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王子围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妖妖小说网 www.yaotxt.com,最快更新大楚820最新章节!
(天佑华夏——在疫情危急时刻,请大家保重,祝新春快乐。)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唐·常建《塞下曲》
公元前546年,向戌弭兵后,中原大地暂时进入一个相对和平时期,各国之间的不义之战也相对减少,同时也都按照盟约约定履行自己的职责。
次年夏,宋平公、陈哀公、鲁襄公、蔡景侯、郑简公、许悼公等人兴高采烈的组团到晋国朝见、贡纳。
按照“交相见”的会盟精神,这些小国不仅要给晋国准备贡纳,还要多准备一份贡纳给楚国,随后,“贡纳团”成员又回去准备礼物,给楚国送去。
虽然和平了,但“贡纳团”成员很快便发现一个问题——负担加重了。
“交相见”是负担加重的一个基本因素,够不上决定因素。
决定因素在于,弭兵盟约有一个天大的漏洞——没有规定贡纳周期。
一年贡纳一次可以接受,半年一次也可以接受,关键是“诛求无时”,那就招架不住了——地主家也没余粮。
郑国子产就曾经向晋大夫士文伯抱怨,道出了“贡纳团”的心声:“贵国随时要求我们交纳贡物,所以即使和平了,我们也不敢安居度日,只有搜寻敝国的全部财物,以便随时前来朝见贵国。”
直到十七年后,小国实在招架不住,委派子产为代表,拼死与晋国据理力争,告知如果贡赋没有个限制,我们离灭亡也就不远了(“贡献无及,亡可待也”),才让晋国做出让步。
不过从目前来看,与盟小国虽然贡纳加重,但减少了征伐之苦、战争之祸,人民安居乐业,也是非常积极的一面。
至于其他,咬咬牙就挺过去了。
如同食、色一样,斗争也是人的天性——没有外斗,必有内斗,总之要斗。
就在弭兵的下半年,齐国发生内斗,左相庆封灭了右相崔杼一族,执政齐国。
楚国也不例外。
弭兵次年,楚康王去世。
楚康王虽然出场次数不多,但绝对是很有作为的一代君主。
他在位十五年,为政期间不仅要北上中原,与晋国争霸,还得花很大气力应对吴国从东面对楚国的不断骚挠和侵袭。
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楚康王肃清内政、稳定政局,近结西秦、远交东齐,一举打破了晋、吴联手制楚的劣境,并与强晋一起并霸中原,令楚国霸权得以延续。
一般用“延续”二字来形容国势的,其后续剧情必定是衰落的,而引起衰落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楚康王的四个弟弟。
其中,二弟王子围首当其冲,名列第一。
同年,令尹子木去世,王子围任令尹一职。
当时,楚共王养了五个儿子,长子招(即楚康王)、次子公子围、三子子比、四子子皙、五子弃疾。
因五个儿子皆庶出,楚共王无法决定谁继任王位,便把一块开了光的玉璧藏于宗庙的拜垫下,召五个庶出按长幼之序进入祖庙祭祖,看谁能接触在玉璧上,谁就当楚王。
结果长子招、次子公子围、五子弃疾都接触到了玉璧,按照长幼次序,长子招立为世子,后来继任楚王。
楚康王去世后,其子熊员继位,是为楚郏敖。
熊员继位名正言顺,但公子围不这么认为,他认为自己当时也触碰了玉璧,自己也是有继承权的,于是,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心中慢慢发酵——篡位。
篡位这种宫廷大剧应该是悄无声息的,弑君也好、兵变也罢,都要讲究一个低调,但公子围打算将高调进行到底,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丝毫不在乎别人的看法。
鲁襄公和陈哀公、郑简公、许悼公亲赴楚国给楚康王送葬的时候,王子围迫使鲁襄公亲自为楚康王赠送寿衣,骄横霸道,并把楚郏敖晾在一边,俨然以君王自居。
郑大夫子羽见楚国这般局面,担忧道:“令尹像松柏一样茂盛,楚君像小草一样孤立,‘松柏之下,其草不殖’,令尹迟早要代替楚君啊。”
次年,楚郏敖派遣薳罢去鲁国访问,鲁大夫叔孙豹好奇的问:“王子围执政情况怎么样?”
