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打枣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
妖妖小说网 www.yaotxt.com,最快更新重生1966最新章节!
到了地势稍高点的地方,两位奶奶站下歇歇脚,培茵朝着岭下看去,沈家村安详的盘踞在岭下,小小的村庄,一条南北的大街从村子正中间穿过,一道小石桥跨过一条小河,连接了南岭跟村里,到了岭下用黄沙铺的路就稍微拐了个弯朝着东边而去,村子东西两边都有小河,西边的小河在村子的东南角拐了个弯,往东流,穿过那道小石桥
继续往东流,跟村子东边的小河汇合之后在岭东边往南流。
河里的水缓缓地流着,河底的细沙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光,从这里就能看到小河的东边小姑家的小院子,窄窄的小桥立在河上,带着闲适的温情。
奶奶带着培茵到了枣子林的时候,几个小伙子已经爬到树上,用竹竿打着树上红红的枣子。
培茵捡起一个,擦了擦,“咔嚓”一口,甜甜的,浓浓的枣香充斥着口腔,这么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吃得培茵眯了双眼,太好吃了。整个枣林也就是百十来棵枣树,每棵树上都挂着累累的枣子,打造子的打得起劲,捡枣子的在树下荡起一阵阵的欢笑,想想吧,一竿子下去,就能下来几十个枣子,那枣
子跟雨点似的,砸到身上脑袋上,不是很疼,但是很痒,那是将要收获的高兴的,也是马上就要享受劳动果实的高兴。因为学校已经上课了,所以跟着到岭上来捡枣子的都是还没有上学或者上育红班的孩子,都不大,小不点们迈着小步子,挎着小篮子,跟在自家大人的后面,边捡边吃,
没一会就吃的小肚子鼓鼓的。这些枣子除了大队里拿着一部分去收购站卖了,剩下的就在村里分一分,看着大队部那些大大的筐子满满的红红的饱满的枣子,大家脸上都是满足的笑容,心里盘算着,
分了枣子晾干了,等到过年的时候亲戚来了能有个拿得出手的东西了,就是蒸馒头的时候也能蒸两个枣山压压锅,这得是多有面子的事情呀。培茵看到田小民的妹妹田爱琴,挎着一个小筐子,跟在自己娘的身后捡着地上的枣子,虽然枣子是全村人都有份分,但是你来干活跟每来干活的分的是不一样的,而且你
捡的多了分的也能多一点,没看到村里的保管拿着秤在那里过秤吗,这要是真的干多干少一个样干跟没干一个样,谁还给你下力气的去干活呀。田爱琴手脚麻利,没一会就捡了一筐子挎着让保管过秤,然后赶紧的回来再捡,旁边跟田小民娘熟识的就问田小民的娘:“连根嫂子,爱琴咋没上育红班呀,她年龄到了吧
?”
小民娘说:“一个丫头片子,上什么育红班呀,不得花钱呀?”
那人说:“那是想着直接上学了?”
小民娘说:“看看再说,你看我没上一天学,这不也是一样过日子啊。”
有人说:“连根嫂子啊,你这话可不对哈,你看看人家那些读书识字的,跟咱们这些睁眼瞎可不一样呢。”
小民娘撇了撇嘴,说:“有什么不一样?没看那些知青都是上过学的,不照样跟咱们一样来种地呀,我看读书识字的没什么用处。”
旁边有人说:“嫂子小点声,让村里的领导听见了又得批评咱们了,上次有人说他们,没听田支书说要是再这样说人家就得在村里开批斗会吗?”
小民娘小声说:“真的?我看田支书对他们就是偏向,没看见哪个村的知青跟咱们村似的,还有专门的宿舍伙房,我娘家那些知青都是住在村里的牲口棚里呢。”那人小声说:“要不咱们村打光棍的少啊,闺女都争着嫁给咱们村的,你看看哪个村能跟咱们村似的啊,小民娘啊,你还是让你们家爱琴去学校上学去吧,不说做个多有文
化的人,最起码得识字,会算账呀,要不然年低下算公分你都看不明白。”
小民娘小声说:“我这小闺女在家里干活是把好手,我要是让她去上学了谁在家给我做饭喂鸡啊?”
