乖乖贡献人力物力财力,咱们守城吧!
一面又向各自告急。
池脩之学校建设计划还没写好,就接到了十万火急预警,整个人都觉得不好了!
——————————————————————————————————————
池脩之陷入了两难境地。
如果没有战争,司州确实是个好地方,它虽然地方靠北,气候不算特别好,但是地势平坦,耕地也多。原本人口也不少,文化也比较发达。但那都是有前提,现这个前提条件不见了。一片平原,多方便外敌入侵呐!双鹰王来犁了一遍,人口大减,城池破败,人少了耕地也荒了许多。池脩之费了好大力气才今年春耕时候力招徕人手可能多播种,这还是托赖了有个宰相岳父,得到政策支持福。
本来人口就减少了,干活都还不够呢,这又来打劫了!
池脩之治所所之地比较靠南,上一回双鹰王险险就要打过来了,也没有摸着这城边儿。池脩之呆这里是比较安全,问题是他不能龟缩于此!司州为什么会缺这么多官?还不是因为“坐视外寇入侵”?
坚持抵抗?拿什么去打?地方政府能够掌握军队本来就少,军政分离做法已经形成,司州本来是有驻军,刺史是可以与驻军协商调兵。问题是,驻军也抽调了不少往前线集结,剩下只比看看营房人手多一点了。
郑琇所荐之幕僚比较敬业,认真地劝道:“郎君请速移文,请调军相助,又,请坐镇此地,统观全局。令邻近各郡派人相助。”
池脩之起身正了正衣冠:“休要再说了,全境已无多余兵马可发了。我亲往前线,不必劝我,前刺史是怎么问罪?我会树起大旗,池脩之总还算值些关注,若我总能拖得双鹰王一拖,他全力攻我,左右便有时间相援。我会移文京中解释。”
幕僚面如土色,要让你去当诱饵了,你老婆还不把咱们给生啃了?!“郎君三思!”
“为国死难,尚是忠臣烈士,不战而逃,就是千古罪人了。我能死,却不能背这个名声,否则妻子无以自容!”
认真地写了奏折,言明是自己愿意做饵诱敌,也是因为自己一州之长官到了前线能够激励士气,多支持一刻。“既为一方亲民官,总要职责,我死,我民平安,足矣。”
又写信给郑琰,简单地说了自己计划,又写了能娶到郑琰是他幸事、写了对孩子期望。
后写信给郑德兴与张进书余部:小心,双鹰王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越写越觉得池小受像是郑爹亲儿子==!
</P>
且不提马骏北地寂寞如春雪,京城里却是热闹如春节。今春格外热闹,头一件就是考试事情,先是各地人才涌入京师为谋一职,这其中也包括了各地官府“贡士”,后却都考试去了。接着郑靖业又弄出了什么各地都要考试,朝上又一片争执,反正热闹得很。
三月里,当今天子萧复礼小朋友十岁了,这孩子好命苦,前面几个生日连他亲爹都不记得给他过,也就是钱氏给他做个小小生日,做身衣服、吃顿比平常好些饭食。七岁生日是萧复礼过第一个正式、为人所知生日,老天爷仿佛为了补偿他似,让他以后每个生日都过得很盛大——普天同庆级别,还是法定假日。
萧复礼过生日,开心人有许多,不开心就是他生父了——原因真不好说出口。
七岁时候,承庆郡王也不得不随大流地奉上珍玩道贺,萧复礼口上说不出,心中实是复杂得紧。他生母钱氏就没这么多顾忌了,心里把承庆郡王骂了个狗血淋头,又嘱咐萧复礼:“都收到库里吧,你已经是先帝嗣子了。”要是把承庆王府送来东西珍重地摆着了,让皇太后知道了,未免会多想。钱氏自己既不太喜欢儿子跟那个没担当爹太亲近学坏了,也不希望徐莹误会。徐莹也乐得钱氏“离间”萧复礼与承庆郡王那并不存父子之情。
一年二年,生母和嗣母默许纵容之下,萧复礼生日,难过总是承庆王府,近了不行,远了也不妥。承庆郡王算是把以前没受过罪都受了一回,当年他爹活着时候他只是不受特别重视,他爹也没忘了给他分钱娶媳妇儿,他十七哥位时候对弟弟们是好。轮到亲儿子上台地了,反倒坑起爹来了。承庆郡王已经不公共场合出现了,有什么事情多半是王妃沈氏出面打理,承庆郡王世子也不得不代父履行某些职责。
京城权贵们也都远着这家倒霉催王府,所以,当京城另一项热闹来临时候,承庆王府理所当然地慢了半拍。
每年春夏之交,京城权贵们都习惯到熙山去避暑,沈氏按照惯例安排打包行李,东西都收拾好了,才得到消息——今年先不搬了!