薳罢回答说:“我乃一介小官,国家给碗饭吃而已,哪里能知晓政事。”
叔孙豹再三询问,但薳罢三缄其口。
事后,心如明镜的叔孙豹对鲁襄公说道:“薳罢似乎在隐瞒一些事情,我觉得楚国将有大乱,公子围很有可能弑君篡位。”
卫襄公在向楚国纳贡的时候,北宫文子见公子围威风凛凛、仪表堂堂,忍不住对卫襄公说:“令尹真有威仪。”
卫襄公不解,北宫文子继续道:“有威严而使人能害怕叫做威,有仪表而使人能仿效叫做仪。国君有国君的威仪,他的臣子因敬畏而爱戴他。臣子也有臣子的威仪,他的手下因害怕而爱护他。这样一来,君臣、上下、父子、兄弟、内外、大小都有威仪,国家才会昌盛。”
卫襄公点头。
过了一会,北宫文子叹气道:“令尹的威仪像国君,估计楚国将会大乱,令尹估计不能善终了。”
各国贤者的看法出奇的一致,野心勃勃的令尹王子围也不打算隐瞒,一步一步开始杀出自己的血腥夺权之路。
他的目光盯上了倒霉的蒍氏。
若敖氏叛乱被灭后,其他公族乘虚而入,蒍氏也不甘示弱,先后有蔿吕臣、蔿敖、蔿子冯三人出任令尹,蔿贾、蔿掩也官至大司马,蒍氏家族在楚国的地位达到巅峰。
关键是,蒍氏为楚郏敖一党,遭到王子围忌惮。
为进一步强化自己的权势,削弱楚郏敖的势力,扫清篡位路上的畔脚石,王子围毫无征兆的、立即动手杀了忠谨的大司马蒍掩,又秋风扫落叶一般的侵吞了蒍氏的家产。
这件事情在楚国引起哗然,国人敢怒不敢言,担心惹祸上身,但俗话说“国家昏乱、必有忠臣”,即将登场的忠臣便是楚大夫申无宇。
申无宇没想到刚手握大权的王子围竟如此残暴任性,眼睛都不眨就把大司马蒍掩杀了,急忙觐见王子围:“您要遭殃了。”
王子围见是申无宇,马上想起前段日子,自己越礼制作了一面国君才能使用的旌旗,结果打猎时被申无宇看到,当即把旌旗的飘带斩断,并怒言:“国无二君,您怎么能这样做?”
申氏是伯夷、叔齐之后,也是楚国望族,碍于声望,当时没追究他,没想今天又是他来捣乱,王子围怒目一睁:“此话怎讲?”
申无宇说:“蒍掩是国家的栋梁啊。王子辅助楚国的政事,应该培养人才,现在反倒对他们施暴,对国家无益。而且大司马是您的辅佐,也是国君的手足。断绝国家栋梁,去掉自己辅佐,斩除国君手足,这样的人怎么能免于祸难呢?”
按照我们对于历史的理解,趁暴君杀红了眼而又如此谏言的人,生存率普遍不足一成。
但评价一个人不能单纯的看某一方面,史书说王子围滥杀无辜有点偏激,他只是做事的动机很明显——顺我者昌,挡我者亡,不碍我事的无所谓。
王子围知道申无宇对自己够不上威胁,说的话似乎也有道理,杀他适得其反,身边正好也缺少像他这样的敢直言的大臣,也就不在深究。
为了尽快平息杀害大司马、侵吞蒍氏家产一事,王子围决定转移下国人焦点及不利舆论,来点喜庆的事情——娶妻。
他看中的对象是郑卿公孙段的女儿。
按照楚国人当时的想法,他们觉得王子围娶郑国贵族的女儿,是打算用和亲来缓和下同郑国的关系,构建和谐的双边利益。
郑国人也抱有同样的想法。
但后来发现不对了,因为王子围不仅带去了聘礼,还带去了军队,两国人不谋而合的一致认为——王子围估计想见机干一票!
