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共谋者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主神崛起、全职法师、异界直播间、诛天战帝、末世浮生、闲妻不淑、点满力量的我绝不会无用武之地、最强男神(网游)、精灵王的王妃
妖妖小说网 www.yaotxt.com,最快更新宿承安最新章节!
广宁王应承黎曾与帝位只有一步之遥。
先帝驾崩时立他为储的诏书已经写好,只差昭告天下,除去谋划了清君侧的叛逆之臣们,谁都觉得广宁王继承大统已经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就是连被囚京郊的应承安也已经闭目就缚,等着新君前来发配自己。
应承安早已被磋磨得对所谓父子情分断绝念头,便是得到一旨赐死的诏书也不觉意外,只是不知是先帝终于记起了应承安曾是自己备受爱重的嫡长子,还是预料到身后变故,遗诏中对他网开一面,只将他流放到威靖关南十里的烽火台上。
威靖关面北据敌,怕是只有城破时此处烽火台才需燃起,驻守烽火台虽然清苦,却是性命无虞,何况宿抚驻兵威靖关,以两人情谊,必然对他多加照顾——
无异于给了应承安后半生安稳无虞。
应承安在见到遗诏内容时动摇了片刻,但他那时如同惊弓之鸟,非得掌了那弓才能安心,何况自他在世家私兵的胁迫下强行闯过城门与宫门后就已经斩断了自己的退路,若不坐上龙椅必死无疑。
因而应承黎与他的命运颠倒过来,应承安登基称帝,应承黎被流放边疆。
应承安的视线在那个勉强辨认出来的“黎”字上停留片刻,强迫自己不去猜疑,提笔点了下越梅臣三字,淡淡道:“此人生平。”
朱笔在纸上晕开了一点墨痕,而亡国君的腔调听起来太像御前奏对。
宿抚下意识答道:“他是故越太傅之孙,越太傅因强谏之故夷三族,他被抄没教坊,又因自损容貌无人问津,被发往威靖关犒军。当时臣在整顿军纪,欲将犒军者放良许配,他找上臣自承身世,臣见他才干可用,便将他留在帐下听令。其人能见微知著,擅揣摩人心,过目不忘,博闻强……”
他正要评判完越梅臣其人,之前应承安向外眺望的窗子被吹得吱呀一声,凉风扑面而来,把他吹得清醒过来,把最后一个“识”字咽了下去,开始努力回忆自己刚刚是不是在应承安面前称了臣。
户凭站在下首,努力垂着头,假装自己是个没长耳朵的假人。
应承安神色自若地应了一声,移开笔在宿抚那乱成一团的连线旁写了个“蔺”字。
“能以女子之身掌雁探司,这位越副使确有能为,”他思忖了下,又问,“忠心无二否?”
越梅臣是被敬重越太傅的臣子们联手救下,假扮女子送入教坊,侥幸逃脱一死,虽说容貌姣好,却是个不折不扣的男人,早已娶妻生子,宿抚在应承安说出第一句话时就露出了欲言又止的神情,但应承安没看他面色。
他一无所觉道:“她可能是一路追赶蔺自明入京,密信上写的是从殷桓宅上出来,倒也对得上。”
殷桓宅上的雁探既然能察得一个越梅臣,未必不能发觉兰臣,应承安想为这两人洗脱联系,唯有将事情往蔺自明身上推。
他已经隐约猜到殷桓在接到他传信后径直来找宿抚的目的,只差一点就能勾勒出前因后果。
应承安沉吟片刻,又在纸上写了个“越”字,继而是“殷”,随后将自己写下的这三字勾连起来,低头望了会儿宿抚留下的记录,在“越”与“殷”之间填了两笔:共谋。
随后忍不住感慨道:“真奇女子,子和如此震怒,莫非还是红颜知己?”
宿抚一时不知从哪里反驳,只好脱口而出:“除承安外还有谁能称得上朕知己!”
应承安将笔搁在架上,莫名其妙地瞥了他一眼,换了个说法:“早有情愫?”