培茵离得小民娘比较近,这些小声的话她都听见了,不知道离得有些远的田爱琴有没有听见,但是培茵看到田爱琴的头更低了,根本看不见脸上的神情。有些无奈与这种重男轻女的思想,对这个从来没有听她说过话的小姑娘更多的是怜悯,回去的路上,培茵看到田爱琴一直沉默着挎着自己的小筐子顺着小路跟在自己的娘
的身后往村里走,小小的身影带着孤寂,沧桑。二叔已经在扬水站上了几天的班了,隔个几天就骑着自行车回来,回来的时候都会带一点好吃的,自己的老婆孩子在家里靠爹娘还有大哥一家的照顾,这也是自己感激的
一种表示。
终于,沈培菁小盆友的满月到了。
还是花奶奶来给剪的头,田玲玲的娘还偷着烙了火烧拿过来,于是帮着剪头的几个孩子都有幸吃上了白面的火烧。满月了就得去娘家住一段时间,本来嘛,在这个特殊时期,生了孩子时候最多也就休息一个月,然后就得跟着去上工,但是田玲玲现在是吃国家粮的了,厂里作为对他们
两口子的补偿,就让田玲玲在家里多休息几个月,于是田玲玲就很幸福的在家安心的坐月子,然后再去娘家住满月。
满月礼的第二天,田玲玲的娘就来家里接自己的闺女还有外甥女,现在正好地里没活了,田玲玲的娘能在家里帮着一起照顾孩子。对于自己的小儿媳去娘家住满月,奶奶没有什么意见,人家又不用上工挣工分,不像村里那些刚生了孩子就得接着下地干活的一样,就帮着收拾了东西,送娘俩去了田支
书家里住满月。村里人对于田玲玲还能住满月这件事情那是羡慕嫉妒恨啊,开始再羡慕嫉妒恨也没有办法,谁让人家现在是吃国家粮的,又不用跟他们一样得靠公分吃饭,现在人家在家
生孩子还有工资领,有粮食吃呢。田支书对于自己闺女带着小外甥来家里住满月没有发表什么意见,没有大集体的时候生完孩子不都得去娘家住满月的吗,自己媳妇生闺女的时候就去娘家住了一个月不是
。
可是,有些人就看不惯了,拿着这件事情大做文章,说什么田支书家的闺女搞特殊,田支书家的人搞资产阶级享乐主义。世上的事情就是这样,本来跟自己没什么关系的事情,就是因为别人比自己好,就上赶着给人家找不痛快,说的好听点叫监督,说的不好听了那就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再说的不好听点,那就是贱,下贱。
沈家村是个不大的村子,村里有什么事情田支书都是跟村里的几位老人家商量,比如说田家的三爷爷,沈家的四爷爷,这些人在村里的号召力那可不是一般的厉害。村里有些人知道现在沈家村能有现在的日子,能吃上饱饭那是人家田支书的功劳,因为田支书参加那几场战役的军功章,公社县里都对田支书高看一眼,有些事情能胡弄
过去就糊弄过去。现在就因为田支书的闺女满月了回娘家住两天就有了这样的风言风语,很多村里的人表示很重视,要是不把这个言论压下去,田支书因为这个言论被免职或者是挨批斗,
那不是田支书一个人或者是田家一家的损失,有可能是整个沈家村的损失啊。
于是村里人就明察暗访的打探这话的源头,最后找出来了,这话是赵家村赵铁柱的娘说的。
爷爷知道这件事的时候,气的拿烟袋的手都哆嗦,自己是做了什么孽啊,摊上这么一个爱整事的亲家。
爷爷抽了一袋烟,思前想后之后起身就往小河边走。
小桥那边就是自己小闺女的家,正是傍晚十分,村里很多人家已是炊烟缈缈,站在河边就能看到河岸的另一头自己小闺女家的烟囱也冒出了真真炊。爷爷背着手站在岸边,身形佝偻,经历的风风雨雨都化成了脸上道道的皱纹,自己的小闺女有个那样的婆婆,生活中就多了很多的艰辛,但是这事不能不通过他们家,爷
爷叹了口气,再看看那被风一吹就飘散无影的炊烟,迈步上了小桥。
璇姑姑正在外间的灶上做饭呢,看见自己的爹进了篱笆门,虽然很奇怪,还是在第一时间就出门迎着。
璇姑姑问:“爹,你吃了没?我马上就做好饭了,你在这里咱们一起吃饭吧。”
爷爷说:“我不在这吃,我来找小霞爹有点事情。”
璇姑姑说:“小霞爹去挑水了,接着就回来,您先到屋里坐一坐等一等。”爷爷进了里屋,靠窗是一盘炕,炕上铺着炕席,被褥卷成一个卷放在炕头,炕席擦的非常干净,甚至在窗台上还放着一个玻璃罐头瓶,里面灌着半瓶的水,放着田间地头
