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创业(续)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妖妖小说网 www.yaotxt.com,最快更新乱世栋梁最新章节!
午后的阳光下,画着大鲶鱼咬竹筒的招幌迎风飘扬,招幌下的食摊生意兴隆,购买竹筒鱼饭的人们排起长队。
排队的人们慢慢向前走,有人在等候的间隙,聊起当前时事:“听说了么?官军势如破竹,解了南昌之围!”
另一人点头:“对,我也听说了,还听说那逆贼在阵中被官军生擒,其同党也悉数被抓,数万贼兵瞬间瓦解。”
“哎呀,这次官军可真是厉害啊。”
“当然了,先前那是一不注意,被逆贼钻了空子,后来一认真,自然就一战擒之。”
“我听说,官军兵分两路,一路大张旗鼓往南昌而来,一路却是骑兵,径直往安成而去,抄逆贼老巢。”
“逆贼老巢被官军拿下,消息传到南昌,围城的贼兵马上就乱了,官军乘势内外夹击,一战便大获全胜...”
食摊伙计见着两位聊得高兴,赶紧问:“哎哟两位,不知是要小店的竹筒鱼饭,还是要南昌的逆贼人头呀?”
“啊,啊呀,原来排到我了,好,来三枚竹筒鱼饭!”
“好嘞!竹筒鱼饭三枚,九文钱,谢谢光顾!”
近日以来,名号为“大鲇彭”的食摊生意十分火爆,排队的人很多,让整条街的其他食摊乃至食肆黯然失色。
食摊里的架子上摆着一个个竹筒,竹筒大概有二三指粗,看上去是一节完整的竹筒,散发着热气和淡淡的清香。
这味道是多种香味混杂,有米香,有鱼肉香,还有竹子的清香,过路的人见着食摊排起长队,好奇了就过来看。
闻到清香,本来只是看热闹,却忍不住要买来尝尝。
摊位上,几个年轻的伙计忙得团团转,有人负责接待顾客,问对方要几个竹筒鱼饭并且算钱,有人负责收钱并将对应数量的竹筒放到一边。
那里,又有人专门用刀将竹筒剖开缺口,然后递给食客。
再有一人,为食客讲解如何将竹筒饭打开。
那竹筒打开之后,只见里面是米和肉混杂在一起,米是一般的稻米,而鱼肉是细嫩无刺的黄芽子肉。
吃一口,只觉唇齿留香,一个竹筒鱼饭下肚,即便是成年人也觉得不饿了,分量还是可以的。
收钱、给竹筒鱼饭,同时给竹筒开口,看起来两个人就能做的事,却是四个人分工,又有两个人在一旁打理蒸笼,将一笼笼蒸好的竹筒鱼饭拿出来。
此外,还有两人在旁边另一个架子旁,不接待排队的食客,而是接待附近食肆跑来的伙计。
这些食肆伙计,是为各自店里用餐的客人跑腿,来买这新奇的竹筒鱼饭。
按照摊主和各食肆东主的约定,食肆伙计每外购三个竹筒鱼饭,其本人能从食摊处获得一文钱的跑腿费。
食肆也能如此获利一文。
同样的办法,也用在码头那边的船家,这些船家的邸店在船上,就靠泊在码头附近河面上,为过路船只直接提供饮食。
若船家来人买竹筒饭,跑腿的伙计及船家同样也能获得“每三个竹筒鱼饭得一文跑腿钱”的收入。
虽然生意火爆,但食摊内几个伙计分工协作,忙而不乱。
从上午到现在,食摊前队伍一直都很长,但排队的人们前进速度很快,排队的顾客在脸上露出不耐烦神色之前,便能买到香喷喷的竹筒饭。
又有一个伙计在旁边不住高声吆喝:
“竹筒鱼饭!竹筒鱼饭!三文一筒管饱,方便携带,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
。。。。。。
傍晚,鄱阳城里响起鼓声,鼓声传递的消息就是城门即将关闭,而宵禁即将开始。
城内一处小院,李笠正和彭均等一众伙伴吃饭,一边吃竹筒鱼饭,一边交谈。
吃饭时说话,有些不雅观,不过寻常人家没那么多讲究,李笠此刻也不是和大伙闲聊,而是主持一场总结会,总结食摊开业以来的经验和心得。
“销量,大家都知道了,今日的销量,比起开业当天,翻了三倍,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大鲶彭的名气打响了,客似云来。”
李笠一手拿着竹筒鱼饭,一手比划着:“开业时,我们请了许多少年捧场,当时的销量有水分。”
“但是,现在没有‘托’了,竹筒鱼饭都是实打实的销售,这是大伙努力的结果,三倍,翻了三倍,当初投入的成本,已经赚回来。”
“有别的食摊、食肆也模仿我们做竹筒饭,但没一家比得过我们,大鲶彭食摊的竹筒鱼饭,是独一无二的!”
