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弹劾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
妖妖小说网 www.yaotxt.com,最快更新宠后重生纪事最新章节!
第120章弹劾
靖国公的心思,身为儿子的凌元照能猜到,与他同床共枕多年的霍氏又岂会毫无察觉。
她隐隐地在凌傲柏面前提起爵位之事,却被不冷不热的挡了回来,自那时起,霍氏就知道,这靖国公府的爵位,只怕是与她的儿子无缘了。
可惜霍氏是个不肯认命的人,她想了一整夜,让贴身伺候的婆子,亲自去了一趟宁王府,为她送一封信。
启元八年的春节,就在这看似平静实则波澜迭起的日子中过去了。
到了二月里,匈奴使臣即将抵达长安之前,位于宫城门下的登闻鼓声传遍了整座皇宫。有百姓直言状告关内侯凌元照,以犒军的名义横征暴敛,驱逐百姓,收受钱财贿赂等等罪名。
“自古民不告官,那是因为民弱官强,百姓们都惧怕朝廷命官的威严和权势,若是民告了官,那么定然是这冤情藏在心里,无处可申。”萧承和在朝堂之上侃侃而谈,笑道:“本王自然是信得过关内侯的为人,他击退匈奴,护我大安河山,是百年不遇之功臣,可是这民言也不能不听,此事还要由皇上圣裁。”
侍御史黄迁道:“空穴不来风,捕风要捉影,正如宁王爷所言,百姓告官,自然有百姓的委屈,臣以为关内侯行事,或有欠妥之处,皇上应着廷尉司详查,切不能因为关内侯有军功在身,又是皇后娘娘的母家亲舅而肆意纵容。”
另一位侍御史孟兆宇道:“臣曾听闻,关内侯府乔迁之时,曾有朝中大小官员百余位到场恭贺,收受乔迁之礼不知多少,不过一月,关内侯府又给儿子大办满月酒,在场诸位同僚中,也有不少人都前去道贺,可曾看见关内侯府那堆成像小山一样的礼物,臣以为,关内侯这是自恃有功,视朝廷法度为无物,依律应当革去其爵位,杖二百,以儆效尤,以正朝纲。”
有那急着表明态度的,自然也有那模棱两可之人,御史大夫和御史中丞都没有说话,老神在在地站在那儿,好像这些事与他们无关,而朝臣的队伍里的其他人,也不乏那同左右关系亲近的同僚低声议论着。
凌傲柏站在队伍的最前端,面色平静,似乎如今站在风口浪尖的并非他的儿子一般。
凌元辰却有些站不住了,他激动地走出队伍,朝坐在龙椅上的萧景泽行了礼,道:“诸位御史一张嘴,上下嘴皮子一碰,便能将黑的说成白的,好的说成坏的,尔等是我大安的官员,不是那市井无赖,黄御史和孟御史若是想参奏关内侯,只管拿出证据来,借着关内侯儿子的满月酒做文章,难道你们家逢年过节不同人走礼?还是说。你们没什么人缘,所以没人肯跟你们来往,才眼红关内侯嫡子的满月酒宾客盈门呢?”
大抵是受了华月郡主的影响,凌元辰说起话来也毫不客气,更何况他的兄长是他最敬重的人,往凌元照身上泼脏水,是他绝对不能容忍的事情。
“谁……谁眼红关内侯!凌将军是关内侯的族弟,自然为他说话。”黄迁哼了一声,“你们武人出身,哪里知道什么是礼,什么是义,为官者,自当持身清正,像关内侯这样大摆筵席的,不是铺张浪费是什么,要过这样的豪奢日子,不贪渎,不鱼肉乡里,哪来的银钱!”
一旁的孟兆宇也跟着道:“国库空虚,就连宫中都在缩减用度,关内侯此举,实在是让人寒心。下官也绝非空口无凭,这儿有一份关内侯嫡子满月酒时的礼单,其中不乏珍奇之物,随便拿出一件来,都足够寻常百姓三五年的用度了。”
这两位侍御史,一能言,一善辩,两人三言两语,说得朝臣们心思迭起,面色各异。
丞相傅远捋了捋胡须,笑道:“关内侯给儿子办的满月酒,本相刚巧也去了,依稀记得是送了一柄玉如意,若是估价的话,估摸着同我一年的俸禄差不多,二位御史不会以为,这为官者,要负担一家老小的生活,出了每月几百石或者几千石的俸禄就足以吧。”
孟兆宇与黄迁对视一眼,面面相觑,这两位御史都是寒门士子出身,还都未曾娶妻,典型的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自然想不到一个世家大族是如何得以延续基业的。
以傅相的地位,提点到这里也就罢了,孟兆宇与黄迁年岁都不大,正是热血上头,一听说不平事便义愤填膺的时候,傅远也是从那个年纪过来的,一瞧就知道他们是被人当成投石问路的石子了。
萧景泽在上面听他们争论了半天,又突然哑了声音,也不由失笑,“关内侯的嫡子,是皇后的表弟,他的满月酒,朕也去了,送了一颗东海的夜明珠,二位御史觉得,是关内侯逼着朕送的礼,还是朕为了巴结关内侯,才给他送了这么一份礼呢?”