采的野花,一进屋就能闻到隐隐约约的野花的香气。爷爷暗中点了点头,自己小闺女跟小闺女女婿都是会过日子的人,他们这么从家里分出来了,以后一定会过一份好日子,又想到闺女那个不着调的婆婆,爷爷叹了口气,
待会见了自己的女婿该怎么开这个口呀。
璇姑姑手脚麻利的把炕桌放到炕上,给爷爷倒了一碗开水,爷爷问:“小霞跟小河呢?”璇姑姑说:“他们俩跟着他爹一起去河里挑水了。”
到了地势稍高点的地方,两位奶奶站下歇歇脚,培茵朝着岭下看去,沈家村安详的盘踞在岭下,小小的村庄,一条南北的大街从村子正中间穿过,一道小石桥跨过一条小河,连接了南岭跟村里,到了岭下用黄沙铺的路就稍微拐了个弯朝着东边而去,村子东西两边都有小河,西边的小河在村子的东南角拐了个弯,往东流,穿过那道小石桥
继续往东流,跟村子东边的小河汇合之后在岭东边往南流。
河里的水缓缓地流着,河底的细沙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光,从这里就能看到小河的东边小姑家的小院子,窄窄的小桥立在河上,带着闲适的温情。
奶奶带着培茵到了枣子林的时候,几个小伙子已经爬到树上,用竹竿打着树上红红的枣子。
培茵捡起一个,擦了擦,“咔嚓”一口,甜甜的,浓浓的枣香充斥着口腔,这么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吃得培茵眯了双眼,太好吃了。整个枣林也就是百十来棵枣树,每棵树上都挂着累累的枣子,打造子的打得起劲,捡枣子的在树下荡起一阵阵的欢笑,想想吧,一竿子下去,就能下来几十个枣子,那枣
子跟雨点似的,砸到身上脑袋上,不是很疼,但是很痒,那是将要收获的高兴的,也是马上就要享受劳动果实的高兴。因为学校已经上课了,所以跟着到岭上来捡枣子的都是还没有上学或者上育红班的孩子,都不大,小不点们迈着小步子,挎着小篮子,跟在自家大人的后面,边捡边吃,
没一会就吃的小肚子鼓鼓的。这些枣子除了大队里拿着一部分去收购站卖了,剩下的就在村里分一分,看着大队部那些大大的筐子满满的红红的饱满的枣子,大家脸上都是满足的笑容,心里盘算着,
分了枣子晾干了,等到过年的时候亲戚来了能有个拿得出手的东西了,就是蒸馒头的时候也能蒸两个枣山压压锅,这得是多有面子的事情呀。培茵看到田小民的妹妹田爱琴,挎着一个小筐子,跟在自己娘的身后捡着地上的枣子,虽然枣子是全村人都有份分,但是你来干活跟每来干活的分的是不一样的,而且你
捡的多了分的也能多一点,没看到村里的保管拿着秤在那里过秤吗,这要是真的干多干少一个样干跟没干一个样,谁还给你下力气的去干活呀。田爱琴手脚麻利,没一会就捡了一筐子挎着让保管过秤,然后赶紧的回来再捡,旁边跟田小民娘熟识的就问田小民的娘:“连根嫂子,爱琴咋没上育红班呀,她年龄到了吧
?”
小民娘说:“一个丫头片子,上什么育红班呀,不得花钱呀?”
那人说:“那是想着直接上学了?”
小民娘说:“看看再说,你看我没上一天学,这不也是一样过日子啊。”
有人说:“连根嫂子啊,你这话可不对哈,你看看人家那些读书识字的,跟咱们这些睁眼瞎可不一样呢。”
小民娘撇了撇嘴,说:“有什么不一样?没看那些知青都是上过学的,不照样跟咱们一样来种地呀,我看读书识字的没什么用处。”
旁边有人说:“嫂子小点声,让村里的领导听见了又得批评咱们了,上次有人说他们,没听田支书说要是再这样说人家就得在村里开批斗会吗?”
小民娘小声说:“真的?我看田支书对他们就是偏向,没看见哪个村的知青跟咱们村似的,还有专门的宿舍伙房,我娘家那些知青都是住在村里的牲口棚里呢。”那人小声说:“要不咱们村打光棍的少啊,闺女都争着嫁给咱们村的,你看看哪个村能跟咱们村似的啊,小民娘啊,你还是让你们家爱琴去学校上学去吧,不说做个多有文
化的人,最起码得识字,会算账呀,要不然年低下算公分你都看不明白。”
小民娘小声说:“我这小闺女在家里干活是把好手,我要是让她去上学了谁在家给我做饭喂鸡啊?”