“这是为什么呢?四个字,物美价廉,我们能以不到三文的成本,做出一份好吃、耐饿的竹筒鱼饭,这就是我们的竞争力。”
“关键就在于成本控制,这段时间以来,我们严格按照事前规定的流程,制备竹筒鱼饭,快速、高效,口味有保证,这才是关键。”
“所以,再坚持下去,食摊就一定能变成食肆...”
李笠说到这里,看向彭均,彭均接过话茬:“按照事前说好的,食摊销量翻三倍,工钱也要要涨,好,从明日开始,每人每日工钱,从原来的二十文,涨到六十文!”
少年们听得彭均这么说,一个个喜出望外:
平日里少年给人帮佣,日工钱能有十五文就不错了,如今工钱涨了,干活一日,顶得上过去四日!
他们之前跟着彭均在鱼市卖鱼,不过混得个‘包吃包住’,然后每月得些钱,饿不死。
如今,得李笠指点,跟着彭均办食摊,一开始还担心食摊办不下去,如今看形势,食摊迟早如李笠所说会变成食肆,而他们的工钱,是实实在在的涨了。
李郎果然有本事!
想到这里,少年们愈发钦佩李笠。
彭均接着说:“但是呢,我们还得继续努力,如今销量大涨,就怕忙中出错,竹筒鱼饭做不好吃,回头客变少...”
他看了看李笠,又说:“李郎统...统计过,增长的销量中,在食摊排队购买的‘摊食’涨幅较低,大头是外..外卖...”
“也就是说,食摊的顾客,很大一部分是各食肆、码头处的过往商旅,而他们之所以知道竹筒鱼饭,是因为有伙计介绍。”
“这些伙计为何向客人介绍竹筒鱼饭?当然是因为有提..提..”
李笠适时插话:“提成。”
彭均点点头:“对,提成,人家帮我们介绍生意,那是有好处的,正所谓共...共赢。”
“所以,食摊生意要好,必须和这些跑腿的伙计们打好关系,那么,我们营业时,对这些伙计要和颜悦色,不能板着个脸,说话不能不耐烦...”
彭均所说,大部分都是李笠教的,毕竟这年头的人们对于‘快餐行业’没太多系统的概念。
李笠不算是专家,但总归是见过、听过,所以能够以‘创业顾问’的身份,指导彭均创业、发财。
如今,食摊度过第一阶段,开了个好头,把名声打响,接下来,就是再接再厉。
彭均不太清楚该怎么办,全靠李笠指点,如今见着食摊生意果然火爆,投进去的成本都赚回来了,做东主的当然高兴。
城南码头虽然人气旺,但商家多,竞争激烈,彭均知道自家虽然在这街上有个位置,却不敢在这里做食肆生意。
结果,李笠确实有好办法,不但教会他如何做好香喷喷的竹筒鱼饭,还制定了一系列“策划”,为食摊的买卖红火做好准备。
其一,是严格制定竹筒鱼饭的烹饪流程,譬如竹筒的准备、鱼肉和糙米的用料比例、入笼蒸煮的时间,都有严格的规定。
其二,强烈要求必须备足人手,相互间分工协作,而不是一个人兼做几个活,为的就是突出整个流程的“快”,并且不容易出错。
因为他的食摊经营的是“快餐”,必须突出一个“快”字,不能让食客排队排太久,避免对方排得不耐烦了中途改变主意离开。
也不能因为“快”而手忙脚乱、算错钱,自己吃亏,或者让食客觉得麻烦。
为了达到这个要求,多几个伙计、多开几份工钱是值得的。
