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家祠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
妖妖小说网 www.yaotxt.com,最快更新名门纪事最新章节!
求推荐求粉红
次日,是拜先祖的大日子,也是新妇见族人的日子,自此之后新妇便正式成了这家的人了。当年李渊被杨广封为太原郡守,可惜终其一生都没有机会造反。世宗晚年通过改郡为州架空了那些握有兵权地方势力。尤其是对李渊特别防备,李渊的二儿子也获罪身死,只是顾着他是自己的表叔,最终还是没有动他。
不过李渊的儿孙们,和太原地望族王氏、温氏、郭氏联姻,逐渐站稳了脚跟,只可惜子孙并不繁盛,李渊的二儿子和三儿子都死了,无嗣,嫡支只有两支,庶支六支,共八房。李湛是他的五世孙。李渊最大的愿望就是自己的儿孙能重新回到长安立足。
可惜,他这一支世宗以后数代不得志,直到李湛的父亲老唐国公才回长安任官,原先唐国公府有座老宅在宣阳坊,谁知后来宣阳坊竟逐渐发展成了青楼妓馆聚集之所,唐国公府就在这其中,实在令人尴尬。后来才搬到这边的长兴坊之内。那宅子很快卖了出去,成了享誉长安的风流乡——撷香馆。这也是为什么李湛自己从来不去撷香馆的原因。
李湛是名义上的宗子,因不在太原祖宅,宗祠和宗族事务是李湛的叔叔在管,唐国公府内立了支词供在长安的族人供奉先祖。
在长安近支的族人并不多,只有有限的那么几家,祠堂的院子显得空空落落的。涵因本已经换好了衣服,正准备入祠堂拜李氏先祖,大管事却从外面匆匆忙忙跑了进来。
原来,忽然圣旨到了,来宣旨是皇帝身边的太监刘胜,他最近愈发受重用了。
众人一片讶异。不知有什么事,要在婚礼上宣布。
唐国太夫人赶忙吩咐摆好香案烛台接旨。
“门下:维天禧十六年,十月庚戌朔初十日癸亥,门下:京兆尹唐国公李湛妻夫人郑氏,荥河地绪,簪组家声,辉相门以才淑,冠邦族而婉嫕。兰仪蕙问,式备言容,习礼闻诗。载兼图史。金彝作辅,爰开土宇之封;石窌承荣,宜表珩璜之盛。可封郑国夫人。主者施行。”
这道旨意一搬出来,众人均吓了一跳。
按大隋的规矩,一般封妻按照职官封,李湛的职官是京兆尹,是正四品上。因此,照理涵因应该被册封为四品郡君。而且册封应当是在唐国公府上表请封之后。
涵因是继室,唐国公府应该先请封元配,之后再封继室,继室应该比元配最少低一级。
唐国公府给原配夫人请封的折子在娶涵因前三个月就递上去了。一直没有批下来。李湛问过礼部,礼部的答复却是含含糊糊的。大约是无子之类。
可是,偏偏皇帝在李湛的大婚之后三天,破例越级封了他的继妻。李湛是唐国公,若是直接册封涵因为唐国夫人,那么等于直接把涵因看做了元配,而刘氏只能为妾,可涵因却封为郑国夫人。就是说并没有把涵因当做元配看待,但是偏偏又不追封先夫人。而且诏书中却强调涵因荥阳郑氏的身份,这让人们面面相觑,自隋开国以来除了从来没出现过这种状况,皇帝开了先例。
唐国太夫人脸上含着笑,请来宣旨太监刘胜坐下喝酒:“没想到获此天恩,真是受宠若惊。”
刘胜并没有拒绝,笑着恭喜道:“您家的儿媳特别合了太皇太后的眼缘,又是泰王姨母,因此才降下这不世出的隆恩。也是皇上对唐国公府特别看重之意。”
唐国太夫人笑道:“儿媳竟蒙太皇太后垂青,不胜荣幸。”
涵因这才明白那天皇帝说不会让她嫁过来受委屈,原来竟是这样。