培茵离得小民娘比较近,这些小声的话她都听见了,不知道离得有些远的田爱琴有没有听见,但是培茵看到田爱琴的头更低了,根本看不见脸上的神情。有些无奈与这种重男轻女的思想,对这个从来没有听她说过话的小姑娘更多的是怜悯,回去的路上,培茵看到田爱琴一直沉默着挎着自己的小筐子顺着小路跟在自己的娘
的身后往村里走,小小的身影带着孤寂,沧桑。二叔已经在扬水站上了几天的班了,隔个几天就骑着自行车回来,回来的时候都会带一点好吃的,自己的老婆孩子在家里靠爹娘还有大哥一家的照顾,这也是自己感激的
一种表示。
终于,沈培菁小盆友的满月到了。
还是花奶奶来给剪的头,田玲玲的娘还偷着烙了火烧拿过来,于是帮着剪头的几个孩子都有幸吃上了白面的火烧。满月了就得去娘家住一段时间,本来嘛,在这个特殊时期,生了孩子时候最多也就休息一个月,然后就得跟着去上工,但是田玲玲现在是吃国家粮的了,厂里作为对他们
两口子的补偿,就让田玲玲在家里多休息几个月,于是田玲玲就很幸福的在家安心的坐月子,然后再去娘家住满月。
满月礼的第二天,田玲玲的娘就来家里接自己的闺女还有外甥女,现在正好地里没活了,田玲玲的娘能在家里帮着一起照顾孩子。对于自己的小儿媳去娘家住满月,奶奶没有什么意见,人家又不用上工挣工分,不像村里那些刚生了孩子就得接着下地干活的一样,就帮着收拾了东西,送娘俩去了田支
书家里住满月。村里人对于田玲玲还能住满月这件事情那是羡慕嫉妒恨啊,开始再羡慕嫉妒恨也没有办法,谁让人家现在是吃国家粮的,又不用跟他们一样得靠公分吃饭,现在人家在家
生孩子还有工资领,有粮食吃呢。田支书对于自己闺女带着小外甥来家里住满月没有发表什么意见,没有大集体的时候生完孩子不都得去娘家住满月的吗,自己媳妇生闺女的时候就去娘家住了一个月不是
。
可是,有些人就看不惯了,拿着这件事情大做文章,说什么田支书家的闺女搞特殊,田支书家的人搞资产阶级享乐主义。世上的事情就是这样,本来跟自己没什么关系的事情,就是因为别人比自己好,就上赶着给人家找不痛快,说的好听点叫监督,说的不好听了那就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再说的不好听点,那就是贱,下贱。
沈家村是个不大的村子,村里有什么事情田支书都是跟村里的几位老人家商量,比如说田家的三爷爷,沈家的四爷爷,这些人在村里的号召力那可不是一般的厉害。村里有些人知道现在沈家村能有现在的日子,能吃上饱饭那是人家田支书的功劳,因为田支书参加那几场战役的军功章,公社县里都对田支书高看一眼,有些事情能胡弄
过去就糊弄过去。现在就因为田支书的闺女满月了回娘家住两天就有了这样的风言风语,很多村里的人表示很重视,要是不把这个言论压下去,田支书因为这个言论被免职或者是挨批斗,
那不是田支书一个人或者是田家一家的损失,有可能是整个沈家村的损失啊。
于是村里人就明察暗访的打探这话的源头,最后找出来了,这话是赵家村赵铁柱的娘说的。
爷爷知道这件事的时候,气的拿烟袋的手都哆嗦,自己是做了什么孽啊,摊上这么一个爱整事的亲家。
爷爷抽了一袋烟,思前想后之后起身就往小河边走。
小桥那边就是自己小闺女的家,正是傍晚十分,村里很多人家已是炊烟缈缈,站在河边就能看到河岸的另一头自己小闺女家的烟囱也冒出了真真炊。爷爷背着手站在岸边,身形佝偻,经历的风风雨雨都化成了脸上道道的皱纹,自己的小闺女有个那样的婆婆,生活中就多了很多的艰辛,但是这事不能不通过他们家,爷
爷叹了口气,再看看那被风一吹就飘散无影的炊烟,迈步上了小桥。
璇姑姑正在外间的灶上做饭呢,看见自己的爹进了篱笆门,虽然很奇怪,还是在第一时间就出门迎着。
璇姑姑问:“爹,你吃了没?我马上就做好饭了,你在这里咱们一起吃饭吧。”
爷爷说:“我不在这吃,我来找小霞爹有点事情。”
璇姑姑说:“小霞爹去挑水了,接着就回来,您先到屋里坐一坐等一等。”爷爷进了里屋,靠窗是一盘炕,炕上铺着炕席,被褥卷成一个卷放在炕头,炕席擦的非常干净,甚至在窗台上还放着一个玻璃罐头瓶,里面灌着半瓶的水,放着田间地头
采的野花,一进屋就能闻到隐隐约约的野花的香气。爷爷暗中点了点头,自己小闺女跟小闺女女婿都是会过日子的人,他们这么从家里分出来了,以后一定会过一份好日子,又想到闺女那个不着调的婆婆,爷爷叹了口气,
待会见了自己的女婿该怎么开这个口呀。
璇姑姑手脚麻利的把炕桌放到炕上,给爷爷倒了一碗开水,爷爷问:“小霞跟小河呢?”璇姑姑说:“他们俩跟着他爹一起去河里挑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