其三,开展“外卖”服务,专门让两个伙计负责“外卖”,接待为客人跑腿来买竹筒饭的别家食肆伙计,并给对方跑腿钱。
当然,这得他事前先和各食肆东主谈好,要有让利,免得被对方认为自己引诱伙计吃里扒外,到时候引起众怒可不好。
其四,食摊还未开业,就大规模囤积尺寸合适的竹子,防的就是万一:万一生意火爆,竹子供应不上,这就不好了。
其五,开业初期,雇人做‘托’排队,营造出生意火爆的情景,快速聚拢人气,然后以过硬的“质量”,留住回头客。
其六,薄利多销策略,三文钱一个竹筒鱼饭,利润很薄,但要的就是薄利多销,同时以“价格门槛”挡住跟风者。
竹筒鱼饭的做法不复杂,若买卖火起来,必然有人跟风,所以需要“价格门槛”。
这个门槛让对方的成本不足以撑起三文一个的“竹筒鱼饭”,那么这买卖也就只能大鲇彭食摊能做。
林林总总,李笠制定的赚钱方案很复杂,彭均真是大开眼界,而实行起来的效果不错,开业前期花钱雇人排队,果然引来大量食客,然后变成回头客。
而他的“竹筒鱼饭”很快打响名气,进出城的人们来买,过路不上岸的商旅来买(船上商家伙计跑腿),不需要雇人,食摊前也排起长队。
这么火爆的生意,即便扣除各类成本,盈利也颇为可观,食摊的赚钱能力,比他在鱼市的小鱼摊强多了。
众人散去,彭均想着自己之前还在鱼市‘强买’李笠的鱼,有些不好意思:“李郎,你的恩情,我不会忘的!”
“什么恩情哟...我也投了钱的不是?”李笠笑起来,“你我兄弟,相互提携不是应该的?”
“再说了,你的食摊生意好,就能多买我的黄芽丁,我也是能靠卖黄芽丁给你来赚钱的嘛。”
李笠低价、大量卖黄芽丁给彭均,也是竹筒鱼饭成本低的一个关键因素,他不忘交代彭均:
“对了,那账目可得做好,等过段日子,让你阿耶看看,可以是个惊喜!”
“嗯!”彭均用力点点头。
他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在阿耶面前证明自己也很能干,如今食摊生意火爆,阿耶还不信,等过段日子,把赚来的钱往阿耶面前一放...
想到这里,彭均再次强调:“李郎,你的恩情,我不会忘的!”
午后的阳光下,画着大鲶鱼咬竹筒的招幌迎风飘扬,招幌下的食摊生意兴隆,购买竹筒鱼饭的人们排起长队。
排队的人们慢慢向前走,有人在等候的间隙,聊起当前时事:“听说了么?官军势如破竹,解了南昌之围!”
另一人点头:“对,我也听说了,还听说那逆贼在阵中被官军生擒,其同党也悉数被抓,数万贼兵瞬间瓦解。”
“哎呀,这次官军可真是厉害啊。”
“当然了,先前那是一不注意,被逆贼钻了空子,后来一认真,自然就一战擒之。”
“我听说,官军兵分两路,一路大张旗鼓往南昌而来,一路却是骑兵,径直往安成而去,抄逆贼老巢。”
“逆贼老巢被官军拿下,消息传到南昌,围城的贼兵马上就乱了,官军乘势内外夹击,一战便大获全胜...”
食摊伙计见着两位聊得高兴,赶紧问:“哎哟两位,不知是要小店的竹筒鱼饭,还是要南昌的逆贼人头呀?”
“啊,啊呀,原来排到我了,好,来三枚竹筒鱼饭!”
“好嘞!竹筒鱼饭三枚,九文钱,谢谢光顾!”