“这……”孟兆宇迟疑了一下,道:“但关内侯明知军饷物资吃紧,却依然大摆筵席,实在不妥。”
“傅宸,你对孟卿这话是何看法?”
待在角落里打盹儿的傅宸冷不防被皇帝陛下点了名,皱了皱鼻子,不紧不慢地从人群中走出来,道:“市井百姓有句俚语,叫做咸吃萝卜淡操心,臣以为用到孟御史和黄御史身上正合适,关内侯有钱,他想怎么花,是他自己的事儿,不管是给儿子办了满月酒也好,还是兴致来了换成铜钱去街上撒,随他高兴。这就跟寻常百姓赚了两个钱琢磨着今日是吃鱼还是吃鸡一个道理,总不能因为邻家日子过得差,就非得自家也勒紧裤腰带吧。”
孟兆宇虽为御史,论嘴皮子上的功夫,却比不过自小就在长安城中长过诸多见识的傅三公子,被说得哑口无言,脸都红成了猴子屁股。
黄迁亦是如此,只是他性情刚毅,受不得这样的调侃,又坚信自己说得没错,咬咬牙道:“臣一定会找出证据来,到时候若是能证明关内侯贪赃枉法,敢问凌侯爷到时候可愿受律法制裁?”
虽为话题中心,凌元照却从头到尾未曾开口说过一句话,他看了黄迁一眼,正欲开口,不料却被人抢了先。
“关内侯是国之功臣,纵然有错,小惩大诫也就是了,不必上纲上线。”萧承和谦谦君子做派,朝凌元照拱手施了一礼,又道:“皇上,关内侯毕竟是皇亲国戚,又是一品大员,寻常人也不能越级查案,臣是个闲人,又曾在靖国公跟前受过几日教诲,不如这事儿就交给臣去查,也好早日还关内侯一个清白。”
别看萧承和这话说得自相矛盾,尤其是他前面那几句话,表面看上去像是在给凌元照说情,实际上却是在给他树敌。但站在朝中大臣们的立场上,顶多觉得宁王爷民间出身,不会说话罢了,更何况他一个闲散王爷,与谁都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查此案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萧景泽皱了皱眉,若是没有谢瑶光先前提醒他,又给了他那么一份名单的话,今日萧承和所请,他十有□□会应下来,而到时候萧承和所给他的真相,定然不会是他想看到的那样。
或许是萧景泽迟迟没有应答,萧承和原本觉得十拿九稳的心也有了一丝动摇,试探地问道:“皇上?”
萧景泽并没有理会他的问话,而是开口道:“关内侯可有话说?”
凌元照面无表情,听到皇帝唤他,拱了拱手,道:“身正不怕影子斜,臣无话可说。”
“周廷之,那击鼓之人现在御史台,你去把人领走,此事交由你去查,务必给朕问个清楚,诬告朝廷命官,按律可是要判流放三千里的。”
廷尉司专司断案之事,此事交给周廷之也算合乎情理,萧景泽的最后一句话意有所指,看了一早上热闹的朝臣们自然不会错过揣摩君王心思的机会,下了朝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议论。
而回到椒房殿的萧景泽,将这件事原原本本的告知给了谢瑶光。
“你说,茂哥儿满月都是去年十月份的事儿了,怎么早不说晚不说,非得在匈奴使臣快要进京的这个节骨眼上来说,就算是萧承和有所图谋,可此事于他并无益处啊!”这也正是萧景泽想不通的地方,但他更相信谢瑶光,所以直接将此事交给了廷尉司。
谢瑶光亦有些想不通,同萧承和交好的官员,都懂得明哲保身之道,在宁王殿下没有完全的竞争皇位的优势之前,他们是不会显露出什么来的,反倒是那些容易被鼓动的年轻士子须得留意,否则朝野言论,市井风向将会对凌元照十分不利。
“暂且不管萧承和想做什么。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舅舅如今在军中威望正盛,匈奴人对他又敬又怕,若是此事影响了他的名声,恐怕会对之后的和谈有影响,我记得梁山小筑乃是士子们聚会之所,这件事,恐怕需要谢明清私下里有一番动作。”和谈是如今朝廷的头等大事,谢瑶光正是担心萧承和在这上面懂什么歪脑筋。
等等!
她脑海中忽然闪过一个念头,问道:“此次匈奴使者来长安和谈,你是想安排谁来接待的?”