原因就出了对狄出击上头。
政事堂决定,战争有个眉目之前,暂时不搬迁了,以免搬家搬到一半,遇到紧急军情,乱七八糟来不及处理。萧复礼支持这一项决定:“将士们都不怕热,我也不怕。”他当然不用怕啦,大正宫热是热了点,该供冰还是有,人均居住面积还大,短了谁也短不了他。他不肯去,徐莹本来想提前走,后也狠了狠心:“圣人不去,我怎么能放心得下?”一起留了下来。
倒让萧复礼略感惊讶,皇太后好大义凛然,试探着说:“怕二娘经不得暑热。”之后,徐莹犹豫了一阵儿,还是决定:“多给她些冰就是——这仗打不了太久吧?”印象里好像一次战役不会太久?
萧复礼道:“这得看定远军,要是二娘热得受不住了,什么时候想去熙山就什么时候去。”
徐莹点头道:“我记下了。”
萧复礼满腹狐疑地去了前殿,又对前线事情坐立不安,不停地问:“前线有消息了吗?”
先传来是西线袁守诚好消息,他以一万两千人,深入敌后,俘虏数千,还有许多牛羊,已经回来守城了。萧复礼对军事不太懂,听了几个数字之后很开心:“这是大胜啊!”先前他被科普过本朝计算军功方法,袁守诚这样大胜,都值得史书上写上一笔了。
政事堂却不太开心,不是因为袁守诚胜利,而是因为——“全是妇孺?还要朝廷安置?”郑靖业可不好糊弄,要朝廷花钱安置俘虏就不说了,问题也来了。“青壮呢?算他袁守诚跑得,没叫人家青壮给抄了后路!”
郑相公当年剿匪也是老奸一枚,指挥大战役或许没经过锻炼,玩这种阴谋,他是一流好手。
大正宫与政事堂一日数次询问前线:情形到底如何?双鹰王是不是已经有防备了?大军出行,后方安稳吗?
三路留守一齐回信:安稳,安稳极了,要保证机动性,就不能带太多人,撑死了就万把人,半年多年边境集结军队总数二十万开外,还不算地方民兵。留下来都守城,三线不说固若金汤,抵挡进攻是没问题。
西线袁守诚还亲自回信了:所部出击没有遇到敌军主力,想来敌军不西线。为了缓解中线压力,也为了防止被人抄了老家,已率部返回,亲守城池,并且日夜派出游骑巡视草原,遇到小股敌人就打一打,牵制敌方兵力。
中路是郑德兴亲笔信,写了己方城内之粮“足支五年”,足够支持到援军回撤。东路军消息也很不错。
四月末,天已经比较热了,萧复礼心比天气还热,热切地等待着他太保、定远将军萧正乾捷报。萧正乾也不负所望,信使一路高喊,露布传书:大捷!大捷!俘三王!获旗鼓!
京城忽然就热闹了起来,因为不能避暑而生怨气似乎也随着捷报消散了。无论有没有亲人参加战斗,也不管与立功人有没有宿怨,都为国家胜利而沸腾。萧复礼孩子心性,开心得跳了起来,原地蹦了好几下,才想起来旁边还有个赵静授课。
心虚地看一眼赵静,赵静也很开心,笑盈盈,起身执臣礼恭贺萧复礼。
萧复礼脸蛋红红,不好意思地道:“承太师吉言。”
政事堂里,郑靖业眉头却紧锁:“张进书做什么?音讯全无!胜与败,进与退,连个声儿都不吱!”
于元济开解道:“草原太大,也许已经某地决战。”
郑靖业不肯侥幸:“你摸着良心说,他能败得了双鹰王吗?草原太大,他要迷了路,一辈子都走不出来!”路肯定能找到,但是带出去人手就要折损很多,仕途上就是真一辈子都走不出来了。
郑靖业断言道:“他能平平安安把人都带回来,已经算是好运气了。余者不必再谈了。”
————————————————————————————————
直到战争结束,张进书“草原武装旅游团”才回来,弄了个没脸。
对于战争来说,没仗打,不是运气好,而是运气不好。有仗打,只要你肯用力,有些人哪怕败了,还可能“虽败犹荣”,这种畏战避战,却是很难洗白。
池脩之就属于交了好运,他一点也不想交这样运气!他又不战斗序列,他只是个亲民官好吗?养养鸡、偷偷菜,呃,错了,是“劝课农桑、安境抚民”才是他份内事好吗?拿着一份办公室文员工资还要兼管保安工作,资本家也太吝啬了!
