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初举孝廉
推荐阅读:
妖妖小说网 www.yaotxt.com,最快更新汉瓦最新章节!
邹靖听闻有人揭榜,自是有惊又喜,观刘泽面如冠玉,气度不凡,而刘泽身后的关羽张飞更是威风凛凛,不敢怠慢,寒喧了几句,便直接引见给了幽州刺史刘虞。
刘泽听说此时的幽州刺史是刘虞,倒也是略为一怔,按说刘虞第二次担任幽州刺史可是在中平二年的事,结合公孙瓒提前出任右北平太守一事,刘泽敏锐地感觉到了历史的进程正在悄然改变。
刘虞听说榜文刚出便有人应募,欣喜万分,起身相迎,道:“敢问壮士名讳?家居何处?”
“草民见过刘刺史,在下便是本郡楼桑村人氏,刘泽刘润德是也。”刘泽躬身施礼道。
刘虞一听他是楼桑村人,便问道:“前涿郡功曹椽刘弘亦是楼桑村人,壮士可与之相熟?”
“正是先父。”
刘虞大喜道:“令尊是中山靖王之后,我家亦是东海恭王之后,同是高祖玄孙,令尊在世之时,与我便已是兄弟相称,想不到今日得见其后人,乃三生之幸。”刘虞先前任过幽州刺史,刘弘生前则是涿郡功曹,因公务往来便相熟了,同是汉室宗室,又正好是一辈,自然相交莫逆。
刘泽虽无攀权附贵之心,但刘虞既然都如此说了,倒也不能不有所表示,当下刘泽深深一拜。“小侄见过叔父大人。”
刘虞抚须大笑道:“国难之际,贤侄肯挺身而出,真有高祖遗风,无愧于我刘氏姓氏。”
“叔父谬赞了,小侄不忍见生灵涂炭,社稷蒙难,愿尽微薄之力,报效国家,除暴安良。”
“在洛阳之时,便已闻润德之名,赈灾济难,仁施天下,实乃青年士子之楷模,恨不得相见,今日能在涿郡相会,足慰平生。不知这二位是?”刘虞早就注意到了与刘泽相偕而来的那两位威猛汉子。
刘泽将关张二人介绍给刘虞:“这两位皆是小侄的结义兄弟,这位是关羽关云长,河东人氏,这位是张飞张翼德,本县人氏。”
关羽和张飞拜道:“参见刘刺史。”
刘虞点头道:“二位壮士免礼,我观二位皆是盖世豪杰,国之栋梁,今日能得三位相助,实乃是我幽州百姓之幸。”
“保家卫国,乃是我大汉臣民应尽的义务,自当是义不容辞。”刘泽说道。
“不知贤侄现居何职,可曾举过孝廉?”
“小侄多年行商天下,自是白身,未曾举过孝廉。”
“我亦闻听润德雪地为父母守灵百日之事,如此孝行感天动地,却未被举为孝廉,安郡丞,你们涿郡举孝廉以何为凭?”刘虞转身向涿郡郡丞问道。
太守刘卫死了,但郡丞诸曹等一班文官没上前线,自然活得好好的,听得刺史大人询问,安郡丞是冷汗涔涔。这年头,举孝廉还需要孝行吗?不是有民谣道:“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这几年的举廉名额,都被他们几个郡里的头头瓜分了,谁没有个至亲好友的,除了刘太守拿了大多数的名额,安郡丞也分了两个。
汉代的孝廉制度是察举制的科目之一,为岁举,每郡每年按额定的人数推举出来上报朝庭,成为汉代选拔官吏和任用升迁的清流正途。但到了汉末,这种察举方式也*到无以加复的地步,任人唯贤成了任人唯亲,许多品行败类的世家子弟也得以位列其中,孝廉制度也走到了它的穷途末路。
当然这话可不能跟刘虞明说,现在的刘虞可是手执尚方宝剑,有着先斩后奏之权的封疆大吏,一个不高兴就可能让他人头落地。
安郡丞拭拭额头的汗珠,恭恭敬敬地道:“回使君,刘公子为父母守孝百日之事在涿郡早已是人人传颂,只是刘公子当年未及冠,是以并未列入去年孝廉名列。而今年刘太守和卑职早已将刘公子列在察举名单的首位,只是适逢黄巾乱起,名单未能及时上报朝庭。”