第120章弹劾
靖国公的心思,身为儿子的凌元照能猜到,与他同床共枕多年的霍氏又岂会毫无察觉。
她隐隐地在凌傲柏面前提起爵位之事,却被不冷不热的挡了回来,自那时起,霍氏就知道,这靖国公府的爵位,只怕是与她的儿子无缘了。
可惜霍氏是个不肯认命的人,她想了一整夜,让贴身伺候的婆子,亲自去了一趟宁王府,为她送一封信。
启元八年的春节,就在这看似平静实则波澜迭起的日子中过去了。
到了二月里,匈奴使臣即将抵达长安之前,位于宫城门下的登闻鼓声传遍了整座皇宫。有百姓直言状告关内侯凌元照,以犒军的名义横征暴敛,驱逐百姓,收受钱财贿赂等等罪名。
“自古民不告官,那是因为民弱官强,百姓们都惧怕朝廷命官的威严和权势,若是民告了官,那么定然是这冤情藏在心里,无处可申。”萧承和在朝堂之上侃侃而谈,笑道:“本王自然是信得过关内侯的为人,他击退匈奴,护我大安河山,是百年不遇之功臣,可是这民言也不能不听,此事还要由皇上圣裁。”
侍御史黄迁道:“空穴不来风,捕风要捉影,正如宁王爷所言,百姓告官,自然有百姓的委屈,臣以为关内侯行事,或有欠妥之处,皇上应着廷尉司详查,切不能因为关内侯有军功在身,又是皇后娘娘的母家亲舅而肆意纵容。”
另一位侍御史孟兆宇道:“臣曾听闻,关内侯府乔迁之时,曾有朝中大小官员百余位到场恭贺,收受乔迁之礼不知多少,不过一月,关内侯府又给儿子大办满月酒,在场诸位同僚中,也有不少人都前去道贺,可曾看见关内侯府那堆成像小山一样的礼物,臣以为,关内侯这是自恃有功,视朝廷法度为无物,依律应当革去其爵位,杖二百,以儆效尤,以正朝纲。”
有那急着表明态度的,自然也有那模棱两可之人,御史大夫和御史中丞都没有说话,老神在在地站在那儿,好像这些事与他们无关,而朝臣的队伍里的其他人,也不乏那同左右关系亲近的同僚低声议论着。
凌傲柏站在队伍的最前端,面色平静,似乎如今站在风口浪尖的并非他的儿子一般。
凌元辰却有些站不住了,他激动地走出队伍,朝坐在龙椅上的萧景泽行了礼,道:“诸位御史一张嘴,上下嘴皮子一碰,便能将黑的说成白的,好的说成坏的,尔等是我大安的官员,不是那市井无赖,黄御史和孟御史若是想参奏关内侯,只管拿出证据来,借着关内侯儿子的满月酒做文章,难道你们家逢年过节不同人走礼?还是说。你们没什么人缘,所以没人肯跟你们来往,才眼红关内侯嫡子的满月酒宾客盈门呢?”
大抵是受了华月郡主的影响,凌元辰说起话来也毫不客气,更何况他的兄长是他最敬重的人,往凌元照身上泼脏水,是他绝对不能容忍的事情。
“谁……谁眼红关内侯!凌将军是关内侯的族弟,自然为他说话。”黄迁哼了一声,“你们武人出身,哪里知道什么是礼,什么是义,为官者,自当持身清正,像关内侯这样大摆筵席的,不是铺张浪费是什么,要过这样的豪奢日子,不贪渎,不鱼肉乡里,哪来的银钱!”
一旁的孟兆宇也跟着道:“国库空虚,就连宫中都在缩减用度,关内侯此举,实在是让人寒心。下官也绝非空口无凭,这儿有一份关内侯嫡子满月酒时的礼单,其中不乏珍奇之物,随便拿出一件来,都足够寻常百姓三五年的用度了。”
这两位侍御史,一能言,一善辩,两人三言两语,说得朝臣们心思迭起,面色各异。
丞相傅远捋了捋胡须,笑道:“关内侯给儿子办的满月酒,本相刚巧也去了,依稀记得是送了一柄玉如意,若是估价的话,估摸着同我一年的俸禄差不多,二位御史不会以为,这为官者,要负担一家老小的生活,出了每月几百石或者几千石的俸禄就足以吧。”
孟兆宇与黄迁对视一眼,面面相觑,这两位御史都是寒门士子出身,还都未曾娶妻,典型的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自然想不到一个世家大族是如何得以延续基业的。
以傅相的地位,提点到这里也就罢了,孟兆宇与黄迁年岁都不大,正是热血上头,一听说不平事便义愤填膺的时候,傅远也是从那个年纪过来的,一瞧就知道他们是被人当成投石问路的石子了。
萧景泽在上面听他们争论了半天,又突然哑了声音,也不由失笑,“关内侯的嫡子,是皇后的表弟,他的满月酒,朕也去了,送了一颗东海的夜明珠,二位御史觉得,是关内侯逼着朕送的礼,还是朕为了巴结关内侯,才给他送了这么一份礼呢?”