其实,皇帝下旨之前,早有人向太皇太后禀报,太皇太后见皇帝这么做完全不顾规矩的做法,把皇帝叫过去恳谈了一番,并说如果皇帝要册封涵因,首先要封李湛的元配,但皇帝坚持要给涵因封国夫人,并且说李湛的元配无子且沛龘县刘氏非一等门阀,而涵因是“五姓”之女,并且是泰王姨母,皇族的外戚,自然可以恩封。
太皇太后让知道他的心思,皇帝自那日问了一句涵因成婚日期之后,这个月一直不肯临幸六宫,成日和一个叫歆儿的宫女厮混。这其实是在表达之前群臣和宫里暗中阻止他纳涵因为妃的不满。太皇太后思考再三,终于还是同意了,不过涵因只能封为郑国夫人,不能封唐国夫人,歆儿封为才人,不能在皇帝跟前伺候,皇帝也知道不可能长期这么下去,于是便同意了。
这里面的内幕涵因不清楚,不过她知道,照李湛那种多心的个性,恐怕要猜测好久。
诰命服是随着旨意一起赐下的。拜祭祖先就要身着诰命服色了。
再回到祠堂,众族人的神色已经恭敬了许多,太夫人和几个妯娌的脸色各异。
李湛深深的看了涵因一眼,见她一直保持着严肃矜持,既骤然获封无喜色,亦无地位改变的局促,仿佛生来就是身居高位的。
向祖先牌位磕过头之后,作为继室,应当向元夫人的牌位执妾礼。因刘氏先于李湛亡故,在李湛死前是不能供入祠堂的,只有等李湛死后,和李湛的牌位一起供奉入祠堂,因此,她的牌位是供奉在祠堂边上的一间耳房里。
从祠中出来,便有傧相引导涵因去一边的耳房给先夫人行礼,大夫人韦氏刚刚听到涵因被册封为国夫人的时候脸色阴沉了好久,若不是丈夫死了,这个国夫人一定是她的,现在反而让一个继室占了先,见她要去给刘氏的牌位行礼,面色稍霁,心想总不过是个继室。
谁知道,涵因走到耳房的门前,进去却不下跪行礼,对左右说道:“虽然我也想进去参拜姐姐,怎奈国礼大过家礼。让二姑娘代我给先夫人行礼吧。”
韦氏的脸色瞬间又黑了起来,冷声说道:“拜祭先夫人是家礼,妹妹还是除了诰命服亲自过来行礼吧。”
之前,她安排丫鬟让涵因给窦太姨娘行礼敬茶,是听了一个婆子的主意,打的也是国礼的借口,但她却忘了敬茶礼是儿媳妇向婆婆行的家礼,而涵因根本不是窦氏的儿媳妇,因此不必向她敬茶,只是尊重她的诰命身份。行了万福礼,窦氏只受半礼,是为了表示对家主夫人的尊重。这让韦氏颇为尴尬。此次,她以为揪住这一点,可以让涵因下不来台。
涵因听她如此说,不急不躁,回过身冲她笑道:“嫂子有所不知。高祖开国定《周礼》《仪礼》《礼记》为三礼,以彰人伦治化,祭祀先祖之仪出自三礼中的《仪礼》,因此既是家礼,更是国礼。涵因不得已,只能以国礼为先。刘公公。您说呢。”
刘公公被请为宾客留下来观礼,这么个册封法是皇帝拍脑袋想出来的,之前并无前例。这叫他怎么说呢,这事弄到礼部去,怕是礼部那堆老学究都要吵上半天,不过他知道的是皇帝待这位郑国夫人非同一般,自然是不能得罪的。可是如果自己乱说话,说不定会被御史弹劾。他想了想才说道:“此无前例,咱家只知道公主出降驸马府之后,祭祀夫家先祖也是要循国礼的,先朝襄阳公主侍奉姑舅,谨礼持家,敬宗赞曰‘德行垂范、仁爱孝友’,夫人出自世家名门,以礼仪传家,自然是最是懂礼法的。”
说了这么些,球又踢回了涵因这里,什么都说了,又什么都没说,是这类御前太监的一贯风格。公主出降,就连公婆也要对公主行礼,襄阳公主“侍奉姑舅”基本上就是派个人问问安,偶尔自己去看看,免了公婆向自己行礼,这就是公主“仁爱孝友”了。自然是偏向涵因的。
韦氏张了张口,她说这些,其实是想扳回自己之前丢了的面子,此时倒更显得她不知礼了,一时间也不知道该如何说,脸憋的红了。
太夫人还是一贯严肃的表情,也并没有看大儿媳的窘态,只是对李令玉吩咐道:“你去代唐国夫人给你母亲行礼。”