郑卿子产也很担心这件事,派子羽告诉王子围,郑都太小了,容纳不下这么多的随从,准备在城外举行结婚仪式。
王子围不干,觉得娶妻一事不能草率,在野外是对婚礼的亵渎,也是对两国关系的不尊重,坚持要到城内进行仪式。
当时其他各国也都有派使者参加婚礼,他们见一个想进城干点大事,一个坚持不让进,僵持不下,都等着看双方如何收拾这个烂摊子。
王子围看到郑国有所准备,在各国使者面前也不好动武,只好命令随从不带武器、把箭袋清空,才得到许可进城迎亲。
这一趟来下,王子围不仅失了面子,还让各国代表嘲笑了一番,心里憋了一肚子气。
婚礼仪式结束后,王子围决定挽回点颜面,于是拽着晋国赵武、齐国国弱、宋国向戌、鲁国叔孙豹、陈国公子招、蔡国公子归生、郑国罕虎、许国代表、曹国代表等参加婚礼的人,在虢地(今河南陕县)会一个盟,重温弭兵盟会的友好。
因为有上次弭兵会盟出现楚国争先的先例,晋大夫祁午(“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说的就是他)担心这次会盟又让楚国抢了风头,便提醒赵武:“原来令尹子木为人还算诚信,宋国会盟的时候尚要驾凌在晋国上面,现在这个令尹是不守信用的典型,如果这次会盟‘楚重得志于晋,晋之耻也’。”
对于祁午善意的提醒,赵武只是心领,呵呵一笑:“当时宋国会盟,‘子木有祸人之心,武有仁人之心’,这就是楚国所以驾凌在晋国上面的缘故。讲信用是我为人处世的根本,任何时候我还是保有初心。就算楚国又不守信用,他又如何能祸害晋国呢?。”
他的这番话让后来的孔子大为感叹,作《春秋》时,仍然将晋国排在楚国之前。
楚国争了一时之先,却成了千年老二,所以说一个讲诚信的、不管是个人、集体、还是一个国家,是会永远受到历史尊重的。
果不其然,王子围不打算守信用了——上次歃血是楚国在先,这次怎么也该轮到晋国了。
如果楚国再一次争先,于情于理都是说不过去的,也会失信于诸侯。
如果按照轮次晋国在先,王子围肯定是不舒服的。
王子围这个人还是很善于变通的,见形势对自己不利,便向赵武建议:“这次会盟主要是重温上次的誓约,一切求简,要不咱们这次将歃血的环节取消吧!”
赵武不在乎形式,宁可吃点面子上的亏,默许了。
三月二十五日,结盟仪式正式开始,王子围穿着楚王的服饰,两个卫士拿着戈守在一边,威风十足。
鲁国的叔孙豹、郑国的子皮和子羽、蔡国的子家等大夫看不惯不可一世的王子围,在下面小声嘀咕。
叔孙豹起了个头:“看啊,楚国的公子很神气,像个国君啊!”
子皮接话:“是的是的,你们看,还有两个拿着戈的人站在前面来了!”
意指王子围僭越了楚王礼仪。
子家附和说:“这算什么,楚王蒲宫他都住过,前面还不是站有两个执戈卫士。”
调侃王子围早就不拿自己当外人,同楚郏敖一同起居。
跟随公子围参加盟会的楚太宰伯州犁听不下去了,急忙给王子围打掩护:“大家都误会啦,这些服饰和仪仗,都是此次出行前向国君请求而借来的。”
意指楚郏敖对公子围的看重与信任。
子羽笑道:“借了还还的么?”
暗指大家伙都知道王子围有取代楚王之心。
伯州犁白了子羽一眼,回道:“你操什么心,还是多担心你们家的公孙黑吧。”
这里指的是二年前郑国爆发的“伯有之乱”——郑国的伯有派公孙黑去造访楚国,当时楚国同郑国关系紧张,去了估计会有危险,于是公孙黑觉得伯有是在借刀杀人,抗命不去,然后闹大了,两家都打了起来,差点引起大乱。
子羽也不吃亏,继续调侃:“触碰玉璧两次的那个人还在,借了不还,难道你不担心吗?”