宿抚被这四个字说得张口结舌,好像他确实生出过一股情愫,但是却是与……
户凭不得不开口给新皇解围。
他上前一步,垂首道:“越副使乃是男儿身,藏身教坊保命,侥幸未被发现,并非女流。”
宿抚心思被他打断,却不知为何怅然地望了应承安一眼。
然而今日诸多事端浮现水面,显出山雨欲来之象,宿抚不敢怠慢,匆忙抛弃了那点荒谬直觉,重新把心思挪回了政事上,方才看见应承安在纸上写下的“共谋”二字。
宿抚从未向应承安透露殷桓今夜言语,不禁愕然道:“承安从何得知?”
应承安不答他,提笔在宿抚写过的内容上一圈,心不在焉一般道:“陛下不好奇这二十一人中有几人参与行刺吗?”
宿抚确实好奇,但事已至此,不可计较,若不是殷桓奏对时说了个“越”,他一个字都不打算多问。
“承安休来挑拨离间,”他恼羞成怒似的说,“从龙肱骨之臣岂能因一言杀之?”
既然有一个应承黎名列其中,这二十一人就必不能都算作从龙肱骨之臣,应承安伸手去拿朱笔,宿抚还想再辩,瞥见户凭在阶下垂手肃立,当即改口令他退下。
户凭虽得了新皇吩咐,却不知其中缘由,一头雾水地躬身退下去,寻了相熟的雁探打听。
“陛下既然不肯杀臣,臣总得找点消遣度日,”应承安镇定地笑了起来,“亡国君都做了,再添个佞幸之名也无妨。”
他新沾了一点墨,把那个尚能辨认的“黎”字仔细涂抹掉,往后退了一步绕过木墩,低眉顺目道:“臣要雁探司正使之位。”
雁探司正使确实空置,但那是因为宿抚用户凭、越梅臣两人掣肘,填置正使反倒画蛇添足,除非旧朝人心已经尽归大陈,不需处处平衡两朝臣子,宿抚绝不会兵行险招,自找烦恼。
但如果是应承安……
荒唐念头从宿抚脑中一闪而过,他警惕地看了眼被应承安压在笔下的薄纸,疑心自已中了什么不可告人的美人计。
“承安有此心于朕自然是好事,”宿抚不动声色道,“然而人心未定,朕实在不敢冒险任用承安。”
如今以科举取士已逾三朝,纳贤不论出身,世家也遵此方略,因此朝中重臣不乏出身寒门者,一朝得势,家中收受投献,良田千亩,既艳羡士族传家近千年的声名,又妒恨其占尽好处,对其若即若离,叫应承安得以在其中周旋。
但世家寒门中都不乏忠贞之臣,宿抚要把应承安囚禁在身边日夜监视才能安心,遑论放他出宫执掌雁探司。
应承安毫不意外宿抚会一口回绝,不过他本来也不是为雁探司权柄。
他摩挲了一下腰间悬挂的香囊,极轻地换了一口气,把桀骜心志强行压下,再不称宿抚为子和,恭顺道:“补骨脂在陛下手中,臣不敢放纵。”
倘若宿抚没见他准备一把火烧了补骨脂,这话还有三分可信,如今只当他鬼话连篇,一个字也不肯信——补骨脂未必当真被烧了个干净,这三日他把应承安带在身边,时刻不离,早晚能捉到他的破绽。
但宿抚眼下对自己的算计只字不提,反问道:“承安不肯为朕掌控,难道就肯为补骨脂掌控?”
应承安垂眸不与他对视,宿抚似乎看到他的目光微微闪烁,像是眼波流转,但比那更冷一些。
“辞恭言卑,必有所求,”宿抚笑了一下,“承安请讲。”
应承安并未掩饰自己的目的,他不意外宿抚有所察觉,这本就是次试探。
只不过这次宿抚毫无怒气,大约在他眼中自己试图染指权柄是桩小事,不像他要以补骨脂杀人,需得给他个终身难忘的教训。
应承安躬身,谦恭道:“臣请用今日诸事来龙去脉求教陛下一事。”
宿抚叫他与自己同列而坐便是为此事。
应承安高居龙椅,再被掣肘,看得也比一个偏居一隅的将军广,宿抚听他品评人物,便能揣摩出诸般事宜,无论应承安求教他何事,至少也是双赢之局。
故而宿抚一口应下:“承安想问什么?”