“这……”孟兆宇迟疑了一下,道:“但关内侯明知军饷物资吃紧,却依然大摆筵席,实在不妥。”
“傅宸,你对孟卿这话是何看法?”
待在角落里打盹儿的傅宸冷不防被皇帝陛下点了名,皱了皱鼻子,不紧不慢地从人群中走出来,道:“市井百姓有句俚语,叫做咸吃萝卜淡操心,臣以为用到孟御史和黄御史身上正合适,关内侯有钱,他想怎么花,是他自己的事儿,不管是给儿子办了满月酒也好,还是兴致来了换成铜钱去街上撒,随他高兴。这就跟寻常百姓赚了两个钱琢磨着今日是吃鱼还是吃鸡一个道理,总不能因为邻家日子过得差,就非得自家也勒紧裤腰带吧。”
孟兆宇虽为御史,论嘴皮子上的功夫,却比不过自小就在长安城中长过诸多见识的傅三公子,被说得哑口无言,脸都红成了猴子屁股。
黄迁亦是如此,只是他性情刚毅,受不得这样的调侃,又坚信自己说得没错,咬咬牙道:“臣一定会找出证据来,到时候若是能证明关内侯贪赃枉法,敢问凌侯爷到时候可愿受律法制裁?”
虽为话题中心,凌元照却从头到尾未曾开口说过一句话,他看了黄迁一眼,正欲开口,不料却被人抢了先。
“关内侯是国之功臣,纵然有错,小惩大诫也就是了,不必上纲上线。”萧承和谦谦君子做派,朝凌元照拱手施了一礼,又道:“皇上,关内侯毕竟是皇亲国戚,又是一品大员,寻常人也不能越级查案,臣是个闲人,又曾在靖国公跟前受过几日教诲,不如这事儿就交给臣去查,也好早日还关内侯一个清白。”
别看萧承和这话说得自相矛盾,尤其是他前面那几句话,表面看上去像是在给凌元照说情,实际上却是在给他树敌。但站在朝中大臣们的立场上,顶多觉得宁王爷民间出身,不会说话罢了,更何况他一个闲散王爷,与谁都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查此案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萧景泽皱了皱眉,若是没有谢瑶光先前提醒他,又给了他那么一份名单的话,今日萧承和所请,他十有□□会应下来,而到时候萧承和所给他的真相,定然不会是他想看到的那样。
或许是萧景泽迟迟没有应答,萧承和原本觉得十拿九稳的心也有了一丝动摇,试探地问道:“皇上?”
萧景泽并没有理会他的问话,而是开口道:“关内侯可有话说?”
凌元照面无表情,听到皇帝唤他,拱了拱手,道:“身正不怕影子斜,臣无话可说。”
“周廷之,那击鼓之人现在御史台,你去把人领走,此事交由你去查,务必给朕问个清楚,诬告朝廷命官,按律可是要判流放三千里的。”
廷尉司专司断案之事,此事交给周廷之也算合乎情理,萧景泽的最后一句话意有所指,看了一早上热闹的朝臣们自然不会错过揣摩君王心思的机会,下了朝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议论。
而回到椒房殿的萧景泽,将这件事原原本本的告知给了谢瑶光。
“你说,茂哥儿满月都是去年十月份的事儿了,怎么早不说晚不说,非得在匈奴使臣快要进京的这个节骨眼上来说,就算是萧承和有所图谋,可此事于他并无益处啊!”这也正是萧景泽想不通的地方,但他更相信谢瑶光,所以直接将此事交给了廷尉司。
谢瑶光亦有些想不通,同萧承和交好的官员,都懂得明哲保身之道,在宁王殿下没有完全的竞争皇位的优势之前,他们是不会显露出什么来的,反倒是那些容易被鼓动的年轻士子须得留意,否则朝野言论,市井风向将会对凌元照十分不利。
“暂且不管萧承和想做什么。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舅舅如今在军中威望正盛,匈奴人对他又敬又怕,若是此事影响了他的名声,恐怕会对之后的和谈有影响,我记得梁山小筑乃是士子们聚会之所,这件事,恐怕需要谢明清私下里有一番动作。”和谈是如今朝廷的头等大事,谢瑶光正是担心萧承和在这上面懂什么歪脑筋。
等等!
她脑海中忽然闪过一个念头,问道:“此次匈奴使者来长安和谈,你是想安排谁来接待的?”