暗指楚共王当时用玉璧选人的方法很愚蠢,假如按照其做法,触碰两次玉璧的王子弃疾更有资格当楚王,王子围即使篡位,也坐不稳。
一句话带出了三个人,事关内政,伯州犁不说话了。
其他大夫也在后面冷讥热嘲,看得出每个人都对王子围的做法表示不满,已失信于天下。
盟会的倡导者宋国大夫向戌赶紧出面调停:“大国发令,小国听命,我们尽责供职就行了,其他的都别说了。”
不管下面人如何议论纷纷,王子围觉得自己为又一次为楚国挣了面子,挽回了自己的威严,在众人的注目下,他洋洋得意,双喜临门地走下发言台。
但就在大家七嘴八舌的议论声中,一位莒国的使者突然到访会场,向盟会报告鲁国正卿季孙宿正率军攻打莒国,并占领了莒国的边邑郓地。
王子围带头重温的弭兵誓言还在大殿中绕梁未绝,鲁国竟然无视弭兵约定顶风作案,极富正义感的王子围青筋暴出,眼看就要发飙了……
(天佑华夏——在疫情危急时刻,请大家保重,祝新春快乐。)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唐·常建《塞下曲》
公元前546年,向戌弭兵后,中原大地暂时进入一个相对和平时期,各国之间的不义之战也相对减少,同时也都按照盟约约定履行自己的职责。
次年夏,宋平公、陈哀公、鲁襄公、蔡景侯、郑简公、许悼公等人兴高采烈的组团到晋国朝见、贡纳。
按照“交相见”的会盟精神,这些小国不仅要给晋国准备贡纳,还要多准备一份贡纳给楚国,随后,“贡纳团”成员又回去准备礼物,给楚国送去。
虽然和平了,但“贡纳团”成员很快便发现一个问题——负担加重了。
“交相见”是负担加重的一个基本因素,够不上决定因素。
决定因素在于,弭兵盟约有一个天大的漏洞——没有规定贡纳周期。
一年贡纳一次可以接受,半年一次也可以接受,关键是“诛求无时”,那就招架不住了——地主家也没余粮。
郑国子产就曾经向晋大夫士文伯抱怨,道出了“贡纳团”的心声:“贵国随时要求我们交纳贡物,所以即使和平了,我们也不敢安居度日,只有搜寻敝国的全部财物,以便随时前来朝见贵国。”
直到十七年后,小国实在招架不住,委派子产为代表,拼死与晋国据理力争,告知如果贡赋没有个限制,我们离灭亡也就不远了(“贡献无及,亡可待也”),才让晋国做出让步。
不过从目前来看,与盟小国虽然贡纳加重,但减少了征伐之苦、战争之祸,人民安居乐业,也是非常积极的一面。
至于其他,咬咬牙就挺过去了。
如同食、色一样,斗争也是人的天性——没有外斗,必有内斗,总之要斗。
就在弭兵的下半年,齐国发生内斗,左相庆封灭了右相崔杼一族,执政齐国。
楚国也不例外。
弭兵次年,楚康王去世。
楚康王虽然出场次数不多,但绝对是很有作为的一代君主。
他在位十五年,为政期间不仅要北上中原,与晋国争霸,还得花很大气力应对吴国从东面对楚国的不断骚挠和侵袭。
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楚康王肃清内政、稳定政局,近结西秦、远交东齐,一举打破了晋、吴联手制楚的劣境,并与强晋一起并霸中原,令楚国霸权得以延续。
一般用“延续”二字来形容国势的,其后续剧情必定是衰落的,而引起衰落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楚康王的四个弟弟。
其中,二弟王子围首当其冲,名列第一。
同年,令尹子木去世,王子围任令尹一职。
当时,楚共王养了五个儿子,长子招(即楚康王)、次子公子围、三子子比、四子子皙、五子弃疾。
因五个儿子皆庶出,楚共王无法决定谁继任王位,便把一块开了光的玉璧藏于宗庙的拜垫下,召五个庶出按长幼之序进入祖庙祭祖,看谁能接触在玉璧上,谁就当楚王。
结果长子招、次子公子围、五子弃疾都接触到了玉璧,按照长幼次序,长子招立为世子,后来继任楚王。
楚康王去世后,其子熊员继位,是为楚郏敖。
熊员继位名正言顺,但公子围不这么认为,他认为自己当时也触碰了玉璧,自己也是有继承权的,于是,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心中慢慢发酵——篡位。
篡位这种宫廷大剧应该是悄无声息的,弑君也好、兵变也罢,都要讲究一个低调,但公子围打算将高调进行到底,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丝毫不在乎别人的看法。
鲁襄公和陈哀公、郑简公、许悼公亲赴楚国给楚康王送葬的时候,王子围迫使鲁襄公亲自为楚康王赠送寿衣,骄横霸道,并把楚郏敖晾在一边,俨然以君王自居。
郑大夫子羽见楚国这般局面,担忧道:“令尹像松柏一样茂盛,楚君像小草一样孤立,‘松柏之下,其草不殖’,令尹迟早要代替楚君啊。”
次年,楚郏敖派遣薳罢去鲁国访问,鲁大夫叔孙豹好奇的问:“王子围执政情况怎么样?”
