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妥协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妖妖小说网 www.yaotxt.com,最快更新混在大明当皇帝最新章节!
随着朝廷大量空缺出现,杨廷和终于荣升为礼部右侍郎。 若没有孙交这个破格提拔的先例在前头,他对自己这个年纪能够做到现在这个位置,其实比较很满意了。不过有了这个先例在前,而且还有一个更加优秀的张澯在自己身边晃悠。也让他多年修炼出来的那颗宠辱不惊的心产生了一丝动摇,不过以他安静慎重的性格,自然也不会表露出来。
当听到皇帝召见自己帮着出这次恩科试题的时候,杨廷和却是有些惊讶,这事儿不是应该交给礼部去做吗?”他虽然是礼部右侍郎,不过对于这种事情还真的是无权做主。
似乎是看出了他的疑惑,郑德将今日生的一切说了出来。
杨廷和闻言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想到皇帝不仅要废除八股文,还要将第一场的考试范围变革的不再局限于四书五经,连他都不知道皇帝这个大胆的想法是从哪里来的。
不过其实对于八股文这种作文格式的态度他觉得是可有可无的,可对于会试第一场的考试范围他觉得是不可更改。和这个时代所有人一样,他们都是儒家门徒,自然是对这种事情是持反对态度的。
不过若是直接这样对皇帝说,恐怕自己就真的会在皇帝面前失宠了,即使有帝师这项光环估计也再也罩不住自己了。其实他或许有点热衷于功名利禄,但真正的还是想替天下的百姓做一点事情。或许这也算儒家门徒的优秀品质——忠君爱国。
这也是为何封建统治者大力推行儒学的原因!
当然他想到更深得一点就是,就是如何让自己在皇帝心中占据更重要的分量。其实在郑德刚刚登基的时候,杨廷和便很少掺和朝中的一切事物。毕竟凭借着帝师身份,身份地位什么的唾手而得,再去露脸显然给别人留下一个热衷功名的不好印象,还不如坐等时局变化顺其自然便可上位,也不容易招来非议。
可惜因为郑德的到来将他的打算落空了,而随着王璟、孙交迅蹿升,更是让稳坐钓鱼台的他产生了一丝动摇。导致他最后不得不拉下脸来,去自己的师兄那里拉拉关系。毕竟是师兄弟,这也算不得什么事儿。不过对希望凭借着自身能力来上位的杨廷和而言,的确是一种难言的耻辱。
不过将近一年时间的蛰伏,对于杨廷和而言也不是一件坏事,身为旁观者的他对朝中事情看的更清楚。综合皇帝登基以来的种种表现,估摸十有**自己的这位学生也想像历朝历代的伟大的君王一样,实施一场变革,让大明重新走向盛世巅峰。不过对于这种事情他也不是绝对的反对,毕竟以眼下大明的情况有些事情的确应该做出一些改变,但决不应该是变乱成法。
不过显然皇帝在做这些的时候不懂得变通,最后的结果更是遭到了朝臣们的强烈反对,导致许多事情无功而返。虽然最后皇帝用一个退休制度将朝中老臣给清洗了大半,令他都感到吃惊不已,却还远远未达到真正掌控朝廷政局的程度。 网而破格提拔出来的王璟、孙交对于皇帝而言也只是换了一个新人而已,他们对皇帝的态度也是其他朝廷大臣对皇帝一样,谈心腹显然是差远了。这也是皇帝面对朝中各种流言四起,却更本无能为力的原因。若是自己在这时候帮皇帝一把,帮他稳定了朝中局势,想必自己在皇帝面前的地位将大大上升,甚至过王璟、孙交二人也未可知。
而这次恩科取仕的事情,却让他意识到这是一个机会。
“陛下,你觉得该如何出试题呢?”杨廷和询问了一句,显然是想先试试皇帝的底线。
“那你觉得呢?”
郑德下意识地反问了一句,其实对于如何出题他是完全没有头绪。当然他也不是完全没有头绪,若是按照他的想法,其实一场考试应该改为一个综合类型的考试,比如数学、地理、历史等多门学科混合在一起,考验的是一个人的眼界以及综合认知。不过若是真的这样出题,估计整个科考第一场几乎没有人能够达到六十及格线了吧。
如此一来,这样出题完全是没有任何意义!
杨廷和仔细斟酌着说道,“第一场就按照陛下的意思不再限定必须用八股文格式,至于第二场、第三场还是按照以前的规定出题,皇上觉得如何?”
郑德闻言微微蹙眉,“为何不重新设定一场考试呢?朕觉得从四书五经取题实在太过于狭窄了,先生觉得呢?”