应承安适才一丝不苟地将宿抚不慎遗漏的“黎”字边角涂去,像是生怕为人所见,自己却要刨根问底。
他不假思索道:“广宁王应承黎现在何处?”
这个问题在宿抚预料之外,他原本以为应承安要问的是钧杨城的敬王应承兆。
相比仍是自由身的应承兆,应承黎显然对旧朝更无用些,除非应承安口中冷漠,实则还关心这个兄弟,担忧他在宿抚手下吃苦。
宿抚并不敢轻易断定,他稍思索了下,决定将假作真,挑了两点来宽慰应承安:“尚在京中,朕将其黜王为侯,虽无荣华,富贵不缺,足以奉养承安母、妹。”
应承安似是为他最后一句话生出动容,宿抚看见他神色空茫了一瞬,又飞快地披上一层假模假样的不动声色,却忍不住闭了下眼,眼尾生出薄红。
不能说是不动人,宿抚色授魂与,就要挨近应承安。
应承安没察觉新君的轻薄之意,他将思绪从私情上拔出,轻声问:“酬广宁王首倡之功?”
亡国之君侥幸活到新朝也不过封一个供人取乐的侯,竟与前朝皇子同爵,显然有蹊跷之处。
宿抚被他说中缘由,心思骤歇,再看应承安垂眉顺目的神色时不由生出寒意,敬畏道:“承安……”
应承安露出了一个自嘲的笑意。
宿抚微微喟叹:“承安大才,天下不能用,天下之失。”
天下未必缺他这么个满腹不合时宜的无用之人,应承安心不在焉地听了,眨眼间就忘到了脑后。
“臣只会揣摩人心向背,玩弄权术,小道而已,不比陛下阳谋光明磊落,”他礼节性地说,“陛下谬赞,臣不敢当。”
广宁王应承黎曾与帝位只有一步之遥。
先帝驾崩时立他为储的诏书已经写好,只差昭告天下,除去谋划了清君侧的叛逆之臣们,谁都觉得广宁王继承大统已经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就是连被囚京郊的应承安也已经闭目就缚,等着新君前来发配自己。
应承安早已被磋磨得对所谓父子情分断绝念头,便是得到一旨赐死的诏书也不觉意外,只是不知是先帝终于记起了应承安曾是自己备受爱重的嫡长子,还是预料到身后变故,遗诏中对他网开一面,只将他流放到威靖关南十里的烽火台上。
威靖关面北据敌,怕是只有城破时此处烽火台才需燃起,驻守烽火台虽然清苦,却是性命无虞,何况宿抚驻兵威靖关,以两人情谊,必然对他多加照顾——
无异于给了应承安后半生安稳无虞。
应承安在见到遗诏内容时动摇了片刻,但他那时如同惊弓之鸟,非得掌了那弓才能安心,何况自他在世家私兵的胁迫下强行闯过城门与宫门后就已经斩断了自己的退路,若不坐上龙椅必死无疑。
因而应承黎与他的命运颠倒过来,应承安登基称帝,应承黎被流放边疆。
应承安的视线在那个勉强辨认出来的“黎”字上停留片刻,强迫自己不去猜疑,提笔点了下越梅臣三字,淡淡道:“此人生平。”
朱笔在纸上晕开了一点墨痕,而亡国君的腔调听起来太像御前奏对。
宿抚下意识答道:“他是故越太傅之孙,越太傅因强谏之故夷三族,他被抄没教坊,又因自损容貌无人问津,被发往威靖关犒军。当时臣在整顿军纪,欲将犒军者放良许配,他找上臣自承身世,臣见他才干可用,便将他留在帐下听令。其人能见微知著,擅揣摩人心,过目不忘,博闻强……”
他正要评判完越梅臣其人,之前应承安向外眺望的窗子被吹得吱呀一声,凉风扑面而来,把他吹得清醒过来,把最后一个“识”字咽了下去,开始努力回忆自己刚刚是不是在应承安面前称了臣。
户凭站在下首,努力垂着头,假装自己是个没长耳朵的假人。
应承安神色自若地应了一声,移开笔在宿抚那乱成一团的连线旁写了个“蔺”字。
“能以女子之身掌雁探司,这位越副使确有能为,”他思忖了下,又问,“忠心无二否?”