薳罢回答说:“我乃一介小官,国家给碗饭吃而已,哪里能知晓政事。”
叔孙豹再三询问,但薳罢三缄其口。
事后,心如明镜的叔孙豹对鲁襄公说道:“薳罢似乎在隐瞒一些事情,我觉得楚国将有大乱,公子围很有可能弑君篡位。”
卫襄公在向楚国纳贡的时候,北宫文子见公子围威风凛凛、仪表堂堂,忍不住对卫襄公说:“令尹真有威仪。”
卫襄公不解,北宫文子继续道:“有威严而使人能害怕叫做威,有仪表而使人能仿效叫做仪。国君有国君的威仪,他的臣子因敬畏而爱戴他。臣子也有臣子的威仪,他的手下因害怕而爱护他。这样一来,君臣、上下、父子、兄弟、内外、大小都有威仪,国家才会昌盛。”
卫襄公点头。
过了一会,北宫文子叹气道:“令尹的威仪像国君,估计楚国将会大乱,令尹估计不能善终了。”
各国贤者的看法出奇的一致,野心勃勃的令尹王子围也不打算隐瞒,一步一步开始杀出自己的血腥夺权之路。
他的目光盯上了倒霉的蒍氏。
若敖氏叛乱被灭后,其他公族乘虚而入,蒍氏也不甘示弱,先后有蔿吕臣、蔿敖、蔿子冯三人出任令尹,蔿贾、蔿掩也官至大司马,蒍氏家族在楚国的地位达到巅峰。
关键是,蒍氏为楚郏敖一党,遭到王子围忌惮。
为进一步强化自己的权势,削弱楚郏敖的势力,扫清篡位路上的畔脚石,王子围毫无征兆的、立即动手杀了忠谨的大司马蒍掩,又秋风扫落叶一般的侵吞了蒍氏的家产。
这件事情在楚国引起哗然,国人敢怒不敢言,担心惹祸上身,但俗话说“国家昏乱、必有忠臣”,即将登场的忠臣便是楚大夫申无宇。
申无宇没想到刚手握大权的王子围竟如此残暴任性,眼睛都不眨就把大司马蒍掩杀了,急忙觐见王子围:“您要遭殃了。”
王子围见是申无宇,马上想起前段日子,自己越礼制作了一面国君才能使用的旌旗,结果打猎时被申无宇看到,当即把旌旗的飘带斩断,并怒言:“国无二君,您怎么能这样做?”
申氏是伯夷、叔齐之后,也是楚国望族,碍于声望,当时没追究他,没想今天又是他来捣乱,王子围怒目一睁:“此话怎讲?”
申无宇说:“蒍掩是国家的栋梁啊。王子辅助楚国的政事,应该培养人才,现在反倒对他们施暴,对国家无益。而且大司马是您的辅佐,也是国君的手足。断绝国家栋梁,去掉自己辅佐,斩除国君手足,这样的人怎么能免于祸难呢?”
按照我们对于历史的理解,趁暴君杀红了眼而又如此谏言的人,生存率普遍不足一成。
但评价一个人不能单纯的看某一方面,史书说王子围滥杀无辜有点偏激,他只是做事的动机很明显——顺我者昌,挡我者亡,不碍我事的无所谓。
王子围知道申无宇对自己够不上威胁,说的话似乎也有道理,杀他适得其反,身边正好也缺少像他这样的敢直言的大臣,也就不在深究。
为了尽快平息杀害大司马、侵吞蒍氏家产一事,王子围决定转移下国人焦点及不利舆论,来点喜庆的事情——娶妻。
他看中的对象是郑卿公孙段的女儿。
按照楚国人当时的想法,他们觉得王子围娶郑国贵族的女儿,是打算用和亲来缓和下同郑国的关系,构建和谐的双边利益。
郑国人也抱有同样的想法。
但后来发现不对了,因为王子围不仅带去了聘礼,还带去了军队,两国人不谋而合的一致认为——王子围估计想见机干一票!