近日以来,名号为“大鲇彭”的食摊生意十分火爆,排队的人很多,让整条街的其他食摊乃至食肆黯然失色。
食摊里的架子上摆着一个个竹筒,竹筒大概有二三指粗,看上去是一节完整的竹筒,散发着热气和淡淡的清香。
这味道是多种香味混杂,有米香,有鱼肉香,还有竹子的清香,过路的人见着食摊排起长队,好奇了就过来看。
闻到清香,本来只是看热闹,却忍不住要买来尝尝。
摊位上,几个年轻的伙计忙得团团转,有人负责接待顾客,问对方要几个竹筒鱼饭并且算钱,有人负责收钱并将对应数量的竹筒放到一边。
那里,又有人专门用刀将竹筒剖开缺口,然后递给食客。
再有一人,为食客讲解如何将竹筒饭打开。
那竹筒打开之后,只见里面是米和肉混杂在一起,米是一般的稻米,而鱼肉是细嫩无刺的黄芽子肉。
吃一口,只觉唇齿留香,一个竹筒鱼饭下肚,即便是成年人也觉得不饿了,分量还是可以的。
收钱、给竹筒鱼饭,同时给竹筒开口,看起来两个人就能做的事,却是四个人分工,又有两个人在一旁打理蒸笼,将一笼笼蒸好的竹筒鱼饭拿出来。
此外,还有两人在旁边另一个架子旁,不接待排队的食客,而是接待附近食肆跑来的伙计。
这些食肆伙计,是为各自店里用餐的客人跑腿,来买这新奇的竹筒鱼饭。
按照摊主和各食肆东主的约定,食肆伙计每外购三个竹筒鱼饭,其本人能从食摊处获得一文钱的跑腿费。
食肆也能如此获利一文。
同样的办法,也用在码头那边的船家,这些船家的邸店在船上,就靠泊在码头附近河面上,为过路船只直接提供饮食。
若船家来人买竹筒饭,跑腿的伙计及船家同样也能获得“每三个竹筒鱼饭得一文跑腿钱”的收入。
虽然生意火爆,但食摊内几个伙计分工协作,忙而不乱。
从上午到现在,食摊前队伍一直都很长,但排队的人们前进速度很快,排队的顾客在脸上露出不耐烦神色之前,便能买到香喷喷的竹筒饭。
又有一个伙计在旁边不住高声吆喝:
“竹筒鱼饭!竹筒鱼饭!三文一筒管饱,方便携带,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
。。。。。。
傍晚,鄱阳城里响起鼓声,鼓声传递的消息就是城门即将关闭,而宵禁即将开始。
城内一处小院,李笠正和彭均等一众伙伴吃饭,一边吃竹筒鱼饭,一边交谈。
吃饭时说话,有些不雅观,不过寻常人家没那么多讲究,李笠此刻也不是和大伙闲聊,而是主持一场总结会,总结食摊开业以来的经验和心得。
“销量,大家都知道了,今日的销量,比起开业当天,翻了三倍,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大鲶彭的名气打响了,客似云来。”
李笠一手拿着竹筒鱼饭,一手比划着:“开业时,我们请了许多少年捧场,当时的销量有水分。”
“但是,现在没有‘托’了,竹筒鱼饭都是实打实的销售,这是大伙努力的结果,三倍,翻了三倍,当初投入的成本,已经赚回来。”
“有别的食摊、食肆也模仿我们做竹筒饭,但没一家比得过我们,大鲶彭食摊的竹筒鱼饭,是独一无二的!”
“这是为什么呢?四个字,物美价廉,我们能以不到三文的成本,做出一份好吃、耐饿的竹筒鱼饭,这就是我们的竞争力。”
“关键就在于成本控制,这段时间以来,我们严格按照事前规定的流程,制备竹筒鱼饭,快速、高效,口味有保证,这才是关键。”
“所以,再坚持下去,食摊就一定能变成食肆...”
李笠说到这里,看向彭均,彭均接过话茬:“按照事前说好的,食摊销量翻三倍,工钱也要要涨,好,从明日开始,每人每日工钱,从原来的二十文,涨到六十文!”
少年们听得彭均这么说,一个个喜出望外:
平日里少年给人帮佣,日工钱能有十五文就不错了,如今工钱涨了,干活一日,顶得上过去四日!
他们之前跟着彭均在鱼市卖鱼,不过混得个‘包吃包住’,然后每月得些钱,饿不死。
如今,得李笠指点,跟着彭均办食摊,一开始还担心食摊办不下去,如今看形势,食摊迟早如李笠所说会变成食肆,而他们的工钱,是实实在在的涨了。
李郎果然有本事!
想到这里,少年们愈发钦佩李笠。
彭均接着说:“但是呢,我们还得继续努力,如今销量大涨,就怕忙中出错,竹筒鱼饭做不好吃,回头客变少...”
他看了看李笠,又说:“李郎统...统计过,增长的销量中,在食摊排队购买的‘摊食’涨幅较低,大头是外..外卖...”
“也就是说,食摊的顾客,很大一部分是各食肆、码头处的过往商旅,而他们之所以知道竹筒鱼饭,是因为有伙计介绍。”
“这些伙计为何向客人介绍竹筒鱼饭?当然是因为有提..提..”