他心底里早已将张角谢上了千遍万遍,幸得黄巾作乱,孝廉名单未能上报朝庭,给了他个胡扯的机会,其实今年的名单去年底就拟就了,两名察举的全是裙带关系,其中就包括安郡丞的一个亲戚。至于刘泽未及冠之说,倒是事实,顺帝时尚书令左雄曾上书建议将举孝廉的年龄限定在四十以上,但后来执行中根本就行不通,年龄限制形同虚设,但至少得及冠,却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曹操“年二十,举孝廉”可是史书上明文记载的,貌似贾诩举孝廉时的年龄也在二十多岁。
刘泽看那安郡丞一眼惶恐,心想名单上有我才是见了鬼了。
刘虞倒是不以为疑,道:“今黄巾作乱,道路隔阻,所以此番皇上旨意幽州之事由本官临机决断,便宜处置,这名单呈上来吧。”
安郡丞一路小跑地下去了,不多时,交上一个名单来,却是墨迹未干,还没等刘虞疑问,抢先道:“混乱之中,郡府文书多有损坏,卑职只能重眷抄一份。”
刘虞点点头,显然没有追究什么的意思,看了看名单,刘泽自然是列在首位,后面还有一个人的名字,说道:“刘泽的孝廉本官核准了,至于其他人尚待本官核查,为朝庭举贤,还是马虎不得。”
举孝廉有着一套相当繁琐的程序,首先是各郡国提名,依郡国的人口多寡,每年一到两个名额(汗,这录取率比高考可差多了),被推选为孝廉的人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曰德行高妙,志洁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通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举荐上来的士子或官吏还需要到中央考试,由三公府主持,考试办法有对策(命题考试)和射策(抽签考试)两种。合格者入郎署为郎官(注意,这不是实职,类似于实习生之类),承担宫廷宿卫,目的是使之“观大臣之能”,熟悉朝廷行政事务。然后经选拔,根据品第结果被任命不同的职位,如地方的县令、长、相,或中央的有关官职。但此时刘虞的一句话就将刘泽的孝廉定了,多少令在场诸人包括刘泽之内大跌眼镜。
刘泽拱手道:“孝廉之举关乎朝庭大事,叔父切不可因小侄而废。”
刘虞笑道:“值此朝庭危难之际,正是用人之时,何须拘泥于繁文缛节,润德无论孝悌还是品行,都是无可挑剔,本官举贤不避亲,这孝廉润德完全可以当之。文书之类本官自会上报朝庭,至于策试之类就免了吧,也不必再去京师郎署去任郎官。幽州危难,你我当共同进退,此番若能击退黄巾,自有封赏。”
刘虞对刘泽的提携之意傻子也不难看出,安郡丞更是一脸谄笑地道:“刘公子不但孝悌感天动地,值此国难之时,更是挺身而出,当为青年才俊之楷模,刘使君此举为国选贤,于法于情皆说得过去。”
刘泽看了他一眼,这家伙在官场混迹多年,果然有点道行,这脸比书都翻得快。刘泽那里知道,方才在下面写名单的时候,安郡丞写上刘泽的名字之后,本来将他外甥的名字跟在了刘泽的后头,上任的太守翘了,他的亲戚上不上榜根本就无所谓了,但一想到刘虞可是出了名的清正廉明、刚正不阿,还是果断地将他外甥的名字划掉了,和外甥的名额比起来,还是他的前途更要紧。果然刘虞除了核准了刘泽之外并没有核准另外一个人,不过这就与他无关了,这个人是前任太守刘卫的亲戚,刘虞就算追究也轮不到他头上。
就在他们叙话之际,邹靖上前禀报:“禀报使君,据斥侯探报,黄巾贼将程远志已统兵五万,向涿郡杀来,现已离城不足五十里。”
邹靖听闻有人揭榜,自是有惊又喜,观刘泽面如冠玉,气度不凡,而刘泽身后的关羽张飞更是威风凛凛,不敢怠慢,寒喧了几句,便直接引见给了幽州刺史刘虞。
刘泽听说此时的幽州刺史是刘虞,倒也是略为一怔,按说刘虞第二次担任幽州刺史可是在中平二年的事,结合公孙瓒提前出任右北平太守一事,刘泽敏锐地感觉到了历史的进程正在悄然改变。
刘虞听说榜文刚出便有人应募,欣喜万分,起身相迎,道:“敢问壮士名讳?家居何处?”