李令玉本低着头,听了这话,眼睛溜了一圈,最后定在涵因的身上,委委屈屈的咬了咬嘴唇,小声应了声“是”,走过去跪在垫子上对着刘氏的牌位磕了头,动作小心翼翼,显得很是可怜,仿佛涵因是个会虐待孩子的后母一般。
太夫人眼中露出怜惜的目光,大夫人则满脸不屑,二夫人一副看好戏的样子,四夫人仍然保持着清高的姿态,小姑李滟则是满脸羡慕,回过头看看自己的夫君,见他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狠狠瞪了他一眼。
涵因不动声色的把众人的神态收入眼底,不过她却并不在乎这些神色背后每个人的小算盘,身居高位就必然面对各式各样的目光,或谄媚,或嫉恨,她早已习惯,这才不过是个国夫人罢了。她知道皇帝如此册封要承受的压力,不过她并不感谢他这份心意,甚至觉得他不安好心,如果皇帝肯老老实实的先追封刘氏,再册封她,就不会有人心存疑虑,而会认为是莫大的恩宠,如今这“恩宠”二字,却要让人琢磨一番了。
这道旨意一下,原本明确的秩序就被打破了,李湛从此对待她的态度恐怕也要夹杂上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微妙了。
不过涵因也并未因此觉得困扰,不论获得什么,都会有代价,之前作为无子的继室,她还要考虑低头做人,而如今凭着这个身份,就连李湛和太夫人也要让她三分。
在李湛飘过来的若有所思的目光中,她站直了身子,昂着头,目不斜视的看着李令玉给刘氏的牌位行礼,脸上的笑容若有若无,却是半含着讥讽,半带着怜悯。一个女人的一生,也不过是如此了,又或比刘氏更幸运的女人,夫贵妻荣,儿孙满堂,她们如今再大祠堂中歆享着子孙的香火,可终究也不过是族谱和牌位上的某某氏罢了,后人们连她们的名字都不会知道。
她——杨熙,如今的郑涵因,上辈子不会做个无名之辈,这辈子也绝不会。
求推荐求粉红
次日,是拜先祖的大日子,也是新妇见族人的日子,自此之后新妇便正式成了这家的人了。当年李渊被杨广封为太原郡守,可惜终其一生都没有机会造反。世宗晚年通过改郡为州架空了那些握有兵权地方势力。尤其是对李渊特别防备,李渊的二儿子也获罪身死,只是顾着他是自己的表叔,最终还是没有动他。
不过李渊的儿孙们,和太原地望族王氏、温氏、郭氏联姻,逐渐站稳了脚跟,只可惜子孙并不繁盛,李渊的二儿子和三儿子都死了,无嗣,嫡支只有两支,庶支六支,共八房。李湛是他的五世孙。李渊最大的愿望就是自己的儿孙能重新回到长安立足。
可惜,他这一支世宗以后数代不得志,直到李湛的父亲老唐国公才回长安任官,原先唐国公府有座老宅在宣阳坊,谁知后来宣阳坊竟逐渐发展成了青楼妓馆聚集之所,唐国公府就在这其中,实在令人尴尬。后来才搬到这边的长兴坊之内。那宅子很快卖了出去,成了享誉长安的风流乡——撷香馆。这也是为什么李湛自己从来不去撷香馆的原因。
李湛是名义上的宗子,因不在太原祖宅,宗祠和宗族事务是李湛的叔叔在管,唐国公府内立了支词供在长安的族人供奉先祖。
在长安近支的族人并不多,只有有限的那么几家,祠堂的院子显得空空落落的。涵因本已经换好了衣服,正准备入祠堂拜李氏先祖,大管事却从外面匆匆忙忙跑了进来。
原来,忽然圣旨到了,来宣旨是皇帝身边的太监刘胜,他最近愈发受重用了。
众人一片讶异。不知有什么事,要在婚礼上宣布。
唐国太夫人赶忙吩咐摆好香案烛台接旨。
“门下:维天禧十六年,十月庚戌朔初十日癸亥,门下:京兆尹唐国公李湛妻夫人郑氏,荥河地绪,簪组家声,辉相门以才淑,冠邦族而婉嫕。兰仪蕙问,式备言容,习礼闻诗。载兼图史。金彝作辅,爰开土宇之封;石窌承荣,宜表珩璜之盛。可封郑国夫人。主者施行。”