郑卿子产也很担心这件事,派子羽告诉王子围,郑都太小了,容纳不下这么多的随从,准备在城外举行结婚仪式。
王子围不干,觉得娶妻一事不能草率,在野外是对婚礼的亵渎,也是对两国关系的不尊重,坚持要到城内进行仪式。
当时其他各国也都有派使者参加婚礼,他们见一个想进城干点大事,一个坚持不让进,僵持不下,都等着看双方如何收拾这个烂摊子。
王子围看到郑国有所准备,在各国使者面前也不好动武,只好命令随从不带武器、把箭袋清空,才得到许可进城迎亲。
这一趟来下,王子围不仅失了面子,还让各国代表嘲笑了一番,心里憋了一肚子气。
婚礼仪式结束后,王子围决定挽回点颜面,于是拽着晋国赵武、齐国国弱、宋国向戌、鲁国叔孙豹、陈国公子招、蔡国公子归生、郑国罕虎、许国代表、曹国代表等参加婚礼的人,在虢地(今河南陕县)会一个盟,重温弭兵盟会的友好。
因为有上次弭兵会盟出现楚国争先的先例,晋大夫祁午(“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说的就是他)担心这次会盟又让楚国抢了风头,便提醒赵武:“原来令尹子木为人还算诚信,宋国会盟的时候尚要驾凌在晋国上面,现在这个令尹是不守信用的典型,如果这次会盟‘楚重得志于晋,晋之耻也’。”
对于祁午善意的提醒,赵武只是心领,呵呵一笑:“当时宋国会盟,‘子木有祸人之心,武有仁人之心’,这就是楚国所以驾凌在晋国上面的缘故。讲信用是我为人处世的根本,任何时候我还是保有初心。就算楚国又不守信用,他又如何能祸害晋国呢?。”
他的这番话让后来的孔子大为感叹,作《春秋》时,仍然将晋国排在楚国之前。
楚国争了一时之先,却成了千年老二,所以说一个讲诚信的、不管是个人、集体、还是一个国家,是会永远受到历史尊重的。
果不其然,王子围不打算守信用了——上次歃血是楚国在先,这次怎么也该轮到晋国了。
如果楚国再一次争先,于情于理都是说不过去的,也会失信于诸侯。
如果按照轮次晋国在先,王子围肯定是不舒服的。
王子围这个人还是很善于变通的,见形势对自己不利,便向赵武建议:“这次会盟主要是重温上次的誓约,一切求简,要不咱们这次将歃血的环节取消吧!”
赵武不在乎形式,宁可吃点面子上的亏,默许了。
三月二十五日,结盟仪式正式开始,王子围穿着楚王的服饰,两个卫士拿着戈守在一边,威风十足。
鲁国的叔孙豹、郑国的子皮和子羽、蔡国的子家等大夫看不惯不可一世的王子围,在下面小声嘀咕。
叔孙豹起了个头:“看啊,楚国的公子很神气,像个国君啊!”
子皮接话:“是的是的,你们看,还有两个拿着戈的人站在前面来了!”
意指王子围僭越了楚王礼仪。
子家附和说:“这算什么,楚王蒲宫他都住过,前面还不是站有两个执戈卫士。”
调侃王子围早就不拿自己当外人,同楚郏敖一同起居。
跟随公子围参加盟会的楚太宰伯州犁听不下去了,急忙给王子围打掩护:“大家都误会啦,这些服饰和仪仗,都是此次出行前向国君请求而借来的。”
意指楚郏敖对公子围的看重与信任。
子羽笑道:“借了还还的么?”
暗指大家伙都知道王子围有取代楚王之心。
伯州犁白了子羽一眼,回道:“你操什么心,还是多担心你们家的公孙黑吧。”
这里指的是二年前郑国爆发的“伯有之乱”——郑国的伯有派公孙黑去造访楚国,当时楚国同郑国关系紧张,去了估计会有危险,于是公孙黑觉得伯有是在借刀杀人,抗命不去,然后闹大了,两家都打了起来,差点引起大乱。
子羽也不吃亏,继续调侃:“触碰玉璧两次的那个人还在,借了不还,难道你不担心吗?”
暗指楚共王当时用玉璧选人的方法很愚蠢,假如按照其做法,触碰两次玉璧的王子弃疾更有资格当楚王,王子围即使篡位,也坐不稳。
一句话带出了三个人,事关内政,伯州犁不说话了。
其他大夫也在后面冷讥热嘲,看得出每个人都对王子围的做法表示不满,已失信于天下。
盟会的倡导者宋国大夫向戌赶紧出面调停:“大国发令,小国听命,我们尽责供职就行了,其他的都别说了。”
不管下面人如何议论纷纷,王子围觉得自己为又一次为楚国挣了面子,挽回了自己的威严,在众人的注目下,他洋洋得意,双喜临门地走下发言台。
但就在大家七嘴八舌的议论声中,一位莒国的使者突然到访会场,向盟会报告鲁国正卿季孙宿正率军攻打莒国,并占领了莒国的边邑郓地。
王子围带头重温的弭兵誓言还在大殿中绕梁未绝,鲁国竟然无视弭兵约定顶风作案,极富正义感的王子围青筋暴出,眼看就要发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