“草民见过刘刺史,在下便是本郡楼桑村人氏,刘泽刘润德是也。”刘泽躬身施礼道。
刘虞一听他是楼桑村人,便问道:“前涿郡功曹椽刘弘亦是楼桑村人,壮士可与之相熟?”
“正是先父。”
刘虞大喜道:“令尊是中山靖王之后,我家亦是东海恭王之后,同是高祖玄孙,令尊在世之时,与我便已是兄弟相称,想不到今日得见其后人,乃三生之幸。”刘虞先前任过幽州刺史,刘弘生前则是涿郡功曹,因公务往来便相熟了,同是汉室宗室,又正好是一辈,自然相交莫逆。
刘泽虽无攀权附贵之心,但刘虞既然都如此说了,倒也不能不有所表示,当下刘泽深深一拜。“小侄见过叔父大人。”
刘虞抚须大笑道:“国难之际,贤侄肯挺身而出,真有高祖遗风,无愧于我刘氏姓氏。”
“叔父谬赞了,小侄不忍见生灵涂炭,社稷蒙难,愿尽微薄之力,报效国家,除暴安良。”
“在洛阳之时,便已闻润德之名,赈灾济难,仁施天下,实乃青年士子之楷模,恨不得相见,今日能在涿郡相会,足慰平生。不知这二位是?”刘虞早就注意到了与刘泽相偕而来的那两位威猛汉子。
刘泽将关张二人介绍给刘虞:“这两位皆是小侄的结义兄弟,这位是关羽关云长,河东人氏,这位是张飞张翼德,本县人氏。”
关羽和张飞拜道:“参见刘刺史。”
刘虞点头道:“二位壮士免礼,我观二位皆是盖世豪杰,国之栋梁,今日能得三位相助,实乃是我幽州百姓之幸。”
“保家卫国,乃是我大汉臣民应尽的义务,自当是义不容辞。”刘泽说道。
“不知贤侄现居何职,可曾举过孝廉?”
“小侄多年行商天下,自是白身,未曾举过孝廉。”
“我亦闻听润德雪地为父母守灵百日之事,如此孝行感天动地,却未被举为孝廉,安郡丞,你们涿郡举孝廉以何为凭?”刘虞转身向涿郡郡丞问道。
太守刘卫死了,但郡丞诸曹等一班文官没上前线,自然活得好好的,听得刺史大人询问,安郡丞是冷汗涔涔。这年头,举孝廉还需要孝行吗?不是有民谣道:“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这几年的举廉名额,都被他们几个郡里的头头瓜分了,谁没有个至亲好友的,除了刘太守拿了大多数的名额,安郡丞也分了两个。
汉代的孝廉制度是察举制的科目之一,为岁举,每郡每年按额定的人数推举出来上报朝庭,成为汉代选拔官吏和任用升迁的清流正途。但到了汉末,这种察举方式也*到无以加复的地步,任人唯贤成了任人唯亲,许多品行败类的世家子弟也得以位列其中,孝廉制度也走到了它的穷途末路。
当然这话可不能跟刘虞明说,现在的刘虞可是手执尚方宝剑,有着先斩后奏之权的封疆大吏,一个不高兴就可能让他人头落地。
安郡丞拭拭额头的汗珠,恭恭敬敬地道:“回使君,刘公子为父母守孝百日之事在涿郡早已是人人传颂,只是刘公子当年未及冠,是以并未列入去年孝廉名列。而今年刘太守和卑职早已将刘公子列在察举名单的首位,只是适逢黄巾乱起,名单未能及时上报朝庭。”
他心底里早已将张角谢上了千遍万遍,幸得黄巾作乱,孝廉名单未能上报朝庭,给了他个胡扯的机会,其实今年的名单去年底就拟就了,两名察举的全是裙带关系,其中就包括安郡丞的一个亲戚。至于刘泽未及冠之说,倒是事实,顺帝时尚书令左雄曾上书建议将举孝廉的年龄限定在四十以上,但后来执行中根本就行不通,年龄限制形同虚设,但至少得及冠,却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曹操“年二十,举孝廉”可是史书上明文记载的,貌似贾诩举孝廉时的年龄也在二十多岁。