李笠适时插话:“提成。”
彭均点点头:“对,提成,人家帮我们介绍生意,那是有好处的,正所谓共...共赢。”
“所以,食摊生意要好,必须和这些跑腿的伙计们打好关系,那么,我们营业时,对这些伙计要和颜悦色,不能板着个脸,说话不能不耐烦...”
彭均所说,大部分都是李笠教的,毕竟这年头的人们对于‘快餐行业’没太多系统的概念。
李笠不算是专家,但总归是见过、听过,所以能够以‘创业顾问’的身份,指导彭均创业、发财。
如今,食摊度过第一阶段,开了个好头,把名声打响,接下来,就是再接再厉。
彭均不太清楚该怎么办,全靠李笠指点,如今见着食摊生意果然火爆,投进去的成本都赚回来了,做东主的当然高兴。
城南码头虽然人气旺,但商家多,竞争激烈,彭均知道自家虽然在这街上有个位置,却不敢在这里做食肆生意。
结果,李笠确实有好办法,不但教会他如何做好香喷喷的竹筒鱼饭,还制定了一系列“策划”,为食摊的买卖红火做好准备。
其一,是严格制定竹筒鱼饭的烹饪流程,譬如竹筒的准备、鱼肉和糙米的用料比例、入笼蒸煮的时间,都有严格的规定。
其二,强烈要求必须备足人手,相互间分工协作,而不是一个人兼做几个活,为的就是突出整个流程的“快”,并且不容易出错。
因为他的食摊经营的是“快餐”,必须突出一个“快”字,不能让食客排队排太久,避免对方排得不耐烦了中途改变主意离开。
也不能因为“快”而手忙脚乱、算错钱,自己吃亏,或者让食客觉得麻烦。
为了达到这个要求,多几个伙计、多开几份工钱是值得的。
其三,开展“外卖”服务,专门让两个伙计负责“外卖”,接待为客人跑腿来买竹筒饭的别家食肆伙计,并给对方跑腿钱。
当然,这得他事前先和各食肆东主谈好,要有让利,免得被对方认为自己引诱伙计吃里扒外,到时候引起众怒可不好。
其四,食摊还未开业,就大规模囤积尺寸合适的竹子,防的就是万一:万一生意火爆,竹子供应不上,这就不好了。
其五,开业初期,雇人做‘托’排队,营造出生意火爆的情景,快速聚拢人气,然后以过硬的“质量”,留住回头客。
其六,薄利多销策略,三文钱一个竹筒鱼饭,利润很薄,但要的就是薄利多销,同时以“价格门槛”挡住跟风者。
竹筒鱼饭的做法不复杂,若买卖火起来,必然有人跟风,所以需要“价格门槛”。
这个门槛让对方的成本不足以撑起三文一个的“竹筒鱼饭”,那么这买卖也就只能大鲇彭食摊能做。
林林总总,李笠制定的赚钱方案很复杂,彭均真是大开眼界,而实行起来的效果不错,开业前期花钱雇人排队,果然引来大量食客,然后变成回头客。
而他的“竹筒鱼饭”很快打响名气,进出城的人们来买,过路不上岸的商旅来买(船上商家伙计跑腿),不需要雇人,食摊前也排起长队。
这么火爆的生意,即便扣除各类成本,盈利也颇为可观,食摊的赚钱能力,比他在鱼市的小鱼摊强多了。
众人散去,彭均想着自己之前还在鱼市‘强买’李笠的鱼,有些不好意思:“李郎,你的恩情,我不会忘的!”
“什么恩情哟...我也投了钱的不是?”李笠笑起来,“你我兄弟,相互提携不是应该的?”
“再说了,你的食摊生意好,就能多买我的黄芽丁,我也是能靠卖黄芽丁给你来赚钱的嘛。”
李笠低价、大量卖黄芽丁给彭均,也是竹筒鱼饭成本低的一个关键因素,他不忘交代彭均:
“对了,那账目可得做好,等过段日子,让你阿耶看看,可以是个惊喜!”
“嗯!”彭均用力点点头。
他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在阿耶面前证明自己也很能干,如今食摊生意火爆,阿耶还不信,等过段日子,把赚来的钱往阿耶面前一放...
想到这里,彭均再次强调:“李郎,你的恩情,我不会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