这道旨意一搬出来,众人均吓了一跳。
按大隋的规矩,一般封妻按照职官封,李湛的职官是京兆尹,是正四品上。因此,照理涵因应该被册封为四品郡君。而且册封应当是在唐国公府上表请封之后。
涵因是继室,唐国公府应该先请封元配,之后再封继室,继室应该比元配最少低一级。
唐国公府给原配夫人请封的折子在娶涵因前三个月就递上去了。一直没有批下来。李湛问过礼部,礼部的答复却是含含糊糊的。大约是无子之类。
可是,偏偏皇帝在李湛的大婚之后三天,破例越级封了他的继妻。李湛是唐国公,若是直接册封涵因为唐国夫人,那么等于直接把涵因看做了元配,而刘氏只能为妾,可涵因却封为郑国夫人。就是说并没有把涵因当做元配看待,但是偏偏又不追封先夫人。而且诏书中却强调涵因荥阳郑氏的身份,这让人们面面相觑,自隋开国以来除了从来没出现过这种状况,皇帝开了先例。
唐国太夫人脸上含着笑,请来宣旨太监刘胜坐下喝酒:“没想到获此天恩,真是受宠若惊。”
刘胜并没有拒绝,笑着恭喜道:“您家的儿媳特别合了太皇太后的眼缘,又是泰王姨母,因此才降下这不世出的隆恩。也是皇上对唐国公府特别看重之意。”
唐国太夫人笑道:“儿媳竟蒙太皇太后垂青,不胜荣幸。”
涵因这才明白那天皇帝说不会让她嫁过来受委屈,原来竟是这样。
其实,皇帝下旨之前,早有人向太皇太后禀报,太皇太后见皇帝这么做完全不顾规矩的做法,把皇帝叫过去恳谈了一番,并说如果皇帝要册封涵因,首先要封李湛的元配,但皇帝坚持要给涵因封国夫人,并且说李湛的元配无子且沛龘县刘氏非一等门阀,而涵因是“五姓”之女,并且是泰王姨母,皇族的外戚,自然可以恩封。
太皇太后让知道他的心思,皇帝自那日问了一句涵因成婚日期之后,这个月一直不肯临幸六宫,成日和一个叫歆儿的宫女厮混。这其实是在表达之前群臣和宫里暗中阻止他纳涵因为妃的不满。太皇太后思考再三,终于还是同意了,不过涵因只能封为郑国夫人,不能封唐国夫人,歆儿封为才人,不能在皇帝跟前伺候,皇帝也知道不可能长期这么下去,于是便同意了。
这里面的内幕涵因不清楚,不过她知道,照李湛那种多心的个性,恐怕要猜测好久。
诰命服是随着旨意一起赐下的。拜祭祖先就要身着诰命服色了。
再回到祠堂,众族人的神色已经恭敬了许多,太夫人和几个妯娌的脸色各异。
李湛深深的看了涵因一眼,见她一直保持着严肃矜持,既骤然获封无喜色,亦无地位改变的局促,仿佛生来就是身居高位的。
向祖先牌位磕过头之后,作为继室,应当向元夫人的牌位执妾礼。因刘氏先于李湛亡故,在李湛死前是不能供入祠堂的,只有等李湛死后,和李湛的牌位一起供奉入祠堂,因此,她的牌位是供奉在祠堂边上的一间耳房里。
从祠中出来,便有傧相引导涵因去一边的耳房给先夫人行礼,大夫人韦氏刚刚听到涵因被册封为国夫人的时候脸色阴沉了好久,若不是丈夫死了,这个国夫人一定是她的,现在反而让一个继室占了先,见她要去给刘氏的牌位行礼,面色稍霁,心想总不过是个继室。
谁知道,涵因走到耳房的门前,进去却不下跪行礼,对左右说道:“虽然我也想进去参拜姐姐,怎奈国礼大过家礼。让二姑娘代我给先夫人行礼吧。”
韦氏的脸色瞬间又黑了起来,冷声说道:“拜祭先夫人是家礼,妹妹还是除了诰命服亲自过来行礼吧。”
之前,她安排丫鬟让涵因给窦太姨娘行礼敬茶,是听了一个婆子的主意,打的也是国礼的借口,但她却忘了敬茶礼是儿媳妇向婆婆行的家礼,而涵因根本不是窦氏的儿媳妇,因此不必向她敬茶,只是尊重她的诰命身份。行了万福礼,窦氏只受半礼,是为了表示对家主夫人的尊重。这让韦氏颇为尴尬。此次,她以为揪住这一点,可以让涵因下不来台。