“陛下,离二月会试开考已经没有多少日子了,若是再更改试题恐怕也来不及了。”杨廷和倒是没有回答,反而是突然提醒了一句。
郑德闻言这才反应过来,自己子顾着着和几位阁老置气,倒是忘了现在已经是一月底了。会试因为在春天所以又被称为春闱,每年的二月初九开考,显然现在离这个时间只有短短十来天的时候,想要重设定一场考试,显然在时间上是很赶上趟的。当然也不是没有办法,推迟也是可以的。不过这种沿袭了上百年的老规矩想要做出改变显然也是困难的一件事情,他现在已经没有什么精力与想法再去和朝廷大臣们去争吵了。
难道又要做出妥协了吗?
郑德沉吟半晌,终于做出了最后的决定,“不如这样吧,恩科第一场不再限定八股文,也不再限定字数。试《四书》义三道,改为义两道。《五经》义四道,改为义三道,每道十分,总计五十分。第二场试论一道,诏诰表内科一道,判语有五条改为三条,总计五十分,至于第三场问策的试题就由朕亲自来出,总计一百分,排名按照三场得到分数相加的总分来论,先生以为如何?”
既然不能达到自己预期的目标,郑德却是换了另一种方式来达成自己的一些想法。而分数制显然是一个很好的手段,这样既可以压低第一二场考试的在应试者们心中的分量,也可以避免主考官们对于第二、三场考试的忽视。即使没有扩充题目的选取范围,想来长此以往,肯定会将降低天下士子们埋头钻研四书五经的念头,毕竟只有区区五十分而已,若是将全部心思花在上面实在是不值得的一件事情。
“陛下,这第一、二场考试的分数是不是太低了?”杨廷和还是有些迟疑的说道。对于分数制他倒是并不排斥,只是觉得第一二场的总分相加才和第三场相当,这显得有些不太妥当。
“治国安邦靠的是什么?肯定不是四书五经,而是时政问策。以往科考主考官只注重于第一场的八股文,现在朕想将这种风气给扭转过来,所以才会加大第三场的分数。”郑德倒是理直气壮。
对于皇帝有些强词夺理的说法,杨廷和并没有多说什么。因为他也看的出来,这位大明天子的最终决定也是有所妥协的。
“这第一、二场考试就拜托先生了。”郑德言辞恳切的道。
杨廷和最后也是答应了下来,难得抓住一个表现的机会,不把握肯定不行的。
看着他离去的背影,郑德也是长吁了一口。其实之所以妥协,不仅仅是因为王廷相、杨廷和二人的劝说,还有这四位阁老明显的不配合,以及接下来朝野的反应,逼迫着让他必须做出这一番决定。若是当事情生再来行事,显然会陷入极为被动的局面,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
这谢迁实在是太坏事了,是不是应该将他赶出京城呢?
某人如是想到,也在暗暗谋划。
随着朝廷大量空缺出现,杨廷和终于荣升为礼部右侍郎。 若没有孙交这个破格提拔的先例在前头,他对自己这个年纪能够做到现在这个位置,其实比较很满意了。不过有了这个先例在前,而且还有一个更加优秀的张澯在自己身边晃悠。也让他多年修炼出来的那颗宠辱不惊的心产生了一丝动摇,不过以他安静慎重的性格,自然也不会表露出来。
当听到皇帝召见自己帮着出这次恩科试题的时候,杨廷和却是有些惊讶,这事儿不是应该交给礼部去做吗?”他虽然是礼部右侍郎,不过对于这种事情还真的是无权做主。
似乎是看出了他的疑惑,郑德将今日生的一切说了出来。
杨廷和闻言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想到皇帝不仅要废除八股文,还要将第一场的考试范围变革的不再局限于四书五经,连他都不知道皇帝这个大胆的想法是从哪里来的。
不过其实对于八股文这种作文格式的态度他觉得是可有可无的,可对于会试第一场的考试范围他觉得是不可更改。和这个时代所有人一样,他们都是儒家门徒,自然是对这种事情是持反对态度的。
不过若是直接这样对皇帝说,恐怕自己就真的会在皇帝面前失宠了,即使有帝师这项光环估计也再也罩不住自己了。其实他或许有点热衷于功名利禄,但真正的还是想替天下的百姓做一点事情。或许这也算儒家门徒的优秀品质——忠君爱国。
这也是为何封建统治者大力推行儒学的原因!