刘泽看那安郡丞一眼惶恐,心想名单上有我才是见了鬼了。
刘虞倒是不以为疑,道:“今黄巾作乱,道路隔阻,所以此番皇上旨意幽州之事由本官临机决断,便宜处置,这名单呈上来吧。”
安郡丞一路小跑地下去了,不多时,交上一个名单来,却是墨迹未干,还没等刘虞疑问,抢先道:“混乱之中,郡府文书多有损坏,卑职只能重眷抄一份。”
刘虞点点头,显然没有追究什么的意思,看了看名单,刘泽自然是列在首位,后面还有一个人的名字,说道:“刘泽的孝廉本官核准了,至于其他人尚待本官核查,为朝庭举贤,还是马虎不得。”
举孝廉有着一套相当繁琐的程序,首先是各郡国提名,依郡国的人口多寡,每年一到两个名额(汗,这录取率比高考可差多了),被推选为孝廉的人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曰德行高妙,志洁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通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举荐上来的士子或官吏还需要到中央考试,由三公府主持,考试办法有对策(命题考试)和射策(抽签考试)两种。合格者入郎署为郎官(注意,这不是实职,类似于实习生之类),承担宫廷宿卫,目的是使之“观大臣之能”,熟悉朝廷行政事务。然后经选拔,根据品第结果被任命不同的职位,如地方的县令、长、相,或中央的有关官职。但此时刘虞的一句话就将刘泽的孝廉定了,多少令在场诸人包括刘泽之内大跌眼镜。
刘泽拱手道:“孝廉之举关乎朝庭大事,叔父切不可因小侄而废。”
刘虞笑道:“值此朝庭危难之际,正是用人之时,何须拘泥于繁文缛节,润德无论孝悌还是品行,都是无可挑剔,本官举贤不避亲,这孝廉润德完全可以当之。文书之类本官自会上报朝庭,至于策试之类就免了吧,也不必再去京师郎署去任郎官。幽州危难,你我当共同进退,此番若能击退黄巾,自有封赏。”
刘虞对刘泽的提携之意傻子也不难看出,安郡丞更是一脸谄笑地道:“刘公子不但孝悌感天动地,值此国难之时,更是挺身而出,当为青年才俊之楷模,刘使君此举为国选贤,于法于情皆说得过去。”
刘泽看了他一眼,这家伙在官场混迹多年,果然有点道行,这脸比书都翻得快。刘泽那里知道,方才在下面写名单的时候,安郡丞写上刘泽的名字之后,本来将他外甥的名字跟在了刘泽的后头,上任的太守翘了,他的亲戚上不上榜根本就无所谓了,但一想到刘虞可是出了名的清正廉明、刚正不阿,还是果断地将他外甥的名字划掉了,和外甥的名额比起来,还是他的前途更要紧。果然刘虞除了核准了刘泽之外并没有核准另外一个人,不过这就与他无关了,这个人是前任太守刘卫的亲戚,刘虞就算追究也轮不到他头上。
就在他们叙话之际,邹靖上前禀报:“禀报使君,据斥侯探报,黄巾贼将程远志已统兵五万,向涿郡杀来,现已离城不足五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