越梅臣是被敬重越太傅的臣子们联手救下,假扮女子送入教坊,侥幸逃脱一死,虽说容貌姣好,却是个不折不扣的男人,早已娶妻生子,宿抚在应承安说出第一句话时就露出了欲言又止的神情,但应承安没看他面色。
他一无所觉道:“她可能是一路追赶蔺自明入京,密信上写的是从殷桓宅上出来,倒也对得上。”
殷桓宅上的雁探既然能察得一个越梅臣,未必不能发觉兰臣,应承安想为这两人洗脱联系,唯有将事情往蔺自明身上推。
他已经隐约猜到殷桓在接到他传信后径直来找宿抚的目的,只差一点就能勾勒出前因后果。
应承安沉吟片刻,又在纸上写了个“越”字,继而是“殷”,随后将自己写下的这三字勾连起来,低头望了会儿宿抚留下的记录,在“越”与“殷”之间填了两笔:共谋。
随后忍不住感慨道:“真奇女子,子和如此震怒,莫非还是红颜知己?”
宿抚一时不知从哪里反驳,只好脱口而出:“除承安外还有谁能称得上朕知己!”
应承安将笔搁在架上,莫名其妙地瞥了他一眼,换了个说法:“早有情愫?”
宿抚被这四个字说得张口结舌,好像他确实生出过一股情愫,但是却是与……
户凭不得不开口给新皇解围。
他上前一步,垂首道:“越副使乃是男儿身,藏身教坊保命,侥幸未被发现,并非女流。”
宿抚心思被他打断,却不知为何怅然地望了应承安一眼。
然而今日诸多事端浮现水面,显出山雨欲来之象,宿抚不敢怠慢,匆忙抛弃了那点荒谬直觉,重新把心思挪回了政事上,方才看见应承安在纸上写下的“共谋”二字。
宿抚从未向应承安透露殷桓今夜言语,不禁愕然道:“承安从何得知?”
应承安不答他,提笔在宿抚写过的内容上一圈,心不在焉一般道:“陛下不好奇这二十一人中有几人参与行刺吗?”
宿抚确实好奇,但事已至此,不可计较,若不是殷桓奏对时说了个“越”,他一个字都不打算多问。
“承安休来挑拨离间,”他恼羞成怒似的说,“从龙肱骨之臣岂能因一言杀之?”