双鹰王就打到家门口了,不战也得战!池鹰王眼里,池某人价值比上任司州刺史高多了!话说,当年双鹰王曾经深入敌人内部打探第一手资料来,池脩之给他留下了比较深刻印象,这小子能以衰弱之家娶了宰相女儿还能发家,双鹰王可不相信他就是一小白脸儿。池家祖宗狄人里风评可不怎么样,池家子孙也得到了相应重视。
双鹰王摸着下巴,对马骏道:“若能得之,吾必驯之!”把曾经黑过狄人人后代弄来当小弟,很威风,也很有象征意义。
马骏道:“那便先恭贺我王啦!”话锋一转,“然而池脩之不边境,若为一个池脩之耽误了时间,待萧正乾回师调集人马,恐怕难缠。”难缠都是轻,很有可能团灭。
双鹰王不以为意地道:“能司州转一圈儿也是不错,上一回就让他们换了一个官儿,这一回,再换一个罢!”他对池脩之也不是那么执着。
马骏松了一口气,顺着往下说:“池脩之是南朝宰相女婿,如果他出了事,能牵连到南朝宰相就好了。南朝诸人,郑靖业不好!”
双鹰王轻蔑地道:“他还能活多久?”一扬马鞭,“走,让他女婿难过去!”
马骏跟着扬声大笑,收拾敌人神马,抢钱抢粮抢女人神马,践踏花园草坪别人家园神马,小日子不要太爽!
这个时候,池脩之还不知道他就要大难临头了,此时他正结束了春耕工作,有闲心把全州账目核一核,其中就包括司州学子名单,想政府所地办一所学校,培养培养人才。还打算再写信请求中央:再给派些官员吧,缺得厉害。浑然不知,一个弄不好,司州官员又要大换血——双鹰王又要来了。
上一回司州还有萧正乾这个救世主,这一回萧正乾还北方抽人未归。他抄了双鹰王他弟家,抓了人家老婆孩子和家产,派两千人押送,原路返回定远军。自己尚觉不够,目标人物——双鹰王还没看到呢。于是带着八千铁骑,往下一个草场进发。
此时双鹰王已经拨了两处城寨,烽火都没点起来就杀了数百名边卒,一路烟尘滚滚地兵临城下了。此城上一回就被他打了个措手不及,郡守殉城,现任郡守是来,因为出身不够高,一直县令任上呆了许多年。到任之后也抱着拼一把心思——不拼也不行,拼了还有可能立功——安抚民众,还例行地大力修葺了城墙,又挖深了壕沟。
双鹰王部队一路蛇过来时候,城中百姓还有外樵采,曹府君当机立断,把城门给关了。然后就是往发士卒、民壮守城,又令衙役维持秩序,再请当地地头蛇们到衙中商议。曹府君光脚不怕穿鞋:“本府大不了以身殉国,诸君祖宗基业、父母妻子皆寄于此地。”反正我大不了一死,你们要死就得死一户口本,所以乖乖贡献人力物力财力,咱们守城吧!
一面又向各自告急。
池脩之学校建设计划还没写好,就接到了十万火急预警,整个人都觉得不好了!
——————————————————————————————————————
池脩之陷入了两难境地。
如果没有战争,司州确实是个好地方,它虽然地方靠北,气候不算特别好,但是地势平坦,耕地也多。原本人口也不少,文化也比较发达。但那都是有前提,现这个前提条件不见了。一片平原,多方便外敌入侵呐!双鹰王来犁了一遍,人口大减,城池破败,人少了耕地也荒了许多。池脩之费了好大力气才今年春耕时候力招徕人手可能多播种,这还是托赖了有个宰相岳父,得到政策支持福。
本来人口就减少了,干活都还不够呢,这又来打劫了!
池脩之治所所之地比较靠南,上一回双鹰王险险就要打过来了,也没有摸着这城边儿。池脩之呆这里是比较安全,问题是他不能龟缩于此!司州为什么会缺这么多官?还不是因为“坐视外寇入侵”?
坚持抵抗?拿什么去打?地方政府能够掌握军队本来就少,军政分离做法已经形成,司州本来是有驻军,刺史是可以与驻军协商调兵。问题是,驻军也抽调了不少往前线集结,剩下只比看看营房人手多一点了。
郑琇所荐之幕僚比较敬业,认真地劝道:“郎君请速移文,请调军相助,又,请坐镇此地,统观全局。令邻近各郡派人相助。”
池脩之起身正了正衣冠:“休要再说了,全境已无多余兵马可发了。我亲往前线,不必劝我,前刺史是怎么问罪?我会树起大旗,池脩之总还算值些关注,若我总能拖得双鹰王一拖,他全力攻我,左右便有时间相援。我会移文京中解释。”
幕僚面如土色,要让你去当诱饵了,你老婆还不把咱们给生啃了?!“郎君三思!”
“为国死难,尚是忠臣烈士,不战而逃,就是千古罪人了。我能死,却不能背这个名声,否则妻子无以自容!”
认真地写了奏折,言明是自己愿意做饵诱敌,也是因为自己一州之长官到了前线能够激励士气,多支持一刻。“既为一方亲民官,总要职责,我死,我民平安,足矣。”
又写信给郑琰,简单地说了自己计划,又写了能娶到郑琰是他幸事、写了对孩子期望。
后写信给郑德兴与张进书余部:小心,双鹰王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越写越觉得池小受像是郑爹亲儿子==!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