当然他想到更深得一点就是,就是如何让自己在皇帝心中占据更重要的分量。其实在郑德刚刚登基的时候,杨廷和便很少掺和朝中的一切事物。毕竟凭借着帝师身份,身份地位什么的唾手而得,再去露脸显然给别人留下一个热衷功名的不好印象,还不如坐等时局变化顺其自然便可上位,也不容易招来非议。
可惜因为郑德的到来将他的打算落空了,而随着王璟、孙交迅蹿升,更是让稳坐钓鱼台的他产生了一丝动摇。导致他最后不得不拉下脸来,去自己的师兄那里拉拉关系。毕竟是师兄弟,这也算不得什么事儿。不过对希望凭借着自身能力来上位的杨廷和而言,的确是一种难言的耻辱。
不过将近一年时间的蛰伏,对于杨廷和而言也不是一件坏事,身为旁观者的他对朝中事情看的更清楚。综合皇帝登基以来的种种表现,估摸十有**自己的这位学生也想像历朝历代的伟大的君王一样,实施一场变革,让大明重新走向盛世巅峰。不过对于这种事情他也不是绝对的反对,毕竟以眼下大明的情况有些事情的确应该做出一些改变,但决不应该是变乱成法。
不过显然皇帝在做这些的时候不懂得变通,最后的结果更是遭到了朝臣们的强烈反对,导致许多事情无功而返。虽然最后皇帝用一个退休制度将朝中老臣给清洗了大半,令他都感到吃惊不已,却还远远未达到真正掌控朝廷政局的程度。 网而破格提拔出来的王璟、孙交对于皇帝而言也只是换了一个新人而已,他们对皇帝的态度也是其他朝廷大臣对皇帝一样,谈心腹显然是差远了。这也是皇帝面对朝中各种流言四起,却更本无能为力的原因。若是自己在这时候帮皇帝一把,帮他稳定了朝中局势,想必自己在皇帝面前的地位将大大上升,甚至过王璟、孙交二人也未可知。
而这次恩科取仕的事情,却让他意识到这是一个机会。
“陛下,你觉得该如何出试题呢?”杨廷和询问了一句,显然是想先试试皇帝的底线。
“那你觉得呢?”
郑德下意识地反问了一句,其实对于如何出题他是完全没有头绪。当然他也不是完全没有头绪,若是按照他的想法,其实一场考试应该改为一个综合类型的考试,比如数学、地理、历史等多门学科混合在一起,考验的是一个人的眼界以及综合认知。不过若是真的这样出题,估计整个科考第一场几乎没有人能够达到六十及格线了吧。
如此一来,这样出题完全是没有任何意义!
杨廷和仔细斟酌着说道,“第一场就按照陛下的意思不再限定必须用八股文格式,至于第二场、第三场还是按照以前的规定出题,皇上觉得如何?”
郑德闻言微微蹙眉,“为何不重新设定一场考试呢?朕觉得从四书五经取题实在太过于狭窄了,先生觉得呢?”
“陛下,离二月会试开考已经没有多少日子了,若是再更改试题恐怕也来不及了。”杨廷和倒是没有回答,反而是突然提醒了一句。
郑德闻言这才反应过来,自己子顾着着和几位阁老置气,倒是忘了现在已经是一月底了。会试因为在春天所以又被称为春闱,每年的二月初九开考,显然现在离这个时间只有短短十来天的时候,想要重设定一场考试,显然在时间上是很赶上趟的。当然也不是没有办法,推迟也是可以的。不过这种沿袭了上百年的老规矩想要做出改变显然也是困难的一件事情,他现在已经没有什么精力与想法再去和朝廷大臣们去争吵了。
难道又要做出妥协了吗?
郑德沉吟半晌,终于做出了最后的决定,“不如这样吧,恩科第一场不再限定八股文,也不再限定字数。试《四书》义三道,改为义两道。《五经》义四道,改为义三道,每道十分,总计五十分。第二场试论一道,诏诰表内科一道,判语有五条改为三条,总计五十分,至于第三场问策的试题就由朕亲自来出,总计一百分,排名按照三场得到分数相加的总分来论,先生以为如何?”
既然不能达到自己预期的目标,郑德却是换了另一种方式来达成自己的一些想法。而分数制显然是一个很好的手段,这样既可以压低第一二场考试的在应试者们心中的分量,也可以避免主考官们对于第二、三场考试的忽视。即使没有扩充题目的选取范围,想来长此以往,肯定会将降低天下士子们埋头钻研四书五经的念头,毕竟只有区区五十分而已,若是将全部心思花在上面实在是不值得的一件事情。
“陛下,这第一、二场考试的分数是不是太低了?”杨廷和还是有些迟疑的说道。对于分数制他倒是并不排斥,只是觉得第一二场的总分相加才和第三场相当,这显得有些不太妥当。
“治国安邦靠的是什么?肯定不是四书五经,而是时政问策。以往科考主考官只注重于第一场的八股文,现在朕想将这种风气给扭转过来,所以才会加大第三场的分数。”郑德倒是理直气壮。
对于皇帝有些强词夺理的说法,杨廷和并没有多说什么。因为他也看的出来,这位大明天子的最终决定也是有所妥协的。
“这第一、二场考试就拜托先生了。”郑德言辞恳切的道。
杨廷和最后也是答应了下来,难得抓住一个表现的机会,不把握肯定不行的。
看着他离去的背影,郑德也是长吁了一口。其实之所以妥协,不仅仅是因为王廷相、杨廷和二人的劝说,还有这四位阁老明显的不配合,以及接下来朝野的反应,逼迫着让他必须做出这一番决定。若是当事情生再来行事,显然会陷入极为被动的局面,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
这谢迁实在是太坏事了,是不是应该将他赶出京城呢?
某人如是想到,也在暗暗谋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