涵因听她如此说,不急不躁,回过身冲她笑道:“嫂子有所不知。高祖开国定《周礼》《仪礼》《礼记》为三礼,以彰人伦治化,祭祀先祖之仪出自三礼中的《仪礼》,因此既是家礼,更是国礼。涵因不得已,只能以国礼为先。刘公公。您说呢。”
刘公公被请为宾客留下来观礼,这么个册封法是皇帝拍脑袋想出来的,之前并无前例。这叫他怎么说呢,这事弄到礼部去,怕是礼部那堆老学究都要吵上半天,不过他知道的是皇帝待这位郑国夫人非同一般,自然是不能得罪的。可是如果自己乱说话,说不定会被御史弹劾。他想了想才说道:“此无前例,咱家只知道公主出降驸马府之后,祭祀夫家先祖也是要循国礼的,先朝襄阳公主侍奉姑舅,谨礼持家,敬宗赞曰‘德行垂范、仁爱孝友’,夫人出自世家名门,以礼仪传家,自然是最是懂礼法的。”
说了这么些,球又踢回了涵因这里,什么都说了,又什么都没说,是这类御前太监的一贯风格。公主出降,就连公婆也要对公主行礼,襄阳公主“侍奉姑舅”基本上就是派个人问问安,偶尔自己去看看,免了公婆向自己行礼,这就是公主“仁爱孝友”了。自然是偏向涵因的。
韦氏张了张口,她说这些,其实是想扳回自己之前丢了的面子,此时倒更显得她不知礼了,一时间也不知道该如何说,脸憋的红了。
太夫人还是一贯严肃的表情,也并没有看大儿媳的窘态,只是对李令玉吩咐道:“你去代唐国夫人给你母亲行礼。”
李令玉本低着头,听了这话,眼睛溜了一圈,最后定在涵因的身上,委委屈屈的咬了咬嘴唇,小声应了声“是”,走过去跪在垫子上对着刘氏的牌位磕了头,动作小心翼翼,显得很是可怜,仿佛涵因是个会虐待孩子的后母一般。
太夫人眼中露出怜惜的目光,大夫人则满脸不屑,二夫人一副看好戏的样子,四夫人仍然保持着清高的姿态,小姑李滟则是满脸羡慕,回过头看看自己的夫君,见他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狠狠瞪了他一眼。
涵因不动声色的把众人的神态收入眼底,不过她却并不在乎这些神色背后每个人的小算盘,身居高位就必然面对各式各样的目光,或谄媚,或嫉恨,她早已习惯,这才不过是个国夫人罢了。她知道皇帝如此册封要承受的压力,不过她并不感谢他这份心意,甚至觉得他不安好心,如果皇帝肯老老实实的先追封刘氏,再册封她,就不会有人心存疑虑,而会认为是莫大的恩宠,如今这“恩宠”二字,却要让人琢磨一番了。
这道旨意一下,原本明确的秩序就被打破了,李湛从此对待她的态度恐怕也要夹杂上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微妙了。
不过涵因也并未因此觉得困扰,不论获得什么,都会有代价,之前作为无子的继室,她还要考虑低头做人,而如今凭着这个身份,就连李湛和太夫人也要让她三分。
在李湛飘过来的若有所思的目光中,她站直了身子,昂着头,目不斜视的看着李令玉给刘氏的牌位行礼,脸上的笑容若有若无,却是半含着讥讽,半带着怜悯。一个女人的一生,也不过是如此了,又或比刘氏更幸运的女人,夫贵妻荣,儿孙满堂,她们如今再大祠堂中歆享着子孙的香火,可终究也不过是族谱和牌位上的某某氏罢了,后人们连她们的名字都不会知道。
她——杨熙,如今的郑涵因,上辈子不会做个无名之辈,这辈子也绝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