既然有一个应承黎名列其中,这二十一人就必不能都算作从龙肱骨之臣,应承安伸手去拿朱笔,宿抚还想再辩,瞥见户凭在阶下垂手肃立,当即改口令他退下。
户凭虽得了新皇吩咐,却不知其中缘由,一头雾水地躬身退下去,寻了相熟的雁探打听。
“陛下既然不肯杀臣,臣总得找点消遣度日,”应承安镇定地笑了起来,“亡国君都做了,再添个佞幸之名也无妨。”
他新沾了一点墨,把那个尚能辨认的“黎”字仔细涂抹掉,往后退了一步绕过木墩,低眉顺目道:“臣要雁探司正使之位。”
雁探司正使确实空置,但那是因为宿抚用户凭、越梅臣两人掣肘,填置正使反倒画蛇添足,除非旧朝人心已经尽归大陈,不需处处平衡两朝臣子,宿抚绝不会兵行险招,自找烦恼。
但如果是应承安……
荒唐念头从宿抚脑中一闪而过,他警惕地看了眼被应承安压在笔下的薄纸,疑心自已中了什么不可告人的美人计。
“承安有此心于朕自然是好事,”宿抚不动声色道,“然而人心未定,朕实在不敢冒险任用承安。”
如今以科举取士已逾三朝,纳贤不论出身,世家也遵此方略,因此朝中重臣不乏出身寒门者,一朝得势,家中收受投献,良田千亩,既艳羡士族传家近千年的声名,又妒恨其占尽好处,对其若即若离,叫应承安得以在其中周旋。
但世家寒门中都不乏忠贞之臣,宿抚要把应承安囚禁在身边日夜监视才能安心,遑论放他出宫执掌雁探司。
应承安毫不意外宿抚会一口回绝,不过他本来也不是为雁探司权柄。
他摩挲了一下腰间悬挂的香囊,极轻地换了一口气,把桀骜心志强行压下,再不称宿抚为子和,恭顺道:“补骨脂在陛下手中,臣不敢放纵。”
倘若宿抚没见他准备一把火烧了补骨脂,这话还有三分可信,如今只当他鬼话连篇,一个字也不肯信——补骨脂未必当真被烧了个干净,这三日他把应承安带在身边,时刻不离,早晚能捉到他的破绽。
但宿抚眼下对自己的算计只字不提,反问道:“承安不肯为朕掌控,难道就肯为补骨脂掌控?”
应承安垂眸不与他对视,宿抚似乎看到他的目光微微闪烁,像是眼波流转,但比那更冷一些。
“辞恭言卑,必有所求,”宿抚笑了一下,“承安请讲。”
应承安并未掩饰自己的目的,他不意外宿抚有所察觉,这本就是次试探。
只不过这次宿抚毫无怒气,大约在他眼中自己试图染指权柄是桩小事,不像他要以补骨脂杀人,需得给他个终身难忘的教训。
应承安躬身,谦恭道:“臣请用今日诸事来龙去脉求教陛下一事。”
宿抚叫他与自己同列而坐便是为此事。
应承安高居龙椅,再被掣肘,看得也比一个偏居一隅的将军广,宿抚听他品评人物,便能揣摩出诸般事宜,无论应承安求教他何事,至少也是双赢之局。
故而宿抚一口应下:“承安想问什么?”
应承安适才一丝不苟地将宿抚不慎遗漏的“黎”字边角涂去,像是生怕为人所见,自己却要刨根问底。
他不假思索道:“广宁王应承黎现在何处?”
这个问题在宿抚预料之外,他原本以为应承安要问的是钧杨城的敬王应承兆。
相比仍是自由身的应承兆,应承黎显然对旧朝更无用些,除非应承安口中冷漠,实则还关心这个兄弟,担忧他在宿抚手下吃苦。
宿抚并不敢轻易断定,他稍思索了下,决定将假作真,挑了两点来宽慰应承安:“尚在京中,朕将其黜王为侯,虽无荣华,富贵不缺,足以奉养承安母、妹。”
应承安似是为他最后一句话生出动容,宿抚看见他神色空茫了一瞬,又飞快地披上一层假模假样的不动声色,却忍不住闭了下眼,眼尾生出薄红。
不能说是不动人,宿抚色授魂与,就要挨近应承安。
应承安没察觉新君的轻薄之意,他将思绪从私情上拔出,轻声问:“酬广宁王首倡之功?”
亡国之君侥幸活到新朝也不过封一个供人取乐的侯,竟与前朝皇子同爵,显然有蹊跷之处。
宿抚被他说中缘由,心思骤歇,再看应承安垂眉顺目的神色时不由生出寒意,敬畏道:“承安……”
应承安露出了一个自嘲的笑意。
宿抚微微喟叹:“承安大才,天下不能用,天下之失。”
天下未必缺他这么个满腹不合时宜的无用之人,应承安心不在焉地听了,眨眼间就忘到了脑后。
“臣只会揣摩人心向背,玩弄权术,小道而已,不比陛下阳谋光明磊落,”他礼节性地说,“陛下谬赞,臣不敢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